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工資4K-7左右的年輕人(21-26歲)該如何理財/投資自己?

可能不止我們年輕人,大部分人對理財可能都不太了解

覺得工資提高就可以債務上的問題,而不從根源解決。

只說我身邊的,有些人,無家庭負擔,收入過W,但也有債務纏身,或者是個月光族

導致最後不敢辭職,提前進入中老年狀態,追求安安穩穩。但如果結婚了呢?家庭負擔又大了,你就更加不敢亂來了。 所以我想在自己還年輕的時候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可以假設:

1.21-26歲左右的男女,無家庭負擔 但家裡也不會給錢給你。 生活在一線城市, 但北京上海的工資可調高一點。

2.背景人物已被債務問題所困擾,已負債2-5W。 // 或者假設背景人物現在沒有債務困擾,沒有負債。

3.究竟學一樣東西值不值得 花自己很難承擔起的價錢。

如去培訓編程,直接花了2W。如果分期 除開首付,剩下月要還去分期的一兩千塊。那每個月都要很省吃儉用,不敢其它業餘生活,甚至還要借錢。

4.什麼才是真正的投資自己?

如學唱歌、打扮自己 這些算是投資自己嗎?如果是如何分配投入的錢。

題目範圍可能有點廣,感謝各位來答題的知友們 ~


學習並不是看花多少錢的。我考了cpa,全部成本算下來5000都沒有。。而且最貴的還是綜合報了某網校的考不過再學一年的班,2000塊。

所以,工作,理財,學習並不衝突。

另外,我考過cpa之後,努力工作了兩年,工資實現了翻三倍。cpa並不是關鍵原因,但它也是木桶上的一塊板子,少了它也裝不了這麼多水。


投資理財暫時不要想太多,就你這三瓜兩棗,十年十倍也沒多少。

但是你可以從儲蓄開始,每個月固定存一定比例的錢,用來投資自己,或者就單純的存著,作為一種習慣。

其他的花掉,去結交朋友,以前有個朋友說過一句話,我覺得挺對的——永遠不要一個人吃晚飯。說不定某個影響你一生貴人就是某一頓飯結識的。

記住選擇比努力重要,多換行業,不換也多看看多想想,哪個行業錢多,具體你可以看哪個行業俊男美女多…肥沃的土壤開出來的花必然是更美的。

如果目標行業進不去,倒推回來,你還差什麼條件,做計划去完成,學歷不行就去上個學,讀個在職研究生之類,幾萬塊學費而已,有些還可以分期付款。可能含金量不高,但是總比光禿禿的本科學歷高。

如果覺得自己現在的行業就挺有發展前景,潛心紮下來,熬,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順就裸辭啥的…大忌。

儘早結婚,娶妻娶賢,找那種可以兩個人一起奮鬥的姑娘,兩個人存錢遠比一個人效率高…但是不要太早要小孩。

這麼下來,等到三十歲,你差不多也可以踏入理財的門檻了。


基本符合題述條件及假設:

1、21~26 歲。

2、生活在一線城市。

3、無家庭負擔,同時家裡不會給錢。

4、已負債2~5萬。

由於本人所學專業的關係,比較重視理財這塊及自我投資。

這裡分享一些我走過的彎路:我在理財方面花費了很多精力,但總的資產收益率並不高,一方面是資金量小,另一方面是進行理財時沒做好現金流管理,有時突然出現一點應急支出時我不得不進行借款(理財的過程中最忌臨時贖回或中斷),最後理財的收益覆蓋掉借款利息後所剩無幾。

因此,對於手頭其實不是很寬裕的年輕人來說,我認為做好現金流管理就已經是一種非常高效益的理財手段了。

總結起來為以下兩點:

1、盡量不借款。此處特指計利息的借款,如果利息特別低我倒是覺得多多益善,個人目前可接受的利息上限年化利率是9%。(順帶一提現在大多數臨時貸款的年化實際利率都超過了15%)

2、凈資產小於一定數額時,把錢全扔進餘額寶或是微信的零錢理財。個人定的標準是一萬。超過這個數額的錢再考慮做進一步的理財或投資。

對於確實有閑錢的,可以拿一部分去購買更高固定收益的定期理財,另外可以再拿一小部分錢去投一下基金,熟悉一下證券市場(這部分錢要做好虧損的心理準備)。

在自我投資方面,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參加培訓學習技能提高工作熟練度等,這些都是可行且正確的方式。

