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11 月 13 日巴黎的恐怖襲擊對法國及歐盟會有什麼影響?

對之後法國以及歐盟有什麼影響會發生哪些重大改變?


11月23

第一次在知乎破50贊,蟹蟹X博士大大

11月

巴黎屠殺,只是血腥高潮的前奏

2015-11-15 霍啟明 X博士

文:霍啟明

Messiah: And He Shall Purify

George Frideric Handel;The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The Huddersfield Choral Society;Sir Malcolm Sargent - Handel - Messiah

2015年11月13日,法國絞肉機之夜,巴黎街道充滿了尖叫、槍聲、血和屍塊。

這件事情一定會在世界歷史上有著其惡兆般的坐標——這是血腥高潮的前奏。

這次屠殺發生在11月13日星期五,這顯然是isis專門挑選的屠殺之日,13號加黑色星期五。而且此次襲擊在多個地點同時發難。可見這次事件是一次謀劃周密、有條不紊的屠殺。

更值得注意的是,isis在音樂廳里扣押了一百多個人質,他們沒有任何談判的舉動,而是一個接一個處決人質——他們的唯一目標就是殺死更多的人。

這種單一的目標,讓所有人恐懼而費解,費解isis為何會如此的瘋狂和非理性?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事實上,儘管isis像個恐怖的幽靈盤旋在世界上空,但是大眾對isis的本質了解甚少,也沒有意識到這次事件是未來血腥高潮的一個開端。

這根本不是一次普通的恐怖襲擊,而是文明撕裂的開始,也是戰爭的開端。簡而言之,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撕裂穆斯林和全世界的關係,從而開啟他們篤信的「末日之戰」。從這一刻起,isis正式向西方宣戰,只要這個魔盒一打開,全世界都是目標。

如果不能了解isis的世界觀,便不能看清巴黎屠殺的本質。但遺憾的是,世人對isis的思想基礎了解甚淺。即使是在去年,奧巴馬還在不同場合稱,isis只是基地組織的「初級預備隊」。這種說法簡直就是一種愚蠢而致命的自負。這說明歐美等國還是將isis當成一種半前現代野蠻人半恐怖分子來對待。

事實上,isis是一個帶有極強天啟性質的意識形態體。暴力和恐怖主義,只是isis的一層錶殼,他們最核心的恐怖之處在於他們獨特而強大的意識形態感染能力。

Isis是最極端的原教旨主義者,他們認為自己是即將到來的世界末日的見證者和執行者。Isis用一千多年前先知預言性的聖訓(穆哈穆德同身邊人的談話,類似《論語》)來作為自己認知世界的指南,聽起來荒謬,但是這些聖訓有著可怕的準確性,所以讓isis成員如此篤信。

比如聖訓中列出了一系列「末日即將到來的跡象」:

穆斯林將和猶太人戰鬥(幾次中東戰爭)

音樂、酒精被廣泛的傳播和縱容

對清真寺的裝飾成為一件驕傲的競爭。女性幾乎赤身裸體,不顧他們的穿著(穆斯林世俗化);

幼發拉底河將要露出金山(石油的發現),游牧民族競相建起很高的建築(迪拜的奢華);

末日來臨前,宗教的知識將會消失,人們普遍地變得無知…那時候,古蘭經的教導蕩然無存,伊斯蘭成為虛名,人們自稱為穆斯林,但卻遠離伊斯蘭之道

末日來臨前男人模仿女人,女人亦模仿男人。人們沉溺於同性戀中(LGBT)

奢華的迪拜,和聖訓里描述的頗為相似

其中離我們最近是由穆罕默德弟子,聖訓背記家和傳述家艾布·胡萊勒(601~678)傳述的這條聖訓:

一個男人會從大馬士革的深處出現。他將被稱為sufyani,他出自一個小部落,但卻奪得了敘利亞的統治權。他會將孕婦的肚子撕開,無辜的婦孺都被無情地殺害。

這條預言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阿薩德與綿延多年的敘利亞內戰。

阿薩德極似聖訓中的sufyani

再者根據資料顯示,isis的領袖巴格達迪是古萊什部落的後裔,這個古萊什部落是先知穆罕默德所屬的阿拉伯人部落。以聖裔自居的巴格達迪把效仿穆罕默德嚴格作為自己的職責,並有一種病態一般的執著和虔誠。所以在isis成員的心中,isis更像一個聖教團,是通向天國的階梯。

巴格達迪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他的兄弟叔伯中有宗教學者、阿拉伯語教授,他自己也是一個罕見的高學歷恐怖分子,他在巴格達的伊斯蘭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所以在恐怖分子圈都尊稱他為「博士」

因此Isis不同於一般的恐怖主義者,他們政策的制定完全是根據宗教聖訓來執行,千方百計地把世界文明拖回中世紀的宗教律法社會,並最終引發末日決戰。例如,2014年9月,isis的首席發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納尼酋長號召法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穆斯林找到不信道者,並把他們「用石頭砸碎腦袋」、毒死、用車撞死」或者「毀壞他們的莊稼」。這些野蠻刑罰都是典型的伊斯蘭原教旨神學律法。其中提及的毀壞莊稼直接來自先知穆罕默德不要傷及井水和莊稼的聖訓——除非伊斯蘭部隊處於防守態勢,也就是說,穆斯林在卡費勒之地(異教徒),此時應該毫不留情,毒殺一切。

在isis的理念中,他們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實現聖訓的預言——凈化全世界,而凈化世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與異教徒大軍進行的「末日之戰」。所謂的「末日之戰」在聖訓中指:

羅馬軍隊(異教徒軍隊,isis顯然認為這是西方聯軍)將在敘利亞北部的大比丘(dabiq,在聖經《啟示錄》中dabiq被稱作Armageddon)和伊斯蘭軍隊大規模遭遇,伊斯蘭大軍將會大破羅馬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末日決戰的預言不僅出現在伊斯蘭教的經典里,也出現在基督教的《啟示錄》中,《啟示錄》將末日決戰的地點稱作Armageddon。圖為基督教預言中末日決戰的場面。

因此isis想瘋狂的促成預言中的「末日之戰」的到來。在2014年8月isis攻佔下敘利亞的大比丘之後,isis舉行了瘋狂的慶祝,而且isis將其官方雜誌就命名為《大比丘》。他們認為末日之戰就在眼前。

大比丘衛星圖

isis官方雜誌《大比丘》

可以說isis是一個純粹的非世俗性組織,末日之戰和末日審判是他們最本真的嚮往。相比之下,基地組織反而像一個理性的團體,他們隨時都有與世俗世界相關的目標——將非穆斯林逐出阿拉伯半島,摧毀以色列國,終結穆斯林土地上的獨裁政權。所以不能用我們慣常的得失思維去推測isis的行為軌跡,由此在我們眼中isis的行為充滿了非理性,但在isis成員的心中,他們的所有行為都是宗教審判,都是通向天國的足跡,所以isis成員能狂熱的、不顧生死的去執行各種屠殺,甚至是毫不猶豫的自爆。各位可能因為天下承平已久,沒有感受過極端信念夾持下的狂熱,但是回顧歷史,就在幾十年前的德國,納粹主義讓德國走向毀滅。不過希特勒還只是人,納粹所宣揚的也只是世俗的目標。而帶著宗教天啟光環的isis所帶來的狂熱,勢必更為恐怖。

