銀行與信託公司如何合作?


大類上來說,分為銀信理財合作、銀行資產證券化、銀行為信託提供代銷、託管、諮詢等服務合作。目前開展最廣泛的就是銀信理財合作。

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是指公司接受銀行理財計劃項下資金的委託,擔任受託人並按照信託文件的約定進行管理、運用和處分的信託業務,包含銀行理財資金直接交付給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業務和銀行理財資金間接受讓信託受益權業務。

分類可以分為三類:投資類、融資類和組合類。

投資類:包括權益投資、票據投資、債券投資、證券投資、金融衍生品投資和結構性產品等。信託公司接受理財資金的委託,通過管理投向上述領域,與一般的基金沒有特別本質的差別。

融資類:包括信託貸款、信貸資產轉讓等,本來還可以受讓票據資產,現在被禁了。但是以未到期票據作為質押標的進行融資的業務還是可以開展的。

組合類即上述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最常見最廣泛的還是融資類。因為信託是除了銀行之外唯一具備法定的放貸資質的金融機構,從事貸款業務地位跟銀行是一樣的。

銀行開展融資類銀信合作的動機主要是兩個:一是目前銀行由於存准率、存貸比、窗口指導等等限制,很多貸款並不一定能放出去,或者放出去的貸款也希望儘快轉讓,因此可信託公司合作,將債權轉讓給信託公司,或者直接介紹給信託公司來放。

二是理財資金不可以直接受讓銀行的信貸資產,這是有明文規定禁止的。而銀行需要給理財客戶不斷提供穩定的產品,以維持客戶關係。通過銀信合作,由信託受讓信貸資產,再拿到銀行返銷,滿足理財客戶的需求。


知乎第一答~

工作剛滿兩年的信託業務小兵,在某國企背景的信託公司。因為自己目前的工作就是主攻銀信合作這塊,看到這個題目覺得超親切決定試著回答一下。 排名第一的答主@mudbear已經介紹把銀信合作的業務種類介紹很系統,很詳細了。在此我再以自己的理解歸納一下我腦海中構建的框架。

其實信託公司的業務資源,一是找資金,二是找資產,既找資金又找資產叫做撮合(拉皮條),因為自己所在的信託公司直銷能力強,不需要銀行代銷產品,所以暫且不把代銷信託產品討論在本次回答里。總之,信託公司和銀行的合作也離不開找資金/找資產這兩條主線。具體來說就是:

1)找銀行的資金:銀行的理財資金、自有資金需要投向,銀行就可以作為一個信託/信託計劃的委託人,信託公司已經設計好的產品來找銀行的資金匹配。

2)找銀行的資產:銀行利用自身渠道資源推薦優質的資產給信託公司,由信託公司包裝設計成信託產品,直銷給其他機構或個人,銀行收取一定的中間費用並且成為這個信託產品的託管行,賺取託管費用。

所以銀信合作也可以簡單劃分為銀行提供資金還是提供資產的問題。有一些業務,比如給銀行授信客戶發放貸款這樣的純通道業務,就是既是銀行的資金,又是銀行提供的的資產(客戶),信託公司只能賺取一定的通道費,風險低,但是議價能力也弱,一般而言時間要求也高,對於前台業務人員來說乾的就是體力活。

如果信託公司能拉住資金/資產中的一端,這樣在和銀行的合作中主動性就會高一些,當然也更需要信託公司的風險識別能力和管理水平。


多圖少話怎能不算一種善良~

1. 下圖說明信託和銀行的雙方優劣,中間綠色塊內容為「銀行與信託目前合作的主要方向」:

2. 下圖講述的是大家討論最多的「銀信理財合作」的模式:

3. 下圖為2014年一季度銀信合作在所有機構合作中的佔比,63.65%。(顏色風格不承上,請原諒,數據摘自同花順):

4. 相關政策:8號文,以下文字為摘錄, 鏈接:「8號文」壓縮銀信合作灰色空間 銀行系信託公司受影響

銀行代銷信託或被分化

對於部分信託公司來講,《通知》中更具影響力的應是第七條:商業銀行代銷代理其他機構發行的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或股權性資產的,必須由商業銀行總行審核批准。銀行曾經是信託產品銷售的最主要渠道,近年來,雖然信託直銷以及第三方代銷對這一渠道有分化作用,但是銀行仍然是很多信託產品最重要的銷售途徑。據記者了解,今年初以來,多家銀行對代銷金融產品加強了監管,信託產品因其較高的收益率,頗受銀行客戶需青睞,因此,銀行對代銷風控較好的信託產品的需求仍然很大。而此次《通知》提高了代銷金融產品的審批要求。

5. 最後文字關於未來,鏈接:銀行只肯推薦客戶 銀行信託「情已斷、意難分」

來自不同信託公司的高管透露,目前工行仍然與信託在集合信託項目上合作,但是已經不再在全行系統、主動地鋪開銷售信託產品。

「現在是採用推薦投資客戶的方式。」其中一位總經理說,「而且這一過程更加嚴格。首先,他們有一個合作信託公司的名單,現在名單的門檻在提高,其次在項目准入審批上也更加苛刻,都符合標準才讓私人部門推薦給高凈值客戶。」

