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小鎮青年的你,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呢?是孤身在大城市奮鬥還是在家鄉?

小鎮青年是人數龐大的一個群體,我想知道,你們都有怎樣的故事,怎樣的想法,在過著怎樣的生活?剛來大城市有怎樣的掙扎,或者留守家鄉的你又是如何生活?

請大家踴躍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30歲,男,不是小鎮,是出生在村裡,山東最貧困的鄉村之一(跟幾個老鄉聊山東最窮的地方,都覺得是自己老家…)。

高一因為打群架被學校開除,轉學到山西某中學讀完沒考上大學。

04年到北京找了個野雞大學讀了四年,沒有任何收穫,整天打遊戲泡網吧。

07年大學畢業前(如果這也能算大學的話),在一家只有三個人的電子商務公司開始做網路推廣和送貨、進貨、發快遞等等工作,月薪1800吧好像。

大學同學大多去做了客服、銷售類的工作,我就生活在這樣的圈子裡一直沒有出來。

08年8月7號向我就職的公司提出了離職,記得非常清楚,離職的原因是當時在一個論壇看到酒仙網還是什麼網來著給忘記了,反正是一個酒類電商網站招聘網路營銷經理,年薪10萬,這對於月薪不到2000的人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力。我撥通了hr留的電話,當然不是去應聘這個職位而是詢問是否有基礎崗位,希望能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結果是被拒絕掉了。

之後就一直自己在網路上查找網路營銷相關的知識,當時的感覺是自己對什麼都懂點,但是又沒有比較系統的知識,在網上找到了***網路營銷學院(避免廣告嫌疑),得知學費9000多,學習時間脫產三個月,而當時的我身上不足1000塊,只能跟家裡要,家裡當然是不富裕的,哭訴半天終於拿到了學費。

介紹一下我當時的情況:住在著名的蟻族聚集地唐家嶺附近(北京的應該知道)的一個村子裡,(培訓地點在勁松地鐵轉一班公交,首都圖書館裡面)房租每月300,有女朋友還在上大二,如果我去培訓意味著三個月沒有任何收入,房租勉強解決,學費家裡給的剛剛夠,交通費、生活費完全沒有著落,也不知道自己當時哪來的勇氣,愣是決定就這樣走下去。

感謝我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在經濟上給予我的支持,感謝當年丈母娘的眼光沒有讓女朋友離開我,有了女朋友的資助終於解決掉了部分生活費問題。當然,想要吃好是不可能的。

我當時的生活節奏是這樣的:早晨五點多起床,坐公交車到著名的西二旗地鐵站,13號線換乘10號線到勁松站,到了勁松站以後再轉一趟公交到首都圖書館去上課。

培訓的時候致命的問題來了:我來學網路營銷,可是我當時買不起電腦…老師在上面講,下面需要實踐的時候我就非常尷尬,整個培訓班就我自己沒有電腦,旁邊的哥們也不太厚道,一眼也不給看,一直捂著自己電腦,往自己的方向拖。感謝他這樣的變現,感謝他的看不起,讓我結識了我的好兄弟,在這裡不提名字了,借電腦給我,請我吃飯,到現在想起來還是滿滿的感激。

----------------------------------------------------5月10號繼續更新故事----------------------------------

脫產培訓的三個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個月,也是最難熬的三個月,上面提到生活費是沒有著落的,所以我只好在培訓結束後(一般是下午1點多吧)坐地鐵轉公交折騰兩個小時後回到出租屋自己煮麵吃,用一個當時女朋友宿舍淘汰下來的酒精鍋,放點大白菜,放點挂面,這也是一頓飯了。下午1點結束一天培訓的原因是下午要做實操,把上午老師講的內容自己來實際操作一遍,我們當時是每個人都有一個zblog程序,自己折騰著學SEO或者是一些網路營銷相關的技巧,然後再把領悟到的知識或者是一些想法給老師發郵件過去。上面同樣提到,我沒有電腦,所以我一般是下午3點左右,吃完午飯,我就會去出租屋旁邊的黑網吧開一台機器,快速的完成作業,下機,畢竟對於一個連飯都吃不起的人來說,2塊錢一個小時還是太奢侈了。

2008年11月底,終於結束了為期三個月的脫產培訓,至此我已經山窮水盡,房租、生活費全部沒有著落,但即使如此,我還是以當時培訓班名列前茅的成績畢業了。這個時候,班上借我電腦看的哥們再次幫助了我,讓我不必為生活費發愁,能放心的出去找工作。

培訓班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留學機構做網站推廣,月薪2500,當時自己的心態比現在能看的開的多,2500塊的工資我已經很滿足了,而現在翻了10倍之後內心還是覺得沒有安全感,這裡我要跟其他答主一塊討論一下:

【作為一個小鎮或者貧寒家庭出來的人,你是否經常覺得沒有安全感?】

我就是這樣的,每一次換工作或者遇到一些什麼事情,總是感覺很焦慮,內心無法承受大風大浪,雖然表現看起來堅強,但內心無比脆弱。

我常常在擔心,如果某一天我奮鬥得來的這些東西消失了怎麼辦?我該怎麼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想來這句話大家都是贊同的,雖然沒有取得人人都很羨慕的成績,但目前我一手創造的這些物質以及精神財務,我很怕失去,也必須不能失去。

現在,我可以不必為吃住行發愁,可以像其他同事一樣出去旅遊、購物,我的薪資足以讓我在北京立足,甚至可以稍微努力一把在北京買房子,這在08年的時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所以每逢換工作的空檔期或者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感覺到焦慮,甚至我一度懷疑自己有抑鬱症,總結起來還是內心的懦弱和卑微心理讓我輸不起。

再往後的工作經歷其實沒什麼可說的了,按部就班的上班,努力的工作,利用閑暇時間提升自己。由網路營銷轉為了產品經理。然後又從十幾人的小公司鍛煉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二線公司,又一步一步的走向BAT,08年畢業到現在,8年的時間從家無隔夜糧到略有盈餘,這一切都實實在在的發生了。

看到很多人在說我運氣好,08年的時候就接觸電子商務了,其實我自己認為:我目前取得的這些小小成績,跟運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也不可否認我的眼光,08年的時候知道網路營銷這個行業的人還不多吧,10年的時候又降薪轉做產品經理,如果我說沒有運氣成分在大家肯定是不服的。

沒有運氣,我可能現在還在哪個庫房裡給人發貨,亦或是天南海北的背著儀器做推銷,還可能是站在蘇寧、大中的櫃檯里給一個個的客人推銷最新款的手機?

這些事情想想其實真的挺後怕的,感謝我從小到大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的人生理念,感謝我一直對世界表現出的好奇和敬畏,感謝你們給我點的贊。

----下面是第一次回答的內容,保留著黑產品經理的原文,自黑,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基本素養-----

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先簡略寫到這裡,有人看再補,先把現在的情況說一下:現在在BAT中的一家,產品經理崗位(知乎認識的人太多,不方便透漏更多信息,不好意思我又黑產品經理了,你們看入行就是這麼簡單,野雞大學都能進來),有了一套房子,不在北京,有了一輛車子,不是什麼好車。正在打算要孩子,未來兩年,打算努力一把在北京買房。

我這樣的狀態可能在很多知乎精英的眼裡都不如起跑狀態,但這幾乎是我努力的最好結果。


謝邀。@兔撕雞大老爺

我今年25歲,出生在四川一個叫揚嘉的小鎮上。初中輟學,專科念的康復,在成都華西實習一年後來到北京。

身邊還有聯繫的小學初中同學裡,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的居多,去父母安排好的單位工作,或考公務員。少數出國留學,或留在自己上大學的城市工作。如果沒有來北京的話,這應該也是我既定的生活軌跡。

來北京前,我沒有坐過飛機,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康定,甚至沒有出川。

與大部分為理想奮鬥,隻身赴京十來年的北漂不同,我給自己預設的時間並不多,三年。三年後或留或走,都好。

對於北京這個地方,我沒有特別想要爭取的東西,雖也曾因為剛來的一段時間,無事可做而徹夜失眠,大概是性格使然。至於物慾橫流什麼的,就還好。能結識到趣味相投的朋友,不被打擾且相對自由,養得活自己足矣。

現在我有自己的工作室,和朋友一起創業的公司,有相對穩定的收入足夠溫飽,乾的都是自己擅長並且感興趣的事。

不足之處在於私人時間被壓縮得很嚴重,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和作息時間,對身體是一種消耗。每年我會抽一個月時間出去走走,與人隔絕的陌生環境比較能刺激腦子活起來。

對未來不確定,沒想過買房。

以前看到過一句話,大概是說「一個人不能不出去見見世面,否則,很輕易就以為自己的東西很有價值。其實,這無非是因為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才沒有辦法割捨的一廂情願。」不太明白怎樣算見過世面,但自己的東西在逐漸被人認可,對自己來說總歸是件好事。少了「一廂情願」這個自我枷鎖,割捨也就變得輕巧了不少。

今年是我來北京的第三年,看現狀還會繼續待著,具體待多久未知,等一無所有或擁有足夠支撐得起自己的條件時,也許就撤。

至於撤了去哪兒,還沒想過。


來講講自己的故事。

不回家發展的原因有很多:小城市的人言可畏,個人發展更仰仗的人情往來,消息的相對閉塞,整體環境安逸而欠進取等等。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觀念的滯後

說到運動,小城市的人們會想到的是出出汗、減肥、小區樓下的器械。

說到「運動康復」——那是啥?

