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漢語拼音如何解釋《鏡花緣》第三十一回里的歧舌國聲韻表?

《鏡花緣》-在線閱讀-第31回 談字母妙語指迷團 看花燈戲言猜啞謎


須用到的分析材料:《鏡花緣》作者李汝珍(字松石)的音韻學著作《李氏音鑑》第五卷裏的《松石字母譜》。《松石字母譜》裏所列的音節總表(33聲母+22韻母),剛好就相當於是「歧舌國」字母表的完整音節列表(即大致可以認爲是他在寫小說時直接引用了自己音韻學著作裏的分析成果)。

「歧舌國」的33聲母表(列在韻母ang/iang所在的第一行):

昌ch 茫m 秧yi 梯秧ti 羌qi 商sh 槍ci 良li 囊n 杭h 批秧pi 方f 低秧di 姜ji 妙秧mi

桑s 郎l 康k 倉c 昂? 娘ni 滂p 香xi 當d 將zi 湯t 瓤r 兵秧bi 幫b 岡g 臧z 張zh 廂si

「歧舌國」的22韻母表(列在聲母「張」那列):

張ang 真en 中ong 珠u 招ao 齋ai 知i 遮ê 詀an 氈ên 專uên

張鷗ou 張婀e 張鴉a 珠逶ui 珠均un 張鶯eng 珠帆uan 珠窩uo 珠窪ua 珠歪uai 珠汪uang

性質:

# 以上拼音符號僅表示大致的音位,而不代表具體音值擬音。

# 須在對比《歧舌國字母表》與《松石字母譜》的基礎上進行音位分析(以下分析都同時依據了兩者),並以《譜》爲主要分析依據(畢竟《譜》是完整的音節總表)。

# 經初步觀察,我暫時認爲其性質相當於是在19世紀初(李汝珍的著書年代)的北京音系(李汝珍的籍貫是北京附近的大興)的基礎上恢復了尖團音並對部分韻母作了一些音位合併之後得到的理論上的音節表(包括一些有音無字的音節空檔)。PS:在他的著書年代,北京音系與現代的已經基本差不多(主要差別在於,zh類+ê/ên還未變zhe/zhan類,以及個別入聲字的讀音不同,等等)。

音節拼合規則:

#
將i介音處理成聲母的一部分(即部分聲母有是否帶i的對立),由此而對部分韻母進行了音位合併(與帶i介音的聲母拼合之後,韻腹母音的音值或變或不變都可
能)。比如,ien/en相當於[in/?n]的對立,iu/u相當於[y/u]的對立,i/ii相當於[??/i]的對立,等等。

# 對於有音無字的空檔音節,以反切拼合的形式來表示。其中,反切上字亦可體現開合(比如以「張昌」拼不帶u介音的而以「珠春」拼帶u介音的),反切下字可用帶i或不帶i的音位來相拼(即由聲母來決定是否帶i介音,比如「珠均切」是zh拼un而非拼iun)。

# 小說裏的「張真中珠/方分風夫/岡根公孤」,就是以聲母zh/f/g與韻母ang/en/ong/u相拼。

聲母的音位說明:

# 聲母「槍將廂、羌姜香」,暫認爲是ci-/zi-/si-、qi-/ji-/xi-形式的尖團對立。但根據《李氏音鑑》所記載的北京入聲歸派情況可知,他所記錄的北京音實際已不分尖團了。而這裡是按來源專門恢復了尖團的對立。

# 聲母「昂」代表的是零聲母?而非ng。理由:對應的是《松石字母譜》裏的聲母「鷗」。

韻母的音位及其合併情況:

# ei合併到了ui音位裏(衹與b/p/m/f搭配)。

# er的音位存疑(在《松石字母譜》裏未見該音節對應的字例)。

# 現在讀b/p/m/f+uo的,在《松石字母譜》裏讀在e音位(既有可能是實際演變之後的讀法,亦有可能僅僅是音位上的臨時合併)。而根據《李氏音鑑》所記載的北京入聲歸派情況可知,開口「得測」等字亦屬此韻母的音位,由此可知此韻母是e音位而非o音位。

