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沒得到這份產品經理的工作?附我的產品報告

以下是我產品報告DEMO 1.0的鏈接地址,我想知道我的報告有哪些不足

新聞類應用產品分析報告

上周有家深圳的互聯網公司來大學城開宣講

我得到了面試機會,HR一眼看穿了我快速反應能力不強(我還是持保留意見)

但是HR給了一個可以讓她成為我伯樂的機會給我,她讓我回來寫一份競品報告給她

4天時間,我本想早點寫好給一位在騰訊工作的師兄查看的,結果拖延症發作最後兩天才動手,最後兩天幾乎熬夜到通宵,但是還是沒有趕上最後期限,晚了時間發送給她,結果就夢碎了,我倒是很介懷她連拒絕信都不給我

現在我在一家ERP公司實習,因為對行業沒感覺,對崗位沒感覺,才上了幾天班就覺得壓抑鬱悶。

所以很想在畢業前通過努力入互聯網的行,但是在拉勾也老不過簡歷...

這個問題有點像軟文,不過我是想銷售自己

為了實習機會,我豁出去了(反正你們都不認識我),希望能主動找到伯樂

==========================================

今天周五,剛剛HR給我打來了電話,說我做得很用心,通過了複試,順利的話我五一過後就要去實習報到了!

謝謝回答這個問題的好心人們!

希望這個消息也能給正在找工作的同學一點信心,要相信天道酬勤(但我還不夠格說我勤奮....),用心付出別人是能看到的,發送正能量:共勉!


我寫競品分析的時候,會讓自己不努力陷入一個怪圈,叫做」為競品分析而分析「。

BOSS想要看競品分析的目的是什麼,看完這個分析以後他大概會做什麼,是寫之前必須要弄清楚的。大部分時候的我們的競品分析建立在公司產品已經完全成形,BOSS覺得沒有功能點好加了,但想要進一步改進用戶體驗的基礎之上。

你存在的的問題,我總結下,標準只是我在公司給老闆寫的一些競品分析的經驗。

保持簡潔,抓住重點、深入淺出。有高度時效性。下面是具體分析+建議。

1.如果不是要面向全公司進行演講展示,競品分析最好字數不要超2000字,總篇幅不要超過10頁,能用圖就不說話。

在實際工作中,BOSS或者產品經理的時間相當寶貴,競品一個個功能詳細解說,是否符合它的初衷,而我們的怎麼怎麼樣……相信我,多年經驗的他們比你清楚得多。你需要的,就是簡潔羅列區別,最後給出方案,能讓BOSS立刻拍板。

拿你的文檔里這段說話:

你的標題是對此功能的概括,然而分析這個功能對我們的產品的意義是什麼呢?噢,我還要慢慢往下看,(我猜你大概是應聘這個小知APP的產品經理)作為小知的人,這個不感興趣的提示標籤怎麼用然後點了會出現什麼他們都會知道,你卻還用了3,4行去講一步一步的步驟……最後煩了去找解決方法,結果一眼看到是」用戶體驗產生不良影響「……BOSS要急死了好嗎!你說不好?更好的方案呢?什麼……我還要拉到最後去找……我們能不能簡單粗暴一點,改成這樣(我拉到最後看你的解決方案也雲里霧裡的……大概寫下):

」不感興趣「按鈕存在問題:

1.推算用戶喜好結果過於片面

2.確認不感興趣後頁面仍然停留,產生不必要操作

解決方案:

1.後台增加對用戶是否收藏、是否評論的監控,綜合判斷用戶喜好;

2.在點擊」不感興趣「按鈕後,立刻關閉該頁面。

同類參考:蝦米音樂的喜好歌單。

大致措辭,格式改整齊點。

你類似敘述不簡潔的段落(比如闡述網易新聞特色功能之類的)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幫你改了。

BOSS在拿到你的競品分析以後一般來說都會跟你進行短的discuss。如果對此改動有猶豫,你再概括下什麼」如此做法可能是擔心用戶巴拉巴拉,但是巴拉巴拉「……當然你的手機里也備好了蝦米音樂的APP,隨時打開花3,4秒讓BOSS感受一下,不要當你的BOSS是弱智,同時要高度尊重BOSS的時間。相信我,一篇好的報告,會讓你的BOSS看到有一種呼喚你來再講兩句的衝動……

