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本質是什麼?有什麼具體例子嗎?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說法主要來自高中政治書,似乎在不受馬哲影響的西方哲學史中比較少出現這樣的分類方法。

按照高中政治書的說法,這種區分方法主要在於回答「第一性」的問題,亦即到底是所謂的客觀世界,還是我們的意識,是最根本不變的存在。

依據高中政治書的說法,以及我們通常的科學觀念,意識的產生當然是人類獨有的複雜大腦的產物。但是科學主要是從實證主義的角度去描述這個問題的。比如切除了額葉,人就會失去複雜思維的能力,這似乎很能說明意識的根源在於物質。

但問題在於,我們怎樣確知這一點?

所有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你可以說是物質世界通過對感官刺激,在腦海中形成的圖景。但是我們如果放棄存在一個客觀的物質世界的想法,同時假設有一個惡魔,在不斷的給我們感官信號,讓我們看到或者聽到,你會發現,這種說法也很難辯駁。

這就是笛卡爾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論斷的來源。我無法確定有一個客觀世界來提供真實的經驗,我正在思考這個世界是否只是我的腦海里的一束知覺(參見休謨),或者只是我的一場夢境。但我唯一能確定的事實是,我現在正在思考。如果我懷疑我正在思考,那麼這個懷疑就說明我正在思考。

羅素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是,我們無法證明,世界不是誕生在五分鐘之前,如果所有的記憶,古迹,化石,都是某個超級惡魔在五分鐘前製造出來話。

唯物與唯心的問題,其實在西哲中是一個討論了兩千多年尚無很好的定論的問題。也即是形而上學——實在論和認識論。事實上西方並不簡單區分唯物與唯心。在康德那兒,他認為所謂的客觀世界和經驗世界其實是同一個東西,而我們的意識通過一種叫「先天綜合」的實在(實在就是哲學家對「東西」的說法),賦予蒼白的經驗以概念,如善,美等。但這種說法其實更偏向於我們所說的「唯心」而非政治書里的唯物。

在現代科學那裡,科學家現在已經很少談論什麼本質,世界的客觀規律,客觀真理等這些在馬哲中津津樂道的問題。科學家們更相信,不是客觀世界決定理論是什麼樣,而是理論賦予我們基於經驗的認知方式一個讓我們感到安全的世界圖景(霍金在《大設計》中長篇幅討論這個問題)相信高中 馬哲的人或許會說,托勒密的地心說與真實世界的圖景不符,因而是一種錯誤的理論,而如果嚴格的按照現代科學對理論的認識,地心說只不過是一種以地球為參考中心的,不那麼簡潔的理論,它對於引力機制的說明不如日心說。所以你看,科學家更多的是一群實用主義者,客觀真理=概念簡潔,與經驗相符,有更多的可能性,暗示了更多的說明意義的理論。

2015年12月更新

我們把idealism翻譯成唯心主義,現在看來這個翻譯很有問題,把它的原意翻譯偏了,其實應該翻譯成觀念論或者說理念論。這種東西實際上就是一種本質主義,至於這個本質是心還是物,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觀念論在現代最重要的代言人並不是哲學家,相反是現代科學與現代技術。現代科學與現代技術本質上都是idealism,都是觀念論、本質主義的。講科學不就是講規律嗎?講規律不就是講不變性嗎?如果對不變性沒有基本的認識,那麼你就不是科學家,你還沒入門,因為所謂科學就是研究不變性的。

——《技術哲學講演錄》吳國盛


唯心主義唯物主義都是「奴隸主義」

從初中到大學的哲學課本都說,世界上只有兩種看問題的方式,一種是唯心主義的,另一種是唯物主義的。兩者相對立,非此即彼。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咱們都被寫教材的糊塗蟲騙了。事實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並非人類思考方式的全部,這只是西方人的思維模式,而且兩者實質上也並不相對立。世界上還存在一種與它們都真正對立思考方式,那就是「心性主義」,這是咱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模式。

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認為世界自身無法獨立存在,是有依附性、依賴性的,在背後一定有一個本源、本質的東西在支撐它、控制它。形象一點說,就是認為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只是一個打工仔,有個後台老板在對它發號施令。世界的本源就是世界的老闆。

