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紐約巴黎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相比還有什麼不足之處?


去了一趟巴黎,感覺巴黎的阿人和黑人才是真正讓人充滿戰鬥力,不得不時刻保持警惕,安全感爆低。再想想,覺得談什麼中國人素質都是扯蛋,只是歧視而已,你會看到隨地吐痰,至少絕對不會看到隨地打劫。說到底我們是既想要大城市的繁榮,又想要小城市的溫馨而已。YY


謝邀!

最基本的不足之處,就是上海當地居民對當地事務沒有話語權。


謝邀!

十分贊同 @Falcon

方言只是一方面。。

上海最大的問題說到底是人口的相對素質與城市的國際地位太不符。。

上海從城市規模、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對外代表意義來說,都是除去首都之外排名第一的城市!

就像紐約之於美國。。。

這樣一個代表性城市,至少應該具備的特點就是大氣和包容!

所謂agree to disagree。。。

而反觀上海,最出名的就是排外(外地人而非老外)。。。

一旦發現你不是上海人,整個對你的態度都會有明顯區別。。這個實在要命。。

除了這一條,其他硬體方面絲毫不差於其他任何國際大都市。甚至還要優越!

以上。。。

地圖炮就地圖炮吧!


離真正的國際化還差得很遠。


不能自己選舉市長


雖然除了日韓的大城市和香港新加坡以外我並沒有見到過其他任何國際化大都市能倖免於歐美普遍存在的"大城市病"。

但就人均收入這種非常重要的議題來看上海就遠遠不及題主羅列的其他都會

而且在金融領域 倫敦有square mile,紐約有wall street,香港有銀行總部星羅棋布的中環,那上海呢?

並且中國人的素質依舊讓人很難搬上檯面,這是需要發展的過程的,同樣是華人文化下的新加坡,已經發展得令世人羨艷。

況且部分上海市民的包容性實在太糟糕了

我也是萬萬沒想到在知乎這種地方還有這麼多對地域問題依舊執著己見的老上海人

我覺得上海的目標不應該是倫敦或者是紐約 而應該是東京新加坡或者是相對目前而言會更加友好的香港

因為中國人的民族感十分強烈 中國人有句老話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中國人對待外人的友善和熱情大多數人都只保留到"你是到此一游" 相對於歐美的移民文化 包容和開放 中國國民就連自己國家內部還有很明顯的地域爭端 當非洲黑面孔走上南京路舉著橫幅"I have a dream"時 我非常好奇那時候上海人的表情和內心戲

但不可否認的是 上海的城市建設已經讓人相當欣慰了 這裡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和川流不息的繁華街道 很容易就讓人有一種中國已經進入發達國家的錯覺 並且對比巴黎和紐約 這裡的治安同樣非常出色 但對比起很多其他亞洲城市 就如我上文所說的 仍然不夠成熟 就連大阪 都讓我覺得比上海精緻太多

我覺得上海很適合作為一個國家文化和經濟的中心 但如果希望成為國際大都市那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城市 而是它所在的整個中國


倫敦:印度人開著計程車;巴基斯坦人開著kebab店;中國人在上研究生;義大利人到處大聲喧嘩著拍照;滿街的西班牙菜館裡濃濃的海鮮味;紐約人過來金融城實習工作;黑姐姐們佔據所有的售票處窗口;中東土豪們過來買the shard這樣的地標。

上海:第一大發展中國家的第一大城市


比實業,上海拿得出和東京的財閥(住友,三井,三菱這些超級集團)地位媲美的中國企業嗎,就和東京比。講句真話,以目前國內的資源全在北京的政策傾斜度,北京都不敢和東京比。

IT業放國內還不如深圳,說狠點,連杭州都不如。放國際我都不敢想了。

金融業算和深圳平起平坐,但是和香港差距太大。上海要做金融中心,人民幣地位上去了嗎,還跟巴黎法蘭克福這些背後是歐元撐腰的金融中心比?