(每次提交了競品報告,都會獲得跟BOSS開小會吵用哪個方案的的機會的我聽到老闆喊」萌萌你來一下「時的表情……)

2.競品報告的時效性

你在改變進步,對手也在改變進步,寫競品報告永遠是個長線的工作。你的競品報告應該圍繞「這段時間對手重點在做什麼,我們該做什麼」這個思想去寫。

對於以單向傳播信息為主的APP(新聞、推薦、優惠信息等),對手在首頁放了什麼,不同類別信息的比例、長度、更新時間、甚至輿論的管理也是很需要觀察的東西,這種是很難用程序監控的,只能人肉總結。只管欄目設置、功能設置、交互設計的競品分析都是耍流氓。你會喊做內容的檢測很苦、很累、很煩,但是摸出了規律,對BOSS來說的用戶是大大的。

再不濟,想辦法找到競品APP最近3個版本的更新內容,還有最近一周的熱點。

我會說我蹲點3周對手網站,然後發現他們…%¥#*的故事嗎?

3.明確你自己的責任範圍。

這純屬是我對你報告里的某些東西的吐槽了。

總結

建議方法框架

在經過前文分別從產品功能,用戶體驗,商業模式等角度對四款應用進行全面對比,分析後,

我作為有可能成為小知團隊的產品經理助理的互聯網熱愛者,將為小知的光明未來殫精竭慮。

下面我將從產品功

能,產品運營兩大點出發,提出一些個人的小想法。

加粗是你自己加的,原版引用,真是一篇很有激情的演講稿……充分暴露了你撰寫競品分析報告的不成熟。接下來的東西……

數據為依據,那麼我們可以得知以下關於用戶的特點

用戶有通過移動設備獲取信息的需求

相當大數量的用戶有每天使用新聞應用獲取信息的習慣

人們最喜歡的資訊類型是新聞

有一半的人喜歡看娛樂新聞

科技資訊與生活,時尚,人文資訊都是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資訊

喜歡主動獲取信息的人幾乎和偏愛被動獲取信息的人一樣

人們在看趣味新聞作為消遣的同時,也希望看得到有深度的文章,獲取知識

真的不推薦假想數據,去強行推結果……而且你還設計問卷……你想一下BOSS看到此處抽搐的嘴角。

我一回頭看你自己都講了拖延症虎頭蛇尾,好像人家去吐槽你這個也沒多大意思了呢,,???,,

我才大三 (`?ω?′),不瞎說了,老闆喊我倒垃圾去惹。


----------------------------------------2015/4/28日補充--------------------------------------------------

先恭喜題主拿到offer。

再強調一下觀點,首先否定的是要求候選人產出對招聘公司具體業務有參考意義的產出物的行為,其次是否定要求候選人提交可行性報告、競品報告、原型圖、交互設計等等命題任務的招聘行為。

本來想直接發在評論裡面討論的,想想確實是我表述得不夠仔細。原答案內容有一些偏激,我無意針對任何公司和個人。今天補充的內容也許會更偏激。

傻逼才會指望實習生寫出完美的報告。

先回應一下這個問題吧。確實存在很多公司把實習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做一樣的事,拿零頭的錢。但同樣有很多公司把培養實習生當成很重要的工作,並不期望實習生帶來立竿見影的效益,相反還要額外耗費人力金錢來幫助實習生掌握技術、融入環境。前者是要鄙視的,後者是要鼓勵的(我知道更多的是行業原因,很多行業本來就有許多重複性的工作)。那麼問題來了,這兩種公司在招實習生的時候,目標有什麼不同呢?前者:找個能幹活的,能幹多久干多久;後者:找個有發展潛力的,畢業後能留下盡量留下(培養實習生很貴,轉化為正式員工的轉化率又低)。

