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歷史地位?


撒切爾夫人1979年上台,接手的絕對是個爛攤子。英國基本上被當時的福利制度癱瘓。產業由國家掌控,很缺乏活力。收入稅高達83%,而通貨膨脹率有22%。失業率居高不下。國內政治不穩定,首相走馬燈的換,而民眾更是異常的不自信。當時不少的英國女孩都希望嫁給一個美國人。

撒切爾夫人以堅定的意志,來解決英國的問題:

1. 激活了英國一潭死水的經濟。對產業大面積的私有化,激活了經濟。削弱工會,降低解僱成本,淘汰大量的落後製造業和採礦業。重建英國的中產階層。

2. 弱化福利制度,削減政府開支,降低稅收。降低通貨膨脹率。採取穩健的金融政策,讓倫敦城重新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

3. 以強硬的姿態,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她是二戰之後,英國唯一一個敢挺著腰桿和美蘇對話的政治家。打贏了一場馬島戰爭,重振英國的聲譽。以堅定的姿態反對共產主義,為歐洲冷戰的結束做出貢獻。

4. 解決了殖民時代的小尾巴,比如把香港歸還中國。結束了帝國主義政策。

5. 以強硬的手腕,統御政府和國會。十多年的連續執政,保證了英國政策的穩定性。她的許多措施,一直延續到今天。即使如布萊爾這樣來自反對陣營的首相,也很大程度上沿用撒切爾夫人的政策。


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


看了她的傳記,完全擔得上「苟利」箴言


今天看到新浪評論的一條,感覺蠻好:

「撒切爾夫人是英國由盛轉衰、由衰趨穩的關鍵時代的關鍵人物,也是打破歐洲「鐵幕」、瓦解冷戰並與里根齊名的時代標誌人物。」


推薦閱讀:

「美利堅」「德意志」「法蘭西」「英吉利」這些詞是怎麼來的?還有哪些這類的國家稱呼?
英國是如何征服印度的?
為什麼工業革命開始於英國而不是科學同樣發達的法國?
英國第二大城市是曼城還是伯明翰?
在英國留學一年,選擇大城市和小城鎮,各有什麼優劣?說說你們的想法?

TAG:歷史 | 政治 | 英國 | 英國歷史 | 撒切爾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