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經理與傳統互聯網產品經理有什麼不同?

從背景上來說互聯網基因更重要還是金融背景更重要(我當然知道兩者都重要),與傳統互聯網產品經理相比有什麼特殊要求?


背景:就職於百度金融旗下某產品線,產品運營崗。

由於互聯網金融也就近兩年才開始火熱,真正的互聯網+金融背景的人其實很少。我所在的項目產品團隊和運營團隊里,純互聯網背景和純傳統金融背景的人基本對半相互補充,我屬於前者純互聯網背景。

中國金融界四大支柱:銀行、證券、保險、信託。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態包括電子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證券/基金、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電子支付和P2P這兩類是認知度最高的。

我之前做過的產品都是大眾消費型產品,首次介入一個垂直行業細分領域。入職第一個月便收到通知,全部門的人不管是產品還是運營,甚至是研發人員,都要去考本行業的基礎從業資格證書,作為業務了解,雖然分數不高,好在考試順利通過,基本算是過了入門關。

1.金融可能是所有細分領域裡最為複雜的一個

跟「錢」有關的業務,在中國有很多政策法規紅線不能碰,有很多利益鏈動不得,有牌照要求,有直屬的監管部門,有風控,一切行為必須得合法合規。

首先是一行三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其次才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於大部分互聯網產品來說,都要接受網管辦的監管,比如你亂做彈窗廣告,搞色情服務,網管辦就有人來查你。對於互聯網金融產品來說,一行三會對應的職能機構監管是最主要的,一旦發現違反合法合規的業務就會直接被取締。

對於產品人員/運營人員來說,要在「合法合規+用戶需求+公司利益」三者之間找到平衡,這就需要產品/運營對政策法規和行業情況的了解程度要高。

對於研發人員來說,產品性能、數據存儲、安全性的要求高於普通產品,產品絕不能崩,也不能被挖斷電纜。一旦出現因產品故障造成用戶資金損失,需要接受監管部門的審查,視情況賠償用戶損失。更別說生活服務類產品經常被爆出來的資料庫拖庫或被刪、用戶資料泄露等情況了,絕對零容忍。

2.面向的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互聯網圈的對手

很多人覺得自從有了「互聯網+」的概念之後,好像所有的企業就分成了兩類: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按照三體里的降維打擊的說法,互聯網企業打傳統企業簡直是奧特曼打小怪獸。但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並非如此。

互聯網金融撼動傳統金融可沒那麼容易。大部分的傳統金融也都在轉型做互聯網+,屬於業務平移;而互聯網金融則是半空中直接起步。所以互聯網金融產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再是互聯網圈的競品,因為大家都是在從傳統金融搶用戶,所以也會面臨傳統金融的阻攔,勢必會有競爭。

3.在挖掘用戶需求上對產品經理的要求更高

作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挖掘真實用戶需求與滿足需求。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用戶對於實際利益的需求遠高於用戶體驗!

所以一個很有趣也很無奈的現象是:有些傳統老牌的競品,很難用很笨重,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絕對是負分,但是就是有很多忠實用戶,因為用戶認為用競品能幫他們賺到錢,而你,只是純花哨好看,但沒啥用。

我所在的項目最開始也走了一些彎路,純互聯網背景的產品經理把原來做大眾性產品的經驗帶過來,新功能上線前做用戶調研的時候用戶說很感興趣,但是上線後的實際數據卻告訴我們用戶其實不認可。

複雜的金融模型和演算法都需要有專業的金融工程團隊做策略支撐,否則產品根本沒法用,這一點屬於內力,絕對不是能從競品里隨隨便便抄過來的。

4.作為垂直領域的產品經理or產品運營,互聯網基因還是行業背景更重要?

