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酒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有什麼值得關注的變化和新趨勢?


(更新完畢)本文只涉及美國/中國精釀啤酒領域。

「這是最好的時代 這是最壞的時代」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作為一個十幾年前看過原著的人我只能引用這個開頭來形容這一年了,這一年我和美國的精釀啤酒廠打交道的辛酸先按下不表(MLGB)。

同時我也很高興能以一個業外人的身份摻和摻和中國精釀的發展,到現在雖然大家還是不帶我玩,但是我也算是通過年中回國做節目略微了解了下中國精釀啤酒的大環境。

正式答題:作為美國釀酒師協會Brewer Association的會員……碰到這種問題自然反應就是問組織,組織正好在5號發布了年終總結。那麼我先搬運一篇來鎮樓:

原文在此:

2016 Craft Beer Year in Review

  • 2016年,美國超過99%的啤酒廠,共5,005家酒廠為小型獨立酒廠,與此成為對比的是美國有超過10,000家葡萄酒廠。

  • 截止至2016年上半年,小型酒廠同比增長8%。
  • IPA王朝:IPA占精釀啤酒銷售體積的四分之一強,而Session-able風格(低酒精、易飲用的風格)例如比爾森、金色艾爾、淡色拉格等銷量增長了33%。
  • 選擇為上:65%的精釀愛好者聲稱是精釀啤酒的選擇多元化讓他們更多的選擇了引用精釀啤酒
  • 16%的美國精釀出口增長,出口額達到1.16億美元
  • 波特蘭是大數據(Travelocity)統計的精釀啤酒旅遊之都,美國第一大精釀啤酒都市
  • 美國現有120萬家釀愛好者,美國國家精釀競賽今天收到了7962個參賽作品。和精釀啤酒有關的職位有11000個, 並且每年發放超10億美元的工資。
  • 美國的傻逼不作為國會有過半數支持精釀啤酒現代化及稅賦改革提案
  • 在美國釀酒師協會的推動下,史密森尼學會下屬的國家博物館展開了一個為其三年的美國精釀啤酒歷史科考計劃。
  • 完美配對:63%的消費者會以自己吃什麼而選擇相應的口味的啤酒

Of note in 2016:

  • Brewery Count: Five thousand strong and growing, there are now 5,005 breweries in the U.S. compared to 10,000 wineries. Almost all (99%) are small and independent craft brewers.
  • Continued Growth for the Segment: By mid-year, small and independent breweries grew by eight percent, reflecting dynamism and a bright spot for the domestic beer market.
  • Never Go Out of Styles: IPAs continue to hop up, now accounting for roughly one-quarter of craft volume. More sessionable styles, including golden ales, pilseners and pale lagers, are up 33 percent, totaling nearly five percent of craft.
  • Freedom of Choice: As the world』s two largest brewers merged into a multinational conglomerate two and a half times the size of the U.S. beer market, the BA was at the center of the discussion, advocating for fair competition for the nation』s small and independent craft brewers and access to market ensuring beer enthusiasts get to continue to choose from a vast variety of options. Approximately 65 percent of craft beer lovers said they are drinking more craft specifically because it offers more variety.
  • Homebrewing Impact: The National Homebrew Competition continues to be the world』s largest beer competition with 7,962 entries. A recent measurement of homebrewing found that its 1.2 million participants created over 11,000 jobs, resulting in more than $1 billion in spending and over $700 million in revenues.
  • Beer Destinations: Recognizing a rising interest in beer tourism, Travelocity enlisted the expertise of the BA to find the country』s best beer destinations and create the very first Beer Tourism Index. Additionally, the American Homebrewers Association (AHA)—the leading community for homebrewers—unveiled a list of cities across the U.S. where homebrewing is on the rise.
  • American Craft Beer Abounds Abroad: Craft beer export volume increased by 16.3 percent, totaling 446,151 barrels and worth $116 million. More than 100 small and independent craft brewers export their beer internationally, spreading the culture and community of craft beer and a growing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for American brewers.
  • Bipartisan Beer Support: With a craft brewery in nearly every congressional district in the country, more than half of the U.S. Congress now supports the Craft Beverage Modernization and Tax Reform Act. The BA has been a key player in moving forward this bipartisan legislation that seeks to recalibrate the current federal excise tax structure for the nation』s brewers and reform burdensome laws regulating America』s brewing industry.
  • History Has Its Eyes on Beer: With support from the Brewers Association, 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announced that it will launch a three-year initiative to collect, document and preserve the history of brewing, craft brewers and the beer industry in America. The job posting for a Historian to study brewing history was one of the most viral beer stories of the year, an indicator of how much people care about this vital industry.
  • Perfect Pair: Beer and food continue to find harmony on plates and palates. Seventy-three percent of craft beer purchasers gave 「complements my meal」as a very or somewhat important selection criteria in their beer choice when dining out. Sixty-three percent select beer based on the food item or meal they are planning to enjoy.

