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哪些事情讓你感覺到了經濟開始回升?

都在說經濟不景氣,想聽一些不同的意見。

相關問題:2016 年,哪些事情讓你感覺到了經濟不景氣? - 社會


1、想看圖的,請看這個:

圖解丨2016年前三季度消費市場運行情況

http://www.gov.cn/shuju/2016-10/26/content_5124310.htm

————————————————

2、能看純文字的,請看下面:

2016年6月份經濟運行分析與三季度預測

http://xxzx.miit.gov.cn/InfoAction!showDetail.action?sectionId=M006info.infoId=894

分行業看,41個大類行業中有35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

........

其中,醫藥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速繼續超過10%

........

從主要產品產量增速來看,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移動通信手持機、發電機組,分別同比大幅增長62.8%、88.6%、30.8%、29.1%。

........

糧油食品、飲料類、煙酒類、文化辦公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增速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且增速繼續提高,同比分別增長12%、12.4%、11.3%和11.3%

6月份傢具類、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4.2%

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6月份同比增長12.3%,表現搶眼,較上月提高11.6個百分點


多看看環球時評,會讓你充滿正能量。


聽了一月底的一期羅輯思維:「為什麼看好中國經濟」。


汽車市場的表現吧。2008之前,全球汽車年產量7000萬輛出頭,多年增長緩慢,07-08年還被金融危機坑了,出現下滑。2008年後開始打雞血,現在,已穩定在9000萬輛以上,增量全由中國貢獻。看下最新數據: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6年9月,汽車生產253.07萬輛,環比增長26.79%,同比增長32.82%;銷售256.41萬輛,環比增長23.48%,同比增長26.14%。其中:乘用車生產223.16萬輛,環比增長29.13%,同比增長36.76%;銷售226.83萬輛,環比增長25.95%,同比增長28.94%。商用車生產29.91萬輛,環比增長11.71%,同比增長9.33%;銷售29.58萬輛,環比增長7.34%,同比增長8.11%。

1-9月,汽車產銷1942.20萬輛和1936.04萬輛,同比增長13.25%和13.17%,增幅分別比1-8月提升2.43個百分點和1.74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銷1681.77萬輛和1675.20萬輛,同比增長14.69%和14.75%;商用車產銷260.43萬輛和260.84萬輛,同比增長4.79%和3.97%。

………………分割線………………

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美國多年反彈勢頭中止,萎了;日本,韓國,縮了;歐洲在多年下滑後,勉強止跌;巴西,印度,俄羅斯從金磚變成了磚頭。然後,中國告訴他們:我們單月銷量同比增長26%,1-9月累計同比增長13%,今年經濟不景氣啊,不景氣!美日歐磚諸國:過來,看老子打不死你個裝逼的!


說說汽車行業吧。

一些汽車諮詢公司之前預測今年汽車行業增長不會超過5%,但是目前來看15%(1~9月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長已經分別達到14.69%和14.75%,而年底還會再刷一波KPI)都不成問題。

尤其像哈弗h6這類賣得簡直不要太好。


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煤炭價格止跌回升。

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全國平均電煤價格指數為414.07元/噸。

與5月份的315元/噸相比上漲近百元,平均每月煤價上漲25元/噸。


由於淘寶,現在市場上大多是劣幣驅逐良幣。好的安全的食品不受人待見,反而差的不衛生的大行其道,而且價格戰打的如火如荼,惡性循環吧。


五毛們以及假自干五的數量鋪天蓋地,讓我意識到政府一定很有錢,世界第一偉光正的政府的收入在回升。

所以說個別行業的小幅增長能證明經濟回升了?你去給我在全世界範圍內找找哪個國家在經濟衰退時三百六十行全都在衰退的試試能不能找到?

經濟不景氣是一個總體的判斷,這玩意是有定論的,就像你不用懷疑日本經濟是在衰退期一樣,不可能說中國的總體GDP一邊下降一邊回升,如此多的事實和親身體會,還要什麼不同意見?除非經濟真的還在往上走,人們的收入和消費都在持續增長,那才能說經濟並非不景氣,否則你二姨昨天工資多開了兩百塊錢你大舅突然發財了不能證明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了。


大蒜漲了,鋼材漲了,煤炭漲了,油價漲了,房價漲了

還說經濟沒回升?


任何時候,政府都不會說經濟不好,百姓都不會說經濟好


鐵路貨運價格上漲,利益關係方有發改委。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發改委認為:經濟向好到可以消化百分之十的物流成本增加。


有一次打車,跟開車的師傅聊天聊到了最近這兩年生意不好做工作不好找。師傅講到拉那麼多的客人基本都是覺得經濟形式不好,只有個別的客人覺得生意變好了:放高利貸和催債的。


我不知道你是從那裡感受到2016年經濟回升的,我是做軟體開發的,我的客戶遍及所有行業,全年的感受是中國國內經濟應該是全線下滑的,而且是很明顯的。公司生存艱難,動不動進來的項目是賠本的,按照老闆的說法,雖然不賺錢,起碼進了項目團隊有事情做。幾乎所有客戶預算都開始緊縮,明顯比前年的價格要低不少。款項拖欠時間更長了,甚至經常有項目做一半不做了,客戶白掏一半項目錢,我們也白做整個案子,什麼叫雙虧?這就是雙虧。

