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沉迷遊戲有網癮該如何對其進行教育和疏導?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只有吸過毒的人才能知道怎樣去教育那些有毒癮的人。我也並非為人父母,我只是一個學生,我並不知道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沒有用,但是作為過來人,在這裡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希望能幫到各位父母。

首先,我必須先說說我的經歷……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玩網遊,是很正常的,但是喜歡玩網遊並不代表是網癮,我在四年級的時候,也很喜歡玩一款遊戲,名字叫做《流星蝴蝶劍》,和現在的CF很像,那時候每當放學,我都會拿著父母給的早餐錢跑去網吧打上幾盤,然後回家還騙父母說是在學校做作業,當然,我覺得我父母是知道的,但是父母並沒有拆穿我,畢竟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還好。

但是任何遊戲都會有玩膩的時候,在五年級的時候,我迷上了另外一款網遊,叫《QQ幻想》,這款遊戲也就和傳統的網遊是同一個路數的,升級——刷裝備——賺錢……然後再重複。那時候每天晚上我做作業會把門關著,其實我是在房子里偷偷地開電腦。期間被父母發現過好幾次,也被罵了好幾次。但是都無濟於事,一有機會,我還是會開電腦。那時候爸媽試過拉了我房間電腦插頭的電閘,也試過在主機裡面安裝過加熱報警器,也試過把主機的電源線收起來,但是依然阻止不了我偷偷玩遊戲,他拉了電閘,我就去換一個插座,畢竟一個房間不只有一個插座,他安裝報警器,我玩遊戲的時候就拿風扇對著主機吹,他把電源線收起來了,我就去買一條新的。甚至有一次在我踢足球摔斷腿了,我還在晚上爸媽睡著之後偷偷爬起來去玩遊戲,你說,我這個算不算網癮了?

其實我並不承認那是網癮,我只是沉迷。而我是不是玩了很久這款遊戲呢?不是的,玩了大概一年多後,其實對這款遊戲已經是厭倦了,我已經不想刷怪了,於是便很少玩了,到最後,我遊戲的帳號被盜了,再拿回來的時候裝備已經不見了好幾件了。那個時候我就再也沒有玩的興趣了,直接刪遊戲了。

接下來,到了初二,我又發現了另外的一款遊戲,這款遊戲可以說是我真正意義上玩的最後一款網遊,它就是《尋仙》,這款網遊我一共玩了5年,從初二到高三,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小學那時的沉迷了,只是每周末固定地上幾個小時,當然,父母時常還是會在旁邊嘮叨。而這個遊戲的退出,是因為角色滿級了,也就是俗話中的「打爆機」……

好了,說完了我的經歷,就該說我的看法了……

要讓孩子不玩遊戲,首先就要知道孩子玩的是什麼遊戲,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玩這個遊戲。現在的很多父母都是沒有玩過網遊的,一見到孩子玩遊戲就會問:「你怎麼老玩這個啊,這個有什麼好玩啊,這個有什麼意義?」這樣問,可以,但是語氣一定要溫和。其次,父母也要知道玩網遊有一定的好處,網遊之所以可以被稱為虛擬世界,完全是因為他和現實社會也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比如爾虞我詐,江湖義氣等等,接觸過網遊的孩子會比完全沒接觸過網遊的孩子早熟。

玩網遊的目的,我首先列下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和遊戲中的好友一起聊天,在網遊中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快樂。

第二,為了玩出一定的成就,為了在遊戲中讓大家認可自己。

第三,純屬娛樂。

第四,為了賺錢。

對於第一種情況,我覺得作為父母應該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情況了,既然要在網路中才能找到歸屬感,那肯定就是在現實中並不如意,想一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父母是不是付出了充足的時間來陪孩子,說什麼工作很忙,沒時間這些都是廢話,沒有什麼比教好一個孩子更重要。當然,父母也可以完全無視我的觀點,因為很少人是可以一直玩一款遊戲玩到最後的,所以孩子在網路中的「家」遲早都會散,那時候,他自然就不會玩這款遊戲了。

對於第二種情況,既然是為了一定的成就,那作為父母的假如幫他達到了這種成就,那他還會玩嗎?那怎麼幫?沒錯,就是錢。很多父母都認為往遊戲裡面充錢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行為,但是你們試想一下,假如沒人往遊戲裡面充錢,那麼開發商靠什麼吃飯,做出一款遊戲,你以為不要成本?所以,往遊戲裡面充錢是很正常的行為。當然,如果父母當真不捨得充錢,那可以嘗試著去玩一下這款遊戲,然後幫孩子們玩,達到這種成就。這就相當於一句話:「無敵的人是最寂寞的。」當你無敵了,你自然就沒什麼好玩的了。