而大城市人們對於「運動康復」的認識雖然還有待科普,但大眾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則要強得多。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體態、步態、生活習慣……

而我現在從事的工作就是「運動康復」

**********

我現在做的是運動康復,

但你想像不到,大學時我是個從不運動骨瘦如柴毫無想法的宅男。

抱著「沒有不可能」的想法

自己從原本的通信行業,因熱愛而轉型健身領域。

從互聯網公司到運動康復中心;技術上從初窺門徑到略有小成;

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白天看書背解剖,晚上複習聽課錄音,走在路上看步態,坐下來看體態……儼然一個深井冰。

後來去一家運動康復中心工作,那時工作中充斥著許多與治療不相關的瑣碎的事情。每次都是請事假自費出去參加康復培訓,回到工作崗位再用新學到的思路幫助患者。

自己所愛所學只是工作中的輔助項目,那時感覺自己特別分裂,果斷離職。

於是開始了自己的線下指導。

自從開始線下課程以來,每天都會收到很多預約的私信。各位知友對我如此信任,我很感動,但肩頭的壓力更大了。

為此,我幾乎每次課程都會拖堂,因為我的課程不是為了續課,而是教會學員方法回家自己練習。體態步態與生活習慣關係最大,我無非就是引導一個方向,做一個干預,教你如何更容易更輕鬆的養成好習慣而已。

就近期反饋來看,學員們基本都覺得收穫頗多。

上天是公平的

當你能真正幫到別人的時候,你自然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很慶幸,我做著喜歡的事,幫到了別人。


我來自江蘇泰州的一個偏遠的農村,目前在深圳工作。

我想說的是雖然我至今一無所成,從任何意義上來說都不算成功,但是我跟那些跟我一起長大的鄉鎮孩子相比,我始終覺得自己無比幸運。

由於從小父母比較重視讀書這件事,自己也比較努力,所以一路讀到研究生,然後由於女朋友是深圳人所以來到了深圳在金融行業工作。

看到這個問題,我心裡其實千萬種滋味,雖然說大城市的生活便利也體面,可是我經常想念家鄉冬天風吹在木板門上的聲音。雖然可以跟大家談笑風生,可是對於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有對於家鄉的那種歸屬感。假期回家的時候,特別喜歡獨自騎著電動摩托到處轉,坐在沒有護欄的那種破橋上發獃。

跟我一般大的還在老家的玩伴都結婚有了孩子了,也很少有機會再見面。像我這樣能夠一直讀書最後獨自到北上廣深工作的少之又少。所以始終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那些留在老家或出去打工的同齡人,並非因為他們比我笨比我差,只是鄉鎮的教育和家庭環境,在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們的人生軌跡,讀完初中還是高中對他們而言沒有本質區別。出來以後,家庭好一點可以自己做點生意,家庭差的就只有出去打工,接著是結婚,生孩子,多數孩子又走上他們父輩的路,一條沒有出路的死循環。

我曾經想過如何改變家鄉的教育,讓更多的人跳出上面說的循環,所以我參加過立人鄉村圖書館的志願者活動,希望自己能夠在實踐中更好的思考這些問題,可是至今答案在風中飄,前年讀蔡崇達先生的《皮囊》中的一篇文章《天才文展》感同身受,也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天將我看到的鄉鎮小孩的成長的故事寫出來,研究生畢業論文也寫的是教育的代際傳遞,心中很多思考,可無從表達。

現在在深圳,生活得不好也不壞,工作算不上喜歡,近年來父母身體也開始沒那麼好了,希望有一天能夠回到小鎮照顧他們,可是我這樣的人,已經是回不去,也無法到達未來的了。現在還是努力尋找機會,跳出這個行業,最後能夠做一些對鄉鎮孩子們成長有利的事,對於我而言就算成功了。


你們還有家回,我每次出門滿眼都是異鄉人。從未想過在大城市打拚,我家那個小鎮卻TM成大城市了。指不定那天我就得拆出去,不管是在哪塊地方。明個有了孩子看著北京新聞。別回問我一句:爸爸咱們什麼時候去北京玩啊。我嘆了口氣看著北京城的方向說:傻孩子,咱們這就是北京。雖然離著幾百公里,但是他就是北京。


前兩年看七堇年的《平生歡》,在讀書筆記中寫下,原來小鎮生活都差不多,卻自有特色。我生活過的小鎮,有一條環繞流過的小河,夏天去水壩游泳,腳底板被玻璃割傷,至今仍有傷疤。小河的下游經過武廣線,淘氣的我們把釘子放在鐵軌上,火車開過後會壓成寶劍的形狀。一條老街從小河上跨過,青石鋪成的道路被人們用腳步磨得光亮,也被破敗的木頭建築擁簇著。老街盛產混混,傳說中的某某大哥,身上有全龍紋身,當年一個人對砍十多人。小鎮上搬來過一家國企,但日漸沒落,我們從找出各種神秘的入口進入廠里,摘成熟的無花果,在實驗室里找到一些遊標卡尺和長頸燒瓶,作為戰利品帶回家裡,小心地藏好。小鎮很小,一刻鐘就可以走完,小學在這一端,中學在那一端,中間是一個菜市場。記憶中的小鎮,自成一體,魚龍混雜,充滿了冒險精神,籠罩著江湖色彩。

我在小鎮出生,慢悠悠地成長,直至十幾歲。當時並未覺得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未想著離開。很多時候都是被命運推著往外走。初三上了半年被市一中錄進實驗班,提前進入懵懂的高中年代。開始接觸各種新鮮事物,網吧、文學、動漫,還有漂亮的女同學。玩,可勁地玩。父母下崗,於是在各個親戚家借宿,說不上顛沛流離,但也是兵荒馬亂。讀世界名著,也迷過郭敬明和安妮寶貝,那些莫名的憂傷現在真是不忍直視。

高考填志願,父母完全由我,我仍想著離家近一些,於是選了省城的W大。更多新鮮事物。一進學校就是英語分級考試,理所當然被分進慢班。西方經濟學全英文教學,還好老師經常用中文解釋,課後多啃書還不至於太懵逼。思修法基、馬哲、毛鄧三是什麼鬼,還好寢室三個文科生為我這個理科生保駕護航。以學習需要為借口買了一個筆記本,於是進入了狂熱的WOW開荒中,十一點熄燈很蛋疼。從攝影記者做到院報主編,卻在政治任務和文學追求中迷失了角色,至今仍覺遺憾。大二進入了某攝協,發現其本質是旅遊與戀愛協會,但也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朋友。

很多時候都不知道想要什麼,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於是總是不停地嘗試。相比我這種小鎮青年,那些大城市來的同學更有目標感。他們有的大一開始考G考T、刷GPA,大四申請學校,然後出國。有的刷社團經驗、做學生會主席、讀雙學位,然後校園招聘時直奔目標公司。這樣看來,大學四年,只做了兩個重要的選擇。大三選小專業,我選的HR,理由是跟人打交道應該會比較有意思吧。大四選公司,我選的CGN,理由是他們校園招聘做得那麼叼,HR水平應該也很叼吧。

其實之前的很多年,都是被生活的慣性帶著奔騰向前,從小鎮走出來,到市裡讀高中,到省城讀大學,然後去廣東工作。工作之後,因為出差或者旅行,去了北上廣深,也到不同地方看了不少風景。甚至在去年,去美國旅行了一個月,從東海岸玩到西海岸。離小鎮越來越遠,看到的世界也越來越大。內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對自己說,這所有的風景,這所有的經歷,都是你的故事,僅此而已。所以對生活總是抱著一種本能的疏離感,但也努力地用最舒服的姿勢去擁抱她。

至於現在,我辭掉了CGN的工作,回到了WH。在CGN封閉閑適的四年中,內心又渴望離父母近一些、多一些變化。

在初回WH、求職碰壁的動蕩歲月里,腦袋裡又想著趕緊穩定下來。幸運地是,我現在有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在父母的贊助下買了一個小房子,談著一段穩定的戀愛,準備結婚生子、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

