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比特幣數量恆定,作為貨幣的比特幣如何實現信用的派生?


簡單的答案就是一句話:用比特幣來實現信用派生,就是把現代的金融體系拉到明清的錢莊的水平。無非是數字貨幣取代了黃金白銀,區塊鏈取代了紙張賬本罷了。


關於貨幣的本質,有一種說法是:

Money is Trust.

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願意接受人民幣、美元、英鎊和歐元作為貨幣呢?當我們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或者產出的時候,我們直接換來的並不是自己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而是一些花花綠綠的紙張,而我們之所以接受這樣的交換,是因為我們相信,,其他人和我們一樣,以很大的概率也願意接受它,讓我們能夠換來我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而我們憑什麼相信,其他人和我們一樣呢?以前我們相信黃金白銀,因為黃金白銀開採困難,數量有限。而在現代中,這個信心是印刷貨幣的國家,通過稅收來保證的。因為公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認可這種貨幣可以納稅,那麼就意味著即便其他人不接受,至少至少它還有繳稅這一種用途。通過這種途徑,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就和這個國家本身的信用聯繫在了一起。從歷史上看,凡是不接受自己印刷的貨幣來繳稅的國家,這種貨幣往往會很快變得一文不值。比如『大明寶鈔』就是很好的例子。

貨幣本身的價值有了保證,那麼貨幣的集散地——銀行,因為其巨大的規模和對聲譽的看重,也擁有了一定的信用,那麼銀行就可以把同一筆錢貸給更多的人——因為事實上人們貸了這筆錢依然會存在銀行里,只要人們不同時來提款,那麼銀行就可以保有這筆錢,區別只是在帳目記錄上多了幾筆借貸,所以這又牽扯到貨幣本質的另外一個說法:

Money is Memory.


好,我們現在可以對照這兩點來看看比特幣是否能夠勝任信用派生這個過程。比特幣本身沒有依附於任何實體,所以沒有信用的背書,比特幣的價值依賴於兩點:

  1. 有限性,類似於貴金屬而非信用貨幣;
  2. 匿名交易需求,類似於現金;

第一點保證其不至於濫發,第二點保證總是有一小撮人願意進行比特幣交易。這也是人們對比特幣價值的信心。現在困難的地方來了,如果要讓比特幣進行信用派生,那麼首先比特幣要有一個實體來作為信用背書,誰來背書呢?即使美國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繳稅手段,那麼比特幣只會成為美元的另類信用衍生品,成功的取代大額美元現鈔,成為最受歡迎的黑幫交易工具(其實現在也差不多了)——因為比特幣幣值的波動,繳稅的時候無非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按照當下的兌換匯率來支付比特幣。這種情況下,相當於美元收編了一個不太聽話的養子罷了。

這個從本質上,和貴金屬沒有太大區別,基本上就是類似於黃金在明朝的地位,所以可以把黃金稱之為明朝比特幣。第一,黃金是有限的,挖金子同樣需要勞動力;第二,黃金交易是匿名的; 第三,收稅是以銀子而非金子為單位計量的。

而如果沒有國家為單位來進行綁定,那麼顯然承擔這個信用實體的只有數字貨幣交易平台。這就是」信用派生「的弔詭之處,儘管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用有限性解決了濫發的問題,但是所謂信用,總是要有人背書的,總是要落實到一個永續的實體上的。如果國家不想做或者不能做這個實體,那就只能由公司來做,而公司無論是永續性還是資本的雄厚程度,都無法比擬國家,所以這個信用派生的程度就要打折扣了。相比國家監管和國家信用保證的銀行而言,比特幣平台更容易出現擠兌和跑路的現象。

再想想明代,大錢莊的銀票,不就是信用派生出來的么?可以直接用來進行市面上的交易。當然如果是比特幣的的信用派生,肯定不會用賬本這種落後的東西,每個銀行可以直接在比特幣的區塊鏈上來記錄信息;或者乾脆自己單開一個區塊鏈,發行新的數字加密貨幣,作為比特幣的衍生。