對於第三種情況,這種沒什麼好說的,一般遊戲都會在每天規定的時間出現相應的活動,所以很多孩子都會在相應的時間找各種借口去開電腦,但是時間都不會很長,假如父母能夠理解,孩子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各種借口,也不會偷偷地去開電腦,父母也不會認為這是沉迷。這裡,還要提一下另外一種娛樂,這種娛樂就好比很多父母喜歡去打麻將一樣,這種我沒辦法理解,所以我也暫時不說我的觀點,希望會有人補充。

對於第四種情況,那其實就根本不是玩遊戲了,那是被遊戲玩了,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父母。因為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因為父母認定了玩遊戲沒有任何意義,然後孩子就想證明給自己的父母看,要知道,孩子們的自尊心都是很強的。

綜合上面所有的觀點,我認為,要讓孩子不沉迷網遊,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考慮一下。

估計再過幾年,已經不會出現有父母擔心孩子沉迷網遊而不知道怎麼教育的問題了,因為第一批玩網遊長大的孩子已經為人父母了……


看到這個問題頗有感觸

我只是個普通的大學生,快畢業了

在差不多小學六年級的時候 也就是大概十年前

我也差不多有過這麼一陣子一樣的情況

不過現在我覺得玩網遊很累,很麻煩

我寧可閑下來看部電影或者一個星期合計二十小時左右通關一部單機

回到題主的問題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不應該是

「對孩子做什麼」而是「我需要怎麼做

我不知道題主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發生了這個狀況

也不知道題主所說的「非常遠」是多遠

我想一個小學生的活動範圍應該不至於超出父母控制

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不大的小鎮上

所以無論我做什麼,父母多半都能知道

我想說的其實主要是兩件事

第一,題主作為父母

單純的打罵肯定是不解決問題的

需要好好的和孩子交流,多溝通

除此之外,儘可能的通過其他手段了解孩子的生活

比如至少要知道孩子要好的、一起玩的同學是哪幾個,如果有可能的話,與其父母也多溝通,一起多了解了解子女在做些什麼

我想題主既然能在知乎發問,這點應該是能做到的

在這裡插一個題外話:儘可能的多了解情況而不是單純的聽學校老師的「小報告」,我媽媽是個小學教師,我小學三四年級就和學校里的老師一起打cs,這麼多年以來我切實的體會到即使是號稱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水平和人品都是參差不齊的,絕對不要發生老師一說你孩子怎麼怎麼惹事就開打,在了解清楚情況的前提之下多做溝通的基礎上教育子女,而不是單純的打罵,會起反作用

其二,與其堵,不如疏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對一般的孩子來說,小學乃至初中有節制的玩玩遊戲其實沒啥不好的,完全與網路隔絕的才是怪人

好好溝通的前提之下與子女作協商,與其在外邊網吧玩,不如在家玩,控制好時間,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比如成績進步了給點錢買點裝備什麼的),我不清楚題主家的情況,但是小孩子寧可去網吧也不願意呆在家的原因其實多半是因為家人一看見小孩子坐在電腦前就開罵

這其實是不對的,時代不同了,不像我們的父輩們,現在的孩子,你不讓他坐在電腦前,他能做什麼呢?下河摸魚還是鑽到農田捉迷藏?——只是成人總是覺得影響學習,反思一下自己在那麼大的時候有好好學習么?

如果是生活在城市裡,有些時候別說小孩子了,連成年人都不知道閑下來做什麼吧?打麻將?和小孩子玩網遊又有多大區別呢?為什麼不把打麻將/看電視/上網的時間拿來努力工作爭取升職/加薪?

在相處和溝通的時候要有一定的策略,儘可能的讓孩子覺得平等,覺得被尊重,而不是單純的封建家長式的教育——我媽媽回憶說,我小時候不願意起床,她幫我穿衣服,問我,先套左邊袖子還是右邊袖子——於是孩子就覺得自己有選擇了——其實兩者對我媽媽來說沒區別,反正你穿了衣服起來唄

