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反坦克導彈是如何殺傷坦克的?

穿甲彈是靠動能和堅硬的彈頭

這個反坦克導彈是如何破甲或者是穿甲的呢?

靠爆炸?一個大炸藥包?


看來答主這方面不太了解

那我就用最通俗的語言說

反坦克導彈主要是兩種戰鬥部,一個是聚能裝葯靠金屬射流,另一種叫自鍛破片。

圖片懶得找,但我說的很簡單

聚能裝葯你理解成為一個大碗,然後大碗表面覆蓋一層炸藥,然後呢在碗裡面的炸藥上面貼一層軟乎乎的銅。

boom一傢伙,你想想看碗一樣的炸藥會咋樣?那當然是碗中心的壓力最大啦,因為四面八方的炸藥炸起來了,而碗底的爆炸力也提供了一個向前推的力氣。

銅這種軟乎乎的東西,pia的一下就被炸藥爆炸頂起來了,沒地方跑只能在中間擠成一條(和碗深度差不多),然後後面的爆炸力又把這個條條往前推。

這個條條雖然不硬,但是有爆炸力加成,壓力非常大,溫度非常高,於是就會往正前方的裝甲裡面鑽個洞進去。

所以說這種戰鬥部和炸藥的形狀,炸高(你理解成為碗的弧度,像凹面鏡聚焦光線一樣),還有這個銅罩的厚度和結構都很有關係。

所以說間隔裝甲和柵格裝甲才會那麼有效,因為這個東西是軟軟的半融化的液體,如果突然沒有被兩邊均勻的裝甲限制住,那麼就會散開來,就好像如果水管沖沙子,如果沙子是一層的,那麼這個水柱可以沖很深的沙子,但是如果沙子裡面有空隙,那麼水衝進空隙的時候就散開了,就很難衝下面的沙子了,而金屬射流就一瞬間不能持續沖刷,效果就很明顯了。

而柵格裝甲就是讓破甲彈離的太遠,炸高不對,等於說凹面鏡聚焦失敗了,等碰到裝甲就散掉了,自然打不進去。

所以說就會出現直接打中裝甲可能可以穿500毫米,但是弄了個一米遠的柵格裝甲,它就連50mm都打不穿了。

就好像你拿放大鏡照jj,jj看起來最大的時候就是焦點,太陽光就是爆炸力推動的金屬,這個時候你的jj就會被燙到。

而如果拿的太遠了,那麼jj看起來沒那麼大,但聚焦也弱了,你的jj就不會被燙到。

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不要盲目求大,更不要去莆田系做jj增大手術,搞不好就被人家的微波照成黑炭。

這就是聚能裝葯戰鬥部。

下面說說自鍛戰鬥部

這個非常的簡單,和上面的碗一樣,只不過這個碗很淺。

淺是淺,但是依然可以把炸藥上面的銅炸成一個小箭頭,只是長度很短。

如果說金屬射流有小手臂那麼長,那麼這個就只有小拇指那麼短,沒辦法,碗太淺。

但是這就有個好處,自鍛破片炸出去和射流不一樣,更加固體,是能維持自身形態的。

這個時候對於炸高的限制(你理解為聚焦就好)的要求就沒那麼高了,可以很遠爆炸。

但是這也有顯而易見的壞處,那就是這個東西既容易被防護影響,本身穿透力又不是很高,畢竟是這麼小個東西。

所以說自鍛破片戰鬥部只有幾十mm的穿深

要發揮作用,一般是折中的結果,比如說智能尋找目標的航空反坦克炸彈,如果使用聚能射流戰鬥部,那就必須貼著裝甲,很顯然這是不實際的,做成小飛機也太貴。

這個時候就可以和葡萄一樣掛好幾個自鍛破片戰鬥部,一個炸彈等於是一根糖葫蘆,丟下去能自動掃描,懟誰誰懷孕。或者說空中散開,各自尋找目標。

那就便宜多了,但也只能使用對距離不那麼敏感的自鍛破片戰鬥部,這樣稍微有點偏差也沒事,大大提高了命中率,設計師也就不用負責任了。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戰鬥部的局限性很大,因為它太重了就沒意義,太輕了沒效果,而且穿透力能提高的程度很有限(除非炸藥大大改進,但是爆炸力太大了這個穿甲頭頭可能自己就受不了了)。