現在的城市,房價既不像北上廣深那樣高不可及,也少了很多小城市裡的蠅營狗苟。這大概也是我目前能選擇的最舒服的點。坐個高鐵回家才24分鐘,途中還會看到我出生的小鎮。這樣就挺好。


來自一個廣東七八線城市下面的小縣城。

從小到大也算過著平淡小康的生活,獨生子女,身體健康,爸媽寵著,讀書也順利,幾乎沒受過什麼苦難和挫折。

今年26,在廣州待的第五個年頭。在廣州還算過得去的醫學院讀書,明年博士畢業,依然過著天天加班,一周上課三晚的日子,晚上到家常常都已經九點過後,再做做課題的事情看兩頁書就十一點該睡覺了。第二天早上六點半起床做個早餐匆忙吃幾口又去上班了。周末通常不是做實驗就是要去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難得空閑一個下午,給自己做兩個菜,喝上一杯紅酒也算是不錯了。順利的話畢業留院,以後也是接著在體制內,做好臨床工作是最基本的了,按遊戲規則還得要搞基金、課題、文章。就算到了副高也還是一樣。

目前在廣州老城區租了一個很舊的房子,養貓之前老鼠蟑螂一大堆,還得花掉每個月一半的補貼。第一次自己睡的時候,聽到外面老鼠窸窸窣窣的聲音,都快嚇哭了。

幾乎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生活質量也挺差的。特別是剛入科的時候,跟手術班,有時上班上到凌晨,睡四五小時又接著上班,一周下來身心都已經疲憊得不行,總是會想:我再也不想過這樣的日子了,我只想回家過安逸的生活。

有時候想想,畢業後回家鄉工作也沒什麼不好的,在一個全是熟人的城市裡,混混日子,下班吃吃喝喝,陪陪父母孩子。真的,沒什麼不好的。比起爸媽的期望我已經走得夠遠了,甚至有點太遠。但是,最多也就是沒什麼不好。

有一次在朋友圈發了個問題,為什麼人要離開家鄉,在大城市的擁擠中努力尋找立足之地,而不是在熟悉的城市平平淡淡到老。我覺得朋友們都說的很好。

為了理想?

為了有趣?

為了不同的經歷?

為了精彩的生活?

為了不碌碌無為和虛度年華?

一千個人大概有一千個不同的理由。但我想,大概對於每一個在大城市奮鬥的人來說,一眼看不到底的生活確實辛苦而且艱難,但更難以接受的就是一眼看到底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始終保持奮鬥使我26的高齡保持著學生的心態。你說是吧?


看到評論里都在討論房價哈哈哈,是浙江的沒錯兒!

還有,我是女人。為嘛大家都默認我是男人?

另,我不會騙婚。雖然扛家庭壓力和閑言碎語有點艱難,但我扛得住。

----------------------------------以上是後來添加的------------

連小鎮青年都算不上的農村青年來報道一下吧。

現在在家鄉鎮上當教師,30出頭,目前跟同性交往,所以未婚。這是一個房價10000每平方的小鎮!科科!所以工資只能勉強自足,正計劃將擱置幾年的副業拿起,以支持自己每年的一兩次長線旅遊,。

這是當教師的第七年。工作一般,除了累。剛畢業那幾年特別想辭職去城市,也不需要大城市,二三線小城市都可以,目前還是想辭職,但想了那麼多年估計也就是想想而已了。畢竟我原本只是個農村青年,哈哈哈哈!心塞!出身很大程度上會限制一個人的眼界或者即便有眼界也缺乏行動力,畢竟跟以前的自己相比,現在的自己似乎還不錯。其實挺討厭這樣的自己。不甘心又不行動。於是漸漸連抱怨都不敢,畢竟抱怨除了顯示自己的怯懦之外毫無用處。

小鎮生活真的挺乏味的。放假兩天都找不到可玩的,幸好工作累,目前除了睡覺也不想做點別的。最討厭的是這裡什麼事情都講人情不講規則。我看起來挺熱情開朗,事實上最討厭跟陌生人或者不熟的人相處,他們似乎不懂人和人之間存在天然的距離,總是毫無禮貌地想要近距離接觸你,毫無邊界感。不喜歡太過黏連的人際關係。可能本質上我就是個冷漠的人。但是,有的時候又會在陌生人面前表現出過分的熱情來,不知為什麼會有這樣兩個極端。然而,小鎮生活就像溫暖的泥淖……

對未來沒有太多想法,也想像不到太遙遠的人生。也許我將成為那些一路順遂走上正常人生道路的人的對照組,總覺得有一天會自己把自己作死。害怕變老,害怕生病。我不太知道自己未來會如何,找不到可參照的人,在摸索著前進。三十多歲了還覺得自己中二得要死。大概是因為童年和青春過得太粗糙,所以想要一輩子停在那個階段好好愛自己。

好吧,估計我的答案也沒什麼普適性,畢竟,像我這樣大齡未婚矯情同性戀農村青年並不多。好像文不對題了,嗯,我是個到處自我傾訴的自戀狂。


之前回答過一個答案,更合適這個問題。

1

上個月有一條重要的消息,2015年上海外地常住人口同比下降1.5%,減少14.77萬人。不要小看這條消息,這可是上海21世紀以來的首次下降。與此呼應的是交通數據,近5年,每年的公共交通客運量的年增長率都在3%左右,2015年突然下降到年增長0.9%。

北京的數據也類似,2015年北京非戶籍人口雖然還在增長,但增速首次低於常住人口增速,並且是近十幾年來的最低點。

然而,2015年的樓市卻是一幅火爆的景象,都說一線城市的樓市是靠全國人民的購買力支撐起來的,為什麼外地人口減少,樓價卻不降而升呢?

如果說買房是剛需,那麼外來人口下降卻值得我們每一個職場中人再次思考這個問題,「逃離北上廣」是否真的應該考慮?一線城市還適合年輕人打拚嗎?

2

數據常常是和身邊的經驗相反的。老鄉S最近從老家重返上海,重新買了房子。

S一直是同鄉群里分享的典型案例,一個逃離北上廣,回家過舒服日子的聰明人。他把上海的房子賣了,換成了老家的房子,用多餘錢開了一家小公司。沒想到,這個案例最終走向反面。

我問他為什麼回到上海,他的答案是,回家後錢是賺了點,但生活失去了目標,整天和狐朋狗黨胡吃海喝,其實並沒有共同的話題,漸漸懷念在上海一個人打拚的日子。

但真正讓他下定決心離開家鄉的,卻是他大學同學的遭遇,他意識到家鄉經濟具有先天缺陷,不利於職業發展。

他的同學大學畢業後回了老家,一個位於浙江沿海的,工業發達的小鎮。依靠房租的收入,他的生活幾年前就可以與一線城市媲美,和家鄉的大部分人一樣,都是有車有醫保,生活平靜而富足。

近幾年的農村改造中,家鄉建起了農村聚集區,就是把大家集中到一個大型小區住,看上去居住條件是改善了,但這並不是免費的午餐,大部分居民都向親友借錢,或直接向銀行貸款。村民敢於負債,是基於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房子還能升值,多出來的房子還可以租給外地打工的。

但一夜之間,工廠倒閉潮和債務鏈斷裂席捲了全縣,結果是外地人口減少,房價下跌,房子租不出去,而債務卻一分錢也少不了。

債務不是核心,重要的是償還能力。他的同學被迫恢復了上班族的生活,但這麼多年的遊手好閒讓他沒有能力、也沒辦法習慣上班的生活——要麼是太辛苦,要麼賺錢少——想當年,他也是一所985大學的本科生。

生活方式是剛性的,他的很多朋友習慣了以前的休閑生活,寧願生活質量下降,也不願在相對累一點的崗位就業。

同學的遭遇深深刺激了他,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心中想像的那種三四線城市的穩定生活,也許只是一種幻象。

3

每一個春節回到家鄉的人,都震驚於家鄉的巨大的變化,那些充滿高樓大廈卻空蕩蕩的新城,其資金都是來源於地方政府擔保的銀行貸款。前面說過,債務不是問題,償還能力才是問題,一旦經濟下滑,這些地方債足以影響銀行資金,從而影響每一個老百姓的就業。

(中國地方債風險分布圖,除了幾個一線城市之外,大部分地區都相當危險,其中也包括江蘇、浙江這些沿海地區)

在整體經濟走向衰退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就是農村和小城鎮,最安全的地方反而是生活成本高但產業結構合理的一線城市——近幾年,受衰退影響較小的新興產業投資絕大部分都在一線城市。