這是我簡單的一個鎮樓的概括,有人看我再更新我關於中國精釀的野蠻生長和美國精釀被併購的話題……

你們要想聽更詳細的我可以給BA的負責人打個電話問問,我正想知道到底是哪些酒廠在出口,為什麼我談的酒廠都特么的不出口精釀呢。

----------------------------------------------------------------第一次更新----------

我為什麼說這是最壞的時代呢?我先來說說美國精釀業內這一年發生的傻逼事。

裁員:精釀巨無霸,神廠Stone Brewery的換帥大清洗

這個大清洗我是親身經歷了的,為啥?因為我今年六月回國就是帶著Stone的國際發展部經理回來中國參觀市場的。

結果人家吃飽喝足回美國,8月底洛杉磯時報發文說Stone換CEO了,原來的創始人之一Greg Koch讓賢給了POM果汁的多米尼克-恩格斯Dominic Engels(對就是馬恩列斯毛那個恩格斯)。

Stone Brewing picks POM Wonderful president as its new CEO

當時我就一拍大腿說壞了,這代理白談了(日)。

果不其然,十月份Stone就裁員了一部分(據稱有多過75人)最老資格的員工,其中就有和我來華(當然也有其他競標者接待)的大鬍子大哥。

(Greg Koch在柏林的Stone新酒廠)

75人什麼概念?就是相當於Stone百分之五的在職人力。而且這75人里有多一半都是跟著Stone打江山超過十年的老員工,回家哭去吧。

而據分析呢,裁員的原因有二:

第一:美國國內精釀銷售的增速放緩,這個就好比中國的GDP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速,突然給你來個保8。這個數雖然外人眼裡看著眼紅,但是對於習慣了大碗吃肉的企業猛來這麼一下子確實受不了。

記得我前面沒提到2016年的美國精釀銷售額增長比吧?給你們貼寫一下2015年的數據你們先看著我一會吃回來更新:

In 2015, craft brewers produced 24.5 million barrels, and saw a 13 percent rise in volume and a 16 percent increase in retail dollar value. Retail dollar value was estimated at $22.3 billion, representing 21 percent market share.

意思就是按體積算2015年增長了13%,按美元算增長了16%

2016年數據好像還沒出來,但是估計是個位數了

第二:小酒廠的瘋狂興起將原有的市場份額蠶食殆盡……換句話說,超小型納米級酒廠(一般都是用7桶以下設備的那些鄰里酒廠nano brewery)已經快擠兌得精釀大酒廠要生氣了。你以為只有精釀酒廠VS大型酒廠集團?其實精釀酒廠自己之間也是在激烈競爭的……一人就一張嘴一個肝,喝了你家酒就不能再喝其他家酒了。

大集團的併購和欺負老實人組合拳:

我別的先不說,就問你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作為分銷渠道商,您的上游供貨商跟你說:

「如果你啤酒銷售額的98%都是我的酒,我給你補貼最多到150萬美元。」

你會不會立刻放下一切其他銷售任務,全力銷售人家的酒?

百威英博就是這麼的財大氣粗,華爾街日報報道過:

意思是說世界最大的釀酒集團推出了獎勵措施,給美國的獨立經銷商提供了高至150萬美金的提成。前提是他們銷售額的98%必須都是百威英博旗下的產品。

「The world』s largest brewer last month introduced a new incentive program that could offer some independent distributors in the US annual reimbursements of as much as $1.5 million if 98% of the beers they sell are AB-InBev brands.

這不是欺負小酒廠么,可是人家是大集團有的是銀子,規則允許人家這麼霸佔市場你能咋樣。

按我的話說就是欺負老實人。

關於其他的大酒廠佔領燈箱佔領冰箱佔領貨架等普通招數我都不提了。

然後來說說併購,除了15年著名的由高盛操刀的Ballast Point出售案,2015-2016年間被收購的有名酒廠可是不勝枚舉,我就給大家幾個例子看看:

Founders創始者酒廠:這個雖然沒完全被賣,但是30%的股權轉給了Mahou San Migel。恩?沒聽說過這公司?這個發音類似馬猴聖米蓋爾的公司是來自西班牙馬德里的百年老公司,雖然比不上喜力百威這種,但是和精釀酒廠相比也是個資金雄厚的巨無霸。因為股權被大公司控了,所以美國釀酒師協會給人Founders踢出去了,但是我覺得人家酒釀的確實沒話說。

Elysian樂土酒廠: 這個我只能說MLGB,Dick Cantwell曾經是精釀界的領軍人物,如今也賣了廠子買遊艇去了。

(你看人家多玩的開,已經被收購了還出這種酒……「大公司啤酒還是很傻逼」牌 啤酒)

Golden Road金色大路:這個位於洛杉磯的酒廠被百威英博收購,不過他們家酒不怎麼好喝,賣了就賣了。

Saint Archer聖徒弓手: 百威英博買Golden Road的時候,米勒酷兒公司也同時把聖徒弓手酒廠收了。

Lagunitas拉古尼塔斯:喜力收購了他50%的股權。

Breckenridge: 百威英博收購了這個科羅拉多的牛逼酒廠。

Four Peaks位於亞利桑那的四巔峰酒廠: 還是百威英博

我只陳述事實,不評論對錯。我並不認為小酒廠被大酒廠併購,就一定會影響酒的質量。well....至少現在還沒有酒質量下降的證據……

太平洋時間17:30,12/7更新第一次(文末更新美國精釀界的危機)

太平洋時間21:05,12/15更新第二次(文末更新中國精釀值得關注的事)

我來斗膽更新一下中國精釀的部分,因為這部分很多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如果各位中國精釀從業者有異議歡迎提出,拿證據和數據出來說話我保證改保證認錯。

合約釀酒/吉普賽釀酒(Contract Brewing/Gypsy Brewing)成為主流

所謂合約釀酒或者吉普賽酒廠,就是指精釀啤酒品牌的經營者在因為政策或者資金限制,不預備自主生產大批量(瓶裝、聽裝、桶裝等)啤酒的情況下,通過代工、貼牌生產啤酒並進行銷售的一種經營方式。

這種經營方式在國外也被稱為吉普賽釀酒或者流浪釀酒,因為雖然品牌是握在企業經營者的手裡,但是最核心的啤酒的生產還是要和代工酒廠進行合作的。

那麼中國目前由於政策原因,絕大部分市面上見到的瓶裝啤酒還是通過代工方式生產的。

在我看來,這種方式無所謂優劣,只要各個品牌可以把握產品質量,在品牌前期代工無可厚非。

在中國比較知名國外的吉普賽酒廠生產的啤酒有:

