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所有的利他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這句話該怎麼反駁呢?


私慾太廣泛了。一個人如果覺得幫助別人會讓他的心靈有高潮版的感覺,就算他自己沒有物質上的好處,我們也可以說他滿足了自己的私慾……這樣就沒完沒了了。

一個人怎麼可能在全方位覺得痛苦的情況下幫助他人?一個人如果覺得做一件事情不僅對自己沒有物質上好處,他心靈上也覺得很不爽,理智上也覺得這不應該,你還指望他會做?


如果「私慾」只是說給自己帶來收益的話,那麼這句話是對的。

如果「私慾」的含義是「損人利己」,那麼這句話是錯的。

簡單來說,任何成功的合作一定是雙贏的。在自然選擇的殘酷背景下,那些純粹利他的人一定會被自然選擇篩選掉,因此,人們會出現合作行為只有一種情況:即合作給每人帶來的收益高於單獨行動的收益。也就是說,兩人合作能抓 5 只獵物,而單幹只能一人抓一隻的情形。請注意這裡的「收益」也可以是「負損失」,或者說在不合作的損失比合作高的情況下,人仍然會選擇合作,即使沒有獲得「正常的」收益。

當然,合作就意味著風險——風險就是對方背叛的時候,此時 5 只獵物都會被對方佔有,你自己的保有量為 0。然而早期人類的群居特性使得與他人合作次數會多於一次,這樣經常背叛的人獲得合作的機會就少,因而就不能享受合作帶來的額外收益。「信用」就是如此進化出來的。


長大以後才發現,很多時候單純是話說得難聽,所說的事情本身沒什麼不好的。

而人們為什麼把話說得難聽呢?只是因為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後誠心找茬用的,徒增戾氣,只是苦了那些把話當真的孩子們。

這還不是這種王八蛋最可氣的地方,最可氣的是,臨了臨了,他還要跟那些孩子們來一句「認真你就輸了」。

當然,我們要提高孩子們辨識詭辯的能力,但並不能因此另詭辯家免責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63402


你這樣說太難聽了


人做不到完全理性.


我很小的時候就考慮過這個問題,非要求本循因,「人類所有的利他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這個理論沒什麼大的漏洞,因為每個人無論做出什麼行為,大腦都會有與之相對的回饋。你幫助別人,你指導別人,你拯救別人,都可以說是滿足自己大腦深處的某個需求。你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滿足你的目的--而你的目的正在指揮你的行為。無論是什麼目的。這就繞回去了。這就像「一切都是上天註定一樣,你無法改變什麼」,是啊,你無論做出任何改變,你都可以辯解說這是上天註定此時此刻的改變。

問題是,這麼想是沒有意義的,是不能夠幫助你理解問題、生活的更好的。我們常說的不求回報的幫助,指的是一種信念。你若堅持你覺得正確的信念,你會變得更好,你會活的更快樂。

利他行為能夠讓別人過得更好,而你也能夠過的更好(心理愉悅是重要因素)。所以是從古至今就推崇的。犧牲自己拯救他人,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是偉大的。

正常的人總會做出利他行為的,這也是人類自我認同的需要(馬斯洛同學又登場了)。只是一個程度的區別。


人類沒有那麼聰明,不可能每件事都算計得如此清楚。

也就是說,人的智商是有限的,在生活的每分每秒中,人的行為多半是靠直覺、經驗、感情、風俗,而不是依賴于思考。

假如人類所有利他的行為,都是為了利己,那人類也太高級+智能+完美+遠見卓識了。

到了那一天,自私這個詞的定義也會改變。


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並不是只為了吃飯;

人有自己的私慾而產生了利他行為,但利他行為並不是只為了自己的私慾。


贊同得票第一的答案——這樣說,確實太難聽了

--------------------------------------------------------------------------------------------------------------------------------------------

話,說得漂亮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三國那會,有兩個聰明人,一個是袁紹那邊的,一個是曹操那邊的。

各派勢力蠢蠢欲動,但卻無法找到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

於是

袁紹方的謀士就說,那我們

挾天子以令諸侯

吧 =w=

也不知道是曹操方的謀士聽到了,還是自己想到了,說了一句,咱們

奉天子以令不臣

吧 O ,O

你看,這兩句話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但是曹操方的人政治素養明顯就比袁紹方的人要高

挾天子一出來,野心暴露無疑,到底是你大還是天子大啊?你要挾天子來命令我們(諸侯)?

