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會帶來哪些影響?


最近只要還在炒股的同學周圍一定跑不了美聯儲加息這個話題。

說實話,我也是一知半解,為什麼這件事對與我們的A股影響就如此之大呢?所以,我們想往深里扒扒看,美聯儲加息到底是什麼?

帶著這幾個問題去尋找答案。

1、美聯儲是什麼?

2、加息到底是加的什麼息?

3、為什麼要加息?加息的影響是什麼?

4、加息是如何操作的?

5、對我們A股的影響有多大?

一、美聯儲是什麼?

他有一個固定的英文名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Fed。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但又不屬於政府機構。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於1913年成立的。

只是他有很多中文名: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美國聯邦儲備局,這幾個中文名都他。可憐我被這三個名字的關係搞頭疼了好久。最後才發現原來是一個玩意。

美聯儲擁有悠久的歷史

1811年,美聯儲的奠基,美國第一銀行在運行了20年之後,因為其私人銀行的性質以及絕大多數股東是歐洲人的原因被國會解散。

1836年,美聯儲的前身,美國第二銀行在運行了20年之後,雖然更接近全國性的商業銀行,但因其只服務於經濟發達地區,只為富人服務而廣受詬病,最終被國會宣布停業。

1913年,擁有12家地區聯邦銀行的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正式成立。

既然是一個系統,那就是有一個組織結構的,這個系統主要由:

1、正式結構

分散在各地的12家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s)

聯邦儲備系統管理委員會(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2、以及非正式結構

聯邦諮詢委員會

會員商業銀行(超過4000家)

和一些輔助的支撐職能部門構成。

其中,12個聯邦儲備銀行為非營利非政府機構,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屬於政府機構,也稱為聯邦儲備局。

美聯儲採用的是聯邦政府機構、非營利性機構的雙重組織結構,其初衷就是希望制定貨幣政策時能同時考慮政府和私營部門的聲音從而避免了貨幣政策完全集中在聯邦政府手裡。

為什麼搞了這麼多地方的聯儲銀行呢?

美國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當初因不被大眾接受而最後被迫關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兩個銀行都位於美國東北部的費城,被很多人認為主要服務於東北部的一些富豪商人,而不是所有美國人。美聯儲在成立時認真吸取了這個教訓。

下圖顯示了12個聯邦儲備銀行的總部和各自管理的轄區。由於每個聯邦儲備銀行管理一個大區,這些銀行往往被簡稱為地區聯儲。這麼看,美國的東北部地區的是多一些哈。這主要是由於美聯儲1913年成立時,美國的經濟重心主要集中於東北部。

每一個聯邦儲備銀行的代號由一個英文字母和一個數字組成。比如波士頓聯儲是第一個成立的聯邦儲備銀行,代號為1A。第二個成立的是紐約聯儲,代號是2B,哈哈,居然是2B,紐約很受傷啊,依此類推。達拉斯聯儲是第11個成立的,因此代號為11K。在1美元的鈔票上,印著不同聯邦儲備銀行的名稱和代號,表明這些1美元紙鈔是從哪個地區流向市場的。

相對於過去第一第二銀行只在一個地區設定的制度而言,美聯儲讓其他各州也有了自己的代言人的制度自然能夠成就百年基業了。

不管是美聯儲,還是第一第二銀行,成立的初衷都是為了解決金融危機,更簡單粗暴點就是銀行扛不住了,要救銀行或者銀行自救了。

比如第一銀行的背景是北美獨立戰爭,第二銀行的成立背景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都是戰爭對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美聯儲的成立要歸功於兩個因素:

一是因為在第二銀行關閉的70年里,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發生過由於擠兌造成銀行大規模倒閉的金融危機。尤其是在1893年的危機中,美國有超過500家銀行相繼倒閉,很多人的畢生積蓄可以說一夜之間付諸東流。使得放任自流的市場自由銀行體系的缺點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

二是因為1907年10月,紐約第三大信託投資公司可尼克波克(Knickerbocker TrustCompany)被迫宣布破產。當時存款者人人自危,紛紛從銀行等金融機構提款以避免損失。由於金融恐慌,銀行間也失去信任,相互間的借貸完全凍結,並發生擠兌。這種銀行擠兌很快從紐約蔓延到全國各地。當時,美國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創始人摩根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立刻召集最重要的幾家金融公司的總裁開會,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資金幫助面臨擠兌的銀行。而摩根自己也身先士卒,拿出資金幫助金融市場渡過危機。從一定程度上講,摩根當時扮演的角色正類似於2008年拯救金融市場的美聯儲。雖然一樣損失慘重,但中央銀行調節金融市場的讓損失及時控制的優點也開始被大眾接受。

就這麼一正一反的雙重影響下,《奧爾德里奇計劃》出台,構造了美聯儲的雛形,最終以其為藍本形成了《聯邦儲備法案》。1913年,美國國會達成一致意見,通過該法案,正式宣告美聯儲的成立。

所以美聯儲從一出生,就包含了一個重要職能,利用貨幣政策工具調節金融市場,或者說拯救金融市場。與全世界大多數「央媽」一樣,控制通脹和刺激就業。

拯救金融市場的三種重要的道具分別是法定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以及貼現率(再貼現率)。

這三種貨幣政策,都是針對的銀行。

1、比如法定準備金,就是銀行如果要吸收10000元的存款,就要在美聯儲存入1000元。不能讓銀行把錢都貸出去,類似於保證金。要求存入的比例就是法定準備金率。

2、貼現率不太好解釋,用個例子說吧,假如某個公司如果有一筆工程款還有一年才能收回來了,而他現在又需要錢給工人發工資,於是拿著這個合同去找銀行借錢,銀行一看這個代收款比較考慮於是就留下爭取給他錢,並約定利息是多少,這個利息就是貼現率。

可是如果特殊時期,銀行也沒錢了,就要朝美聯儲要錢,於是他他把這個憑證給美聯儲留下,美聯儲也給他定個利息給他放款,這個利息就是再貼現率。

3、公開市場操作,就是美聯儲通過買賣國債來調控銀行間市場的拆借利率,繼而影響市場的利率水平。

總之,這三種手段,最終都是通過調控金融市場中最核心的貨幣利率方式來調控社會流通貨幣總量。

前面的鋪墊結束了,總算要到這篇文章要說的內容了。。。

二、加息到底是加的什麼息?

我隨便問了問我周圍的人,只要是知道這個新聞的人,都會很詫異的看著我,反問一句:「不就是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嗎。」

美國是一個崇尚市場經濟的國家,這種國家意志主導利率的行為怎麼可能被他們接受?

通過行政手段直接指定被認定是很LOW的事情,但他們可以通過市場手段讓利息調整到他們理想的水平,在他們看來, 行政手段指定的利率,註定也會被黑市拉回市場的真實水平。

更何況加息也的確加的不是這個息,雖然這兩個利息最終會被影響。

加息調整的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銀行向美聯儲拆借時的利率。銀行間拆解利率是說假如銀行沒錢了,和銀行之間借錢時支付的利率。而所有銀行都沒錢了,互相之間借不出來,只能問美聯儲借時,所支付的利率,這個就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了。

而這個利率就是前面說到的美聯儲貨幣政策之一「公開市場操作」的調控目標。

確定這個利率水平的職能部門,就是前面說到的美聯儲旗下的正式機構之一: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簡稱FOMC。一般這個委員會由12個人組成。他們分別由政府指定的和聯儲銀行的人組成。

當然,這個利率調整後,就會直接影響銀行業的資金成本,繼而擊鼓傳花一般影響到工商企業,進而影響到我們的消費和投資和國民經濟。

這又是為什麼?

作為同業拆借市場的最大的參加者,美聯儲並不是一開始就具有調節銀行間拆解利率的能力的,因為它能夠調節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之所以能夠決定整個市場的聯邦基金利率。原理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1、美聯儲降低其拆借利率,商業銀行之間的拆借就會轉向商業銀行與美聯儲之間,因為向美聯儲拆借的成本低,整個市場的拆借利率就將隨之下降。

2、降利率好操作,如果美聯儲提高拆借利率呢?銀行大可以不和他借,和其他銀行借啊,聽任美聯儲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處不勝寒」。

當然美聯儲肯定不是善茬,這時他就開始動用「公開市場操作」這一手段,在公開市場上拋出高息國債,吸納金融市場過剩的超額貨幣,造成同業拆借市場的資金緊張,迫使銀行間拆解利率與美聯儲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為,美聯儲有這樣干預市場利率的能力,其反覆多次的操作,就會形成合理的市場預期,這時候,只要美聯儲宣布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個市場就會聞風而動,也不需要你做什麼操作了,我老老實實主動跟著上調就行了。

當我看到這裡的時候,眼前儼然一幅骨灰級操盤手氣定神閑對大盤指點江山的畫卷。

於是我很好奇,這個過程中,美聯儲是如何操作的呢?

三、美聯儲如何實現加息的操作呢?

每隔6周FOMC就會在華盛頓開一次會,這個會議一般叫做議息會議,一般情況下選在周二、周三開兩天。一年有8次。這兩天吵得比較熱鬧的就是9月20日這次,今年,這種熱鬧還有兩次。

  • 1月26~27日(周二-周三)

  • 3月15~16日(周二-周三)

  • 4月26~27日(周二-周三)

  • 6月14~15日(周二-周三)

  • 7月26~27日(周二-周三)

  • 9月20~21日(周二-周三)

  • 11月1~2日(周二-周三) 未開始

  • 12月13~14日(周二-周三) 未開始

這種級別的開會,肯定不是隨意的12個人過來聊聊天吵吵架就行了,前期自然有著很充分的準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本不同顏色的小冊子:綠皮書、藍皮書、棕皮書。

綠皮書主要是向聯儲理事會成員提供主要經濟部門以及金融市場發展趨向的詳細評估材料,並概要地展望一下經濟增長、物價以及國際部門的情況。

藍皮書主要是為董事會成員提供貨幣、銀行儲備和利率的最新發展和展望方面的材料。

棕皮書,在每次會議即將開始之前公佈於眾,主要提供12個儲備區的區域經濟狀況。棕皮書的內容包括與當地商業巨頭的談話以及該地區的統計報告分析。

與會人員根據上述材料首先討論對經濟及其關鍵變數的看法,接著每個人發表對美聯儲短期和長期動態目標的看法。會上FOMC12人要對主要政策變數進行投票表決。通過平等交換意見,會後形成一個詳細指令性的操作指示,給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公開市場帳戶經理。這些指令在最初是延遲45天才公布的,現在在美國會的推動下,美聯儲在FOMC開會後第二天公布重要政策變化,但詳細政策指示要在45天後公布。

接到最終指示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公開市場帳戶經理,最終負責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具體操作。

這些賬戶經理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啊。我查了一下資料,他們一天的工作差不多就是這樣度過的:

  • 在每日早晨開市前,他閱讀一份表明前一交易日結束時銀行系統儲備數量的報告,審查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

  • 上午9點,經理與幾名政府債券交易商接觸,了解其對當天形勢的預測。

  • 上午10點,經理打電話給財政部了解財政存款變動,以調整美聯儲參謀機構對財政存款的預測。財政部官員打出將通過美聯儲帳戶進行的政府債券的交易量和未來幾天的融資計劃。

  • 根據上述信息,公開市場帳戶經理分析FOMC的具體指示,並根據防禦性操作需要,制定出當天公開市場操作的實際計劃。

  • 上午11點,經理與FOMC其他成員報批當天行動計劃,得到批准後採取操作行動。

  • 操作時,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公開市場帳戶的交易員打電話給40個政府債券交易商。

  • 中午,結束一天的交易。

是不是感覺沒什麼違和感,不就和我炒股時候一樣嗎。

總之,就這樣的,面聯儲通過自己手中的權利,影響著銀行的資金成本,繼而影響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總量,最終達到調控經濟的目的。

因為美元基本上是全世界性的流通貨幣,所以首先影響了外匯市場,然後是大宗商品市場、繼而是股票債券市場,最終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至於如何影響,影響程度如何,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四、加息對於我A的影響幾何。