說了這麼點,其實還是看題主自己了

就好像你無法一天之內改變自己的子女一樣,其實父母也無法在一天之內改變自己

總而言之,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你的孩子,去試著理解他的想法

子不教 父之過


我以前就有所謂的」網癮「。但是現在玩不動遊戲了,大學畢業四年,在一個很好的設計單位工作穩定,目前剛辭職,準備靠自己存下來的錢深造。剛進公司那兩年還打打DOTA,這兩年幾乎沒玩啥遊戲。上個月想找個網遊玩玩,看了看介紹,根本覺得那些遊戲都是渣渣,沒意思,然後繼續跳進圖書館看書去了,感覺看書還更好玩些。

我不知道是怎麼戒掉網癮,但是有幾個人很重要:我的初中班主任,我的老爹,還有我自己。下面我會講講自己網癮的事兒,也許您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畢竟每個人情況不同,到那時可以多聽取一些別人的真人真事,然後結合自己情況對症下藥。

我記得很清楚,初二放假,一群同學去一個同學的家鄉玩(現在這幫同學也是最鐵的一幫老友),他就帶我第一次進了網吧。然後我們幾個小夥伴即便開學,也常常一放學就去網吧打紅警,放學也經常呆在教室打拳皇,或者下四國軍棋。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四國軍棋「的事?哈哈,其實小孩是玩遊戲,純屬就為了好玩,有意思。我甚至認為人活著其實就是為了有意思,有挑戰(每個人人生觀不同吧,有些人覺得特別穩定才是活著的意義)。

關於初中班主任:

我記得初中又一次周末,八九個小夥伴在網吧上網,我的初中班主任找到了我們,他很和藹的占我們旁邊,溫柔的說:」好啦,別在這裡玩了「。我旁邊那個同學竟然還甩了一句」玩完這盤再說「。結果就是其他同學下機了,我們沒對手只好也不玩了(大家聯機玩的)。這個班主任好就好在從來不逼我們,從來都是引導我們。也許這也只適應於80末的這代人,我表妹是個90後,後來也在這個班主任的班裡,聽說當時班裡人都罵他軟弱,不過我倒很喜歡這樣的老師。

關於我老爹:

初中因為住校,在學校還老不可,壓力很大,周末回家必然要通宵一次以解壓。那時候電腦有點破,(第一台買的電腦被人坑了,顯卡是雜牌的),顯卡老松,所以我總是拆開折騰一番,經常一折騰就是四、五個小時,最後終於開到機了,然後上網玩玩仙境傳說RO的私服,最後天亮睡覺。所以您看到,其實對我來說能不能玩遊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也許是處於青春期的叛逆,所以才會選擇家長和社會都反對的「玩遊戲」。

重點的我老爹來了:有一次我怎麼也開不開機器了,心裡很鬱悶,我就說我得去網吧玩,當時已經晚上十點多了,而且當時(我高二)網吧未成年必須要身份證,(當年初二的時候查的松,隨便進,後來就越來越嚴了)。我就跟我爸說:你跟我一起去吧。我爸竟然答應了!我叉,用今天的話說「我心裡千萬隻草泥馬在奔跑」。當時在門口網吧管理人員還不讓我進去,我就跟他理論「未成年人在家長陪同下是可以進入網吧的」我還出示自己和老爹的身份中給他看, 「你看,我和他是父子」。管理人員沒辦法。最後只好讓我進去坐包間里玩,讓我坐隱蔽一點。然後我就完全的沉迷於遊戲玩起來了,我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有人在後面拍我,我一回頭,尼瑪是我媽。我媽又拍了一下躺在包間沙發睡的呼呼的人,說「起來啦,別睡了」。原來我爸對遊戲不感興趣(後來還告訴我網吧那味道他覺得真難聞,我後來也覺得),躺在躺在沙發上睡著了。我再看看電腦時間,已經凌晨3點了。那天回來,我、我媽、我爸並排走著,我心裡美滋滋的,並不是因為我終於玩到了遊戲,而是得到了父母的關注、信任、理解、包容。現在回想起來,眼睛也是濕潤的。