反觀曹操方,奉天子一脫口,瞬間就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維護天子利益地位的正義之師,在得民心方面不知道比袁紹那邊強了多少去了

當然,需要指出:

天子對於都想要謀朝篡位的他們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麼要尊敬要脅迫的,有機會合適的話早把他拿去填井了w.w

這樣。


沒必要,這句話是對的


感謝 @李隆政童鞋提醒,果然跑題了。題主應該回答他,「人不為己絕壁會被天誅地滅」。

你看路邊的瘋子,前一秒在前,後一秒就在後,左一下右一下,風騷走位躲得了城管防得了警察。

倘若他知道自己的凌波微步是私慾作祟,估計會得意的笑——且看老夫遊戲紅塵笑傲人間。

小時候我很渾,欺軟怕硬動輒打人,低年級的娃問我為啥打他,我說今兒心情比較好所以只打了你三下。

——沒有什麼動機,我行故我在。

但我也會做好事,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小孩子提書包給同桌看答案,你以為我良心發現了嗎?不不,那也僅僅是因為心情比較好。

——無欲則剛。

當然如果論題改為」很多人的利他行為,都遵從內心的某種信念或是慾望「,那麼舉四肢贊成。

要麼物質滿足,要麼精神滿足,菩薩都是為了共產主義理想不是。

拿我自己來說,幫助別人後,如果別人不感謝不點個贊,我還是有點不舒服。這是私慾,但私慾和利他並不排斥,所以世界依舊美好。

另外感(Tu)嘆(Cao)一下所謂的共贏,也就是共同富裕,概念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這句話是錯的。

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是在接受完別人幫助後,冷冷一笑說:「看,我滿足了你的私慾,怎麼還不感謝我?」

那就真是太可憐了。

這句話自己在心裡想想就好。把這句話當作人生信條,而向朋友不斷吹噓的人,給我的感覺就是思想幼稚,眼界狹窄,內心又冷漠又黑暗。我會敬而遠之。

我這裡有個例子,求反駁:

《行屍走肉》裡面的t-dog為救卡羅爾甘願被喪屍咬死,也是為了私慾嗎?

不要拿著一兩句話就以為掌握了宇宙真理。你以為自己讀懂了人類,但其實人與人很多聯繫是你所不能理解的。

那些說「為別人付出生命」是為了靈魂和精神而奉獻的人,不知道怎麼說你們好,你還不如說是為了自己的思想奉獻的,准沒錯。

不要把原因當結果。

那些為革命犧牲的將領,他們是實實在在的為這個國家,而民族自豪感只不過是促使他這麼做的原因而非結果。他丟掉性命為的不是這狗屁的自豪感,而是這個國家。

哎,我死之前一刻得到了內心的滿足也不代表我是為了內心的滿足而死的。

呸呸呸,你才死。


別去反駁。

「人類所有的利他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再加上人類所有的利己行為也都是為了私慾,所以人類幹什麼都是為了私慾。每個人干每件事情都是有見不得人的目的,所以別人幫助我我一定要警惕,他為什麼幫助我呀,是不是想著占我什麼便宜啊。然後等人家幫完了他以後,他還會想著你不過是為了自己而幫助我的,我可不需要感謝你什麼。

別去反駁,離這種人遠遠的就行了。


哈哈,一切帶有「私慾」的行為自稱「利他」都是耍流氓。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利他。

利他,人們通過採取某種行動,滿足了自己的需要,又幫助了別人;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人們可能會不惜放棄自己的需要來滿足別人的願望。

是一種社會交換,其收益是自我價值的提高和焦慮的減小。

是動物以個體的「自我犧牲」換取物種存在和延續的一種本能。

利他等於無私。

所以,利他的終極目的是種群延續,直觀目的才是自我愉悅方面的滿足。

私慾,這個詞是一個文學用語,貶義詞,用來形容性格,類似於「自私」,帶有損人利己的意思,通常會導致不好的結果,所以跟「利他」是對立的。

所以利他與私慾無任何因果關係。

或者題主是想問,利他都是為了利己?

