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元連跌 6 個月?

如圖,美元開年之後一路血崩,人民幣也跟著節節上漲。


其實還行,比高點也就跌了10%,不算跌的特別厲害。

美元霸權有一大好處就是,隨著美元漲跌可以剪羊毛。

中國2014年吸收外資規模達1196億美元,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美國為860億美元。

這輪美元瘋狂升值始於2014年下半年,於是資本嗅到了賺錢的味道。

因而,2015年美國吸收外資3550億美元,是2014年的4倍,重回世界第一,這年中國為1262.7億美元。

2016年,美國吸收外資3850億美元,繼續排世界第一;中國139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

僅2015年和2016年兩年的時間,美國吸收外資達到7400億美元。

看看美元指數走勢,2014年年底,美元指數已經處於高位,那麼2015年和2016年這兩年進入美國的外資好比高位買了股票。其堵美元會繼續升值,奈何美國經濟不給力,美元開始掉頭。

買股票虧了怎麼辦,要麼割肉離場,要麼裝死等著解套。

這批進入美國的外資也是一樣的。但是,這種投資進入和離場的速度不可能達到股票買賣的速度,因此只能等著美元再升值時獲利離場。這樣,進入美國的資金就被鎖在了美國。

美元處於高位已經兩年了,是時候鎖定進入的資金了。


摘要

年初以來,美元指數大幅下跌出乎市場預料。實際上,支持美元上漲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很多,歐元兌美元若保持1.2以上,將對很多邊緣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歐元區整體基本面並不支持強勢歐元。結合技術面和資金面分析看,美元指數在第四季度很可能將持續回升,需要密切留意由此帶來的金融市場變化。

今年以來,對全球金融市場來說,最大的意外是美元指數大幅下跌。從去年底的高點103.8起算,到9月8日的最低點91,最高跌幅超過12.3%。其中,佔比高達57.6%的歐元是「罪魁禍首」,其對美元匯率最高升值接近15%,一度突破1.2大關,確實讓市場大跌眼鏡。

作為馬後炮,在這裡也不妨先試著總結一下。此輪美元回落不外乎是兩大原因:

一方面,特朗普正式上任以來,除了繼續推行「推特治國」,簽署幾紙行政命令,以不合作姿態退出各種多邊國際組織外,內政上基本一事無成。市場從之前充滿期待的「特朗普交易」模式很快轉變為擔憂「特朗普風險」

另一方面,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下,全球經濟加速擴張,繼美國之後,歐洲及新興市場也紛紛進入加快復甦狀態。特別是歐元區,年初市場一直把2017年的歐元區比作「黑天鵝湖」。但在法國大選有驚無險度過後,市場對歐元區由極度悲觀轉為極度樂觀,並在宏觀經濟數據好轉後開始揣測ECB會在年內提前宣布結束QE,並逐步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兩大因素此消彼長,導致了美元指數大幅回落。

在雲鋒金融之前的分析(請見《正本清源聊美元走勢》)中曾提到,美元指數在「92-93一帶是強力支撐位,即使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也比較有限」。可以說,美元指數跌至91附近已經將可預見的空頭因素消耗殆盡了(fully price in)。

從中長期基本面看,支持美元上漲的因素基本維持不變。美國在此輪經濟周期中擴張步伐明顯領先於歐、日、英、加等主要指數構成方,而且在利率周期和貨幣緊縮周期上也已經遙遙領先。雖然加拿大央行出乎意料先於英國啟動加息,但美聯儲已經在三次加息後宣布將馬上啟動縮表,而且年底大概率還將加息一次。

而歐元區和日本則分別處於QE和QQE階段,即使年內ECB可能宣布將結束QE,其貨幣政策也僅僅是邊際收緊,離全面緊縮階段為時尚遠,日本央行更是明確宣布短期內不會考慮退出QQE,歐日央行資產負債表依然處於擴張階段。目前看,年內有望步加拿大之後啟動加息的主要央行也就是英國央行,而英國脫歐談判結果及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依然還有較大不確定性,即使加息也會保持緩慢步伐。

而且,如果特朗普能夠在年內落實減稅政策,國際資金很可能將大幅迴流美國,這對美元將是實質性利好。

重點看看歐元區的情況。很顯然,目前歐元區整體經濟狀況並不長期支持兌美元1.2以上的匯率水平。經過危機後這些年的發展,歐元區內部經濟體分化更加嚴重了,德國經濟一枝獨秀,其他絕大多數邊緣經濟體依然疲弱不振,失業率高企,債務負擔沉重,再疊加難民問題和恐怖襲擊等,民粹主義浪潮湧現。雖然相對於德國經濟基本面,歐元明顯被低估,但相對於絕大多數其他歐元區經濟體,1.2的匯率水平明顯是高估了。

而且,長遠看,雖然經過了08年金融危機和12年歐債危機,歐元區內在根本問題並未得以根本解決,反而進一步深化了。統一的貨幣政策與獨立的財政政策之間的矛盾,嚴重分化的經濟基本面與整齊劃一的匯率水平之間的矛盾,依然沒有妥善解決方案。在很多邊緣經濟體尚未進入穩固擴張階段時,匯率大幅升值對其負面影響非常大。可以說,除了少數核心國家,歐元區大部分經濟體基本沒有喜歡強勢歐元的。