其實,上面的內容比較枯燥,估計看的人不多,如果你快睡著了,那就在這裡打起精神,劃重點了。

聽網上很多財經媒體,大V把美聯儲加息這件事奉做神明,我也一度緊張關注。可事後我找到這些數據的時候,結果也是讓我大吃一驚。

先看短期影響,加息當日A股和道指漲跌似乎似乎沒有什麼規律可以。

那長期呢?下面是聯邦基金目標利率2006-2015年的走勢圖:

從2006年開始,利率從最高5%左右一直降到了現在的0.25%。那同期的A股呢,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經歷了0607年的超級大牛市、08年的金融危機、09年的快速反彈、12年的震蕩市、以及去年的短命牛市和致命股災,看起來那真真的是沒啥相關性啊。

倒是美股在降息刺激下走出了一輪高潮。

看完這兩個結果,我的感覺就是,A股目前還是一個閉關鎖國的法外之地,有它自己的運行軌跡,和其它市場的走向或政策關聯性很小,真不用瞎操心。媒體和大V的熱炒,在我看來,一是現在的A股太平淡無奇了,再不找點話題所有人都很尷尬。二來,也是表現他們水平和能力的大好機會,三來也希望借這個機會在A股中掀起點波浪,渾水摸魚一番。

了解了這些內容之後,我的防忽悠技能明顯又UP了一個層次。

對了,忘了兩個關鍵詞,鷹派和鴿派。

鷹派就是主張加息的,想收緊貨幣的。

鴿派就是主張降息的,想刺激貨幣的流通的。

現在美聯儲主席,耶倫奶奶,大多數時候都是鴿派的。

好了,這些內容應該夠我裝會逼了。


先申明圖是盜的


靴子落地

neo anderson · 14 分鐘前

原文已發觀察者網

靴子落地

北京時間15日凌晨3點,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調升25個基點,從0.25%-0.5%上調至0.5%-0.75%。此外,數據顯示,2017年聯儲預計將加息3次,比原有市場預期多1次。其中,明年第一次加息概率最大的時點是6月。美元指數聞訊直線拉升約0.5個百分點。

這次加息並不意外。從上次加息到現在,一年的時間中,聯儲屢次聲稱要加息,卻遲遲推遲,不肯立即加息。旁觀者很容易看出,兩位總投候選人對加息的態度存在明顯差異,是聯儲在加息問題上猶豫、觀望的重要原因。

現在曾經批評聯儲在加息問題上猶豫遲疑的特朗普在大選中勝出。於是,聯儲毫無懸念地重啟了加息進程。不僅如此,未來加息的實際操作進程,很可能比市場預期的進程要快。

拙作《紙牌大廈》中曾經分析過,在19世紀,控制金融權的銀行家,往往通過內部結盟,採用暗箱操作,聯手拋售有價證券、停止貸款、高息借貸等方式收緊流通中的貨幣總量,誘發金融危機,然後廉價收購股票、債券等虛擬資產,從中牟取暴利。銀行家們控制貨幣總量的方式,與今天的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控制貸款規模總量和提高再貼現利率的方式,大同小異。

有趣的是,公開市場操作、限制貸款規模、控制再貼現利率這三個央行控制流通中貨幣總量的工具的誕生的時間,比這些銀行家利用這些手段牟利的時間晚得多。換句話說,銀行家們比央行早得多就會使用這三種工具了,那時還沒有現代央行。

對銀行家來說,這是一條發財的捷徑:人為誘發金融危機,然後買入虛擬資本,在危機之後擇機拋出虛擬資本,牟取暴利。但是,在價值符號的時代,央行成為最終貸款人,法幣在央行的掌握中,個人或者小圈子再也無力誘發本國金融危機。不僅如此,在本國搞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情的人,必然會遭到嚴厲制裁。

不過,在國際上就無所謂了。由於美軍控制全球主要戰略地區,美元成為世界貨幣,全球基礎貨幣受美聯儲操縱,所以對擁有金融霸權的美國來說,在全球範圍製造金融危機,導致他國資本暴跌,美國資本完全可能趁火打劫廉價收購。這是非常有利可圖的。

在國際上搞這種事情,不但能獲得驚人的利潤,廉價收購別國資產,讓受害國接受苛刻條件,控制他國涉及的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還可以把責任推給對方。比如,對方金融市場不健全,缺乏管制等等。佔了便宜,還要賣乖。其實,加害國與受害國的區別,不過是受害國不掌握金融霸權而已。

美聯儲加息,流通中的美元總量下降,美元升值,全球範圍出現美元荒,其他國家資產相對美元迅速貶值,各國國內物價上漲、資產貶值、資本外逃,出現金融危機,美國資本可以長驅直入收購他國資產,控制他國經濟命脈,甚至在當地製造政治動蕩,發動顏色革命,扶植傀儡政權——這顯然有利於華爾街的利益,也有利於鞏固美國的世界霸權。

這是與華爾街、軍企聯合體、軍方結成緊密同盟關係的特朗普推動加息的重要原因,也是美聯儲很可能加快加息進程的重要原因。

此時此刻,對其他國家來說,拋開使用相對有限的外匯儲備強行穩定匯率不說,無非三個選擇:加強資本管制、本幣加息、本幣貶值。三個選擇,都不理想。

加強資本管制即限制資本項自由流動,避免本國資本外逃,也避免美國資本長驅直入進入本國收購本國涉及國計民生的資產。具體操作手段包括收縮本國離岸金融市場,限制本國居民自由購買外匯,或者降低本國居民購買外匯的額度等等。不過,這顯然將停止本幣國際化進程。而且,這樣做難度很大,往往容易存在漏洞。大量資本可以通過假貿易,假投資的方式,大進大出。如果本國存在離岸金融區,那麼這樣做的難度就更大,容易產生變相加息的副作用——離岸金融市場本幣資金緊張,必然導致離岸金融市場本幣拆借利率暴漲,這很容易引起離岸與本土金融中心之間的無風險套利,變相拉動本國境內金融機構間本幣拆借利率暴漲,形成事實上的對本幣的加息。

本幣加息可以吸引資本流在國內,但是往往會導致本國經濟進入結算狀態,誘發金融危機。在本國資產泡沫高漲期,這樣的風險尤其大。本幣加息將直接導致本國資產價格下跌,各種貸款購買本國資產的本國居民負擔猛烈上升,斷供增加。不僅如此,大量負債經營的微利企業的資金鏈將斷裂,大批巨額舉債量的企業將直接陷入債務危機。這時,整個社會資金循環斷裂,投資下降,產能與有效需求之間的缺口將暴露出來,整個經濟循環必將作出巨大的調整。最終,必然導致經濟規模下降,失業人口增加,誘發社會政治風險。

從長期看,本幣貶值有利於增加本國出口,緩解本國內需不足的矛盾,但是從短期看,也必然導致本國經濟劇烈震動。首先,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整個價格體系必然重新調整。一部分企業會虧損,一部分企業會盈利。其次,負有以美元計算的債務的企業必然陷入債務危機,持有以美元計算的資產的企業必然獲得大量額外的盈利。再次,本幣貶值必然刺激資本外逃,導致本國資產貶值,加劇國內金融市場動蕩。獲得盈利的企業,顯然不會無償使用自己的利潤,補貼虧損企業,或者償還陷入債務危機的企業的債務,它們很可能把到手的利潤匯出境外。這種情況下,難免發生金融危機,只是相對加息手段誘發的金融危機復甦較快而已。

現在看,許多第三世界小國的經濟已經在美國加息的過程中倒下。這些國家試圖使用外匯儲備頑強對抗本幣貶值。最終在外匯儲備損失殆盡以後,不得不任由本幣自由浮動,或者說,任由其貶值。

只要美國堅持加息過程,其他各國都會面臨經濟巨震,多數在劫難逃。那些存在較高國內資產泡沫,尤其難以承受資本外逃、本國加息和本幣貶值的衝擊,本國經濟很容易發生L型劇烈下滑。

對美國來說,截至目前,收緊貨幣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戰果。只要國內經濟允許,聯儲就會逐步加息,步步為營,後續加息過程將如同蟒蛇纏繞,逐步絞殺他國經濟,為美國金融資本在世界範圍擴張,創造機會。

拙作《特朗普的選擇》中曾經分析過,「考慮到美國的金融霸權,以及全球經濟的現狀,川普最終做出選擇的,很可能是默許美聯儲誘發全球金融危機,讓華爾街在其中獲利,讓社會中下層分一杯羹——與其在對美國不利的中低端製造業領域發動貿易戰,不如在美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領域發動金融戰。」目前看,這場金融戰已經逐步啟動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每次0.25%幅度的加息,也說明美國經濟本身也未必穩定。與當年倫敦的銀行家不同,今天的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必須考慮加息對美國國內經濟的影響。加息自然會給持有現金的金融集團創造發大財的機會,但是前提是不能引爆美國國內的金融危機,引發社會動蕩。所以,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黑暗之中,似乎還有一線光明,在美國徹底勒緊以前,還有時間積極調整本國經濟結構,防禦美國的金融攻勢。

此時此刻,其他國家切不可自恃本國實力雄厚,對美國加息掉以輕心,應該儘快布置對策——調整經濟結構,削減國內資產泡沫,削減貧富差距,增加有效需求,改善國內經濟循環,減少對美國控制經濟區的依賴。

在這種情況下,對泡沫高漲的國家來說,與其採取拖延戰術讓泡沫繼續膨脹,不如主動刺破泡沫,更為有利。泡沫遲早會破,早破損失更小一些。不過,這需要勇於擔當的勇氣。絕大多數情況下,國民(尤其是那些在泡沫投機中蒙受損失的人),不會承認泡沫破裂的必然性,而會指責刺破泡沫,避免更大災難的人。

任何不掌握金融霸權的國家,相比掌握金融霸權的國家之間的關係,都是企業對銀行和央行的關係,是處於絕對劣勢的。價值符號時代,金融霸權來自軍事霸權,來自對石油、糧食、礦石等大宗商品的控制,不經過一場劇烈世界大戰,是難以易主的。認為本國經濟達到一定規模,金融霸權就會自動禪讓,避免金融危機的想法,並不現實。

對中國來說,形勢尤其嚴峻。

從其目前的組閣班子的名單、「川蔡通話」以及揚言要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等事件來看,特朗普將是一位比奧巴馬更具有進攻性思想和冷戰思維的美國總統。不出意外的話,特朗普將從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全方位打壓中國。其中,用台灣牽制中國將是其既定方針,為此甚至不惜挑戰「一個中國」的絕對紅線。此外,特朗普還可能對中俄採取「一拉一打」的方針,在中俄之間打進楔子,孤立中國,集中力量對付中國。這種做法,與當年裡根時代,美國拉攏中國,擊中力量對付蘇聯,大同小異。

今天的中美關係走到改革開放以來的轉折點,中美對抗而不是合作將成為可以預見的未來的主題。對中美關係,國人切不可以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並不是特朗普個人的好惡,而是中美關係的大勢所趨。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開始合作。當年,中美有三個合作基礎:一是蘇聯強勢,中美需要聯手減輕壓力;二是中國需要美國資金、技術;三是美國希望對中國搞和平演變。

蘇聯解體以後,聯合抗蘇的合作基礎,便不復存在了。

目前,其他合作的基礎也發生了變化,中美之間分道揚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中國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已經不缺資金,而是缺資源和市場,需要向外輸出產品和資本,這些基本都在美國控制的經濟圈之中。在兩國中低端技術水平接近以後,美國也不會給中國高端技術。美國希望把中國融合為自己全球帝國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拆散,至少要限制、削弱中國,加緊對中國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經過三十多年不懈努力,美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到了相當的成果。

對中國來說,分道揚鑣難免帶來經濟巨震。1950年代,中國經濟曾經高度依賴蘇聯,1960年代中蘇經濟分道揚鑣時,中國經濟遭受嚴重困難。從那以後的毛澤東時代,中國經濟以內循環為主:一方面,積極與美國接觸,希望引進美國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在對外交流過程中,始終強調把穩經濟主導權。雖然不能充分利用境外的資源,但是對美蘇的依賴性並不大。兩個超級大國除了武力威脅,都沒有更好的辦法對付中國。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全面改革開放,引進境外的資金技術。經濟獲得較快發展,副作用是經濟對外依賴性越來越高。有人認為,只要中美經濟關係緊密結合,美國就難以使用經濟手段打擊中國。實踐證明,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當對形勢美國有利時,美國希望中國全面開放,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資源,積極向中國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滲透。當對形勢美國不利時,美國限制中國,圍堵中國。把日益強大的中國從美國主導的經濟圈中開除,是美國的既定政策。美國、日本、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也預示這一點。