但我非常不建議大家因為哪個熱門就蜂擁著去學哪個,特別是當熱門的方向和你自身專業差距比較大的時候。比如說編程,事實上我認為學習編程思維對於從事任何行業都非常有益,但市面上那些短期的培訓班他們並不在乎怎麼去培養你的編程思維,在這種情況下你去機械地記憶一些知識其實價值不大。即便真的有願意踏踏實實從理論教起的培訓班,你也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收益,而這將很可能極大地影響你繼續學下去的積極性。在本身缺乏基礎的情況下,你學習的速度甚至都可能趕不上技術的更新速度,等你真正算是學有所成入了門時,恐怕已經步入中年了......

跨專業學習本身沒錯,但要跨專業學的好學得深,本身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同時還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因此我更傾向於對於非專業領域採取"淺學"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掌握某項技能(或者說不是主要目的),而是為了讓自己以後跟該領域的專業人員能夠更好地溝通。

而在學習之外,我想很多人都有意識到健康對自身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投資一部分到自身的健康上也是很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並不單指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因此簡單地說要讓自身達到健康的標準除了健身之外,還應提高自身生活質量(但這是區別於享樂主義的)。

總結起來為以下兩點:

1、在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上,盡量投入更高比例的時間到跟自己專業或所從事行業相關性更強的領域中去。對於相關性較弱的,也要學習,但可以停留在基礎的理論學習上。這其中有一個例外,即語言學習,即使相關性較弱,當你投入的時間足夠多時,你也有很大概率能獲得不低的收益。

2、鍛煉身體。盡量提高自身生活質量。

以上是邊想邊寫的,暫且寫到這裡,算是草稿,回頭再回來整理整理。


一線城市收入較低的時候,就不要想著錢生錢了。還是投資在助益於你能夠多賺點錢的方面吧。

1. 有儲蓄,多少都可,以防意外。

2. 檢查身體積極治療。頸椎啦脊椎啦脾胃啦女生的乳腺啦子宮啦,包括皮膚長痘痘拉這些病一定就診正規醫院並且早點去看,早點保養,別怕花錢。有了好身體才有一切這是真理,不然想在事業上發力都沒身體底子。這個絕對受益終生。

3. 在科學指導下運動。理由同上。運動風潮起來以後太多人盲目運動,一定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來科學地運動。沒身體底子不要嘚瑟地去跑步機上10km10km地跑。至於應該怎麼樣,花點錢了解自己身體機能以及請專業人士指導運動。

4. 學習。分兩方面。一是在你的專業上學習,二是在你興趣方面學習。實在不知道學啥,學英語,英語夠好了,學門小語種。需要花錢的也別客氣,尤其入門階段。

5. 開心的事。人生苦短,還是開心一點好。能花點錢就開心,為什麼不呢。


只說一個:買保險。主要是大病險,意外險。如果有能力的話,應該加上商業養老險。

不出險的時候,保險的現金價值約等於同期的一年期定期利率,也有些接近三年期定期的。對存不了錢的人來說,保險是一種強制儲蓄,每年定期要交一筆錢。但當風險發生的時候,保險就是一筆巨大的保障,這對低收入人群來說尤其重要。如果不想因一次大病,一次意外就傾家蕩產,借錢保命的話,保險就必須要適當購買。

當然,保險現在已經被妖魔化,裡面的門道也很複雜,需要花時間去學習正確的知識。相對而言,保險絕對是值得低收入者配置的一種投資產品,越年輕買越划算。


如何理財:首先存款,參考這裡的案例,其中的存款原則或許能夠給你一些啟發:余佩磬:一個人沒存款的時候,需要考慮理財嗎?

如何投資自己: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如何投資理財,怎麼讓錢生錢,這就是最好的投資自己的方式。參考:余佩磬:如何系統的學習投資?


沒必要,投資至少準備30到50起步吧,不然的話你一年準備5萬,十年十倍也才50萬,沒有任何意義的。還不如吃好喝好,升職加薪,工資爭取一年拿個50萬比投資有意義的多。


我表達能力不強,但是看到題主跟我有些像,所以就寫幾句。如果有幫助那就再好不過啦~

先說下本人,性別男,工作在二線城市,工資4500(不算年終獎,當然也沒多少)23歲。

—————————————————————————

在開銷方面因為住在家裡沒有房租壓力,晚飯早飯在家吃,每月交給父母600,大約半年攢個10000多吧

我的投資第一準則是————存錢!