另外,目前看,歐元區內憂猶存,未來飛出「黑天鵝」的概率依然很高,甚至不排除下一次危機將在某些薄弱的邊緣經濟體中爆發。剛剛爆發的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事件只是歐元區內在問題的一個側面反映,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風險事件發生。

當然,宏觀基本面的影響往往是長期而又緩慢的。這裡將結合技術面和資金面等其他指標做重點分析。

技術面分析

從月線級別的大周期看,此輪美元升值周期始於2011年,在此之前,美元指數經歷了長達三年左右的底部震蕩,形成「W」型底。2014年美元開始加速上漲並在2015年轉為高位盤整(圖中第三個圓圈處)。

從形態看,此輪升值周期與1995年開始的上一輪升值周期高度相似。1991-1995年美元指數也是歷經4年左右的底部盤整,同樣以「W」型底突破的方式開始上漲,1997年開始加速上漲並在1998年轉為高位盤整(圖中第一個圓圈處),但在1999年美元再次以凌厲的升勢大幅上漲,最後,在2000-2002年高位盤整(圖中第二個圓圈處)後進入長期下跌通道。

美元指數月線圖

資料來源:文華財經,雲鋒金融整理

單純從形態看,2015年以來的美元盤整走勢可與1997-1998年和2000-2002年的兩次盤整相類比,現在還不好判斷是上升中繼盤整還是頂部盤整。但結合基本面分析看,上升中繼盤整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如果確認這次也是「W」型底突破的話,對應的目標位應該在110以上。

讓我們將周期級別調低點。從形態指標看,在日線圖上美元指數目前已經有效突破今年以來的下跌通道,意味著此輪日線級別的下跌趨勢已經結束,後面至少是日線級別的上漲或者盤整;在周線圖上,美元指數也已重回箱型震蕩區間並在下沿企穩,短期技術目標位在100附近。從動能指標看,日線級別的MACD已經出現底背離。實際上,不只是MACD,KDJ和RSI等指標均已出現明顯的底背離信號。

美元指數周線圖

資料來源:文華財經,雲鋒金融整理

美元指數日線圖

資料來源:文華財經

再重點看看佔比最高的歐元兌美元的匯率走勢。從周K線圖看,歐元在今年大幅上升並突破箱型震蕩區間上軌,近期小幅回落,需要進一步觀察是否會跌破1.16附近的重要支撐位。如果有效跌破,則歐元將重回箱型震蕩區間,對應著將確認強勢美元的回歸;如果未能有效跌破,則美元指數年內大概率將保持區間震蕩波動。

歐元兌美元周線圖

來源:文華財經,雲鋒金融整理

資金面分析

前文分析(請見《正本清源聊美元走勢》)曾指出,「市場投機力量是驅動美元漲跌的非常重要因素。從過去十年的歷史來看,CFTC美元非商業凈頭寸變化與DXY美元指數漲跌有很強對應關係。前者回落到極低位置,代表市場空頭動能已經耗盡,往往預示著美元指數將回升。」

從最新數據看,美元指數凈空頭投機資金頭寸已經接近十年低位,一旦市場情緒逆轉,空頭碾軋將推動美元指數快速回升

美元指數與投機資金頭寸

來源:彭博社

總結

從長周期看,美元指數依然有上漲空間,支持美元上漲的基本面因素依然保持不變。短期看,「特朗普交易」能否重現至關重要,這將取決於特朗普減稅政策能否在年內順利落實。

結合技術面和資金面分析看,第四季度美元指數大概率將出現明顯回升,需要密切留意由此帶來的金融市場變化。

註:封面圖片來自http://pixabay.com

——————

雲鋒金融聯手新浪財經港交所,共同舉辦「雲鋒有魚」杯全國港股模擬交易大賽,10月12日正式開賽,現正火熱報名中!

無須開戶入金,100萬港元的模擬初始資金即刻啟程。正股、窩輪、牛熊證、ETF全面覆蓋,更有天天交易獎、單項產品獎,以及終極大獎等你來拿。

更多比賽詳情,請點擊《零門檻,60萬大獎,雲鋒有魚邀你參加港股模擬投資大賽!》。


作為一個在去年就準確判斷美元在年末加息後見頂的人,就來談談美元貶值的原因把,至少不算馬後炮吧。

首先說一個錯誤的觀點。有人說因為美元的下跌來源於大家對川普失望了,川普上任前的三大經濟計劃,醫改、減稅、基建一個都沒兌現。反正我自己對川普從來沒有抱希望過,如果說市場對川普失望,那股市也應該是這樣的表現。但股市卻對川普的計劃表現出強烈的希望,比如上周川普發表了沒有任何實質內容的減稅嘴炮,納斯達克就收盤新高了。況且美元是在川普上任前就開始下跌了。

美元走熊的第一大因素我已經說過多次了。那就是加息預期已經兌現,美元從70多反彈到了104,已經就兌現了加息的預期,而從長期來看,美元從脫鉤黃金之後,就是處於貶值期的,而這個長期的技術頂部就是在100多一點。