對中國來說,減少對美國經濟圈的依賴,是根本解決手段。與改革開放初期不同,今天的中國已經不需要美國的資金和低端技術,依賴美國市場的原因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需要大量向海外出口,增加就業。中國目前的經濟困境,一是資本過剩,二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需要嚮往輸出資本和商品。實際上,兩者的原因都是貧富差距過大。如果能夠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就能極大緩解就業壓力,也不必大幅度向外輸出資本和商品。

對中國來說,應該立即著手改變國內分配結構,減少貧富差距,加強經濟內循環,減少對美國經濟圈的依賴。相比之下,穩步擴張屬於自己的經濟圈是大勢所趨,應該從長計議,穩紮穩打。

對中國來說,隨著美國逐步收緊貨幣,寄希望於美國良心發現主動停止加息的意義不大,主動刺破資產泡沫,削減貧富差距,進行徹底的經濟結構調整是解決之道,時間卻並不多了。

***************************************************

以下是不宜在觀察者上發表的內容:

下一步,很可能做的事情包括並不限於:

1、通過收緊流動性關閉香港的離岸金融市場。

2、降低個人購匯額度。

3、加息。

4、大規模購買銀行不良資產。

5、大裁員。

6、削減社會基本福利。

削減貧富差距,抑制泡沫,調整分配結構,減少對美國經濟圈的依賴,這些都是2009年就該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拖到今天也不做。一直寄希望於美國經濟自動崩潰停止加息,或者美國心慈手軟放過中國,或者周邊國家自動放棄美元接收人民幣,或者新任總統和中國友好。

一般來說,各種神劇開掛,總是我們很幸運,敵人很愚蠢。但是,各種神劇開掛都未必開到這種程度。

實際上,只要美國能承受,必然會不斷勒緊,活活絞死中國。今年,明知道美國會加息,還放出那麼大的資產泡沫。讓樓市最後又瘋了一把。這不是自己找死嗎?怪誰呢。到11月份,還是房貸佔新增貸款主體,還吹房地產泡沫。

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啊。


謝邀,回顧題主問題:美聯儲加息會帶來哪些影響?

美聯儲宣布加息,這是2015年全球最大的經濟事件,也將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勢、投資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那加息會帶來什麼影響?下面王貝宜就為大家進行一下簡單的講解。(主要影響分為三個方面:美國方面,中國方面和國際影響)

美國方面:

(一)美元匯率

歷史上看,美聯儲加息後一個月、一季度美元指數走弱的情況比較多,這表明投資者對於美元會較為謹慎,加息後也會多數經歷預期兌現後的沉寂。

(二)美國股市

歷史數據顯示,83年、88年兩輪首次加息均沒有改變股市的上漲,這可能與當時美國經濟的高增速有關。只有代表先進科技與創新的納斯達克指數曾實現過小幅上漲。因此,總體而言,加息短期對股市的影響偏負面,且在加息後的體現會較為明顯,長期來看,若加息節奏較緩,隨著後期美國經濟繼續改善,對企業盈利預期回升,股市可能轉好。

中國方面:

(一)人民幣匯率

由於1994—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無法從歷史數據判斷人民幣匯率對於首次加息的反應,但參考年初美元走強時人民幣匯率明顯弱勢,而在美元指數跌回100以下後人民幣又有所升值的情況來看,若美元指數如歷史情況在加息後有所走弱,那麼人民幣將不會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加入貨幣籃子這一舉措,也對人民幣匯率進行了一定保護( 怎樣看待人民幣被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 SDR )? - 財經)

(二)國內股市

對中國而言,1994年以來的三輪首次加息中,上證指數在首次加息後的1個月內都是下跌的,首次加息後一季度的表現也不佳,不過這可能和中國的國內因素關係更為密切,今年以來,上證綜指的變化說明美聯儲加息導致中國資本外流,對中國股市存在負面作用,但由於歷史樣本少,有可能是歷史巧合,並不構成因果關係。

國際方面:

(一)大宗商品價格(此處用原油為代表)

王貝宜認為,本輪美聯儲加息趕上了大宗商品市場的歷史大變局。一方面,受政治、經濟、技術等多因素影響,曾經「不可一世」的原油市場跌跌不休。另一方面,作為大宗商品的消費「巨頭」,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突然減速,對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滑。

這兩方面的利空因素短期內均未改善,所以儘管歷史上美聯儲加息後大宗商品會走強,但本輪或許真的「與眾不同」!個人認為,美元走強將帶來國際大宗商品的低迷。鑒於新興市場主要經濟體均增長乏力,全球市場對工業類大宗商品的需求不足,類似2004年-2006年出現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拉升的情況難以出現。最後,美聯儲加息促進美元走強,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將承受下跌壓力。

(二)黃金價格

考慮到國際黃金市場主要是以美元標價,而且美元作為目前最為通用的國際貨幣,其與黃金之間存在貨幣性上某種程度的競爭關係,在美聯儲加息、美元信用基礎穩固的情況下,金價確實會面臨加息前後的短期下行壓力,歷史上看金價對於美聯儲加息的反應也較為靈敏,在加息前夕價格會承壓。但長期來看,若通脹有起色,黃金的商品屬性意味著金價也會受到一定帶動,若通脹持續低迷,貨幣政策在首次加息後也難迎來進一步收緊的消息,因此金價也不會一路向下。(相關回答為什麼黃金那麼貴 感覺它沒有很實在的使用價值 ? - 王貝宜的回答)

(三)對新興市場的影響

 「相比之下,美聯儲加息對新興市場的壓力較大。2015年以來,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表現整體遠低於預期。在此背景下,美國加息,就會給它們在資本流出等方面帶來較大壓力,不少國家的貨幣和金融可能會經受比較大的衝擊。同時,美聯儲加息會加劇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行壓力。

(四)對生活的影響

美聯儲加息,人民幣貶值,跟我有什麼關係?可能很多朋友都會這樣問。其實,這跟我們的生活,還是大有關係的。人民幣貶值,影響最大的就是有出國留學、出國旅遊、出國購物、海外代購等需求的網友。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內地公民出境游突破1億人次。以美國游為例,按人均消費5000美元計,人民幣匯率從6.2跌到6.4,約增加花費1000元。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今年以來,人民幣中間價跌幅已達4.82%;最近兩年合計跌幅更是超過5%。如果你需要出國留學、旅遊或海淘,那意味著相比兩年前:你的1000元少了50元,相當於少看一場電影;從昨晚凌晨3點起,每個人的個人資產縮水5%。

如再有問題直接評論或直接前往本人知乎專欄「王貝宜」交流。


謝邀,邀我分析美聯儲加息問題的知友很多,我簡單碼兩句,並複製到受邀的問題中,請見諒。

美聯儲加息從教科書理論來說,是貨幣緊縮政策,利空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利空非美貨幣,利多美元。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加息從另一個側面看是對經濟復甦的確認,加息證實了經濟正在好轉並運行在良性的軌道上,近期強勁的美國非農數據證實了這一點。

其次,美聯儲的加息必然是小步漸進式加息,這次加息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緊縮貨幣的影響在多次加息並在較長的時間後才會顯現出來。

因此,此次加息其實利多資本市場,也不會造成資本從新興市場大量外流。

至於更深層次貨幣運行的角度我就不作細緻分析了,涉及到很多專業性的問題,時間有限,請見諒。


在此前進行的三次QE政策中,美聯儲把市場上的大量垃圾債券買到自己手中,讓證券持有者手中那些原本不值錢的債券瞬間變成了活躍的資本,這些資本進入實體經濟從而實現美國實體經濟的復甦。

正常來講,美聯儲印的鈔票越多,全球市場上的美元供應量就會越多,儘管美元的輸出減輕了國內通脹壓力,但為了挽救經濟,幾輪大規模QE下來,美元往外輸出的速度根本應付不了美聯儲印美鈔的速度,那怎麼辦呢?

美聯儲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以往商業銀行是需要向美聯儲存放一定準備金的,這部分準備可以產生一部分利息,而超額的準備金美聯儲是不給商業銀行一分錢的,這就使得超出額度的大部分美鈔都流入了國內市場,從而帶來了市場上貨幣供應量大增從而有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

於是美聯儲推出新政策:表示願意為存放在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支付利息!

這樣一來不得了了,大批商業銀行將他們從各個渠道獲得的低息資金一股腦都存到了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賬戶當中,然後「躺著」就能賺取利息。

舉例來說,目前美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不足0.1%,而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利率為0.25%,巨大的利差吸引了巨額的資本「沉睡」在了美聯儲的賬戶上。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截至2014年9月,美聯儲超額準備金超過了2.7萬億美元,規模已經超過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一半之多,而這個數值在2008年10月之前,僅有20億美元,短短七年時間增長了一千多倍!

而美聯儲就像一個「冤大頭」,為美國市場上的巨額資金提供源源不斷的血液供應。但這種情況也是不能持續的,因為美聯儲並不能無限制地透支自己,趴在身上的資本原來越多不儘快甩掉也會讓自己崩潰。而且美聯儲短期忍受痛苦的目的終究也是為了美國經濟能夠儘快復甦,然後讓這些嗜血資金回到美國市場中去,進而為美聯儲賺取源源不斷的利潤。

美國是怎麼讓這些市場上的資金回到美聯儲為自己賺錢的呢?

就是加息。

那為什麼又總是光打雷,不下雨呢?

關鍵的是,之所以「只聽雷聲不見下雨」,讓美聯儲的加息預期縈繞全球資本市場,其實也是美聯儲的高明所在:大力渲染美聯儲加息預期,讓處在世界各地的美元加速逃離新興市場國家、迴流美國,而一旦美元從新興市場國家大舉逃離,帶來的就是資本實力不強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迅速崩塌,資本價格迅速下降,到時候就會發現市場上滿是便宜貨。

這時候美聯儲再一聲令下,宣布加息(提高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就會直接喚醒沉睡在美聯儲身上的嗜血資本,在逐利本性的驅使下,這些嗜血資本不會進入國內市場,而是會率先湧入新興市場國家收斂便宜貨,從而完成一次完美的資本侵略!

這次依然沒有宣布加息,他們在等什麼的?