所以說整個提高能力有限,剛出來的時候還能懟側面,更能懟頂部

後來基本只能懟頂部,而地雷用射流戰鬥部效果更好

現在連頂部都很難懟了,只能懟發動機上面,那塊地方很薄,但這樣就不足以摧毀坦克,最多只能讓坦克停住了,很容易修好(現在坦克發動機都模塊化的)。

因此後續發展的破甲武器得益於電子設備小型化和廉價化,可以採取小東西也精確打擊,甚至打擊頂部,那就不太需要自鍛破片了。

當然,另一個趨勢是直升機的普及,自鍛破片打坦克必要性已經不大,效果也差了。

但是懟直升機很好,而且直升機很快比較難直接擊中(要直接打中就太大了)

那還不如用地雷懟一個自鍛戰鬥部到半空中,然後來個倒懸打飛機,更容易打擊容易損傷而且防護薄弱的部位,比如發動機什麼的,而且直升機的裝甲一般也扛不住。

所以說啊,打透裝甲和啪啪啪是一樣的,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果野戰就要用自鍛破片,咱們快快搞好防偷拍。

自己家裡么就條件好的慢慢干,幹完等一會兒可以再來一發,射的又多又深,一發懷孕。

這樣說應該很好理解吧?

最後友情提醒:儘管破甲和啪啪啪有很深的關聯,但請不要試圖去日鋼板,更不要以為脫下褲子就能阻擋坦克,我相信大家是有這個常識的。

畢竟我也不希望我的科普出現偏差啊。


美國的FGM-148「標槍」

採取的拋物線攻頂,大角度直插頂部,LOGO也很形象

瑞典「比爾」反坦克導彈使用的平飛攻頂

與「標槍」不同串聯的兩戰鬥部「朝向」、攻擊方向都是「向前」,彈體軸線方向。而「比爾」導彈的一級戰鬥部與彈體軸線成60°角,二級戰鬥部與彈體軸線垂直(戰鬥部的直徑也就受限,威力受限)。戰鬥部在感測器的作用下起爆,能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攻擊坦克的薄弱的頂部裝甲或傾斜主裝甲

與「標槍」不同串聯的兩戰鬥部「朝向」、攻擊方向都是「向前」,彈體軸線方向。而「比爾」導彈的一級戰鬥部與彈體軸線成60°角,二級戰鬥部與彈體軸線垂直(戰鬥部的直徑也就受限,威力受限)。戰鬥部在感測器的作用下起爆,能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攻擊坦克的薄弱的頂部裝甲或傾斜主裝甲。

現在土鱉的山地步兵還在使用了大量的98A式120毫米火箭筒,科技不行,數量湊,土鱉啊土鱉。

但是……坦克畢竟還是很耐打,而且大型紅外觀瞄系統也很容易發現1000米的目標,而且還有伴隨步兵,所以還是很難接近到有效射程來擊殺坦克,那現在土鱉也就只能欺負欺負阿三這樣的?

土鱉不土紅箭12

這個是電視制導,射程4000米,還沒那個坦克紅外能觀測4000米吧。

所以解決了射程問題,坦克反導能力如果沒有加強或者反制,任何時候,一個空降連,滅一個裝甲營毫無難度,而且,膽敢用直升機搞低空突防的,除了武裝直升機還有些生存率,運輸直升機真的是一發入魂的命。

又扯歪了,紅箭-12導彈可以攻頂攻擊也可以平飛直接攻擊目標,其主要目標是各種坦克和裝甲車輛,此外也可打擊各種其他戰場目標。在擊中目標後,它會引爆鉭製藥型罩的破甲彈頭,可擊穿1100毫米均質鋼裝甲。

說到這裡,我又想扯到4代坦克防禦,有人看,看情況再更。

@wzt提到了反坦克導彈對坦克的一些問題,即然說到了,就詳細說一下坦克防禦的一些作戰特點。

主動防禦系統,用天朝GL5來舉例說明,由於導彈速度慢,裝葯少,只需提前引爆就不足以擊破三合板。

這類防禦系統能主動發現,禦敵與外,效果是最好的,與反應裝甲一類被動防禦系統對比最大特點是能彌補頂部缺陷,攻頂方式可以說是坦克的死穴,沒裝備主動防禦系統的4代坦克面對攻頂十不存一。

