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壟斷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會取消壟斷嗎?

如:電網,煙草公司,通信運營商等等


前提:有那麼不能說的一天。國企央企不再與民爭利,他們所處的行業向民營資本開放,他們會變成私企與民企公平競爭,銀行貸款也不會對他們傾斜,因為銀行也變成私企了。不過應該不會想俄國那樣搞「休克療法」,估計會跟法國一樣,政府扶持一小部分國企,防止私企壟斷。

煙草局,鐵道部會成為歷史,電信行業會有更多企業(帶號轉網是有的),電力行業會進一步改革,不光廠網分離,配供會分離,會出現更多的供電公司(變電站跟他們沒關係,他們只賣電,資產僅限10kv以下的電網,10kV以上可能屬於專門的電網公司,電網調度格局應該不會變,但有可能變成一個非盈利機構)。石油行業會有民企進入,油價會下降(阻礙民企的所有法規被取消,石化雙雄不會利用政策壟斷上下游)。公交系統會變成真正的非盈利企業,屬於社會福利的延伸。


不同國家可能管理不同,處於資本主義下的電網是屬於自然壟斷的,至於國內的電網,原則上是發、輸、配、用都是壟斷的。10多年前,發電引入了「競爭」機制,拆分成了幾大電力集團,但是長遠看來,這樣的競爭是表面上的,甚至是進一步導致了其它環節的壟斷。以目前的發展方向看,配、用電是存在非壟斷髮展的條件的,發電和輸電則是現有機制下不具備引入國家外資本的,因為投入產出比實在太低了,只有在配、用環節完全進入市場化運作後,民營資本才具備就地的發、配、用能力。


看你如何定義壟斷了

如果按一般性的理解來說,我覺得現階段這種壟斷會取消,甚至時間會比我們想的要早。

我覺得企業壟斷的目的是謀求利潤,國企只是股權所有人變成了國家,最大任務依舊是謀求利潤,只不過作為股東有時候因為其他方面原因願意以部分利潤換取其他方面好處,但這依舊是以利潤為前提的,主動權應該在股東手裡。

隨著股東[國家]能力的提升,這種利益交換方式不再是唯一選擇,甚至不再是股東優先選擇的時候。而且當企業管理層試圖將這種交換方式視作一種可以以此和股東博弈的時候,作為股東是否還會繼續這種模式就值得疑問了。

現代經濟模式發展到現在,如何保證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股東責任和風險,現代企業制度早已經有一整套成熟完整的方法了。政府如何更有效更精確的控制經濟活動也是有N種間接方法可以用。

所以,我覺得政府完全有一套更精確,風險和責任更小的方式來控制經濟活動,而不用賦予企業太多額外權利來保證目的達成。


同意李躍競的說法,電力網路具有地域壟斷性,如果像廣電行業那樣各自建網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譬如移動聯通各自建設通信塔設置通信基站,實際上完全可以通用。

電網閉著眼睛賺錢的好日子到頭了,根據02年國務院文件的思路就是按電力各階段功能分開成立公司,釐清各個階段成本。

廠網分家已實施,這次18大要做的是輸配分開,即高壓電網與配電網分開。以後高壓電網只負責電網建設運維;配電網將類似現在的自來水公司,進行配電網建設運維和售電。但兩者仍會存在地域性壟斷。

電力行業人士,通信運營商不了解,但感覺通信行業受技術驅動更大一些,很可能是技術的發展導致通信行業的洗牌。現在各運營商在爭的就是技術升級,或許管理水平提升後會進行服務競爭,但對於國企,還是死心吧,等待新的通信技術將他們埋葬。

煙草,與上面兩者最大不同是——政府基於稅收考慮的壟斷,這塊的油水太大,以至於他們要親自做,類似的還有鹽業。他們未來的發展要看社會發展水平,當政府在管理水平(類似黃仁宇的數目化管理)提高後,可能會撤銷。


微信沒人管制,也是壟斷。

壟斷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

理論上說,國企壟斷是我們的,騰訊壟斷是馬化騰的。為什麼我們反對自己壟斷卻不反對別人壟斷呢?原因是國企只是名義上歸全民,實際上我們沒有權力。

所以問題很明確,只要我們把國企的管理權奪回來,讓他真正的為人民服務,我們還怕他壟斷嗎?