唯一的理由就是:從新興市場國家逃離的美元還不夠多,還不足以引發新興市場國家足夠的經濟危機,他們的資產價格還不夠便宜!提前喚醒沉睡的資本只會加劇美國經濟的通脹,對美國經濟不利。

對於下一步美聯儲加息的動向,我們仍要高度關注,從全方位做好各種應對準備。


周四凌晨三點,美聯儲將公布最新的利率決議,大概率本次會議美聯儲將會宣布加息25個基點,喊了近2年的狼來了,這次終於真的要來了。那麼為何我們如此重視這次美聯儲加息?原因很簡單,因為做為全球第一大央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調整將會全球政治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和衝擊。本人將從個人的理解出發,僅從投資的角度來解析其影響。

金銀

首先對於金銀來說,從理論上肯定是利空金銀的,因為金銀均是無息資產,加息會提高美元這個貨幣的吸引力,理論上投資者會賣出無息的金銀買入有利息的美元資產,請注意這只是理論上而已。在實際的投資中,往往投資者都是依靠「預期」來進行投資的,從2012年10月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開始,金銀就已經步入熊市,熊市能夠持續4年多的時候,其背後有兩個重大的利空金銀的要素,第一個是美聯儲退出QE的預期,第二個是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其中退出QE的預期,從美聯儲開始QE3就已經開始(原因我們公司以前的文章曾經提及過,QE3推出後,意味著QE隨時可能會結束)一直到2013年12月19日美聯儲正式宣布開始退出QE(見附圖一),這一輪黃金從1796美元下跌至1180美元,跌幅34.29%。當退出QE利空兌現後,黃金隨機開始反彈,最高反彈至1392美元。而後隨著耶倫暗示美聯儲可能要考慮加息後,黃金再次迎來重大利空,從最高的1392跌至目前的1046美元,跌幅24.86%。本周如果美聯儲開始宣布加息,那麼金銀最後的利空將會出盡,我相信在「買預期,賣事實」的推動下,金銀將會階段性的見底,不排除現在的位置就是熊市的大底。

另外補充一點的是,金銀宏觀的大牛市或者大熊市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就在美聯儲的政策調整,從08年開始的大牛市,根本原因就在於美國開始全面的量化寬鬆,隨後的大熊市根本原因也在退出QE以及加息。因此美聯儲加息對金銀影響是極其重要的,他決定了金銀中長線的走勢方向,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很多情況下金銀走勢的轉折點都是美聯儲的政策調整時期。

美股

再次,對股市來說,個人認為,美聯儲加息將極有可能刺穿美股的泡沫,美國股市將非常有可能從牛轉為熊。原因在於提高利率的將會利空美國經濟,提高美國企業的經營成本。另外還有一點在於美國股市從08年至今已經上漲過高,其中道瓊斯指數從6469點最高上漲至18351點,漲幅184%。從技術面上看在高位的美股已經基本完成了頭部的築頂(見附圖二),加息極有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奉勸有做美股或者購買QDII的投資者,最好趕緊出場,現在的風險收益比已經非常不划算(近期不少傳言我國將放開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開放QDII2試點,個人認為兌換點美元是可以的,投資境外,尤其是港股和美股還是算了,俠之大者,為國接盤可以,為他國接盤的事情最好還是別做了)。

中國股市

至於中國股市,本人前期已經在3600點上方把所有的股票,基金都已經贖回,從理論上說美國加息,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肯定是利空中國股市,尤其是房地產行業的。我雖然不看好中國股市,但是相對美股而言,中國股市風險收益比會好一點,原因在於中國股市經過了前一輪股災,從5178點跌到2850點,泡沫已經被充分擠壓,其風險程度很明顯比美股要低得多,美股向下還有著巨大的空間。雖然A股的跌幅空間理論上較小,但是一旦美股開始大跌,也有可能會帶動A股下跌,如果做股票投資的朋友,可以密切關注下圖中的那條支撐線(見附圖三),如果跌破的話,最好還是出場觀望先。

美指及大宗商品

最後再美元指數以及大宗商品方面,雖然不敢肯定美元指數已經上漲到了盡頭,但是美元指數上漲最快的時段已經過去了,美元指數目前已經充分消化了美元加息的預期,而在加息前都沒能站穩在100點上方,目前頭部已經貌似走出來,再做多美元風險已經非常大了。當然美元指數後期走勢還的看美聯儲的加息節奏,如果美聯儲採取小步慢跑,或者快速加息的措施,不排除美元指數還是繼續大漲(個人覺得概率不大,明年美聯儲大概率加2-4次息)。昨天美原油最低跌到了34.5美元,已經非常接近08年金融危機時候的水平,大宗商品的寒冬目前還沒看到結束的跡象,但是需要留意的是,做空原油,銅等大宗商品也已經進入深水區,建議空頭離場,但是根本性改變仍然需要供需發生變化才有可能。


作者:Taoli719

鏈接:最近外匯行情的解讀-說說美聯儲的如意算盤: - Taoli719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參見樓主本人前幾天發的一些貼子:

加息:    QQ空間

英國退歐:  QQ空間

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每一次美元的升值基本上完成對一次其它地區國家一次收割,

78年到84年出現第一次美元趨勢性升值,這次趨勢性升值伴隨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與日元失去的20年,(廣場協義你們都懂的.)

第二次升值是92—97年,墨西哥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接著到了新興市場國家全面危機。

一般說來, 美元升值是內在與外在合力結果,

我們要知道現在美國的問題一方面是美國債務問題,一方面是資產價格的高估,

要保持資產價格要的相對穩定與債務的相對平衡,

必須在內部製造美元的升值預期,如最近美聯儲主席的一些講話,

但實質加息的步子又不能太大,因為當下的美國實體經濟根本經不起連續加息的折騰,

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次的口水丈,這何償不是一種無奈之舉.

既然從內部的邏輯條件與方法不成立,一般製造外部矛盾,讓外部資金主動避險,

迴流美元,這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如我們看到的英國退歐,中東問題,南海問題,都是不錯的手段,

從本質上來說,相對穩定並不是美元霸權的利益的最大化,

從下面的圖表可以看出,其實每一次危機過後的美元的溢出效應在慢慢減少.

當然這個最終的結果是直接導致美元信用的崩潰,當然,短期這個事情是不太會發生的.

但我們應該要明白當前美元升值的短期性與大周期貶值的內在邏輯.如圖:

其實當下全球最大的泡泡在哪裡?是的,沒錯,就在我們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

據外媒報道,中國央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立場鬆動,並且在試圖向美確認美聯儲是否將在6月加息。對於相關傳言,央行第一時間發出澄清公告,並稱報道捏造事實,誤導讀者,誤導市場輿論。聲明還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都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另外,市場有聲音認為,中國的貨幣寬鬆周期已經宣告結束。

只是說一下,就當誠惶誠恐,可見當下的國內的資產價格與人民幣會有多大的壓力.

多的就不說,你們都懂的.


前面已經有了許多優秀的回答,那麼這篇答案打算從「美聯儲加息對其它央行的影響」這個角度來談談看法。

本周市場即將迎來美聯儲萬眾矚目的3月利率決議,目前市場預計有高達90%的可能性美聯儲會在這次決議上加息。而隨著美聯儲的加息,其他央行可能也要開始行動起來了,特別是目前倍受矚目的挪威央行和瑞典央行。

隨著經濟的逐步好轉,挪威央行和瑞典央行可能會在今年調升經濟預期,從而推升市場對兩國央行利率正常化的預期。援引野村證券3月9日發布的報告:

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不太可能在2017年加息,不過在接下來幾個季度,預計兩國匯率可能出現上升,因為兩個央行已經要考慮利率正常化了,而相比前幾個加息周期,目前利率匯價還是比較溫和的。

目前全球發達國家的利率普遍處在相當低的位置,尤其是歐洲央行和瑞典央行都是負利率。就目前的情況看來,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接下來可能「撇下」歐洲央行自己先利率正常化,一旦如此,外匯市場會出現什麼變化?

粗略結果就是:一旦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先加息,那麼瑞典克朗和挪威克朗兌歐元都有望不同程度的升值。

再分別看一下這兩大央行的情況——

瑞典央行:4月可能開始進入緊縮周期

瑞典央行預計在2018年上半年加息,市場目前已經開始將瑞典央行加息一事計入價格。而2017年瑞典央行的動向更令人矚目,尤其是如果瑞典央行在今年4月份結束量化寬鬆(QE)計劃,而不是拖到年中結束的話,投資者就要注意瑞典央行會不會在年內加息。

第一次加息之後瑞典克朗走勢如何?

平均而言,在第一次加息之後6個月內,瑞郎兌歐元、澳元和挪威克朗都會升值,升值超過5%是完全有可能的;12個月內,兌幾乎所有主要貨幣都會升值,尤其是歐元、美元、挪威克朗和英鎊;超過12個月的持續升值可能性比較小。但在18個月內總體升值5%也是有可能的。

需要注意的是,瑞典央行2017年年初利率決議的時候曾擔憂瑞典克朗升值太快,因此瑞典央行預計會確保瑞典克朗的緩慢升值,未來兩年內加息的可能性還是比較溫和的。如果瑞典央行承諾接下來會走完加息周期,那麼瑞郎就有望上漲,同時市場已經開始將瑞典央行加息計入價格,也會對瑞郎構成一定支撐。

瑞典央行未來130周內加息的預期僅約50個基點。

挪威央行:經濟動能和油價上漲

因為經濟仍然處在復甦的初期,挪威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瑞典央行似乎更低一些。不過近期的數據顯示,挪威的經濟動能有所上升,並且較高的原油價格也會支撐該國的原油產業。所以挪威央行的樂觀情緒在今年可能會達到巔峰,從而上調2017年經濟前景預期,從而進一步上調利率預期。

目前是外匯市場的計價已經高過挪威央行的預期,不過未來三年的預期市場和挪威央行差不多。而如果接下來挪威央行調升對加息的預期的話,在未來幾年就會對挪威克朗構成支撐。

挪威克朗同樣會在首次加息的半年內明顯升值,不過通脹持續升值也不超過一年,升值幅度較瑞典克朗也比較小。畢竟市場預計未來三年挪威央行加息也就60個基點。

怎麼賺錢:做空美元及歐元兌瑞典克朗,美元及歐元兌挪威克朗

瑞典克朗方面:建議做空歐元兌瑞典克朗

預計瑞典央行更可能在2018年加息,那麼2017年下半年,瑞典克朗的升值就會逐步體現出來。當然,當瑞典央行開始縮減寬鬆的時候,瑞郎的升值也會顯現出來。

但是,一旦法國大選毫無意外的結束,同時美聯儲對美元的推動效應減弱,那麼做空美元兌瑞典克朗就會更有吸引力。美元兌瑞典克朗在9.15時,將是一個不錯的做空點位。

挪威克朗方面:堅持做空歐元對挪威克朗

2017年挪威央行對經濟的預計更樂觀,這就進一步加大了歐元兌挪威克朗的下行壓力。不過當法國大選結束,就要重新評估是不是還要繼續做空歐元兌挪威克朗。歐洲央行可能會在今年三季度考慮縮減QE(量化寬鬆),這就可能限制歐元兌挪威克朗的下跌,除非挪威央行表示更「渴望」在今年逐步將利率正常化。


隔夜美聯儲加息 25個基點,但點陣圖沒有明顯變化,2017年加息3次的預估變化不大。

未來美聯儲態度發展的一大變數將是美國的財政政策。

而再下一步的重點問題就是看哪個央行先行動,這樣的預期將會成為市場交易的重心。

————交易桌前看天下,付鵬說來看財經————

更多音頻內容歡迎登錄華爾街見聞APP,點擊Premum訂閱收聽

http://t.cn/RiKT8qJ ← 或點擊傳送任意門


看到這些答案我安心啦。國內這麼鶸的交易對手,至少未來十年我應該能輕鬆應對。

裝個逼:第一屆任期內美國利率達到3%,第二屆達到5-6%,甚至出現過熱。

原因?——回去好好看鳳凰網吧!思考真的比去死還難~


答:房地產下行。經濟下行。股票下行。

1、美國加息。救中國經濟需要錢,只有央企、權貴、你手裡有錢,所以說誰出錢就是一個哲學問題。美國已經從中國抽走一萬億美元,約六萬三千億人民幣。中國期望通過股市和房市的資產泡沫化,減緩經濟衰退的局面,但是你懂的,中國在經濟戰爭的早期就把子彈打得差不多了,高鐵修了一半,高鐵的腦殘粉們還在喊好。據說定邊伐遼的時候,皇帝的內怒不願意出,周奎也不願意掏錢,這個時候就需要大明朝的人民出來救國。

2、流動性資本。這個社會雖然貌似有幾百萬億的資金,名義上能用的只有三十二萬億,三十二萬億真正能用的也就那幾萬億。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優良資產,或者說流動性資本,當這些錢用來修高鐵以後,我們那什麼發展經濟?說真話,假如中國把修高鐵的錢立刻還了,中國經濟立刻就崩,道理很簡單資金鏈斷裂。我假設你有120萬億的社會總資產,其中32萬億是可以流通變現的股票,假如你變現就要低價出售,還賣不上32萬億。這裡有7萬億已經被美國人通過加息和其他金融手段掠走,美國預計還要掠走7~10萬億人民幣,截止14年中國各級政府負債17萬億。腦筋急轉彎:中國手裡真正能用來支持經濟發展的資金有多少?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高鐵負債3.5萬億,而且還在以復息的方式驢打滾,問題來了中國股市為什麼跌?中國房價為什麼跌?中國經濟為什麼跌?就像國歌裡面唱的,中國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大隋朝就是這麼嗝屁的。唯一對中國有利的就是那17萬億是不需要一起還的,還能拖一段時間,但問題又來了,經濟這麼差,那什麼還本息?美國加息是鐵定的,伴隨著資本流出和負債本息到期歸還,我們怎麼辦?啃劉志軍,還是啃高鐵?高鐵讓我想起了大運河,那種只要大運河,不要隋帝國的豪情,歷史上也是少有。在這場戰爭中,你充其量也就是炮灰,風一吹就沒有了。

