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為什麼能在中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遠超國產劇?


個人覺得裡頭有意識形態的原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階層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中產階級開始形成規模,雖然崛起速度緩慢,但是在中國超大人口基數的基礎上產生的中產階級人口的數量仍然是非常可觀的。

據我觀察,我們身邊消費韓劇的觀眾大部分大部分來自泛中產階層(這個論據沒有實際數據作支撐,有確切數據的朋友請提供證據支持或批駁,非常感謝!),也就是社會經濟狀況處於小康以上的階層。

假設上面的論據成立,那麼我們可以由結果反推回去分析原因(如果上述論據是錯誤的,則以下分析都是無效的)。

中國的中產階級雖然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但是還沒能形成穩固的意識形態,確切點說主要是倫理觀和價值觀。這種現狀的原因在我看來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我們的中產階級形成的速度太快,文化結構的形成遠遠還沒跟上經濟結構的變化;另一個是中國的意識形態在過去一百多年經歷多次動蕩,造成沒有一個穩定的價值倫理體系讓現在的我們很好地繼承下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主流意識形態的缺位(我個人並不主張要有統一的意識形態,只是描述一下我觀察到的這種現狀)。

恰好,韓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彌補這一缺位的素材。據我所知大部分韓劇的內容反映的都是泛中產階層的生活,與上文假設的主要觀眾群的經濟地位相類似。因而它們所探討的主題也大多是這個階層的倫理觀和價值觀(不一定反映他們的真實情況,但至少看起來是這個樣子的)。這些正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我們自己的中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需求,成為社會學習的素材。

同樣反映的是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態,為什麼韓劇看起來似乎比起相同題材美劇的日劇更為流行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比起美國或者歐洲,首先韓日和我們一樣都是黃種人,外貌上的熟悉感會讓我們更傾向於選擇韓日而不是歐美。韓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我們更為接近,目前的經濟狀況也更為接近,是更好的學習對象。日本的文化背景比起韓國來與我們的差異更大,他們在吸收了我們的文化之後形成了自己的發展脈絡,他們的中產階級生活的文化背景與我們的相似度不如韓國。同理歐美與韓國相比也存在同樣的文化背景問題,而且差異更大。因此韓劇成了我們的中產階級尋找倫理觀和價值觀的參考對象的首選。

觀眾的男女差異與年齡差異這裡暫不討論

上面的論述中除了已經提到的韓劇觀眾的社會經濟地位的情況存疑外,還有一點就是必須假設人選擇社會學習的對象時會傾向於選擇與自身情況相類似的對象。這個命題好像很常識,但畢竟我沒有找到相關的實證研究依據,希望看過相關文獻的同學可以分享一下。


個人覺得韓劇和歐美劇的差別在於,韓劇關注的是人以及人周圍的環境,事物,強調的是情感與生活,歐美劇更加關注的是劇情發展以及創新性。這樣來看,日韓的劇或許更加符合我們的審美,當然也不能說歐美劇就完全沒有吸引力,至少在我周圍,喜歡歐美劇的孩子還是很多的。至於國產劇,在劇情上遠不如歐美劇,畫面和美感的創造上又不如日韓劇了。


我覺得一開始是因為有媽媽級的群體觀看,集數長(可以打發時間),劇集既新穎又糾結(生活無處無狗血),演員外形(高瘦美),外景美,無論是偶像劇還是大長劇都有各種動力追下去。然後發展到身邊的朋友/孩子也會跟著看一點,一來二往知道的就多了。現在更不用說了,鋪天蓋地都是韓劇韓星,而且網路這麼發達,還有粉絲的追捧,有喜歡的推薦...只是,覺得現在好劇越來越少了,真正喜歡劇情的人也變得少了,很多都是沖著演員的臉,導演編劇的重心都偏離軌道了。哎...


推薦閱讀:

有什麼稱得上神劇的韓劇?
為什麼金高銀早年不火?
《步步驚心:麗》中的歷史問題?
如何評價韓國女演員金高銀?
最近自從看了乳酪陷阱後對朴海鎮演的劉正產生了不知道什麼感覺的感覺應該怎麼辦?

TAG:商業 | 電視劇 | 韓劇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