狂熱的力量

而且從國際政治角度來說,isis可能能是人類歷史上首個毫不在乎現世得失的政治體,這極為恐怖。即使是朝鮮,也是一個理性的政治體,他們有其現實性訴求和恐懼感,也怕大國的制裁和打壓。但是isis既沒有現世訴求也沒有任何恐懼,他們不怕大國圍攻,相反浩大的戰爭是他們心中的神聖目標。所以Isis要做的就是四處宣戰,四處挑撥全世界與穆斯林的關係,如此,他們渴望的全面戰爭將不期而至。所以,這次的巴黎屠殺只是一個開端,正如isis在twitter上所說:「接下來會是倫敦、羅馬、華盛頓」。只要有機會,isis會在世界任何地方發動超乎想像的殘酷襲擊。因為我們眼中的恐怖襲擊,在isis的眼裡都是光榮的聖戰。

isis在twitter上宣稱將會襲擊倫敦、羅馬和華盛頓。我認為isis虛晃一槍,最有可能遭襲的反而是沒提到的柏林。

isis的策略是全面戰爭,沒有地方是安全的,2015年初,isis宣稱要襲擊台北,並作出了示意圖

儘管法國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表示「並不懼怕」,但是這種示威完全是雞同鴨講,在恐怖分子眼中恐怕只是一種虛張聲勢的鬧劇。因為要知道,以我們現在的道德觀和行為邏輯來評判isis是不智的,因為這根本是兩種世界觀的對立,我們心中的的道德體系和哲學體系在isis那裡完全失效,而isis篤信的世界觀在我們眼裡就是廢紙。西方左派試圖用所謂「愛與和平」來感化isis的想法是無力的,這如同小綿羊試圖用自己的懷抱溫暖大灰狼一樣,一種《喜羊羊與灰太狼》式的卡通鬧劇情懷。這種無力的喧囂,並不會阻止isis屠殺的腳步。

這次巴黎式的無規則屠殺,並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初法國《查理周刊》編輯部就遭到isis的血洗,2015年isis準備在法國的火車上進行屠殺,但遭到幾個美國老兵反抗,未遂。歐洲人終究會發現,妥協、祈福,都是蒼白無力的,屠殺依然會一波又一波的襲來。他們終會在血漿中明白一個簡單直白的道理——以暴易暴,以血還血。這勢必會讓2011年屠殺70多人的、目前還在坐牢的布雷維克成為歐洲極端右翼勢力的偉大先知、先行者、革命家。

挪威人布雷維克是極右勢力的偶像人物,他自詡為中世紀十字軍的後嗣,反穆斯林反移民。2011年7月22日布雷維克挪威首都奧斯陸的政府辦公區引爆炸彈,炸死了8人。然後前往首都附近的一個小島,槍殺了69名在島上參加暑期夏令營的人,遇難者中許多是青少年。布雷維克強調這次屠殺的目的是號召歐洲進行「基督徒戰爭」,以抵抗「伊斯蘭人的進軍」。目前布雷維克正在服刑。

而且沒有安全感的老百姓會傾向於推舉民族主義者上台實行強硬手段來捍衛自己的利益,這時就是極右勢力登上歐洲舞台的天賜時機。法國在此屠殺之前已經出現了極右政黨做大的苗頭,2014年5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法國極右翼黨派「國民陣線」在法國取得了高達約25%的支持率,超越法國兩大傳統政黨躍居首位。「國民陣線」的領導人是極端民粹主義政治人物勒龐,勒龐是個存粹的狂人,極力鼓吹民族沙文主義、反移民、反穆斯林。在巴黎屠殺後,勒龐第一時間表示:「面對恐怖威脅,法國應拿起武器,武裝起來。在警察、憲兵和海關等方面都加強軍事武裝力量。同時,應取締伊斯蘭組織,關閉受極端主義思想影響的清真寺,驅逐那些在法國傳播反法思想的外國人和在法國境內無所事事的非法移民。」法國還原定於12月6日至13日進行地方選舉,這個節點無疑給了勒龐上位的好機會

巴黎屠殺,會讓更多的類似勒龐的極右政治人物在歐洲得勢

這次的屠殺和未來可預計的襲擊,無疑會讓歐洲納粹化的進程速度加快,布雷維克和勒龐這樣的人物只會越來越多。而當布雷維克封聖,勒龐這樣的極右力量上位之後,真正的血腥高潮即將到來。因為世界運行的邏輯缺乏平和,往往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民眾的情緒很容易隨眾,當極右聲音越來越大後,穆斯林移民和歐洲人之間的隔閡會越來越大,歐洲人對穆斯林的排斥和歧視將愈加的明顯。雙方仇恨的火焰將不可遏制。

這種趨勢在巴黎屠殺後的一兩天內就有了反應:在法國首都巴黎遭受恐怖襲擊數小時後,位於法國加萊的難民營突然燃起大火;在巴黎屠殺後的第二天,波蘭政府就宣布停止執行歐盟的政策,拒絕接受敘利亞難民。

屠殺過後,難民營就燃起大火

而製造這種裂痕,正是isis的目的之一。isis希望刺激民眾敵視穆斯林群體,讓所謂的中立穆斯在日常生活中的「被歧視」、「被迫害」感受和境遇越來越重,從而將更多的中立穆斯林拉向極端。 若因此西方往極右轉,正是isis求之不得的。這將會迫使部分中立的穆斯林、在歐洲的二代、三代穆斯林投身極端主義懷抱,到那時許多穆斯林雖然出生和成長在歐洲,也有當地的國籍,但卻對他們生活的國家懷有一種野蠻的仇恨。這種趨勢不僅會在歐洲出現,美國、xx都會出現類似的例子,聖戰 仇恨的模式將會在每一塊土地上開花,照此模式發展下去,穆斯林和世界其他人類終像水火一樣不能兼容之際,就是isis最大的目標。因為在那時,宗教戰爭將不可避免。可是世人現在還並不了解這次戰爭的艱巨性和漫長性。因為即使在肉體上消滅了isis可是也很難在思想上根除他們。

血色將至

我只是搬運工,如有侵權,私信我,立馬搬走哦啊啦啦啦


影響歐盟一體化進程。

這是近十年來西方國家遭遇的最大規模的恐怖襲擊。它所帶來的影響不會局限在法國。從長遠來說,這次恐怖襲擊將會是對歐盟一體化進程的嚴峻考驗。

用內憂外患來形容歐盟的2015年並不為過。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剛剛緩解,烏克蘭危機尚未消除。今夏爆發的地中海難民潮已經引發了歐盟內部的矛盾,而英國又要求改革歐盟制度,並多次以退歐相威脅。這些問題對歐盟來說雖然嚴峻,但都可以通過協商和利益再分配來解決,然而此次巴黎恐襲折射出的歐洲跨國安全問題恐怕暫時無解。

歐盟和北約不同,它不是基於對付某個假想敵的政治軍事聯盟,而是一個從經濟合作出發逐步發展起來的合作組織。這一點可以從歐盟前身歐洲煤鋼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中找出端倪。在美蘇大國競爭的背景下,法德意等歐洲國家希望超越自己領土人口的局限,打破民族國家的邊界,通過資源自由流通創造更多的增長機會,所以歐盟的歷史就是歐洲一體化的歷史。

也正是在一體化原則的影響下,歐洲內部的人員、資金和信息流動越來越方便快捷,1985年《申根協定》規定大部分歐洲居民和外國僑民在歐洲境內可以自由旅行和移動。歐元區各國賬戶電子轉賬已經完全免費,明年歐盟境內的手機漫遊費用也將逐步取消。這些措施無疑加強了歐洲各國相關的競爭力,比如因申根簽證的便利,法國遊客數量世界第一,巴黎每年接待的中國遊客數量是不在申根區的倫敦五倍之多。然而,歐洲內部的自由流通同時帶來管理上的難題,因為雖然歐盟撤銷了邊界,但是邊防和安全事務仍然掌握在各國手中,由於各國安全部門不僅在管理水平上參差不齊,而且由於制度差異、語言不通,協作效率不高,導致歐洲各國之間的邊界管理相當鬆懈。

以前歐洲邊界管理的漏洞主要被犯罪團伙所利用,他們進行跨國洗錢、走私毒品、偷渡人口等勾當。但此次巴黎恐怖襲擊,以及之前發生的《查理周刊》襲擊案等事件表明,恐怖主義組織已經能夠嫻熟地利用歐洲內部邊界的安全漏洞了。《查理周刊》恐襲案後襲擊猶太雜貨店的恐怖分子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購買槍支並用汽車將其偷運回巴黎。今年8月大力士高鐵暴恐未遂案中的嫌疑犯卡薩尼,長居於西班牙,早已被西班牙當局登記為潛在危險分子,但他還是順利在布魯塞爾拿到了槍支,並踏上了至法國的高鐵,直到事發,比利時和法國安全部門都沒有收到西班牙的情報。此次巴黎恐怖襲擊案後,比利時和德國已經逮捕了數名與之相關的嫌疑人。這一切都表明恐怖組織已經有能力運用現代通訊網路,尋找歐洲內部的安全漏洞,從不同地方組織人力物力策劃恐怖襲擊。而歐洲各國情報和安全部門目前並不能阻止所有的跨國暴恐活動。