唯心唯物的相反之處僅僅在於,認為世界本源的屬性是相反的。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的,而唯物主義則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在認為這個世界是有老闆的這點上,兩者是相同的,差別只是在於認為老闆的性別不同。

既然整個世界都是要服從於自己的本源和老闆的,那麼人類當然更要服從世界的本源和老闆。無論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都是教導人要絕對的服從,服從於世界的本源和老闆。唯有這個世界的本源和老闆才具備絕對獨立的主體地位。所以,也可說兩者都是「奴隸主義」,在世界本源面前,人只能是奴隸。

中國傳統的心性主義則和唯心唯物主義都相反,從不認為這個世界背後還存在本源和老闆。世界就是世界,它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中國人壓根沒有本源的概念,而只有自然的概念,最崇尚的是自然。

這個自然和現代漢語中已經西化的自然有本質的不同,指的是自然而然的狀態。自然而然就是他自己的本然,他自己本來就那樣,不是受他之外任何實體的控制才那樣,包含著獨立和自由。心性主義認為世界是獨立的,人也是獨立的。人無需服從任何人之外的東西,而只須按自己的本性、心性去生活。世界自身就是老闆,人人自身也都是老闆。人的心性具備絕對獨立的主體地位,是無條件獨立和自由的。

所以,以「唯心-唯物」範式為基礎的西方教育都是「奴化教育」,教人去絕對服從,要麼服從於精神實體,要麼服從物質實體。而以心性範式為基礎的中國傳統教育,都是老闆教育,教育人人成為心性獨立自由的個體,成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人。

有人馬上會跳起來,你在胡說吧,明明人家西方人才講獨立和自由,人家有自由主義哲學。相反,咱中國一直是封建專制,儒家思想是皇帝的統治工具,講的「三綱五常」,要求人去做愚忠愚孝的奴才啊!要不是西方文化傳進來,中國壓根就不知自由為何物?將會一直生活在封建專制的魔爪之下。

我要告訴你,這套說辭同樣是基於糊塗教材的胡說八道。

沒錯,現代的西方的確講自由,古代的中國也的確有專制。但是,兩個原因決定了現代西方的自由不是真自由,而古代中國的專制也非真專制。

第一個原因是,現代西方的自由是「唯物主義」下的自由,也是「奴隸主義」下的自由。在這種自由中,你首先要絕對的服從,服從某種本源性的外物,然後才有自由。具備真正獨立性主體地位的是這種外物,而非人自身。

這個外物就是權利,人首先要服從的是權利,人是權利的奴隸。唯有權利才具備絕對獨立的主體地位,人本身並不具備絕對獨立的主體地位。人要獲取獨立和自由,必須要依附於權利。

這些權利主要包括兩塊,一塊是政治權利,一塊是經濟權利。為獲取和保障政治權利,歐美人弄出以代議製為基礎的民主制度。為獲取和保障經濟權利,歐美人弄出了資本主義。所以,西方人把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看成是自由本身。進而人稱為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的奴隸。美國這個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的模範國家,其民主和資本的奴役性愈發明顯。國家大計被操縱在幾個有錢人手中。

而中國的專制則是「心性主義」下的專制。心性主義一直是中國人思維的基礎,也是教育的基礎。儘管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集團的確有專制的需求,並且自上而下地搞專制主義教育,但也遭遇根深蒂固的心性主義的反抗,並沒有動搖心性主義的基礎。如果中國真的專制的,就不可能有一次次的農民起義。支撐這些農民起義的,就是頑強存在的心性主義思想,絕對獨立、絕對自由的思想。

第二個原因,中國的專制和西方自由都是後起的,都是自上而下的。這意味著,專制很難改變自身固有的心性自由的傳統,真正滲透中國社會的最底層;自由也很難滲透到西方所固有的專制傳統,而滲透都其社會最底層。

專制在中國的出現是秦以後的事,之前中國一直是絕對心性自由的,那段歷史非常漫長,可以追溯至至少10000年前。而自由在歐洲出現則更晚,最早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