Mikkeller(他們在AleSmith里開了一個場中場)

(左邊為Mikkeller的Mikkel Borg Bjergs?右邊是 AleSmith Brewing Co.的Peter Zien)

http://allaboutbeer.com/mikkeller-brewery/

最近炒得比較火的紐西蘭的Epic(不是美國的那家)(具體釀酒地點在Steam Brewing Company)

Epic Brewing Company owner Luke Nicholas keeps market guessing

大家如果想要確認中國的品牌是不是合約釀酒出來的,請看瓶標上所寫的具體生產地址。這部分信息不是很透明,我就留給大家自己去發掘吧。(主要還是怕說錯了得罪人)

詳情請見:

啤話|S01E04:對話蜂狂BUZZ創始人,如何從零創辦「吉普賽」品牌(https://zhuanlan.zhihu.com/p/23801465?refer=beertalk)

豐收酒廠的王廠長也提過關於中國目前政策對小酒廠生產瓶裝酒不太支持的問題(https://zhuanlan.zhihu.com/p/22388956?refer=beertalk)

精釀啤酒的眾籌狂歡和尷尬

本年度最成功的營銷案例應當屬於一次中國精釀和中國搖滾的跨界合作:

萊寶精釀和六位搖滾樂手合作,眾籌釀了一款IPA。

搖滾的滾,啤酒的啤,滾啤誕生記

結果成績喜人:

127萬多,達6376.06%的認籌額度(也就是說一開始只想籌2萬元?),在中國的精釀酒廠按住自己銷售額不給人看,國家層面也讓我無從下手查證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很喜人又透明的精釀銷售成績了。

但是從眾籌頁面評論的反饋看來,萊寶在處理這麼大的訂單的經驗方面還是有些許不足,發貨有些跟不上節奏。

這次眾籌的IPA是同一款酒裝六個不同的瓶子,那麼希望萊寶可以再接再厲擴充產品線,釀出更豐富的酒而不只是在市場營銷上花精力。

瑕不掩瑜,這是一次成功的跨界營銷粉絲經濟的案例。

而另一個精釀啤酒的眾籌項目,高大師的「釀造賈湖,還原9000年前的酒味,也在9月風風火火上線了,預覽視頻做的十分牛逼。

之前Dogfish Head做過一個賈湖,確實不怎麼樣,所以大家很期待高大師的傑作。

因為這是沒有藉助搖滾樂粉的力的項目,能夠達到21萬多的籌集度也是很厲害了。

項目的文案寫的十分讓人嚮往:

九千年太遠,也許我們永遠做不到100%完美的復刻,也許我們的復刻無法讓所有人不質疑,但至少我們在接近真相的路上,並將無限接近!

至此,準備工作就緒,我們的釀造賈湖團隊正式成軍!

高岩,啤酒釀酒師;張居中,賈湖遺址考古領軍人物;鈔遂該,國內造窯制罐大師,三個大師歷時三年同心協力「釀造賈湖」,力證世界上最早的啤酒產自中國河南賈湖!

(項目詳情頁-開始眾籌)

但是最近好像遇到了問題:

希望高大師釀酒一切順利,至少出來公開說句話讓認籌人放心。

精釀酒吧及偽精釀酒吧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大城市出現

這個說了得罪人,但是請大家注意打著精釀名號釀傻逼啤酒的酒吧。

我不是非要指哪個具體的,我說的就是比如工體西門那個「老牌啤酒」剛開業的時候(歐洲杯決賽那天)辦拼酒比賽、男女互相喂酒什麼的、釀的酒還甜的(殘糖非常高),類似這種酒吧是不配稱自己為精釀啤酒酒吧的。

請消費者注意自己的舌頭和自己的錢包。

中國即將誕生一批專業啤酒品酒師

啤博士聯繫了BJCP,並且主辦了BJCP第一次中國大陸品酒師考試(中文):2016年9月10日,北京。

(此處於12/28日有修改,具體原因見後)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843848

感謝啤博士的貢獻。

啤話開播……

我覺得我這節目沒啥影響力,不說了。


謝邀。說一個我知道的吧。

我從事金融行業,平時會接觸一些上市公司,2016年接觸的企業其中一家就是酒仙網,本來想等著上創業板的,不過排隊眼看著沒戲,就登了新三板。

酒仙網董事長姓郝,做銷售出身,路演當天妙語連珠,大體幾個意思:

第一,一二線城市實體銷售已經被酒類垂直電商擠得生存空間很小了,但是在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和廣大農村還是有很大潛力;

第二,酒類垂直電商從一開始的幾十家,到現在基本上就剩幾家,其中有些還是在苦苦支撐;

第三,高端白酒跌倒低谷,很快就會反彈,但是由於三公消費等限制,基本不會再回到當初的高點了;

第四,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喝酒的習慣在悄然變化,突出體現就是葡萄酒的市場地位越來越高,銷量越來越大,目前還是一片很大的藍海。

第五,誰佔領農村市場,誰就是大贏家。

路演當天酒仙網董事長好像是剛從歐洲回來不久,投資了幾個酒庄,其中就有《美人魚》里提到的羅曼尼康帝。講了幾件歐洲趣事,還給參加路演的來賓一人送了兩瓶瀘州老窖。

印象頗深的是酒仙網的早期投資人里有粵強酒業,是貴州茅台和五糧液在廣東的一級代理商,基本上壟斷了廣東五糧液和茅台的銷售,當初(十年前)是具有定價權的賣酒大亨,自從投資了酒仙網之後,自己這攤活兒就被越擠越小。路演時候粵強酒業的董事長也在場,說我們雖然在線下被酒仙網啃了一大塊兒利潤,不過幸好我是他們股東,所以賺來錢還是我們的。可是如果當初郝總找了別人,我沒法想現在的利潤空間會被侵吞到什麼程度。