如果我是出題人,讓實習生完成一份報告,我會希望他能寫出一份完整的報告嗎?不會,但我會有一個心理預期。達不到的,fail,達到的pending,後續繼續篩選。當然,其中肯定會有表現超出你預期很多的報告。甚至fail掉的那些報告,也有許多很有價值的點。為什麼我要否要求候選人產出對招聘公司具體業務有參考意義的產出物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太需要不同的視角來看待我們自己業務上的東西。或者出題的人覺得自己已經對這個業務無比熟悉,只是想看看一幫沒有經驗的菜鳥怎麼看這個問題,能不能想到我想到的1/3。可是你錯了,如果交上來的報告你覺得沒有用,扔到垃圾桶,也就是這個同學投入的這些時間和精力被你否定了而已(這真不是事兒)。可是如果碰巧你覺得這篇報告有點意思,給了你啟發(甚至方向),相信我,你會理所當然覺得是自己的點子,真的,至於這個作者能否拿到offer,根本不重要,對一個人可以有太多的理由不滿意。

說個不是很恰當的類比,這事兒就像高考作文,各個考生都很用力地寫,最後得滿分的作文一定是極好的,於是我們看到這些作文結集出版了,署名卻是江蘇考生、福建考生……不知道對於這些作文的作者,這是幸運的還是不幸的。

點下題吧,我不指望實習生寫出完美的報告,但我一定明確地認識到這群人中有我需要的人,能力也好,潛力也好;認識到所有報告的價值,並尊重之。

基本上把點子寫出來就可以了,誰要你寫長篇大論?連考察點都get不到

來應聘的實習生其實是你業務體系之外的人。業務體系內的人知道現在業務開展的方向、重點、難點,而業務體系外的人卻不知道。回想一樣中學時候我們是怎麼應付不確定的政治題和閱讀理解題是怎麼做的,把想到的點和關鍵詞,能寫多少寫多少。學生們在寫報告的時候,並不知道你的重點是什麼,甚至他們主觀認為越詳盡越好。更現實的情況是以他們的經驗和閱歷,往廣度擴散比往深度挖掘更自然。其實問題不是這些實習生寫得多,寫不到點子上,而是出題人問得粗,問不到點子上。

我在面前端的時候,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一個面試官拿出手機,運行了一個打飛機的遊戲,問我,如果讓我來用前端技術實現它,怎麼做?我當時就懵了,你到底要我什麼?可能的實現技術、架構、可能的實現難點,還是遊戲設計、視覺設計等等,每一條都夠說一天的了。我當時甚至已經想到這是一個陷阱,告訴他放棄用前端技術實現,改用原生的實現。從面試官的角度當然是我沒有領會他的意圖,但從我的角度,fxxk。

這些根本是入職後才需要去做的。

贊同。我們公司最近的新人培訓有個活動是分組進行競品分析和產品體驗,新同學產生的報告還是相當不錯的,贊。

至於你說的招聘流程壓縮到一天,我是還沒有見過任何公司這樣做的。

關於招聘流程壓縮到一天,我是針對社招的觀察,校招應該壓力比較大,不清楚。我13年年底找工作面試了十來家公司,只有一家是流程原因要求分幾天面試,後來沒去。其他的都是半天以內到offer階段。如果晚上郵箱里沒有offer,基本上就是被拒了。當場給offer的也很正常。不過這也可能和行業相關的,互聯網行業人員流動性大,一家公司面試流程長、簡歷篩選慢、offer回復慢就可能導致這個候選人被其他公司先簽走了。

@郭冰燃 順便說說誠意的問題。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招聘流程其實以發offer為界,分為兩部分,完全的權利反轉。發offer前,招聘方是強勢的,對於候選人是可要可不要,於是候選人需要表現足夠的誠意,完成招聘方的任務和考察,為了謀求這個offer。但招聘方必須同時意識到,候選人的時間同樣是寶貴的,面試很遠、面試很累,對候選人以及候選人時間的尊重是必須的。可是不管候選人如何努力,也是很可能拿不到offer,可能是能力上的原因,也可能是名額上的原因。但如果招聘方發了offer後,形勢會發生逆轉,候選人可以選接受還是拒絕。如果候選人拒絕,對招聘方還是會產生損失的。誠意是相互的