更嚴重的是,歐洲跨國安全系統的漏洞和今年不斷發酵的難民危機結合起來,讓恐怖襲擊的威脅空前加劇了。此次巴黎恐怖襲擊後,法國警方先後發現有兩名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的護照曾分別在希臘和塞爾維亞以難民身份登記過,這種情況是前所未有的。波蘭聞訊立即宣布不再按照歐盟的安排接受難民,波蘭的做法不但損害了歐盟的權威,也標誌著歐洲一體化難民政策的破產。

在巴黎上周末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後,相信歐盟將會反思並改進自己的安全政策。除了臨時性的加強合作外,擺在歐盟前面的道路是兩條。第一條是各國重新返回原先的狀態,重建邊界和邊檢,各自加強安全防衛工作。但是現在歐洲各國已經從一體化政策中享受巨大的好處,重走老路經濟代價巨大。第二條就是進一步加深歐洲一體化進程,建立起統一的安全和情報機構,以此強化歐洲無國界時代的安全管理。但是安全和情報事務是國家核心職能,讓歐洲各國政府或國會一致同意將其讓渡給歐盟將經歷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政治代價將十分高昂,而且誰也不能保證在此過程中會不會有新的跨國暴恐事件發生。總之,巴黎恐襲不僅是對歐洲反恐決心的直接挑戰,更是對歐洲聯合意志的艱難考驗。(作者系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候選人:已發表南都數字報&<昭楊專欄&>)


幾年前的老文章,很值得回味

一向與眾不同的法國總統薩科奇終於再次創造歷史:第五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在職總統首輪選舉名列第二、第五共和國三十年來首位總統尋求連任失敗。

薩科奇的失敗實是情理之中。經濟危機以來,全球幾乎所有受危機衝擊國家:無論民主還是專制,無論是選票還是革命,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實現了政黨更替。顯然,經濟危機是超越意識形態的。要知道,2007年以來,歐盟失業上升39.6%,英國上升67%,西班牙上升191%,西班牙年青人失業率超過50%。法國雖然稍好,五年間失業人口也增加100萬。在這樣的執政業績面前,誰還能保的住執政大位?相對而言,薩科奇還是坐滿了任期,不像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均是提前下台。當然,這一波浪潮中,也有例外。比如海峽兩岸:大陸逆境繼續高速增長,在西方迅速倒退的對比之下,崛起反而更為強勢。台灣的馬英九上任後及時調整兩岸政策,獲得大陸力撐,成功擺脫危機影響,從而在全球政治動蕩大潮中十分罕見的成功連任。

其次,薩科奇上台不久便遭遇肇始於大西洋彼岸的經濟危機,這對久已積弊纏身的法國可謂雪上加霜。在種種內外壓力下,薩科奇不得不斗膽對福利制度進行改革,實行一定程度的財政緊縮政策。這其中又以退休制度改革最為敏感。儘管相對於其他國家,改革的幅度實在微小,但卻已令早已被民主「嬌慣」的選民無法接受。因此,通過選舉進行懲罰或曰報復自是必然的。當然,薩科奇的命運也是民主國家的共性,以深得人心的環保黨綠黨來講,只要它提議提高油價,選票立即大幅減少。

最後,薩科奇做為第二代匈牙利移民,其高調、奢華、衝動、多變的執政風格與法國政治傳統迥異。比如他2007年剛剛贏得大選就立即應億萬富翁朋友之邀,豪華度假。面對外界批評,他還振振有詞:沒花納稅人一分錢。但法國民眾絕非白痴,深知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政治與金錢的交易是免不了的。2008年,他參加巴黎農業展,僅僅由於一位不贊成他政策的農民拒絕與其握手,便對之破口大罵:滾開,傻瓜!此舉通過電視轉播全球皆知(還記得中國的「屁民」事件嗎?哪有這位民選總統威風)。不僅是對農民,就是對號稱無冕之王的記者也是睚眥必報。著名的電視主持人PPDA在一次採訪中,言語中略有得罪,就被辭退。還有巴黎競賽報刊登了他前妻的私生活照片,而導致數人被解職。更有一次,他為了一篇涉及第一夫人的文章,而直接拿起電話與記者對罵,並聲稱自己有權力保持自己的家庭。當然做為總統,除了要「捍衛」自己的家庭,還要蔭庇自己的兒子們。就在本次大選前,其中一子在他國生病,居然動用總統專機將之接回。另有一二十齣頭的虎子,雖然在大學成績不佳而不得不復讀一年,卻居然已是執政黨在某省的負責人。儘管如此,薩科奇還不滿足,還想讓其競選歐洲最大商業區、拉台芳斯商業區公共管理機構委員會主席。由於委員會都是薩科奇的親信,所謂競選不過是(民主的)過場。此舉引發法國社會各界眾怒,直到最後一刻,薩科奇才讓步(其堅持不妥協的理由就是民主),以其子放棄競選告終,但已重創其形象。

這正如德國《明鏡周刊》所評論的:薩科奇由執政初期60%的支持率最後變成最不受歡迎總統,是因為他玷污了他的權位。他沒有象一個高貴的國王一樣,而是象個暴發戶一樣把自己和國家混為一談。奧朗德的勝利首先是因為法國人懲罰了薩科奇。

本來,以歐洲正常政治生態,經濟形勢良好,往往左派會獲勝,以便多分蛋糕,而當經濟不好時,右派就會上台,以便做大蛋糕。但這一次,薩科奇可謂天怒人怨,居然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敗北(選舉結果一公布,我立即趕去左派集會的巴士底獄廣場,沿途激動的人群無不高喊「薩科奇完蛋了」、「薩科奇死掉了」)。不過,以身居法國的華人來看,實在想不通何以5年前他竟能獲勝,難道真如義大利選民所講:之所以一再選擇醜聞頻出的貝魯斯科尼,實在是因為他是一個相比而言更不爛的蘋果而已。

左派在闊別近二十年後,終於重新執政,自然令人擔憂困境中的法國將走向何方?

以個人之見,雖然薩科奇不為人所喜,但畢竟他對問題的認識還是到位的,其改革的力度雖然不大,但方向也是正確的。假設他能夠連任,還真說不定能把法國帶出困境。但現在由於種種原因,換成左派社會黨的奧朗德,法國的前景可謂十分的暗淡。

說起來,法國今日之困境,左派的社會黨可謂「居功至偉」。1980年,社會黨第一次執政,立即進行全面的國有化。與當時英、美兩國掀起的私有化浪潮背道而馳。不僅如此,還一下把退休年齡從65歲降到60歲。此舉自然大得人心,卻導致法國競爭力下降,經濟活力日益喪失。如果說當初社會黨推出這樣的舉措還是由於法國的整體經濟發展不錯,但到了左派若斯潘出任總理時,法國經濟已經頻頻示警之時,竟然還推出全球獨一無二的「三十五小時」工作制,這就實在是匪夷所思了。到現在,一名法國工人的成本是德國的兩倍,自然的,法國的失業率也是德國的兩倍。

這一次選舉,社會黨利用民眾對緊縮政策的不滿,提出擴大開支刺激經濟增長,以經濟增長的方式解決問題。只不過,2007年法國總理費永就宣布財政已經破產,法國哪還有錢再投資呢?為了籌到錢,社會黨候選人又聲稱將對高收入階層徵收75%的稅,其殺富濟貧之意昭然若揭,一個老牌成熟的法國尚且如此,難怪中國經營之神、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對一人一票如此憂心。這自然將導致富有階層(實是一個國家最富創新能力的群體)要麼移民,要麼轉移資產:其實每到選舉期,法國都有大量資金外流。