題主,雖然我不是大牛,但以我微薄的經驗必須提醒你,不要有負債!

以我逛知乎學來的東西所產生的某種感覺,貸款這東西,是用來放大資產的,或者是用來救急、買房子以及做一些必須用錢的事情用的。一個人每月4000多有3、4萬的負債,這給我的感覺就是座大山啊。。。這可怎麼還。。。如果薪資不漲,再不攢錢的話,你一兩年以內,根本還不完!

如果你是因為特殊情況那沒辦法,得認命。。。

但是要是因為看見喜歡的衣服就買,看見吃的東西就吃,導致的負債。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我就是認為掙錢就該享受的,掙錢不花,枉為人間走一遭。或者我就是喜歡買衣服,人生一大樂趣沒有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種情況,其實我支持你,有錢難買我樂意嘛。掙再多的錢不快樂,那真的不值得。

但是題主如果如問題中所說的,希望進行理財或者對自己進行投資。那麼我希望你立刻停止以上行為,開始攢錢!

一個月掙4000多並且負債這麼多了還投什麼資。。。先想辦法漲工資、省吃儉用攢攢錢,才是正道啊。

所以針對第二種我給題主的建議是攢錢,怎麼攢?首先先靠漲工資和省錢以及各種可以掙錢的外快。

先簡單說說漲工資,這方面因為我初入職場,沒有太多經驗,只能說:

第一,找個好單位比較重要,首先題主要找一個自己可以進入的站在風口上的行業,比如it、金融。

第二,能找一個升職潛力大的工作

第三,找一個好跳槽的工作

最後攢好工作經驗,能升升,不能升跳。

當然這其中努力工作,維護好領導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必不可少。如果因為這方面產生請客等開銷,花就花了,這也算是一種投資吧。

————————————————————————

然後我來和大家說說我是怎麼攢錢的。。。這方面可以說說我的個人經驗~

別看掙得少,我可是在各種地方去扣錢的。一個月4500,要點就是能蹭家裡一頓是一頓,能蹭公司一頓是一頓。

開銷超過100元的,必須思考三天再做決定,自己用花唄和信用卡(容易免年費的)買東西,因為花唄,信用卡第一個月免息。我就花他們的錢把自己的錢存餘額寶里掙掙利息然後一個月後再換╭(╯ε╰)╮

吃飯吃便宜能飽的,淘寶買東西永遠是看上某爆款後,往下找同款找到最便宜的東西╭(╯ε╰)╮耳機用9.9的淘寶貨,皮鞋穿淘寶溫州皮鞋廠50元貨(很耐穿穿了一年多點),平時不怎麼買衣服,手機1000元機用了已經一年多。

這上面我要強調兩點,第一個是蹭吃,因為我雖然4500,但好在家裡面住,中午飯有食堂吃食堂,沒食堂自己帶。實在不行找便宜的吃,(需要維護同事和同事在外面吃的除外,但是花銷太大的也要量力而行)

第二個是蹭住,盡量和較多人分攤房租吧,沒有別的辦法。。。

第三其他花銷,只掙4500的話,真的不要買iphone(七八千夠我攢半年的。。。不過有錢我覺得iphone是首選吧),想談女朋友?你談了女朋友一兩年內還是放棄理財吧。。。 (特殊職業必須光鮮亮麗的除外)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 不要買超過100元以上的東西!想買需要思考三天以上!(掙得多的可以適當提升)我有一次就是腦子抽了,特別想學日語,報了個日語班四五千塊錢。一開始挺好,後來也不是不學了,但是就非常感覺到肉疼。。。我突然意識到,我在我所在的行業學日語沒有用啊!沒有用啊!啊。。。對於半年才能攢10000,一年20000多的人來說,四分之一直接沒了。這買賣真的不太划算,所以我希望題主在大開銷時一定三思。

對,我就是靠著蹭吃、蹭住臭不要臉的省錢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請給自己花銷額度設個上線!這樣真的能省下來一筆。

—————————————————————————

再說說外快,這個就仁者見仁了,你可以干代購,可以賣淘寶,也可以去做群演,發傳單。好的話掙得多點,差的話兩三百補貼補貼家用也ok。啥?你8個六日200百掙不到?哦,加班啊。。。當我沒說。。。反正能掙掙外快是好的。