騰訊壟斷我們就沒轍了,總不能把馬化騰弄死吧……


在高層足夠理智的情況下:電網不會,電網具有自然壟斷屬性

現代法學一般認為:自然壟斷是指由於市場的自然條件而產生的壟斷,經營這些部門如果進行競爭,則可能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或者市場秩序的混亂。

電力系統的建設及其昂貴,遠距離輸電還要佔用大量土地,耗費大量有色金屬。這種建設只有國家才能負擔得起。且不同電網間調度及其困難,小電網的容錯率低,效率也低。

一句話:電網的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容錯性越高,魯棒性越高,也就是安全性越好,同時資源利用效率越高。

和電網相似,同樣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是自來水廠


我覺得所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行業,都必須由國家來運營,不許私企插足!


雜七雜八寫了一點,只當是和樓主交流一下,知識有限,不好的地方,大家共同學習進步。

樓主所關心的問題關鍵在於:國企壟斷所帶來的利益被什麼人分享?有壟斷,但是服務好,效率高,每年盈利中有你一份分紅,那自然是國有好;如果開放,市場混亂,無論國企、民營還是外資都盤剝百姓,那麼還是不要市場化的好。

「壟斷者」是商品的唯一買賣者,壟斷可以操縱市場和價格。比如,中石油就可以隨意的漲價。

中國國營企業壟斷:

是「行政壟斷」,即是由政府給以專項生產、經營權利,而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西方發達國家壟斷:

大多為市場競爭後,兼并收購、優勝劣汰後的一個結果。

兩者有共通之處,就是中國的國營壟斷經濟仍然參與一定的市場競爭,西方的市場壟斷經濟仍然帶有一些國家利益的色彩。市場和國家行政都成為發展經濟的手段,且相互補充。

一、「鹽鐵專賣」——古代中國的國營壟斷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就施行「鹽鐵專賣」制度,因為那時候鹽鐵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國家的重要稅收來源。到秦漢之際,由於土地制度的改革(私有化,允許買賣)和生產力的提高,很多人經營商業,獲得巨額財富。典型就是陶朱公和呂不韋。秦國商鞅變法後,鹽業為國營,鹽利收入比之前高20倍。

漢初,國策修養生息。人民可以自由採鹽,不久即出現了權貴豪強奴役農民煮鹽獲得大量財富成為相對獨立的地方勢力,他們築城自據,土地兼并,形成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局面。

漢武帝時期,為了籌措抗擊匈奴的軍費和抑制地方豪強,施行了當時的政府統購統銷和鹽鐵專賣制度,增加了政府收入。

時至今日,政府依然實行「鹽鐵專賣「政策,只不過實物內容有了一些變化。

思考:

1、請意識到自由競爭的殘酷性,「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2、國營有哪些對百姓和國家有利的地方。至少在漢初,增加了國家收入,打擊了富商和地方勢力,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人民內部矛盾。

3、如有興趣,請搜索「鹽鐵之議」的有關材料做參考。

二、當今中國的經濟制度 (官方解釋)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三、發達國家的企業「國有化」程度

國有化,得看用什麼口徑定義了,傳統意義上是國家佔大多數股份就叫國有,另一種是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讓全民持有股份,分享股票紅利。

美國

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美國政府向幾大公司注資,歐美大量銀行被國有化,底特律的汽車集團基本上都是國家控股了,AIG為美國政府接管,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微軟、IBM等巨型企業宣布回購股票。西方國家一直在倡導所謂的「自由經濟,自由貿易」,可是都是槍口對外使,輪到自己了,關鍵時刻也是政府出面,收歸國有。

英國

英國的國有企業主要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80%集中在投資大、回收慢的基礎建設部門。英國是西方國家中國有企業最多的國家。國家不但壟斷了全部的電力、煤炭、鐵路、郵政、電信,而且在石油和汽車以及宇航甚至電子等科技部門也佔有相當的比重。

法國

法國國有企業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集中於公用事業,包括煤炭、煤氣和電力等工業以及通訊、郵電、鐵路及相當一部分海運和航空部門的工業;二是集中於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其經營領域涉及石油開採加工、汽車、飛機製造、鋼鐵、電力生產等各個方面。國有企業掌握有許多私人企業的部分股本。

德國

一類是按照公法建立起來的國有企業,如郵政、鐵路、水電、煤氣等,另一類是按照私法建立起來的國家控股或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公司,這類公司不負有別的使命,同私營公司一起參與市場競爭。