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線下線上結合的酒類垂直電商,應該是以後酒類銷售的未來吧。

另外說一句,瀘州老窖那個瓶子做的還確實蠻好看的。


瀉藥,上面都說的比較全面了,那我來說說啤酒行業。百威收購占雪花49%股份的SAB米勒,但百威中國競購華潤雪花股份的盟落空,雪花外資股份重回華潤集團,依舊穩居國內銷量第一。百威現在胃口很大,不僅收購鵝島,福佳白等精釀啤酒廠,推出與Rio抗衡的魅夜雞尾酒,還有打算收購可口可樂公司。相較於百威,嘉士伯和喜力在中國就過得比較慘,嘉士伯在收購重慶啤酒之後,銷售一直跟不上,近幾年關閉了很多小啤酒廠。曾經的西南王的風光也被國內啤酒廠搶去了不少,主推的幾個大品牌銷售滯後。一二線城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精釀啤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業啤酒的銷售。精釀行業現在還比較混亂,國家對精釀監管不嚴,行業內魚龍混雜,精釀酒吧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很多人想趁機大賺一筆。


我不懂得那麼多,只因為常常喝酒比較關注酒類價格,就聊一聊價格吧。

一,白酒價格回暖

茅台五糧液為首,價格比起去年上漲了一些,以前在京東商城可以買到220左右的紅花郎十年,現在都要250以上。只有劍南春最良心,當初大家都漲價的時候劍南春網店三百多實體店四百多,後來降價劍南春還是這樣,現在也一如既往。

二,洋酒價格比較穩定(以威士忌和白蘭地為例)

相對於白酒價格上漲,洋酒價格沒有什麼太大變動,甚至各電商做活動的時候價格還都一路走低,像今年雙十一京東自營的拿破崙vsop一度低於150。

三,紅酒價格走低

其實紅酒價格是一路走低的,依稀記得2012的時候看見六七十塊的黃尾袋鼠都是撿漏了,紅魔鬼之流都能賣到一百多。現在由於海外代購增多,今年紅酒價格明顯比之前低了,不僅電商有動作,就連實體商超也動起來了,九月份的時候沃爾瑪的奔富洛神賣49一瓶了,以前都要99,雖然是活動價,一段時間之後漲回去了,可也是很難得了。

現階段喝白酒變得比以往奢侈了一點,所以我就比較少買白酒了。可是平時走親訪友尤其是去拜訪長輩,白酒還是不可或缺,屬於剛需。只能平時自己喝的時候省一點點了。

威士忌和白蘭地在北方地區不太流行,早就聽說廣東人喜歡喝白蘭地,但是人頭馬軒尼詩在廣東火了那麼久,北方也還是只有酒吧夜店才有得賣,而且很多都是一眼假。自飲的話,約起一兩好友小酌倒也不錯,或者像我一樣喜歡下班以後在家喝一杯的話,一小杯乾邑抱著對著電視看電影,也很舒服。不像白酒那樣還要找下酒菜,空口喝或者配水果都行。

紅酒的話,勝在好入口。近年來倍受推崇,但是山寨橫行。全靠業務員一張嘴,本地酒行各種坑,一瓶電商上幾十塊的拉菲傳奇敢賣300多。倒是沃爾瑪和永輝超市比較良心,不至於貴的太離譜。過年的時候聚餐,連袋鼠這種低端牌子都有山寨了,也是硬著頭皮喝一口。

聊著聊著跑題了,反正也沒有很多人作答,題主湊合著看吧。


1、大事情-百威併購案

內容——1080億

此宗收購價值約1080億美元。歐盟常設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歐委會)對批准交易給出的附帶條件是,百威英博應將南非米勒在歐洲的啤酒業務出售,以確保收購交易不會減少歐洲啤酒市場的競爭。

歐盟有條件批准百威英博收購南非米勒

歐盟監管機構24日宣布有條件批准全球第一大啤酒製造商百威英博提出的對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南非米勒的收購交易。

影響——每3瓶啤酒就有一瓶來自百威英博

儘管百威在這次併購中為了應對反壟斷法不得不出售南非米勒在法國、義大利、荷蘭和英國的啤酒業務,但是這家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的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是全球五大消費品公司之一,旗下仍然經營200多個啤酒品牌,包括百威啤酒、科羅娜啤酒和時代啤酒。

世界啤酒排名前十的企業銷量佔比,百威英博佔世界銷量的18.6%,這是2015年的水平,百威英博用1000億美金收購了第二名SAB,它倆的份額佔了世界份額的接近30%,第三是喜力,第四是嘉士伯,第五是華潤雪花,第六是青島啤酒,第七是莫德羅。世界啤酒的集中度,30%是集中在高大強的企業手中,百威英博一個企業的年利潤等於第二、第三、第四三家企業的利潤總和,每年的利潤超過150億美金,中國所有的啤酒企業的利潤總額不到30億美金。

潛在可能——百威英博收購可口可樂

在資本面前,Nothing is impossible

據媒體報道,薩博米勒本身就有碳酸飲料業務,曾與可口可樂簽署協議將兩者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非酒精飲料和即飲飲料灌裝業務合併起來。此外,薩博米勒也在包括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在內的7個市場為可口可樂處理灌裝業務。而百威英博與百事可樂在拉丁美洲有分銷協議,包括在巴西灌裝、出售和分銷部分百事可樂品牌的專有權。