若私慾為中性詞等同於「利己」,從生物學、生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講,其實它就是人的自我滿足。人是生命體,利己的原始動力來源於生存需要。

人又是群居動物,所以有團隊合作,有團隊精神(包括利他)。在動物世界中,動物會為了一塊食物相互殘殺,但也會看到一群食肉動物一起分亨美餐的場景。

所以,私慾(利己)來源於人滿足生存最簡單的需要,是人之常情,關鍵在於怎樣把握好自己的慾望,不要讓自己被慾望所控制。

損人損己即是至惡。

損人利己即是自私。

利己利人即是共贏。

損己利人即是無私。

人的利益有兩極,一是個體的利益,一是整個人類的利益。可將自私與無私分為兩極,一極是為了單個人的利益的觀念、行為,可稱「絕對自私」;另一極是為了全人類的利益的行為、觀念,可稱為「絕對無私。」;介於兩極的「中間地帶」,那些為了朋友、家庭、集團、派別、地方、民族、國家的利益的觀念及行為,既可稱為無私,又可視為自私。

全看以什麼樣的利益關係作參照,於公與私是相對的。

總的說,利他達到的是群體的最終共贏,然後以達到利己目的。前提是你在利他的時機上,還沒有犧牲那個最終享受利己的那機會。

換句話說,帶有直觀利己目的的行為都不是利他。


我是反對吳舫的類比的,邏輯混亂。評論中Alex Euan反駁得很好。

柯林頓說過,如果你理解世界的運轉方式,你會明白自私和無私之間根本沒有本質的區別。

贊同吳舫答案的人只是無法接受礙眼的客觀現實。他們經常做好事,經常發自內心的善舉,容不得「自私」的玷污。

但是一個無法接受客觀事實的人做出再多的努力也是高屋建瓴,信念隨時崩塌。我一直認為,真善美中的真最重要,真才一切的基礎,哪怕真得礙眼,假會產生很多醜惡虛偽。大談君子,大談人性本善的民族,相比認為人都是帶著原罪出生的文化基礎,哪個偽君子更多呢?

那我們還要不要做好事呢?當然要做,滿足自己本能,一點小小的,需要理性腦筋轉一個彎才能理解的自私又能幫助到人有何不可呢?有何醜陋呢?和理性上琢磨著怎樣有利於自己的自私比不在一個量級。

同性戀,賭城,紅燈區,等等這些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東西慢慢會正常化,不是因為社會倒退了,人還是人,區別是開始直面人性,才能發展改善。規避洗腦步子邁大,一下進入共產主義,蛋會很疼的。


正所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句話說的是一個科學的範疇而不是道德的範疇。《自私的基因》等一類社會生物學的書認為利他行為是另一種遺傳策略,其目標是基因群的延續而不僅僅是個體基因的延續。從心理學來說,有時候利他行為產生的狂熱情緒作用的是個人。例如:戰爭中個體的毫不猶豫、替同伴去死伴隨著崇高(這裡不是指眾人認為他的崇高,而是他自認的崇高或者其他積極的情緒)。這種情緒撫平了因恐懼帶來的肌體不適。所以從基因和社會心理學來說,這句話是對的。

在道德層面來講,我們不願意承認我們是基因的主宰,甚至不願意麵對我們是因為某些情緒而做出了利他行為,事關自主意志和善的純潔。我們承認了上述邏輯就摧毀了我們自由意志的信念,認為人的行為不過是由遺傳基因和一系列刺激的產物。這會使得我們失落,靈魂毫無存在感。


「既然利他了,是不是私慾還有什麼關係?兩個人做愛,還互相在心理面暗罵,對方「TMD就知道自己爽」么?」


關鍵看「私慾」是什麼東西。如果把私慾的定義擴大,那這就是句廢話;如果私慾的定義很小,那這句話又不太可能是對的。

先說私慾定義擴大化的結果。私慾就是選擇我最想做的事。

不論再艱難的情況,我們一般都是可以做出選擇的。再次跳樓自殺總行吧?所以我的任何行為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既然選擇了一個行為,那就說明這個行為是我想做的,相比於其他選擇而言。不論限制條件是什麼,我最後做的必然都是我最想做的事(相比於其他選項而言),所以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為我想做,也就是因為私慾。

這裡的限制條件可以是道德,金錢,危險等等所有一切能想到的因素。

至於把私慾的定義縮小。。。那一般就是把限制條件裡面的幾條當做我想做的根本原因,其他幾條則視之為限制條件。比如把個人利益當做基本原因,然後說我之所以做慈善還是為了個人利益。但事實上慈善和個人利益都是限制條件,是他們倆共同協作才讓我們做出了做慈善的決定。。。由此可見所謂做什麼事都是因為私慾(小定義),就是毫無道理的把限制條件分成基本原因和限制條件的結果。


這話很對啊,幹嘛要反駁。


推薦閱讀:

如何調節住集體宿舍的不適?
狗是否應該用來食用呢?
如何看待出現突發事件當地有責任和無責任的官員都有很大可能被免職的事實?
產生漢語的原因,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累積,還是有其必然因素?中國會不會出現字母文字?前提條件又是什麼?
拐賣婦女兒童者,是否適用死刑?

TAG:道德 | 邏輯 | 倫理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