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界面改版一般怎麼做?如何評估?

@黃海均 網易微博在春節前做了一次界面改版,你們會怎麼來考慮這個事情?如何定量的來評估改版的效果?


網易微博沒用過,不做評論。

這個問題包含兩個方面,一,如何做大規模網站界面改版。二,如何測量。

一,如何做大規模網站的界面改版。

我2年前在一次網站首頁改版項目中參考並實踐了Yahoo的&方法,效果不錯,在這裡和各位分享。方法鏈接:http://www.lukew.com/ff/entry.asp?779

1,改版之前要確定核心設計理念。比如三部激活產品,又比如隨時隨地訪問等等。

·核心理念是一切的根基。

·要像擁戴宗教一樣堅持你的設計理念。

·你的所有設計決策都應該能夠支持你的理念, 以實現整體設計(holistic design)

2, 核心設計理念源自各種資源的博弈和取捨

·可能來自公司戰略,市場因素,用戶反饋,資源配置。

·也可能來自舊版使用指標,比如PV,UV等等。

·也可能來自概念測試,做了若干新嘗試帶來的方向和信心。

·核心理念遵循用戶體驗至上。

3, 確定改版的設計原則。

·設計原則是對核心理念的細化。

·原則對設計決策進行評估、過濾。排除那些有悖原則的想法。

比如新版Office的改版原則中就有諸如

「用戶應該儘可能多的關心內容,而不是產品UI。」

「在任何時候減少給用戶的選擇。」

「提高效率」

「在任何時候減少給用戶的選擇。」等等。

4, 設計模式、最佳範例和用戶測試, 能引導設計師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體驗設計是個解決問題的系統過程,更多的科學支撐能幫助設計師找到更合適的答 案。

二,如何測量。

測量本身是個量化體驗的費力活兒,要考慮和綜合的因素非常多,也是衡量一個UX團隊是否全面和成熟的里程碑。從公司文化來看有數據驅動設計的方法在Google滲透比較透徹。在去年Google的美國UX團隊一個小組分享了整套「User-Centered Metrics for Web Applications」的方法。目前來看,比較全面和細緻。各位可以參考。方法鏈接:http://research.google.com/pubs/pub36299.html

在做任何測量之前都需要遵循:目標 - 里程碑 - 測量。

在每開始一項評估之前首先要設定目標及里程碑,才能有效找到答案。

其中在測量過程中一個方法叫Heart來實踐以用戶為中心的體驗測量,簡單來看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測量:

Happiness:快樂。主要涉及到的主觀方面用戶體驗,如滿意度,視覺吸引力,易用性等等。可以跟蹤一段時間,看看指標的變化從而作出合適的調整。

Engagement:參與。是用戶的參與程度,諸如使用的頻率和強度。比如監測活躍用戶數

AdoptionRetention:可以測算用戶數量。比如從活躍用戶中區別輕度用戶和重度用戶。

Task success:任務完成包括了效率(任務完成時間),效果(例如完成百分比),錯誤率。

寫的比較羅嗦,各位海涵。


Google分享的衡量用戶體驗的指標和流程

http://home.pmcaff.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32

以用戶為中心的指標HEART

Google的用戶體驗師基於PULSE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個作為補充的度量框架:HEART。

Happiness/愉悅度

Engagement/參與度

Adoption/接受度

Retention/留存率

Task success/任務完成度

目標——信號——指標

不管定義的用戶中心的指標是怎樣的,如果不能精確的和目標相關,以及能夠跟蹤達到目標的過程,那麼都是白搭。Google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流程來完成指標的設定,通過闡明產品或者功能的目標,然後定義達成的信號,最終建立特定的指標的監控方式。

Google已經花費數年時間來解決廣泛應用的用戶體驗的衡量指標體系。HEART框架和目標-信號-指標的過程,已經在Google超過20個產品和項目中進行了應用。不管是數據驅動的還是用戶中心的產品中,HAERT框架和目標-信號-指標過程都能幫助產品團隊來做出決定。


這問題直接問,我覺得其實是個偽命題吧?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界面,什麼樣的功能,改版之前界面存在什麼問題,改版之後要解決什麼問題,對改版之後的期望點在什麼地方。在這些問題不明確的情況下,我覺得任何人也沒法給出一個比較讓人滿意的答案吧?我從2010年6月到10月完成了網易汽車產品庫重構的第一期的工作。其中涉及到了產品界面的改版,目前手裡有活兒,滅有時間詳細的寫出來,等下午我仔細寫寫,留給大家做個參考。


推薦閱讀:

互聯網行業的高級產品經理和普通產品經理有哪些區別?
什麼叫用戶需求?
你見過哪些「技近乎道」的例子?
登錄註冊體系已經用手機號+簡訊驗證碼碼登錄的情況下,還有必要再加密碼嗎?
哪些產品讓人在選擇時會比較傾向於買貴的?

TAG:產品 | 用戶界面 | 產品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