上面攢錢說完了,如果你能攢個小一萬,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嘗試投資了。

投資有多種形式,股票資金,理財產品,投資自己那就是學習嘍。

—————————————————————————

先說股票,這個東西很多人都覺得掙不到錢,還會虧死。嗯,他們說的沒錯。。。。

但是!請你一定要去證券開個戶,然後放入1萬以下的資金炒一炒,當然也可以找個炒股軟體模擬一下。為什麼呢?,我跟你說說我,別看我今年23歲,我已經有四年股齡了 ,從最早至今賠了20%了...呃 但是我在第一次股災的時候賠了50%呢!這之後有斷斷續續出現了幾次小規模股災,但是比如今年大跌了兩次吧,我今年1月到現在盈利5%最高時15% 至少已經跑贏了很多理財產品,也算是浪里白條了吧 ,再經歷了短暫牛市和恐怖股災,經歷了烏龍指的等等,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股市是遲早要嘗試的,越早經歷,越能在未來贏得先機,況且上證才3000多點,別看熊了這麼久了,但是中國股市太年輕了。一個第二大經濟體,股市怎麼看都是底部。你可以去看看知乎上的一片文章好像叫「如何一年掙一百萬」好像,他不是講股市的,但是後面提到了個三元理論,我覺得很受用(當然通篇都很受用 )簡單說三元理論就是掙錢、房子、加股市,就好像我的叔叔家一生都是小職員但是家有兩套房,怎麼算都是中產。(當然現在房子我不建議買,太貴)

道理是這個道理,你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財能力來讓你掙的錢進行放大。所以股市需要學。

知乎有一些股市大牛,粉絲超過十萬的你也可以關注下。我雖然在實戰中學的更多,但是他們的文章也讓我學到過不少(不推薦啦,搞得跟騙子似得。)

第二,理財產品,理財是個好東西,選擇正經公司靠譜的買,收益不錯~ 這裡我講一個有意思的辦法,有的銀行有無抵押貸款,收利息四點幾 可以貸出來買理財,好的話一年能掙幾百塊 (不過理財有風險,18年左右盛傳金融危機來臨,這個小技巧可以聽聽但是以防風險為主哦),另外一年年中的時候買理財收益高點,好像銀行在年中有個指標。

第三 基金,餘額寶就是基金啦,平常的錢存這裡挺好的。

第四黃金,現在各銀行都有賣紙黃金,支付寶好像也有,可以逢低買買,因為盛傳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確實十年左右一次,可能有時間規律,可以查查)製備一點,就當買保險啦。

第五保險,保險一定要在三十歲錢製備好(我還年輕再等等)但是三十之前一定要有,買重疾險和意外險,因為過了30以後就會很貴了(主要是重疾,意外年齡影響較少),這裡我就推薦個保險吧,叫e生保,平安的,或者尊享e生眾安的,雖然是醫療險,但是架不住便宜啊 ,有一份保障也不錯,重疾險我就不推薦啦,不過大家不要被坑,因為很多業務員銷售誤導嚴重,請貨比三家。

最後關於投資自己,如果想學些什麼,要看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發展的打算,這個很重要。否則花冤枉錢,但是真的很有幫助一定要考,比如法律人之於司考,金融之於注會。但是你如果是勵志做廚師,去學司考,原因只是覺得帥。。。。請三思

—————————————————————————

以後要是有人關注這篇文章我就再更更,沒有就當寫日記啦~


題主問題說了兩個投資的維度,但最終而言都是實現已有資本的升值,回過來看樓主的條件:一線城市,21-26歲,工資4K-6K。老實說,這確實是很艱苦的生存境況,剛畢業沒多久,缺乏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所以常常需要忍受長時間加班,僅僅拿著微薄的薪水,還要付高額的房租,每個月基本都所剩無幾。

所以,要使資本最大限度升值,首先還是需要提升工作能力,因為在中國,工資收入才是最大的收入來源。當然,如果你家房子要被拆遷、突然有富二代想和你結婚、隨便買個彩票中獎,這種非工資收入猛增這種故事發生在你身上,只能說你很幸運,後半輩子基本可以攤在巨額存款上睡覺了。

那麼要提升工作能力應該怎麼做?這個不同行業、不同職業差異太大了,但是有幾點是不變的,一是毅力,二是樂觀,三是交流(原諒我用這幾個樸素的詞,但這些樸素的詞有人卻在職場走了幾年彎路才明白)。