就像次貸危機最初是在美國爆發,席捲全球後,財富卻回到美國避險,受害的反而是冰島,希臘這些邊緣國家。

房價也是如此,崩盤不是漲得太多,而是經濟下滑,無力償還房貸。美國次貸危機後,房價下跌最猛的都是相對便宜的地區,紐約中心城區房價短暫下跌後,又繼續恢復上漲。

這也是為什麼「人神共奮」這個聚焦職場發展的公眾號會連發三篇講房價的文章,因為什麼時候買房,在什麼地方買房取決於職業發展方向的判斷。

一線城市樓市火爆,是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全國的有錢人都在尋找避險的財富安全港。同樣,經濟衰退也將令一線城市成為全中國人才的職業發展風險最小的地方。

(2009-2015年互聯網行業93%的投資集中在了前十名的城市)

雖然前面說上海的外來人口絕對數量下降,根據「澎湃新聞」的分析,這批減少的人口,主要是上海的產業工人和建築工人,當工廠倒閉關停,再加上房租上升,他們也選擇了離開上海。

(閔行區華漕鎮許浦村綜合整治前外來人口3萬多,目前大概15000左右)

低資產者流失,高資產者流入,低附加值行業從業人員流失,高附加值行業從業人員流入,這是一線城市職業發展的大趨勢。

4

再說S吧,他用家鄉賣房子的錢在江橋貸款買了一套酒店式公寓,一半自住,一半是他的工作室。老家的公司還在,繼續保留運營等勞務型員工,上海的辦公室做開發等高端工作,每個月回去一兩次,天天早上開電話會議,小日子又回到從前。

很多人認為一城市的樓市有巨大泡沫,必將崩潰,作為普遍老百姓,我們無法辨別這種判斷有多靠譜。但我認為,與其考慮資產保值,不如多多考慮職業生涯的發展。就算房價下跌,只要能有能力承擔負債,你依然是人生贏家。

同步發於本人的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


說不上小鎮,得算是農村,在福州,男,91年,原諒我算不明白到底幾歲...現在過的不好也不壞,工資不高也不低,寄點小錢回家給爸媽,其他的自己平時也不用過的太拘謹,吃想吃的,玩想玩的,不用像以前那樣拮据著,努力使自己脫離以前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說是自卑算不上,但總是不夠大氣應該是的。爸媽那麼辛苦地培養長大,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很感激也很佩服他們。但外面的世界讓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完整不夠優秀,現在可以了,用自己賺的錢投資自己,培養興趣,多讀些書,使自己變得優雅從容些,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擁有情懷的人。父母塑造了為人,大學給予了知識和平台,而現在,我的努力,不為了賺更多的錢,只為了使自己能夠變成一個完整的人,淡定而有學識,從容而富有愛心,年歲的增長應該使自己的內心變的更加的溫柔。

大學四年過的不好也不壞,可能是來自農村的原因和個人性格的原因,對於不能交心者不擅言談,往往覺得虛偽,所以一直都很平淡,也多少帶點孤獨。以前一切看成績,總愛去爭取,也不在意自己的裝束,所以帶點學霸的性質,大概就是那種邋裡邋遢的老學究的樣。上了大學,明白的事情多了,那麼多優秀的人圍在身邊,我也就罷,自己好好地掩藏起來,普普通通地過著。在寢室宅著玩過遊戲,周末出去兼職,出去圖書館翻翻書,學校湖邊的草地上躺著聽聽歌,現在想想當時還真是美好,好像有陽光灑進來一樣。好像上了大學,家裡的教育支出反而輕了很多,或許有些人很難想像,那樣教育支出佔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村家庭的狀況,所以我說,真的很感激父母,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吧。以前村裡人都說,你家兩個娃畢業了,你們兩就輕鬆幸福了。我很慚愧,我沒能做到這一點。他們還是把我寄回去的錢存起來,說是以後給我買房子娶媳婦,我今年回家的時候,跟他們說,爸,媽,我買房子娶媳婦也不急,這些錢我自己去賺。我給你們寄回來的錢你們多買點吃穿用度,別給我存了。他們笑笑,我知道我沒說動他們,不過我們一家人都這脾性,改不了了哈哈。所以除了寄點錢,就是給家裡買東西,換點好點的電視空調沙發。我可能沒有做到以前我以為自己能做到的那樣,所以我心懷慚愧。

另外說說自己的感情。大學的時候,喜歡一個女生,以前按我的性子,跟女生說話的時候,都不敢正視人家,沒說幾句,臉能紅到耳根,想想自己也是可愛。雖然現在也沒變好多少,哈哈。所以也就自己一直悶著。我一直堅信,想念而不得著,是痛苦也是靈感的來源,所以開始寫詩,買了一包A4列印紙,一頁一首,漸漸也都寫完了。沒敢表白,自我放棄了好幾次,那樣感覺就好像是自己在心裡預演了一場深情的表白,然後自己在替她拒絕掉了自己,然後告訴自己,你要放棄。但是,這種內心的天人交戰,往往只會讓自己陷得更深,心中最美好的畫面一直都是能夠騎著自行車載著她,划過陽光下溫柔的樹蔭。後來,終於有一次,出去玩,雙人自行車,我在前面,她坐後面,我說,你就坐著吧,不用踩,我來就好了。然後我載著許久的沉默慢慢地細細地開著,不知怎的,多嘴問了句,你有男朋友了嗎?嗯,前段時間剛有。嗯,那要好好珍惜。後面回到住處的賓館的時候,我自己跑了出去,在陌生的城市,塞著耳機,漫無目的地遊盪著,後面買了酒,自己在河邊慢慢喝著。回學校之後,一沓A4紙全都燒了,也沒再騎自行車。現在的我,自覺還不成熟,還不能負擔一段感情,於前任也是心懷歉意。所以也便一直單著。想通過一段時間,讓自己變得成熟得足夠負擔一段感情的時候,再去尋找。

至於工作,還是不好也不壞,做好自己的事情,問心無愧就好了。至於前途么,我從來不想自己能成為什麼領導,能月薪多少。我只關心,我是否有能力養活自己和家庭,這就夠了,哦,還有明天該讀哪本書,該看哪場電影,該拍哪些風景,該回憶哪些事情。

第一次手機打這麼多字,一米八多的個,老長的手指,在5s的小屏幕上,如有疏忽錯漏,還望見諒。一時興緻,寫起來也無頭緒邏輯,見笑。

概括起來,大概是:足夠溫飽,心懷感恩,在努力使自己變成一個優雅,有情懷而又溫柔的人。


浙東小鎮青年,乙亥年生人

小鎮雖小,土豪不少,祖上三代,工農階級

父親國企改革失業後憑一點技能謀生,母親鄉村教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現在魔都就讀醫學院,希望能夠留在上海奮鬥打拚

大一那年所在縣級市發生著名殺醫事件,震驚全國

小學初中一直在鄉鎮一級的學校就讀,學得倒也輕鬆自在,不知天地之大。中考以鎮上第一名成績考入縣一中,在全省大約也是二流水平,硬體一流。高中分班考當頭棒喝,分入平衡班,才感受到城鄉初中教學質量的差距,高中還算努力爭氣,有幸在高二進入了重點班。高三通過自主招生,進入魔都TOP大學, 家裡人一致認為讀醫是最好的選擇,最終如願進入醫學院。

現在正在堅守與轉行的分岔路口彳亍

胡亂談談感想,自己真的算是幸運的一批,在一次次的淘汰中堅持下來。很多初中很優秀的同學到了縣一中便無法繼續保持優秀,出於各種主觀或是客觀的原因。雖然在當初選擇專業時不夠審慎,但也算是成功地從小城跳了出來。父母長輩對於我的幫助隨著時間增長越來越有限,小時候覺得父母什麼都懂,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等到自己逐漸強大時,發現父母很多問題上的看法還是有待商榷、不合時宜的。

以選專業為例

知乎上常常說的三大職業:金融、碼農、其他職業

在老一輩里,則是老師、醫生、公務員、其他職業,所以我就讀了醫學院。

竊以為我國高考填志願的方式實在不合理,從出分到截止,短短几天要決定可能是一生將要從事的事業,何其難也?