3、對外貿易。先講個故事。顧客甲去住旅店,給了旅店老闆乙100元,旅店老闆乙欠商店老闆丙100元,所以立馬把這錢給了商店老闆丙,商店老闆丙欠供貨商丁100元,因此商店老闆丙立馬把這100元錢給了供貨商丁,而恰巧供貨商丁因住店還欠旅店老闆乙100元,把這100元還給旅店老闆乙。資金周轉一圈下來,為什麼現在誰也不欠誰的錢了?外貿型製造業就是這個故事中講的顧客甲。由於房地產導致成本上升,資本家沒有利潤,資本家罷工了!浙江50%,廣東70~80%的外貿企業關門大吉!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的消費不足。由於中國的石油價格超跌,而煤炭、天然氣、電力價格不跌,導致資本家沒有競爭力,資本家罷工了!浙江50%,廣東70~80%的外貿企業關門大吉!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的消費不足。由於中國人民幣堅挺,而日本、歐盟等其他發達國家匯率超跌,導致資本家沒有競爭力,資本家罷工了!浙江50%,廣東70~80%的外貿企業關門大吉!導致中國出現嚴重的消費不足。至於你們講的那些所謂產業經濟,我就暈死。所有的故事都要從那一百塊開始,沒有那一百塊,所有的構想都是意淫,都是空中樓閣。

4、資產泡沫化失敗。中國已經流失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流動性資本,這個時候中國要留住錢就需要資產泡沫化,用資本收益挽回遊資信心。人民幣國際化、一路一帶、伐遼定邊都需要錢,但國家的錢那是國家的,周奎的錢是周奎的,只能用那個、那個誰的錢,然後朝堂之上笑聲一片。中國有了股市,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成功了一半,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成功了一半,中國的一路一帶就成功了一半,中國的伐遼定邊就成功了一半,所以中國是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投機倒把、買空賣空就要股市上萬點,外國有句名言,預想籌到大筆的伐遼定邊資金,就必須讓牛瘋狂。但是操刀股市的還是事後諸葛亮,難道還有比牛市更容易的事情?每到周日,證監會就會出來製造恐怖信息,於是我看清楚了,誰都有誰的小九九啊,利益面前人都是脆弱的。所以說幹什麼事情,都不要帶豬隊友玩。證監會女處長因配偶違規炒股被開除股市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結果卻成了周奎遊樂場,於本來一鼓作氣的中國牛市,被一群宵小搞的烏煙瘴氣,沒有錢怎麼搞亞投行?怎麼搞一路一帶?於是國家號召周奎進股市,周奎說:你們先進去我看看。於是國家第一支陷隊之士進入中國股市,最後血本無歸,這個時候國家考慮這個洞是無底洞啊!萬一、假如亞投行、一路一帶失敗了呢?會火燒連營啊!所以還是洗洗睡吧。於是國家隊開始有序撤離,市場構建牛市的信心迅速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崩潰,央行迅速看出端倪,大肆配合市場做空人民幣,責任還能怪到股市頭上,真是金融界最有政治頭腦的央行啊!而大量資金開始外逃,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5、踢皮球的藝術。中石油賠錢生產化工產品,想轉嫁改革的成本,把球踢給發改委,希望通過出賣發改委,保全自己的利益。發改委腦子反應慢,終於反應過來了。沒有油價,只有政治。能源不僅僅是能源,還是政治。燒鍋爐的交不起供暖費這就是地球村的事實,殘酷的事實。我給你們分析一下情況,據我所知中石油目前大部分煉化廠都是賠本在生產,為什麼?答:因為中石油在搞政治。能源市場結構無非就是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中石油唯一能控制的只有石油,對於他而言,籌碼無非就是漲或者跌。假如漲,勢必拉仇恨和關注度,這個不可以。那維持基本的不賠不賺怎麼樣?中石油不是這樣想的,他要用這個行業的輕微虧損,換取改革的主動權。前面我講過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導致美國大量清潔能源的使用,這個時候煤炭對於美國而言就屬於次級能源,開採都開採出來了,怎麼辦?當然出口傾銷第一大煤炭進口國了。到站含運費價30美元,中國發改委驚了,臣妾做不到啊!假如反傾銷就會貿易戰,假如放開,那中國100%的煤炭企業都會倒閉,而中國山西的煤企剛剛完成公私合營,資金鏈緊張,已經撐不住了。然皇帝不急急太監,澳大利亞、印尼無語了,美國的這個價格,不要說賣,就是開採都做不到。於是發改委想了一個爛招,那就是配額制,把美貨擋在門外,號召電企愛國用國產煤。其實最後電企用的還是進口印尼、澳大利亞的高價煤炭,美國人心想中國人智商是硬傷啊,為什麼不放開美國煤炭,等印尼、澳大利亞煤企垮了以後,收購印尼、澳大利亞的煤炭呢?一定要當上帝?當禿鷲才有肉吃啊。對於中石油而言,他們可以挾洋自重,所以油價連跌,就可以把壓力全部傳導給發改委,印度已經解散發改委了,為了兄弟中石油,發改委你就犧牲一會吧。發改委樂呵呵的看著油價十一連跌,突然感覺不對勁,中石油這是在陰我啊,命只有一條,怎麼能捨身取油呢,限油價。

外部鬥爭忙,內部忙鬥爭。寶劍猶帶腥,周奎拭頸忙。


這一輪加息就是個笑話,為了防止把自己財政崩了,把加息速度降到一年0.75%

2004年開始,2年內17次加息,力度是2年提升4.25%

————————————————

衝鋒的速度慢了,就啥都不是了。

這中間的差距約等於騎兵分別以40Km/h、20Km/h、10Km/h向步兵方陣發起衝鋒

哦說錯了,最後一檔應該是在爬向步兵方陣。

——————————————

所有的預期基本落空了,2.3%的國債收益率就消耗了六分之一的財政收入,5%的國債收益率直接吞噬40%的聯邦財政收入。

所以沒啥好看的了,散了散了。


作者:Ke Jiang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美國東部時間12月14日14時(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結束為期兩天的政策決議會議並發布聲明稱,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至0.50-0.75%,這包括提高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至0.75%和提高逆回購利率至0.50%;維持資產到期再投資計劃不變。距上次加息剛好一年。

解釋一下專業名詞。

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我們基礎課第一課就講過存款準備金。商業銀行獲得存款後,需要把一部分存到中央銀行,目的是監督商業銀行留下足夠資金以備提款,不把所有存款都貸出去。具體存多少到央行,央行會規定一個比例(存款準備金率),如果存過去的錢超過這個比例,就叫超額存款準備金。央行會根據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付利息給商業銀行。

逆回購利率:先說回購。央行向商業銀行臨時出售一些有價證券,商業銀行付錢給央行,然後約定一定時間之後,央行連本帶利把商業銀行手裡的有價證券買回來。逆回購就是相反,央行從商業銀行臨時購買有價證券,到期再連本帶利賣回給商業銀行。這是央行控制市場上貨幣量大小的常用手段。

當然對於一般了解的話,知道美聯儲把美國的基礎利率提高就夠了。

帶來的影響一如意料。

1. 美元上漲。具體來說,在美聯儲宣布後,本來美元對歐元和英鎊的下跌立刻轉為上漲,兌日元漲幅擴大。

2. 上漲的美股應聲下跌。這是因為,投資股票的風險沒有變化,但相比基礎利率所能獲得的超額利潤減少了,所以吸引力降低。

3. 債券和其他固定收益資產價格應聲下跌。跟上面一樣,風險不變,超額利潤減少,吸引力降低。

4. 黃金下跌。這個邏輯我們之前說過了,黃金以美元計價。

然後長遠一點的影響之前也分析過,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向美國,對新興市場造成壓力。以中國為例,就是資金繼續流出,然後在資金流出和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下,人行也要考慮收緊貨幣政策,甚至有可能加息。

所以對國內的影響具體來說會有以下這些:

1. 資金流出。影響很大,不再詳述。

2. 對人行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造成:

2.1 股市下跌,但是商業銀行的股票看好——因為會有更高的利差。

2.2 已經發行的債券和固定收益資產價格下跌,但是未來發行的這類資產會有更高的預期收益率,可以關注。

2.3 貸款成本提高。這個一方面影響未來的貸款,另一方面很多現存的貸款的利率也是隨基準浮動的。那麼,這就會不利於需要貸款的企業,以及房地產行業——房貸利率會上漲。

對於美聯儲未來的預期,雖然議息會議整體對美國經濟更加樂觀——不然加息沒理由啊——本次的聲明措辭非常謹慎。耶倫10月演講曾說經濟需要「過熱」運行一段時間,這次也表示不要過度解讀。針對記者們提問川普計劃的寬鬆財政政策會如何影響美聯儲(是否相應加息),耶倫也表示要等等看。

也就是說,其實美聯儲自己也不知道接下來是否繼續加息。而中國,雖然收緊貨幣是一定的——市場上已經開始有「錢荒」預兆——但具體的行動,應該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由「蔣博的多稜鏡」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版權交易)

接續

作者:Ke Jiang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昨天上午簡單說完美聯儲加息後,小磕就匆匆忙忙外出參會了。沒想到,簡單的後果是有疏漏——昨天沒寫太詳細,確實是小磕的不周全,今天補上。下午,有朋友轉一篇文章給小磕,諮詢其可靠性,還說看到很多大人物都轉了。

這篇文章叫《美聯儲、耶倫向特朗普納「投名狀」 中美經濟金融決戰開始》——嘖嘖,這標題。主要觀點是,美聯儲加息在市場意料內,但答記者問時耶倫透露委員會的多數委員預計明年將加息3次,這就出乎意料了——之前他們說的是2次。背後的原因,是美聯儲下定決心向川普投誠——川普競選時批評美聯儲軟弱——準備配合他決戰,因為多加息可以沉重打擊中國。

從古到今從東方到西方,民粹從來都有市場,國內也不例外。他們喊著「抵制日貨」、「寧可大陸不長草,也要收復釣魚島「、「反美的都是英雄」、「中日之間必有一戰」、「中美之間必有一戰」等等。戰爭——包括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且動不動就是決戰——是他們的最愛,因為在熱血沸騰中他們能感受到存在感和使命感,哦,還有正義感。我相信造成英美黑天鵝的民粹們也自以為很正義。現在,本來冷靜理性的金融領域也不能倖免了,比如有個叫X生說金融的公眾號靠煽動性內容經常10w+。酷安關於知乎APP的評論區都說知乎現在沒法看:「 知乎,與世界分享你的傲慢,狹隘與偏見「。小磕本來以為專業領域不至於如此,結果是naive了——當然,懶得撕,也不值得為這些人浪費時間,雖然撕了估計能上熱門(滑稽臉)

不過拋開立場,我們來分析下這篇文章的邏輯到底有哪些問題。

第一個大bug就是,把耶倫這句話當正式決定,說得彷彿美聯儲已經決定明年加息3次一樣。當然,對於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這種欺騙是有效果的,尤其是夾雜了部分真相的謊言——耶倫確實這麼說了,而且多加息確實會打擊中國。可是如果我告訴你,一年前,2015年美聯儲加息的時候,多數委員們預計2016年將加息4次呢?這麼一比較,按照文章的邏輯,是不是該說美聯儲跟川普決裂,美國幕後金融資本捨不得在華利益呢?看,標題我都給你擬好了#大新聞是怎麼造出來的#

而且,雖然2015年底多數委員預期今年加息4次,結果直到年底,美聯儲為了自己的榮譽,才不得不加息了僅僅一次(之前我們分析過)。所謂預測,本來就是建立在對未來的各種判斷上的,而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後來改變之前的預測非常正常,這點對美聯儲尤其適用。把委員們的一次預測當成是向川普表忠心,還言之鑿鑿「投名狀」、「合謀」,未免太隨意了。

如果小磕來分析委員們的動機,可能是這樣的:

1. 美國經濟雖然繼續轉好,但是要說企穩,其實誰也沒把握(文章作者自己也這麼說)。在這時候加息,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經濟復甦期如果該加息沒加,事後還可以分辯,要是貿然加息打斷了復甦,使經濟重回衰退,那就是大罪了。所以美聯儲這次隨著加息也調高了對未來經濟數據的樂觀程度,作為加息的底氣。那經濟既然會比之前預測的更好,當然就應該比之前預測的多加息,順理成章。至於到時候加不加,到時候再說。

2. 川普多次強調要推行非常積極的財政政策。雖然鬼才知道到底會不會(可行性有問題,等等會說到),但是如果真的萬一實行了,需要收緊貨幣對沖,不然會造成資本泛濫,所以美聯儲先打個底再說,反正這預測又不算數。

不過小磕其實並不傾向於做這類動機性的猜測。耶倫大嬸這次發言非常謹慎,除了昨天說的以外,有記者問及她是否覺得自己會連任,以及如果不連任是否還擔任美聯儲理事,她也聲稱沒考慮過這些問題,其目的就是避免各方過度解讀。畢竟,這類猜測沒有切實的根基,隨意性很大,常常就被陰謀論歪曲利用了。就算不是陰謀論,小磕見過不止一次有評論說,美聯儲一直拖著不加息,就是為了不給中國造成負擔,現在看到中國經濟數據有所好轉,才終於鬆了一口氣——當然目的還是為了美國利益,中國現在國際經濟、貿易地位極重要,要是崩了美國也會被拖下水,而且大量遊資去美國對美國經濟復甦也很不利。對此,小磕同樣不會太當真。

文章第二個大bug,就是認為美聯儲加息對川普有利。川普確實批評美聯儲軟弱多次,可是如果他真的有頭腦的話,也許就不會這麼批評——他當選後對美聯儲態度明顯軟化,也許真的有頭腦?之前只是說說的?邏輯是這樣的:他最大的抱負,就是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加上大幅減稅,增強美國的國力,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可是我們上次說過了,這兩者是矛盾的,前者增加財政支出,後者減少財政收入,而美國顯然沒什麼餘糧,外債甚多,錢從哪裡來?只能要麼印錢,要麼借錢。前者要通過貨幣手段放水,後者要通過財政手段發國債,貨幣手段放水對應的是降息,而不是加息,發國債同樣不希望加息——這次加息就造成美國國債大量被賣出,理由昨天分析過,也就是會使國債賣不出去,借不到錢。所以,川普是希望美聯儲不要加息呢,還是不要加息呢,還是不要加息呢?

退一步說,就算川普想不明白這麼複雜的東西,他會像文章里說的,把加息作為武器打擊中國嗎?不太可能。前面說了,美國復甦還不算企穩,如果貿然加息,導致重新衰退,可是大罪。對於美國總統來說,他會寧願國內經濟蕭條,人民怨聲載道,支持率劇降,也要跟中國「開戰」嗎?圖個啥?「寧要美國不長草,也要中國XXX」?把美國人民往哪兒擱?好吧,這取決於川普到底是不是個瘋子,文章作者倒是認為他不瘋。

順便分享段奇文:

美國資本寡頭厭倦了奧巴馬、希拉里這樣的政客傀儡,踢開了他們,撕開了垂簾,直接操作國家內政外交,特朗普就是他們的代表

眾所周知,之前美國的精英們選擇的是希拉里,包括華爾街代表的金融資本和矽谷代表的科技力量,結果一到有些人這裡……嗯,反正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在他們嘴裡美國資本這些年一直在撕垂簾,也不知這次撕好了沒有。

好了,回過頭再看美聯儲未來加息的可能性,小磕還是維持昨天的判斷,就是美聯儲自己也不知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30天期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價格顯示,市場預計截至明年一季度,有超過70%的可能性美聯儲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在二季度有50%的可能性加息一次;此後至明年年底,有可能再加息兩次。這是專業人士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做出的預測,跟有些人的嘴炮可不同。從中可以看出,除了美國短期內再次加息可能性不大外(小磕之前也這麼說過),未來如何,還是等未來揭曉吧。

不過要補充一點,無論如何,儘管大家也不認為美聯儲這個話會兌現,但是它放出來,對市場就是有影響的,昨天的市場大波動就是結果。雖然方向跟之前市場預測相同,但幅度大了很多,而且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接下來,我們說說標題里說的壞消息……這跟美聯儲加息有一定關係,並且對我們的重要性不亞於前者,那就是昨天的國內債市大跌

先說它為什麼重要,除了對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性之外,大家買的貨幣基金里配置了大量的債券,還有純債類和偏債類的基金,然後銀行理財裡面也有很多債券的成分作為基石,所以,債券價格大跌……你懂的。對了,前些天小磕做實驗買了兩萬招行的摩羯智投(兩萬起售),前幾天一看已經虧了快四百了……

而債市大跌的原因,首先就是美聯儲加息,美債下跌的聯動,但國內的因素作用也很大,主要是以下:

1. 臨近年末,慣例市場上流動性是緊缺的。本來央媽出來放點水穩定一下市場也沒什麼,但是我們之前分析了,央媽接下來的趨勢是收緊……而且美聯儲這麼一出之後,更加要收緊了,不然錢都跑美國去了。於是乎……

2. 今年債券市場上違約事件屢屢發生,金額往往很大,違約的債主小磕不便透露,你懂的……

3. 最近債市爆出一些違規事件,金額巨大,情節惡劣,小磕也不方便說……

4. 現在實體經濟不景氣,金融領域也沒什麼好的投資途徑,不少機構為了提高收益,用了高槓桿,而配置的資產很多是債券,當債券價格下跌……去年股市的慘狀大家還記得吧……

現在大家都在猜測央媽怎麼辦,本來要收緊的,但是也不能把大家都弄爆倉啊……目前我們看到的是,央媽破例給市場增加流動性、傳說中的幾個電話,以及今天宣布同業存單納入MLF抵押品(簡單來說,就是金融機構向央媽借錢的抵押品更豐富了)。這會不會造成政策轉向……估計央媽跟美聯儲一樣,自己也不知道。

好了,雖然是很重要的事件,小磕也只能說到這了。

由「蔣博的多稜鏡」原創,如需轉載,請登錄新榜網站版權頻道(版權交易)


加息的影響

(一)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總體可控

從理論和歷史經驗看,美聯儲首次加息將抬升美國金融市場利率水平,對居民消費、企業投資以及房地產按揭貸款市場均將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也將提升國際流動性緊縮預期,引發全球股市等風險資產價格下跌,推動國際資本迴流美國及美元升值,造成資本流出國金融波動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尤其對於部分外儲少、外債高、外貿依存度高的新興經濟體,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和外債負擔加重,不排除爆發金融乃至經濟危機的可能。

但是,美聯儲加息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總體可控。一是小幅加息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有限。加息後美元利率仍屬歷史低位,金融市場流動性依然充裕,特別是加息本身表明美國經濟基本面改善,從而有利於保持美國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此外,從中長期看,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也有助於降低世界經濟面臨的潛在通脹和金融風險。二是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仍將繼續寬鬆,從而為全球經濟復甦延續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三是新興經濟體抗風險能力已明顯增強,而且美聯儲加息完全符合市場預期,其影響已經得到釋放,從而有利於防止金融風險在世界範圍內傳導和擴散。

(二)加息帶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

1、全球股票市場波動加大。過去幾年裡,儘管經濟復甦乏力,但在美國、日本、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和低利率刺激之下,發達經濟體的股市,特別是美國三大股不斷創出歷史新高。這是過剩流動性驅動股票市場上漲,而並非具有堅實的增長基礎,更容易出現泡沫化。美聯儲啟動加息,則股票市場將在短期內出現大幅波動,並將從發達經濟體向新興市場蔓延,全球資本市場會出現新的動蕩。

2、利好全球債券市場。聯邦基金利率的上調不可避免的提高國債、債券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收益率,進而提高長期利率。經驗數據顯示,美國債券到期期限越短,其收益率與聯邦基金利率之間的相關性越高。美聯儲加息受到影響最大的將是美國短期債券收益率,期限越長的債券收益率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從全球來看,德國、英國等國的國債收益率與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也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因此,美國啟動加息將帶動全球債券市場收益上升,對全球債券市場造成較大的衝擊。

3、全球外匯市場走勢分化。就美元走勢而言,加息屬於短期利好出盡,但中期仍對美元形成有效支撐。歷史上看,美聯儲加息後1-3個月內美元指數走弱的情況比較多,這在1994年、1999年和2004年的三次加息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美元上升動能已在加息預期的反應中提前耗盡,加息預期兌現屬於利好出盡,反而不利於美元走強。預計未來2-3個月美元指數將回落至95左右,但中期來看,美國的金融賬戶、經常賬戶已較金融危機時大幅改善,美元走強仍存在有效支撐,短暫走跌後會再恢復上漲。就其他貨幣而言,根據利率平價條件,美元利率提高,相應的美元將出現升值,其他國家貨幣匯率則出現貶值,特別是經濟基本面較差、雙赤字、外債高的新興經濟體本幣貶值壓力更大。

(三)石油等大宗商品依然熊途漫漫

在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也必將受到影響。美元作為大宗商品的標價和交易貨幣,加息帶來的美元升值,將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進一步疲軟。但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主要受累於基本面因素的疲軟。本輪美聯儲加息趕上了大宗商品市場的歷史大變局。一方面,受美國頁岩油氣技術革命、歐佩克不限產、擴張期投資形成的產能集中釋放等因素影響,全球大宗初級產品供應充裕。另一方面,中國、印度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減速換檔,初級產品需求大幅減緩。因此,全球經濟基本面因素的根本性變化使得美聯儲加息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較為有限。目前,全球原油庫存創10年來最高水平、OPEC會議決定不減產、創下歷史新低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顯示全球初級產品需求持續疲弱,這些基本面因素讓大宗商品市場依然熊途漫漫。

三、對中國帶來的短期風險不容忽視

美聯儲加息對我國宏觀經濟與金融系統的直接影響有限且可控。但是,必須警惕其帶來的潛在風險:

(一)加大短期資本流出與人民幣貶值壓力

加息標誌著美國正式結束應對金融危機的寬鬆貨幣周期,美元會進一步走強,中美利差收窄,在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分化的背景下,我國會面臨短期資本流出風險,進而會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

(二)加大我國工業生產領域通貨緊縮壓力

美元與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係。加息意味著美元走強,大宗商品價格走弱。這會進一步加大我國工業生產領域業已存在的通貨緊縮壓力。

(三)加大國內資本市場震蕩

美聯儲加息將帶來全球資產再配置,導致國際資本市場動蕩。根據歷次加息經驗,美聯儲加息政策實施後三個月,受資金收緊影響,美國股市出現調整,新興市場震蕩更大。對於尚不成熟、比較脆弱的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衝擊可能會更大。

(四)我國降息政策空間被壓縮

目前,因國內存在較大經濟下行壓力和通貨緊縮風險,需要保持適度的流動性穩定增長。如果我國央行進一步降息,將使人民幣匯率面臨貶值壓力,特別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中美貨幣政策反向操作,可能會導致海外資本做空力量陡增,加劇資本外逃和人民幣貶值壓力,從而對整體經濟形成不利影響。因此,美聯儲加息將會明顯壓縮未來人民幣降息的操作空間。


更新2017年12月14日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分析:

如市場預期,美聯儲今日決定,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由1.0%-1.25%上調到1.25%-1.50%。至此美聯儲今年共三次加息,自2015年12月以來的第五次加息。

美國加息,我們的央行會如何應對?對中國經濟和房地產又有何影響?

