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存在音譯日韓越等國人名地名的可能嗎?

現在這些國家之間互譯人名地名幾乎都是音譯了,甚至韓國翻譯中國的人名地名也是各種音譯。但與此同時中國卻仍然一如既往的把這些國家的名字用中文發音念,這樣能繼續下去嗎?


我來扯遠一下。

韓國人和越南人是相當奇葩的,作為上世紀「脫漢運動」的產物,兩國在對儒家文化圈國家的翻譯方法上也採取了全音譯,在對地名的理解上完全切斷了「漢字」上的聯繫。

上圖。

挑一個:

11???? ?

さいたま けん

埼玉 県

怎麼破!!!

我以為是個例,但是後來我發現,有很多涉及到現代日本的人名,韓語大多採用直接音譯:

???? ???

みやざき はやお

宮﨑 駿

??? ???

きむら たくや

木村 拓哉

不愧為世仇,日本人在翻譯朝鮮語人名的時候,照樣音譯:

不過,國家層面的文件,還是使用漢字。

知乎的關鍵詞審核機制比我想像中的嚴……

日本對華譯名政策,在二戰剛結束的時候,和對韓國的幾乎差不多。

〔建議〕

昭和24年7月30日

文部大臣 高瀬 荘太郎 殿

國語審議會會長 安藤 正次 

 中國の地名?人名の書き方に関して,別冊「中國地名?人名の書き方の表」の通りに議決いたしました。ついては,この書き方の普及に関して最善の努力をされ,できる限りすみやかに実施されることを希望いたします。

————————————————

中國地名?人名の書き方の表

中國の地名?人名の書き方に関する方針

  1. 中國の地名?人名は,かな書きにする。
  2. 中國の地名?人名のかな書きは,原則として現代の中國標準音による

まえがき

1. この表は,中國の地名?人名をかな書きにする場合に用いる中國標準音の書き方を示したものである。

2. 四聲の區別?語頭における有気?無気の區別,語尾におけるnとngとの區別などは書き分けない。ただし,必要な場合には,清音?濁音のかなをもって有気?無気の區別を書き分けてさしつかえない。

3. 次の地名は,とくに國際的慣用の呼び方による。

アモイ (廈門) スワトウ (汕頭)

カオルン (九龍) ナンキン (南京)

カントン (広東)〔市〕 ホンコン(香港)

シェンシー (陝西)〔省〕 マカオ (澳門)

4. この表は,主として民國以後のものに適用する。

5. この表の実施にあたっては,當分の間,漢字をあわせ示してもさしつかえない。

6. 満州?もうこ(蒙古),その他,辺境地域の原語名に漢字をあてたものについては,別に定める。

〔使用上の注意事項〕

1. 行政単位名の省?県は,漢字で書く。

〔例〕

チャンスー省(江蘇省) イー県(義県)

ただし,ー音節の県名で,県城を意味する場合には,県までも含めて原音であらわす。

〔例〕

イーシェン(義県)

2. 鉄道名は,起點=終點をもってあらわす。

〔例〕

ペイピン=ハンコウ鉄道(平漢線)

テンチン=プーコウ鉄道(津浦線)

ただし,朧海線は,ロンハイ鉄道とする。

3. 山?山脈?湖?灣?半島などの接尾辭は,漢字で書く。

江?水?河は,川に統一する。また,山脈名で嶺の字のつくものは,それを原音で読みこんで,その下に山をつける。

〔例〕

ウータイ山(五台山)

クンルン山脈(崑崙山脈)

シンアンリン山脈(興安嶺)

ヤンツー川(揚子江)

ホワン川(黃河)

ウェイ川(渭水)

トンティン湖(洞庭湖)

ハンチョウ灣(杭州灣)

シャントン半島(山東半島)

ただし,黃河?揚子江に限って,ホワンホー?ヤンツーチヤンと書いてもさしつかえない。

文化庁 | 國語施策?日本語教育

這是戰後初期日本國語審議會寫的建議案,開始的時候,日本人出於一些避嫌的原因,盡量用片假名翻譯中國名稱,特別是地名。

但是中日關係正常化之後,官方層面已經確定譯名規則,就放開了。見問題:為啥日本媒體對於朝鮮系的人名地名要先標片假名再標漢字,讀作片假名的讀法?