那些指責為何中國沒有出現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的人,應該反問,為何西方歷史上從未出現過任何一次像樣的農民起義;那些指責中國為何沒有出現權利自由的人,應該反問,為何西方至今都未出現心性自由,而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那些指責中國為何中國沒有出現唯物主義和科學思潮的人,應該反問,為何西方一直都未出現心性主義思想。(微信:新心性主義)


所謂「客觀」的,是指經驗所見的世界,及由理性所理解的萬物規律,這些被認為客觀普遍的。至於「主觀」,則是指心靈的感受及創作,每個人都不同,故主觀的落入相對範疇,被認為是不具普遍性的。凡是與心靈感受有關的文化項目,如道德、藝術及宗教,均被認為是相對的,不普遍的。最後連心靈的反思,及心靈的普遍特質,所謂人性,亦被打入主觀相對的世界,不具普遍性。啟蒙運動以後,哲學思維已預先不經思索地接受這種區分,因而逐步消滅心靈及人性的普遍性,產生一種「粗淺的歸約主義」(Naive reductionism),認為一切心靈現象,均可歸約為物質現象,以物質及機械規律,或生理上的神經系統與條件反映,去解釋所有人的創造及思維現象。至二十世紀,從這假設及歸約方法,已建立起一輝煌的唯物文化王國,可惜因著量子力學的新發現,已被從根基上動搖,以致被摧毀。在量子力學中,發現在微觀世界,因著觀察者不同的觀察方法,可呈現不同甚至相反的現象。原來事物並無「客觀」性,卻是與「主觀」互相牽連。此外,在一九八二年巴黎的實驗,證明原是無機械關係的粒子,也是彼此相關,事物間具有非機械的關係。各種新發現宣布了歸約主義的無效,同時其所假設的「主、客」區分,亦均無效,於是因主客區分而被打為主觀相對的心靈、人性及其反省與創作的文化,如藝術、道德、宗教等,就不必再被判為相對了。其普遍性遂可以被重新探索了。

聽完下面的哈佛大學的幸福講座吧,我們或者可以認為客觀是主觀形成的。If you want to have happiness, you need to believe you are happy. You are what you believe. 在我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85690 的第6點裡也是一直這樣相信。

http://v.163.com/special/sp/positivepsychology.html

http://book.kuanye.net/files/article/html/0/277/6124.html


1、世界觀沒有對錯,只有對應適合,或者叫選擇

2、大部分自稱的唯物主義者,因為堅持其心中所以為的那個唯物定義,實際上更像唯心主義

3、自稱唯心主義的,因為承認觀點的主觀性,讓觀念更具有一定範圍的適用性,反而更加客觀了,或者說更加有效

4、當定義唯心唯物的時候,都是通過主觀去發生,同時這一定義行為又是客觀存在,請問到底怎麼才叫唯心唯物?一種必然陷入自相矛盾的定義有?

5、任何指向終極的言語都會陷入自相矛盾,包括本句

6、為什麼會自相矛盾?嘗試證明要從定義開始,定義又回到5


前提:首先,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現在的一切思考,概念都是以人類的思想為基礎,換言之無論是什麼角度的思考都是以人為主觀的。因此,我們現在所謂的真理也好,謬誤也罷,都是人類的觀點,絕對的客觀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客觀本身也是人類的角度)這決定了,人類的在世界觀上的些許共識(即哲學)也是逃不出人類的思想觀點的

開始正題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矛盾在於物質與意識誰是第一性,由於剛才提到的人類整體主觀的觀點,可以把人類分成兩種。

1、個體

從一個人的角度來說,因為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的緣故,一個正常的人終生須不斷與社會進行互動,因此必須承認客觀存在(由社會而定,比如生活在食人部落就要吃人,生活在農村就要耕地,生活在城市就要每天通勤)同時這說明,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否或是道德準則,也沒有絕對的客觀,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去承認自己所在社會的真實性並且每天刷存在感來獲得自我滿足,這時,我們都是唯物主義者,但是我們並不是廣義上的唯物主義者,因為我們所信仰的物質,所承認的客觀存在並不相同。事實上,沒有絕對的客觀決定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缺陷,即不會有廣泛承認的道理(可能有人會說一些公認事實,比如1+1=2一類的,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人認為1+1=2是錯的,你可能認為他們是錯的,但那是因為你屬於大多數人,下面會提到這個問題)