而美元走熊的第二大因素,說實話也大幅度超出了我的預期。那就是歐元的超級強勢。歐元區今年以來經濟數據表現不錯,股市也都紛紛創出了新高,連脫歐的英國數據都非常靚麗。而歐元的債務機構改善,希臘的事情也基本上沒有了影響,所以歐元走勢很猛。相對於美元歐元升值了18%,而美元指數跌了10%。這也是近期人民幣走強最重要的因素,畢竟現在人民幣搞了一個籃子指數,所以雖然人民幣相對美元在升值,但相對歐元貶值了10%。不過我對歐元和日元也並不看好,至今還在不斷QE的兩個地區,數據一片大好,歐元如此強勢的情況下都葯都不敢停,明明就已經吸毒成癮了,空談啥改啥,都是扯淡。

答主為獨立投資人心理諮詢師,更多經濟投資及個人成長話題,歡迎關注我微信公眾號:jingji-xinli


謝邀

這是因為美國的階級矛盾所致

沒錯,美元跌不是市場有起落,股市有風險造成的,而是美聯儲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痛苦的決定,事前早有預料,但這不是「一切盡在掌握中」,而是被動的選擇。

美元怎麼吸世界血,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吧,先加息,吸引大家往美國存錢,美元開漲,更多人往美國存錢,國外投資地遭遇撤資,經濟崩潰,資產價格和匯率暴跌,這是美國張開大口了。然後再降息,美元出國,掃購抄底國外資產和貨幣,國外勞動者的果實,如此吸入美國人的口中。

如此一張一吸,需要的是美國自己沒有內傷,而這次不同,美國是帶內傷的,如果美國加息,會導致自己國內資本也撤資,美國人也會失業,每次吸血,賺錢的是美國資本家,損失的是美國屁民,目前美國因為兩次中東戰爭和一次次貸危機,實際失業率很高,內部的階級矛盾很尖銳,再亂加息不僅會飆高失業率,還會被身處國外的資本看出祖國的虛弱之處,而不願意跟風回投美國,無法真正形成吸血的效果,反而美國自己內傷發作,搞個內出血。

基於這種考量,去年美聯儲就多次放風加息,來試探市場反應,每次試探,結果都不怎麼好,到了今年,想吸血的資本按耐不住了,硬搞了加息,結果就是之前擔憂的結果,美國海外資本不願意回國了,而且美聯儲太過分了,放風加息的次數太多,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美國加息的號召力就是三而竭,沒什麼力量了。

對這件事情,西方媒體可以把鍋甩給特朗普,說特朗普當總統所以風險高,資本不願意回國了,但其實最根源還是美國的階級矛盾。當然讓西方媒體承認本國階級矛盾?夢什麼呢?


我認為,美元這一次不由自主的下跌,是數十年前的戰略性失誤導致的。

簡單說,沒有工業基礎進行支撐的美元,在維持霸權的道路上根本是走不遠的。

反過來可以推導出,人民幣全球化的步步為營,是有堅實基礎的——背後是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工業化能力。

支持美元下跌的細節很多:比如特朗普與俄國的關係破裂;國內政治鬥爭升級;朝鮮不斷發射導彈;中東支持庫爾德卻一無所獲;日本不再堅定站在美方...

這些都是戰術層面的失誤,對於龐大的帝國而言,其實無足輕重,真正要命的,還是工業空心化帶來的惡果。

工業化與貨幣霸權的關係何在?

我們簡單看,美元最開始擁有霸權地位,與黃金脫鉤,與之相匹配的,是無與倫比的工業技術與製造能力,它控制了全球所有重要的技術產業,再通過遍及全球的重要商品,這讓美元的信用基礎非常堅挺。

國與國之間交換商品,沒有一個信用堅挺的貨幣,相互怎麼完成得了?

有了這個基礎,美國找到石油這個收稅工具,就不足為奇了。

這裡要明白:並非石油美元造就了貨幣霸權,而是美國的工業實力造就了石油美元。

就像中國古代皇帝通過鹽來收稅一樣,主要是鹽這個工具比較合理,而並非誰賣鹽誰就能收稅。

本來到這一步都是完美的,不過美國逐步發現,直接印錢去購買商品比較自己生產簡單得多,通過商品建立信用,不如通過軍事威懾力和政治控制力來建立信用——簡單粗暴有效果。

不知不覺間,美元的信用基礎,不再是通過工業製造力來維護,而是成了軍事威懾力和政治控制力。

其後幾十年間:美國對德國、日本、歐盟、南美、墨西哥、東南亞,通過軍事和政治影響,進行精準操控,不斷調整美元的流入流出,來最大化利潤。

到此為之,都還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美國本體漸虛,但相對其他國家的優勢仍然足夠巨大,所以,即便是軍事與政治堆積起的信用,都還可堪重任。

問題是,中國的工業製造力逐步成為龐然大物,完全出乎美國意料之外,這裡最尷尬的問題在於:

一個工業能力孱弱、僅憑藉軍事威懾和政治影響的美元,應對一個異乎尋常強大的工業人民幣對手,根本是吃不消的。

這是根本原因。

其次可以看到的問題是:

沒有工業能力,軍事技術能力肯定會衰弱——你想像一下,一個自行車都不能自制的國家,要在軍工品上持續對超級工業大國保持領先優勢,這可能嗎?

於是,軍事威懾力逐步也不堪重用;

再次,政治影響力有用嗎?面對一個政治獨立、人口超過十億的大國,怎麼談條件吃得下對方?