我覺得互聯網基因和行業背景誰更重要這個問題就沒有爭論的必要了,當然兩者都重要。對於從業者來說,我覺得用一個「倒T型模型」來解釋能力要求會比較恰當。

行業背景是根基,互聯網專業技能是上升的砝碼。如果根基不穩,也就是不熟悉行業知識,就很容易犯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一犯錯就什麼都沒了。畢竟是互聯網產品,終究還是要用互聯網的方法來顛覆傳統。能走得多遠還得看互聯網專業技能,能走多穩看行業背景知識。

以上。


我不是產品經理,我只能針對問題描述一下我所見過的「傳統產品經理做互聯網金融」的一些問題,供參考:

  1. 一味地追求用戶體驗,恨不得像餘額寶一樣隨時提現,考慮不到金融的流動性風險。
  2. 不理解互聯網金融的用戶,對於如何體現安全表現得不夠。(舉個例子,現在總喜歡年輕化時尚化,弄情懷做動漫形象。但對於我而言,我總會覺得又老又破的大國企要比活潑的互聯網人更不會坑我。)
  3. 不理解資金的整個運行邏輯,因此沒有能力將用戶處理資金的環節簡化,公司給出的複雜的東西直接扔給用戶,導致用戶的學習成本很高。
  4. 不熟悉政策法規,不熟悉行業服務提供商,因此對於實名認證、銀行卡認證、資金留存等問題考慮不周。

最後,並不存在優秀的「傳統互聯網產品經理」做不好互聯網金融的理由。引用 @唐家榮一句話:

不是懂體驗,懂產品設計就是個好的產品。遇到自己不懂的能夠清楚的認知到自己的不足,向更懂的同行去請教,這才是應該做的


先拋觀點:互聯網基因更重要

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這個概念「傳統互聯網產品經理」,它是什麼?「一味地追求用戶體驗」的產品經理?

NO,這不是互聯網產品經理,這是互聯網產品菜鳥。

互聯網產品經理是什麼?通過互聯網的手段解決用戶需求。

衣食住行是需求,金融理財一樣也是需求。

為什麼互聯網最近發展如此迅猛,給人一種似乎要顛覆一切行業的感覺?信息,互聯網對信息的高速低成本無障礙傳輸擴散,這才是互聯網的本質和優勢所在。不是體驗,也不是免費。

所以:互聯網從來不是需求,它只是解決用戶需求的手段。互聯網不是顛覆別的行業,而是優化別的行業。

引用純銀大大的一句話

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隨便舉幾例,比如「低成本快速嘗試,用數據驗證結果」 「對不同意見保持強烈的好奇心」 「從用戶場景出發去考慮問題」

還有:對業務的學習理解,嚴謹的邏輯剖析解決問題(產品經理如何培養在產品業務邏輯方面的思考? - 知乎用戶的回答),這些才是互聯網產品的基因。

從事互聯網金融也好,從事快消品也罷,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本質是一樣的:運用互聯網對信息的傳播特性來解決各種各樣的業務問題。

回過頭來說,金融行業的確有它的高門檻複雜性在裡面,然後這並不是這個行業拒絕改變的理由。而互聯網產品經理,恰恰又是這樣一個願意去學習了解其他行業知識並為之努力改變的角色。

餘額寶當年的推出就一舉打破了這個限制給全民普及了理財觀念,它做到的隨時贖回我不清楚背後做了多少工作,但這就是用戶想要的結果。不是說所有投資理財都要像餘額寶一樣做到隨時贖回提現,只是說這是一個意識,一個以用戶為導向的意識。

引用axureMaster的答案,也許一個月可能不夠,但方向是我認同的

7、個人想法,拉一個互聯網產品經理學一個月的金融知識,還是給20多W一年,不會比兩人配合更差;


閑來無事,隨意回答,說些不同的答案

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經理與傳統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沒有任何不同,產品經理都是用戶的代言人,為用戶考慮,從目標用戶的具體場景出發,設計符合目標用戶心智的產品。