從啤酒和碳酸飲料來看,灌裝生產和市場流通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這也意味著,如果百威英博想進入軟飲料市場,那麼併購可口可樂或者百事可樂並不是不可能的。此外,英國《電訊報》的分析指出,百威英博有「2020年夢想激勵計劃」,如果公司營收超過2000億美元,則將獎勵高管3.5億美元獎金,而合併後的百威英博營收僅為550億美元,併購可口可樂則將完成這一任務。

兩個品牌都是我所喜愛的,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他們聯合了,那必將是一艘消費品海洋裡面前所未見的航空母艦,也勢必會給飲料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如此沉悶日復一日,搞點事情出來也好。

2、新趨勢——進口啤酒增長

趨勢——兩位數增長,佔據啤酒消費塔塔尖。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2016年1-10月酒類商品進口統計數據顯示,進口酒類市場繼續上行,其中,葡萄酒和啤酒穩中見漲,烈酒則小幅回落。啤酒進口量為5.5億升,同比增長17.02%;葡萄酒進口量為5.06億升,同比增長15.51%;烈酒進口量則為4562萬升,同比下降3.4%,同時進口額方面也出現小幅下降。

2011年進口啤酒總量是6.7萬噸,2016年進口啤酒總量是接近70萬噸,也就是說2011年到2016年進口啤酒從7萬噸到70萬噸,70萬噸也不大,中國市場有著接近5千萬噸的基礎,進口啤酒在中國市場的佔比是1.2%,這個數據很小。進口啤酒全部集中在中高端和超高端,在消費塔型結構里,塔尖基本上被進口啤酒佔據了,這對利潤和品牌的威脅相當大。

進口啤酒有三大,歐洲啤酒佔據了進口啤酒的70%,其次是美洲,美洲佔了進口啤酒的20%,另外一個是東南亞的啤酒。所有的進口啤酒都具備三高特點:原麥液濃度高,酒精年度高,價格高。

增長的原因分析:

從營銷的層面來看,進口啤酒首先是消費層面產生的需求,當經濟發展的時候,必然會產生碎片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當經濟落後的時候,消費者的需求就會減少。從營銷的角度,我們看到進口啤酒切入區域和進口紅酒幾乎一樣,當年的進口紅酒從哪裡進來的,今天的進口啤酒也就是從哪裡開始的,東南、華南、廣東、福建佔了進口啤酒銷量的大部分,經濟發達的地方,進口啤酒成了主要消費區。

我個人認為傳統啤酒向飲料靠攏的時候,進口啤酒向酒靠攏,這就產生了細分消費市場,產生了個性化需求,這種個性化碎片化需求不是傳統啤酒所能捕捉到的。進口啤酒在產品、價格、渠道商形成了錯位,獨自成為一個品類。在一些狹小的渠道里,國內啤酒重點關注傳統渠道,包括餐飲、流通,但是在電商渠道、夜場渠道卻是傳統啤酒的短板。這便決定了進口啤酒具有自有的市場空間。

那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生活質量的嚮往,越來越多的都市年輕人喜歡去小酒吧、小清吧等場所喝酒聊天,釋放生活和工作的壓力35-50一支的進口啤酒對於他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更多夜場以及酒水內容,請關注我的訂閱號:

http://weixin.qq.com/r/QD8YAKbExvu5reJj92pS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多謝邀請。

就像老外弄不懂中國的羊是綿羊sheep還是山羊goat還是公羊ram一樣,我們也習慣將白酒baijiu、啤酒beer、雞尾酒cocktail、葡萄酒wine、洋酒cogna/armagnac、威士忌whisky等等等等酒精飲料統稱為「酒」。

語言上的差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習慣,所以我們平常說去喝酒,腦里做好不開車/喝酸奶等準備後,接下來肯定會有人問喝什麼酒。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應就是,既然有人邀請了我,那麼我該說/能說什麼酒。以本人的視角以及關注重點,我決定說說葡萄酒。

目前國內葡萄酒市場的進出入門檻不高,基本上是一波又來一波又去,趕集似的,而且不少是民企賺了錢,想提升一下逼格,就投入玩玩,虧了不痛不癢,這種裝逼至上、毫無生存威脅的業態,如何掀起大浪?另外,就目前來看始終沒吸引到真正的大資本進行大動作,因為葡萄酒消費尚未平民化。

也許有人會舉例樂視、華為,我想說,相對於如此大體量、在自家行業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有著顛覆能力(起碼我覺得是)的企業,在這方面投入卻依然膠著於現狀而沒有任何創造性思考、沒有實現平民化,那真不算什麼投入。

在這樣的行業裡面,若沒有一堆走投無路窮則思變的人、沒有摧枯拉朽的徹底改變,所有所謂的事件永遠只能是蜻蜓點水、起不了壯闊波瀾。


謝邀。

本文主要涉及以白酒為主的中國酒類生產流通行業。國外酒類行業狀況請見其他答主的回答。

作為一個在國內白酒亂世中苦苦求生的小品牌,時時留意行業動態是必修技能。

其實被邀的第一時間就看了問題,但苦於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搬運』——2016國內酒業狀況的總結一般都至少要到明年1月份才會發布,此時對風雲幻變的國內酒行業進行總結為時尚早了一點——雖然12月只剩下區區二十幾天,也說不定有大佬『不甘寂寞搞事情』。