可主動防禦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價錢貴,而且現在不好說攔截率,畢竟實戰才是最終驗證結果。

被動防禦系統,反應裝甲,金屬柵欄,或煙霧彈,這類防禦系統面對普通RPG7的確有一定效果,不過面對標槍或紅箭4這類就很難起效,不過成本低,非對稱戰爭也夠用了,而且被動防禦系統防禦面更大,假設正面受到攻擊,主動防禦防住了正面,突然兩邊射來兩發,基本就是GG了,而被動防禦能同時承受四面攻擊,除了攻頂,被動防禦


聚能射流戰鬥部啊。

基本姿勢就是一坨炸藥,前面有個圓錐形的缺口,在這個圓錐形里墊一層軟金屬。爆炸的時候,能量會往這個缺口的方向聚成一坨,把墊的軟金屬融化,變成一道高速熱流射出去。

然後這玩意有個變形:把錐形的張角弄得特大,金屬射流就會變得非常短粗,特性更接近穿甲彈頭,這就是自鍛成型戰鬥部。

這類戰鬥部的優點是顯著的:

  • 能量來源是炸藥,而不是彈頭動能,不需要發射載具有厚重、高後坐力的炮管。這對於輕型車輛、步兵、飛行器尤其重要。
  • 紙面穿深很高。

但是缺點同樣顯著:

  • 射流比較脆弱,比如炮彈不能高速旋轉(滑膛炮或者滑動彈帶);反應裝甲對射流的防護效果比對穿甲彈要好。
  • 後效差,需要比穿甲彈更高的剩餘穿深。

所以現在「有條件」的平台還是以穿甲彈為主,聚能戰鬥部主要用在用不了穿甲彈的平台上。

自鍛成型戰鬥部的穿深要低得多,主要用於攻頂武器。


人家拿小拳拳捶你胸口!!!

——

@肛里拉出個電鋸

應該是斯崔克前格柵直接破壞了RPG的引信


來源解放軍報:

解放軍優秀,射手3枚反坦克導彈擊中1輛退役坦克 未能有效毀傷

3月初,第14集團軍某旅組織軍事訓練考核,記者在現場發現,以往構築工事主要看長、寬、高等是否達標,現在他們還使用炸藥,檢驗抗毀效果;反坦克導彈射手考核,過去主要看速度和命中率,如今還要看導彈命中的角度是否精準、毀傷效果如何……旅長安順說,去年以來,集團軍堅持扭住戰備訓練抓基層, 緊貼實戰細化完善訓練評估方法,用「戰場實效」的尺子丈量訓練成效。

一次演習,該集團軍某旅一名優秀射手對一輛退役坦克進行火力打擊。雖首發命中,但角度不對,反坦克導彈被彈開;第2枚導彈因沒打中要害,目標依 然快速機動;第3枚導彈打中履帶才使坦克停下,可坦克的武器系統完好無損,仍可反擊。演習復盤,他們分析優秀射手3枚導彈未能摧毀一輛坦克的原因:表面上 看,是因為首次打真坦克沒經驗;而問題的根子是,以往「命中即優秀」的訓練評估方法,把戰場和敵人想得太簡單,致使部分官兵將「命中即摧毀」當成戰場法則,打起仗來難免想當然。

為此,他們決定對現有訓練評估方法進行升級,根據現代戰爭制勝機理、藍軍特點、大項演習經驗、武器裝備實際等,系統梳理出60餘個與戰場脫節的評估標準,而後逐一進行細化完善,並對訓練場進行改造。

考即戰。以往,某型火箭筒手實彈射擊考核,在規定時間內命中兩發即為優秀。現在優秀標準升級為:目標模擬度達90%以上,在煙幕、槍炮聲等干擾下,在規定時間內命中兩發,且毀傷率達80%以上。過去連隊隱蔽偽裝考核,只要機關考核組看不見、找不到就算過關,如今他們請來專業藍軍採用電磁、紅外、 無人機等先進手段偵察,騙過藍軍才算合格。