TED上有兩個關於成功的演講。第一個講了成功人士的八個特質,激情、刻苦、精通、專註、強迫、服務、點子和堅持。第二個則直接說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毅力。事實上,前面的八個特質中至少有六個跟毅力相關。

視頻傳送門在此:

Richard St. John 談成功的 8 個祕訣

TED英文演講: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毅力

接下來說另一個很重要,但容易被年輕人忽略的因素:健康。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常常仗著年輕有恃無恐,動不動就熬夜刷手機,深夜擼串。我當然知道這裡面的樂趣,但是現在都不敢如此了,因為熬不住了。不是我危言聳聽,二十幾歲的後半截,你會明顯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前。

現代人比古代人面臨的外部健康威脅少了很多,但是熬夜、久坐成了普遍性惡習。這些對身體的損害是長期性的,所以哪怕不去健身房,不去長跑,多走動,哪怕去上個廁所也是好的。

最關鍵的就是早睡。二十幾歲時,早睡不僅是習慣,更是毅力,控制身心的能力:能不能什麼都不去想,不去擔心,安心入睡?能不能抵制玩手機的誘惑果斷關機?能不能早睡往往又關係到第二天的狀態。

最後說消費與理財。

年輕有工作時最好辦幾張信用卡(不超過3張),一是可以利用免息期減輕現金流壓力,二是為將來累計良好的信用記錄(注意千萬不能逾期),當然還有就是可以利用發卡行的活動薅羊毛,比如招商銀行的周三半價活動。當然,信用卡消費一定要量入為出,如果做不到還是銷卡為妙。至於小貸公司的貸款要遠離,因為他們往往實際利率極高,借1000,一年後就本息+手續費漲成100000,這都是高利貸玩的套路貸。貸款最高找銀行,雖然利率有時也會很高,但不會超過24%的高利貸紅線。

理財的話,不可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來理財,年輕時很難承受這些風險,所以風險要控制在較低水平,另外,也需保持一定流動性。

股票:不建議炒股,因為中國股市太邪門,95%的散戶都是待割的韭菜。

基金:可做基金定投,但流動性較差,這部分資金配置應該控制在10%以內。

保險:中國人對保險有種抵觸情緒,認為保險都是騙人的沒用的,這根源在於保險銷售,但年輕時購買人身險還是很有必要的,等到身體查出病症再買保險不說保險公司不同意,這實質上都成騙保了。(這部分資金配置應該控制在5%以內)

餘額寶:這款產品是如此優質以至於我要將它單獨拿出來說,當然一般人應該也都了解這個產品了,風險極低,T+1,收益率3%左右浮動,應用場景多樣,其資金配置可在40%-60%之間。

互聯網金融平台:這個行業騙子太多,但還是有一些優質的可供選擇,挑選時主要看兩點:信息是否透明、有沒有履約保證險保障(老實說,平台背景之類的信息都不能作為判斷依據,看這兩個信息能解決幾個問題,一是合規性,二是杜絕假標、自融,三是真正降低違約風險,如果這三方面沒問題,也不會出大簍子)。這方面有幾個代表性的活期平台,比如米缸金融(收益率4.5%)、時間價值網(收益率5%)等。這部分資金配置可在40%左右。

銀行理財:風險極低,無奈一般是5W起,而且流動性往往較差,不適合題干要求。

按這種配置算下來,一年收益率應該在4%-5%左右,風險也相當可控,考慮複利因素,一般在第5年,收益收入就佔總收入的5%左右了,雖然不高,但是接下來的這個比例會顯著提升,而且工作滿五年後,職業也會出現一個關鍵轉折,收入會邁出關鍵一躍。你也讀過了人生最艱難的那幾年,當然這時你也需要調整投資策略了。


我曾經問過我朋友一個問題:你每月的錢是不是都花光了,都沒有剩餘。

他問我:存起來幹嘛?

我說:投資,買房,娶老婆。

他說了句我很認同的話:差我這點啊。


今年剛剛畢業,拿到手比這個數多

我覺得這種問題的提問思路是錯的

我覺得,到手才那麼點,首先花最多的錢在租房子上,一定要住一個離公司儘可能近的地方(這個很重要,剩下時間成本,時間是最重要的東西)

剩下的該怎麼花怎麼花

關鍵是

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並且堅定相信,以後一定不止賺那麼點

錢這個東西一定是賺出來的

不可能是存出來的,也一定不可能是理財理出來的

任何個人或者企業組織都別想通過非主營業務實現資產的大幅度升值

所以,該花的就花,花不完的就別管那麼多有的沒的,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者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上。


說句題外話,凈想些有的沒的。

這個問題好比,我怎麼成為富翁一樣?

