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汽車文化將何去何從?

通過自己從事汽車行業來看,汽車行業內缺少中國自己的汽車文化。


汽車文化與以下幾點有關

1 大街上必須有各個國家經典的老車在跑。

如果車都擺在博物館裡,如同殭屍一樣,那麼文化也都是死的。

巴黎之所以是藝術之都,在於穿梭於這座城市中拿著畫板的普通藝術熱愛者。如果僅僅有奧賽博物館裡的展品,巴黎的藝術就是死的。

咱大中國,閉關鎖國,沒有進口國那麼多經典車;現在又不讓進經典車,所以缺文化傳承。(整個歐洲,汽車文化最差的國家之一就是俄羅斯)

2 汽車文化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維修技師

目前成都三河那開始有不錯的修復技師了。但在全國還是有很大差距。

3 有大量賽道,並且賽道使用費用不貴

紐博格林北環的包場一天的費用居然比上賽場包場一天的費用還便宜,無語吧。

4 需要有大量精通底盤調校與引擎調校的技師

目前國內搞大學生方程式賽,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愛好者。他們成長起來需要時間。

5需要大量有錢有閑有知識愛車的人士成為媒體人或者自媒體人

如果都是我這種水平的人每天跟人聊汽車文化,咱國家汽車文化還處於低水平的汽車輿論水平上,我們需要Jemery Clarkson、Jason Barlow那種水平的人出來聊車。目前有這種潛質的像YYP、陳震、38、包括汽車之家的閆闖都挺不錯的。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較晚,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起家的國家來說這也沒啥丟人的。文化這個東西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著急沒用,上火也沒用。道家的思想放在這裡比較合適:順其自然。

汽車文化這東西不是誰規定設計出來的,也不是國家出個政策就能引導出來的。放眼世界,所謂汽車歷史悠久的國家都是經過了幾十上百年的沉澱,汽車發展的歷史和工業發展史以及社會進步關係緊密。想當年,外國送給慈禧一輛汽車的時候被當做了怪物,人家老太太更願意做奴才抬的嬌子,這一下子就將中國汽車文化的啟蒙和發展推遲了一個世紀。

汽車文化也不是能進口的。很多國家都有著自己特色的汽車文化,其實是和這個國家的地理、政策等因素相關的。美國為啥能夠產生皮卡文化?美國人不缺汽油,而且他們注重實用性,這玩意要是在中國,當然,已經在中國了,皮卡還是被當做拉貨的小型拖拉機,如果你花個幾十萬買一個猛禽,肯定被很多人罵傻-逼。

汽車文化需要太多條件,而現在我們都不具備這些條件。比如,汽車工業的高度發展,人們理性的購車方式,成熟的汽車市場,獨立的汽車設計工業,先進的汽車科研成果等等,這些東西是汽車文化得以發展的基礎,說白了就是汽車文化首先得要有你民族自己的能拿得出手並且人民群眾認可的汽車,老百姓都開著外國人的車,你覺得能形成中國特色的汽車文化嗎?喝著洋酒怎麼耍中國酒瘋呢?

中國現在沒有汽車文化,過幾年也不會有,沒有辦法,在時間面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汽車文化是需要沉澱的,任何不認真對待汽車,不認真生產汽車的民族和國家談論汽車文化都是可笑的。


中國很有自己的汽車文化啊。隨便列幾個中國特色。

SUV大氣,優先考慮。

減稅神器渦輪增壓肯定少不了。

車子是要最長的,能寬點更好。

配置越豐富越好。

一低遮百丑。

雖然和歐美差異很大,但是真的很特別。


大多數國民的生活都沒過好還談汽車文化?多少人是騎車子上下班的?

你去看看印度有沒有汽車文化?

精神追求是當物質需求滿足了之後才慢慢有的。

更何況國內連汽車都造不好,哪個車企每年都參加世界賽事且連續幾年拿過頭獎的?哪個車企造出了中國國民跑車和超跑的?跑車是汽車技術的核心綜合,對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都有著極高要求,國內車企造不出來,低端緊湊車市場又飽和,只能扎堆造SUV車型玩玩歪門道。

再等10年吧


再過二三十年吧,等我們這些鍵盤車神有孩子了。

現在我國對於車這個概念僅僅是一個工具,一個交通工具或者提升自身形象的工具,自然沒有多少文化可談。


日本車皮薄,歐洲車燒機油,美國車耗油,你還指望會有汽車文化嗎,更何況現在的政策15年2年一審,尾氣黃標,改裝違法,排放標準,玩不起來的...