日本、韓國

日本和韓國世界知名企業都和政府有非常大的關係,從政府那裡得到了很多的優惠。且相互持股,相互援助,對外抱團,成為國家經濟中的巨無霸。三星、LG、三井、東芝等等。


其實現有的幾個大的壟斷國企,都是有其天然壟斷性的,像是電網,石油,都是由規模才能產生大的效益的,如果這些國企不再壟斷,那麼很有可能就是這些行業的沒落。

---

埃克森美孚和殼牌都是壟斷企業,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石油企業在其國內只有1到3家油企,不管是國家壟斷也好,還是私人壟斷也好


兩學一做沒到位。

這個是根據情況:

壟斷無法很好經營的,不那麼重要的產業,就放手大家競爭。

國家命脈,其中交通能源這塊,仍然以壟斷為主,讓民間介入也是在不影響政府動員能力前提下進行。

政府要掌握的平衡就是經營效率和動員能力的平衡,都自己經營不會經營賠錢是不行的,都別人經營關鍵時刻政府弱化要動員要調度資源都做不到時更是不行的。


本輪電改的最終方案最有可能從售電側改革起步,包括引入民營資本介入售電側,形成多元化售電市場,通過試點推動大用戶直購電。」曾鳴指出,總的來看,電力調度、交易體制獨立和電網分離不利於目前電力安全運行和資源的跨區域調度。


關於反壟斷法,我認為在未來的某一天是會取消的,具體情況可以參照美國。

微軟的windows曾經被歐盟控告壟斷,可是扯了幾年,也無法扯清楚,主要存在幾個難點:

其一,難以界定範圍,如果說是計算機操作系統,那windows的市場佔有並沒有那麼大,還有linux,ox等其他操作系統,甚至還包括國防、政府部門用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操作系統等。如果你只說民用吧,那還又有這個圈以外的人在用windows,你又無法忽略它。

其二,要看微軟有沒有利用大量軟體捆綁在windows後,肆意提升價格,可是好像又沒有,甚至還默認了盜版軟體佔領了中國市場。

所以,我認為,反壟斷在未來是會取消的。

如果行業准入是開放的,那麼壟斷我認為是有益於絕大部分人的,具體可以參考標準石油,它在壟斷的15年左右的時間裡,將煤油價格從2角降到了3美分,因為對於它來說,只要維持壟斷,就會細水長流,所以它會不斷的降低價格,變相提高了別人的准入門檻,但是最終收益的是大眾,因為它永遠不會漲價,一旦漲價就意味著會有新的競爭者產生。

但是結合我們的國情,很多國有企業占絕對主導地位或者壟斷地位。如三桶油。因為我們的汽油准入是關閉的,所以他們才可以在壟斷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汽油價格,甚至出現了人民群眾喜迎油價上漲的這種奇觀。如果不開放准入,是不可能出現企業自主降價的這種情況的。


新電改方案呼之欲出 不涉及電網拆分 http://lunax.info/archives/4680.html


國家壟斷性行業不會取消,但不會是現在這種局面。國家需要保留壟斷性行業的歸屬權,以合作的方式存在。


我曾經對這個問題思考過好久,但後來還是感覺沒什麼答案。

畢竟,在目前的「常識「里,我們都知道國企應該不與民爭利,自覺承擔公共服務的低效益高成本。但就馬克思而言,他一直強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經濟基礎就表現在公有制佔據主體地位(至少咱領導人這麼理解),這也相應決定政策制定者們不會輕易放開這些產業。

未來的國企發展個人感覺有以下三個方向:

1、繼續保持壟斷,但會採取提高收入上繳比例,禁止國企領導者進入政界之類的措施以保證國企能夠完成還富於民的目的。

2、根據行業不同有所放開,具體哪些行業我就不敢妄言了。

3、你懂的,但可能性較小。


推薦閱讀:

有哪些行業內幕甚至黑幕?
現代社會傷亡率最高的行業是哪個?
有哪些比較重大的(如區域合作、國家戰略、政府管控、公司業務、行業推進等層面上)發展計劃最後沒能實現?
風險投資機構如何撰寫行業投資分析報告?
怎樣選擇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行業?

TAG:經濟 | 市場壟斷 | 經濟學 | 通信 | 行業 | IT行業 | 煙草 | 行業分析 | 電網 | 煙草行業 | 壟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