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應該先認識自己再找工作,還是應該多嘗試各種工作?

於校園招聘找到出國的工作,在國外已經五年,期間轉行一次, 從IT轉到金融.
目前外語尚可,有一定IT和金融知識,但都略通皮毛

想問的是如何根據現有的水平,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說是否應該先認識自己的熱情,然後再找工作?
這幾年,我最大的問題在於不了解自我,找工作時盲目且隨波逐流.

第一份工作是硬體工程師,從業原因: 校園招聘,能出國,能證明自己;離職原因是興趣不在此.一共就業兩年.
第二份工作是證券分析師,從業原因是熱門,高大上,離職原因是基礎不牢,工時太長,工作吃力. 一共就業三年半. (現在已經提出辭職,尚未開始就職活動.)

--------------------------------------------------

5/12更新,跟老闆談了,老闆幫我剖析性格和能力,給的建議是我適合去做管理類型的 以及日常類的工作。我打算找相關資料,準備一下,然後去面試。


關於轉行我是這麼認識的。

一、先給自己放個假,短則一周、長則數月。

二、然後在放空自己的狀態下 用一頁白紙去寫下自己最想做的事,竭盡全力地寫、一定要寫滿一張紙。

三、然後開始刪除寫下的事,僅留3條。

四、評估自己的現狀、和差距

五、努力補自己的短板、努力發揚自己的長處

六、重新出發,找目標工作。

七、盡量不要抱著隨便嘗試一個、不行再換的心態,因為這樣做你耽誤的是你最寶貴的時間。換來換去你很快就到30歲了,如果要再換工作從0開始,試想一下:哪家公司願意找一個30歲的人來做23歲人就普遍可以做的工作?

及時有公司願意招你,給你的待遇能夠滿足你的生活要求嗎?30歲一過、馬上就是40歲,40歲知天命。

所以,擇業要慎重;沒事、別隨便思考換個工作、嘗試新刺激。

當然,如果你不是一般人,大可不必遵循大眾的規則,only do it.


題主邀請我答這道題,並且給我發了私信,看得出你很想對這件事有個大致的方向,然而你的經歷我都沒有過,因此我也很難去指導你具體該怎麼做。

我也僅能就你現在的工作狀態給出一些分析,可能會有不當之處。

你之前的工作,無論是IT還是金融,都是當前比較火而且收入比較高的工作,也是很多學子的未來擇業目標,應該說未來發展前景還是比較看好的。

你連續兩次轉行的原因,是因為只懂皮毛,這個理由實在是太過牽強,如果學藝不精,那你應該往精的去學,而不是再次轉行,要知道每一次的轉行,你都需要從頭開始學習一個新領域的技能,你又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完成這種重新學習的任務和目標呢?

在你這裡,我沒有看到專註,只看到了面對困難的逃避不前,金融知識技能的學習,是需要非常努力刻苦才能學有所成的,我埋頭苦學了四年金融,到現在也才是剛入了門,真正的金融技能學習,需要你有較強的數學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超越現有環境限制的想像力,你入行不過三年,系統化的學習時間可能也就一年不到,你還需要繼續深入的學習。

我建議你別去轉行了,現有行業的未來發展還是很可期的,但前提是你能專註用心學習下去,沒有過硬的核心技能,到哪裡都還是一樣,希望你也能認識到自己當前所面對的主要問題。


你首先需要知道選擇什麼行業,才知道選擇什麼公司。

接下來的內容將和30歲以下的人息息相關,互聯網發展給傳統行業人們職業帶來的影響。

事實上我們這代人是正好趕上社會快速變革的一代人。而就業機會會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變化。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看清楚社會發展的現狀與未來發展的預期。

對於這種社會變革,能跟上互聯網潮流的人,會活的很舒服;反過來對於那些僅僅掌握了「螺絲釘」技能的人來說,會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時代。

因為計算機正在以可怕的速度獲取替代人的工作,比如說銀行正在添置各種人工機器,高速收費口也不再需要人力。

我們來具體看看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對應的「崗位要求」,我列出來了三個:分別是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互聯網社會。這裡面互聯網社會其實已經在進一步進化到智能社會了,智能社會還在萌芽期,這裡我們統稱為互聯網社會。我們分別來看看不同社會形態所需求的崗位角色。