社會黨為討好選民,不僅內政上四處許諾(要五年內增加六萬名教師崗位、開學補助金提高25%、三個月內凍結油價、退休年齡一定條件下再改回60歲),外交上也是大開支票。奧朗德聲稱一旦勝選將與歐盟重新談判薩科奇與歐洲各國達成的反危機協議,包括共同財政契約。眾所周知,幾年來,歷經周折,歐元區好不容易凝聚了短期方案共識,穩住了市場信心。由德法領頭的節約措施,逼迫歐元區各政府勒緊褲帶,大量削減公共支出以降低國債負擔。 基於這個方案,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牽頭的拯救計劃,才逐漸具備規模。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相繼為防止歐債危機擴散的「全球防火牆」,注資高達7000億美元。而這一切成果都可能被奧朗德毀於一旦。如果法國帶頭改變立場,繼續寅吃卯糧的福利政策,而其他國家有樣學樣,目前勉強維繫的局面將分崩離析。 這也是為什麼,選舉結果公布後,歐元對英磅和美元立即貶值,各歐洲各國、美國以及 日本股市周一立即下跌。

在社會黨慶祝勝利的巴士底獄廣場,許多支持者打著這樣的標語:退休年齡60歲!最低工資1700歐元!(法國目前平均工資不到2000歐元)。面對這樣的支持群體,奧朗德要想執政進而尋求連任,除了迎合別無他法。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或許將採用危機前希臘的辦法:借貸以及瞞和騙(不公布真實經濟數據,四處借貸,直到紙里抱不住火)。

法國的前景雖然令人擔憂,不過這對中國未必不利。法國的左派向來注重意識形態,對中國也一向不如右派友好----2007年競選辯論時,社會黨候選人羅亞爾夫人竟然公然拋出頗有冷戰色彩的對華政策:抵制北京奧運會。這一次大選前,奧朗德的特使、前總理法比尤斯在中國遭到冷遇,於是記者會也不開了,行程也縮短了。足見顯示雙方關係之冷淡。但法國深陷危機而不撥,左派又想重新談判與歐盟達成的反危機協議,至少可以預見的是,其執政前幾年重心必放到內政和歐盟的關係上,再無餘力挑戰中國。中法關係未必繼續升溫,但自會保持穩定。這也是為什麼,他在選前的一次記者會上,當有記者問他是當選後是否會會見達賴。他的回答是:「如果我在5月6日獲勝的話,我要做的事情是和中國國家主席舉行會晤。」 雖然在危機的背景下,雙方在經濟上會有摩擦,但縱觀中法建交近半個世紀,雙方可曾因為經濟問題反目?套用中國一句流行語: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法國大選的結果,對中國另一重意義就是它再一次展現了西方向全球輸出的民主制度之弊端和無方可解。首先,奧朗德沒有擔任過任何公職,缺乏行政經驗,簡直是法國的奧巴馬。在經濟危機的特殊時刻,一個毫無行政經驗的政治人物竟然要治理世界大國,其難度和風險可想而知。如果和中國相比,哪種必須從基層歷練、一步一個台階相比,其差距顯然難以足道。不僅如此,由於政黨輪替,所有政務官統統輪換,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不僅奧朗德是新人,所有各部官員皆如是----要知道社會黨已經近二十年沒有執政,有經驗的人才自然無多。即使過去有經驗之人,脫離二十年,豈還復上佳狀態?(假設中國一名官員脫離崗位二十年,再復興視事,可否擔得了大任?)這和中國長期培養、新老接替、以老帶新模式顯然又是遜色太多。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可以三十多年一以貫之,不會一而再的出現今天之我否定昨天之我,結果長期來看仍是原地踏步。

其次,公正而言,今天的西方危機責任並不僅僅在統治者,也不僅僅在金融巨鱷,也在民眾本身,即不僅是1%也是99%的責任。本來西方的左派主張高稅收和高福利,右派主張低稅收低福利,但為了迎合民眾或者為了贏得大選,左派上台只搞高福利,右派上台只搞低稅收----薩科奇雖然是右派,但他執政的五年,法國的債務竟然增加6000億歐元!而右派連續執政十年竟然從9000億增加到18000億。如此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最終導致今天各方皆輸的局面。這裡固然要指責政治人物的短視和不負責任,但民眾同樣難辭其咎。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和民眾都是按照民主制度的遊戲規則進行博弈,真正的元兇恐怕是制度本身。不過當危機真正來臨時,政治精英還是能夠醒悟,並希望進行變革。但其阻力來自於擁有選票的大眾:無論是減少開支、降低福利,還是增加稅收都是選民難以接受的。

西方的這套制度,一言以蔽之,如果說中國的制度模式只要政治精英英明就可保障社會的總體進步,而西方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多數百姓也要英明。但這是不可能的。這一次的法國大選就是觀察民眾是否有足夠的理智和清醒,來面對法國的挑戰和尋求解決之道,實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對決。而最終結果則仍然是非理性戰勝了理性。

或許有人認為,德國不就是採用西方的「這一套」嗎?其優異的表現不也同樣不遜中國嗎?確實,德國在經濟危機中的表現十分的亮麗,以致於德國模式紅遍全球。不過,德國模式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沒有走西方絕大多數國家放棄製造業而全力「產業升級」為服務業或者金融業的模式(許多自由派經濟學家主張中國走西方的道路,哪就不妨看看德國)。因此,強大的出口和較高的就業率就成功助其躲避經濟危機的衝擊。當然德國的運氣相當好,它和另一個不受危機影響的大國中國形成互補,是整個歐洲中國經濟增長拉動的主要受益國。而且歐元貶值也同樣擴大了德國的出口優勢。其次,早在十多年前,即2000年施羅德擔任德國總理時,就未雨綢繆的進行今天其他國家才進行的痛苦改革:削減國家開支,減少福利(失業者從領取32個月失業金減為12個月,失業者必須接受就業部門所提供的任何工作),「靈活」勞務市場規則----即低工資、增加勞動時間。從而創造了上百萬月薪只有四百歐元的工作(法國目前法定最低工資是1300歐元),目前德國約五分之一即740萬人從事這樣的工作。全球知名的西門子和戴姆勒公司把工資時間從35小時提高到40小時,而工資沒有任何補償。說起來,德國成功的秘訣和中國一樣:低工資、低福利、長時間工作、製造業為主的出口導向、低匯率(自然是相對於其他西方國家而言)。

如果我們放到歷史的長河中檢驗德國模式,我們會發現,德國實現獨立以來,不管是實行君主制、第三帝國時期,還是現在的民主時期,德國全都是強國。顯然,制度因素在德國身上似乎微乎其微。或許德國實在是一個特例:這個民族過於優秀,無論實行什麼制度,都能揚長避短。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法德都是民主國家、西方國家、基督教國家,但70%以上的法國民眾認為德國模式不可效仿,不適合法國----當然中國模式法國就更學不了。(這裡本人有一問,中國和西方的差異遠遠大於法德,何以就有人認為西方的哪一套適合中國呢?)

當我站在巴士底獄廣場,看到興高采烈慶祝的人群,內心卻一陣苦澀:法國這個偉大的國家將走向何方?這些選民真的不知道他們自己正用一張張選票把法國送上命運的不歸路嗎?都說權力需要制約,當今世界對政府權力的制約也算的上費盡心機和完備,只是民眾擁有的權力誰來制約?誰又能制約?今天的法國無論選出誰來任總統都改變不了法國,唯一能夠拯救法國的是變革制度。想當年,二戰後的第四共和國面臨嚴重的內外危機,不得不請二戰英雄戴高樂出山。而戴高樂的條件就是制訂新憲法,終結第四共和,建立第五共和。新憲法的要義是加強總統的權力,以使得國家有執行力。當今天第五共和又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時,其變革的方向恐怕是制約民眾的權力。這既取決於危機的惡化程度,又一方面也取決於民眾的覺悟。法國復興前途之荊棘實難想像。


11月16日更新:

會調整對俄羅斯的態度,美國已經和俄羅斯在協商了,我最新的專欄文章:《G20峰會,奧巴馬為什麼要找普京談談?》,雖然是講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但對於法國和歐盟也是類似的。內容如下:

最新的新聞消息,G20峰會間隙,奧巴馬和普京特意私聊半小時,探討了敘利亞問題和打擊「伊斯蘭國」的問題。

會面之後各方給出的說法如下:

美國白宮方面透露,奧巴馬與普京在工作午餐的場合交流了35分鐘,內容主要聚焦在敘利亞問題上。兩位首腦都認為,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需要由敘利亞人民來主導。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的進程需要在聯合國的協調之下進行磋商。

普京的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Yuri Ushakov)在土耳其度假勝地安塔利亞(Antalya)20國集團峰會場邊告訴記者,在反「伊斯蘭國」作戰的戰略目標上,莫斯科和華盛頓彼此雷同,兩國的看法非常接近,但在策略方面則仍存有差異。

而根據俄新社報道,奧巴馬在與普京的「熱聊」過程中,對國際上打擊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所做的努力表示歡迎,呼籲俄羅斯集中精力打擊「伊斯蘭國」。

歐盟的意見是怎樣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語氣堅定地指出:「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協同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對於這一點,我沒有絲毫懷疑。」

也就是說這次關於奧巴馬和普京的會面,美國、俄羅斯、歐盟的共識是要打擊「伊斯蘭國」,考慮到去年「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和歐盟、美國鬧翻臉,這次達成共識可是難得一見的景象,為什麼此前一直給俄羅斯冷臉的美國和歐盟這次要這般恭維和抬舉俄羅斯呢?筆者認為,這跟俄羅斯在中東影響增強而美國在中東影響減弱有關。

中東地區是亞洲、歐洲、非洲的交界,是世界的咽喉地帶,同時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石油當下仍然是人類的主要能源,影響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開車要石油,打戰要石油,基建也需要石油。在美國獨霸世界的今天,控制了中東地區就是控制了世界的脈搏。美元是美國世界霸主的基礎,而石油以美元計價則是美元世界貨幣的強力保證。美國參與中東事務首選是扶持親美勢力上台,如果親美勢力不堪大用,解決不了問題,那麼美國便會直接派出軍隊改變局勢。

中東地區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信徒都想建立一個包括整個中東的伊斯蘭國,海灣戰爭初期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是如此,今天的極端伊斯蘭分子建立的「伊斯蘭國」也是如此,這是他們的夢想。可是這個夢想與現代文明的普世價值觀格格不入,「伊斯蘭國」的出現對於現代世界文明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說是」邪惡勢力「也不為過。他們的目的並不是自己發展,而是強迫世界和他們一樣,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甚至包括毀滅世界。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基督文明和中東地區的主流伊斯蘭文明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說從體量上前蘇聯曾是美國的最大對手,那麼中東地區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則是美國最頑固的敵人,為了遏制伊斯蘭文明,美國幫助以色列建國,扶持和改造沙烏地阿拉伯,堅決打擊伊朗和伊拉克,以期消滅極端的伊斯蘭文化,代以經過西方改造的溫和伊斯蘭文化。

基於以上多方面的原因,中東地區一直被美國視為核心利益,戰略重心向中東傾斜,美國在中東的參與可謂是一舉多得:第一,美國獲得了相對廉價的石油資源;第二,控制了中東的局勢,遏制了反美勢力的壯大,保證美國自身的安全。第三,保障了美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其他各國需要石油,無法跟美國激烈對抗(這點俄羅斯可能除外,俄羅斯自己就是產油大國)。為了維護這些利益,美國不惜參與或發動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既然這樣,為什麼現在美國似乎在中東地區沒有以往那麼強的存在感,要跟伊朗和解,反美的「伊斯蘭國」也遲遲沒有被美軍消滅呢?

其一,美國過去深陷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雖然戰場上損傷不大,但是要維持當地秩序耗時長久,時不時美軍還得承受「人肉炸彈」襲擊。軍費也是個問題,2003年至2011年的伊拉克戰爭令美國支出逾1萬億美元軍費。而據美國有關機構測算,阿富汗戰爭總耗資也要以萬億美元計。曾經在柯林頓政府中擔任預算事務官員的美利堅大學教授戈登·亞當斯說,針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每年將花費150億至200億美元,平均每月花費12.5億至17.5億美元」。美國雖然是土豪,但這樣一筆大額的軍費還是很難承擔的。

其二,自從美國近年來的「頁岩氣革命」之後,美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速度大大超出想像,產量增長之快使美國的「能源獨立」不再是天方夜譚。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已經超過了1000億立方米。在過去的5年里,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長超過20倍——從2006年僅為其天然氣總產量的1%,到2010年增長至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20%。

美國不僅不再需要進口液化天然氣,而且用自身液化天然氣快速替代柴油,以及在頁岩氣開發中意外收穫的大量頁岩油,也使美國對中東石油的需求直線下降,2010年美國對中東地區石油依賴只有8000萬噸。有關專家指出,依靠頁岩氣的開發利用,在未來的10年里,美國不僅可以一改天然氣大舉進口的局面,實現全面的自給自足,還有望成為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頁岩氣革命」使得美國對於中東能源的需求降低,客觀上也影響了美國參與中東事務的積極性。

其三,筆者認為還有一個原因,美國即將於2016年進入大選年,對於奧巴馬政府來說,此時已不是採取激進政策的好時機,把總統任期安安穩穩地過完要比作出一個對未來美國5到10年影響未可知的決策要好得多。

因此,美國不太可能像以往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派那麼多軍隊參與中東事務,奧巴馬不想自己背負讓美國陷入戰爭泥沼的污名,在這種情況下爭取與俄羅斯合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今年9月30日,俄羅斯正式開始在敘利亞境內展開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美國及歐盟都認為,俄羅斯更多地是在打擊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而非「伊斯蘭國」。其實這句話反過來也適用,俄羅斯認為,美國和歐盟更多是在幫助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而非打擊「伊斯蘭國」。筆者在之前一篇文章已經提到,美國和俄羅斯都是在採用一種「老虎趕羊入豬圈」的策略,首要目的不是吃掉羊,而是收服豬。

當然,這是在法國恐怖襲擊之前,在法國發生的嚴重恐怖襲擊是對全世界、全人類的挑釁,在此之後,恐怕打擊「伊斯蘭國」的重要性將上升,畢竟敘利亞政府和反政府武裝有談判組成聯合政府的空間,而「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滅絕人性,直接挑釁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毫無談判餘地。「伊斯蘭國」危害極大,它是一種政教合一的組織,單獨的政府或單獨的宗教都沒有這麼大的危害。「伊斯蘭國」對於不認同他們的全部要殺光,即使毀滅世界也在所不惜,這是他們深入到骨子裡的追求。對於這樣的組織,基本很難進行改造,只有全世界聯合起來清除這一危害全人類的「毒瘤」。

奧巴馬找普京談話的目的也正在於此,當下打擊「伊斯蘭國」最狠的是俄羅斯,既然現實情況美國無法出動大規模軍隊主導中東局勢,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聯合國框架內協商解決了。對美國來說,強則美國大兵,弱則聯合國,這可是跟中國「強則自古以來,弱則擱置爭議」有異曲同工之妙哦。

這次奧巴馬和普京將敘利亞問題和打擊「伊斯蘭國」放在一起探討是因為敘利亞的問題要解決,「伊斯蘭國」也要打擊,後者是治標,前者才是治本,只有讓敘利亞局勢穩定,讓敘利亞政府恢復行政能力,才會讓極端伊斯蘭思想失去生存土壤。然而現在「伊斯蘭國」勢力已經壯大起來,僅僅依靠當地政府打擊恐怕不夠,只有其他國家聯合打擊「伊斯蘭國」,為治本贏得時間才是正道。

而美國無法出動大規模軍隊打擊不代表不打擊,從這次法國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來看,馬上消滅「伊斯蘭國」已是刻不容緩。我們看到,法國已經決定派唯一的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於11月18日從法國啟程,於12月中旬到達波斯灣後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這中間有1個月的時間給國際社會達成一致,相信法、俄、英、德、美、日等國家會達成共同出兵消滅「伊斯蘭國」,然後安排敘利亞政府和反政府武裝會談組建聯合政府的共識,美國會參與,但可能不會承擔主力任務。「美國和俄羅斯戰略上相同,戰術上不同意見」說的可能是彼此的分工。