再次,人民幣正在通過多方會談,進行雙方國家貨幣互換,徹底動搖美元的領先優勢。

中國現在的貨幣互換政策,正從俄羅斯,逐步擴散到東盟,中歐五國,金磚五國,中東首先加入的是伊朗,其它國家繼而跟進,美元危機四伏。

如果只是少數國家,都還無所謂,但中國巨大的貿易量,現在又是世界第一的石油進口國,美元還怎麼能獨善其身?

這種挖牆腳的事情,到了一定地步,就會由量變產生質變。

最後,美元老巢,中東正在出現嚴重的問題,中俄在中東影響力不斷擴張,土耳其倒戈,敘利亞政府親中俄,巴基斯丹受中國保護,中東的戰亂,正在平息。

一個美國掌控、縱橫捭闔數十年的中東,正在旁落他人之手。

特朗普最後的機會,是聯俄抗中,可惜,已幾無可能。於是,戰略上的大失敗,和戰術上接踵而至的失敗,重擊美元。

這就是美元下跌的真相。


金融市場,從來都是不穩定的,不會長期保持在一個價位。

既然不會長期保持在一個狀態,那麼它一定只有漲和跌兩個選項……所以題主永遠要問問題,為什麼美元跌了6個月,過段時間,為什麼美元漲了3個月,再過段時間,為什麼美元又跌了一個月……

-------------

美元強勢周期的起點,通常是經濟較差的時候,如70年代末、1990、2008,轉強的伊始,美元的表現是低位震蕩,隨著經濟的全面復甦,通常是5~6年的時間,美元才開始一波強勢的上攻周期,這個時間也是5~6年

在這之後,他們會覺得美元太強了,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從人心上看,當你認為有什麼外在因素影響了你的發揮時,通常說明你對這件事情並沒有自信。經濟也如此,只是說不一定壞事情馬上就要發生,也許還要過一陣子。

1985年,美元牛市終結,1987大崩盤,1990從4%的經濟增長迅速掉入負增長;

2000年,美元牛市終結,2000科技股泡沫破滅,2001從5%的經濟增長迅速掉入負增長,2002年產能利用率創下1983年滯漲以來的最低點。

2016年,川普說,低價的美元有助於經濟的發展。

很顯然,他們對經濟並沒有信心。


謝邀。

1,首先,應該說,之前美元指數漲到100本身就是投機下不正常的虛高,我在之前的答案里也說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23785/answer/177696608

「自經濟危機以來,美元實行了寬鬆貨幣政策已經很久了,而加息預期啟動後,美元指數回到近100的高位,要知道,美國20多年來的美元匯率峰值也不過120(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後),那時的美國經濟是真「熱」,銀行利率接近5-6%——這幾乎是發展中國家的水平,而現在美國利率才多少,想讓美元指數接著漲,哪裡漲的動嘛。」

2,一個國家的長期匯率走勢由外貿決定,具體可以看我這篇答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83440/answer/82670142

3,最後,美國政府的債務問題嚴重。長期看,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只有——還一部分、賴(貶值)一部分。

手機答題,不詳細展開了。


棄匯率保地產,不然就來第二個次貸危機了。大國責任心的體現。


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下滑了約 9%,創下 1985 年來同期最差表現。那麼美元為什麼會貶值呢?不提美國利用美元升跌割羊毛的陰謀論,目前業界主流認為美元指數今年以來跌了這麼多主要是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是美國經濟情況低於預期,IMF在今年4月中旬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樂觀的上調了大多數主要國家的經濟預測,包括連續兩次上調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到6.7%,甚至還高於政府今年的6.5%的增長目標,IMF唯獨保持美國預測不變,而近期甚至將美國2017年經濟增速調低0.2個百分點至2.1%。美國今年上半年1.9%的增速也明顯低於去年同期的2.2%。經濟基本面的疲弱是美元指數持續下跌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二是今年以來特朗普經濟政策落實緩慢,政治醜聞頻發。例如,特朗普醫改提案失敗,稅改推遲以及基建投資面臨高漲的債務堆積的制衡。而政治方面的醜聞接二連三,大家都知道的特朗普禁穆令流產、最近美國國會在開展調查的特朗普通俄門、最近特朗普對夏洛茨維爾事件白人種族主義者和新納粹份子的態度曖昧、以及特朗普近期解散美國製造業委員會和戰略與政策論壇等等等等,每個事情都可以展開講,但是篇幅所限,就不展開了。所以大概率事件是特朗普在任的這屆任期美國政局會持續動蕩,遑論發展經濟了,這種政治和經濟上的不確定性對美元形成衝擊。

三是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大家都知道,去年美元持續走強的最主要原因除了美國去年的經濟增速較快之外,還因為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未來兩年內加息2%左右,美國經濟的不景氣以及政壇的動蕩勢必將減緩美聯儲的加息步伐,從而拖累美元指數。

第四個是歐洲經濟明顯好於預期,一系列政治黑天鵝並未出現。譬如法國大選,極右翼的勒龐並沒有上台,而是不左不右的馬克隆上台。德國大選還沒開始,但是數據顯示默克爾的支持率並沒有受到難民危機的影響,默克爾大概率是能連任的,同時德法兩國的經濟增長率都超出預期,今年都能達到2%左右。稍小一點的國家,去年的義大利銀行業危機,當時說的是這個可能是義大利的黑天鵝事件,但是今年7月份的時候歐盟批准了義大利政府對銀行業的一系列救助方案,這場危機至少現在暫時化解。西班牙去年也是政局不穩,但是在重新舉行大選之後,首相拉霍伊成功連任,極右翼的我們能黨也沒有能夠上台,西班牙憲法法院也駁回了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獨立公投要求,西班牙今年的GDP增長率甚至可以達到3%。結合上面的這些利好消息,今年歐元兌美元匯率反彈10%,作為計算美元指數的最重要權重,此消彼長,歐元的積極表現制約美元的表現,美元自然下跌了。