2、群體

當我們上升到全人類層面的時候,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眾所周知,我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但是決定我們看到的聽到的確實我們的耳朵,因此這個宇宙並不一定是我們人類所看到的那樣,世間的規律也未必就是現在所探究的那樣(可能又有人要說那些規律是對的之類的,但是對與錯的基礎都基於人類整體意識的存在)從這個群體角度來說,唯心主義無疑是正確的,我們現在探索的一切都是基於人類整體的意識,現在我們開始思考保護動物,愛護和平,珍愛生命,宣揚道德,但是回到那些歷史上黑暗的年代,祖先屠殺外邦,誅滅九族的時候可沒想過這些。在舉個例子,假設有人看到了大多數人不存在的東西,這類人被稱為心理疾病患者,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是精神疾病患者,則就不存在差異了。這恰恰解釋了,人類社會的意識決定了這個社會運行的方式,如若有人與之不一樣,那麼就是異類了(但那不一定是真的)

因此唯物和唯心雖然在認知世界的角度上存在著差異,但是他們卻有著共性,那就是無論是信仰唯心還是唯物,都是局限於人思想下的思維方式,我們沒法逃出這個牢籠或是極端辯證地思考問題,但這才是我們作為人類的特點,也是這個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繽紛多彩的原因。


唯物主義是我在故我思,而唯心主義是我思故我在

本質區別就是哪個才是本原

唯物主義的認為本原是"我",而唯心主義認為本原是"思"


物質與意識,哪個決定哪個。其實這並不重要,所有帶「唯」字的論斷,都是過時的論斷。(哈,居然自己造出了一個悖論,不錯不錯。)


應該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認為思維決定物質的就是唯心主義。其中唯心主義又分為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主觀唯心,譬如陽明先生的心外無物。再比如現在的一些雞湯和成功學。你認為你成功你就一定會成功!這個世界沒有不可能。等等類似的話,還有現在世界很火的秘密那本書。這都屬於主觀唯心,你認為你可以成功,但是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像在中國十年前馬雲做阿里巴巴服務中小企業成功了,現在美國一些人也在模仿馬雲認為自己一定會成功。馬雲說他們只是他們認為,到最後肯定失敗。因為美國是壟斷的大資本家為主導的。客觀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第二個是客觀違心,比如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唯物主義中辯證唯物主義比較科學,這個世界是物質的,先有物質後有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印象。這個比如兵家,因形制敵


一切科學背後的道理都是簡單的,只是描述道理的語言複雜而已。唯心與唯物這兩個哲學概念也是如此,如果羅列相應書籍估計能有一屋子,但實際的大概道理用通俗的語言來描述也就幾句話而已。先說唯物主義,說白了就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也就是實事求是,但這裡存在一個問題,人對客觀規律的認知範圍和深度是有限的,不可能萬事萬物都能把握其本質和規律,對已經掌握其規律和本質的事物,必須要遵循唯物主義去做,這個自不用說,但是當你面對還未掌握其規律和本質的事物時,你該如何去應對呢?我認為接下來就要用到唯心主義了,那麼唯心主義的本質是啥?我認為就是理性的邏輯以及猜測和賭博,你自己想一想當你碰到不懂的事物又需要處理時,會不會經常用到邏輯推理、猜測甚至直接賭博的思維模式?所以說,個人認為所謂的唯心唯物就好比陰陽一樣,彼此相依,互相依靠,缺一不可。以上為個人感悟,未必準確。


(最近反感主義二字,特將唯物主義者替換成唯物者,而且文中內容也不代表唯物主義者觀點)

唯心主義者認為上帝在心外。

唯物者認為上帝在心中。

唯心主義者期望與上帝溝通,能夠代言神意,但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神在何處,就自以為是的認為信仰神、無條件的相信神,就可以代言神旨、神意,其實最終表達的都是他自己的想法,與神已經無關。更有很多人發現其中的奧妙後,藉此愚弄民眾,讓自己通過這一途徑獲取利益。這其實就是假傳聖旨。上帝會包容那些不信仰它的人嗎?

