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中「同比」和「環比」的分析分別適用於哪些行業?

具有什麼樣特點的公司適合用「環比」數據來對比分析?個人理解就是月波動性較大的行業(比如:零售行業),還有受季節影響的製造業都適合「環比」分析。其他行業(比如:房地產和娛樂文化業)更適用哪個指標?最好能有一些公司的實例。


表面上看是個財務分析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數據分析的問題。無非是報表中那些數據適合環比對比,哪些數據適合同比對比。核心問題在於:不同時期的財務報表,哪些數據是可比數據?

簡單來說大概是這麼幾個方面:

  • 較為適合同比:受季節影響較大,且成長性不明顯的公司的收入、銷售費用等數據。例如零售、汽車等等。
  • 較為適合環比:成長性特彆強或者業務受季節影響小的公司的收入、銷售費用等數據。例如初創公司、麥當勞等。以及絕大多數費用數據,例如折舊、房租、保險費等。
  • 同比環比都不適合:出現重大事件,例如金融危機、公司重大併購重組拆分、重大法律訴訟等等。

眾所周知,同比數據是在和去年同期進行對比,優勢在於去除了季節性的影響。所以大部分季節性的數據都更適合使用同比數據。比如零售、消費行業的收入和宣傳費用。比如國內的雙十一啊、國外的黑五、Boxing Day都在第四季度,所以一般來說零售業第四季度的業績表現都會高於第三季度。這個時候如果簡單的用環比增長就容易導致誤導性結論。

(沃爾瑪每年第四季度的收入都明顯高於另外三個季度,但同比增長較為穩定,和實際人口經濟數據相符。圖片、數據來源:WIND)

另一方面,雖然某些公司所處行業也有明顯的周期性,但因為公司高成長等的特殊原因,導致季節性對數據的影響較小。而且因為公司處於高速成長期,一年的時間對於這類公司跨度過大,可能一年前和一年後公司某些內部結構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環比的意義就要遠大於同比。

(攜程上市早期業務收入增速較快,數據受季節性影響較小,環比意義較大。圖片、數據來源:WIND)

另外就是某些行業雖然季節性較小,但是因為受經濟周期性影響較大,或者受公司自身內部事件影響,會出現一些極端值。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環比還是同比,對比出來的結果可能指示意義都不大。

(高盛金融危機期間錄得凈虧損,這類數據建議單獨拎出來分析,同比、環比意義都不大。圖片、數據來源:WIND)

啊,打字好累啊。


謝邀,這個問題不好答啊。

首先,在行業分析方面,我完全贊同樓上 @Johnnie Drinker 的觀點,一般來說業績受季節影響較小,快速發展的企業可以用環比分析。在此基礎上,我做一點小小的補充吧。

因為我們分析數據其實是次要,主要是要看公司近期動作對某些數據的影響(或者根據數據的變化推測管理層的某些動作),這就要求除了公司的動作外,其他因素的影響要具備一定規律性甚至穩定性,不然就無法確定數據的變動是不是由管理層的某些決策導致的。

因為很少有公司的業務周期能跨越一個年度,並且每一年都有一次預決算,可以進行相互印證,所以同比分析要比環比分析分析用的多一些。但是,公司經營是瞬息萬變的,如果啥都要等到一年後來總結,公司也許早就過了最佳反應時間,所以公司也會以季、月、甚至周為單位對某些有意義的核心指標進行分析和拆解。

其實不管環比(Month on Month/MoM,Quarter on Quarter/QoQ)還是同比(Year on Year/YoY),都是相鄰兩個時間段的數據比較,大家想是與不是?所以要一個指標分析要有意義,該指標的分析周期必須大於它的一個完整周期,比如我們分析公司的現金流,就要看它的回款期(授信期),如果一個公司平均授信期為兩個月,你分析一個月的現金流就沒有意義並且可能得到誤導性的結果:顯而易見,第二個月現金流顯著高於第一個月是因為第二個月才是授信到期日,而不是因為企業能力的增強,甚至有些企業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比如造飛機造船的企業,這種企業同比環比都不適合了,採用一些與具體業務相關的指標,比如新獲訂單,在手訂單,在建訂單等)。同樣道理,企業業績受季節因素比較強時,如果採用環比分析,也可能會導致某些有誤導性的結果。看下圖

該圖是富安娜2017年度的同比、環比數據。如果按照環比分析,我們可能得出以下信息(都是錯誤的):

1. 業績出現大幅增加,已經走上快速發展道路

2. 銷售費用增幅略高於營收增幅,說明運輸等費用有所提高

3. 管理略有改善

然鵝,因為家紡企業,五月、六月、十月至十二月是業績爆發期(五月、六月、九月、十月是富安娜訂貨會,經銷商進貨的時間,而最後兩個月是各種節各種促銷,線上銷售通常會強力增長),存在顯著的季節性因素影響。所以以上推論全錯,如果企業按照這些推論安排經營計劃或者按照這些推論進行投資決策,後果顯然是很嚴重的。

