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人們會「迷信」,這是人類特有的行為嗎?

比如相信佩戴一些護身符能夠趨吉避凶,在進行某些活動前忌諱說一些不吉利的字句,相信一些偶然事件是對未來的某種預言,等等。為什麼人們會「迷信」?這是人類特有的行為嗎?


我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提到「迷信」的產生原因,我立馬就想到了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納,斯金納被稱為激進的行為主義者,他主張所有的行為,不管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都可以由他產生的環境後果來解釋。

斯金納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迷信的鴿子」,可以回答了題主的兩個問題:

1、 「迷信」是人類特有的嗎?

2、 「迷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在介紹實驗前,先要介紹以下實驗工具,著名的「斯金納箱」。

「斯金納箱」的原理非常簡單:一個空的籠子或者箱子,裡面有一個裝食物的盤子,實驗者可以用它來控制動物什麼時候獲得食物強化。最早的斯金納箱里還有一個槓桿,老鼠(斯金納早期是用老鼠做實驗的)只要一壓槓桿,就會有食丸落在盤子上。如果把老鼠放進這個箱子里,它就會不斷地嘗試,最終學會壓槓桿來獲得食物。當然,除了按壓槓桿以外,實驗者還可以自己控制食丸出現的時間和規律,例如不管壓不壓槓桿,每隔十分鐘都會出現一次食丸。

在「鴿子實驗」中,斯金納移除了槓桿,用鴿子啄擊盤子來代替壓槓桿。

下面介紹一下實驗的過程。

斯金納使用了8隻鴿子作為被試,為了增加效果,在實驗前,連續幾天減少鴿子的餵食量,讓它們處於飢餓狀態,增強它們尋找食物的動機。

然後讓每隻鴿子每天在斯金納箱里待幾分鐘,接下來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不論鴿子做什麼,亂動也好,啄擊盤子也好,每隔15秒,都會得到一粒食丸】,幾天後,請兩個獨立的觀察者記錄鴿子在箱子中的行為。

結果是啥呢?

8隻鴿子有6只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反應

一隻鴿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時針轉圈的動作,在兩次食丸出現之間,轉兩到三圈。

一隻鴿子反覆將頭伸向箱子上方的一個角落。

一隻鴿子反覆抬頭,彷彿上方有一個看不見的槓桿,反覆抬頭觸碰那個「看不見的槓桿」。

一隻鴿子經常朝著地面做出啄擊或輕觸的動作,但是沒有觸碰到地面

兩隻鴿子形成了類似於鐘擺的動作,搖晃身子,動作過大的時候還會踉蹌幾步。

如你所見,鴿子新形成的行為與得到食物完全沒有關係(前面提到了,不管鴿子做什麼,每隔15秒都會得到食丸),但是它們表現得像是做了那些動作以後就能得到食物一樣,也就是說:鴿子產生了迷信!

隨後斯金納想消除鴿子的這些迷信行為,於是,把鴿子放進斯金納箱以後,不論鴿子做什麼動作,都不再給食丸,慢慢地,鴿子的迷信行為漸漸消退了。有一點值得注意,實驗者觀察到,在鴿子的迷信行為在完全消失以前,重複了超過10000

這就回答了題主的第一個問題:動物也會有迷信的行為。

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迷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斯金納提到,許多人在打保齡球的時候,球扔出去以後,會做一些動作,比如彎曲胳膊或者轉動肩膀,彷彿這樣能控制保齡球。理智點的人都知道,這些動作並不能對已經扔出去的保齡球產生任何作用,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會迷信這些動作呢?

斯金納說,下結論說打保齡球的人的迷信動作和球的運動軌跡之間沒有任何聯繫也是不正確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當球被扔出去以後,擲球者的行為對球並沒有影響,但是球對擲球者卻有反作用!就是說,有的時候,球可能碰巧沿著擲球者身體移動或者手臂移動的方向運動,使擲球者相信了自己的迷信動作能控制球!

所以,斯金納認為,由於人們對自己的迷信行為的高期望值,所以偶然一次碰巧的情況,會大大強化人們的迷信行為(想一下做了10000多次迷信行為才停下來的鴿子),讓人們對自己的迷信行為更加相信。

最後,舉個身邊的例子:

我媽一個同事一開始有一點點信佛,不是特別虔誠,有一次騎電動車遇到了一個小車禍,人沒事,一點點皮外傷,而那天她身上恰巧帶了一個開過光的小牌子,於是她相信是佛祖保佑,從此以後無比虔誠地信佛,還慫恿我媽也信佛。。。。。。。

這應該能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了。

以上。


當人們發現更加精確和有效的對應關係後,之前相對無效的解釋就成了迷信,迷信不是先前定義的,而是由於人們有了更值得相信的東西,才感覺之前信的是迷信

迷信和理性是一體的,不要以為你的理性不是相信某種原則下的迷信體系,理性也是迷信,問題僅在於你所信的有效性有多高

科學不是相信某個定律,而是不斷探索更有效的定律,定律只是可變性改進工具,不是篤信

之所以會有各種荒誕的求神拜佛,就是因為大部分隨機賭博式的事件中,運氣完全不可控,信不信對結果影響都不大,那麼心理安慰就成了首要選項了

相信科學不科學!請時刻準備著懷疑,時刻準備著!