再說說我老婆的公司,真的,之前我我真的蠻佩服我老婆的公司的。我和我的客戶都能明顯感覺到經濟不行了,是個公司就都在考慮生存問題或者收縮裁員的問題,結果他們公司一路高歌猛進,公司業績好的不要不要的,員工待遇也好的不要不要的,預算都給的高高,不差錢的樣子。結果了?從8月開始連續虧損,月月虧損。業績難看的我都不說了。從我老婆描述里,他們老闆現在天天都像急眼了的鬥雞一樣,我老婆他自己都知道年底獎金什麼估計全完了。這才5個月啊,這差別。

說什麼經濟回升,我不是經濟學家我不懂,但是我懂什麼叫做公司生存艱難。

我個人觀點,從短期來看,經濟不會有大的反彈。

從長遠看,兩個點。

內部點:

1因為政治原因的管理混亂,國企問題我就不說了,就現在還是靠著朱總理留下的國企整治遺產了

。問題是私企也帶偏了,參考百度。其他不多說,這個比較敏感。

2生死稅。企業綜合賦稅全球頂尖,世界排名第二。第一名是個什麼國家咱就不說了。世界發展中國家稅率一般在13%左右,中等國家一般在20%左右。發達國家一般在28%到30%左右(高稅高福利嘛)。中國的多少?接近40%。直接甩掉全球一個等級。基本上是生存線上來回跳躍。說直白點,要是現在不偷稅漏稅,大部分企業就直接倒閉了。至於說轉型?能不能生存都是個問題,誰他媽的管轉型不轉型。轉型的第一要點,要有錢啊。臭吊絲連飯都吃不起了,還想還想著買法拉利包裝自己。你不是痴人做夢嘛你。

3金融房地產。做技術做實業都在考慮生存問題,你是老闆你不想著進金融房地產賺錢?

從老闆的目的來說。十年實業含辛茹苦,上市公司這麼高大上的名字,抵不過北京一套房賺的錢。你是老闆你傻啊,還乖乖做實業,還乖乖搞研究?同樣,你是研究人員,你不想想炒房賺錢?

轉型,轉個屁啊,轉房地產金融才是真正現實可靠的。所以不要想振興實業,不要跟大勢作對。這年頭你還想著練刀殺敵,拿個破鐵片跟飛機大炮打那叫作死。所以這年頭搞實業那就叫不務正業。

從員工也就是人才問題來說。你想留住人才嗎?留住起碼要保證員工也就是人才有吃穿住行吧!員工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怎麼可能跟你一條心搞研究啊。

我廢話多了,其實簡單點說。人人都知道沒有實業的金融以及虛高的房地產都是毒瘤。但是實業無望,大家都想往金融房地產里鑽,很多實業公司現在的主業不是搞生產搞研究,而是炒房,搞投資。所以毒瘤越來越大,這是趨勢。而政府沒有那個魄力一下扎破這個毒瘤。最終的結果就是毒瘤越來越大政府連扎破的能力都沒有。相對的,實業的破產也基本上不可避免的了。

實業破產,就代表中國經濟垮了。

不要跟我說政府是萬能的,只要想。我也知道中央政府權利大,但是你想想地方政府全部破產是什麼場景。就明白了。你要知道,政府的第一要務一定是保證政權。

外部點:

1特朗普有能力是毫無疑問有的,你真的覺得傻子能擊敗黨內眾多老手,然後一路高歌猛進又幹掉希拉里當上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

2美國也毫無疑問有那個實力擊落中國經濟的。

3按照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經濟轉型基本失敗了,內部阻力越來越大,企業的超高負稅,金融房地產的尾大不掉,政府的管理混亂)擊落的最佳時間也是越來越近的。

4最重要,美國也非常有那個意願擊落中國經濟。

只希望特朗普真的跟中國官員一樣只考慮他自己把。否則,中國步日本的後塵就不可避免了。而且毫無疑問,如果有那一天,那一定比日本更慘。

外行一個,純粹是個人感受和個人觀點。

個人結論:中國經濟真正的內憂外患。短期慢悠悠的跌就很不錯了,長期,哎,原來自己最終還是跟五毛一路了。真不想看見那一天啊,萬一......我們小老百姓可怎麼過哦。


沒有


有幾個答案提到汽車增長,這個不敢苟同。因為今年情況特殊,我覺得增長的很重要的原因是網約車的興起。


放出一張神圖,第一列8月是2016年8月。

從一開始的快速增長,到現在的穩中有進,穩重有升。我國的經濟基本面一直都很好。


電影票賣的沒去年好了。


以前一個同事,安排他都是做簡單的頁面,基本處於未入門狀態,現在他告訴我他開工資要8000了

反正我當年8000的時候,真的是摸爬滾打了一圈之後的事情了


同事朋友們 都換了iPhone7~~~


推薦閱讀:

製造業怎麼應用大數據?
如何評價格力空調?
大數據對提升傳統製造業銷售有哪些幫助?
今後各類技工,是否都會被數控機床代替了?
法國科技實力相對於德國如何?

TAG:製造業 | 經濟 | 中國經濟 | 2016年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