總之,黃金和白銀披了一個數字加密的馬甲,並不能改變其本質;賬本挪到區塊鏈上,那依然是賬本。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雖然比特幣號稱是電子貨幣,但實際上比特幣從未成為過貨幣,而是以一種投資商品作為存在。

如果要把比特幣作為貨幣來使用,那麼等於是放棄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建立的現代金融體系,倒退回金銀銅錢交易的封建時代,不折不扣的開歷史倒車。

-----------------------

1、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現代貨幣不是金銀等貴金屬。想一想,為什麼你不能拿一克金子直接去買一個玩偶?為什麼你不能拿十斤黃金去買一輛車?因為黃金本身並不能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你需要把黃金換成人民幣才能進行交易。

2、黃金之所以有價值,是黃金會等於多少人民幣。人民幣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人民幣作為信用貨幣可以在中國人的一切買賣交易中用來支付。而不是反過來,不是因為人民幣/美元等於黃金所以人民幣美元才有價值的。

(當然也有很多草台班子國家的垃圾貨幣價值和冥幣無異,我們只討論正常國家)。

3、比特幣在貨幣市場中扮演的不是國家信用體系來支撐的貨幣,而是黃金的身份。他總在過山車一樣不斷的變化著自己的價格,以吸引更多的採礦人淘金客以及屯購者。

4、偶爾也會有用比特幣支付的交易,但這不能說明比特幣就是貨幣了。也常常會有用毒品黃金軍火彈藥支付的交易。這種交易背後的邏輯是「比特幣大概等於多少錢」「這些毒品大概能賣多少錢」,而不是「這就是錢」。

5、如果人類真的強行用比特幣來成為未來貨幣,那麼我想未來最富有的人應該是掌握了先進顯卡製造技術的廠商了吧。就像是有大金礦的部落總不會餓著。但前提是所有的人都覺得比特幣是黃金的一種,而不是比特幣。實際上比特幣最早的價值來源,正是因為它有未來貨幣的噱頭。一旦這種噱頭破產,我很難說比特幣還有作為黃金一類的投資品的資格。

6、比特幣不是二十一世紀的龐氏騙局和智商稅?我認為不是,這種投資品至少從十八世紀就有。只不過現代有了新的科技,我們可以給它披上一層高科技的外包裝皮。至於違不違反經濟學常識,繳納智商稅的人不在乎,挖礦的老闆不在乎,顯卡廠商不在乎。

7、雖然我說了這麼多,但都是放馬後屁,我要知道市場那麼好騙,比特幣我一出來就大肆囤積了。誰知道傻子就在那裡,最可氣的是我還一點也沒分到油水。去特么經濟學,怪不得老大哥說窮人才學經濟。有錢的人天天都在研究怎麼賺那些想有錢的人的錢了。


謝邀。

請參見我的專欄區塊鏈演義。

我從來不覺得比特幣的信用來自數量和所謂稀缺性,這些和它的信用一點關係都沒有。

一個貨幣體系,或者說交易體系的信用,來自擔保它安全的價值。

法幣的信用,來自一國政府用它的價值為法幣做擔保,它保證你:「只要這個政權不崩潰,我就維護這個貨幣體系的安全性,我保證你拿著法幣可以進行交易,同時,從法律上保證任何破壞這個體系的人會受到懲罰。」

比特幣的信用,來自挖礦公司用算力為比特幣做擔保,它保證「只要沒人擁有超過50%的算力,都無法在比特幣的交易體系中作弊。」

至於比特幣夠不夠格被當作貨幣,那就見仁見智了。

——————————————————————————————————

之前沒看清題。

信用的派生,很多人說了。

其實,你在交易所里擁有的比特幣那個數字,就是信用的派生了。然而,比特幣對於信用派生的態度從閃電網路中就可見一斑。

想要進行鏈下支付,必須在鏈上鎖定不少於總交易量的保證金。

換句話說,比特幣的邏輯是不信任任何人,因此,主鏈上,不支持任何基於「信任」的東西,即便是某個機構想要進行信用派生,它必須在主鏈上鎖定更多的資金。這相當於,一個銀行如果想要貸款,他必須凍結同樣數量的保證金。


比特幣的價值和貨幣毫無關係,完全來自於一直漲這個吸引力,和現在的藏獒沒區別。

對,我空了,別和我講IT,大多人沒那個背景知識,連公鑰密鑰到底是啥都不知道就別講科技了。


假如有信用又如何?