本著負責任的態度,花了兩天時間翻閱了過去11個月主流行業媒體的幾千條新聞(已瞎),簡單就已發生的新聞,整理並小結——

  • 關鍵詞:『行業弱復甦』

年內大部分一線品牌都發布了漲價、提價政策,作為高端酒標杆的貴州茅台酒終端價格已經站上千元大關,瀘州老窖等企業在完成預期任務後甚至啟動了停貨的『飢餓營銷』。

圖片來自網路:漲漲漲的飛天茅台

  • 關鍵詞:『生死存亡』

*ST皇台基於業績低迷加上涉嫌違規面臨退市之危;京城大商海福鑫為去酒水庫存面臨騙貸1.4億餘元指控;酒類上市公司莫高股份遭遇『門口的野蠻人』;樂視控股『資金鏈緊張』,旗下網酒網缺錢又裁員。

圖片來自網路:樂視生態體系中的網酒網

  • 關鍵詞:『合縱連橫』

中國酒業英雄聯盟於1月在湖南成立;中國酒業商業領袖50人論壇於9月在北京成立;洋河收購貴酒、天洋入主沱牌、古井控股黃鶴樓、前海資管接盤太白、華潤啤酒全資控股雪花……酒業併購潮迭起。

圖片來自網路:高歌猛進的中國酒業英雄聯盟

  • 關鍵詞:『監管升級』

11月3日,商務部部長高虎成簽署了《商務部關於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的部長令,《酒類流通管理辦法》也赫然在列。簡政放權是本次調整的根本,而酒水隨附單的溯源管理制度效果也並不理想,新的監管制度或將出台。

此外,多省份公務接待禁酒令升級。

圖片來自網路:不斷升級的公務禁酒令

  • 關鍵詞:『概念炒作』

去年一度大熱的預調酒和瑪咖酒,今年已經死在了沙灘上。現在健康白酒又來了——洋河有莜清,古井推亳菊,但風頭最勁的還是勁牌的毛鋪苦蕎酒。白酒從來不缺概念,可惜概念過後往往落得一地雞毛。真要健康:『喝好酒,飲適度』。

圖片來自網路:打健康牌的白酒

  • 關鍵詞:『群魔亂舞』

由於互聯網銷售的低門檻和信息不對稱,很多不良商家通過電商和社交網路銷售違法違規的產品:茅台內供特供酒、某寶上二三十包郵的長毛洞藏醬香老酒、某自家釀造包裝的三無酒,屢屢被曝光,卻依舊很風光。

忽悠消費者購買中醬的天價『酩樽匯封壇酒』,並承諾可轉換為上市後的原始股權——上海中醬非法集資龐氏騙局破裂,涉案金額達兩億元以上。

2013年底酒鬼酒億元資金失蹤案塵埃未定、疑雲再起,近期湘西公安被當事人家屬網曝曾被酒鬼酒『公關』憑證。

圖片來自網路:某寶上熱銷的『長毛老酒』

  • 關鍵詞:『雙十一換角』

今年的酒業雙十一大戰,主演已經換人。酒仙網、1919酒類直供等酒類垂直電商平台一反去年『燒錢搶排名』的熱情,埋頭賺錢。而茅台、洋河等酒企卻對雙十一空前重視。

圖片來自某酒類垂直電商平台:雙十一後的待打包區

  • 關鍵詞:『走出去』

2016年前三季度,茅台實現出口創匯比去年同期增長49.69%,佔中國白酒出口創匯總額的74.2%。其多項海外營銷活動與高管帶隊主動走出去的策略,代表白酒走向了世界。

圖片來自網路:五糧液在紐約時報廣場的大屏廣告

  • 關鍵詞:『海外直采』

4月,馬雲在義大利酒展上宣布要為葡萄酒創造一個『99天貓全球酒水節』。5月,京東發布了其『直采品牌化』的葡萄酒戰略。6月,亞馬遜中國推出澳大利亞精品五星酒庄館。且不論各大綜合電商平台,酒仙網、1919、網酒網等酒類專業電商平台同樣在海外直采、甚至酒庄收購上投入巨大。正品、更便宜,一切都是為了更有競爭力。

圖片來自網路:馬雲收購波爾多薩爾斯城堡(Chateau de Sours)

  • 關鍵詞:『小而美』

藉助互聯網的眾籌平台,很多小而美的品牌不斷地孵化出來,只要有一個好的故事,啟動資金不再成為一個難以逾越的門檻。不過在酒行業尚在深度調整的眼下,只有能夠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的品牌,才能夠存活下去——比如『璞玉渾金酒』,歡迎愛好濃香白酒的朋友們關注我們……(~ ̄▽ ̄)~請原諒我情不自禁在文末強勢安利一發……

圖片自拍:璞玉渾金1號酒

在這個2016——

傳統的經銷渠道空間被進一步壓縮,B2C、O2O等新渠道巨頭地位被奠定,而酒企則展現出對終端消費者極大的興趣;

白酒逐步戒斷對公務消費的依賴,向大眾消費、海外出口邁步,雖然步履維艱,卻健康堅實;

信息不對稱的壁壘被互聯網一步步消融,多渠道的信息來源使得當下的消費者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當然,也意味著更難的選擇。


謝謝邀請,(抱歉對白酒了解不多)

2016年酒行業發生了太多的新聞,要對整個市場有一個全局性的總結,這恐怕要專門的智庫才能得出研究結論。

所以我只是試著通過自己在本年內的經歷和聽聞做一個自我的認知。

春糖的主會展,一如往屆,看上去很熱鬧,但與2015年相比,明顯少了很多大場面的論壇。

(進口葡萄酒)酒店展,2家會展公司各開山頭,客戶重疊,私下搶客源激烈。各自有幾個核心客戶,單效果來看,老牌的凱賓斯基人氣要好的多。

有一點必須提一下,去年一哄而上的雞尾酒們統統完蛋了。

(在2016年底消息 百潤股份收購的銳澳品牌,也就是上海巴克斯酒業有限公司已經基本結束了)