就文字層面來講,中日都使用漢字是兩國繼續保持「字譯」的原因,這樣做能在兩國交流中達到成本最小,對於對方國家的名稱只需知曉漢字即可,讀音可以交由有需要者跟進。這樣的好處,就如漢字對於各方言之間交流的意義——不知其音然知其字,寫出兩個字,誰都知道是誰,誰都知道是哪裡。

具體來說,後來對於漢文地名,幾乎全部恢復了漢字。差別只在於一些以前的國際慣用名,和日本人叫慣的中文讀音,以訓讀的方式保留下來。譬如上面的政策提到的:

アモイ スワトウ カオルン ナンキン

廈門   汕頭   九龍   南京

カントン ホンコン シェンシー

 広東   香港   陝西

チンダオ シャンハイ

 青島   上海

其他地名遵循日語音讀:

こうしゅう せいと しんょう

広州    成都   瀋陽

外文語源的名稱保持音譯:

マカオ (澳門) ハルビン(哈爾濱) ウルムチ(烏魯木齊) ラサ(拉薩)

人名的話,則會漢字、片假名混用,視乎場合而定。

另一方面,「字譯」保留了漢字名稱的美感。見問題:為什麼總覺得日本的很多地名比中國的聽起來有味道?

相對的,上面是開玩笑,日韓之間之所以全面音譯,是因為雙方都用表音文字,其中日文是和漢混用,佔了兩邊便宜。在表音文字主導的語言環境下音譯的話,可以完全繞過漢字這道坎,讀寫方面毫無障礙。至於美感的話……不說了。

越南人因為使用拉丁字母,就更爽快地「拿來主義」了:

但是對於中文名,還是會用漢越音翻譯:

L? T?n(魯迅) Chu Th? Nhan(周樹人)

B?c Kinh(北京)Th??ng H?i(上海)Qu?ng Chau(廣州)

僅供參考。


對日韓明確有漢字對應的人名地名,直接使用其漢字的簡體中文寫法,這是非常必要的。

韓國對於中日地名的音譯,日本對於韓國人名的片假名音譯,均破壞了漢字文化圈「漢字為準、各讀其音」的原則,人為造成了漢字文化圈的分裂,從人名來說,譬如韓國孔氏與中國孔氏同出於孔子,但是,如果韓國對於來自中國的孔氏進行音譯,那麼其韓文為「?」,而韓國本地的孔氏其韓文為「?」,雖然在正式場合任然存在韓國漢字音讀的情形,但在日常當中,同屬一家的孔氏卻成了兩家;從地名來說,韓國將北京因譯作「???」而一般不作「??(北京)」,將東京譯作「??」而一般不作「??(東京)」,同樣是「京」,但在純韓文完全無法將二者聯繫。

鑒於以上弊端,中國如果希望擴大文化影響力,成為東亞核心並重構漢字文化圈,就應堅決捍衛漢字文化圈「漢字為準,各讀其音」的原則。

當然,對於韓日語固有詞語,如「??」(漢譯作「首爾」),音譯還是有其合理之處的。


歡迎參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410364/answer/24498996。

我的感覺就是放著漢字不用非要用音譯,這不是典型的多此一舉嘛。


對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來講:

加來道雄 和 KAKUMITIO的音譯:卡庫米奇沃

哪個更容易被記住呢?哪個看上去更象是傳統印象中的日本人呢?


因為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嘗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背後涉及到了非常複雜而又繁複的知識,包括語言學,經濟學,信息學,歷史,文化等。我只是業餘選手,因此希望題主在看我的答案的時候考慮這一層情況酌情分析我的答案。

漢字就是東亞的拉丁字母。不過很特別的是,漢字不是表音文字(至少很大一部分都不是),而是表意文字。這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漢字是一種適合閱讀和寫作的文字,但是不適合用來做口語交流。這個問題應該是沒有太大爭論了。題主如果對這個問題有興趣可以找找相關的資料。接著我要說的這個結論我並沒有嚴謹地分析過,但是我感覺很有可能是這樣的:漢字只適合作為知識分子進行知識創作,不適合普通民眾交流。這也和東亞自古以來文盲率高企的情況吻合。