小鎮娃和城裡娃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前者重心都放在學習上,後者卻有相對富裕的時間去了解這個世界,了解各行各業,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又或者是城裡娃的爹媽所擁有的資源更廣,可以更好地為子女代勞籌謀出相對好的出路。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領先在起跑線上。

很喜歡上海這個城市,這裡是整個中國最接近公民社會的存在。

拋開方便的交通、高水平的醫療教育等,更喜歡的是地鐵門一打開,上車的人分立在兩旁等候下客;人並不是那麼多時,左行右立的自動扶梯;紅綠燈前,排隊等候的路人。

better city,better life.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中文讀起來不太順暢,英文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小鎮雖好,然而總有些許執念,逼迫你奮不顧身來闖蕩


浙江湖州下面一個不知名的小鎮,12年畢業就留在了杭州。

大學讀的是保險專業,畢業後先進了一家保險公司。

同學們都是做內勤,我學習成績不好,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就做了3個月外勤。

本來有一單業務,結果被公司里一個10多年老員工的外勤丈夫搶走了,於是就離職了。

那時候騙同學說回老家了。

之後在一間4平米不到的房間里窩了兩三個月(城中村,兩棟房子之間的過道弄堂欄出來的房間),後來實在沒辦法,就來到目前的公司。做過客服,測試,運營,策劃,目前做著各種打雜的工作。反正年齡漸長,也沒有以前那種自大的心態。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有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平平淡淡就好。

社交么,除了同事,基本沒有其他社交活動了。和同學也就在微信QQ上聯繫聯繫,偶爾借口放假來杭州玩,和同學聚聚。沒有女朋友,一方面自己條件不好,一方面么,我媽從小管著我,剛畢業我一個人還沒浪夠,才不想再找個「媽」來管我。所以么,自己不急,繼續單身狗。

對於回老家,至少目前我沒有回去的想法。行業問題,湖州基本沒有遊戲公司,更別說自家小鎮上,機會和杭州差太多。而且我不想,我二十六七歲,連浙江都僅僅出過一次(還是同學結婚時候),就這麼快回到老家「養老等死」。雖然我是普通人,但我也想見見更大的世界,紙上得來終覺淺。

目前最大的壓力可能就來自於未來發展和房子。

在杭州的話,可見的5年內,是負擔不起房子的,再往後就不知道了(說不定找了個拆遷戶呢,手動斜眼)。

在湖州(均價7.7K)的話,買得起,但短時間內又不回去,不是剛需。倒是想給爸媽先買套。老家(4K)房子30年了,有點傾斜,但老家的經濟實在是起不來,等拆遷?等不起。

今後的目標:

做個好遊戲

找個好夫人

把體重減了

看看大好河山


現在32,沒有什麼抱負也沒有特別清晰的計劃,真的深切體會到沒有夢想就是生不如死的感覺。

我出身在小鎮,童年卻是在山坳裡面的礦山中度過,那是一個獨立的王國,當年礦山效益好,設施環境遠超縣城,而且周圍山清水秀,生活中無憂無慮,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最佳的生活狀態,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生活,又圍繞在青山綠水之間隨時可以去撒野,在那個還吃大鍋飯的年代所有人都相處融洽……

後來,挖不出煤炭了,我父母去了深圳謀生,我去了縣城求學,然後我們家就搬到了深圳,後來我去了武漢讀大學,畢業在廣州做了5年設計師。每年都會回深圳待上十天半月,但是重來沒有融入這裡。

我心心念的永遠是童年那樣的生活,於是尋找到瀘沽湖這樣一個天堂般的地方,和自然相處。

就像許多去大理麗江的朋友一樣,開客棧並非初衷,只是在這裡生存下來最簡單的辦法而已。

我喜歡待在山清水秀的環境里,但是又不能太少煙火氣,不能和現代社會脫離太遠。還好瀘沽湖現在已經通了機場,馬上去麗江的快速路也通了,和城市的聯繫會更加緊密。而我,又租下一塊獨立的湖灣連帶大片的果園,離開遊客的視線,準備和女朋友一起建設自己的家和工作室,希望能重新做回設計師。

現在最大的挑戰是一旦有了小朋友,為了孩子的教育和醫療,是不是還得回到深圳去。

貼幾張我的新家


坐標北京,和我又乖又萌的小老公在一起,過著忙碌卻幸福滴小日子。

我家在二線城市下轄的小鎮,城市比較乾淨,不算富也不算窮,當然,鎮上就是另一副景象了。小鎮很小,甚至都不如我本科就讀的大學大,半小時足以從鎮東頭走到西頭了,打車基本不超過起步價。我小時候,鎮上家家都要備一個大水缸,為了保證市區水電,經常停水停電,鎮上遠不如市區乾淨,整天灰濛濛的,近年來由於路窄,堵車那是家常便飯,不過有很多便宜美味的海鮮可以吃。

本科時出了省,從此家鄉對於我只有冬夏,再無春秋。讀研時來北京,讀書、戀愛,畢業前準備找工作,在北京三年,對這座城市從陌生到熟悉,見識了北京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方式,對這座曾經讓我魂牽夢縈的城市,嚮往之心消減了大半。我本來比較懶,不太能承擔風險,覺得大城市買不起房,工作壓力巨大,太hard模式了,回家鄉的二線城市也能有份安穩工作,壓力不大,離父母近還可以經常回家,一度產生了回家工作的念頭。

我當時的小可愛男朋友,現在的老公阻止了我,他說即使不在北京,去上海深圳廣州都可以,他就是喜歡大城市有奔頭的生活,厭惡一眼看到60歲的日子,正好當時我拿到的offer裡面有能解決京戶的,就順理成章留下來了。刺激我留下來的還有一句話,如果我圖安逸回老家了,我孩子的前18年還要重複我的老路,上大學之前沒穿過有牌子的衣服,而且統統不到100塊,品牌除了阿迪耐克361就不知道別的了,哪怕是比較適合學生的美邦和以純我都沒聽過,除了學習一無所知一無所長,艱難地從小地方一路奮鬥到大城市,如果我的孩子也要經歷這些,我一定會後悔的。

作為一名典型小鎮姑娘,我和很多人的經歷可能不太一樣,18歲之前時光,我所有努力的唯一目標就是走出這個小鎮。

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吧,小時候家境確實不太好,記得幼兒園時老師統計學電子琴的人數,我非常想學,但家裡沒錢買琴以及請老師,我在幼兒園哭了一下午。窮真的能讓人早熟,當年我才5歲吧,就想將來一定要賺好多錢,自己就可以想學什麼就學什麼,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想學什麼就學什麼,那時候,我的目標是長大賺很多錢。

後來上小學了,那時候小盆友都喜歡看大風車之類的少兒節目,節目裡面會有一些知識競賽,辯論賽之類的內容,看著北京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在台上侃侃而談,對答如流,我就想如果我生在像北京那樣的大城市,一定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優秀。後來小學加入了民樂團,部分彌補了我沒學電子琴的遺憾,有個很帥氣的小哥哥為了不耽誤演出,放棄了去北京參加小姨婚禮的機會。這件事在樂隊老師那裡成為弘揚集體主義榮譽感的典型案例,不斷和我們說起他放棄的不是一般的地方,是去北京的機會啊!這讓我對北京的嚮往更深了一層,那時候,我的目標是長大後去北京賺很多錢。

那麼,怎麼實現去北京賺很多錢這一「宏遠目標」呢,靠父母是不可能了,幼小的我從老師那兒得到一個渠道——考大學,考北京的大學。

其實小學畢業後我的家境已經大有好轉,但家人還是給我不斷灌輸咱家很窮,只能靠讀書來改變命運的觀念。我不知道別的讀書好的孩子動力來自何處,是自己上進,爸媽逼迫還是本身聰明,不用太努力就能讓自己名列前茅。對18歲之前的我而言,一道道習題就是未來的一張張人民幣,一份份通往北京的入場券,現在回想起來好佩服當年的自己,能夠為了那麼遙遠的目標堅持了十幾年從不放棄。可惜最後還是高考失利,比模擬少考了三四十分,沒去成北京,後來還是通過讀研曲線救國來了北京並最終順利留下來工作,此為後話,重點不是這個。

重點是——我現在還是沒賺到很多錢,拜託金融行業的高富帥白富美給我推薦個多金的工作哈!說幾個小鎮姑娘來到大城市的趣事吧。我本科去了一個二線城市的985,在家從來沒坐過公交車,因為家這邊沒有。第一次和室友一起坐公交就惹了禍,首先是上車時我不知道公交車要自己投幣,還以為和長途大巴一樣有售票員,優哉游哉上了車,室友小聲問怎麼不投幣呢,我才知道有投幣這碼子事,為什麼司機不提醒我投幣呢,因為室友投了兩個5毛硬幣,司機看我們一起的,以為室友幫我投過了就沒問。另外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下車,車上人太多,把我和室友衝散了,室友下了車發現我沒下,急忙給我打電話讓我下一站馬上下車,我才反應過來。下車我也不認識路,那時候又沒有手機地圖,只能在原地乖乖等室友來找我,室友問我周圍有沒有標誌性建築物,我急忙興奮得說有呀有呀,有個過橋米線,吃貨本性暴露無遺,室友對我相當無語。

還有個趣事,我第一次來北京見當時的男朋友,在火車站坐2號線,我問他坐哪一邊,他說是環線,哪一邊都行,於是在轉4號線的時候隨便找了一邊就想上車,他把我拉下來,說坐反方向了,我一臉茫然,不都是環線嗎……環線嗎……環線嗎???