據悉,他們還組織幹部骨幹根據考核標準研究相應訓法,總結出的10餘項新訓法考法被上級推廣,其中兩項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特約記者馬飛、通訊員王博仟)

解放軍王牌部隊演習成績摻水 軍隊首長要求重演

 2013-10-03 解放軍報

原文配圖:解放軍第47集團軍官兵實兵演練場景。

《解放軍報》昨日在第4版刊登題為「成績真有那麼好嗎?」的關於第47集團軍屬下坦克旅的裝甲步兵營演習的報道中指出:「由於戈壁灘上炎熱乾燥,坦克快速行進時常常揚起厚厚的沙塵,影響瞄準。為了便於觀察,該營悄悄在射擊跑道上洒水。」  促對手「高抬貴手」減少電磁干擾

報道批評了部分部隊軍官的「形式主義」:「首長機關戰術作業中,部分機關幹部照搬照抄編腳本,照本宣科念台詞,研究問題走程序。有的單位在射擊前提前標記陣地位置、測算距離,讓老射手打、不讓新兵上;構築野戰工事時隨意降低標準和難度,把功夫下在平整溝壕上……」報道引述該坦克旅負責軍官的話指出,有的軍事單位訓練僅運用了無線電台作簡單的溝通聯絡,卻將之說成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有的課目明明與信息化關係不大,卻偏要說是在「信息化條件下」進行……「以我們現在的條件,構設複雜電磁環境很困難,沒有必要誇大其詞!」

這非解放軍首次在演習中被踢爆「造假」。《解放軍報》去年底報道,南京軍區一集團軍合成營對抗前,一名營長透過關係找到以電磁干擾能力強著稱的對手旅長,遊說他:「這次您就高抬貴手,電磁干擾『意思意思』吧。」此外,二炮部隊下屬一王牌導彈旅亦曾被指多次在訓練演習中弄虛作假,未把演練當實戰。

黃東:演習質量高易獲批軍費

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昨表示,近年解放軍各種演習中,若沒有諸如「複雜電磁環境」或「複雜氣候環境」等字眼的話,就好像該次演習水準不高,但實情根本無人知道,同時因頻率等屬軍事機密,外界更難查證其宣稱的「複雜」程度真偽。對於「造假」原因,黃東指出,「第一是做給現場觀摩的領導看,十發十中,多好!第二,若演習質量和命中率俱高的話,相關部隊在申請軍費及補貼等時更加容易獲審批」。

三發紅箭9導彈也無法摧毀解放軍打靶用無人坦克

科羅廖夫2016-03-12 07:43

2016年3月11日的解放軍報登載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引起了各國軍事情報機關的關注。

第14集團軍某旅進行軍事訓練考核時,對一輛智能無人駕駛的退役真坦克進行火力打擊。首發命中,但角度不對,反坦克導彈被彈開。第2枚導彈沒打中要害,目標依然快速機動。第3枚導彈打中履帶才使坦克停下,可坦克的武器系統完好無損,仍可反擊。三發重型反坦克導彈打靶未能摧毀目標,一是因為此型導彈首次打真坦克沒有經驗。二是以往打靶採用命中即優秀的評估方法,有些料敵從寬。反坦克導彈使用破甲戰鬥部,最終的打擊效果,跟命中部位有很大關係,以往命中即摧毀的要求已經過時。

第14集團軍是個專註熱帶叢林作戰的全旅化輕裝集團軍,擁有7個旅,下轄機步第31旅和40旅,山地步兵第32旅,摩步第42旅,裝甲第18旅,炮兵第4旅和高炮旅。新聞顯示這個「某旅」的旅長為安順,檢索解放軍報的往期新聞,安順為第14集團軍炮兵旅的旅長,按照我軍對反坦克導彈的分級,紅箭-73導彈為團級和戰車車載導彈,紅箭-8為師級導彈,紅箭-9為集團軍級導彈,主要裝備於集團軍炮兵旅。這新聞說明第14集團軍很可能在炮兵旅的反坦克導彈營裝備了國產紅箭-9型導彈。該導彈是中國在90年代研製的第二代車載重型反坦克導彈,採用目視瞄準,電視CCD測角儀制導站,激光指令傳輸的制導體制,導彈彈體與美國陶式和南非雨燕導彈很相似,射程5000米,靜破甲垂直厚度可達1200毫米,命中率90%以上。