1

中美經濟復甦不同步

最新的報告顯示,美國今年的通脹率為1.6%,遠低於美聯儲2%的目標。

那美聯儲為何還堅持加息?美聯儲的利率政策目標,其實是要製造適度收緊的貨幣政策導向。

但實際上,從2015年到現在,美聯儲這種漸進式的加息,並沒有讓市場引以為戒,美股繼續創新高,美聯儲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幾乎沒什麼變化,市場的無動於衷,可能會倒逼美聯儲加息更多次。

美聯儲的利率變化無疑會影響到全球市場,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也會據此作出考慮,次輪加息以來,已經有英國、加拿大、韓國等發達國家跟著加息了。

中國央行是美聯儲的影子銀行,按道理,會被動跟隨美聯儲。

但要命的是,中美經濟增長和復甦不同步!所以過去幾年,中國沒辦法跟隨美國加息,導致了中國的貨幣政策方向、步調和美國不一致。

2015年開始,美國經濟開始復甦,美國退出QE,開始加息。

而我們呢,反其道而行之,從2014年底開始,卻進入新一輪降息周期,2015年,我們降准降息3次,2016年還降了1次準備金。

正因為兩國的經濟走勢,以及貨幣政策的不同節奏,使得人民幣對美元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人民幣對美元,差點突破7,嚇得央行趕緊啟動史無前例的外匯管控,資金想換成美元逃出去,比登天還難。

但我們經過三年的刺激帶來了什麼呢?經濟增長速度仍然只有6點多,原來預想的經濟復甦遲遲未見,倒是把房地產泡沫吹起來了!

雖然匯率暫時算是保住了,短期不用擔心資金外流,但保不準明年後年還能穩住。所以央行現在也是備受煎熬。

2

中國跟不跟?

美聯儲官員預期,美國2018年將加息3次,2019年還將加息2次。

美國加息「緊箍咒」下,中國跟不跟?

按照歷史經驗看,中國加不加息,都是依據本國的通脹指數來決定的,一般CPI超過3%了,才考慮加息,但我們11月份才1.7%,央行恨不得降准降息來刺激呢,如果按照中國經濟面看,現在也沒辦法跟隨美聯儲加息。

過去三年我們可以不管不顧老美怎麼折騰,完全按照本國經濟情況來決定降准降息,但現在為什麼這麼害怕美聯儲加息了呢?因為跟三年前的環境已經不同了。

2015年,老美你要加息就加吧,反正你經濟也沒好多少,稍微加幾次對我們影響也不大,而中國經濟處於低迷期,必須刺激。

但如今,中國房地產泡沫已經吹起來了,中國的貨幣繼續寬鬆已經不具備客觀條件了,關鍵是美國還大幅減稅了,聰明的資金會做出選擇,高位套現賣出中國房產,兌換成美金,去國外投資,或者抄底更便宜的資產,所以資金流出的壓力會很大。

中國的經濟學界對此分歧比較大,中國需不需要跟隨加息都有各自的理由。

要加息的理由是:因為不跟隨,中美利差會縮窄,導致明顯的資本外流。從人民幣匯率壓力的層面來考慮,央行需要這麼做。

不加息的理由是:作為經濟大國,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應該從自己經濟的基本面來考慮,這才體現出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影響中國資本流動的利差往往是長端利率較關鍵,而美聯儲加息影響的是短端,但實際上短端利差對資本外流的影響並不顯著。而從中美兩國目前的長端利來看,我們的利率遠高於美國,這個利差處在歷史上的高位。從匯率角度看,今年的匯率也保住了,中國也不需要通過加息來保匯率。

毫無疑問,美國加息會使資金主動流回美國,而美國縮表,會使美元被動流回美國,加息和縮表,以及減稅疊加,殺傷力會逐步顯現。

而我們這一輪唆使居民加槓桿,也沒有讓民企、國企去槓桿成功,他們的槓桿率都是不降反升,一加息就很難受。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已出現明顯上行,在經濟仍有下行壓力、通脹未起的情況下,央行貨幣政策意圖仍希望維持不松也不緊。

3

央行如何應對?

我們現在是進退兩難。

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經濟還很低迷,加息會讓很多實體企業受不了,不利於穩增長,也會很容易引爆高槓桿企業的資金鏈。但我們又被美聯儲綁架了。

央行當前的基礎貨幣是30.5萬億,其中來自於外匯占款產生的基礎貨幣是21.5萬億,佔比近70%。相當於美聯儲是中國央行的央行。

過去三年,我們的外匯流失了1萬億美元,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就會消失相應的6萬多億人民幣,乘以5的貨幣乘數,市場就會損失30多萬億人民幣,那麼市場流動性就會不足。

央行必須想辦法填補因外匯流失帶來的流動性空缺,降准本來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央行也想降准降息來刺激實體經濟增長,但這張牌又不敢輕易打出來,2016年2月到2017年10月之間,我們都沒有降過准,因為美國在加息了,而我們的房價漲翻天,如果再降准,會給市場帶來寬鬆貨幣政策的強烈信號,我們不是一直強調要保持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嘛,所以不能輕易降准。

那怎麼辦呢?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於是央行只好通過逆回購,MLF等各種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向市場投放錢。但是,這些工具都是有時間期限的貨幣,跟降准有本質區別,降准後銀行可以隨便貸出去不用還給央行,而這些工具都屬於短期的錢,到期就要回收,或者只能讓央行再續期,但這個操作空間越來越有限。

結果想來想去,央行頂住壓力,只好想出了定向降準的法子,申明只對實體經濟,只對中小微企業放款,嚴控資金流向房地產,明年1月1日執行,但估計這是這輪降准降息周期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了。

過去池子里放了太多水,眼看別人都開始倒了,我們含淚也要跟著倒啊,所以央行暗中已開始定向收緊貨幣,先是金融行業內部去槓桿,所以6月份之後,M2降到了10以下,個位數增長成為新常態,相比過去兩位數增長,就是一種收緊的態勢。

雖然基準利率沒有上調,但市場的利率實際上也在上行了,國債收益率是直接影響市場利率的從2016年11月份,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最低到達2.7%左右後,一路上行,目前接近4%,一年的時間,已經漲了1.3%,如果按0.25個百分點的加息幅度算,相當於央行也加了5次息。

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在上行一年期的都超過5%了,否則你拉不到存款。房貸利率處於歷史的最低位,只有上漲空間,目前首套普遍已經上浮10%以上了,相當於加息了0.49%,二套上浮20%以上。

而市場利率上調,也是央行引導的結果,基準利率調不調,只是對存量貸款有影響,對增量已經沒有影響了,更多是一個信號,因為現在的利率走向,基本上是市場自行決定的。

12月14日,中國央行進行300億7天逆回購操作、200億28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上升至2.5%、2.8%,比上次上調0.05%。

4

對房地產的影響

目前只是銀行新的貸款被動利率上調,對存量貸款沒影響,所以市場就是溫水煮青蛙,見效慢。加息對市場的影響,一般是個累進的過程,特別是對房價而言。

現在老百姓都擔心錢出不去,只能留在國內轉,人民幣越來越像紙一樣,所以還不如買點磚頭保值。

但三五年內,買房能不能保值,需要打個大問號了!

對房企而言,2015年下半年以來也在拚命「加槓桿」,一般融資周期是兩三年年,銀監會、證監會已經收緊房企融資渠道,房企的資金鏈趨緊,尤其是加槓桿較大的民營房企,未來1-2年將面臨資金兌付的壓力。同時,銀行貸款又在收緊,房企要麼按政府指導價開盤賣,要不就拿不到預售證,即使拿到了也不給你網簽,導致房企拿不到客戶的銀行按揭貸款,資金回款受到影響。

對房價而言,櫻桃【微信公眾號櫻桃大房子(ytdfz8)】認為,必跌無疑!只是時間上還需要等待,大概在2019,2020年會看到影響。

邏輯是什麼?首先我們會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政府調控!主動抑制資產泡沫,防止破滅。一方面,讓房子降低流動性,大家先別買了!沒有買賣就不會進一步吹大泡泡。另一方面,外匯嚴格管控,錢不準流出去!保住外匯。

錢不讓出去,一二線又嚴控買房,一旦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去完,那會怎樣,錢還能去哪裡?

呵呵,這個你不用擔心,到時候市場會感覺哪哪都缺錢!

因為央行正是想用這一招,回收過去放的水,消滅多餘的人民幣,過去因房價上漲,房子成交量放大,銀行放了太多的房地產貸款出去,隨著成交量下滑,住戶貸款也會下降,所以我們的M2總量也會隨之減少。

也許你會覺得,不讓買賣了,房價還怎麼跌?現在中國希望兩者兼得,在保匯率的同時,抑制國內資產泡沫。

抑制泡沫不破滅是沒錯,但沒有說不讓泡沫擠一擠吧,否則就不至於讓房貸利率上調了!定向對房地產加息的最終結果,一定是導致房價回調。

房價泡沫擠一擠,M2增長慢了,我們的人民幣貶值壓力也就相應的釋放了,沒看到大家老拿中美兩年的M2和GDP的比值去對比,得出人民幣被高估的結論了嘛。

樓市的規律是量在價先,一般會經歷這麼幾個階段,量跌價挺,量跌價穩,量價齊跌。市場調控後,立刻下跌的情況不多,市場的買賣雙方都會打持久戰,如果持續沒有成交量,賣家資金鏈撐不住就必然降價。

別問我怎麼知道賣家會撐不住,你要知道過去這三年來,有多少人加槓桿了!現在輪到去槓桿了,恐怕他們借的三年短期消費貸款,到期銀行就不會續期了!即使續期,利率的上浮恐怕也讓人還不起。

記住,短期影響房價最大的殺器是加息,加息是任何國家房價泡沫破滅的唯一導火索,無一例外。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櫻桃大房子(ytdfz8),獲取更及時的深度

分析,可諮詢櫻桃投資房產,也可免費入群交流;

--------------------------------------------------

11月29日更新:

對中國的影響?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回答過,就簡單寫下

首先,看今年央媽是如何應對的?

今年央媽是犧牲了RMB的國家化聲譽,用強外匯管制來應對匯損的,這裡解釋下,

通俗一點說,就是聯儲加息,流通到美國社會的錢減少了一些,變貴了一點,那美國的就業率、經濟成長就會緩慢一些,通貨膨脹也會降低。因為意味著融資成本增加了,已有債券,股票的收益率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債券價格可能下跌。地產價格將會下降,黃金跟美元更加是死對頭,金價也會應聲下跌。

也就是說,美元強勢,利空一切,包括股市,債券,樓市,黃金。當然,任何一個資產不是單純被貨幣政策影響,美聯儲加息的時候,經常也說明經濟向好。他們不一定是強對應關係。畢竟,經濟的東西都是在矛盾和博弈中向前走.

經濟學上有個理論叫「不可能的三角」,而對中國來說,目前這種狀態就是犧牲資本自由流動,來穩定匯率的。「不可能的三角」理論,意思是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三者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也就是說,如果想要相對美元的匯率穩定,要不就要犧牲資本自由流動,要不就是採取和美國一樣的貨幣政策。

港幣,和美元的匯率就是緊緊鎖定的,同時港幣也是自由兌換和流動的。而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犧牲貨幣政策獨立,所以基本上,美聯儲做什麼,香港當天就跟著做,英國這個小弟弟今年10月份也跟著做了。

而對於中國,既希望人民幣和美元匯率穩定,又不希望緊跟著美國的貨幣政策,那就只能繼續資本管制的路子了。

除了資本管制,央行好幾個月前就已經做了一系列動作,比如主動開始去槓桿,遏制外匯流出,抬高人民幣幣值等等。安全平穩的度過了今年。

那明年2018年呢?

在控制人民幣幣值上這件事情上,外管局已經做得夠多了。外匯管制這麼嚴格,已經嚴重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了,你這麼操作rmb匯率,RMB也只能到香港,沒有哪個國家會用RMB做生意了。但是2018年,外匯管制肯定還是從嚴的,但是光是從嚴已經不夠了,一來18年的是聯儲加息的實質元年,加息幅度相對17年肯定會大很多,二來,此手段已經用了,再用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央媽一隻眼睛盯著匯率的變化,一隻眼睛盯著國內的債務危機和去槓桿成效,再決定採用何種工具來緊縮貨幣?