還是說自己的例子的,這次是反面的。依然是2013年,領導讓我去面一個實習生,跟我說,不管通過還是不通過,告訴她一個禮拜內給答覆,如果通過讓hr再約她下周過來,不通過就算了(不發拒信哦)。我當時很奇怪:為什麼不是通過我這關,直接再進行下輪面試,反正大家都沒忙到抽不開身。sb領導說這樣會顯得我們重要,加強她對這份工作的重視。當時我不懂,就去面了。可是越面越難受。小姑娘長沙讀大學,跑到上海找實習,這成本和辛苦大家自行腦補。技術雖然不出眾,但項目經驗豐富,上進。以我們當時的情況,很難招到更好的。一個禮拜後她通過了又一輪面試,再一兩個禮拜後,她入職了。這件事加速了我離開那家公司。

----------------------------------------原答案-----------------------------------------------------------------

嚴重鄙視要求候選人提交可行性報告、
競品報告、原型圖、交互設計等等命題任務的招聘行為。這樣的行為就是欺詐,這樣的公司不去也罷。

雖然在招聘過程中,候選人是很被動的一方,但不代表不應該得到尊重。就拿競品報告來說,候選人是需要為此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的,而在招聘方看到,這是無足輕重的、廉價的。競品報告是誰的事情?候選人的嗎?當然不是,是這家公司的事情,是出題的PM的事情。憑什麼讓候選人寶貴的時間精力花費在本該出題人完成的事情上!細細想一下這種招聘行為吧,也許一個在校學生不足以寫出一份讓別人滿意、面面俱到的競品分析,但這次有多少同學去應聘了呢?有多少同學提交了呢?這樣招聘行為進行了多少次了?那麼將這些報告整合起來,還不夠有價值嗎?對於你們創造的價值,這家公司給了你們什麼?nothing,連尊重都沒有。也許你會說,這家公司也不一定會用候選人的報告。既然不用,為什麼要你們寫,誰的時間不是時間。再說了,這種方式真的能體現出一個候選人的能力嗎?我提交一份報告,你就能知道這份報告一定是我寫的,而不是我和我在「騰訊工作的師兄」一塊研究出來的?

我的觀點是,任何在招聘環節,要求候選人產出對招聘公司具體業務有參考意義的產出物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前段時間也有這事發生在我身邊,當事人Y和招聘公司M的事(人名公司名匿了)。Y去M公司應聘產品經理,聊了半天,面試官讓Y回去做一份現在M公司主要運營的APP的原型圖。出於對這次應聘的重視,Y做出了主要界面的線框圖,並提交上去了。後面M公司打電話過來,先是質疑:怎麼這個跟國外某個競品的布局有點像呀(體會什麼叫對具體業務的參考價值)?然後再提要求:補充完整的交互邏輯,靜態的線框圖不能體現axure的操作水平(發給你們的以前的作品都沒看嗎……)。一個小小的招聘提這樣的要求就很過分了,現在誰都忙,真沒時間給你當免費勞動力,這哪裡是招聘了,就是騙文檔嘛!Y當然是要把這家公司拉入黑名單的。兩個星期沒理M公司後,M公司又打來電話,邀Y再去聊聊。聊什麼?滾一邊去!

我很欣賞把招聘流程盡量壓縮到一天內的公司,我也很高興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是這麼做的。


作為一個剛從校招走過的同輩人,因為最近微信群內對於競品分析報告的諮詢討論比較多,那麼我從競品分析報告這東西來談談我的視角吧。開宗明義,我認為一份好的實習經歷,一次完整的項目經歷遠大於一份產品分析報告的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

「我的競品分析在產品面試中有用嗎?」「非常有用。」

「我的競品分析對面試官的工作有用嗎?」「呵呵。」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我認為競品分析所存在的主要意義就在於給大學學習內容與互聯網無關,並且實習、項目經驗不夠豐富的同學,增加一份可以讓面試官了解你的產品觀念和面試可中可挖掘的點。

為什麼我們看了那麼多的所謂的分析報告,寫出來的競品分析還依然沒什麼卵用?