請允許我中間再進入一點插曲,關於我的高考。我原來高中五百人,只排到四百多,化學150分總分,我只考了31分,我初中還是化學課代表呢,我就是高職都不一定上的了,高二上學期有一次不知道怎麼搞得(可能是擼多了),上體育課一個起跳,竟然小拇指一陣劇痛,一檢查腳小拇指骨折了。我趁此機會終於可以逃離學校了,尼瑪我打算請一個月的假,老師當然不批,他只給我批了一個星期,但我就賴著不去,我一直覺著學校太沒意思,應試教育的往我嘴裡喂知識,讓我吃的噁心,我準備自己在家自學。我爸媽竟然也不逼我,我爸說:既然在家自學,就要找方法。然後他陪著我了解了很多班和教材,最後選擇了「鵬博士」的電腦自學教材(這個教材好像現在越做越爛,已經倒閉了吧?不知道),結果我一下在家呆了2個月,我爸就用我腳在學校摔傷的理由和學校周旋,讓學校沒法把我怎麼樣,當然這是我後來長大才意識到的(這就是所謂大人的世界吧)。結果回到學校,尼瑪,我其他科目沒落下,化學剛回學校就考試,考了71,再期中,考了113,期末,考了131,再加上經過自學2個月,找到了學習方法和節奏還有興趣,其他科目都蹭蹭蹭的分數往上飛,期末排名竟然進了前100,那天期末完,我跟爸在校外的快餐店,點了個茄子牛肉飯,我讓他猜我考了多少名,他從300?200?一直猜到100。最後我告訴他,我考了93名。他也很淡定,就抿嘴淡淡的、偷偷的笑了一下。後來我如願考進一個二本。

最後講我自己:

進入大學,終於沒人管我了,還是初中那個同學,就是帶我們去他家鄉那個同學,跟我一個大學,帶我玩魔獸世界。還記得第一次玩盜賊,真的愛上了那種潛行的感覺,我就一直喜歡藏起來,讓別人都看不到我(就像之前自己藏家裡自學),我的性格就是這樣。當時大一上學期不讓帶電腦,我和同宿舍的另一個同學晚上6點沿著學校的湖走到西門,去網吧,7點開機,遊戲伺服器排隊排到8點才進入遊戲,玩到11點說「好不容易來一次,宿舍也快關門了,乾脆通宵吧」,然後通宵到早上7點,倆人渾渾赫赫沿著湖回宿舍,還聊著「不行啊,一會要上高數去,簽個到睡覺也比沒去強」,走教學樓下面罵了一句「去尼瑪的,這麼困去聽課騙誰啊,還不如回宿舍好好睡一覺呢」,回去沖涼,早上9點睡覺,睡到下午5點起床,洗洗刷刷吃個飯,6點又向網吧走去。後來允許帶電腦,時間幾乎沒變,繼續通宵,玩遊戲,白天不上課。就這樣兩年。我記得當時高數1、2,結構力學上、下,材料力學上、下,還有好多很很重要的課程幾乎全掛了,那幾個學期基點基本是1點幾。某學期基點0.91,你信不信?

大二下學期,被學院領導找去談話。我當時也意識到自己是有多墮落,並且斬釘截鐵的告訴老師:老師您放心,我已經知道錯了,請給我一次改過的機會。(其實老師根本沒打算開除我們,不過我們後一界好像就有嚴格的開除制度了,像我這樣的極有可能被開除)。之後,我就換了個筆記本,玩起遊戲那個卡啊,我還換了個宿舍,原來那個宿舍整層都是打遊戲的,我換到另一層,一個學霸和學生或主席的宿舍,這兩個人對我影響很大,我非常感謝他們,現在也是最常聯繫的朋友。我就天天泡圖書館,上課每次都認真聽,別人睡覺,我坐第一、二聽課,聽了美滋滋的,回頭想想有時候挺苦,但是當時真沒感覺苦,並且樂在其中。後來高數1、2都拿的A過的,結構力學上、下也是A,材料力學上、下好像是A和B,這些重修和新修的課程,幾乎都是A、B。有個學期學分33分(一個學期最多只能選35分,33分相當於很多課),而且很多門都是像高數、結構力學這種理科的課程,我竟然基點達到了3.31,這個基點在理工科學院里是可以拿獎學金的了,哈哈,雖然我因為以前掛過一些公共選修,不能申請獎學金,不過學院給我頒了一個最佳進步獎,基點從0.91到3.31能不是跨度最大的嘛。。。。最後順利畢業(第一批),畢業設計答辯也是A。