目前先寫這麼多吧

歡迎討論

以上


信託和銀行類似,信託早期成立的時候,就像是一個銀行的影子。

因為當時很多企業在銀行拿貸款是比較難的,因為它的資質不夠。另一方面,銀行囤積了大量的存款,它貸不出去,它為什麼貸不出去?因為有大量資質不夠的企業貸款,它也不敢貸。說實話,銀行也不是不敢貸,是上級的監管機構不允許它貸,監管機構會要求銀行信貸質量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信貸規模不能超過多少。所以,銀行也挺尷尬,它只能幹著急,有錢也不能把錢貸出去,上級監管機構各種各樣的指標讓它貸不出去,只能幹著急了,掙錢的機會擺在那,但它只能幹看著。在這種背景下,信託公司應運而生。

信託公司沒有銀行牌照,但它具有投融資的職能。最早期出現信託公司的時候,它們都是銀行小弟,銀行說你過來,我給你安排一個活,我給你有融資需求的公司,你把錢借給它;當然我也給你提供錢,說白了我就是要一個殼子,信託就是一個通道,一方面我給你提供出錢的人,另一方面我給你提供借錢的人,我在你這兒走一筆賬,以你的名義走,這樣就能規避我的監管。

信託以影子銀行的身份進入金融市場,但進入之後非常強勢,因為銀行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信託公司蓬勃發展。2013年的時候,當時信託業的體量是五萬億左右,僅次於保險業。

我畢業的時候,信託公司多不勝數,而且發展形勢很好,很多畢業生都想進信託公司,但也有猶豫:信託公司說白了就是給銀行做一個通道業務,自己也沒什麼本事,也沒什麼核心競爭力。萬一我去了之後,將來哪天銀監會一聲令下,撤查影子銀行,不允許這麼玩,那大家就都沒飯吃了。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信託說白了就是銀行規避監管的一種方式,也不是很陽光,雖然現在發展挺好,萬一不行了怎麼辦?於是好多人沒敢去信託公司。結果到了2016年,信託公司從當年的5、6萬億漲到16萬億,基本上已經翻了三番了,紅火的那兩年信託公司賺錢賺得實在太多了,好的信託經理上百萬,甚至有的上千萬,所以形勢確實比人強啊。

信託公司蓬勃發展,不僅規模擴大了,業務也更多元了。信託公司自己也知道,總是靠銀行的通道業務,肯定活不成。在這種背景之下,信託行業便不停地創新,積極開拓新業務。

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金融機構由於體制機制的限制,所以創新會受到一定的抑制,如果非要說哪種金融機構是走在創新前列的,信託公司肯定算一個。信託公司目前沒有受到太嚴格的監管約束,所以它什麼都能做,它只要能賺錢,只要能獲取利潤,你別管他用什麼辦法,他就會去賺這個錢。

銀行只走信貸模式,和債券模式、股權模式沒什麼太大關係。但信託公司它就是三種模式都有,信託公司是野蠻生長的,我不管用什麼方式,只要我能把錢一方面貸給企業,一方面能收到投資人的錢,我就能把錢以信託計劃的方式打包,對於投資人來說,我要發行信託計劃,對於融資人來說,我要以信託計劃的方式給你籌錢,以打包的方式把錢貸給企業。至於信託計劃的實質內容到底是什麼,它可以走信貸,走通道業務,可以發債,可以以債券的方式向銀行、向融資的企業收取本金和利息,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股權的方式,直接買企業的股權。

信託公司是近幾年來野蠻生長的一個典型,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創新型業務。但其實直到今天為止,我個人仍然不看好信託公司,我總是覺得很危險,但確實在我覺得危險的過程中,信託公司已經發展壯大了很多年。

當然,負面的現象也有。信託公司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競爭力也比較激烈,同質化比較嚴重。現在趕上了中國經濟形勢的下行期,一方面資產荒,就是找不著好的企業來融資,企業都不借錢。現在經濟形勢不好,辦企業的都去買房子了,都不辦企業了,都不去借錢了,也不招人了,也不招聘,裁員。這樣一來,信託公司也就沒什麼賺錢的門路,找不著借錢的人能上哪兒去賺錢呢?另一方面資金荒,廣大老百姓也不太願意承擔高風險了,大家都知道現在風險高,除了買房子老百姓也不買別的了。所以,信託公司的日子很難過,出現了萎縮的傾向。


其實信託只是提供了一個合法集資的平台。


好豐富呀


托收信託募集管理賬戶,這是字面意義上的,當然還有項目合作這些


推薦閱讀:

賭場的主要收入是否來自灰色地帶,比如洗錢?
股票為什麼會漲跌?
高級金融從業人員應具備哪些素質?
對於擁有12%年收益投資小白,有沒有必要學習股票投資?
為什麼最近不少上市公司都在設立融資租賃公司?

TAG:信託 | 金融 | 銀行櫃員 | 金融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