不管怎麼樣,這次普京大帝可是出夠了風頭,在網路上流傳著普京的「抓到恐怖分子就地擊斃,機場遇到就在機場擊斃,廁所遇到就淹死在馬桶里」的段子,去年G20峰會因為「烏克蘭問題」普京被冷遇,沒人跟他說話,氣得普京提前離場,今年各大國領導主動找普京聊天,普京的存在感爆棚,加上俄羅斯民意支持率持續上升,可謂春風得意。

11月15日更新:

影響比較大,我的專欄文章:《法國恐怖襲擊帶來的後續影響》,內容如下:

歐洲移民政策可能會收緊

法國之所以這次會出現恐怖襲擊,跟歐洲開放接收敘利亞難民有關係,歐洲之所以願意接收難民一方面是出於國際道義,另一方面可能跟人口不足有關係。由於經濟水平提升帶來的生活觀念的改變,歐洲人大多不願意生育更多小孩,歐洲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較低迷,加之歐洲覆蓋全民的優渥社會福利政策,政府的負擔很大,因此歐洲急需更多的勞動力人口來提供社保資金來源,自己國內的人不願意生那怎麼辦?只好放鬆移民政策,鼓勵非洲和中東地區的移民。

移民就帶來了很多不安定因素,比如文化、宗教,對原有居民的干擾等,這次的襲擊者據說是移民到法國,從法國出去接受培訓,再回到法國實施恐怖襲擊的,同時接收難民導致法國安全檢查、維護治安等能力下降,給了恐怖襲擊者提供了很大的漏洞。這次極端恐怖分子似乎是直接針對法國總統,先用體育場外的大爆炸引出總統,然後在總統出體育場的時候實施爆炸,但幸好法國總統轉移得夠快,否則還會釀成更大的國際事件。

這次事件發生在法國,但影響的是整個歐洲,不要忘了事發當時法國和德國還在進行一場足球友誼賽呢,接下來法國還將和英國進行一場足球友誼賽,這是英法德一家親的象徵。雖然歐盟內部英法德等國各自都想自己的影響力最大,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此時此刻正是需要歐盟內部團結一致的時候,歐盟國家可能會收緊移民政策,至少會重新反思移民對本國造成的影響。

美法和俄羅斯進行妥協,聯合國派軍隊

首先可以肯定,歐盟的主要大國如德國、法國、英國等是會站在一起的,這次恐怖襲擊不僅僅是對法國的行動,更是在打歐盟的臉。ISIS宣傳是由於報復法國在敘利亞的轟炸,但法國此前對ISIS的轟炸並沒有多少成效,而俄羅斯普京大帝一出兵,立馬有成果,普京因為出兵敘利亞支持率創新高,達89.9%。

實話實說,此前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俄羅斯、法國首要的目的並不是打擊ISIS,而是穩住各自支持的政權。俄羅斯支持敘利亞現政府,美國和法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政府,打擊ISIS更像一個出師有名的幌子,實際跟蔣介石圍剿紅軍用的是一樣的策略,即將名義上要圍剿的趕到實際要對付的勢力地盤,這樣就有借口把正規軍帶過去收他們的權,蔣介石用這招用得很順溜,若不是突然來個「西安事變」,蔣介石几乎要成功了。

在敘利亞問題上也是類似的,美國和法國名為打擊ISIS,實為轟炸敘利亞政府軍的地盤,鞏固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控制,俄羅斯名為打擊ISIS,實為轟炸敘利亞反對派的地盤。如果敘利亞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沒有辦法和解,ISIS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在俄羅斯、美國、法國都干預的情況下,各方從大局出發組建聯合政府是唯一的路子,否則這樣沒日沒夜地消耗,搞亂的是整個歐洲(敘利亞是歐洲的門戶),搞壞的是歐盟和美國的關係(深受敘利亞問題危害的是歐洲,對美國只有一些道義上面的影響)。

歐盟和俄羅斯共處歐洲,俄羅斯前不久就被ISIS用炸彈炸過飛機,雙方達成共識應該問題不大。所以這個事情的關鍵在於美國了,如果美國願意妥協,幫歐洲兄弟們一把,那好說,聯合國軍馬上就會到來(地面武裝應該會是歐盟為主),或者由敘利亞聯合政府軍隊出面打擊ISIS,但這個耗時太久,法國等歐盟國家可能等不了那麼久。如果美國不為所動,希望出現一個動蕩的歐洲(對美國超級大國地位可能產生挑戰的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歐盟),那麼歐洲兄弟們和俄羅斯可能會走到一塊去,自己來打擊ISIS。

美國妥協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此一來勢必會組成聯合國軍,各家先合作把ISIS消滅掉,然後再坐下來談。如果出兵的事情拿到聯合國來投票,中國應該會投贊成票,畢竟反恐是國際共識,還有個俄羅斯兄弟在那呢,但中國不大可能大規模地派遣軍隊,頂多就一維和部隊,這次恰逢日本自衛隊解禁海外行動的權利,對日本來說是個很好的練兵機會,以實際行動證明軍事正常化。

這個事情很可能在即將舉行的土耳其G20國峰會上達成共識,G20國峰會主要是討論經濟問題,但時值法國大爆炸,峰會舉辦地土耳其連著歐洲和敘利亞,全球主要國家領導人都在,不就敘利亞問題溝通是不太可能的,至少要交換一下意見,為後面的聯合國大會做準備。

中國南海壓力減輕

近段時間,美國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中國身上,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針鋒相對,美國多次到南海來製造話題,此次APEC會議將在菲律賓舉辦,美國和日本極力鼓動菲律賓將南海問題列入議題,而中國在菲律賓保證此次峰會不談論南海問題的前提下才安排領導人親自參與APEC會議。對美國來說既要維持自己在中東和歐洲的利益,又要在亞太地區當好日本、菲律賓等國的帶頭大哥,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法國恐怖襲擊發生之前,美國基本上只是要面對俄羅斯和中國兩方面帶來的壓力,在恐怖襲擊發生後,歐盟也會給美國施加強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就必須進行戰略抉擇了。顯然中東和歐洲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區,是當下利益,不容有失,而亞太地區美國只是提前遏制中國壯大,是長遠利益,何況中國和前蘇聯還不一樣,中國是一個有著和平友好傳統的國家,歷史上中國對外的戰爭大多都是出於反擊,並非主動出擊,現在的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一個經濟強大的中國對美國來說利和弊還很難說清楚。

多說一句,世界上可能沒有幾個大國的國民像中國國民這樣寬容、愛好和平,你看法國等歐洲國家在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近幾年各地的持刀砍人恐怖襲擊展現出來多麼傲慢的態度,等到他們經歷類似的事情時,中國人民還是第一時間表達同情和支持,貧窮的非洲理都沒人理,只有中國送去大量的援助,幫助修鐵路、建工廠、發展經濟,奧巴馬還在中國修建的非盟中心大聲地譴責中國,這不搞笑么?私以為,中華文化才是世界問題的解藥,像現在這樣強的欺負弱的,弱的報復強的,世界局勢會一直動蕩,直至爆發世界大戰、核戰爭然後一起走向毀滅。

回到正題,美國有比較大的可能性將戰略重心轉回到中東,尤其是敘利亞問題,這邊APEC會議給菲律賓小弟一個面子,短時間內不再繼續在南海問題上糾纏,台灣問題上幫一把國民黨,不至於把台海關係搞得太僵,解決ISIS,敘利亞問題利益分配好之後再回來對付中國。

以上只是個人的分析,如果事情照著這個方向發展,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中國和日本、菲律賓的關係,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關係都會得到緩和,但事情會不會向這個方向發展,誰知道呢?也許美國的政客們腦子一熱,不給歐盟面子,執意要維持一個爛攤子,也未可知。

安利一下我的專欄:「南山快評」,一個原創雜文專欄,聚焦經濟、歷史、軍事、台海關係以及國際政治等領域熱點話題,理性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歡迎關注。

知乎專欄:南山快評 - 知乎專欄

微信訂閱號:「南山快評」(nanshankuaiping),掃描二維碼關注。


民生宏觀管清友表示「法國版911"是個大事件,國際局勢和世界經濟因此或大改變,大國聯合反恐,局部戰爭或擴大。歐洲經濟或再次陷入谷底,航空、旅遊行業首當其衝,避險情緒上升,資產或遭拋售。侵刪。