自己國家的車都還沒造好,談何汽車文化。要有文化首先得有幾個個性鮮明的本土品牌吧,像美國的肌肉車,義大利的法拉利,日本的GTR等,都是個性十分鮮明的車。現在汽車同質化這麼嚴重,再加上中國品牌還一直在中低端生存,沒有核心的競爭力,所以短時間內國內的汽車文化還是沒法形成。

個人覺得紅旗品牌有這個潛力,只是一汽沒做好。


主要是稅太高,人也沒什麼錢


汽車文化,從人的小時候就要讓他接觸汽車,培養他們對車的愛好,然而現在總有一些人對特別喜歡車的並且沒有車或者買不起車的人冷嘲熱諷,你閑著沒事看個汽車網站,看個汽車新聞,跟別人聊汽車,他們就會冷笑問你「哎吆,要買車啊」,「這個有什麼好看的,又買不起」……(我看什麼關你屁事)


要說汽車文化,我們首先要明確文化的概念。那什麼又是文化呢?引用官方的解釋就是: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而汽車文化中,汽車作為定語出現就大大的限制了汽車文化的範圍,在結合以上的解釋,我們可以總結出汽車文化的特點要有幾個特徵。第一要有時間的積澱。其次要有傳承的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等,最後要形成思維方式和特定的價值觀。這樣才能說這個國家具有了汽車文化。

我們通常會認為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是具有汽車文化的,的確也是這樣,西方發達國家無論是在歷史的積澱上,或是生活方式,價值觀等方面都具有很成熟的汽車文化。但是能夠形成這種文化的原因,並不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雄厚的資本,先進的工業或是遠遠領先於我國的汽車工業的發展時間,更不是國家層面的引導或是法律的相關規定。這完全是由於政治結構和社會形態所決定的。因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基礎決定了國家是不可能有文化的,它們強調的是個人權利至上,國家是沒辦法統一全體公民的思想的。舉例來說:在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將達爾文的進化論,說明人類是由猴子進化來的,是會遭到基督徒的學生的抵制甚至放棄聽課。因為基督教是相信上帝造人的,老師這時候就是在進行文化傳播。所以在個人權利至上的國家,個人都是比國家有文化的,而國家進行文化方面的規定又是比較困難的。

而西方的汽車文化形成恰恰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通過長時間的歷史積澱,隨著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相關法規的逐步完善,並且強調個人權利至上的自由環境下,逐步的得以形成,像服裝、飲食文化一樣,在保有量和使用率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精神需要,汽車文化應運而生。

在我國,當汽車已經不在奢侈品的時候,當汽車的數量已經造成城市足夠擁堵的時候,我們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汽車文化」。但是這個文化如果用我們開篇所說到的幾個標準來衡量的話,似乎還不能稱之為汽車文化,只能稱作是傳統文化在汽車行業中的運用而已,如造車中的拿來主義,駕車中的爭分奪秒等。相對於西方國家的沒有文化,我國憲法對文化制度的規定可以說是非常完善的,我們的國家是非常有文化的。我國憲法中非常明確的規定了我國的文化制度,如教育,思想,甚至是文字和語言都有明確的規定。可以說是涉及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這樣也造成了一個結果,就是文化的形成如果只靠自發的力量聚集,如果沒有政府引導的話,即使是具體的行業文化也是很不容易在我國形成,因為它很容易被已經我國已經形成的傳統文化所同化掉,像汽車工業這樣的發展時間很短的行業,想要形成真正的汽車文化就更加困難。

汽車文化最直接的反應,應該汽車的製作水準和所帶來的生活方式,發達汽車文化都有其特點。法國車浪漫,德國車則如德國人一樣,一直保持那種嚴謹、保守的風格,而日韓系則更注重性價比。而我國汽車工業早年給外人留下印象最多的是,抄襲,山寨,廉價等形容詞,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車型和技術特點,更不用說體現我國的汽車文化了。在我國汽車工業起步的初期,出現一些爭議或利用一些手段我認為都是無可厚非的,比較日韓系的汽車也走過同樣的道路後,才發展出自己的汽車工業。

可喜的是,我國的汽車工業尤其是自主品牌在進過了初期的技術儲備和充分的市場學習後,已經有了非常驚人的進步。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真正的汽車文化,但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汽車行業尤其是自主品牌的高速發展,正在為我國汽車文化的形成在高速的蓄能。無論從車輛設計,還是造車工藝,或是市場營銷等多個方面都更像一個先進汽車工業國家。吉利博瑞的最美中國車的出現,長城H6的長期霸佔SUV排行榜首位,一汽森雅R7上市20天預訂破萬輛,比亞迪的電動車已經銷往英國等等事件。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國的汽車文化也有了初步的雛形,雖然還不完善,雖然困難重重,但誰又敢說我國以後的汽車文化不會也成為一張名片呢? 拭目以待吧!


中國汽車文化的底蘊大概和中國電冰箱文化的底蘊差不多,屬於沒人關注的東西。


推薦閱讀:

風冷保時捷的魅力在哪?
凱迪拉克二戰時期幫美國陸軍造過坦克?是什麼歷史原因?
如何欣賞 Drag Race?
馬自達 MX-5 為何可以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雙人座敞篷小跑車」,其他品牌的類似產品為何無法超越 MX-5?
日本汽車是怎麼一步步走上世界舞台的?

TAG:汽車 | 汽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