貨幣總量恆定不變,經濟總量不斷增加。那麼貨幣必須不斷升值。

那麼問題來了,誰會貸款一種必定升值的貨幣來生產?來消費?


1,比特幣作為電子現金可以,作為真正意義的貨幣有待時日。

2,對於貨幣特性的訴求,價值分割,便於儲存,價值標註。這是三個基本點。

3,信用的派生依靠的不是貨幣本身,而是金融機構。換言之,是社會對於比特幣的態度的轉變,用傳統的金融機構來服務比特幣。或者索性用區塊鏈的金額創新來服務比特幣。譬如bancor


比特幣因為數量恆定,必然要在某天崩盤,不可能作為貨幣長久使用。

這明顯是老一輩的人發明來然後挖走所有幣,讓下一代人怎麼生產幣?

要知道貨幣是要和當前的社會生產生產基本對應上,才可以保持物價穩定等,但你這個比特幣直接用一麻袋貨幣把未來的所有生產產出都給圈了,明明白白地剝削下一代人嘛,不造反才怪呢。所以比特幣必須得崩潰。

比特幣可無限分割的特性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除非已持有到人手中的比特幣也自然的縮減,今天你又1個幣,什麼都不用干,明年你的這個1幣自然就變成0.1幣了,那0.9個幣要發給下一代人,數字我就是隨口一說不要在意大小,但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

比特幣必須崩潰,所以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投資這個。火中取栗的行為。


謝邀

很認同@maxdeath的觀點。

首先我們要了解比特幣是什麼東西呢?簡單說比特幣是基於帶有一個特定隨機數字的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

目前比特幣主要的用途不是作為支付,而是洗錢和在不能夠自由兌換貨幣的國家幫助兌換貨幣。

下面分享矽谷創投大佬吳軍「矽谷來信」的話:

比特幣的產生和交易方法有下面三個特點:

1. 它是去中心化的,因為所有存儲比特幣信息和運行計算的計算機都是互聯網上的參與者提供的。這樣就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完全控制它,也就可以通過比特幣實現各種貨幣的自由兌換。更重要的是,比特幣的交易只認證密碼不認證個人身份,因此它的交易可以不被監管控制。

2. 由於比特幣不是任何國家以信用,或者銀行以硬通貨為抵押發行的,因此它的價值是沒有保障的,如果不限制發行量,那麼它很快會變成廢物。因此,比特幣限制發行量,每 4 年減半,這樣總數就是有限的。

但是有一利就有一弊,這樣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早期挖礦的人(提供計算機的人)就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很多比特幣,後面再來的人就會事倍功半了。因此,今天大部分比特幣都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這使得它幾乎不可能成為一種通用的貨幣(關於這一點要講清楚需要很長的篇幅,這裡就略過了,你不妨先接受這個結論)。

3. 這種沒有國家信譽和硬通貨做背書的虛擬貨幣要想有價值,關鍵就是要有用途,否則就一錢不值。比特幣今天主要的用途不是作為支付,而是洗錢和在不能夠自由兌換貨幣的國家幫助兌換貨幣。所有流通的比特幣的價值,就取決於這兩個市場的規模。

虛擬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價值,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實則實之,虛則虛之,它的實際價值取決於背後的實際應用。如果沒有背後的「實」,也就只剩下「虛」了。未來的虛擬貨幣是否會取代各國央行發行的貨幣?在近期內(20年內)肯定不會,在較長的時間之後一定會,但是沒有人能夠確定這個較長的時間是多長。

最後,如果你有更多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

歡迎關註:

知乎: @企微科技

微信:企微雲平台DO1(do1info)

官網:企微雲,OA、CRM、HR 一站式企業微信工作平台

企微科技致力於分享前沿管理觀念,讓企業工作更有效率


比特幣無法實現信用的派生。

因為選擇比特幣的原始邏輯就是「不信任國家信用,去中心化」

1,既然要信用派生,就必須有機構為派生出的貨幣做信用背書。國家信用都不信的人怎麼會信機構信用?