私以為,西方國家自信的制度優越道德優越又被啪啪啪了。然而國家利益決定政治走向,短期內法國政府會顧及民意大力反恐,長期以來還有待觀察。法國只是西方國家的一個代表,西方世界對於恐怖主義持有雙重標準(甚至是默許和支持),通過恐怖主義干涉他國內政,這樣的思路不改變,恐怖主義就不會受到徹底的打擊。

而在反恐這件事上,我們應當明白,單靠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民族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有必要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比如,新疆的穩定就需要團結愛好和平的那一部分維族同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從而根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而不是把恐怖與和平的對立當做民族與民族的對立。同樣,伊斯蘭世界也有許多分野,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同樣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應當團結起來以應對恐怖主義,而不要先入為主的對其定性。總體來說我認為伊斯蘭教同樣是一種文明,即使其與現代社會一些不契合。而恐怖組織則是通過對教義激進的解讀來達成政治目的,是披著文明外衣的野蠻。

此外,有消息說一些法國民眾開始燒毀難民營。這類情緒化的反應無疑是恐怖主義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將對恐怖主義的仇恨轉向本已無家可歸的難民,無疑是在將他們推向激進與極端。如果因此造成法國社會的分裂,勢必會影響歐元區的穩定,而一旦歐元出現巨大的動蕩,美元必將走強,對人民幣而言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在這件事上,可以批判西方世界的雙重標準,但絕不可以幸災樂禍,因為它確實與我們利益相關。更何況死難者中還有我們的同胞。

————————————————————

關於評論區。

我們在評論一件事的時候,有必要分清楚論點與論據,觀點與事實。政府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會影響甚至操縱媒體的報道,新聞服務於政治,它從來都不是客觀中立的。當我們不得不引用新聞時,需要明白它僅僅是一種觀點,並不能代替事實,因此,關注的重點應該在新聞背後的政治目的,而非僅僅是其內容與措辭,那只是表現形式。利益的分野決定了立場的分野,立場不同的人在利益紛爭得到調和之前很難相互說服,故而也沒有必要進行太多的爭論。

恐怖主義的形成發展也有其自身的目的,一些國家也借恐怖主義之手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但說到底,最後受到傷害的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在這一點上,對恐怖主義持默許態度的國家同恐怖主義一樣應當被譴責。

我們之所以發聲,之所以爭論,是因為希望類似的事件不要再發生,那些死難者里也有我們的同胞。反對恐怖主義需要世界範圍的合作,西方國家持有的雙重標準對合作反恐而言是一種阻力,我們需要批判這種雙重標準,但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不再有妻離子散,不再有血流成河。

巴黎暴恐後,國際格局將走向何方?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法國的三星s6系列會大賣....


在聖母病的道路上愈走愈遠,歐羅巴藥丸呀!


pauvre hollande .

改革我不知道 一個不負責任 但很有可能出現的政治預測。

FN肯定會得到更多支持 和更大的話語權,甚至上台。停止接受難民,社會矛盾加劇 。甚至會出現大量布雷維克 。。。。

其實這些對於我來說關係不大。關係最大的是 法國會變得更加排外 當地華人和中國留學生的日子會很不好過!!!


政治家的錯誤自己來承擔

民眾的鄉愿也要自己承受

伊斯蘭世界的問題不可能只用戰爭來解決

當時你們心懷鬼胎

事後你們提心弔膽

請多為全人類想一想

哪怕什麼都不做

我可愛的政治家們


1307年10月13號,星期五,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發布密令逮捕並處決了境內所有的聖殿騎士團成員。這件事促成了共濟會的形成。當然,對於共濟會的存在與否及其對世界的真實影響還存在很大的爭議,但是,在2015年11月13號,星期五,法國巴黎發生的這起恐怖襲擊的巨大影響將是毫無爭議的。

這是歐洲大陸的心臟地區發生的第一次由伊斯蘭恐怖組織進行精心策劃的無差別襲擊,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恐怖活動。相對而言,之前的查理周刊事件更像是無組織的單純報復事件。

從時間上看,正值歐洲傳統的黑色星期五,法國對德國足球友誼賽期間,數個地點同時進行。爆炸聲被直播信號發送到了全世界。 地點,包括球場,劇院,餐廳(非穆斯林餐廳),酒吧。這幾個地點代表了歐洲人傳統的生活方式,相反卻是穆斯林極少出現的地方。 方式上,不管是爆炸還是槍擊,都是冷酷的沒有任何談判意圖的無差別攻擊。這一切帶給人們的震撼是無比巨大的,其對歐洲人的影響將完全不亞於911對於美國人的影響。這樣的恐怖襲擊明白無誤的告訴歐洲人,你們那種安逸的,平和的,帶著點驕傲和固執的生活方式從這一天開始,將被永遠的改變。儘管你們對發生在中東的事情可能毫不關心,儘管你們和身邊越來越多的穆斯林移民可能井水不犯河水,但「真主的懲罰」隨時可能降臨到你們每一個歐洲人的頭上。這一點從法國政府的反映也看得出來,奧朗德取消了G20的行程,並宣布全國進入二戰後最高警戒狀態,全世界的媒體也用不亞於911的報道力度滾動播報。尤其是在最近歐洲面臨難民危機,俄羅斯客機在埃及失事,全球經濟下滑,民族主義情緒抬頭這樣的大背景下,其長期影響將會更加深遠。

然而,在我看來,這次恐怖襲擊還有一個更為重大的後果,它代表著歐洲的國家構成模式,將受到不可逆的,並且是越來越大的的巨大挑戰。

自從1648年歐洲各國達成《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民族國家成為了歐洲的主流國家形態。既通過一個民族,一個宗教,一種語言這些共同的特點從而形成的一個具有普遍一致的民族認同和民族認識的想像共同體。由於其國家主體和每個個體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利益相關性,所以其內部結構是非常堅固的,也非常容易將國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國家戰略的執行。這樣的國家雖然其領土及人口無法和歷史上那些巨大的帝國相比,但由於其內部的一致性,他的堅固程度卻是空前的。所以近代以來能夠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莫不如此。這種國家形態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天經地義的觀點。在現代歐洲,雖然宗教的影響已經慢慢退居幕後,但是民族國家的共性卻仍然沒有變化。比如,英國是說英語的英國人組成的國家, 法國是說法語的法國人的國家,德國是說德語的德國人的國家,等等。然而,這些年世界格局的變化正在慢慢的改變這一切。

我們很難去追溯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中東地區作為伊斯蘭教佔據統治地位的地區,由於其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地區的地位和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導致其和歐美國家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恩怨都不是我們能夠明確分析的。每個國家都有其國家利益,其行為的正當與否也只是取決於國家利益。但是每一個國家行為都會帶來影響,有些影響是可以預期的,而更多地則是所謂「未知的未知」。

伊斯蘭教由於其宗教的排他性,加上其相對原國民較高的生育率,使得在本來以民族國家作為基礎的很多歐洲地區,面臨著將對其國家基礎造成巨大顛覆性影響的危機。這一趨勢就是一個巨大的「未知的未知」。

現在看來,這個循環是這樣的: 中東地區的動蕩→大量穆斯林移民進入歐洲→與原本國家文化,宗教產生衝突→穆斯林很難融入社會,不滿度上升成為恐怖活動溫床→在歐洲本土進行暴力甚至恐怖主義活動→激起歐洲國家及民眾不滿→歐洲國家加大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加劇中東地區的動蕩。

在現在歐洲的政治生態下,哪一環都是無解的。因為宗教自由,無法對其宗教信仰加以控制。因為經濟整體的蕭條以及國內反對意見的高漲,無法給穆斯林提供更好的社會福利和上升空間。由於人道主義及出於補充勞動力的考慮,不可能禁止穆斯林移民進入本國。這些來自戰亂地區的穆斯林相比較於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有著其特殊特點:

1宗教。 伊斯蘭教的種種特性導致了穆斯林移民無法接受歐洲本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很難在現有社會找到上升空間而這些移民也不可能脫離和伊斯蘭教的密切聯繫。不管是受高等教育還是和別的民族通婚,能夠改變其穆斯林式價值觀的並不多見。

2 生育率。 由於其宗教和民族傳統,加上歐洲國家普遍較好的社會福利,使得穆斯林人口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本國人口。