現在想想覺得當年的自己好2呀,哈哈!

留在北京的生活真的挺好,雖然忙了點,但每天都有收穫,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生活充實而幸福。人的潛力真是無限的,大城市最大的優點,就是挖掘你的潛力,逼你認識到原來自己可以這麼優秀,做這麼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年輕時候還是在大城市比較好,我不敢說自己會一輩子留在大城市,但這邊的學習工作經歷會成為我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

近幾年回家最大的感受是小鎮人口流失得很厲害,能考上大學的基本都出去了,大部分在市裡,一部分像我這樣出了省,少數去了縣城,留在鎮上的大學生鳳毛麟角,而且基本都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這就導致了鎮上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見識有限。少部分富人都是做生意發家,大部分人工資比較低,打工一個月工資2000出頭比較普遍,基本的五險一金沒有保障不說,工作還很辛苦,相比之下公務員事業單位旱澇保收,工作清閑穩定,哪怕最基層的公務員到手工資也過3500了,小地方人對於公務員事業單位這類工作的嚮往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其實都是知足者常樂!


22歲,坐標帝都。

高中輟學逃離家鄉,一晃幾年了。跑過一些地方,匆匆忙忙的。目前暫住北京。從不知前程,也不念歸途。各位都說了剛離開家鄉,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磨難辛酸。從沒答過題,突然也想說幾句。

我來自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小鎮。當時唯一的夢想是逃離我憎恨的家鄉,家鄉的人,事,物都讓我痛恨。就像錢老說的那樣:"忠厚老實的人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家鄉人可以說是淳樸,淳樸的惡毒。

我想小鎮青年多數同我一樣,父母在外,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我們有個特別稱呼:留守兒童。我爺爺奶奶吵了一輩子的架,哭鬧痛苦貫穿我的童年。爺爺很懶,與奶奶結婚開始,終日無所事事,怡然自樂。可日子總要過啊!奶奶在外奔波勞累,早出晚歸。可一個女人目不識丁,在這貧困小鎮上,又能怎樣呢?爺爺從不為之所動,泰然自若。奶奶總是回來後接著忙家裡的活,他總是早早睡下,不管不問。爺爺脾氣很壞,歸家晚些,少不了一頓家法伺候,邊打邊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家裡總是備有動手的武器,分門別類。要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是不可能的,因為基本上等不到三天。他打著,我奶奶一邊哭一邊攔著說別打壞了孩子,他就幾天幾夜不吃不喝不言不語。

奶奶是個特別堅強的人,拚命的想我過的好點,總是忍受這一切。可惜,命運那!哪裡來的公道呢。我老想如果奶奶嫁給一個勤奮的人,哪怕這世上無我,我也願意。

我媽媽會有時候從外地給我偷偷買些書, 我喜歡讀小說,讀歷史,爸爸後來也給我寄了很多書。我那個時候便能體會美好的總是短暫的,我去上學,晚上回來,所有書都消失了,就消失了。我知道被鎖在一個大大的箱子里,不敢出聲問,要挨揍的。經常想如果我看完那些我愛的書,我現在也許是個作家。寫著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

言語攻擊也是不斷,不成器,完蛋了這輩子。這算是能說出口的。比起棍棒伺候,內心感性的我更怕此類言語的攻擊。每每躲在床上,流著眼淚伴著恐懼絕望睡去,都忘了有多少有多少這樣的夜晚。可能這造成我性格的軟弱,懦弱並且淚腺超級發達。現在看電影,讀書,別人看起來有些觸動的場景,我的眼淚就會像黃河決堤一樣,奔騰不息。假如我以後也會有孩子,我一定在他身邊,一定。

當我拉著箱子走出校園,離開這小地方。心中有些期許,終是要踏上廣闊天地。離開這裡的紛紛擾擾,走向遠方。我堅持拒絕我奶奶送我到車站,我依舊能想起當時她那欲言又止的表情,我強忍著流淚的臉。我爺爺,他仍舊不為所動。當車子發動,熟悉的街景遠去。眼淚終是奪眶而出,好像要永遠離開她一樣,離開這唯一愛我的人。

第一個月工資800塊。打小我父母給的生活費,就像舊時的賑災糧款,到我手裡所剩無幾。不敢要錢,渴了喝清涼的井水,放學走曲折的鄉道。八百真的是一筆巨款。領了薪水,緊緊攥在手裡,想要出去消費一把,闊氣一次。可是我嚇壞了,那些華麗的理髮店,看起來很高級的餐廳。我很怕,看著人來人往,人人穿的光鮮亮麗。我還穿著多年前買的舊衣裳,舊鞋,鞋底好像還有個洞。突然空氣都窒息了。強忍著眩暈感,在大超市附近的一條小街道吃了一碗刀削麵,很大碗有肉的那種,售價八塊。吃的很過癮,就著熱淚喝光了湯,結賬的時候笑著對老闆說您家湯咸了。接著我病了,我那時候並不知道我病了。整夜整夜的流淚,渾身無力。經常有自殺的念頭,體重悄悄的從150斤爬到240斤,我毫無知覺。直到同事問我,你最近氣色不太好。我才意識到,我真是需要去看看了。我得了抑鬱症。

醫生建議換個環境,本就一無所有,索性辭職離開。輾轉了幾個城市,最後來到北京,到現在兩年多了。刪光了通訊錄,一個直板的諾基亞是我身上最值錢的。除了父母電話來問問我近況,它跟我一樣,不聲不響。

偶然同學聚會,都說我變了。沉默了,安靜了,無話了。我受我奶奶一些影響,多少還有些外向。只是自信,像是沙子一樣,散開落了。抓不住,也堆不起來了。

時光不停走,我也變的好些了。也敢進華麗的理髮店,買一些不錯的品牌貨。穿的大概都是新鞋子新衣裳。但仍舊怕。見到漂亮的姑娘,仍舊不止所措。像我這種人,哪有愛的權利。去西單這種人山人海的地方,總會覺得自己過於單薄。怕別人笑,怕別人說,這也怕,那也怕。但終歸好點了,今天剛吃了我人生的第一頓西餐,在一家看起來很高級的西餐廳。味道還不錯的。就是,太貴了。還有牛排我要的全熟的,尷尬了。

老同學老朋友隨著時間漸漸淡去。來到帝都,認識一個朋友。我不知道你在不在知乎,如果你在,我想你肯定能看出來是我寫的。沒別的,只是想謝謝你。

現在工資6k左右,很少。可能我想要的很少,也還夠花。我不喜歡北京生活,但是肯定也不知道去哪。也許以後能有好收入,找一個小城買一套自己的房子,帶上我愛的人跟我愛的人。

去年雙十一,奶奶突然走了,就這麼走了,也沒跟我打聲招呼。她不懂事,不像我感冒了都要跟她說。偶爾還會掏出手機按出家裡的電話,眼前總是她接電話總是小跑的樣子,記憶里她總是匆匆忙忙,像是永遠不會累。她再也不能接電話了,這個深愛我的女人。走了,走的遠遠的了。她養我十幾年,疼我愛我,教我善良。我只能說句她聽不見的謝謝。

有人問我有什麼夢想。夢想,我想首先是夢吧。可惜我的夢都不快樂,所以我不喜歡夢。想,只想活,想活下去。

"你來人間一趟,要看看太陽。跟你心愛的姑娘,走在大街上"這應該是海子最輕鬆的一句話了。可惜,我想我還沒這個資格。也許以後會有吧,以後的以後再說吧。

不像大家,我沒吃過苦。也不知道什麼是苦,苦大概就是會感覺很累吧。我又每天都覺得很累,是很矛盾啊。

我的奶奶忙忙碌碌一輩子,我想她是覺得太累了所以她去休息了。我也突然覺得更累了,好想她,好想。她知道生活的意義,雖然可能是痛苦的。而我呢?苟活於世。

總是悄悄別離了昨天,卻不敢迎接明天。每天都要跟自己約好,明天一定再見哦。我擔心我太懶了,哪天就懶得再見了。


剛過40,不再青年了,但觸動了一下,我也想來說說。

上大學前都在廣西小鎮上,畢業後回去,輾轉幾年後,突然有一天對未來很茫然,於是考了研究生,就在廣州生根了,一晃就十多年了。

研究生畢業後在一事業單位半死不活地吊著,老婆是博士,也在事業單位。十幾年來,上了副高,沒有職務,幹些技術活,收入從剛畢業的一千八到現在七千多,跟不上同齡人、跟不上物價、更跟不上房價的節奏。經過了房價的起起落落,錯過了買房的好時機,10年貸款買了套40萬的限價房,雖說省下不少錢但也不能買其它房子,也不能出售或出租,遠在幾十公里外的郊區只能放空著而在市中心租房住,過兩年滿5年能賣的時候還要補交政府70%的地價。