我在用戶前加了「目標」兩字,不同的產品,定位不同,那面對的目標用戶也不同!互聯網金融,如果說目標用戶是那些有「閑錢」有投資慾望的新人,那在我看來無非就是給用戶傳遞安全和信任,建立信任感!怎麼建立?怎麼傳遞?方法論和任何行業的產品都一樣,站在用戶的立場想問題,用戶想要的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解決如果硬要說區別,那我認為就像可樂和雪碧,喝可樂的人認為雪碧太淡,喝雪碧的人認為可樂太濃,但可樂和雪碧都是一個公司生產的。

所有的不同都是從某個角度說,那大家能說的就是行業不同,目標用戶不同,考慮因素也不同,但這事關產品經理的差別嗎? 我不認為這是差別,這個問題就和騰訊的產品和阿里的產品有何不同一樣,任何事情,任何職業做到頂點,做到極致,殊途同歸!

最後,我想說的是作為產品經理,目標是一致的,為了產品更好!所以在更大的層次上,是沒有任何不同的。偉大領袖都教導我們: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


在金融行業惡補一個月,你就可以做互聯網金融了。。。需要這麼搞笑嗎?!沒有真正在金融業待過幾年的人,你對風險控制、金融概念、儲戶感受、經濟意識等各方面金融知識是無法幾個月就形成的。。有些知識和意識是你到了這個行業之後慢慢形成規範的。

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國內現在這類人才還沒有儲備,也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大家都是在慢慢發展搜索出來的。。這個職位還是需要從金融業裡面挖人出來做才可行,具備傳統金融素養和知識也有一定的銀行資源,互聯網產品經理接手這個職位怕是要走更多的路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也不一定。。。。

金融業本身就工資高,互聯網工資也高。。。互聯網+金融,你只要給夠工資,就可以挖到人才,重要的是你要給夠啊。


強哥提出了那個互聯網+的概念,互聯網,歸根結底要服務傳統行業,互聯網金融,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金融業,但是在互聯網這個新的文化圈子裡玩。

金融業嘛,先惡補一下經濟課,再惡補下法務,恩,全能戰士需要。

以本人正從事的p2p 為例,我們做投資者和借貸者的中介,投資者的錢進來,進多少,怎麼用,稍不留心就是法律的紅線,官方就出了紅線,資金池不能碰,巴拉巴拉,這些都是時事政治,你得掌握一手,至少是二手信息。

為什麼要進來,跟銀行對比,收益高在哪裡,風險出在哪裡,怎麼規避,都是大事。

再比如借錢出去,怎麼規避壞賬的風險,

比如我們人人聚財,開始想完全的線上交易,但是中國的徵信十分不完善,平台對借貸者的信用永遠信息不對等,到現在推出了和地方小額貸款公司合作的模式,給對方公司資金,他們承擔風險和部分收益。

這裡就涉及風控,小額貸模式銀行業務以及官方態度,步步驚心,如履薄冰,產品經理,你得準備好。

金融是更敏感的行業,白花花的錢的生意,一個模式走彎了,就是死路,走通了,就是p2p 3.0的創新活路,僅此一例,實踐出真知,嘗試著做,會發現更多。


1.你需要惡補的金融知識超乎你想像

2.你需要跟傳統金融行業的人合得來



正好我朋友的公司在招這樣一個產品經理

在些把一些心得分享一下

1、金融,有很強的專業性,不入行是不懂如何設計金融產品以實現營利的;

2、互聯網有很強的特殊性,重運營而非重銷售,不入行也是不懂如何設計產品和運營的;

3、一個20--30W的產品經理一般只能勝任某一方面的工作;

4、要找一個兩全其美的產品經理,至少得50-60W,而且這種人才奇缺;

5、金融的人才一般在銀行,銀行的人才20--30W才不願意出來;

6、結論:BOSS想20多W到銀行招一個人,再20多W到互聯網招一個人,配合著做;

7、個人想法,拉一個互聯網產品經理學一個月的金融知識,還是給20多W一年,不會比兩人配合更差;

8、拉一個金融界產品經理學一個月互聯網再上崗,很可能比兩個人配合差!