2,要信用派生,新增的貨幣增量不是以比特幣形式存在,而是以派生機構賬本上的數字存在。既然有機構承擔記賬的責任,那也就不是去中心化了。


比特幣數量恆定目前看不假,而且代碼維護社群和礦工都不願意動這個上限。可是比特幣價高了他就不停分裂啊。8月已經分裂出了bitcoin Cash,11月還要再分裂出bitcoin Gold。

每次分裂都會造成BTC原鏈上的一部分價值進入新鏈。拿黃金類比BTC非常不恰當。黃金物理上有原子大小下限無法無限分割,比特幣一分叉就又有新的2100萬幣可以用於不同領域。

BTC價格過高時參與者出於利益會不由自主的開始搞分裂增加數量,市場會用腳投票給出各個分支最終價格。算上所有分叉鏈價格過高會繼續增發,價格過低市場會用腳投票。

從這個角度來說連信用派生都沒有必要了,當有需求的時候就會有人跳出來搞增發。而且沒有政府強制你用這個幣。長期看價值既不膨脹也不萎縮。

比特幣狂信徒到處瘋狂鼓吹BTC價格上天,而且每次暴漲就出來忽悠韭菜接盤。但分析下就能理解有用的是區塊鏈技術本身而不是BTC。.COM泡沫年代確實有很多人賺了大錢,並不代表泡沫破裂後那些垃圾公司還有價值。


比特幣是商品,不是貨幣。

比特幣是商品,不是貨幣。

比特幣是商品,不是貨幣。

這不是我的觀點,這是清華大學金融論壇活動中,Paypal總裁Don Schulman和清華方面資深教授,均親口表達的觀點。


ICO,可惜被禁了


似乎回答中沒有人講清楚現代金融體系下信用擴張是如何實現,以及信用擴張和基礎貨幣(金本位下的黃金,菲亞特貨幣下的國家貨幣-人民幣、美元,比特幣本位下的比特幣)的關係。信用是對償還基礎貨幣的保證,信用的擴張,是金融機構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和借貸方互換欠條完成的。現代金融體系下,信用的擴張可能受基礎貨幣的限制,可能不受,關鍵看有誰在給金融機構背書。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雙十一到了,你想在京東商城買一個價值¥10000元的iPhone X。可你是個月光族,銀行儲蓄只有¥100。幸運的是你有一張上限¥15000的招商金葵花信用卡,所以暫時不用賣腎。在你劃信用卡買了這個iPhone X的時候,¥10000元的信用就擴張出來了。這¥10000元不是真金實銀的人民幣,因為只有央媽可以創造真正的人民幣。它其實是招商創造出來的對償還真金實銀的¥10000元人民幣的保證,具體是如何實現的呢?

第一步:你和招商銀行互換欠條

蘋果腦殘粉(你)

資產 | 負債

+¥10000 在招商的存款 +¥10000 欠招商的信用卡賬

招商

資產 | 負債

+¥10000 蘋果腦殘粉信用卡賬 +¥10000 蘋果腦殘粉的存款

第二步:你用招商給你的欠條(¥10000 的存款)在京東為蘋果7千億的市值做貢獻

蘋果腦殘粉(你)

資產 | 負債

+ iPhone X +¥10000 欠招商的信用卡賬

京東

資產 | 負債

+¥10000 在招商的存款

招商

資產 | 負債

+¥10000 蘋果腦殘粉信用卡賬 +¥10000 京東的存款

所以,信用的擴張是金融機構變魔法似的從無到有變出來的。在這裡,基礎貨幣有什麼作用呢?答案是,有可能有,有可能沒有。如果有法規規定,招商負債端增加的¥10000存款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貨幣擔保,比如25%。那如果招商資產端沒有¥2500的人民幣,那這筆信用擴張就沒法完成。這種情況下基礎貨幣的量會是信用擴張的制約因素。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法規規定,或者央行願意創造出足夠多的基礎貨幣供給金融機構,那基礎貨幣的量就不是信用擴張的制約因素。