所以最後說說我對網癮的看法:網路是人無法離開的一個東西,我如今就天天都上網,但是多在查資料,下載,聯繫人,當做工具,而當初玩遊戲,其實也是認識的一個過程。小孩玩遊戲一是為了反逆父母、反逆社會、反逆常規,凸顯自我。試想,小孩從小就是聽父母的,聽老師的,按照社會的價值觀為人處世,你打工的時候有沒有在心裡罵過領導「去尼瑪的貧什麼老子要聽你?」,就是那個感覺,而小孩單純,不會管理情緒,想一出是一出,當然是就是立刻表現出來去反叛了。父母、老師必須在孩子玩遊戲上癮時給予支持、關懷和包容,去感化他們,這個感化是長期的,可能半年,可能一年,想想你如果去禁止他玩,他只會越叛逆越爽,最後叛逆的事情越做越大。尤其忌諱用嘴巴,比如說:「你看,我給了你什麼什麼,你怎麼不聽我話,不報答我?」你可以試試公司領導對你說這個,你什麼滋味。也許你可以問問「玩的累不累啊?喝口水吧?別坐太久,玩完一盤就站起來走走再玩,玩的這是什麼遊戲啊,教教我」等等,而且,在允許的時間內,給他初步定一個玩的時間,但是把控卻讓他自己來。比如周末,給他定3個小時,但是她玩了通宵,千萬別說他,你可以第二天給他做一頓好的,跟他說「來,補補身子,昨晚睡的比較晚吧,多吃點,我以前就不近視,後來近視戴眼鏡才發現踢球太麻煩了,你昨晚通宵了,要好好休息回來噢」不怪罪他通宵,卻告訴他如何把通宵補回來,順便還告知了通宵所損失的一些東西。這些都就是家長下手的時候,當然還是切記別說太多。你看他有一天不玩遊戲了,卻坐在那裡失神,這就是他已經叛逆夠了,卻不知道接下來該往哪使這股勁了,這時候就是家長的機會了。你可以問他「最近過的怎麼樣,是不是碰到什麼事了,可以跟父母說說,父母永遠站在你這邊」。如果孩子想戒癮,很簡單,換個不能玩遊戲的(或者勉強能玩,玩起來卻很卡)的電腦,把加來客廳到處都布置是書籍圍繞,尤其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你的時候,你大部分都在學習,看書,運動。所謂環境改變人,斷掉這個癮的來源,再提供一縷清泉,傻瓜都會去喝清泉解渴。多跟孩子交流,挺他說話,碰到不知道怎麼學的,家長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但是你可以通過網路找資料,通過實地考察網上找到的資料,給孩子找到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和好的培訓班。這個過程也是以身作則,用行為告訴孩子「網路是用來找資料的,他還可以開店賺錢,還可以聯繫同學……」等。

其實這跟教小孩又有什麼兩樣呢?只是家長自己談網色變,亂了陣腳。網癮=小孩愛玩的天性+青春期的叛逆+認知社會、認知自己過程中的一道坎。家長支撐著孩子度過,多以笑臉、包容、支持,而不是抱怨。

晚安,睡了。感謝我的老爸,還有老媽,還有班主任。希望我能早日有所成就,不負自己之所期,不負他人之所望。


辦鐵通寬頻


這麼跟你說吧 我是孩子 高中生 我們玩遊戲 很單純的 想和同學一塊 或是在遊戲中打磨光陰 而作為一個單機愛好者 我想在遊戲中做自己的英雄


分條論述


1。如果小孩只是單純的找朋友一起玩 那家人就要注重 自己在家是否為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家庭環境 家人漠視 或者與孩子對立 打罵 讓孩子尋找別的方式發泄情感 很正常 家人要自省 這種情況 打罵只能治一時 不是一世


2。單純的無聊 那麼只能說小孩沒有目標 恆心 生活無趣 這很可怕 小學 應當是快樂的 在這時失去孩童的處處皆樂土的生活態度 不利於成長 我小學不玩電腦 就算和朋友一起看書 去樓下捉人也是快樂 這時候家人引導 多帶小孩出去玩 或者給他找個興趣也行 &<千萬不是什麼家長自己覺得的興趣班 那都是無腦填鴨 興趣是每個人自己的!&>


3。這是很多遊戲存在的意義 如同現在的女生愛看韓劇 人們追求現實中實現不了的東西 你能在現實中阻止世界大戰?稱霸歐亞?成為史詩?遊戲中可以 因為可以滿足一些夢想 有成就與自豪感 如果孩子是這樣 那很好 他還有少年的幻想與夢 家人只用引導 多在現實中表揚 讓他找到在生活中實現自己價值的成就感 問題迎刃而解


~~~~~~~~~~~~~~~~~~~~~~~~~


也許還有4 5 6。。。但是沉迷網路 最多的原因只有這些 不要隨便地往小孩身上扣網癮的帽子 更不要迷信什麼教授 更多的開導就行 小孩子要有美好的童年 耐心 在生活中讓他尋找樂趣與自己的價值 少些打罵 多點平等交流

~~~~~~~~~~~~;;;;;;;