看了這麼多答案,都挺有道理,但我還是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弟不才在一家上海某行業逆差極大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實習過近半年,做的是產品助理...

當初不懂,但如今回首,在我看來

產品經理並不是一個行業專家,只是一種熟悉業務後將業務以不同的語言翻譯給不同的對象的工程,其中可能金融行業更多的是風控一塊有很細枝末節的問題需要做的特別嚴謹,其他和傳統的好像沒太大區別了。

產品經理不是一個行業專家,只是熟悉一個行業方便他更為深刻、更為快速的切入。

僅個人意見,如有不妥,敬請忽略。


今年暑假剛好在一家證券公司實習,崗位就是互聯網產品設計。初步接觸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你必須得了解這個行業是怎麼回事,客戶、用戶和券商是如何進行交集的,業務中所涉及的一些法律法規等等,不然以之前的產品思維去做很容易犯錯。

當然,我也是在實習期間中做一個探索的過程,也不斷的在補充自己的證券知識。

-------------------------------------------------------------------------------------------------------------------------

在我所接觸的證券行業互聯網金融,大概包括以下幾個點:

1.網路開戶

2.網上信用融資

3.網上投資理財

4.投資顧問服務

5.網上綜合金融服務

如果想做一個新的平台,第一點完全可以參考其他券商的開戶流程,不過可以發現,這和普通的產品註冊流程有很大的不一樣,如果是一個綜合平台,涉及其他券商的開戶,如果是券商平台,可能還會涉及線下營業廳開戶等等。

而我所在的這個組基本都是證券行業的人事,他們對業務流程,用戶痛點是非常的清楚,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積極的與他們交流和學習,可以彌補在專業性的不足。當然,他們對於產品設計就沒有那麼專業了,基本就是想當然。

-------------------------------------------------------------------------------------------------------------------------

其實任何一個行業的產品經理,就像 @白崎 說的一樣,必須得了解這個行業,再配合自己產品經理的經驗,才可能做到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應該說兩個方面的知識都很重要。但是個人覺得,互聯網的思維和基因可能更加重要一些。

原因有幾點:

1、產品設計更多的是一種方法論。很多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都是從其他各個行業過來的。公司看重的更多的是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積累的思維能力和方法。

2、互聯網經濟更多的是一種屌絲經濟。而中國傳統的金融行業,是一種「精英」模式。互聯網金融,就是要打破這種資源的壟斷和精英的模式,向平民靠攏,向生活靠攏。互聯網產品經理,相比而言,更加懂屌絲大眾的心理;

當然,從互聯網到互聯網金融的跨越,需要一些金融專業知識的鋪墊,否則,容易犯規則性的錯誤。


自從有了互聯網金融產品,所有互聯網產品經理都成了將就。。(為啥 變成了傳統互聯網了 真實嗶了狗


我覺得產品經理最重要的素質,就是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和好的用戶sense。

題主說的傳統互聯網產品經理和金融互聯網產品經理,並不是並列的兩種存在。在我眼裡,只有優秀的產品經理,好的產品經理,不好的產品經理的區別。

1、快速學習能力,可以讓他切入不同的領域,比如房產、汽車、體育等等,金融只是門檻高一些而已。只要對金融有該有的敬畏 ,對風控,流動性,合規性等知識多學習多接觸,不會對做產品形成障礙。

2、好的用戶sense,才能很好的理解用戶,具體到金融領域,就要了解投資用戶的特徵,知道這部分用戶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產品,應該披露什麼樣的信息 ,如果讓他們產生信任,等等。

從我的身邊的實際觀察來看,從事金融的人轉做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的非常的少,他們更多是在互聯網金融公司裡面做金融產品經理,從事金融產品的模型建立,演算法之類的工作。而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都是從別的行業的優秀產品經理轉過來的。