近幾年,由於我國陸軍的編製體制改革的加快,很多的老式59式坦克紛紛退役,每年以300輛以上的速度退出現役,部隊手中囤積了很多退役舊坦克,從2013年開始,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和成都軍區下屬部隊紛紛使用退役舊坦克作為實物靶,提供本級部隊的打靶訓練。檢索解放軍報,第14集團軍從2014年開始使用退役真坦克進行實彈打靶,型號均為59式坦克,都是該集團軍裝甲旅的退役坦克,同時這個裝甲旅換裝了新式96A主戰坦克,估算至少有30~60輛59式坦克退役。土豪的解放軍在今後的十年內都可以使用各種火器打擊真正的坦克。

新聞中「第2枚導彈沒打中要害,目標依然快速機動。第3枚導彈打中履帶才使坦克停下」的內容,顯示這種退役坦克充當的坦克實物靶,是一種可以無人駕駛的機動靶,這對於中國軍隊的訓練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極大的貼近了實戰。說明無人駕駛遙控靶車,已經在部隊普及,這種靶車以往只在西方最發達國家的軍隊才有應用。

在去年的「跨越2015」朱日和D裝甲旅聯合對抗演習中,我軍誕生了一輛打不死的「小強」坦克,一輛紅軍裝甲旅的59式坦克曾受到10枚反坦克導彈的集火打擊,藍軍對其發射了10枚反坦克導彈,未對其造成損害。

中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就開始研製裝甲遙控機動靶車,最早的型號是為了測試進口的紅土地激光制導炮彈等精確制導彈藥。同時開展了移動機器人、智能車輛和地面無人作戰平台的關鍵技術研究,完全自主型的地面無人作戰平台方面技術已基本成熟,研製出許多種樣機,並有型號投入使用。典型的地面無人系統有神行-Ⅲ軍用地面智能機器人系統、無人駕駛核生化偵察車、末制導炮彈專用遙控靶車和混合動力無人機動平台等。同時研發了輪式可控搖臂懸架行走系統,四足仿生移動平台,形成基於輪式搖臂懸架式、仿生式、輪履複合式等多種形式的高適應行走系統系列化產品。

中國目前在野戰集團軍應用的坦克移動靶,大多數以退役的59式主戰坦克改裝而來,炮塔上安裝的通信天線,說明這種坦克靶車除了可以自主機動,還能夠採用人在迴路中的形式,隨時改變機動線路和速度,可以更為真實模擬坦克的戰術動作,這是一次革命性的進步。

上世紀80年代後,我國研製了紅箭-8系列導彈,該型導彈目前裝備我軍師旅級一級,而同類導彈在西方都只在旅團級直屬。這種導彈的最新改進型號具備能擊穿220毫米68度帶反應裝甲的均質裝甲鋼板。由於俄軍坦克裝備有反應裝甲,紅旗-8能否正面擊穿其主裝甲要看戰術是否有效。

上世紀90年代裝備的紅箭-9是一款口徑152毫米、重量35千克的重型反坦克導彈,破甲威力高達1200毫米均質鋼裝甲,採用激光駕束制導,射程提高到5000米。該導彈主要裝備於集團軍反坦克部隊,其最新型號具備突破反應裝甲的能力,對付阿瓊MK2自然不在話下。「紅箭」-9採用了新型的戰鬥部和引信。導彈戰鬥部,按作戰使用需要設計成串聯戰鬥部,既能對付未裝反應裝甲的坦克,也能對付裝有反應裝甲的坦克。靜破甲垂直穿透厚度可達1200毫米,而美國「陶」-2A重型反坦克導彈的靜破甲垂直穿透厚度僅為1040毫米。

「紅箭」-9動態條件下擊穿帶或不帶PBFY-1標準反應裝甲的320毫米68。均質裝甲鋼靶,這一穿甲能力可以摧毀世界上任何現役主戰坦克,可謂「一擊必殺」,其威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紅箭」-9A是在「紅箭」-9的基礎上研製出的改進型車載反坦克導彈系統。「紅箭」-9A採用了毫米波制導方式,提高了抗干擾能力,發射裝置將毫米波作為傳輸指令的載波或基波,把導彈偏離目標的信息以及如何進行修正的指令發送給正在向目標飛行的導彈,導彈即可不斷地修正飛行軌道,直到命中目標。