簡單說說吧。

實際上主要原因沒很多人想的那麼玄乎或者複雜,根本原因在於歐元區調整了購債結構。

我們都知道德美國債的利率驅動了歐美貨幣兌的走勢,但是從年初開始,歐洲央行就開始不斷減少購買德債的比例,增加南歐五國以及其它東歐等國的購債比例。這導致了雖然歐洲央行維持購債總額,但卻不利於歐元。這種趨勢從德債和其它歐元國家債券走勢的分化可以看出。

這拖累了歐美導致美元不斷走跌。當美元跌破99的重要支撐後,再加上一些政治和數據因素的影響,技術上看跌,導致大家以為美元要模仿2002年的走勢,故而大幅拋售。

美指跌破95已經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從宏觀層面看,目前尚未看到明確的宏觀層面逆轉的信號,各個大國依舊在不死不活的內耗著。

所以,個人認為美元應該還有一漲。個人還是保持看到104形成一個雙頭築頂結構的老觀點。


一方面,中美都在積極干預匯率:

美國財長:弱美元更利於美國貿易 稅改年底前實施

努欽在採訪中稱,「很顯然,美元短期的問題對經濟中不同的部分,既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影響,很顯然在貿易方面,弱勢的美元某種程度上對我們更有利。」

強勢美元將會提升美國民眾的購買力。但美國出口企業的產品價格在全球市場上就會變得更高。

在四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元「過於強勢了」。

而在本月,他又對美元貨幣發表評論稱,「我喜歡不是太強勢的美元」。

特朗普簽署調查中國知識產權問題的行政令

商務部回應美髮起「301」法案調查 :如損害雙方經貿關係 中方絕不會坐視|新京報財訊

說歸說,儘管出口已經很困難了,但是還是要給特朗普面子。

另一方面,從年初開始,中國就在死守匯率。

對資本外逃問題公開的方案是嚴格控制資本流出,外加操縱人民幣匯率。當然,對外公開是不能這麼說的,要說的有藝術性:

外匯局:將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 防資本流動風險

人民幣兌美元再創新高 專家解析升值背後三大因素

第三,政策組合收效,人民幣貶值預期逆轉。2016年以來,美元加息預期漸濃,中國企業走出去加速,大規模海外併購頻發,人民幣持續承受貶值壓力。而今年以來,一方面,中國政府通過「債券通」加快了債券市場開放,支持境內機構跨境融資,擴大資金流入;另一方面,通過跨境業務的真實性審核,嚴控房地產、酒店、影城、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非理性對外投資,等加強資本流出的管理。5月26日,央行在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提升了報價機制規則性,並能更好的在匯率中反映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情況。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扭轉了市場對於人民幣持續走弱的預期,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壓力得到逐步地釋放和緩解。

央行首次詳解「逆周期因子」 新機制

以中國工商銀行為牽頭行的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總結相關經驗,建議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這一建議得到了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的贊同,並於2017年5月末由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正式實施。在計算逆周期因子時,可先從上一日收盤價較中間價的波幅中剔除籃子貨幣變動的影響,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場供求的匯率變化,再通過逆周期係數調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係數由各報價行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外匯市場順周期程度等自行設定。

自行設定,四個字奧妙無窮。

通俗一點說,就是在海外發債、資金許進不許出,外加央行坐莊外匯市場。

灰犀牛、金融維穩與滯漲沫崩(全文)

受損失的是那些外貿企業。

企業結匯潮湧 人民幣兌美元強勢突破6.6

本來利潤就低,還被匯率吃掉一大部分。現金流緊張,明知吃虧,也不能不結匯。這就像《多收了三五斗》之中的農民,明知道糧價偏低,糶米吃虧,也不能不賣。

投資,需要用閑錢,用閑錢就可以好整以暇,甚至可以隨時補倉。

把房子賣了,高槓桿做空,那是蠢貨求死。

對這樣看到利益,看不到風險的蠢貨,離得越遠越好。


我錯了,耶倫以一己之力完成絕地反殺!