會,但是會懲罰那些信仰它的人,那些以己意為天意者,因為他們總是扭曲神意。

不信仰神的人反而能夠如實的描述這個世界,而不會任意扭曲。

唯物者認為上帝是人創造的,只存在於人的思想中,不在心外,心中有,我心即神,神即我心,自己就是上帝,無需到心外去求,獨立的思考身邊的一切,己意就是神意,所有的無神論者都是上帝,他們能夠容忍唯心主義者的肉眼凡胎。能夠認識到這個星球上所有的體現人類活動的痕迹都是人自己創造的,改變這個世界的是我們自己。能夠做到不自己騙自己,不自欺而後欺人。

中國人該信什麼? - 歪鉤的回答

怎麼開始信仰一種宗教? - 歪鉤的回答

世界上真的有神仙么? - 歪鉤的回答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本質是什麼?有什麼具體例子嗎? - 歪鉤的回答

迷信和信仰有什麼不同?怎麼才算迷信? - 歪鉤的回答

信仰是什麼?人活著需要信仰嗎?為什麼呢? - 歪鉤的回答

(以下保存評論,留待日後複製粘貼抄襲用,個別文字作了修正。)

客觀規律本來就是先有物質,具體到我們的生存環境,就是先有這個地球,在其環境變化影響下,逐步演化出各類生物以及其中的人,進化出思想意識的生命因為認識這個世界的需求才產生對上述客觀規律的掌握,只有進化出思想意識才能在物質世界的生存過程中找出客觀規律,才能認識這個世界,哲學只是對這個世界逐代累積的各類認識做一個匯總,即你心中的因匯總而虛構的可以通過文字表述的世界。所以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沒有任何衝突,更不是悖論。這只是思想認識世界包括承載思想的自身的一個反思。既然是匯總那麼描述的就是人類群體,我死了,承載思想意識的個體消亡,如果這個世界只有這麼一個意識,你可以片面的說我思故我在,然而你無法去忽略無視生命的群體性、傳承延續性,哲學應當完整的描述人類。


這裡給大家講一個笑話,是無神論和有神論者之間的故事。

------------------------------------------

一位信仰基督的老太太每天早晨都會走出房門,在走廊中大聲說句:「感謝上帝!」。並且每天她都會聽到一句從隔壁鄰居傳來的迴音,「世上沒有上帝!」。如此持續了好幾周時間。

最近經濟蕭條,老太太也陷入了財務危機,她在早上的祈禱中希望能有更多食物,最後同樣的說到,「感謝上帝!」。

第二天,當她打開房門,就看到有一堆食物在門口。當然,她也說了句,「感謝上帝!」。

此刻她的鄰居站出來,他是位無神論者,對著她說,「哈哈,是我給你買了那些食物,世上沒有上帝!」。

老太太微笑地看看他,然後抬頭高聲說,「感謝上帝!你不僅僅給我帶來食物,還讓這位惡魔買單!」


舉個例子:唯心主義就好比我天天希望自己得絕症暴斃,結果沒有按照我的意願發展。唯物主義就好比我想死就真的去作死了。希望=唯心 做=唯物


我看了幾個,覺得你們都搞錯誤了,唯物與唯心並是不互斥關係,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書上已經說了,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依託於物質的,意識不能獨立於物質而存在。思維的產生是依託現實世界了,然後經過大腦的各種處理從而產生意識,我們完全可以把大腦想像成電腦,假如開發出了人工智慧,這些人工智慧思考的過程就是指令處理和電流流轉的過程,這些電流和指令都是基於物質的。同樣的道理,唯心也一樣,也是基於物質的,沒有物質就不會產生意識!畫成圖如下:

  有些人為了「唯物」與「唯心」爭執根本沒意義,因為這兩者根本不存在對立關係!