# 韻母「遮」代表的是ê[?]音位(包括ê與iê)而非e[?]音位。
理由:《松石字母譜》裏其他iê韻的字也列在這個音位,即zh/ch/sh/r+ê類還未變+e類。類似地,韻母「氈」代表的也是ên[?n]音位(包括ên與iên)而非an音位,理由類似。

# uên/uan音位對立,在《松石字母譜》裏是一三等列在uên的位置,二等列在uan的位置。具體擬音存疑。另有翻fan/帆fuan的對立,性質存疑(可能是因爲帆來自於中古-m尾)。

# 在《松石字母譜》裏,ji/qi/xi+ai還未變+ê,yiai還未變yia。

# 現代北京音讀üê韻的字,在《李氏音鑑》所記載的北京入聲歸派情況裏,按中古入聲-k/-t的來源不同而有iuo音位/iuê音位的對立。但在《松石字母譜》裏,似未列iuê音位,暫存疑。

# 在《松石字母譜》裏,b/p/m/f還能各自與eng/ong搭配(即兩類還未合併)。在《鏡花緣》裏,由「方分風夫」來看,可能格局與《松石字母譜》相同。而在現代北京音裏,兩類則都合併到了eng。

《松石字母譜》(音節空檔以○表示):

春ch

昌chang稱觴切 瞋chen昌因切 充chong窻翁切 ○chu充書切 超chao癡燒切

釵chai癡齋切 癡chi昌詩切 車chê昌賒切 攙chan癡衫切 ○chên昌煙切

穿chuên充淵切 抽chou昌鷗切 ○che昌娿切 差cha昌鴉切 吹chui春麾切

春chun穿諄切 稱cheng昌膺切 ○chuan春彎切 ○chuo春窩切 ○chua春哇切

○chuai春歪切 瘡chuang春汪切

(韻母順序與「歧舌國」的完全相同。)

(以上爲第一個聲母的音節列表,之後的其他32聲母的情況可在書中查到,這裡從畧。)

《松石字母譜》的33聲母(書裏稱爲「珍本華嚴字母」;順序與「歧舌國」的完全相同,衹是更改了聲母代表字):

春ch 滿m 堯yi 天ti // 溪qi 水sh 清ci 漣li // 嫩n 紅h 飄pi // 粉f 蝶di 驚ji 眠mi //

松s 巒l 空k 翠c // 鷗? 鳥ni 盤p 翾xi // 對d 酒zi 陶t 然r // 便bi 博b 箇g // 醉z 中zh 仙si //

(上述聲母可連綴成調寄半闋《行香子》的幾句,//表示句讀,「天漣眠翾然仙」押韻。)

上述僅爲音系結構上的初步分析而未進行準確擬音,歡迎指正修訂。

PS:

《李氏音鑑》刻本(《續修四庫全書》第260冊)的pdf:http://cloud.189.cn/t/yMZ3M3yeaqYj

《鏡花緣》刻本的pdf:http://cloud.189.cn/t/eQf6jiqyUJn2


歧舌國聲韻表中給出了完整的一行反切上字(含有聲母信息)和完整的一行反切下字(含有韻母信息)。

上字分別為(均拼ang韻,無法拼合的用反切合字來表示,如「低秧」):

昌、茫、秧、梯秧、羌、商、槍、良、囊、杭、批秧、方、低秧、姜、妙秧、桑、郎、康、倉、昂、娘、滂、香、當、將、湯、瓤、兵秧、幫、岡、臧、張、廂

完整的反切下字列於「張」行,即倒數第二個反切上字後。分別為(拼好了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沒有拼好):