知乎問題,一出現理財,投資,白手起家,某證書等,都開始想一堆有的沒的。凈問一些空泛問題。

如何掙夠多少萬,如何投資,如何在某公司提高薪水……

一群雞湯灌水就開始了。審美疲勞。

建議這種問題關了吧。沒多大意義。還是那句話,凈想一些有的沒的破事。


百種情況,千種回答,以下僅為我個人看法,供參考:

先說下本人基本情況:

1)農村人,普通本科畢業,家裡無啥積蓄,也沒有能力幫助自己付首付,一切靠自己

2)深圳一線大城市工作剛滿2年,工資7.5k,加上一些績效獎金,每月可到手8k,年齡26

3)2萬積蓄。

關於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該如何投資自己,我也曾經迷茫過,思考過,也諮詢過一些前輩,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且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獨特情況,不可能有一個標準答案。接下來說說我的想法:

第一,不要焦慮,要踏實做事。剛出大學的人,特別容易浮躁,屬於有滿腔的熱情,覺得自己啥都能做啥都能做好,只要肯努力,啥都能學好的階段;這時候的人還沒有能力認清社會上的現實,還不清楚這個社會的規則,就是「換」。想想你有什麼,剛畢業一無所有,要經驗沒經驗,要人脈沒人脈,要資源沒資源,你有的就只有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時候對於剛畢業的小白來說,是有很強烈的焦慮感的:因為你看著原來的同學特別是還有原來學校不如你的同學都升職加薪了,找到大公司了,看著原來不如你的同學都在家裡的支持下早早買房,看著一線城市的房子漲到令人絕望,這時候的你若被焦慮襲來與控制,你能想到的就只是趕緊看看哪裡有好工作,哪裡有高薪工作,而恰恰忘記了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來豐富自己,這時候的你浪費的恰恰就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不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做理財,把時間投入到工作中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對於理財,在20多歲的年齡,我個人的看法,錢又不多,花太多時間精力在尋找理財產品上,反而會讓你的心變得浮躁,因為人的天性是趨利性,你花了錢投資,你肯定就會想尋找更高收益的產品,肯定會關注你投資的錢漲了多少,跌了多少,讓你失去了平常心。所以這時候花點時間找個靠譜的理財產品,然後投入進去或定期投就好了,不追求高收益,只求能稍微抵抗通貨膨脹就好。

這時候你的精力,應該是全部投入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我個人感覺就是工作,工作上有太多東西值得你學習了,比如說你可以思考公司的整體架構是如何支持公司運轉的,你可以思考你在公司價值幾何,你可以觀察別人是如何舉行會議,如何溝通的,同樣你可以思考各個不同崗位的人最看重什麼。這些都是你剛畢業一兩年所需要學習和補充的知識。找一個自己可控的點,去投資是最明智的選擇。

第三,工作時間外我更多地是投資自己的大腦,豐富自己的朋友圈。

對於我們這種一無所有的人來說,我認為價值最大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視野和思維能力,錢永遠都是深刻的思維和行動的副產物。所以對於我來說,首先我會定期更新我的公眾號,梳理我的思維,讓我的思維層次更高些;其次,我會用kindle定期看書,當然看的書更多的是偏歷史、哲學、心理學以及專業領域的書籍,因為我認為人在社會上多研究點人性,多研究點心理學,能更好地明白人性,明白歷史;最後我會通過社群或論壇發現一些高人,然後通過溝通產生更多地火花與交流,最後通過線下產生連接。

最後,在剛畢業幾年要相信:豐富自己思維,投入工作積累經驗 &>&> 投資理財。豐富自己的思維無非就是讀好書讀經典書,和朋友多溝通和交流,多分享;積累經驗無非就是對於工作上的每一件事都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都要思考如何將工作流程化。而這些都會成為你以後爆發的基礎,這些也遠遠重於投資理財。

PS: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原來寫的文章:改變人生的五個哲學思想(值得所有人精度與深思)


本人女26歲,無家庭負擔,也不問家裡要錢;生活在一線城市北京,無負債;通過看書或是一些好的APP,經常會自學一點東西;業餘生活的話就是偶爾去跟朋友出去玩或是聚會。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就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

