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中央一號文件中「降低或取消產糧大縣直接用於糧食生產等建設項目資金配套」?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二條中的第8有一句話是:降低或取消產糧大縣直接用於糧食生產等建設項目資金配套。 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

謝謝


謝邀。這個意思是說,在直接和糧食生產有關的建設項目上,糧食主產縣可以不出或少出建設配套資金。這裡說的配套資金,是指對上級確定的並要投資建設的項目由縣裡來出的資金配套。既然是中央文件,首先應當是國家確定的項目,估計還包括可能需要由省里確定的項目。

這些項目中,最大的一塊應當是水利設施,即水庫及其渠網,還有路網、標準農田、倉儲等。

按慣例,由上面投資建設的項目,包括範圍很廣,不止糧食方面,一般都要由下面配套投資一部分,形成組合資金。業內對此種情況有個說法,叫幾個一點:國家、省、市、縣各出一點。具體比例關係,視項目或受益情況不同,會有差異。

這類投資,通常情況,國家的到位情況最好,下面的到位差些。下面向上要項目要錢很積極,項目和錢到手後,該自己出的部分,不積極出,有時也確實出不起。項目到了後,或者拖著付,形成半拉子工程,或者拆東補西。這也是各地融資平台債務增加的原因之一。這已經是個老問題了。

這次將糧食主產縣單列出來,涉及直接和糧食生產相關的建設項目,不出或少出資金,說明中央對糧食生產重視,是含金量很高的政策。

這種做法也比較公平。自從取消農業稅費後,糧食生產對當地財政收入幾乎沒什麼貢獻,事實上,由於不產生稅費,地方即使口頭上說重視糧食生產,實際上也不會真正重視。糧食主產縣,佔據的好田好土多,國家對耕地控制嚴,其他方面的建設發展就受限,不少糧食主產縣,都是財政窮縣。而他們生產的糧食,對穩定全國糧食供給,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便形成了在糧食生產上,對國家貢獻越大,自己越窮的狀況。

這些主產縣,主要位於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兩湖的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川西平原,江淮地區等等。但全國似乎沒有一個統一的糧食主產縣名單,也未見過統一的設定標準。內部是不是有,我也不清楚。

按過去的一號文件,有一個說法,叫省長抓「米袋子」工作,市長抓「菜籃子」工程。至少在一些省,是搞了糧食主產縣的名單的,還有一些省,有一些習慣性的認定,比如說某縣是糧食主產縣。今年的一號文件既然有了這項政策,如果從前全國沒有制訂相關的標準和列出統一的名單,下一步,就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認定標準,並會有名單了。

以下是我對張佳評論的回復,現複製如下,供參考。

查到了一個資料,見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據媒體報道,2009年,這一規劃獲國務院原則通過。

按這一規劃,全國糧食生產區劃分為核心區、非主產區產糧大縣、後備區和其他地區四類地區。其中,從13個糧食主產省選出680個縣,作為糧食生產核心區,非主產區選出120個產糧大縣。後兩類區未有產糧大縣一說。但核心區和產糧大縣,按什麼標準劃定,在這一規劃中,未見有具體說法,是否都已選出,不清楚。

有資料說,全國第一產糧大縣是吉林省榆樹市,2011年糧食產量62億斤,因此獲得獎金8000萬元。

我個人覺得,劃核心區或產糧大縣,國家在投資政策上給予傾斜時,只看糧食總產是不夠的,縣域面積大,耕地多的縣,可能人口也多,能夠調出的糧食不一定多,還會考慮糧食商品率、人均糧食產量,糧食增產潛力等因素。一號文件中關於降低或取消產糧大縣投資配套的說法,在具體實施時,應當還會有具體的配套文件。