總結了一下看過的一些應屆生求職向的產品分析報告,無非四字:捨本逐末。很多所謂的產品分析,大部分的著重點在於功能點的優先順序排序、細枝末節的用戶體驗、配色排版好不好看、交互動畫等等以主觀感受為主,缺乏數據邏輯支持的吐槽,而忽略了最為重要的「需求(痛點)、實現(落地)、賺錢商業價值。」

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落手。然而我們常常望穿了雙眼,卻把視角禁錮在了屏幕裡面。

最後再補一個群內的討論,感謝 @楊家俊、 @王鎮雷 :

王鎮雷:【答】sense 什麼的很主觀的啦,我之前和一個網易的產品總監交流,他很看重的 sense 就是邏輯性。給出一個問題或者描述,你要能馬上抓的住重點,能夠衍生到已有的資源進行思考。概訴、需求分析、產品結構圖,都沒有什麼用。差異化分析可能有用,意見摘抄基本沒有,如果我是 PM 最有用但是也要求最高。

【問】為什麼很多產品體驗報告最後的建議都是落到了交互設計的改進上去?

楊家俊:【答】改進包括:產品邏輯和功能改進、交互及視覺改進、底層技術優化等。一般來說寫體驗報告的都是剛入門的人,在產品邏輯上並沒有深入思考,要改進邏輯很有可能會跟原有思路違背,一般新人也沒有這樣的魄力提。而功能改進的話,往往會被寫成流水賬,而且需要老闆等認可,未必能落實,層層pk。技術的優化更是一般新手提不出來的 故往往體驗報告能落實的,就只有改一下設計了。

【補充】由此也思考到關於產品經理的水平問題:一般牛逼的產品經理和總監也不會寫體驗報告,但她們看產品往往幾句話就能讓你覺得頭頭是道,因為他們把產品的核心點 從可能涉及的技術到產品邏輯到設計都有提及。而新手往往會寫一大堆,自我感覺很不錯,其實都在圍繞一個方面不見全局。由此可見差距。

游誠樹:【神回復】我覺得很大部分人面試帶產品報告會加分並不是寫的有多好,而是因為更多的人沒有帶。→_→

附:剩下想說的話,鎮雷已經全部說完了。

文章鏈接:《我怎麼寫產品體驗報告?》By: @王鎮雷


因為題主問的是這篇競品報告,又已知題主已獲得複試機會,我就不岔開話題談招聘和產品經理其他技能,就單聚焦聊聊這篇報告。

作為應屆畢業生,你的競品報告做得挺好。

首先,先通過思維導圖說清楚整個報告結構「產品功能」、「用戶體驗」、「商業模式」和「總結建議」。

其次,在每一塊的分析過程中也是做了功夫,有圖表、問卷、少量數據和自己想法,其中「用戶體驗」這塊還用到了「五層用戶體驗要素」這個模型。

最後,在整體排版方便也是比較用心,在大部分職場新手中也算不錯。

當然不足之處也不少,我列舉幾個我看下來比較重要的。

1、問題。不以解決問題而寫的報告都是耍流氓,通篇競品報告看下來,你只是在對四個新聞閱讀類產品做了「全方面」的比較,那這個比較的原因是什麼?希望通過這種比較來實現什麼目的?解決什麼問題?其實你只是在總結里談了幾句,其他時候都處於為了分析而分析的狀態。

2、在戰術上深入,在戰略上敷衍。這是很多做產品,甚至有工作經驗的產品經理都會犯得毛病,沒有想清楚是什麼,為什麼就死磕怎麼做,做多深。比如這篇文章中大量篇幅都在做表現層的功能交互分析,而在諸如「產品定位」、「用戶心理」等只是搜集宣傳信息後的整理。更嚴重的是,答主把「盈利模式=商業模式」,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3、精簡。其實做一篇好的競品分析,搜集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報告撰寫這三個環節中,分析資料所花的時間應該至少佔到總時間的一半。因為你要去判別哪些資料是有價值的?有價值的資料中哪些是可採用的?可採用的資料中背後的邏輯又是怎樣的?這種邏輯在對方產品當時的環境下是否合理?在我們產品現在環境下是否合適?未來又會怎樣?