自己有感而發 可能有人說我高中生憑什麼開導別人 但是我只是分享我的感受 有些人自己酗酒抽煙跳舞 偏偏限制自己的孩子 有時言傳 更多要身教


講一個成功案例吧,是我媽媽的朋友的兒子。

我媽媽的朋友鄭叔鄭嬸文化水平不高,開了一家小茶葉店,也賣一部分煙酒。她們的兒子小鄭,我叫他哥哥,現在在掛職讀博,學費全部單位出。這算是比較成功了吧。

小鄭哥哥上高中的時候,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網吧,早晨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出門,晚上才回來。一開始鄭叔鄭嬸沒大放在心上,以為兒子只是上學去了。過了很久,他們才感覺出來不太對勁,天天起早貪黑的,怎麼成績一下子就跌落谷底了?後來去學校一問,得,兒子好幾天沒去上課了。

老師說,好幾天沒見了,可能去網吧了,家長注意一下。

鄭叔鄭嬸就回去了,小鄭哥哥還是很晚才回來,但是他們一句話都沒有多說。第二天,小鄭哥哥前腳走,鄭嬸後腳就跟上了,她要看看兒子是不是真的去網吧了。

由於經驗不足,跟丟了。鄭嬸回家立馬叫上鄭叔,店都不開了,去找兒子。

沒找到。

晚上小鄭哥哥回家,家裡照例風平浪靜。

那段時間,鄭叔說告訴他名字他就能說出來這家網吧在什麼地方,他已經把市裡的網吧都去過了。有時候他和鄭嬸看到門口有兒子的自行車,進去就是找不到人。後來才知道小鄭從後門跑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鄭還是被父母逮住了。

鄭叔帶小鄭回家的路上買了一隻燒雞。小鄭把所有的錢都拿來泡網吧,肯定餓的不行。回到家,燒雞就擺在面前,但是他不敢吃。

鄭叔說:「吃!你敢逃學進網吧怎麼還不敢吃東西了!」

小鄭嚇得哭了,一邊吃燒雞一邊哭。

鄭叔說:「你不愛上學就不用上了。我跟你媽都沒文化,好不容易開了這麼個茶葉店,供你吃穿上學,現在還得供你去網吧,你不上學了正好,就不用交學費了,你可以都用來去網吧。剩下的錢我跟你媽留著養老。」

小鄭趕緊搖頭表示不行。

鄭叔怒了:「我跟你媽總得給自己留條活路吧!等我們老得動不了了難道指望你這個天天網吧的兒子養我們?你不跟我們要錢就不錯了。燒雞好吃吧,香吧,你知道我得賣幾斤茶葉才能掙出來你一隻燒雞?為了賣這幾斤茶葉我得跑多少地方進貨,又得費多少心力賣出去。不指望你將來養活我們,至少你得養活你自己吧,吃不上燒雞吃糠咽菜也行啊,你天天去網吧,將來要我跟你媽媽跟著你集體要飯嗎!你看街口要飯的那個老頭了嗎,別人看他這麼大年紀了不容易,還給個仨瓜倆子的。可你呢!別人一看你為了去網吧要飯,屁都不給你。到時候連要飯都得我跟你媽幫你。人家爹娘吃肉,我們還得給你討一口湯喝。行了,就這一次,以後你去網吧我就給錢讓你去,你要多少我給多少,但是將來你看著辦吧。我要是願意這樣,將來我跟你媽就為了你去要飯。」

從那之後,小鄭哥哥再也沒去過網吧。並且順利成為我們一群小孩的偶像。


網遊連大人都能沉迷進去,你指望小孩子能自覺?

戒癮關鍵是讓他找到一個新的興趣,比方說隔壁黃媽家的小玉越來越水靈了,但她最討厭別人玩網遊…


不知道現在小朋友都在玩兒什麼,我就拿自己舉個栗子。

在我成長中遊戲可以說一直伴隨著我,從剛上小學一開始家裡添置電腦時打星際爭霸仙劍,和小夥伴在被窩裡通宵打Gameboy,四年級的時候上大學的姐姐帶我玩傳奇,之後慢慢接觸上了網遊魔力寶貝完美世界街籃....最後在高二時結束在了赤壁。赤壁可以說是我最沉迷遊戲的時候了,那時候基本晚上都要偷偷玩兒很長時間早上沒精神,精力金錢消耗對於一個高中生算是巨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進入正題:

我想先從遊戲本身來入手,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如此的沉迷在那款遊戲之上,自己總結,其實是網遊的整個設計機制對當時的我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簡單說就是上癮機制。分以下幾點說。