3 來源國的現狀。 來自戰亂國家的移民,其心理和來自其他地區的移民有著本質的不同。首先,他們沒有退路。他們不可能回到原籍,所以他們的心理壓力以及期待落差會更大。其次,他們都會認為其國家及自身的處境都是由於歐美國家造成的,所以他們對自身處境的不滿很容易轉化成對所在國家的不滿從而成為恐怖分子的潛在發展對象。

綜上種種,這些都決定了歐洲發生重大恐怖主義襲擊只是頻率的問題。這就更加劇了之前提出的那個循環。伊斯蘭教以宗教為基礎的文化和歐洲以世俗主義為基礎的社會,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可共存的。而顯然誰都不可能放棄自己堅持的東西。在不改變這一點的情況下,以單一民族,單一文化所構成的歐洲民族國家,其改變過程也許會很漫長,但是其結局已經很難改變了。除非歐洲國家改變對待國內穆斯林的宗教政策,對其宗教傳播加以干預,尤其是禁止對家庭內未成年人進行傳教,或者打散穆斯林社區,改變學校的飲食供應,或者提高本國的生育率,增加對於文化,宗教相似地區的移民引進等,否則很難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趨勢。 然而可悲的是,在現有的政治正確性和國際國內壓力的影響下,歐洲還沒有哪個大國的領導人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如果這一趨勢不能加以修正,總有一天在傳統歐洲國家內部,伊斯蘭教將成為多數人的宗教信仰。由此帶來的後果對於現在的歐洲來說將是災難性的。而在那之前,國家內部由於不同文化,不同宗教所產生的矛盾已經足夠摧毀一個強大的國家,其賴以生存的基石—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奮鬥目標已經不復存在。畢竟歷史上無數強大的國家都是忘於內部不同群體相互間的鬥爭。

最後,對在這次的恐怖襲擊中死亡的普通民眾表示哀悼,對在歷次恐怖活動中的死難者表示哀悼,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對在中東地區死於戰火的無辜民眾表示哀悼。雖然他們各自的身份,信仰都不一樣,但是不論如何,對生命的尊重應該是超乎宗教和民族的。只是可惜人類總是追逐自身利益的,由人類所組成的國家或團體也是如此。希望歐洲儘可能的保持平穩,也希望朋友們不要受到此次事件的直接影響。更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夠保持安定繁榮的發展,並在處理國際國內關係時要以此為鑒,不要讓巴黎今天的悲劇在國內上演。


巴黎恐怖襲擊純屬自作孽

1,傻X恐怖主義

法國恐怖襲擊已經造成197人死亡,整個社會都籠罩在恐怖的氛圍中,但凡良心未泯的人,對這樣野蠻恐怖的行為都咬牙切齒,可我們能做的也只是為法國人民祈福。

恐怖襲擊的背後是複雜的宗教和地緣政治問題,偽磚家相信未來50年,這個問題都無解。美國因為充當世界警察,插手內部的宗教和地緣政治,招來了9.11,之後美國10年反恐,耗費巨資,挖地三尺終於幹掉了拉登,但宗教問題和恐怖問題卻愈演愈烈。法國的此次恐怖襲擊只是這一世界難題的具體表現,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1月7日法國雜誌《查理周刊》因為經常諷刺穆斯林而遭受恐怖襲擊,嘴賤的主編和員工差點被剁成肉沫,之後法國370萬人遊行,屁用沒有,反而加重了法國人和穆斯林移民的隔閡。民意調查顯示,43%的人認為穆斯林對法國是種威脅,67%的人認為穆斯林完全沒有融入法國社會。在這樣的現實下,此次的恐怖襲擊並不意外,如果恐怖問題的根源不解決,未來依然會再次發生更恐怖的悲劇。

2,根源是法國人自作孽

法國人的浪漫享譽世界。美酒、乳酪、夢幻自然風光使得去過法國的人都會把法國定義為生活品質最高的國家,沒有之一。支撐浪漫的背後是法國高額的福利,公民從生到死享受400多項福利,但浪漫和高福利是要付出代價的。

看看現在的法國經濟。為了支撐高福利,法國的債務比重持續增長至116%,政府支出佔GDP的比例超過55%,即便如此,法國沒有選擇削減支出,而是增加了稅收,比如施行高額財產稅;法國CPI跌至創紀錄的冰點,經濟陷入了可怕的通縮,通縮增加了債務償付負擔,也導致實際利率攀升,企業利潤大幅下滑,進一步拖累經濟,導致法國失業人口數量達到了創紀錄的330萬人,多年失業率超過恐怖的10%,令法國經濟徹底陷入了泥潭。更深入的說就是在法國經濟上升期,政府為了討好短視的選民大幅提高社會福利,這在當時皆大歡喜,但現在遇到經濟下行周期,政府收入銳減,已經沒有能力去支撐高福利系統,整個經濟被拖垮了。

這些問題都是老生常談,法國人自己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解決問題的根本是提高經濟增長,但法國人為了避免改革的痛苦,選擇了最短視的辦法,引進穆斯林移民。由於法國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人口老齡化嚴重,法國總人口約6470萬,其中退休者佔23.8%。法國企業的人工成本是亞洲企業的30倍,產品在世界市場節節敗退。為了填充年輕人口,降低工資,提高經濟增長率,法國大量引進穆斯林年輕移民,短短几十年,法國穆斯林人口就超過了600萬。雖然這些措施在短期內提高了經濟增長,但這絕對是飲鴆止渴,穆斯林人口的湧入逐漸積累起了上帝都無解的宗教矛盾,如今的恐怖襲擊是法國人自己種下的惡果,自作孽不可活。

穆斯林移民在法國身處邊緣,抱怨在社會上受到歧視,逐漸產生了種族主義仇視。同時高達20%的失業率讓法國人認為是穆斯林移民搶了他們的工作,兩撥人互罵傻X。被仇視的穆斯林逐漸向恐怖勢力靠近,特別是宗教極端組織宣揚的聖戰,再加上煽動的人會把他們遭遇到的生活困境,簡化成種族仇恨,甚至簡化成宗教信仰仇視。在這種煽動下,一些人會變得蠻橫又激進,從而與社會為敵與反對他們宗教思想的人群為敵,進而在極端恐怖組織的策划下,毫不猶豫的以宗教為借口發動恐怖襲擊。穆斯林的問題在整個世界都無解,一旦沾上了就終身難愈,法國為了避免改革的痛苦,像吸鴉片一樣引入穆斯林移民,短暫醉生夢死的後果是無窮無盡的恐怖襲擊。

3,哀之鑒之

解決法國恐怖襲擊的根本依然是硬碰硬的改革,如今中國同樣也碰到了改革難的困境,法國改革的障礙主要是高福利的既得利益者,中國改革的障礙主要是制度尋租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我們現在不敢硬碰硬,那法國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不知道對查理日報社有沒有影響,是不是還出一期像俄羅斯客機被襲擊一樣的漫畫,呵呵。


我意已經開始北上集結ARIETE旅了


事故發生在法國並不奇怪,他們國家的穆斯林達到了近30%,這是發生分裂和戰爭的臨界點。


我自願參加入法志願軍,拯救法蘭西人民於水火之中,揮師北上,蕩平蠻夷,揚我天朝國威,為萬世開太平。

同志們跟我上。


Why do these people did such a terrible thing? Whether they were suffered unfair treat? The government of France should listen their appeal for human rights.I can"t imagine what a system that force people did such horrible action to make their sound be listened.

Western countries should rethink their own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and poor human rights situation. That"s all.


秦人(羅馬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知乎管理員,你也配姓趙?


聖母心被綠教狠狠一擊


難民們更難了。


推薦閱讀:

微博上關於汶川地震後外國救援隊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說法屬實嗎?
印度的曼尼普爾邦「親華」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知乎只勸退生物和化學,卻很少有人勸退建築、環境、地質、土木、英語、國際關係、農學等專業?
如何評價泰王(普密蓬)病逝,其對泰國未來有何影響?
如何評價上海東方明珠塔為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事件點亮紅白藍三色燈光?

TAG:新聞 | 政治 | 法國 | 國際關係 | 恐怖襲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