等你把這一整套的思考完成後,你會得出一些或好或壞或無用的結論,有些能解答你最初調研的問題,有很多可能關係不大,你就又要做刪減梳理,而梳理完成後報告通常也長不到哪去。

言下之意,就是不要為了精簡而精簡,恰恰精簡該是你深思熟慮後自然而然的結果。

(當然,很多產品經理會從美觀、可讀性、老闆的喜好和時間這些角度來談報告精簡,這也沒啥問題,我只想說,一個卓越的產品經理之所以卓越是因為他會懂得冒合理風險去把絕大部分關注點放在產品,而非老闆)

4、其他。比如調研問卷的問題設置挺草率,如「您更傾向哪種獲取信息的方式?」選項是「娛樂」和「知識轉化」,連個「其他」都沒有。又比如最後的「產品運營角度」,羅列了三個比較常見但不考慮定位和性價比的方式。

產品經理這個工作門檻低,如果想混飯吃,那麼把一些像畫原型等基礎技能用熟也能在這個行業內活得挺好。如果想真正做出有價值有生命力(不等於用戶量大)的產品,除了花時間在自我學習提升外,還需做更多的自我思考。


哎呀,又是一年春招季,認真看完了描述和那份報告,彷彿又回到了去年這個時候,我也跟你一樣焦慮又期待著~

再說句題外話,

點開題主資料一看,原來是大四了,我想說大四了還沒拿到offer實在是捉急啊!

好,言歸正傳,簡單說幾點

第一,你的文檔沒有辦法讓我很耐心的看完。(不管我當時是心情不好還是其他客觀原因,你的文檔確實對我缺乏吸引力,而這就是你的責任。)

第二,解釋一下為什麼沒有吸引力,因為文字太多沒有條理。(天啊22頁,能看完都是真愛了!)

第三,你分的邏輯層次我個人並不認可,不知道是否因為受到《人人》的毒害。(求輕噴,雖然我也是看這本書入門的。)

然後說說怎麼解決

首先,這份文檔最好精簡到10頁ppt以內,當時阿里筆試產品實習生的時候就是這個要求。我們不求面面俱到,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當然是摸清楚用戶的需求,知道他們要你做什麼,而不是全做。

所以一些表格能省就省,看到一大片的線框圖,我實在找不到重點。(還有那碩大無比的」對比圖「!)

甚至於調查問卷我認為也是不必要的,因為一來你調查的人群不具有代表性,二來你調查要花費的時間人力較大,第三是數據量太小不能說明問題(才94人你在逗我?)。

所以這個佔據篇幅巨大的調查表能省就省吧,如果一定要建議你附錄,讓別人選擇看還是不看嘛!

其次缺乏條理性,所以 我希望能不能有條理的展示你列舉的每一個app的優點啊,缺點啊,不同點啊神馬神馬的,這樣會不會給人的感覺更加直觀呢。針對某幾個點來列舉不同app的對比,這才是我認為正確的姿勢!

然後就是那個分層討論的結構,為什麼要這樣分,老實說是不是看了什麼書,還是網上看了別人的分析報告!這種分法我個人並不推薦,顯得太死板,當然有利有弊。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這是一篇競品分析報告,我只看到了分,沒有析。換而言之,角度不好,深度不夠。你看到的是這個功能的好,沒有說怎麼好,有多好,是否可以借鑒,應該怎麼借鑒。

最後還有一個,如何讓你的文檔從中脫穎而出其實需要一定的創新,咦」今日頭條「為例,」去掉用戶不感興趣內容,推算用戶偏好「,其實就是一句廢話,因為今日頭條的核心功能點就在這裡,你說的別人也知道,寫進去只是浪費彼此的時間而已。所以還是希望從跟別人不一樣的角度出發,我覺得會更加吸引別人的眼球。

(以上分析都是我個人口胡!吐槽一句,我要下載下來看竟然還要5下載幣,Orz)

啊,說說我自己,我也來自廣州,曾經跟你一樣很迷茫過,去年的這個時候抱著嘗試的心態去面試阿里產品實習生,後來的失敗讓我立志從研發轉產品。我也做過很多努力,走了很多彎路,所幸,這一路我都遇到了很多願意帶我的前輩。

後來,我用了一段時間去了解各種app,去看了很多人的競品分析報告,然後去面了廣州的一家做遊戲語音平台出身的公司,當時50個人只要2個人,其他幾位小夥伴面完都被要求寫一篇競品分析報告,然後沒有喊我做。回來的路上我很沮喪,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的。天無絕人之路,我竟然奇蹟般的收到了那家公司的實習offer。(所以不管發生什麼請一定要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啊其實我是米黑求放過!)