地理地位(港口,時區)不如新加坡。

紐約和倫敦背後是強大的華爾街和英鎊勢力,別比了,看著就心疼。

提外國人人口比例的真心圖樣了,首先日本是一個非移民國,而且日本國內其實是歧視移民的,不像中國這樣見著個洋垃圾就覺得先進得很,看看東京大學國際生比例,還不如國內的三流大學,醫學部一年就錄個個位數的外國人,沒有看得順眼的,一個也不錄。真以為來中國的這些洋垃圾對中國發展有好處?

上海國際化還在等契機1,長三角產業轉型。2,香港衰落。3,人民幣國際化成功。這仨先達成了再談國際化大都市吧。不是街上跑幾個阿三黑鬼就叫國際化。


我覺得硬體上真心沒什麼不足了吧。人口的素質略有差距,但是我覺得我的爸媽這一代的人已經比二十年前我小時候的好很多了,素質只會提高不會變化。

其他比較不足的可能還是政策原因,我們的特殊體制大家都懂的,一切針織問題都會導致經濟問題。而巴黎倫敦東京哪個不是最最最重要的橋頭堡城市呢。

另外方言問題嘛,就我現在呆的日本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自然就會變大,人口流動變大自然會導致方言,文化上的衝突,尤其是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感覺發達國家的人對於自己是哪個地方出身遠遠不像國內這麼敏感……因為國內有一個神奇的戶口制度。

另外看新聞說今年外國留學生在中國大學畢業之後終於可以留下來工作了(之前的政策是外國留學生畢業後必須回國,然後重新辦理就業簽證)。

我們的國際化做的實在是太低!日本人英語這麼差都在努力拚命國際化呢!


我覺得吧,所謂以上舉例的優勢,除了無障礙設施是提的很到位,別的就是沒見識沒思想的從心裡跑出來的,尤其提出雜種化的那個。


上海生活了10年,覺得上海離真正的國際化還很遠


別鬧了,你們知道什麼叫國際化么。

什麼時候你在上海的私營企業工作時身邊有1/4同事有外國血統,街上路人以及交通工具上乘客1/4有外國血統,全上海1/4的家庭有外國血統時再說吧

世界趨勢是西歐北美一家,非洲南美澳洲抱前兩家大腿,東亞城市距離歐美意義上的國際化還有幾個世紀的距離。


國際化有欠缺,大都市化應該說達到了,有三個障礙限制上海的國際化,一個是與世界上主要國家都未達到相互免簽證,妨礙進出的便捷性;第二個是非吸納移民的國家,獲得永久居住權很困難,即便中國人獲得戶口都很困難;第三個則是媒體和互聯網達不到國際化,也就是信息傳播達不到國際化,在當今世界這點是很受重視的。其他的欠缺都是次要的,因為國際化大都市並非一切都達到最佳的城市。

對了,上海有相當一部分人具有強烈的本地人與外地人區別意識,這與國際化實在是差的太遠了,連國內化還未達到呢,那國際化還談得上么?

所以還是先考慮達到國內化吧,也就是讓國內任何人來到上海之後,都產生了自己立馬變成了上海人的感覺,呵呵。


1. 缺少【軟實力】。文化影響力微乎其微。

2.群眾素質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即便它已經把中國其他城市拉開一大截。

3.國際化程度遠遠不如紐倫港,甚至巴黎東京。

4.由於體制問題,自由度往往低於其他國際大都市。這個自由有關社會活動,有關金融貿易,有關網路


差距大到沒辦法比,不過跟國家發達程度有很大關係


最重要的一個字:人。


倒過來問這個問題你怎麼回答?上海的文化氛圍還是差一些


跑個題

不能說是不足之處

我覺得是不能對比

我覺得不能對比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是因為上海在中國大陸


黑我魔都者皆from180線野雞市 嘻嘻


1.文化 上海自己獨有的特色的城市文化太少。

2.環境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比發達國家嚴重。

3.人性化管理不夠和無障礙設施太少。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量的公知已經移民美國,或者有能力移民美國,還要待在中國呢?
日本人口驟減,老齡化問題嚴重,人口狀況可謂嚴峻,卻不接受移民?怎麼理解?
移民的壞處?
韓國也是發達國家,怎麼沒那麼多人去?
糾結的移民問題?

TAG:上海 | 城市 | 移民 | 北上廣 | 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