16年秋糖在福州辦,與4年前相比沒有改進,無力吐槽主辦的管理運作能力。

主會展的葡萄酒館,真心沒有大咖,無論中外。挖酒網算大的了,那個中國人的卡斯特聯合展館算最大了,除了以前不懂的人把他當做法國正宗,雖然現在打官司贏了商標權,但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就是個山寨。所以沒什麼人去看的。

感覺客戶在第一天還有幾個來談談,第二第三天基本就剩展商了。

小公司很多,不少大經銷商大公司的高管因各種原因從原來公司脫離,自己進櫃或運作產品。市場成碎片化。而且都在展示可以OEM的能力。

世貿洲際酒店展,就中糧名庄薈和張裕先鋒算大一點的,其餘都小魚蝦。整體規模不大。

2016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 前2年熱門的提出O2O概念的電商們,基本都偃旗息鼓了。

天貓的9月9葡萄酒酒主題活動以徹底失敗告終,不但是因為大家對義大利酒不熟悉,而是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上面基本賣的都是餐酒OEM垃圾貨,好品牌正貨小精品不但很少還一點不便宜。

雙11後,天貓宣布了破紀錄的數字,天知道多少水分,據我所知,不少酒商為之準備的貨根本沒怎麼大賣,節後在圈內大量拋貨。在茅五劍等年底控制出貨壟斷抬價的這時候,市場同行價還至少便宜了好幾十元。

京東索性宣布不搞雙11,1919和酒仙網連提都不提網上銷量排名的事,都腦子清楚不燒錢了。

1919在大力發展門店。年頭上也融了億級的B輪。但是公司策略常常變,7月在楊陵江上海開採購大會說了平台合作的新思路,但年底幾種合作方式又變了,都歸到酒媽媽模式。暈。門店問題也不少,有管理上的店長飛單貪污,有加盟直管門店不盈利。但瑕不掩瑜,在我目前看來,開實體門店是王道。絕對看好,但要精細管理,以達多方共贏。(不看好嘴上功夫,隔壁倉庫有點意思)

酒仙網要差不少。今年裁員很多,以前做白酒為主。郝雲峰今年跑到澳洲去採購不少酒庄酒,但線下門店輸1919太多,光憑線上暫不看好。

2年前歌德盈香收購線上的也買酒和線下實體的酒老闆。風頭一時無二,但實際發現收購的2個東西都不咋地,也買酒本來就在苦苦支撐,北京的老闆一怒統統滾蛋,請了原中糧的團隊操盤。汪洋同志把數據變現了, 應該無比幸福,終於熬出頭了,羨慕中。

酒老闆好壞門還有店在哪裡,有待價而沽的資本,今年歌德盈香忍痛割肉酒老闆,馬國民是不虧的,還得了不少好處,這不一轉身就宣布與網酒網戰略合作啦。

外資公司方面

被日本三得利集團控股的ASC與被澳洲WLG收購的美夏,真是一對好姐妹,在中國市場都經歷過癲狂的高潮,他有被迫關閉的藏酒軒,你有被收購的失意無奈。又有相互代理產品變投對方的競爭。相愛相殺。桃樂絲一直是默默很無感的,沒啥好說的。

帝亞吉歐 保樂力加這種世界酒業集團就不談了,你見過的洋酒都從這裡出的。酒吧,KTV,星級酒店業務近2年下降佷厲害,你懂得反腐,誤傷。

總的來說。2016對中國的酒業市場來說,仍然是觸底恢復的一年,且未見轉機。

好了,就到這裡,我胡吹一氣,你混看一通。

鞠躬 下台。


關於這個問題京東出過一份報告,在這裡拋磚引玉,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2008年至2016年,網上零售業發展得到業界高度重視,更多助推網上零售業向規範化、高效化升級的利好政策相繼出台,加速了網上零售業的發展。通過對各消費品類中降級消費品牌個數、升級消費品牌個數計數統計,升級品牌個數較多的消費品類更多表現在非大眾產品(即非生活必需品)。國內消費升級呈現出旺盛的勢頭和活力,非生活必需品銷售增速超過了必需品類。

其中,酒類產品的消費升級非常明顯,僅排在化妝品之後。

京東數據顯示, 各酒類線上銷售額均呈快速增長之勢。白酒佔據消費市場,葡萄酒、洋酒、啤酒增速快,黃酒/養生酒、收藏酒/陳年老酒處於起步階段。

在地域分布上: 華北、華東整體表現強勢,華南區域購買洋酒比例高。五線、六線城市酒類銷售額全面超越一線、二線城市。 廣東、江蘇、北京、山東、四川是酒類消費大省。

在白酒品類上: 50度以上度數的白酒優勢明顯,香型以濃香型為主,四川產的酒更受歡迎,價格分布較為分散。

在葡萄酒品類:90%的銷量來自紅葡萄酒,499元以下的葡萄酒更受歡迎,進口葡萄酒的銷售額是國產葡萄酒的近六倍。

在啤酒品類:黃啤、白啤、黑啤更受消費者喜愛,來自德國的啤酒佔比較高,進口啤酒的銷售額達到國產啤酒的二倍。

在洋酒品類:威士忌、白蘭地/干邑銷售額佔比較高,來自法國和英國的酒銷售額總和佔比接近70%。

在京東購買酒類用戶的畫像是:男性消費者比例更高,女性消費者愛購買葡萄酒、黃酒/養生酒。80後是主力購買人群,其次為70後、60後。

消費者將評論作為重要參考,與全站用戶相比,酒類的目標明確型消費者佔比更高。

超過80%的消費者選擇在移動端購。買酒類購買酒類的消費者中,還愛購買休閑食品、糧油調味、清潔用品,享受生活。

酒類產品網購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年輕,越來越高端,品牌越來越集中,區域越來越集中

本文僅分享京東用戶的酒類網購數據,更多網購大數據請移步我的專欄,歡迎大家共同討論,謝謝!