我去了那家公司實習,我在裡面擔任了產品助理的角色,而我負責的產品正好是聚合資訊類的app,所以我也研究了當時一些熱門的資訊app,你列的還不夠全,哈哈,但是無所謂啦,主要還是思維的方式。

聽說你已經收到offer了,不知道你還是否會關注這個話題,希望我的見解能對你有一點幫助。這只是第一步啦,後面你還會遇到更多奇妙的問題的,加油!


將來你跳槽的時候會發現要你的公司多了去了不要你的也多,平常心,即使可能你覺得你熬了通宵的成果換不來肯定。


競品報告也好,產品體驗也罷,更多的是像在寫菜譜,從來不做菜的人,看看菜譜估計做菜也不會很好吃吧,只有菜做的好吃,你的菜譜才會收到歡迎。所以,想做PM,真的可以試著著手去走一遍,產品,從產品出生到成長的全部過程。

不怕沒人,努力想辦法去找,辦法都是人想的嘛,比如:你不會ps 找不到會的人,那你還可以自己學。在學習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僅僅可以豐富你的產品思維,邏輯和你的技巧,同時還能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技能,當然了,創業團隊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作為一個學生團隊而言,很多時候是需要妥協的,比如,UI 比如 技術,比如功能,但是 這都不影響你不斷的進步,只有真正不斷的練習做菜,才可能最後成為大師的。

梅花香自苦寒來,大公司團隊往往技術積累非常好,所以,對於他們而言,是精益求精,說的過分點就可以說是挑剔,當然了,像我這樣,是以大公司為目標的學生,則更多的側重點就在如何更好的能夠進入大公司當中,那麼很多項目經歷更多的是不考究成敗,講究過程的(成功的標誌是拿到風投哈,不過不多)。但是哈,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進到裡面去實習,這並不說明你不厲害,而是需求不同。

如果你是要找實習,就可以通過一些項目來練手,即使你做的結果很爛,但是 至少 這一個項目里,肯定有你自己的閃光點,你也會熟悉甚至身體記憶整個項目的每一個細節。加強於閃光點這一項,必定會是你的亮點。這個很像某些廚藝高手,雖然菜不行,但是 火工或者刀法,非常過人,真正的實踐 要好得多!當然你如果是創業大神,也可以選擇另外一條路,即使失敗,但是 風投的多少也決定了你的價值。

——————————————————分割線——————————————————

說了再多,也是你拿主意,估量一個你覺得最好的,最適合你的,當然了,你的選擇 一定是最適合你的,堅持下去就好!其他的,不需要在意太多!


確實是能看出你很努力,只是沒分析到點上去而已,不過實習生來說已經很好了

順便說句,我招實習生也會要求他們提供產品體驗報告,5頁PPT以內

PPT會更容易看出他們的邏輯思維以及組織文字,以圖說話的能力

也就是說,其實你還沒get到他們讓你寫報告的目的


建議直接電話問那位HR,不選擇我的原因。這比我們在這跟你瞎分析更為有效直接。

單看競品分析,對於一個應屆生,我認為有蠻多可取之處的,包括調查,分析的維度等。

若要挑毛病,也有很多:

知乎混了這麼久,搜索還是會用的吧。

怎樣做一份良好的競品分析?通常有哪些方法? - 產品經理

如果提前做功課,我想題主會展現的更好。

從你分析的競品來看,面試的是新聞類(媒體類)互聯網公司可能性大點。

選兩個產品深度分析,比4個在內容上,更好把控,也更能展現你和面試工作的對口性。

若競品和面試公司無瓜葛,著重展現下自己在邏輯思維,交互等基本技能,以及行業積累。揚長避短自然而然的有重點了。

從題主的描述看,積累不少,缺少的是態度,這些不僅體現在這份競品分析,還有臨場表現上。這是我YY的。面試嘛,在鄙人看來無非就是交代2個問題:

1,我適合做這份工作,並且能做好。

2,我能長期地做下去。


我曾今給母校社團做過一個講座,下面烏壓壓坐了一片同學,都勵志未來成為產品汪,一個個雙眸是那麼的渴望,積極的響應著各類產品名詞,什麼痛點啊,需求啊,prd啊,體驗啊。