說一些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經理吧,優秀的產品經理很多很多,有的擅長數據分析,有的擅長用戶體驗等等。但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無論是沙龍分享上,還是優秀的APP打造者,優秀突出的產品經理卻還沒有那麼多。

很多產品經理想轉型,有的覺得這個行業有更大的發展,有的可能覺得金融行業往往看著是多金的,有的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在知乎上總能看到很多提問,如果轉行做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經理或者是轉行到互聯網金融領域該怎麼做等等。

自己從事PM已經是第七個年頭,步入證券行業直接上手做金融APP也即將三年。那麼作為互金產品經理,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或者是要做什麼準備呢?

一、心態:做好長期學習的準備

很多人肯定會問,誰工作不得學習啊,但是可以想想之前在互聯網行業,可能更多學習的是工作方法,學習競品,學習產品設計的等等。這些內容很多程度上是經驗的積累,是邏輯性的行程,是美感的培養等等。

如果進入金融行業,金融行業覆蓋的範圍很廣,例如保險、銀行、基金、證券、P2P等等,這裡面涉及的內容不是多練習畫原型,多看競品,多看介紹互聯網金融的書就能學到的。即使有一位導師,給你講裡面的知識,如果沒有什麼金融基礎的話,根本不懂導師在說什麼。尤其是證券行業,P2P或者保險可能還稍微好一些,尤其證券和基金的專業性非常高,其中證券中的專業性太強了。

例如證券行業,想進入這個行業,即使不是業務人員也需要具備證券從業資格,而且每年都要培訓學習,新的業務或者老的業務有變動,都需要你去了解。

舉個例子,融資融券業務需要你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去設計,去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業務都不懂的話,無從設計。

所以,心態上要做好長期學習,不斷學習的準備,如果覺得自己喜歡吃老本,沒什麼動力去看書,去研究的話,還是不要進入這個行業。

二、興趣:喜歡金融,喜歡投資理財

說實在話,步入金融行業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好處,尤其是對於那些本身喜歡投資理財的人來說,更是有很大優勢。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如果你本身就是股票愛好者或者是理財忠實者的話,那步入互金行業會有很大的優勢。

很多產品經理在步入金融圈子之前,自己從來沒接觸過股票,沒買過基金,甚至買過理財產品。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個高凈值的客戶,你所使用的理財軟體,卻是一個都不懂理財的人設計的,那這樣的產品你覺得會符合你的使用習慣嗎?

所以,如果有這樣的理財經歷,對投資理財炒股基金本身有濃厚興趣的,進入這個行業往往比別人輕鬆一些,因為你已經是你自己的目標客戶,至少是了解客戶的。

三、行動:培養學習習慣、了解目標客戶、具備產品思維

如果說已經做好準備要學習進入這行,並且自身也充滿興趣,那麼就開始行動吧。行動中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簡單總結為三個步驟:

1、培養學習習慣

1)基礎業務的學習:

舉個例子,如果有客戶想開一個基金戶或者開一個證券賬戶,作為產品經理該怎麼設計呢?開戶這個功能,也許你有很多創新的項目,但是證券開戶是有證監會等國家部門的具體要求的,如果你不了解具體開戶的流程,只有純粹的想法和創新,是不行的。同樣,如果說讓你設計一個基金持倉的功能,持倉中不是簡單的功能堆砌,你要了解基金這個業務,基金申購贖回的具體規則,才可以設計這個功能。

所以,先去趕緊買書上網學習這些基礎業務吧,這些才是真金白銀,真正工作中所需要的。

2)親身體驗學習:

我們每個人即使沒有買過基金,沒有買過p2p類的產品,但是我們基本每個人都要用銀行APP、支付寶等等。這些涉及到理財的優秀的APP很多功能值得我們去研究,去體驗。所以不要嫌麻煩,多跑跑腿,多體驗一些產品,看看其中的缺陷,親自操作一些流程,真正去體驗一下客戶的感受。

2、了解目標客戶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往往工作崗位是在IT部門或者是在單獨的互聯網金融部門,這些崗位都屬於後台崗位,那麼後台崗位如何了解前台的客戶們的需求呢?