否認物價指數的指導意義,間接否定自然失業率。

認為2%的通膨定高了,應該更低。

綜上所述,耶倫要在最後的任期內,帶領FED縮表+升息。把所有基本面數據當成噪音處理,不依賴任何指標,無論如何都要升息。。。且不說美國經濟會怎樣,美元反正是跌不了了。

厲害厲害,還有這種操作,我服了。

原答案:

美元下跌和人民幣升值是沒有直接聯繫的,不要總想說下大棋。

美元下跌,簡單來說,主要原因來自美國FED與美國政府的需求矛盾。

就是FED需要在經濟平穩的情況下穩定的匯率,原因是FED認為美國經濟存在較高的資產風險,需要穩定的匯率來穩定經濟;而川普政府需求經濟上升的情況下,啟動弱勢美元,原因在於川普政府相信弱勢美元有利於美國出口以及製造業回歸,而這將會帶動美國經濟增長。

現下來看,現在的結果是川普政府的目的實現了。然而實現的方式並不是美聯儲的配合,而是因為政府和美聯儲需求的矛盾使得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增高導致美元的穩定性(信用)受到了損害。

美聯儲的主要職責是通過貨幣手段,主要包括公開市場操作、設定準備金率和儲備銀行的貼現率的方式監督和指導美國銀行的運轉以及監管美國金融市場。過去美國政府一直保持強勢美元的政策傾向,直到川普上台。而FED也長期保持強勢美元的協同策略,強勢美元可以維持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主導地位,形成向世界徵收「鑄幣稅」的效果,同時可以吸引海外資本投資美國。

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伯南克開出的QE策略讓全球央行都進入降息通道,以寬鬆貨幣抵充不良金融資產。按照FED的原本策略,假如美國在2009~2018年維持3%~5%的經濟成長,那麼QE的不良後果將會被抵沖。然而從這個角度來看,QE是失敗的,耶倫在3月的報告中也指出過,QE的效果可能要延長到2021~2023年才可能結束。

長期的QE政策使得日本和歐洲央行最後不得不使用負利率來抵禦通縮的威脅,而FED也面臨沒有降息空間的窘境。美國長期低於預期的經濟成長導致美國無法啟動退出QE的縮表動作,過度泛濫的美元資金沒有刺激美國經濟高速成長,反而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世界市場,最後推高了世界的資產價格(這就是為什麼2008年後經濟沒有高速成長,貧富差距卻加速拉大的主要原因)。這也意味著,經濟沒有真正復甦,就再次來到資產泡沫的邊緣。

FED在失去降息空間、無法啟動縮表、勞動參與率過低的情況下面臨資產泡沫、通貨膨脹無法滿足2%的艱難局面,最後不得不嘗試使用升息操作,企望能夠抑制美元資產過熱而重蹈2008年金融危機覆轍的可能,而升息操作,顯而易見會讓美國維持升值的局面。

事實上美國並沒有升息的資本:升息操作,通常是在市場資產泡沫,經濟過熱,就業率過高,資金泛濫的情況下使用的降溫操作,其結果會導致債務市場違約風險加大,市場再融資成本上升,最終抑制企業活力。但是真實情況是,美國的確存在資產泡沫、資金泛濫的情況,但是美國的經濟並沒有過熱,就業率雖然長期在4%的充分就業率的狀態,但是從非農數據的不正常波動來看,顯然這是一個粉飾數據。而美國勞動參與率(可就業人口選擇就業的比率)現在只有62%的水平,也側面證明了美國經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復甦。

正是這種逆真實情況的升息操作,導致FED對真實市場需求的貨幣策略脫鉤。而川普一再強調的弱勢美元讓FED的策略不得不陷入另一種兩難的境地。川普另一方面還要求快速廢除陶德法蘭克法案,這對FED而言更是加大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這一切最終導致了FED的貨幣政策變得撲朔迷離,讓市場對美元的信心大打折扣。

這兩天在美國舉行了世界央行的研討會,除了中國央行,日本的黑田,歐洲的德拉吉,美國的耶倫,三巨頭聚首,拋出的不是明確的貨幣政策,不是QE、縮表的實際解決方案,而是耶倫拋出金融監管的措施,德拉吉的反川普保守主義宣言。世界央行呈現一股逆川普的暗潮湧動。這無助於美元匯率,所以美元應聲再跌。能救美元的唯有日元。

PS:FED副主席費雪不滿川普放鬆金融監管,2017年9月7日請辭;加上4月請辭的Daniel後,川普提名但是被國會凍結的新任金融兼副主席奎爾茲;加上倆個本來有的空缺。也就是從今天開始,FED七常委只剩下3個在任,加上主席耶倫明年2月任期就到了,也就是未來半年確定在任的只有七分之二。整個FED當前可以說已經喪失領導能力了。

在去年就說美元將會走弱,今年2月我也說了中國將會啟動新一輪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破 7.0 嗎?應如何應對?

如何看待2017年1月中國外儲總量跌破3萬億?


也談談個人所理解的 「美元霸權」,我認為自從黃金和美元脫錨後,「美元霸權」並不全來自於美元應該升值還是貶值,而在於美國為主的資本對他的升貶值有很強的調控能力,而且全世界對於美元都有近乎剛性的需求,有的作為流通貨幣,有的作為外匯儲備,幾乎所有的匯率都或多或少跟美元掛鉤。為了維持這一種近乎剛性的需求,國際間的大宗貨物(主要是石油產品)都以美元為計價單位,但是為了維護這個能力,美國政府需要付出高昂成本,滿世界「Defend Our Nation and Peace」, 但是自己內部的治安和基建都不能保證。

美國跟俄羅斯因為客觀原因非常不對付,昨晚俄羅斯總領事館都被關了。貼幾個普京在金磚五國會議前的聲明:

先是點名了朝鮮半島的問題,明確指出現在美國主導的那一套施壓方案沒有任何作用。提出採納中俄雙方提出的「雙暫停」協商方案。

Russia shares the BRICS countries』 concerns over the unfairnes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rchitecture, which does not give due regard to the growing weight of the emerging economies.