紅旗-9反坦克導彈雖然性能先進,但其重量和體積太大,裝備的數量不多,火力密度太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1年,我國研製的紅旗-11反坦克導彈首次曝光。紅箭-11重量僅比「紅箭-8」稍大,但射程和威力卻超過「紅箭-9」。是一種相當理想的重型反坦克導彈。可一舉取代目前紅箭-8和紅箭73導彈的位置。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軍單兵反坦克導彈的作戰能力,研製和裝備類似「標槍」的單兵反坦克導彈的時機已經成熟。

2014年,一種稱為紅箭-12的反坦克導彈首次曝光。紅箭-12是一種結合了現代多種攜帶型反坦克導彈優勢的新武器,它具備類似「標槍」的紅外成像引導頭,同時威力遠遠超過它,具備1100毫米的破甲威力。我軍裝備紅箭-12導彈將意味著俄軍坦克在我軍步兵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2014年,一種全新的重型反坦克導彈在和平使命2014多國聯合軍演中曝光,這種被稱作紅箭-10的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為10至15千米,其威力足以將俄軍最新坦克炸成碎片。除了研製具備世界頂尖水平的陸基反坦克導彈,空地反坦克導彈也是解放軍近年來發展的重點。AKD-10空地導彈是中國近年裝備的一款空對地導彈,主要裝備於武裝直升機以及無人機。該型導彈與AGM-114地獄火導彈類似,皆為激光半主動制導近程對地導彈,主要用於武裝直升機及無人機攻擊坦克、火力點、雷達站等地面堅固點目標。

反坦克導彈史

中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就開始反坦克導彈的研製,由於技術基礎薄弱和國外的封鎖,早期的自主研製型號,參照借鑒了法國的SS-10反坦克導彈和前蘇聯的AT-1"甲魚"反坦克導彈技術,1973年被正式定名為J-201型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採用目視跟蹤,手動操縱,有線制導,射程2000米,動破甲厚度65度角/120毫米,飛行速度僅為85米/秒,性能大大落後於同時期世界水平,僅少量生產即被軍方放棄。隨後中國仿製了蘇聯AT-3「耐火箱」導彈,型號為紅箭-73,於1979年研製成功並大量裝備部隊。

由於紅箭-73導彈屬於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採用目視瞄準跟蹤、導線傳輸指令、手控制導方式。實戰命中率較低,只有不到40%。中國在紅箭-73尚未定型的70年代中期開始就提出了研製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計劃。在預研初期,曾為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提出了多個方案,包括激光半主動、激光駕束,紅外半自動跟蹤等多種設計方案,但由於技術原因遲遲未能確定。

1975年3月,統一前夕的越南政府決定贈送給我國一批越戰戰場上繳獲美軍的戰利品,品種十分豐富,包括CH-47支奴乾重型直升機、F-5E戰鬥機,「陶」式反坦克導彈、白眼星激光制導空地導彈,BLU-82燃料空氣炸彈、M10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175毫米自行加農炮、M102式105毫米榴彈炮等等。總後裝備部決定組織20多家軍地機構對這批樣品進行測繪分析,相繼提出了大量研究報告,對於我國兵器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鑒。

通過對「陶」式導彈和發射裝置的測繪分析,中國掌握了該彈設計原理和一些單項技術,促進了當時正在研製的國產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技術方案的確定。中國決定參照美國陶式導彈的技術路線研製國產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即採用後拋筒式發射,目視瞄準、有線傳輸,制導站紅外自動跟蹤,射程3000米,飛行速度200米/秒,初彈徑較小,重量較輕,技術原理幾乎與陶式導彈相同。1984年導彈研製定型,被命名為紅箭-8型反坦克導彈,裝備於步兵師屬炮兵團的反坦克營。