1)多與一線同事保持溝通:

還是以證券行業舉例,證券公司往往下設很多營業部,一線同事的經驗寶貴,他們獲取的反饋也是最新鮮,最突出的。所以和一線的同事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機制,獲取一線客戶的需求和建議。

2)客服團隊是最有利的支撐:

很多公司都有客服團隊,客服人員的專業能力比一般的產品經理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他們積累的問題和需求往往比一線同事更多,所以千萬不要忽略這個團體,他們是產品經理的老師也是最有利的幫手。

3)把同事、家人或自己作為客戶:

很多人可能會問,還沒有進入到這個行業或者自己理想的公司,我該怎麼了解目標客戶呢?

這個也很容易,可能你的父親或者身邊的同事就在炒股,可能你最近也開始向理財。這些也都是資源,雖然人群少,但是也可以挖掘出不能年齡層、社交層客戶的需求。

3、具備產品思維

這一點如果之前就是PM那麼就很好掌握,這是產品經理必備的素質。產品思維可以通過學習、工作中的項目慢慢培養與提高的。說一些實在的,可行的方法。

1)多畫思維導圖或者流程圖:

很多產品經理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一定要會畫原型。其實畫原型是PM最基本最簡單的一項工作,在這之前理清需求,思路清晰才是更重要的。

自己有好想法的時候,動動筆,這樣能很快找出問題,完善自己的邏輯。

2)培養多向思維:

做產品經理基本素質就是能把很多人想不到事情考慮周全,能為一些客戶特殊的行為或者錯誤的行為,提供緩衝,找到解決辦法。這個可以多做一些小練習,例如怎麼設計一個登錄頁?不要純粹地以正常人的思維去設計,多去考慮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客戶忘記密碼怎麼辦?頁面崩潰怎麼辦?輸入錯誤怎麼辦等等。這些思維無論在不在互金行業都要具備。

3)多去找程序員GG聊天:

開發童鞋的思維往往非常嚴謹,他們總能從你的設計中找出你看不到的問題,這真的是一個提高自己的很好的機會。同時,多去和他們聊,多學點研發知識,對於你們工作有效會提升很多。

主要就介紹這麼多,希望每一位找到自己喜歡的行業,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不同的意義是什麼?

這麼說吧,互聯網產品設計的門檻或進入壁壘高,還是金融產品設計的門檻或壁壘高?

互聯網產品經理+金融能走100步,金融產品經理+互聯網 能走1000步,這就是不同。


傳統互聯網產品,經常會提到「多做減法」「留白」「讓用戶一眼能看清楚」

可是在設計互聯網金融的產品,你會發現比一般的互聯網產品要多出很多東西:

1. 產品要合規合法。信息該披露要要披露,該展示的要展示

2. 要滿足各式各樣的市場需求。一會送現金,一會送點券,一會送收益率……有的白送、有的還不能白送

3. 要保障用戶資金安全。登陸密碼、支付密碼、安保問題、手機手勢密碼、手機支付密碼……統統都要。確保用戶是本人操作的,這個簡化不了。找回登陸密碼、找回支付密碼,提供各種校驗,有興趣的看看支付寶的密碼找回就知道了。

4. 再滿足以上幾點要求的情況下,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吧。

至於金融背景是否重要,個人覺得了解就可以了。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經理不是設計理財產品的,分級產品、劣後產品、優先產品什麼的不需要知道,用到的時候了解就好了。重點是如果把金融產品放在互聯網上要賣得很好,要讓用戶覺得專業、嚴謹、安全、放心,這是互聯網金融的各位產品經理要考慮的事情。


我是一個正在從事金融崗位同時也在翹盼產品崗位的小白,看了大家的回答,我也說一下我的想法(也許不成熟,僅僅是想表達我目前能力的想法):

很顯然,要想做好互金產品經理,掌握金融業務和互聯網技能是同等重要!倘若一定要按照重要程度分出上下,那我想說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重要先後之分!