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產品經理不是一個你想要成為他而成為他的崗位,也不是一個你勵志做好所有規範就能吊炸天角色。我始終認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先要有實踐,再談你適不適合,捨本逐末的追求各類體驗報告,競品分析無疑是炒回鍋肉,把別人的思想換一種表達,無非是換個外殼而已。建議有產品熱情的同學先自己做一些產品練手,不論它是多麼的不堪,多麼的爛,你用不來axure,你讀不懂程序語言。正兒八經的跑一遍產品經理該跑的流程,讓自己腦子裡有貨,再來說流程,說原型,說宏偉藍圖。

記住,如果你覺得你能忽悠,你可以把黑說成白,你可以標準化的執行所有流程,那麼產品經理可能真不適合你,能寫一兩份報告就覺得自己是產品經理的人在過去很多,在未來很少


記住這句話:任何競品分析必須明確目的,沒有目的的競品分析就是耍流氓。

為什麼你寫的那麼多,為什麼你寫的那麼雜,為什麼大家覺得邏輯亂,那是因為你的目的不清晰。當然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招聘方的問題定義不清晰造成的,如果還有更多人被要求競品分析,建議自己假象一個目的(當然假象目的不能太亂想啦),然後再去著手分析。


…果然是應屆生的東西,全篇下來一股濃郁的詞藻堆砌,嗯,更直白點就如同你跟朋友吐槽一個你看不過眼的人是煞筆,結果說的時候變成了:我討厭他。

產品經理最大的作用是賦予產品一個精準的定位屬性!

就像前面的舉例一樣,你如果單說討厭他,這是個非常模糊的屬性,你朋友會追問各種為什麼,但是你直接跟你朋友說:他是個煞筆。你朋友就能瞬間理解你的厭惡尺度有多大。

在這個例子里:

你=產品經理

朋友=用戶

你所厭惡的人=產品

你向朋友表述的過程這是向用戶介紹產品的價值。

這個過程要如何精準的傳達給對方就是產品經理所需要具備的能力。

另外,求職實際也是一個競品分析,你要通過你給對方的簡歷或者說產品方案告訴對方:你有什麼優勢,為什麼選你,選你能給他帶來什麼價值。大學生求職其實挺簡單的,很多企業對應屆生的容忍度很高,一是白紙,塑造性高而且什麼都不會時是最耐操最容易被價值同化的,二是成本低。

所以,現在即便現在錄用,你也需要考慮你自己需要具備什麼價值才能留下來,往這方面加點符合不符合你的價值,雖然生存很重要,但也別長歪了,保持初心。


這個問題太想回答了。

我大三的時候也做過新聞客戶端的研究報告,雖然現在看來那些觀點很扯。

因為這玩意兒,我去了某門戶做報告,後面慢慢改變了很多東西。

ps:對了那不叫"新聞類應用產品」,專業的叫法應該是新聞客戶端吧。


產品從業人員的一點看法:

1.好的產品經理是打擊出來的,所以在此打擊一下你

2.我們做產品的思維絕對不是你這樣的,你做這份報告的目的是什麼?給HR展示自己的用心,然後以拿到offer為最終目的。能騙hr,忽悠不了PM啊。建議:分析自己擅長的產品,不要分析應聘公司或者他們的同行,因為他們肯定比你強,你再分析只能是班門弄斧。思路上面的同學講得很清楚。

3.過於膚淺沒有乾貨,PM更加註重邏輯,結構(結構又得考慮可行性,開發成本),解決問題的方式(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問題),產品的長遠規劃,而不是著重布局、顏色按鈕等表層實物。

4.全篇無亮點,我做分析做得多爛,也會有一兩個亮點,吸引受眾眼球。

5.不用太相信別人的數據。我們只用自己的數據,神馬統計機構,國家統計局,百度統計,學術論文,數據等等,呵呵,我做過我知道。永遠記住自己的後台數據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推薦閱讀:

2013 年,你在三四線城市關於移動互聯網有哪些見聞?
產品經理與產品運營誰更有前景?
做一個能讓用戶寫故事和續寫別人故事的社交平台可行嗎?要怎麼運營帶來更多的ugc?
移動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明顯區別是什麼?
如何評價中國大陸 2013 年 5 月 Andrid 活躍設備:前十位出現了三星、小米、華為三分天下的情況?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產品設計 | 競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