每個月的還貸、房租、生活費、小孩教育幾乎就等於兩個人的收入總數,雖說餓不著但也不寬裕。老家的房子還是80年建的泥磚房,這兩年鄰居們都建起了兩三層的樓房。每次聽退休後的老爸說誰誰家又建了樓,總是心酸又無奈。

我們兩個人70後,學歷都不低,但都是完全靠自己讀書出來,而在一線城市落下腳的。讀完書出來錯過了分房,在省級單位前幾年工資比廣州市級區級的低幾個檔次,這兩年才慢慢提上來。在單位什麼除工資收入外都沒有,學農出身專業所限兼職創收什麼的路子都沒有,看起來不錯但其實生活的壓力不小。

40剛出頭,本來正是人生最得意的時候,可一點得意的基礎都沒有。一種無力的感覺隱隱壓在心頭,收入比支出略多一點點,經濟緊巴巴,隨著父母逐漸老去小孩慢慢長大,壓力越來越大。

在單位人浮於事,穩定最重要,升職什麼的與我無關,職業上差不多到頂了,現在怎麼樣退休就怎麼樣。專業面很窄,所謂的專家稱號在外面連頓飯都混不到,跳槽不見得比現在好。去創業別說死得更快,少了一份雖說不多的收入,家裡可能就轉不動了。

老家雖說還有一畝三分地,種地連自己都養不活。雖然也羨慕在小鎮上簡單的生活,但畢竟小鎮回不去了。

以前的想法相當的簡單,有份工作有老婆孩子簡簡單單地生活,挺好。但現在才發現,身上沒點錢特別是沒套房,生活相當的不易!這個覺醒有點晚,時不時讓自己好迷茫。

現在也只能過得一天算一天了,希望工資漲起來,房價跌下去,能換套市區房,但我知道這只是一個夢。


家在河南縣城一小村莊,今年26,現在美帝讀PhD,以後會回國,一輩子做科研。

我是到美帝之後才發現,來這邊留學的基本都出生在國內城市裡,只有我一個是農村。想到這裡就會比較自豪,因為感覺自己進步更大。

我家那邊沒山沒水,只有大片平原,適合種莊稼。爸媽也都是農民,從來沒講過什麼大道理,一旦犯錯,我媽負責棍棒教育我,我爸保持沉默。小時候不想去田地里幹活,沒少挨揍;有次學校打疫苗,跟我媽謊報錢數,結果被追到村頭學校當著一堆同學面用板子抽,從此以後再沒有對錢動過歪心思。

13歲的時候轉到了縣城讀初中,開始寄宿生活,半年回一次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不打遊戲,沒有特長,成績平庸,最好的一次是全班第二。平時喜歡讀點閑書,高二某個周末下午在學校圖書館「床頭燈3000字系列」里看到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英文版,花了一個下午翻完,感覺進入了一個新世界,也算是我的英文小說啟蒙。

高考成績照樣平庸,勉強考進一個瀋陽一本學校,到了之後才發現其實是二本,只不過在河南按一本招生。工程專業,不喜歡,但也沒有反感。上課睡覺,下課宅,很少走出校外。還好認識了一幫喜歡讀書的同學,經常去圖書館讀點閑書,不算太墮落。

大三時候決定考研,於是比高中更努力學習,提前聯繫導師,如願考上。我運氣好,導師雖然在工程學院,但做的是基礎科研,我很感興趣。讀研期間就是整天待實驗室,每天大概十五六個小時,做實驗整理數據寫文章。

慢慢覺得做的實驗還是不夠基礎,不夠深入,於是決定申請出國讀博,並轉到物理專業。比考研時候更努力學習,準備GRE,sub,托福,提前聯繫導師,如願考上(sub成績極低)。

來美帝第一年要上課,然後周圍同學都是物理專業,結果只能是被完虐,第一學期量子力學直接掛掉。於是比申請讀博時候更努力學習,啃物理基礎課。還好第二學期全部通過,以後應該也不會再有掛科了。

現在打算是,畢業之後做一兩個博後,然後就回國,爭取拿到高校職位,繼續科研。還是要為實現祖國偉大復興不斷努力的。


我並非來自小鎮,但是我想講講我朋友的故事,一大波雞湯

他來自四川的農村,很窮的一個地方窮到什麼程度呢,在這個年代,他小的時候一雙鞋一穿就是好幾年露了,縫縫接著穿,穿到半個腳都露出去家裡會不得不想辦法再給他換一雙。他學習成績好,但是高考的時候買不起練習冊總共只有一本練習冊,用鉛筆反覆做,擦了重新做,但是買不起橡皮,就沾口水,在上面蹭,蹭糊了,看不清楚字了,再重新做。這樣的條件下,他在高考時考了當地狀元,考進我所在的城市中,最好的985,讀了這個大學最好的專業(差了一點點的分數,從清華掉下來的)

一路保研保博,博士即將畢業

工作已經簽好,去成都一個研究所,年薪30多萬,其實有其他更好,好得多待遇的公司要他,但是他只想回家。

怎麼說呢,他是我身邊讓我看到知識改變命運的,最勵志的例子之一。

但是很多時候感覺農村帶給他的影子太深了

他的不自信,他的小心謹慎

甚至最後他找女朋友,也找了一個老家農村的,他告訴我,因為他接觸過城裡的姑娘,跟她們在一起,太自卑,總覺得她們看不起他。

再講另外一個女孩子的故事,跟上面的主角在同一所大學,現在人生無比精彩。

來自當地一個特別小的小城鎮,但是沒有剛才的主角那麼窮啊

這個女孩也特別自信,眼睛裡永遠在發光

穩重踏實又不失活潑

她不會輕易讓別人看到她的野心

她研究生申請了麻省理工,現在畢業了留在美國工作,人生無比精彩,每天都在嘗試她從前沒嘗試過的充滿挑戰的精彩

她是學校的錄取通知到手了,才告訴周圍同學她

的留學計劃,她告訴我,她希望自己像座冰山,當別人看到她水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時,其實水下她已經有了很深很龐大的底蘊,已經紮下了不可撼動的根基

這兩個人都是我曾經很熟悉的很親密的朋友

他們讓我知道,你的來路,不會變成你的桎梏

而且,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幾乎可以想像,在這個男孩讀博士的時候,他老家童年的朋友們,可能在家種地,可能抱著好幾個孩子喝酒打麻將

在這個女孩在麻省理工展開完全不同的生活時

她童年老家的玩伴,可能早早結了婚,生活的重心全部是老公孩子

無論你來自哪裡,你的未來,都在自己手裡


答案略啰嗦。。。

醫學僧一枚,重慶人。出生在重慶縣城的一個鎮上,是那種民風單純生活簡單的小鎮,前15年幾乎在鎮上度過。

我爸從小就喜歡教我背古詩,走哪兒教到哪兒。讓我練字,小時候覺得沒啥用,長大之後很多好運因為字好。初中在我爸爸的班上讀書,高中考上縣上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級,因為重慶第十八中學來縣上招學生,作為他們招的第一批學生,陰差陽錯去了重慶主城區讀高中,一路順風順水在所謂尖子班混下來。班主任是一個比較勢利的人,在帶我們這一屆之前,剛剛帶了一個重慶市狀元出來,他一直引以為傲。。。因為家裡沒權沒勢,一切都需要靠自己,高中前兩年成績在前1/5,高三成績穩定在前五,前期班主任幾乎不理我,後期考試越來越好,引起他的注意,成為班主任關照的人。。。

高中三年只有放寒暑假回家,其他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在重慶市區,所以很早就獨立了。高考的時候重慶下雨,父母沒辦法來學校陪我,那兩天自己超級鎮定,按時睡覺吃飯考試,也沒有緊張,考完也沒有激動,看著在校門口各種焦急等待的家長,心裡俺想,此刻我的父母在家裡,應該也很關心這場決定我命運的考試吧。

高考志願全部填的醫學院校,因為高二開始立志學醫。後來進入國內一家還不錯的醫學院校讀了一個七年制臨床醫學。前五年過得很迷茫,這可能是自己26年的人生里,唯一迷茫無目的的一段時間。研究生階段選擇專業,喜歡操作,本來想學眼科,也有心儀的眼科導師,關係處得挺不錯,導師是一個年輕有為的教授,為人風趣,很有才情。因為他年輕,我以為以我校學生的功利性,是不會有其他人注意到他,自己就放心大膽的不再考慮其他導師。可惜選科前幾天這位老師的同事的閨女看上他了,無奈自己的成績排名比她差一點,所以只好換導師,專業也換了,以超聲、麻醉等輔助方向為主。碰巧大五臨床輪轉時遇到過一個年輕醫生,在我備選的導師名單里,他幫我仔細看了看,推薦了現在的導師,不僅年輕有為,而且為人很好。選科之前和現在的導師見了一面,一拍即合,很有眼緣,就此定下了自己的專業和方向,成為了一名超聲醫師。