 8.加快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商品糧生產大省和糧油豬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鼓勵主銷區通過多種方式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食生產基地,更多地承擔國家糧食儲備任務,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業。降低或取消產糧大縣直接用於糧食生產等建設項目資金配套。完善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繼續執行公益林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建立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態修復治理區和蓄滯洪區生態補償機制。支持地方開展耕地保護補償。

1.一句話是在一段里的,前後一起看。

2.我的理解是 現階段產糧大縣產糧已經不是問題,基礎設施上再投入的收益已經降到很低或幾乎沒有,更多的是農產品深加工(1401212006加入),銷路和存儲的問題。

(以上這條我的解讀有誤,應該是國家完全承擔項目資金的意思。)

3.銷路和存儲方面,國家一直在努力,在投入,但效果不是很好,還出現中儲糧燒糧倉的腐敗問題。所以國家引進民間資本,轉入市場化競爭,提高行業效率,也幫國家減輕點負擔。


我目前的理解是將糧食主產區的責任落實省級政府,由省政府統一調配,加大連片化生產;那麼直接對縣一級的項目資金就要逐步取消了


從事的工作與此有關,答一下。

1、產糧大縣分兩種:常規產糧大縣和超級產糧大縣。除此之外還有產油大縣。

常規產糧大縣條件:一是2007年至2011年五年平均糧食產量大於4億斤且糧食商品量大於1000萬斤的縣級行政單位。二是未達到上述標準,但在主產區糧食主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產區列前5位的縣級行政單位。超級產糧大縣條件:2007年至2011年五年平均糧食產量或商品量分別位於全國產糧大縣前100名的縣。

本人所在的南陽市,全市13個縣區有11個是全國產糧大縣。(河南是產糧大省,記得培訓教材里提到,全國每10碗米飯就有1碗是河南人種的糧。)為了調動地方政府抓好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緩解產糧大縣的財政困難,國家每年都會對產糧大縣進行獎勵,最低獎勵標準600萬,最高9000萬,重點獎勵超級產糧大縣。當然這個錢不是那麼容易使到手的,有一套很複雜的測算方法。

2、不用聯繫上下文,這種大文件,往往就是一句話表達一個意思。第8條,第一句說的是轉移支付,第二句說的是糧食深加工,第三句「降低或取消產糧大縣直接用於糧食生產等建設項目資金配套」,也就是 @周曉農老師說的那個意思,指的是向上爭取項目資金,這種資金通常分三塊兒:中央、省級、縣級。中央和省配套一般都會很快到位,縣級配套就要看地方財力了,大多時候都配不起,產糧大縣其實就是財政窮縣,富縣一般都工業強縣。

我想這句話是這個意思:舉個例子,比如一產糧大縣爭取到項目資金100萬,這裡面有中央50%,省25%,縣配套25%,如果它的項目涉及糧食生產,那麼很可能縣配套這塊兒當地財政不用負擔,中央直接給出了,如果是其它項目,那縣配套就要看地方財力了。

以上。


簡單一句話就是,對產糧大縣來說。以後會得到的國家資金扶持更多。

周曉農老師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根據我自己的工作經驗補充一些。

這些項目一般是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水平項目,國家重點建設的目前也是國家出大頭,省市配套一小部分,縣區自己配套很少,百分之十左右吧,一般國家和省級會正常撥付,縣區配套看情況。一號文件中的這句話是說以後縣區配套的這一部分比例更小或者為零。

不過僅國家撥付的這部分也應該夠項目建設所需了。我所在的地區一般還是按時完成項目,基本沒有拖延或半拉子,其實省市級的相關部門經常檢查和調研。

產量大縣的話應該會有個標準,比如年產糧10億斤以上?(這個貌似是糧食核心區標準)

經驗所限,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2016 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會是怎樣的局勢?
如何評價《財經》對話羅永浩:生於憂患?
在天津財經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最好的財經論壇、雜誌、網站分別是什麼?
油菜病毒苦死了,怎麼處理?

TAG:財經 | 經濟 | 政策 | 農業 | 糧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