一、在遊戲中目標總是明確的

遊戲給了我很多成就感尤其是當我說我是小學生初中人人家都很驚訝的時候(當然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當然更多的成就感來自於對於目標的達成

遊戲會在相應的階段給予你力所能及的任務,因此在遊戲初期系統會引導你完成一項項初級的任務,之後根據你等級的提升給予你相對應的任務,可以說不斷的完成任務就是不斷的自我滿足,同時任務還會給予你及時的回報(經驗、金錢),當然這個過程也會麻木。

二、遊戲獨有的語言

首先,由於從小積累的遊戲經驗,我自認為對於遊戲中的語言(或關卡)足夠敏感,並且自認為熟悉這種敘述,因此我覺得我能比別人玩兒的更好,而遊戲也在設計中刻意隱藏些元素一是讓我感覺驚喜,有些隱藏關卡的發現過程能產生及大的生理刺激...二是讓我感覺印證了我(能比別人玩得好)的觀點。

三、競爭

網遊中的競爭無處不在,具象的如裝備、等級,還有如各式各樣的Leaderboard世界的工會的國戰啊等等不斷的激發競爭慾望。

四、習慣塑造

可以說在玩兒了赤壁大半年之後,砸了無數口糧已經能夠算個合格的RMB玩家之後,玩這個遊戲就變成了習慣了,有時候很痛苦因為遊戲中會有許多定時任務(只能在某一時間段完成),以及每天任務,這些任務都會有比較豐厚的回報,但是代價是形成一個遵循遊戲機制的作息。而且這類任務在當時的我看來就是一種綁架與脅迫,錯過了會很不甘心覺得吃虧因為別人每天都在做,這也是競爭的一部分,但是可以說這成了我離開這個遊戲的主要原因,因為我意識到這太可怕了。

對不起
好餓啊我得吃飯去了.....這只是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倉促的回答了一下,附上更加系統的分析遊戲元素及機制的答案。遊戲化 (Gamification) 是什麼?如何應用於營銷與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識到自己失控了之後,我嘗試著1個星期沒有碰電腦(當時這個遊戲已經持續玩了近一年),說實在的那個時候感覺有些輕鬆,之後........密保卡丟了.......

希望題主能從這些機制中看出些什麼,並且適當的進行引導,我私以為不要一味否認玩遊戲的正當性,如果可以我更希望題主能讓小朋友去接觸一些網遊之外的遊戲,並不一定指電子遊戲但是要有一定的遊戲性,因為小朋友追求的無非也是有趣而已。

我本身還在堅持玩遊戲,當然網遊已經不碰了,自認為已經成長成相對成熟的玩家了。我真心的認為發現好的遊戲讓我的生活更加精彩!Fun for better.

附上一個TED視頻,希望題主能夠讓我們的小玩家了解到遊戲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沒準他能創造出一個改變世界的遊戲呢:P 【TED演講】遊戲創造美好生活_Jane_McGonigal


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更容易迷戀網路。觀察多數有網癮的青少年,父母只為孩子提供了充裕的物質生活,卻忽視了他們的精神需求,比如成就感、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他人關注的需要等等,會使孩子用網路和遊戲來逃避現實、尋求虛擬世界的精神安慰。

我的建議:

第一,注重疏導,一分為二看問題。其實,上網並不全是壞事,信息化時代,尤其是在城市裡,不讓孩子上網是不大可能的,也不現實。但孩子長時間沉迷於網路世界(尤其是現在風靡的手游、桌游),的確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年齡較小的孩子在網上主要是玩遊戲,年齡較大的孩子喜歡整天刷朋友圈,尋找聊友。如果父母平時能多點耐心陪孩子,使他們想玩、想說的心愿在現實生活中得以實現,就有可能把孩子從單一的網遊中解救出來。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散步,陪孩子一起看課外書,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幫助父母利用搜索功能找些資料(比如常識、名人故事、智力小測驗)。最好能走出家庭,走進大自然,尤其應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戶外的體育活動。如果父母真能做到這些,孩子就不會沉湎於網路。

第二,對孩子上網時間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難以自拔,讓孩子安全上網應該是父母掌握的底線。至少應該在電腦里安裝過濾程序或者「防火牆」,屏蔽黃色網站。同時父母自身也應該學會熟練使用網路,熟悉孩子常去的網站和聊天室,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電腦最好放在公共區域比如家裡的客廳,而盡量不要放在孩子的卧室里。