進一步討論信用擴張背後的原力。為什麼京東願意接受招商隨意擴張出來的¥10000存款,因為京東相信在招商存款是對真金白銀的¥10000的保證,可以隨時兌換¥10000現金。這一信心又建立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金融機構的償付能力的信心,也就是資產比負債高;另一方面是對金融機構流動性的信心。以前的一些法規,例如準備金制:負債端增加的存款必須在資產端要有一定的基礎貨幣擔保,都是出於償付能力和流動性角度考慮的。所以有貨幣乘數這一說法,在這一體系下,基礎貨幣的量是信用擴張的制約因素。但是隨著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尤其是發達國家,這種制約因素已經大大減弱。因為在償付能力上有國家存款保險FDIC這樣的機構來背書,在流動性上有國家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來背書。所以,現代金融體系下,信用的擴張不再受基礎貨幣量的制約。

回到比特幣,套用上面的京東買iPhone的例子。如果京東的iPhone是比特幣定價(假設京東已經接受比特幣作為貨幣的價值),招商也願意發比特幣的信用卡,那這樣的基於比特幣的信用擴張完全可以發生,只要京東願意接受招商隨意擴張出來的10000比特幣的存款。沒有公共機構給比特幣存款背書的情況下,準備金制、貨幣乘數等舊的體系依然可以讓信用擴張發生,和金本位制下類似。但是比特幣金融機構在信用擴張上的確要受更多的阻礙,所以想成為本位制,取代國家貨幣,就和回到金本位制下一樣,不可能。


很多人強調比特幣的價值是以公認的數理共識作為背書的。

然而數理上的共識只能用於保證比特幣的匿名流通和總量不變,國家機構則能保證一種貨幣的價值,因為國家能強制國民認可這種貨幣的購買力,用軍隊的威懾力來要求所有商家必須接受這種貨幣。

換句話說,國家發行的貨幣,是以國家的信用、軍力、基礎設施以及其他國有資產來保證其價值的,而比特幣基於的數理共識是無價的(兩種意義的無價),所以你發行了比特幣,我為什麼不能基於同樣的數理共識發行一種其他貨幣?雖然這些貨幣各自的數量有限,但是貨幣種類可以無限,因為同一種數理共識可以為多種貨幣做背書。一個國家如果發行很多種貨幣,那跟超發一種貨幣有什麼區別?

另外,很多人提到到黃金,認為比特幣跟黃金一樣,因為總量有限所以有保值的意義。我們拋開黃金的工業價值不談,事實上不止黃金,地球上總量有限的元素有很多,像元素周期表最後的那位似乎造出來只能存活一小會兒。然而像黃金一樣有工業價值、總量有限、單質性質穩定、便於攜帶又好看的元素地球上能數出來多少呢?這些元素無一不是價格上天。正是因為有「人類暫時跑不出太陽系+太陽系的貴金屬有限」這個大前提,所有貴金屬都是保值的。

所以我認為拿比特幣跟黃金比是不合理的,應該拿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等等等等加起來,跟所有的貴金屬加起來,再互相比較,這樣才合理。

貴金屬就這麼多,XX幣呢?天知道什麼時候又冒出來一堆什麼NM幣、MM幣、S幣、N幣,它們都是基於數理共識且數量有限的,那麼他們有沒有價值?

---------------------------------------------------------

話說前一陣子的勒索病毒就是基於這個問題吧,強行給沒什麼用的比特幣賦予價值,炒幣的某些人大賺一筆。

---------------------------------------------------------

行外人士,有點啰嗦,說的都是大白話,見笑了。


未來的生活!

我:老闆,買個包子,多少btc?