農業社會

農業社會很顯然工作內容就是種地。種地有什麼要求呢,也很顯然,需要體力好,身體壯,一個人能當牛一樣使才好呢。包括農業社會婚姻上,女的都喜歡找那種吃飯多不知道累的當老公,吃得多意味著身體好能幹活,所以典故說的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就是通過看吃飯多少來評估是不是能幹活。最好農業社會的員工還任勞任怨風吹日晒都不怕那就更好了。所以我們發現農業社會拼的是體力。

工業社會

工業社會大家都清楚,機器代替了人力,極大的加速了社會生產效率,機器幹活比人工作效率高多了還不知道累,所以到了工業社會體力好沒用了。工業社會把工作分成了很多個模塊,拿汽車行業舉例,有的部門生產輪胎,有的部門生產螺絲釘,有的部門負責組裝,當工作被模塊化之後,工業社會需要的是螺絲釘員工,螺絲釘員工不需要思考,把自己那個部分的工作做好就行,機械的做某一件事情,就是螺絲釘崗位,比如說今天的高速路收費口的工作,比如說公交售票的工作,都是螺絲釘工作。ok,工業社會需要員工可以單位時間工作效率很高。

互聯網社會

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技術的發展使得機器正在替代人的工作,現在工廠流水線不需要那麼多工人去工作了;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的概念,我們可以直接從淘寶買到上千萬種商品,省去了複雜的中間環節。互聯網社會不再需要螺絲釘崗位的人,因為螺絲釘崗位會被機器和信息技術替代,不能替代的是人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人有能力處理非程序化的工作。一台機器可以替代20個人的工作,但是不能替代一個可以處理複雜變化問題的人。所以互聯網社會的崗位要求,需要人可以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總結一下,如圖

統行業vs互聯網行業

所以互聯網社會新生的公司,就是我們口中的「互聯網行業」,工業社會存在的公司,就是我們口中的「傳統行業」。我平時總是聽到有人拿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對比。這其實是一個概念誤區。因為所謂「傳統」和「互聯網」並不是一個具體的行業。不管是傳統,還是互聯網,他們首先都是一個生意,之所以說傳統和互聯網,這裡指的其實是生意模式的區別。傳統的生意是新華書店在某地開了一個店賣書,能在書店放上2萬本書,互聯網的生意是亞馬遜在互聯網上賣書,能放上2000萬本書,這就是生意模式的不同。從本質上說,這不是新華書店和亞馬遜的競爭,這是生意模型的競爭。

這麼明顯的例子不用過多解釋了,新華書店的生意模式,是完全沒有辦法跟亞馬遜拼的。一點機會都沒有。所以我們得到的結論是,對於我們個人選擇職業發展來說,需要跟上時代,選擇互聯網生意模式的就業環境,如果現在還往傳統的生意模式裡面去就職,那個人進步很快就跟不上社會發展了,你就會很慘。你就會出現「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的情況。諾基亞就是新的生意模式幹掉的,這個大家有目共睹,就不多說了。

所以社會變革其實對有些人是好事,對有些人是壞事,變革是有兩面性的。正是因為社會在劇烈變革,所以機會和風險並存。我們可以發現人類歷史有一個底層規律,就是每當社會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候,社會的財富都會重新分配,順應趨勢的人獲得財富。比如說我們國家從封建社會進步到社會主義社會,很多農民都是一夜之間就分到土地的,這就是社會變革帶來的利益重新分配。在今天很顯然,我們也很需要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這個趨勢就是社會互聯網化,智能化。

誰需要考慮職業發展

再強調一次,30歲以下的人,有相對比較多的機會重新考慮職業發展。30歲以下包括轉行者和畢業生。我們來看這張圖

今天00後、90後是從出生就用上了互聯網,所以這些人是互聯網社會的原住民;80後算是趕上了一半互聯網社會,我記得我是大概初中的時候第一次用上互聯網,那時候是163聊天室,80後就算是擦邊原住民吧,我86年生人現在也31歲了;70後對於互聯網來說,就是互聯網移民,不是在互聯網環境中長起來的,小部分跟得上社會潮流的70後,現在活的很好;60後、50後對於互聯網來說,就已經算是外星人了,媽媽輩的人還能學會使用微信,有的還能在網上鬥地主,除此之外,大部分人和互聯網關係就不大了,媽媽們還在推薦你去國企去拿鐵飯碗。所以在今天如果你在30歲以下,我建議你認真考慮一下自己職業發展問題。