所以,整體看,預計央行2018年是溫和緊縮。在全面加息之前,央媽還有一些手段可以用,包括定向加息,公開市場操作等等,保持比較緊張的貨幣政策,但是目前看,不排除有加息的可能性,只是要加息也是下半年,要連續加息,是不太可能。

5.建議

在此調調下,2018年對我們普通百姓,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變應萬變,握緊現鈔為王。可以換美元,但是除非你有大筆美元,不然增值delta不會太明顯, NB一點,炒點外匯,買點美元資產,去美國投資房產之類的。不要買黃金,黃金下行也是大概率事件。至於房地產,對於漲的過快的城市也不要投資房產,現階段踏空的風險高於追高, 2018年顯然會比2017年更加難獲得高投資回報,但市場量變也需要時間,讓我們拭目以待。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櫻桃大房子(ytdfz8),一名資深財經女記者和地產評論人,十年來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專註於房地產江湖;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風格,讓你學會如何買房投資,如何讓財富增值。


理論上來說美元加息體現了「保守投資」的趨勢。但是這是金融危機以後美元首次加息。這給市場一個信號「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實際過去一兩年美元在市場上就基本已經一枝獨秀了)。市場對美元的信心可能因此進一步增強-美元會繼續堅挺。

人民幣相應可能還要繼續走弱,多家預測明年美元對人民幣可能會在7.2-7.5(儘管美國希望人民幣升值一些以進一步減小外貿競爭力以及減少相對負債)現在中國的經濟問題不是靠匯率主動/被動走低就能解決的了-勞動力密集的出口就算迎來第二三四五春也不能補償其他地方的疲軟。更何況中國在提供廉價勞動力方面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小了。

不是經濟專業,有不對的地方就當個笑話看看~


北京時間2015年12月17日凌晨3點,美聯儲FOMC議息會議宣布加息25個基點,加息後利率空間為0.25%~0.5%。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自18世紀起,美國的經濟發展就已隨利率變化成螺旋不斷壯大。經濟數據低迷時,降低利率以促進經濟發展;經濟回暖時,提高利率抑制過度投資。

本次加息是美聯儲在接近10年後再次啟動加息。在經歷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一直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一邊做大資產負債表,向全世界輸出美元通脹;一邊在國內推升資產價格,以緩解金融泡沫破裂對社會的影響。

但是歷經近7年的接近於0利率的非常規、超寬鬆貨幣政策使得現在美國整個經濟結構出現了巨大變化:個人負債率大幅增加、財政赤位元組節攀升,大量市場流動性引發過度消費使得信貸增長速度快於GDP增長。而傳統製造業卻依舊毫無起色,也正是因為這樣,筆者才認為:現今美國經濟之疾只是稍見好轉,並未完全治癒。此次加息也為了應對將來經濟再次惡化而儲存的彈藥。

對未來的影響。

自1854年以來,美國已經歷經33個經濟復甦周期。歷次美國降息都會使得資本湧入新興市場,造就新興市場短暫繁榮的局面,而一旦美國開始加息,大量資本則將重新迴流至美國國內,推升美元升值,形成美國向全球範圍內吸血的效果。

對於中國來說,為了應對國內流動性緊縮壓力,央行必將繼續放水,並在匯率方面做出相應的讓步,國內經濟形勢將更加嚴峻以及富有挑戰性。

留給中國改革的時間不多了。


宏觀、微觀兩個大層面橫向梳理,再從為什麼加息、加息對美國、中國、個人的影響,縱向回復一下這個問題。

總計3000多字,閱讀大概十分鐘。

回答大綱:

1、為什麼加息

2、加息對美國的影響

3、加息對我國的宏觀影響

4、加息對我國的微觀影響

5、加息對你我生活的影響

1、為什麼加息

加息,說白了,是溫水煮青蛙。

這事不是美國政府說了算,美聯儲說了算,美聯儲相當於美國版央行,區別呢,非國家所有,是私人銀行組成的。

美聯儲主要工作,兩個:

1.發貨:發行美元。

2.規則:制度貨幣政策。

昨兒凌晨,美聯儲宣布繼續加息25個基點,聯邦基準利率上升到1.25-1.5%,基本和咱們的存款基準利率持平。

先說說為啥要加息。

加息之所以會對全球經濟、你我生活有灰常大影響,全球矚目,是因為布雷頓森林會議後,廢掉了金本位,黃金從貨幣上退位,美元上位成功,成為全球各家法幣里的老大,各國往來結算的標準貨幣。

找了張老師的PPT

人性是貪婪的,宏觀經濟也是如此。

2008年美國經濟崩盤,帶動全球走進經濟危機的表面原因,是美國的債務越來越多,久病難醫。

最後,悲劇,收入難抵得上利息,甚至到後面利息也付不起了,出現大片的債務違約,大家索性咬咬牙,不還錢了,系統性風險就爆發了。

根本原因,是貪婪。市場里的槓桿總會存在,有了槓桿,就有負債(借貸),也會透支未來的收入。

當大家都看好明天,有期待的時候,資金鏈條沒斷,底層的風險我們看不到,也是一片平和。

但經濟危機後的美國,為了經濟能夠健康發展,踩踩剎車:加息。

加息,收縮美元在市場的流動,擠掉一些泡沫,也會吸引美元迴流美國,收到更多的錢,償還債務。

所以,這次加息,是美國未來自己的未來經濟,能夠有起色、健康發展做的調控。

2、加息對美國的影響

那麼,加息會有什麼影響?

1)美元從世界各地迴流本土

美國加息,簡單說,是美國銀行存錢利息增加,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元覆蓋全球國際貿易,會造成美元迴流。

2)吸引資本流向美國

我們、資本都是逐利的,假如一個地方,利益給的更高,自然會有更多資本流向那裡,其他地區就會錢少物多,物價下跌,容易傷害其他國家的企業 、造成經濟動蕩,比如我國。

3)美元升值

加息,市場上的美元少了,物以稀為貴,美元也就更值錢了。美國的股市會因為美元加息:利空下跌。

而且,加息的同時,特朗普減稅、美聯儲接著縮表,在繼續點火、添油加醋,進一步加劇上面的結果。

美聯儲將按計劃,在明年1月把月度縮減規模增加到200億美元,包括120億美元國債和8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PS:縮表,簡單可以理解成美元少了。

本來美元漲了,境外資本已經開始動心了,這時候特朗普搞了個減稅,加快撩撥資本。

企業所得從35%降到了20%,美國投資辦廠、經營環境立刻很有競爭力,企業家也不傻,一盤算,在美國開廠子、開公司更划算啊,芳心暗許。

下一步,是動身而去。

3.對我國的宏觀影響

對我們的影響,從外而內,不斷傳導,我依次嘮嘮。

先說對我國的宏觀影響:

1)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

美元加息,美元更值錢了、漲了,人民幣和美元的利率差也就變動,匯率差加大。

利率調高的美元,貨幣升值,反之呢,我們的人民幣相對下貶值。

2)國內資金流出意願增強

對比原來的利率差,美元升值,美元利率相對更高,那些一心想套利的資本,會選擇什麼呢?

追逐利益是資本的天性,嘴上不說,已經動了心思:把錢挪到收益更高的國家。

而且,美國這次下了大招,加息+減稅+縮表,讓美元更值錢,誘惑更大,資金出走的動力更強了。

3)投資環境變冷

資金流出,比如外資撤回,正在觀望的資本流走,不止國內的投資環境預冷,倒霉的是個人,失業的人也會上升。

PS:當下,咱們個體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升級,AI(人工智慧)在3-5年里也會掃蕩一批基礎勞動崗。

我們這市場的錢少了,本來M2增速在下降、十年期國債利率上調,資金流動就更緊張,加上失業率攀升,大家收入低了,更不願意去消費,也會影響整個經濟環境,經濟降溫。

4)央媽加息概率上調

你看,已經給我們帶來這麼多負面了,為了留住資本、防止流出,咱們這隻能狠狠心、咬牙跟上加息的節奏。

所以,明年央行上調基準利率的概率很高。加上近期幾位領導人的發言,貌似定了基調:

上周,央行孫國峰表達了長期低利率環境的警告,不要長期停在低利率,開始打預防針。

他說完炸鍋,輿論一邊倒:明年加息預期增加。

然後,交行的連平跳出來說:

目前央行加息條件還不成熟,但有可能因為美國加息等擾動因素,明年也許會提高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操作利率。

所以,我們這邊,明年央行加息的概率更高了。

4.對我國的微觀影響

1)銀行更不願意放長期貸款:房貸

你看,提到的這些問題,明年的貨幣流動不樂觀,收成也就不樂觀。

手裡拿著一手貨源(貨幣)的大大小小的銀行們,也是開門做生意的,凡事要掂量個回報、風險。

其實,風險和流動性也成正比。流動性高,資金使用期限短,風險低;流動性低,夜長夢多,期限長,難免遇到各種幺蛾子,風險自然高。

銀行掂量著收益和流動性,既想著怎麼把一手貨源賣出去(放貸),又擔心明年錢荒,自己的流動性成問題。

所以,有個趨勢,從下半年至今,也是因為貨幣偏緊縮、流動性降低帶來的:放貸這門生意,銀行越來越不願意做了。

房貸,這是一個二三十年的生意啊,周期太長,流動性巨差。而且,收益方面,不如拿錢去買國開債,畢竟現在國開債利率開始追上,而且買它不用資金占用,賠錢的風險也不用銀行擔著。

房貸不一樣,假如20年後,房子不值錢了,買房的違約了,這個損失銀行自己擔。

所以,銀行這邊對房貸申請的態度:

要麼,漲價,提供放貸利率,漲個20%、50%,買房的,你要貸就貸;要麼,直接降低審核通過率,這生意我不做了。

同樣的,個人、實體企業也更難在銀行那貸到錢,從個人到企業,日子更不好過,整個環境偏低沉。

5.對你生活影響

1)要買、已買房的,壓力更大

最直觀的,是對待上車、待買房的剛需,房貸更貴了,而且還不一定賣給你。

已經上車的,也不要高興,畢竟明年大概率要提高基準利率。

一句話,如果加息,你的月供又要漲價。

央行加息,每月還貸會受影響嗎?

會啊。

看房貸利息怎麼定的:

最開始,央媽會公布一個基準利率,銀行的房貸利率參照這個調整,但不會相差太大,畢竟央媽看著呢。

舉栗子:

目前央媽規定,五年期以上商業貸款基準利率4.9%,銀行可以給個友情九折到4.4%,也能漲個一成到5.4%

所以,央行基準利率和銀行的房貸利率基本是正相關。

如果央媽加息,基準上調,批發的一手貨源都漲價了,銀行們放的(零售)房貸利率、也會上調啊。

還沒買房、準備上車的,聽到了,簡直要哭了。哪怕你買房早,但後面的月供也會受到影響。

PS:每月還款的變化,還是要看具體貸款合同約定。

比如銀行和你約好,房貸折扣不變,那無論外界怎麼變,都與你無關,月供還是原來的數。

這是一種理想、完美的情況,實際上,大部分是這樣:

利率變動頻繁,房貸合同大多有一條「房貸重新定價條款」:

每年1月,銀行有權根據當前的最新基準利率,重新調整你的房貸利率。

PS:住房公積金利率也會跟著調。

舉栗:

2016年1月,姐的助理Elle貸了100萬買房,房貸利率4.9%,等額本息還款,還30年。

Elle的月供是4900,到了2017年3月,央行一年內加息五次,基準利率也從4.9%變成6.15%,利率上浮20%。

有點傻眼了,到了2018年(加息第二年)1月,Elle的房貸利率會同步調整成6.15%,每個月要多還幾百塊。

2)貸款更難

上面也提到,房貸這種銀行原來青睞的活,都不願意做了。

個人信貸,更難批下來。

而且,今年一直在強調去槓桿,從上而下,到個人身上也是這樣。畢竟,咱們得跟著趨勢(政策)走。

3)體力類的工作更難

磚頭,也不好搬了。

低附加值、低價值的工作,更不好做。一方面,是潛在增量資本(比如外資)有撤離風險,原計劃的工作機會就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存量資本也有撤離風險,美國那端又是減稅、又是縮表、加息的,資金也有流出的小心思,會影響到現有的工作機會。


TITANIC開足馬力行駛在茫茫黑夜,TITANIC永遠不會沉沒。

——————————————————————————————————

五年後來見證壯觀的時刻,記於2015年12月18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部分股票都要拆股?
投資者為什麼不能直接在股票二級市場進行股票買賣,而是要通過證券公司買賣股票?
我的股票是什麼原因下跌?因為就該跌,或主力控制?
對於我國股市,既然分紅少,股票價格如何反映出所謂的「合理估值」?
2015年全球經濟危機來了嗎?

TAG:經濟 | 股票 | 人民幣 | 美元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