投資第一步就是積累儲蓄。年輕人理財首先要轉變觀念,切莫認為「反正賺一個花一個,沒必要理財」。在改變以前不合理消費習慣的基礎上,制定一個合理的理財計劃,每月堅持將收入的一定比例進行投資,長期堅持下去,定能實現您的理財目標。  

1)明確目標。劃分短期,長期目標,以半年和一年為期限,進行適當調整。

2)預留一點資金,以備急用。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對於手中的錢,沒有太多的概念,有多多少花多少。甚至辦好多信用卡,隨意擴張信用,入不敷出。剛踏上工作崗位,一般收入都較低。但是同學聚會玩樂或者開始談朋友,花銷較大成為必然。加之後期買車買房、結婚、育兒、孝敬老人等人生大事,生活顯然並不輕鬆。因此「開源節流」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學會「省」,注意一點兒消費技巧,年輕人花費大是必然,但是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像在北京,很多公司都有微波爐和冰箱,覺得時間充足的,可以做點午飯便當帶上。外面的餐館做的肯定沒有自己做的乾淨,吃的放心,而且更省錢。 因為我喜歡做飯,所以我一般都是自帶午餐,周六日就是讓朋友到家裡做點一起吃,偶爾跟朋友一起出去吃。好鋼用在刀刃上,該花的地方不能省,但是不該花的地方就盡量不花。

投資的第二步就是完成目標之後,投資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有很多,首先可以選擇一些低風險的貨幣型基金,像餘額寶這類的,基本上說是無風險的,但是收益會比銀行的存款利率高點。

其次可以選擇股票這種中風險中收益的投資。我在大學沒畢業的時候就在炒股,那時候什麼也不懂,虧了不少。後來上班之後又增加了我個人在股票上的投資,因為我一直覺得錢生錢才是最簡單和快捷的方式。現在我投資是3萬元在股票上,主要是因為能進行新股申購,滬市和深市的股票市值是分開計算的,所以2市都需要額度,最少是投資1萬5。

設置好自動打新任務之後,就不用管了,每天自動打新。現在我主要就是用好的指標策略先篩選下股票,然後一個個再進行篩選,看下基本面好的公司。然後自己感覺下買點價位,要是不能很好把握再問下別人。然後再用股票程序化交易軟體設置任務,到達條件後自動進行買賣。

近期中國鋁業,建發股份,潞安環能都操作的還不錯。對於股票小本金的散戶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感覺不對,一定要跑,上次華銳風電給我的經驗就是不能太貪,少賺也是賺,本金有限不想大資金的一下很容易就賺回來了。小資金的,資金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對於使用股票自動交易軟體給大家幾點建議:

1、有好的交易指標或是策略。(方便進行指標的預警交易)

2、設置打新任務,執行自動打新。

3、科學止損,合理止盈。少虧多賺都是賺錢,但是任何時候,錢落袋為安。不要太貪,少賺也是賺!

4、人造T+0交易。股票每天都有波動,有波動就有價差,有價差就有高拋低吸的機會。但是前提就是有底倉。中國股票交易體制就是T+1交易,沒有底倉,今天買進的今天賣不出去。

投資的第三步就是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期貨或是現貨產品。不太建議大家去投資這種的,因為槓桿的存在,使得虧能虧很多,雖然相對來說賺也能賺很多。但是現在這類的,小平台很多,很多不正規的小平台存在為了忽悠客戶進行交易賺取高額傭金。因本人以前實習的時候接觸過一點,所以了解了一點點,但是我本人的理財產品沒有這一類。

投資的第四步就是投資自己。只有自己有能力了,不管是在金融投資方便還是在創業等方面,沒有能力任何時候都是賺點小錢,大頭都是別人的。所以可以在空閑時間,去找一些好的公眾號或是APP或是買一些書籍去提升下自己。「活到老學到老」,古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最好現在就行動,培養一個合理的消費、理財、投資習慣,將會受益一生。時間是您理財的保證,儘管開始時您投資數額較小,但長期堅持下去,您會發現您的目標越來越近。


重點:原始積累沒有50W,別談什麼理財;

25歲 地標廣州 月薪大概10k 工作3年 目前積蓄有大概10w+

買過股票 理財 基金 在公司公開過兩次演講

分別是「民以時為天」;你真的懂理「貝才」嗎?