挑明了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不平衡地位,國際外匯儲備一家獨大 「Excessive Domination of reserve currency」。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俄羅斯是最大的資源出口國之一,做一些簡單的以物易物都是有可能的。

不是說誰會贏誰會輸「貨幣霸權」,只是覺得美元的這種極強的霸權的維護成本過於高昂,可能相對難以為繼。只想就事論事討論一下問題,個人沒有太多站隊傾向

------------------------------------------分割線,以下是原答案-------------------------------------

短期來看可能是外交建樹有限,北韓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現在接近52周低位。

長期來看也應該了吧,08年到現在基礎貨幣供應增加了五倍,這次的美元貶值還是建立在一個加息環境中,按教科書上那點公式應該是升值。

天朝這麼多年一直在說寬鬆貨幣政策,控制放水程度,但是基礎貨幣的GDP佔比還下降了,M2主要是因為地方信貸擴張造成的。而我美利堅整個量化寬鬆行為並沒有為市場注入貨幣,而是推高了所有資產的價格,走了一波九年的大牛市。量化寬鬆會帶來什麼結果沒人知道,但反正00年帶頭搞的日本是至今沒走出來的。

這麼看起來,超發基礎貨幣的程度,還是蠻波瀾壯闊的。

整個社會的貨幣乘數斷檔式下跌,資本市場倒是非常穩健,真沒毛病?

供求關係而言下跌原因就是市場上有人拋美元咯

隨便選了個自營信託基金為主的英國公司財報,大量減倉美元資產,嗯但到現在也兩個月了不知道有沒有繼續減倉,羅斯柴爾德旗下的一個小基金,好像還有點出名的吧。


年初換美元的朋友們,最近心裡可能不太好受。

隨著美元價格的不斷走低,如果年初你買了美元,現在保守來看估計就是4、5個點的虧損,如果算上手續費啥的會更多。

明明是號稱最安全的產品,沒想到現在竟然縮水了,是不是很心塞?

不少朋友最近只看到人民幣兌美元在升值,其實真實的原因是美元一直在跌。美元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貨幣,價格下跌會影響全球所有資產,人民幣只是其中一個。

美元為什麼會一直跌跌不休?後面還會跌么?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1. 先說說為什麼美元會這樣一直跌。

說到底還是川普不太行,美帝不太行。

川普在競選時的三大承諾,醫改、基建、稅改,一個都沒搞起來。唯一有點希望的稅改,最近又有點幺蛾子,具體細則一拖再拖。

美元價格其實本質就是美帝經濟的一個反映,川普不能把美國經濟搞起來,大家對美帝的後市就不太看好,美元價格自然就會跌。

再加上從數據上來看,美國經濟的復甦開始放緩,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這些壞消息就更助漲了美元下跌。

2. 再說說美元後面會怎麼走。

我認為,美元雖然有反彈的機遇,但是長期還是有下跌風險。

得出這個結論主要基於兩點:基本面和技術面。

基本面上,最大的問題就是美國經濟不景氣。從一些核心數據上可以看到,美國經濟的復甦有所減緩,進而拖慢美聯儲加息、縮表的速度,這對美元是一個相當大的利空。

某國貨幣是否強勢,說到底是看這個國家的經濟情況。美國經濟復甦減緩,中國、歐洲等國家經濟復甦的速度加快,投資者必然會選擇賣美元,買人民幣或者歐元。

如果川普不能快點推出稅改等政策刺激經濟,那麼美元後面還會跌。

當然,今晚美國非農數據就會出爐,9月中旬又有美聯儲加息,這些短期的利好可能會讓美元出現反彈,但是如果不出現根本性改善,後面仍會跌。

技術面上,我們先看下圖:

  • 近期的下跌已經跌出箱體,出現了破位的情況。

技術上,雖然處於超賣的狀態,短期可能出現反彈,但是趨勢已經破壞了,如果後面不出現強勢行情,仍有可能跌下去。

3. 最後再說說,美元這樣持續下跌對哪些資產影響最大,我們該怎麼做。

  • 美元下跌對各類資產的影響

首先影響最大的是美元現鈔,後面可能還會縮水。

不過,如果你手裡有美元的話,我不建議你現在換回人民幣,從利差和手續費角度來看不划算。

雖然我也說了後面美元還會跌,但是暴跌的可能性很小了,換回來你會發現跌的可能還沒你手續費多,與其折騰還不如找點好的路子去保值。

另外,資產配置多元化也是必要的,這樣可能平衡風險。

其次,受到影響的是人民幣、歐元、日元、黃金等和美元走勢呈相反情況的這四類資產。

如果美元繼續下跌,對這些資產反而是重大利好,換句話說就是撿錢的機會,朋友們可以一定要注意這個投資機會。

不過也不要太急著動手,等過兩周美聯儲加息之後局勢更明朗了,再出手會更保險。

最後,受到影響的是,各種QDII基金,這裡主要是美股QDII和港股QDII。

我們知道,QDII基金大多以外幣計價,美元下跌,基金購買的股票即使不漲不跌,我們也會遭受損失。

我之前在小小財技公眾號推薦過的中概互聯、納斯達克100等相關基金,都會有一定的利空。

不過這些產品相對來說也更複雜,美元下跌只是影響它價格的因素之一,它的自身估值和盈利增速預期等等也會有所影響。

本文內容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小財技」(ID:caiji555)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沙包大的小拳拳捶你後腦勺~


.........說實在的,美國人加印了這麼多美元,跌不是正常的嗎?