老闆: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個btc。

我:好的,拿出手機輸入0.0000000?老闆幾個零來著?


比特幣的各種屬性應該被類比為黃金,所以想要比特幣本身實現信用派生是不現實的,而且這恰恰應該是中本聰設計之初所想要挑戰的。

本質上比特幣是想要重演電子化的金本位,難,很難,非常難。

信用派生或許可以通過金融機構來完成,但是這又會出現中心化的問題,而且金融機構的背書比國家背書更不靠譜,所以比特幣很難實現信用派生。

其實我不知道題主對於信用派生的定義,與我的理解是否一致。然而已經扯了這麼多,不想刪,這就很尷尬了。。。


貨幣本質上是一種交換媒介。當前發行環境下一國的法幣的信任主要來自於國家(央行)和人民,前者的比重更大一點,因為人民認可它信任它願意用它來交換也是基於對央行和國家的信任,央行會保證貨幣的權利,保證人民手裡的貨幣不會因為隨便的增印和消減而貶值或大幅波動,並且會不斷建立這樣的信任而努力。

而比特幣如果作為貨幣(當然,它目前還沒能獲得流通價值,最多是某種特殊商品可能具有保值價值),他的信用就目前來看可以說是不以一國為中心,不以一國的政策和監管為轉移的,更多的是由於他的發行機制以及由此帶來的民眾的認可而來,由於他的供應量是一定得,「發行」的過程也是程序化標準化對於民眾是可預期的(不會突然增多和減少),作為全球的交易媒介,他的信任主要來自於全球人民的民意,大家認可他的價值,那他就可以有價格,有流動,就可能增值,如果所有人都不認可他的價值,那他就是不值錢的。就現在看來,他的流動價值可能還不大,比如用來兌換生產生活所需,但從過去幾年的持續發展來看,他具備了收藏價值,因為,全球民眾對他的認可是逐年增長的。(未來不好說)

總結,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以比特幣的發行機製為前提,使得比特幣獲得了全球民眾的信任。

未來他會如何發展不知道,由此是否會帶來信任轉移,比如依然以央行也中心,其實也無法確定。

以上~


明明人家問如何實現信用派生。一堆聲討比特幣的回帖。

簡單回答:現階段,可以通過槓桿/借貸/抵押等手段實現信用派生。

複雜的話,將來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信用的派生。


作為一條魚的鯨魚,如何實現卵生而不是胎生呢?


比特幣不是貨幣!最多算資產證券化!!離貨幣這種級別遠著來。如果把比特幣使用者切割想像成個獨立國家,依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理論,利率 ,政策獨立,匯率不能同時成立。因為去中心,民間利率自發調整。沒有管制,比特幣法幣自由兌換,匯率自由流動。顯然沒有可能實現比特幣宏觀調控,但又確實存在礦工聯合體這個分散的盈利機構,有權力,沒義務啊!!沒有哪家銀行金融機構會考慮貸款人風險外,再加上一個貨幣幣值動態調整的風險,這裡沒有信用派生。

除非 再進行p2p的貸款業務,風險自擔,不保證投資本息安全,因為匿名, ,那可以想像比特幣貸款利息高到什麼地步,比高利貸放貸還高? 這種利息競爭不過法幣,誰會去經營比特幣存貸業務??

現在看到 動不動就顛覆金融,顛覆銀行 , 。銀行幾百年大風大浪,什麼玩意沒見過??

多讀書不是壞處,還能防騙,畢竟退潮時 ,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留下褲衩。


推薦閱讀:

2017年下半年比特幣價格與山寨幣價格走勢會如何?
請問EOS的ico發展前景大嗎?eos幣可以長期持有嗎?
區塊鏈是一種不可篡改、高度安全且透明的共享網路,那為什麼無法防止交易平台跑路和ICO 項目的風險?
如何能讓國人認識到「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只是一場純粹的騙局?
如何評價 BTC 價格突破 $4500?

TAG:銀行 | 比特幣Bitcoin | 區塊鏈Blockchain | 首次代幣發行ICO | 信用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