互聯網金融產品初期-成熟期(或者說金融行業成熟前):【金融業務能力】重於【互聯網技能】

互聯網金融產品成熟期後(或者說金融行業成熟後):【互聯網技能】重於【金融業務能力】

原因請聽我慢慢到道來,,,

首先,無論純互聯網型的產品(偏重產品內容運營)還是互聯網+型的產品(偏重業務),如果想做好產品無非就是:商業模式+內容/業務+產品功能+產品體驗=互聯網產品,而要想成為千軍萬馬中的一匹「黑馬」(好產品),就要在每個環節勝人一籌,如商業模式有所創新、內容要更新穎、產品功能更強大、用戶體驗更好。

但為什麼我們不質疑當前大多數的產品經理能否勝任純互聯網的PM而去考慮純互聯網PM能不能勝任互聯網金融PM這個問題呢?

因為,純互聯網的產品涉及的內容或者業務是和我們平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如:社交、購物、遊戲、工具等,我們不需要去專門的學習這門學問(指的是沒有完全吻合的專業課程),也能對內容運營或者業務流程比較熟悉,所以,只要你掌握了互聯網技能,再加上互聯網思維,一般就能勝任這份工作;

但是,互金行業就不同了,這個產品所涉及的內容/業務是金融,金融知識有很複雜很廣泛的特點,當期金融市場又不完善,剛好也有這麼一個專業的學科;我們(大多數人)平常對於金融理財這塊也沒有高頻率、重深度的了解和操作。

所以,我說:互聯網技能和金融知識同等重要!

然後,我在說說為什麼不同階段重要性偏重不中,

百度百科中解釋: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通俗點說,互金主要發展模式就是P2P借貸、網路支付、理財投資(股債基等金融產品)等業務。

而互聯網就是為提高信息傳遞和交易的效率而生,但僅僅是作為我們人類一切行為活動的工具。可以這麼說,互聯網是我們的軀體框架,內容和業務使我們的肉體,商業模式是我們的大腦。傳統金融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有一定的商業模式(說的有點廣泛和不恰當),傳統金融轉型互聯網初期要做的是把內容/業務搬到網上,並且能在不碰金融行業紅線的前提下能順利運行。

所以,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初期-成熟期,主要是把傳統金融和互聯網結合起來,或者說把傳統金融業務通過互聯網進行操作,這個過程是需要具備深厚金融行業知識的人來完成的,故,金融知識重於互聯網技能。

成熟期之後,大多數傳統金融可能基本完成轉型這個過程,而中國金融界的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四大支柱產業也基本不會有太大變化(當然,不排除有了互聯網後會有所創新和發現),此時,行業內拼的就是商業模式(用戶利益)和產品體驗(安全性、交互體驗),這個時候就是互聯網技能重於金融知識的時候。

總之,從事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本身就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既然敢選擇,那必是有所準備的!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需求大潮未來之際,祝大家早做準備!朝著目標堅持不懈!

最後附上我對於未來產品經理前途的個人觀念:【PM+系統性專業知識】&>【PM+非系統性非專業知識】(這裡說的專業知識指的是門檻較高的某一領域),所以,產品經理一旦選擇了行業莫要輕易換行業~


任何一家好的互金公司都需要金融產品經理,但是和所謂的傳統意義上的產品經理不同的是金融產品經理可能是弱交互,強邏輯


沒有金融常識可以很快學習,沒有做產品能力是硬傷


推薦閱讀:

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方向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衝擊下,銀行從業人員何去何從?
銀行與信託公司如何合作?
賭場的主要收入是否來自灰色地帶,比如洗錢?
股票為什麼會漲跌?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