或許是歷史以及政治的問題,日韓在稱呼對方的人名和地名時,都採用音譯對方發音的方法,而不是按照其對應的漢字在本國語言中的發音的方法來讀。這個其實是很經濟的一種做法。韓國去漢字化運動時日已久,日本的漢字使用頻率也日漸縮水。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早已不了解也不會關心對他們來說可能已經成為或者逐漸成為歷史的漢字的讀法。碰到外國的人名地名,一律音讀。另外,國際交流越來越多,西方語言尤其是英語因為經濟歷史的原因目前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語言。受到這一點影響,日韓兩國緊跟流行語言的潮流不斷地在語言使用上跟隨英語的用法,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作為來自漢字的故鄉的中國人,我們對這個現實要有清醒的認識。

另外一方面,因為漢字的廣泛應用,中國人在翻譯日韓人名地名時,卻頑強地保留了自己作為漢字發明國的習慣。不僅所有日韓地名人名一律按照漢語讀音來讀,而且對於某些沒有標明對應漢字的人名地名,我們也強行按照對方語言的發音習慣給標註上來漢字。比如說日本一個很可愛的AV女優,她的名字是みづな れい,對你沒看錯,她的名字就是五個假名;然後她的中國粉絲們按照日文漢字的發音習慣,把她稱作:水菜麗(當然其實水菜麗也不完全對。嚴格說,みづ不是水,みず才是水,只是二者發音差不多。另外,也可以寫成水奈麗。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些。我只是碰巧知道很多而已,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哦~)。這樣的做法會不會給國際間的交流帶來不方便呢?我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這其實是和音譯的國際潮流背道而馳的,而且從口語來說,也很不方便。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會方便不同國家知識分子之間的交流。一個日本人寫下 最高裁判所 東京大學教授 自由民主黨 這些詞時,一個完全不知曉日語的中國人不需要知道它們怎麼讀,也能大概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這也有點像一個不懂義大利語的英國人看到義大利語中的matematica,grammatica這樣的詞差不多也能猜出它們的意思。實際上,也是藉由漢字之便,科學,自由,民主,共產黨,團結 這些詞才得以被日本人從西方語言中翻譯過來後進入中國並被中國人廣泛接受。這也恰恰說明了漢字作為一種優秀的書面語文字的生命力所在。在人類知識的前沿科學技術領域,漢字的書面交流能力更是完勝其他文字。我以前研究二氧化碳埋存這個課題時,和米國來的學生說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對方還要問sequestration是什麼意思(他可是母語是英語的人)。但是我隨便和一個中國人,比如我爺爺,說二氧化碳埋存的時候,他都會知道說:就是把二氧化碳埋地里唄?還有化學和生物學領域各種坑爹的例子,大家隨便找一下體驗一下以後就知道,用漢字做科研其實是一件效率很高的事情。

語言的生命力在於語言所創造的物質和文化。在一個絕大部分先進技術,先進文化,先進物質都是由英語創造的世界裡,漢語和承載她的漢字當然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而且按照歷史的規律來看,語言之間的同化向來是贏者通吃的,因此不排除未來存在有漢語口語最終全部消亡的可能性。當然,如果未來幾百年內中國一直保持不斷強大並且漢語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的生產語言時,又會是另外一種情況了,雖然這種情況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不過作為一種優秀的書面語文字(說不定還是最優秀的書面語文字),漢字和她承載的漢語在未來的知識分子中說不定還是會佔有一席之地的。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中國音譯日韓地名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要保留漢字的地位,關鍵還是要從漢語的先進性方面下功夫。

以上。


中國以前把日本的一個國家叫邪馬台其實就是yamato

「大和」的音譯


推薦閱讀:

日本的運營商和手機支持 GSM 制式嗎?
如何通俗簡單介紹日本歷史?
日語對漢字、外來語的「不尊重」有點多,導致學日語過程思維速度與準度始終有障礙,過來人們怎麼解決的?
日本韓國會被誤認為是東亞病夫嗎?
在日本生活的你,遇到過哪些奇怪的事或人?

TAG:日本 | 韓國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