註:富安娜真實的情況是,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繼續大幅大幅增加,管理層的理由是惠東產業基地和江蘇常熟工業園大家居業務布局,包括人員招募等產生銷售和管理費用。

最後,再偏個題,哪些指標適合環比,或者說適合放到一個相對較短的周期內進行分析呢?這裡說一個最重要的指標:毛利率,為什麼毛利率適合用於在較短的周期內分析呢,因為按照會計準則,收入和主營成本要配比入賬,所以如果毛利率如果降低,管理層應該引起重視,比如是不是某些產線不良率/返工率增大了,那麼就意味著產線應該進行改造升級,還是原材料漲價了,這樣的話也許應該採用激進一些的倉儲策略等。總之,如果一直比較穩定的指標出現異動,那肯定就是一個關注的信號了。

另外,為了更近一步消除業務周期與自然周期的影響,對於有些指標,還會使用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上12個月)分析。

雜七雜八就說這麼多吧。

馮曉天/2017-09/2


謝邀。

事實上,環比和同比的分析是每個行業都必須的。沒有說某個行業只用同比,或者某個行業只用環比。

以某公司的一份財務分析PPT為例,舉例說明:

通過目錄可以大體了解到,第一部分是2016年業績的分析,年度內的業績通常用環比分析,第二部分是多年業績的分析一般用同比分析。

以下是分公司之間同比對比:

在進行產品類別對比的時候,通常用同比對比的形式比較多,這樣更容易說明問題

在進行分公司的業績對比的時候,同比對比也是最常用的:

由於這份財務分析是年度分析,因此用到的同比分析相對多一點,如果是月度分析,會有更多的環比分析。

總之,同比、環比分析不會拘泥於某些行業,而是全行業普遍適用,任何行業,哪怕季節性變化較強的行業,也要同比、環比綜合分析,並且拿出具體的原因和改進方案。


謝邀。下面的回答基於我個人在通信、金融、服裝等領域的管理、諮詢、培訓工作。

一般而論。根據我的經驗,所有行業都可以用「同比」和「環比」分析,只是分析的目的不同:

1)同比的目的通常是進行年度考核或建立中長期分析框架

2)環比的目的通常是進行短期改進或建立各種短期分析模型

再說題目中提到的行業

1)季節性行業環比數據的確容易誤導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但是對於受過二階分析訓練的人來說,季節波動的環比也是有價值的。

2)生命周期爬升或下降階段行業(所謂朝陽行業夕陽行業)的同比數據也的確容易誤導沒有進過訓練的人。同樣,這些行業的同比數據對於受過二階分解訓練的人也是有價值的。

然後說題目中提到的公司類型。

1)對於初創公司陷入困境的公司來說,環比數據的價值大於同比數據

2)對於穩定成熟的公司來說,同比數據的價值大於環比數據


問題有瑕疵。

最保險的法子,都用。

具體則要視企業自身經營屬性,贊同有位答主提及周期性。

但財務分析,不是就單一數據進行研判。某個區間投資回報率權重極高,某個周期利潤率佔優,或者資產回報率,市凈率市銷率也有可能。

做價軌分析時,市盈率最不靠譜,找行業湊合看。

所以,具體怎麼採樣,要看你的目的了。我是行情帶財務全採樣,每個演算法讓設備跑1993年起的歷史數據回測,各時序周期,甚至1分鐘周期,光是找數據就差點找崩潰。演算法的適用性篩選也很重要,先排除法,再馬爾可夫,現在較穩定。還有最後入圍演算法的調參過程,懂得呢就會一邊流著淚,一邊猛點頭,調參的痛苦不足為外人道,其實很簡單,但大多數人是不相信的,我也就不扯了。

以上過程的代價,其一是雙通道科學計算伺服器跑崩了一台,死嘎斯硬碟都能跑到廢,還好,只換了一塊,其次呢,終端筆記本的硬碟壞了兩個,至於電費及其它,那也叫事兒,那叫合理辦公費用,計入固定成本。

伺服器集群共三台,合計十通道,帶冗餘共六個電源輸入,十個風扇,有一台兩個。運算忙碌的時候,嗡嗡嗡不停發出噪音,煩死人。耗能最高的一個月,我繳納了近三千元。

唉,跑題了。做量化嘛,也可參考一二。


同比和環比我覺得都適合於穩定盈利的行業,但是同比不是很適合周期性行業。其實分析企業不要拘泥於任何標準。要有一種企業未來經營的思維去考量企業。


推薦閱讀:

非財務專業,想學財務分析,該如何下手?
怎樣做高質量的財務分析?
如何理解股利貼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以及其計算公式?
有哪些特別經典的財務造假案例?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利潤表?

TAG:數據分析 | 財務 | 財報 | 財務指標 | 財務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