這導彈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成為中國軍事裝備出口的明星武器,從80年代末到2000年,世界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總銷售量大約為80萬枚,其中國產紅箭-8導彈就賣了20多萬發,可能是世界上銷量最大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至今還在中東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在對美製陶式反坦克導彈的測繪研究過程中,發現了這種導彈的最關鍵弱點,從80年代開始研究反制陶式反坦克導彈的手段。1987年,某友好國家提出了在裝甲部隊的坦克上安裝「陶」式導彈干擾器的要求。中國藉助測繪陶式導彈的研究結果,研製成功了「陶」式導彈干擾器。在驗收試驗時,新型干擾器取得了對5發「陶」式導彈全部干擾成功的優異成績,受到外方的好評。隨後中國正式推出坦克JD-3型紅外干擾機,這也是中國對台灣軍隊大量裝備美製陶式導彈毫不擔心的主要原因。

反導彈的干擾器實際上是一台電爐子,通電以後能發出強紅外輻射,可干擾陶式反坦克導彈的跟蹤和制導,使飛行中的導彈一頭栽到地上。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採用目視瞄準、有線傳輸,制導站紅外自動跟蹤,導彈尾部有個紅外曳光管,導彈制導站上面的紅外敏感器接受紅外曳光管發出的紅外輻射,與射手目視跟蹤的坦克目標進行對比,形成導彈飛行控制信號,引導導彈沿著正確的瞄準線命中目標。如坦克使用一個更加強烈的紅外輻射源,那麼就會在反坦克導彈制導站紅外敏感器上面形成兩個目標,造成制導混亂,從而達到干擾效果。

我軍的紅外干擾機定型後曾出口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外軍,並在自行研製的出口型85C、90-III和96G等坦克上。同時中國深刻認識到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紅外跟蹤制導極其容易被干擾的巨大缺陷,立即組織研製改進型第二代導彈,並於90年代初期在紅箭-73和紅箭-8基礎上先後定型了AFT-07和AFT-09兩個系列的改進型二代導彈。這個系列的導彈均拋棄了紅外跟蹤,使用新型CCD電視制導站,使用CCD光學敏感器跟蹤導彈,輸出數字信號,完全不受外界紅外輻射源的干擾,具有90%的極高命中率。

目前周邊國家,例如印度陸軍T-72/T-90坦克的紅外干擾機,就對中國軍隊普遍裝備AFT-07系列導彈毫無干擾效果,導彈在敵方坦克開啟干擾機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準確命中並摧毀目標。

利用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工業技術,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利用並不最先進的國產武器去挖掘破敵之道,才是解放軍的可怕之處。


heat知道不?

把heat的破甲戰鬥部裝到一枚可以飛的,你能控制方向的導彈上。

你就獲得了一枚atgm


空心裝葯聚能破甲彈,通過爆炸把前面的葯罩炸碎然後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高溫和高速的固體射流,擊穿裝甲。空心裝葯簡直是人類在暴力方面的最高成就之一,可以讓血肉之軀對抗坦克(比如二戰背著兩個鐵拳的德軍士兵,理論上可以擊穿當時蘇聯最強的is-2坦克除了首上以外的任何位置),像擊穿奶油蛋糕一樣擊穿鋼板,現在的短號反坦克導彈破甲能力更是到了1200mm。可惜複合裝甲對於空心裝葯的抗性太強,即使是短號也打不動m1a2的前裝甲。


原理前面講了,就是穿透裝甲,殺傷乘員或設備。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靠超高速,是一種較先進的方式,洛薩特和CKEM


當然是聚能金屬流爆射啦!中出坦克娘。


謝邀但是其實在這方面我的知識結構很久沒更新了。

在我的記憶力反坦克導彈一般是兩種,金屬射流或者自鍛破片。前者是通過戰鬥部炸藥爆炸將葯型罩融成高溫高速的金屬射流,後者是通過戰鬥部炸藥爆炸將葯型罩擠壓成一個高速的金屬彈丸。

直接用炸藥炸裝甲的幾乎沒有,因為在裝甲的表面爆炸對裝甲本身幾乎沒有什麼傷害。


推薦閱讀:

當代為何不裝備更大口徑的坦克炮?
開M1A2主戰坦克是一種什麼感覺?
ATGM能否被機槍子彈攔截(類似艦船密集陣)?這能否成為坦克主動防禦的一個思路?
如果坦克世界加入現代坦克(比59豹1更新的),遊戲會變成什麼樣子?
二戰初期美國真的沒有坦克發動機?

TAG:坦克 | 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