我們今天一直在討論互聯網發展給就業帶來的影響。我們討論了不同社會發展對應的崗位需求,我們提到了所謂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概念,我們提到了社會變革帶來的機會和風險,我們也再次強調了什麼年齡的人非常需要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問題。結論是非常明顯的,如果你想獲得勞動機會、不掉隊,你需要選擇互聯網生意模式的相關工作。

當然了,關於自己生活的決定都還是親自去做比較好,推薦這個,14步想清楚職業發展問題

--------------------

本文作者:暖石CEO--張君老師

已獲取授權,屬於規範轉載。


任何一個人,在一個新的行業里,經歷從菜鳥到中牛再到大牛,沒個10幾年是不行的。

所以,建議你可以花一年時間多做幾份工作,可以不入職,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然後踏實地工作。

困難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既然你選擇了,就得堅持。不是么?

如果因為苦而換工作,我想說的是,沒有工作不苦的吧。


轉行,首先要保證生存沒有問題,如果因為思考問題而長期不工作,這不大明智。

你的問題是先了解自己還是先了解工作。

我的建議是兩者不分前後,哪個方便就做哪個,因為這兩個問題不是一時就能想得比較清楚的,需要的時間少則幾月多則幾年。

了解工作,可以從不同行業的人了解到,但是別人說的話中,缺乏邏輯的部分,不值得參考,當然這是我個人建議。

了解自己,這部分就比較難了,我提幾個相關的問題,供你思考吧。

錢對你有多重要?對錢有著多大的慾望?

怎麼規劃賺錢的途徑,打工?創業?自由職業?打工轉創業?還是…?

你現在在哪方面有多少能力?能承受多少風險?

熱情,這東西應該是基於成就之上的,成就創造熱情。


從樓主的字裡行間,我覺得你並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或者說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價值觀。


我最近剛有這個經歷。建議想想,如果你馬上快死了,你這輩子究竟想實現什麼?你的使命是什麼?這個事沒多少工資也願意干?你就知道怎麼走了。或者先實現什麼,條件成熟了,再實現什麼?過程很艱難,要逼自己一下。建議考慮可能自己擅長的,絕對不擅長的就不要考慮了。不要誇大你的個人喜好。很多事情不花苦工是達不到一定境界的。可以花時間去嘗試,但是要快,因為時間有限啊!


冒答一發

作為有追求,有理想的人,都希望追求長期終極發展目標。

確定目標,自然要先了解自己。

嘗試不同工作只是了解自己的一個方法或環節。且治標不治本。

那麼問題就是如何了解自己,方法有很多,說一下自己。

我也曾在創業&工作之間搖擺不定,畢業七年年,工作三年創業四年。

一年前,創業遇瓶頸。心猿意馬卻看不到突圍的方法。

我知道,非公司,非團隊問題,這也是我的個人瓶頸。

本來我也是嘗試拓展其它項目,帶領團隊,左右考察突擊,疲憊低效。始終只能在一個層次裡面折騰。盈利,單產,行業門檻,難以突破。

我知道,視野受限,局限住了。

然後,然後

我選擇去了解自己

離開團隊,踏上修行之路

遠離喧囂,人群,國外工作出差

反省,反思,提升

已經一年了,變化還是很大的

但是,我知道,還不夠

就在昨天,我還煩躁和憤怒了

因為不值一提之小事兒

然後我去感悟這股怒火和不安

我知道,這是修行,了解它,控制它

當然,大部分時間,狀態是很好的

因為,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我在修行

我打算再苦修一年

池魚思故淵

回歸創業


轉行窮三年


原來提問者是女的啊,女的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找個好老公,然後考個公務員或事業單位,進入體制內


推薦閱讀:

人生為何總是如此滄桑?
在因果輪迴中,這輩子是不是就是對上輩子的救贖?
如何排除干擾,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選擇走下去?
世上各種人生道理,哪一句才是指引自己一生的真理?
是活的久重要,還是活的精彩重要?

TAG:職業發展 | 職場 | 職業規劃 | 人生觀 | 轉行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