第三,父母應以上網為契機,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人格教育,適當收集一些介紹網癮害處的新聞、事例作為反面教材,讓孩子明白「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的道理。

第四,孩子一般自控力差,父母可以採用「倒計時」地方法提醒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離網前有個準備,減少抵觸心理。同時,也能讓孩子養成到點停止遊戲的習慣,培養其自覺性和剋制力。孩子能夠在規定時間內離開電腦,沒有超時,就給他一個精神獎勵,這樣可以強化好習慣。同時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相信他能做到自律,不會淪為「網路屌絲」,切記不要因孩子一時的迷戀而全面否定孩子,說出類似「你算沒救了」這種話。

【成長問吧】是父母有方為眾多家長及孩子提供的一款教育類問答產品,邀請教育領域的強人、培養「牛孩」的優秀家長、以及牛孩學霸等入駐成長問吧,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經驗分享給家長提供一對一、有針對性的問答服務,幫助家長和孩子回答解決他們比較關心的學習、教育、成長、留學、就業等方面的問題。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電腦,玩手機,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讓孩子的業務生活豐富起來。

一件事情如果受到禁止,就有「禁果分外甜」的感覺,會覺得刺激,所以不能強制禁止,可以跟孩子溝通可以自己安排時間玩,但不能影響學習,約定把正經事忘了就會受到懲罰,一個星期不能玩遊戲,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事,自然也會認罰。也可以用科技手段共同約定上網時間,協助孩子安排,可以試試愛熊寶這款軟體的,可以設置孩子上網時間,也可以查看孩子手機軟體使用情況。

有研究表明,普通的孩子玩網路遊戲只是一種娛樂,不會出大格。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通常都是和父母原本就有溝通上的障礙,這些孩子在生活中往往個人意志一直被壓抑,人格不被尊重,和父母難有深層次的交流。其實,他們選擇的是逃避現實。大人要做的,不是粗暴地封網,鎖計算機,斬殺孩子的虛擬生命,而是要在現實世界中,還原網路世界中能提供給孩子的溫情與理解,獨立與自由,和孩子建立起良性溝通並幫助孩子在現實中找到能夠發揮他們特長的舞台。


一開始就不該打罵。

只說不準,可小孩想玩遊戲怎麼辦?

應該約法三章:

1.不能去網吧

2.保證學習

3.控制遊戲時間

報酬就是可以得到一台電腦

豈不皆大歡喜


電子遊戲是人設計的就是讓人上癮的。

市面上的電子遊戲都是為了賺錢設計出來的,所以絕大多數人對遊戲都沒有抵抗力。

找到一個讓他覺得比玩遊戲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和孩子坐下來定一個他認同的玩遊戲的時間段,(周幾,幾點到幾點)只能這個時間段玩。

超時或者違反規定做處罰。寫在紙上家長孩子簽字掛牆上。

讓孩子知道有節制的玩遊戲就好了。

@千山雪 電競現在完全沒有辦法和足籃網高爾夫這種成熟的職業體育項目比。

電競選手頂薪是多少?職業生涯多少年?退役後的保障。

最多和舉重,射擊,這種冷門項目比。現在培養一個SKY風險可比培養一個姚明,李娜,劉翔,丁俊暉大太多太多了。

不反對玩遊戲,但上來就說電競怎麼怎麼好怎麼有前途,

那和看見王寶強成明星了就認為農民工都能成明星一樣,純粹是騙人騙己了。


找個人跟他玩遊戲,把他虐的體無完膚,天天跟他玩,玩到他不想玩為止。。。。開個玩笑。我覺得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大多數情況是因為尋求那種父母不允許,自己偷偷玩的一種心理。我到大學,沒人管了,天天可以玩遊戲,很多情況下除非真的沒事做,否則不會去玩遊戲,甚至有時候連電腦都懶得開,這就是我本人的看法,希望有些作用。


孩子才六年級?打過罵過?打罵肯定沒有用了?

呵呵。

當然沒有用。

你知道上知乎來問大家的看法,為什麼不去問問你孩子自己的看法,和心理諮詢專家的看法?


玩多了就會無聊


他一出來,你就把他號虐死


我家小子也有網癮趨勢,現在除了CF似乎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我很是焦慮。怎麼辦啊?


推薦閱讀:

當媽媽是種怎麼樣的體驗?
從父母和家庭的角度來看,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如何教導孩子敢於認錯?
你孩童時期(年輕或無知時)做過或經歷過最危險的事?現在想起還會後怕和恐懼的。?
特想生女兒是什麼心態?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家庭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