唯物主義其實也是唯心主義。

如果 宇宙是真實的物質的,物質的就有大小,有邊緣, 那麼就是被未知力量創造的。

創造我們宇宙的未知能量,來自高於我們維度之外的時空。

如果宇宙不是被創造的, 宇宙無窮大,無窮大就不是物質的

是人表意識的幻覺 就是唯心主義。


我總覺得只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而已,兩者單獨說都不合理。

外在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是脫離人的主觀判斷而獨立存在的世界。

而內在的世界,是人的內心對外在世界的思維映像。

而我們看到的或感受到的世界甚至是我們以為的外在的世界,都是大腦在對各種感官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複雜的加工處理之後的結果。

物質的就比如說紅綠色盲,他們所看到的和我們所感知的就不同;再比如說抽象的概念善惡,何為善何為惡,不同的人的理解也不同,也不存在標準的答案。

再舉例子比如說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對比,以及萬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性,既體現了外在世界的物質性(以及它的客觀存在性),不因人們的認知偏差而變化,從這個角度講是絕對的;也體現了人們內在世界的映像性,是建立在對外界感知和大腦處理上的,人們的認知不斷的趨於完善,但歸根結底還是大腦思維的產物,這種根本的性質就決定了它的不全面性,是相對的。

正如以上7102所說的:

唯物是說,世界在有人之前就存在

唯心是說,世界因人看到了而存在

我覺得更合理的說法是:

唯物是說,(外在的)世界在有人之前就存在

唯心是說,(內在的)世界因人看到了而存在


美國哲學家、邏輯學家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說過:

If Materialism without Idealism is blind,
Idealism without Materialism is void.

這是一種二元論的世界觀。

類似的思想康德也表達過:

Gedanken ohne Inhalt sind leer.
Anschauungen ohne Begriffe sind blind.

(沒有內涵的思想是空洞的,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目的。)

如果把眼界放寬一些,這兩「唯」之爭,就是內涵與外延之分。


唯心與唯物之間的悖論方法來用對立的方式闡明的述說方法論中,以唯心的導向定義成模糊意義中的潛規則的衍生形式,以唯物主義來導向用「物」為載體的述說手法理解物質化後的商業形式,通過兩個概念所形成 的簡單結論可以表明人類以物化的形式來闡述社會活動的片面觀點,以主面觀點的唯心論證來說明模糊邊緣會形成以情緒為推導作用的商業化理論,用感性主義的論證方式可以明顯得出理性說話方式的弊端的感受。從理解的角度可以知道,唯心論者對於理性框架下所形成的現象用理性中的經驗來證明其對環境不融的片面性。顯然,問號的作用對於我沒有作用,只是觀察者會尷尬而已。(以我的觀點是用悲劇來述說。)


本質是偏見

偏見於所觸是真,則唯物

偏見於思維是真,則唯心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源展開的。

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物質是本源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本源,物質賴於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不能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也不能說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

唯物主義本質上正確

唯心主義本質上錯誤(無實之花)


世人對佛教有個很大的誤解就是:把世俗認為的「心」等同於佛法里說的「心」。其實後者可以有很多種含義,比如有一種含義分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又叫阿陀那識,清凈後又叫庵摩羅識),包含宇宙萬事萬物,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中的「心」、「一切唯心造」中的「心」的含義;而世俗認為的「心」只不過是這種含有八/九識的「心」中的第六種——意識、也就是世俗認為的精神。然後很多人就誤以為佛法是世俗認為的唯「心」(此處的「心」指前者——意識也就是精神)的(繼而產生種種偏見性的對佛法的誹謗),現在又有人認為是世俗認為的唯物的,但其實這些觀點都是偏見。


推薦閱讀:

政治上的功利主義和哲學上的功利主義有什麼不同?
人們進行邏輯推理時所依據的最基本的公理是什麼?
有沒有可能有一種生物或程序,擁有高智能但沒有自我意識?
怎麼反駁「與其讓一個絕症病人遭受痛苦慢慢等死不如給他痛快的安樂死」?
怎麼理解「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