佔個坑。

☆*☆*☆*☆*☆*☆*☆*☆*☆

第一部分:白酒行業趨勢綜述

2016年,是神奇的一年,不論是國際形式,中國經濟,還是酒水行業,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自從習大大上台之後出台各種政策的影響下,白酒行業發展受挫,許多企業業績下滑甚至面臨破產的危險,整個行業進入「寒冬」。

而在這段期間里,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緩,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相對落後的白酒企業被迫做出各種嘗試以實現突破。新品類,新渠道,新模式,花樣層出不窮。

中國市場越來越開放,機制也越來越完善,競爭更加充分的同時,消費者的需求也被更多地釋放出來。白酒、啤酒發展停滯的同時,是葡萄酒、進口洋酒、黃酒、保健酒這些小品類的迅速擴張,多元化趨勢明顯。

2015年底,停滯了幾年的白酒行業出現復甦的苗頭,以洋河為代表的少數酒企恢復業績,甚至實現突破。但這種復甦對於整個白酒行業來說,面積少,程度小,因此稱為「弱復甦」。但這種「弱復甦」不是全面復甦的苗頭,與之相比的是大量白酒企業還在咬牙支撐,尋找出路。白酒行業的調整和改革還在繼續,並更加深入。

進入2016年,「弱復甦」進入另一個階段——「強分化」!白酒行業整體仍舊沒有出現明顯復甦,但率先復甦的企業發展之快出人意料,早早造成銷售任務。組織對比的,是地方名酒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脫不開身,小酒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生機渺茫。白酒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大,大品牌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除了業績的差距,白酒行業的「強分化」的另一個體現,是2016年眾多的企業併購和重組的事件。不論是為了產能,還是為了豐富品類,或者是區域布局,大企業通過整合更加大了與其他酒企之間的差距,也意味著白酒行業的競爭進入新階段。

2016年是激烈而殘酷的一年,同樣也是充滿了變化的一年。我們可以看到大品牌對自己道路的堅定不移,也可以看到其他品牌的窮極生變做出的各種嘗試。在這些變化里,是否暗藏著白酒行業乃至酒水行業未來的種子,尚未可知。

但可以預見的是,即將到來的2017年,仍舊不太樂觀,會有很多小品牌開始支撐不住,也會有很多酒企被整合。但白酒行業未來的格局並沒有固定,新的模式也沒有探索出來,2017年會有更多的變化,變化意味著可能,白酒行業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我們拭目以待。

☆*☆*☆*☆*☆*☆*☆*☆*☆

第二部分:大事件整理

☆*☆*☆*☆*☆*☆*☆*☆*☆

第三部分:新趨勢整理


4月飛天888

小酌甚開心

昨日蘇果一千二百八

且被告知前日還在1190

欲哭無淚

誰特么告訴我高檔酒都給中產階級喝了


正好最近和labatt(AB InBev子公司)做了一個案例,所以個人認為最大的無疑是AB InBev 十月份最後定下的1000億美金收購SABMiller成全球最大啤酒供應商,此舉預計使公司吸收全球46%啤酒利潤,27%的全球啤酒供應。

但這是個政府鼓勵small business成長的年代,craft beer雖然沒有巨頭,但是總數在逐年瘋狂。北美premium brand定價為&>$5.3,量產的啤酒類似budweiser, Corona, Stella Artois等價格無法與craft beer相競爭,並同時craft beer較受地方政府支持,在不論政府還是私有liquor store都有相對較好的價格保證。巨頭們為了抑制市場份額被剝奪,基本大體都在實行兩個政策,一個是大力推廣6,12,24pack的銷售(類似於國內一件一件的賣),有過北美生活經驗的都應該有看到過百威各式各樣的廣告,二是通過已有資本支持下瘋狂收購地方代表性小酒商(craft beer brewery),造成很多小酒商做好了就被買了。

巨頭在酒吧和餐廳的競爭也比較激烈,一般為簽了合同就只能賣簽了合同的公司的酒。但craft beer不一樣,零零散散酒吧都不排斥。所以這就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逐漸顯現就是酒吧巨頭的酒不好賣,比如你去酒吧你不會去點杯corona而是會去點red truck ipa。這樣這些大型酒廠就知道在其他地方發力,比如你去聚會你這時候就會想到買箱Kokanee。

因為對啤酒較多學習所以其他酒類信息不是很豐富。不過從全球alchohol consumption來看,過去十年基本沒什麼大的變動,只是人們的口味變了,lager為全球銷量最好的品種,dark beer和紅酒在逐漸上升(最佳答案已提到ipa的崛起),烈酒都在做高端。總而言之,基本上巨頭們都在玩資本遊戲,無非都是想變全球最大,ABINBEV這個收購SAB封住了王座,SABMiller家的幾個30歲出頭繼承人也都是全球top 40 under 40一類的人生贏家了了,其餘的呢,小酒商們都在搞搞生活情調等著被買。

還有很多詳細信息就不一一提了,有什麼錯的請見諒,有什麼要的我也可以再更新,剛喝了兩瓶啤酒,微醺該睡了。


瀘州的口感變了

我匿了。


收藏了,謝謝分享


推薦閱讀:

開酒吧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一個不會喝酒的人喜歡電音喜歡蹦迪喜歡夜店的氛圍怎麼辦?
濟南有哪些不錯的酒吧?
杭州有哪些不錯的酒吧?
怎麼才能做到酒不醉人人自醉

TAG: | 酒吧 | 2016年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