張、真、中、珠、招、齋、知、遮、 、氈、專、張歐、張婀、張鴉、珠逶、珠均、張瑩、珠帆、珠窩、珠窪、珠歪、珠汪。

反切上字對應著粗細字母(即普通聲母和齶化聲母)共計33個,反切下字對應著22個韻。字母和韻部都在《李氏音鑒》中有著詳細的介紹。

《李氏音鑒》第六卷將所有字母(聲母)和韻母的拼合情況,配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個聲調,進行了詳盡的羅列。李氏的音節拼合總表是對兩種方言——北京大興方言和海州板浦方言(江淮官話)——的音系的一個總結性歸納。李氏的反切表既可以用來拼讀北京方言,也可以用來拼讀海州方言。李氏所記載的北音(即北京大興音)與現在的北京方言一致性程度很高。《音鑒》中,李氏指出了「北音無入聲」,「南音(即海州音)『官』、『關』分之甚細,『姜』,『將』分之甚細」等語音現象,表明當時北京音已經尖團合流,海州板浦音尚未合流(現在海州音也已經尖團不分了)。

因此,歧舌國的語音其實就是北京音加上海州音的一些特徵構成的複合音系。聲韻母構擬如下:

昌ch [t??]、茫m [m]、秧y [j]、梯秧ti [t?j]、羌qi [t??j](海州音為ki [k?j])、商sh [?]、槍qi [t??j](海州音為ci [ts?j])、良li [lj]、囊n [n]、杭h [x]、批秧pi [p?j]、方f [f]、低秧di [tj]、姜ji [t?j](海州音為gi [kj])、妙秧mi [mj]、桑s [s]、郎l [l]、康k [k?]、倉c [ts?]、昂(零聲母)[?]、娘ni [nj]、滂p [p?]、香xi [?j](海州音為hi [xj])、當d [t]、將ji [t?j](海州音為zi [tsj])、湯t [t?]、瓤r [r]、兵秧bi [pj]、幫b [p]、岡g [k]、臧z [ts]、張zh [t?]、廂xi [?j](海州音為si [sj])

韻母構擬如下:

張ang [a?]、真en [?n]、中ong [??]、珠u [u]、招ao [a?]、齋ai [a?]、知i [i](與z組,zh組拼合改讀為-i [?/?])、遮ê [?]、 an [an]、氈an [an](海州音為ên [en])、專uan [uan](海州音為[on])、張歐ou [ou]、張婀e [?]、張鴉a [a]、珠逶uei [uei]、珠均un [un]、張瑩eng [??]、珠帆uan [uan]、珠窩uo [uo]、珠窪ua [ua]、珠歪uai [ua?]、珠汪uang [ua?]。

其中有幾點值得注意:

1. b,p,m,f與韻母ua,uan,un拼合時要把u去掉,與e相拼時要增加u,變為uo,這一點在第六卷松石字母韻部拼合總表可以看出來(這幾個聲母下,ua和a韻收字相同,e與uo收字相同,an與uan收字相同)。

2. z組和zh組與i相拼時i要擦音化,讀音和當今的北京音一致。

3. 入聲在繪製表格時參考的是海州音,但下面所注的反切完全可以按照北京音拼出來,而且沒有錯誤。

實際操作上,松石聲韻配合表以及李汝珍提供的反切按照北京音和海州音都可以正確無誤地拼讀出來(但不一定適用於其他方言),所以完全可以按照現代的北京音或海州音來讀歧舌國的音韻學著作。


推薦閱讀:

古人讀先時的詩詞會感覺不押韻嗎?
古今漢字的同音現象各是怎樣的?
怎樣評價視頻 【史圖館】中國歷代古人是如何吟愛國詩的?
中古或上古漢語同一聲旁的字為什麼不同音,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一情況,有規律可尋嗎?
從音韻學的角度解釋「萊丘銘/萊氏旨/吉祥貼」的韻尾?

TAG:漢語 | 音韻學 | 漢字讀音 | 音韻 | 鏡花緣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