我覺得首先要搞懂的是我們如何定義「迷信」。迷信,在英語中常用的是superstition(原諒我使用了度娘里的概念);但值得與之一起討論的是英語中的「myth」和「legend」,即我們說的神話和傳說。迷信是一個近現代人為創造建構的概念,甚至在很多國度而言,它意味著落後、非文明、無知;感覺是政權統治者用迷信、反封建為借口以控制思想的工具罷了,「這意味著落後封建,只有怎樣怎樣才是先進」,迷信被附上貶義色彩。如心理學詞典就認為「與理智信仰相悖,是一種缺乏科學事實根據的盲目的信仰,即把歪理邪說當成權威的、不容置疑的、無須驗證的信念。它相悖於科學的理性,極力崇拜超自然的神或上帝等神秘的力量,驅使人們非理性地對待自身的命運和幸福」(西方心理學詞典)。

我們現在說的迷信往往與歷史上的神話、傳說相聯繫,它們多是遠古時代人們為了解釋超自然力、對自然的恐懼和崇拜演化產生。如今很多少數民族一樣保存的圖騰崇拜、神山崇拜、白石崇拜......就是當時為了生存、生產等多創造的。

從迷信的概念而看,它就是人類建構的。

其次,究竟什麼才能被視為「迷信」呢?而誰又是比較容易受這種所謂迷信的影響?樓主提出的忌諱、佩戴護身符、某些預言等等,在人類學看來並不是迷信,更像是一種儀式、一種信仰。儀式,是從傳統習慣發展,被人們普遍接受並按某種規定進行的行為方式。它多含有象徵意義。

迷信的產生、發展都是人類建構的,而這種「迷信行為」自然也是人類社會中出現的行為。迷信會在不同的社會和發展階段被賦予不同的內容。

回答略凌亂,見諒。


關於這一點,王小波說過,走投無路的人就容易迷信,而且是什麼都信。

不是人類特有,而是部分人特有的行為。

雖然原因讓人同情,但放棄理性總是軟弱的行徑。


非請自來,答非所問。

背景:鄙人潮汕地區揭陽人,這裡有"看八字合婚姻"的習俗。

它存在的可能原因:當人們需要對超出自己判斷能力的事物做出抉擇(和ta結婚否)時,便求助於他人(江湖先生)。(因為不懂,所以輕信)

"看八字合婚姻"的依據:奇門遁甲陰陽八卦我可不懂,但是當初先生說"合"然後結婚後來離婚的時候,跟"先生"有半毛線關係嗎?目測"信託責任"碎了一地。

"江湖先生"有何德何能:我覺得用"陰陽家"來形容"江湖先生"挺形象的--說著模稜兩可的陰陽話,讓人產生巴納姆效應。

"先生"技能得以持續發揮的有利條件之一:十有八九向"先生"諮詢的人,本就有相信"先生"的態度(認知不足,缺乏安全感,尋求定性。俗話說"命孬才算命",《王鳳儀性命哲學》有大概這麼個觀點:即使算命算得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改造命運),加上巴納姆效應,覺得"先生"所言極是。"先生"的牛逼技能就經由諮詢者向親友述說流傳開來。

另一現象:鄙人這裡很多人家都有供奉"司命公"(掌管命運的神)。既是供奉掌管命運的神,也就有了接受"命運"而非"運命"的意味。身邊有的人不信,但還有奉,大概是為了獲得進入集體帶來的安全感。

和ta結婚與否依據什麼(更為科學):在我看來,不是八字,而是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或曰"日常生活中秉持的觀念"。如果男女雙方觀點"不和諧",生活如何能和諧。世界上還真有有意識地利用了"三觀"來尋求契合併且最終實現了的案例,請移步見TED演講精選《算算何時才能找到另一半》。

…………

有興趣的話可以搜索網文

《算命先生是如何幫別人算命的》付傾

或者百度視頻"央視記者暗訪算命街"。

果然答非所問。


斯金納的鴿子。。


人為什麼會迷信,因為人的思維是一種特徵,是能夠聯想的,聯想天地,聯想操控天地,現實中不能滿足的事情,就需要在精神上得到補償。我現在在伊斯蘭教國家學習人類學,有時候穆斯林朋友會經常問我,你有信仰嗎,我常常說不出口,因為ZG沒有信仰,可是我也常常在想,沒有信仰,何來迷信。可現實背道而馳。買車選號,迷信求籤,崇拜鬼神。


一切都是因為人類對於因果關係的過於依賴導致的。

17世紀之前歐洲人沒有見過黑天鵝,所以當時理性的歸納總結得出所有天鵝都是白的。可是當他們在澳大利亞發現黑天鵝,之前的觀點「所有天鵝都是白的」就被推翻了。

人類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得出一些看似科學的道理。

比如歐洲人的:「我看到的所有天鵝都是白的,那麼天鵝只能是白色的。」

還有其他答主的「鴿子」和「保齡球」的例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所有迷信都是生物根據自己的經驗得出看似科學的「真理」。

所以,無法確定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的這個事實給所有迷信打下了基礎。


推薦閱讀:

如果某人突然遭到大量的批評和否定,對他的心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學佛,究竟是求解脫,還是求智慧。?
被自私的人傷害情緒,如何迅速調節?
為什麼有時候重男輕女的反而是女性長輩?
如何理解empathy這個詞?

TAG:心理學 | 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