講的都是同一個事情,就是我們要先通過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本~有了資本才能夠通過錢生錢

試想一下,你一個月定投那麼2000塊,獲利能有多少?

還不如你老老實實多加班1天 對吧?

當你看了很多股票書籍/投資書記 什麼巴菲特 索羅斯 金融巨鱷等等

就能夠賺大錢?別傻了~我給你1W塊,能賺個10%已經可以跑贏很多投資者了

但別忘了你的時間是有成本的,你花時間投入到理財上,相應的你的專業知識

你的職業知識所學習的時間會減少~這有礙於你的工資上漲

工資每個月多上調100,一年下來的收益 絕對比你任何投資還要高

簡單來說,所謂的理財,其實知道自己的錢花在哪裡,怎麼花,為什麼要花。


支付寶有個心愿功能,可以設置一個目標然後分N個月自動存到餘額寶里,挺好用的。按自己每月結餘情況,取一個合理的目標做定期存款吧。

別花太多心思在股票、黃金、保險之類的投資上,這點錢折騰起來沒意義,說不定還會折騰沒了。

至於投資自己,我按自己的經驗來說如下:

1、如果你上下班的通勤時間超過兩個小時,考慮搬家吧,在房租上多投入一些。

2、學習只要自己買書和視頻教程,在網上也不難找到互相學習指導的朋友,不要考慮任何培訓機構。

3、拒絕一切分期消費(哪怕是無息)、小額貸款。信用卡可以有一張,但還款必須設置成每月自動還清。

4、不要長期吃外賣。

5、洗衣機、空調、冰箱、微波爐、筆記本電腦這些東西應該配齊。以前我就一直覺得自己不怕熱沒必要買空調,實際上有了空調後在家工作學習效率高很多。

6、哪怕再忙再累也盡量維持好自己的社交圈。

7、旅行只是去玩,而且會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不要添加上太多「成長」、「青春無悔」之類的意義。

8、對女生的建議,請謹記塑造好自己的身材帶來的魅力加成,要遠遠勝過投入大量金錢去整容或添置護膚品的效果。


多吃清淡的飲食,少吃大魚大肉;

多自己做飯,少去外面不乾不淨的飯館;

多喝白開水,少喝亂七八糟的飲料。

畢竟,你這點工資根本不夠花的。


本來不想說的,畢竟你不是我這種激進的類型,再者你問這個問題說明你是迷茫的,古人有訓:智者自救,愚者溺水身亡

第一個月:7000塊來說 1000房租 300地鐵 吃飯1500 雜費500 剩餘3700 留500 剩餘3200 3000股票 剩餘200 200買書 沒有餘額

第二個月: 從3700開始算 留500 200買書 3000股票

半年後股票裡面差不多18000塊 手上2000塊流動錢 18000股票要麼賺要麼賠 賺了百分之20不過分吧? 也就是說在賺的情況下你手裡1萬8的本錢加百分之20的收益共計2萬2 加手上留500 算成2000 你一共2萬4的總資產 (如果虧了,就算虧一半還有9千,那麼退半年到上一步) 2萬4可以幹嘛? 我建議配資公司配資5倍10萬,加本金12萬,利息2分 留兩個月利息錢 好好操作吧 如果賺了本金3倍需要百分之30的收益,也就是3個漲停板 。。。。。。。累了 後面的就不說了,反正沒人看

割割割割割

比爾蓋茨,馬雲,趙薇是靠賣軟體、開淘寶、拍戲實打實的有那麼多錢嗎? 不是,都運用了資本槓桿。逞哥說過:槓桿是通向富有的最快捷徑!


怎麼我忽然就不是年輕人了呢T﹏T


講投資自己、學這學那,為什麼沒有人想過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每天在崗位上,天天想這想那,你上班是為了做別的副業?

除非你公司差到完全沒有提升的空間,好一點的做好本職,搞好同事上司關係是不是你今天學編程,明天學會記要好的多。

每個行業都有深造的可能,好好上班,這個行業的書都看,該考的證努力去考,你會比那些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人更快累積財富。


推薦閱讀:

恆大金服怎麼樣?
假如我銀行卡上忽然有了1000萬現金,1個月後收回,需要如何投資這筆錢?
關於雋升計劃書100年現金價值計算利率?
有哪些比餘額寶更好的理財方式?
信用卡欠2萬多,分期、拆東補西、最低還款,哪個最划算?

TAG:投資 | 教育 | 成長 | 理財 | 個人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