當時美元一路沖高,在一個校友投資群里,我發表看空言論。

師兄師弟問我理由,我說也沒啥高大上的理由,就是身邊大媽都喊著要換美元了……


美元指數歷史周期是什麼樣的 那現在就會是什麼樣沒毛病啊 這也能是問題嗎

而且現在是共和黨上台 40年歷史來只要共和黨上台美元也就是弱勢


瀉藥 @保持微笑。牛姐一個月前就寫過這個問題了,當時就說了,下半年做空人民幣/美元有風險。列幾個要點,原文在後面。

美元疲弱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 特朗普上任至今「一事無成」。4月份美元指數還在101左右的時候,特朗普說:「美元現在有點太高了。都怪我,大家對我期望太高了。」這句話雖然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但也沒有大錯。美元在去年底總統大選後達到高位,當時的強勢美元,包含了市場對特朗普上台的一些列改革措施的期望。現在來看,市場對特朗普失望了

  • 美元疲軟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後有追兵」。

美聯儲預告加息和縮表已經接近2年了,市場已經完全消化了這個消息。然而2017年,全球各大央行都有「追隨」美聯儲退出寬鬆的跡象,導致美元加息的相對優勢不再。全球各大市場今年的經濟走勢也都不錯,尤其是歐洲強勢復甦,這使得美國經濟不再「一枝獨秀」。匯率是一個相對的價格,當其他國家經濟數據強勁,或者紛紛改變貨幣政策應對美聯儲加息,則美聯儲加息的優勢減弱甚至消退,美國相比其他國家吸引力降低,美元也勢必受到影響,舉幾個例子(更新了數據到8月31):

-加拿大7月跟隨美國加息,導致加幣急升,今年加幣兌美元已升值7.13%

-歐元區數據強勁,歐洲央行退出「寬鬆」指日可待,今年歐元兌美元升值13.22%

-市場預計澳聯儲也將加息,導致澳元今年兌美元升值10.36%。

相應地,人民幣就相對美元上漲了。題主直接問美元為什麼跌是對的,實際上今年至今(8/31),美元相對在岸人民幣下跌5.1%(離岸5.45%),而美元指數下跌9.5%,所以主要原因還是在美元。當然人民幣相對美元上漲,除了美元弱勢,還有幾個原因:

  1. 外匯管制(其實不止對個人,對企業的限制大家應該都已經看出來了)
  2. 金融監管,使人民幣流動性趨緊,利好人民幣
  3. 市場心理。如果說年初外匯管制對穩定人民幣起到作用較大,這兩個月已經體現出來市場情緒變化,購匯熱情下降的影響了。

所以,一個月前牛姐就寫了,人民幣在19大前後不會貶值的,也提醒過下半年不要堅持做空人民幣,不然風險較難把控,以及不建議抱著短期套利的心態去換美元:人民幣兌美元突破6.72,人民幣結束貶值趨勢了嗎?

當時匯率6.72,從文章到現在美元兌人民幣跌了2%。從那時到現在基本面變化不大。不過要注意外匯是個實時波動的市場,影響因素極多,而且基本面隨時都可能改變。接下去幾個月的關注點主要在特朗普稅改(非常可能成功)、美聯儲縮表甚至地緣政治因素


看空美元的理由在2017第一個月末美國經濟數據發布時就成立了。

如果我們拋開那些個修來修去的GDP折年季率、非農、核心通脹等數據形成的短期波動假象,就去看看一個數據就好了:在美國復甦論喧囂呈上的2015年,美國年實際GDP增速2.6%,與經濟危機前3%以上的平均增速相去甚遠;在美聯儲不斷加息,美元強勢得一塌糊塗的2016年,美國年實際GDP增速跌到了1.6%,創下五年來最低。如此糟糕的經濟形勢能支撐起強美元嗎?所以這就是美元在中期趨向於貶值的最大因素。

就跟增速從10%跌到6.9%的中國經濟撐不起6.2的匯率一樣,增速從2.6%跌到1.6%的美國經濟也撐不起100點的美元指數。


瀉藥,面對這種情況還是要複習一下美聯儲操縱匯率的歷史。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貨幣早就不能以金屬貨幣本身蘊含的內在價值作為判斷標準。所以貨幣早就從一種一般通貨變成了信用戰爭的武器。

所謂薅羊毛的周期一直都是「預期升值-------加息-----美元迴流-----預期貶值------降息-----美元溢出」。

至於所謂的「是不是太高了」,「是不是太低了」。根本不用我們操心。。

美國要是真的覺得低了,就會刺激,覺得高了,就會寬鬆。

有興趣的人可以從1980年保羅·沃爾克上台開始看看美國是怎麼玩這一套的。


推薦閱讀:

非經濟學專業如何系統學習各國經濟數據對外匯匯率的影響?
投資外匯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瑞士央行在之前是如何保持住兌換歐元 1.2 的線的?不會被市場套利者找到套利機會嗎?
16年6月英國退歐盟公投結果對英鎊和歐元有什麼影響?
炒外匯的流程?求推薦靠譜的機構?

TAG:經濟 | 匯率 | 外匯 | 美元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