覺得有些東西,是冥冥中有安排的。剛好18中開始招人,剛好輪轉時遇到過那位年輕醫生,剛好眼科的導師被其他人選走。現在自己很滿意自己的專業,我喜歡超聲,既可以動手,又可以看到實時影像。我喜歡自己的導師,她也對我非常好,學問上傾心教導我,生活上也很關心,很是親近。我覺得自己一直很幸運。

老師希望我留在她身邊,奈何瀋陽離重慶太遠,父母也無法適應北方的生活,所以找工作的時候,以重慶周邊的醫院為主。各種折騰、選擇之後,拿到武漢協和醫院的offer,待到7月,就要奔赴武漢,開始我作為一個超聲醫師的職業生涯。

即將工作的單位是一家不錯的三甲醫院,其中競爭之激烈,人才之多,想想都可怕。但是覺得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積累經驗和學識,見識更多的病例,鍛鍊出真本事,這樣才算是自我實現吧,所以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以我短暫26年的經歷,沒有特別的感悟,唯一感慨,人的一生,努力很重要,機遇也特別重要。朋友說,我有一種乘風破浪的命格,我也相信。都說知識改變命運,至少對我而言,它讓我有機會見識更廣闊的世界,擁有更健康平和的心態,進入更好的平台,成為一個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李林跟任偉是同一個村的發小兒,很好的玩伴,山東本來就是高考大省,加上所屬地區教育又不太發達,所以在他們那一屆的孩子中能考上大學的仍然屈指可數。同齡的孩子里,任偉的學習成績最好,從小到大都是村裡人誇讚的對象。

高考後,任偉考上了一所211大學,而李林只考上了省內的一所二本院校,兩個人都學的計算機專業,之所以選這個專業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喜歡,只是聽說這專業熱門,對網路有很大的好奇心,覺得將來干這個一定會特別酷。

畢業後,李林來到了北京,進了一家創業公司,他知道自己的學歷不好又沒有特彆強的能力,所以初期找工作薪水要的很低,期望能先進入這個門檻就好。任偉本來也想來北京的,但是拿不到戶口,又不願總是漂著,所以就選擇了老家C城的一家公司,雖然薪水不高,但在當地已經算很不錯的了。

人生的分水嶺有很多,中考、高考、畢業後的工作等等,這些分水嶺決定的除了金錢、身份、地位這些顯而易見的東西外,還會決定我們以後的生活狀態。而李林跟任偉,從他們選擇不同的城市工作開始,他們的生活軌跡就慢慢的發生了差異。

李林的生活狀態

五年後,李林依舊在北京工作,五年間他換了四家公司,薪水也由最初的2500漲到現在的18000。在北京的五環跟人合租了一個房子,三室中的一室,每月房租2200,單身。

大學同學中來北京的並不多,加上他的性格也比較內向,並不太擅長交際,平時除了同事會約著出去玩之外,大多時間都宅在家裡,有時也會獨自去看看電影、逛逛街。安靜下來的時候,他覺得內心很孤獨,自己跟老家的同學都已經慢慢脫節,聯繫越來越少,現在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如果沒什麼特別的事,彼此基本上不會聯繫。不過讓李林欣慰的是,即便好久不聯繫,偶爾找同學幫個忙,同學還是會爽快的答應。雖然已經工作五年,但在他看來同事間的感情始終沒有同學間深厚。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說不定哪天就各奔東西,這種不牢靠且易於分離的關係始終讓他跟同事有種距離感,如果不是特別聊的來的人,李林很少會去約別人。

隨著薪水的提高李林在公司里擔任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負擔的壓力也日益增加,而他又不是一個可以承受高強度壓力的人,工作日頻繁的加班讓他深感疲累,所以每到周末都要好好休息一番。如果周末領導還安排了工作,那他這兩天基本都會耗在家裡,並不是工作佔用了全部的時間,而是因為突如其來的工作讓他喪失掉對這個周末的期待。

看到現在,想必大家都了解到李林的生活的枯燥單一,但身為一個對數碼產品有天然熱愛的技術男,他的收入也滿足了購買最新科技產品的慾望,手機、電腦、相機,李林都會買很多。除此之外,在穿著上也基本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雖然沒有什麼奢侈品,但是一件衣服1000左右還是完全能夠承擔的。李林也時常在想自己的生活是否有些浪費,很明顯的一個感受是家裡垃圾產生的特別快,他經常買一些零食和水果,吃不完或者不愛吃了就直接扔掉。網上看到的一些配飾和衣服很快就會下單,如果不喜歡的話也很少去申請退貨,總覺得退貨太麻煩,為了那百八十塊錢跟賣家反覆溝通實在是沒有耐心。所以家裡的角落,總會有幾件永遠不會穿的也不會扔的衣服。

剛到北京的時候,李林就感嘆北京的高房價,當時來北京也是覺得互聯網氛圍濃厚,城市更包容,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留在這兒。雖然這幾年薪水漲了不少,單比工資的話在同學中還算是塔尖的(當然同學大多都在老家),但他深知即便這個水平想要讓他留在北京依然很難。要想再加薪,已經變得不那麼容易,更重要的是他也不確定更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自己是否還能承受。

或許在北京呆了五年或是更久之後都會有些迷茫,李林也一樣,互聯網行業都是民營企業,老闆給你相應的薪水就會讓你有相應的付出,且不說再往上走,難度有多大,關鍵是自己的主觀意願也不強,打起了退堂鼓。工作上的壓力讓李林的脾氣日趨變得暴躁,忍耐性越來越差,生活中只要有一點不如意就會亂髮脾氣,罵別人傻X是他成了最常用的發泄方式,時間越久越有點不認識自己。

李林深知自己薪水的提高並不單純依靠的是自己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依賴於北京這個特定的環境,跟行業有很大關係。他這個年紀如果不是互聯網行業,不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恐怕是絕對拿不到的這個薪水的。

李林想著年近而立之年的自己,莫名有種挫敗感,難道當時選擇來北京,錯了嗎?

任偉的生活狀態

任偉回家之後的生活很安逸,已經在當地買房結婚了。五年間他一直都沒有換過工作,薪水由最初的2000元漲到現在的5000元。大家都知道跳槽是漲薪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式,但是因為任偉所在的城市的機會不多,而所在的公司在當地同行業中已經屬於很好的了,所以就一直沒換工作。

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其實並不高,任偉很節儉,雖然在穿衣上買的也都是一些品牌,但買衣服的頻次卻要低很多。畢竟受過高等教育,而且是在一線城市讀大學,生活了四年,所以任偉的素質和品味還是很好的,只是受限於個人收入,所以採取了一種減少購買數量保持衣服質量的原則。

任偉過得是典型的柴米油鹽的日子,公司離家很近,不願意吃公司食堂了,中午回家做個飯的時間也是有的,除非特別的紀念日,很少下館子。李林由於經常需要加班,所以大多時候都是在外面吃,早上因為起的比較晚,幾乎每天早上都是買路邊攤。在吃飯上雖然任偉花的錢比較少,但因為都是在家裡自己做飯,要論吃的質量其實並不比李林差。

C城的生活節奏相對來說也很慢,工作和生活完全分離,很少有加班的情況出現。每到周末都是悠然自得,附近公園跑跑步、遛遛狗,樸實平淡,他跟妻子每年都有制定旅遊計劃,基本上都是周邊或國內游,假期景點雖然人潮洶湧,但怎麼說也是遊玩了一遍。而李林由於是自己一個人,動力不足,所以出去旅遊的次數不多,僅有的幾次還是公司組織的。

居家過日子最大的開銷應該就是電器和家居了,任偉購買電器或家居時經常感嘆這飛漲的物價跟蝸牛式增長的工資。看到心儀的東西如果價格暫時無法承受,就會考慮要不要退而求其次,經常在生活品質跟存摺數字之間糾結。某件商品狠心買了之後,放在家裡的那種滿足感也會讓他欣喜一陣兒。對於李林而言就不會碰到這種問題,一直是在租房子,買了電器和家居也帶不走,所以他寧願多付點房租讓房東把電器配齊了,也不願自己買。不過拎包入住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從瀟洒變成了落寞,也許家庭的溫暖正在逐漸成為他最渴望的東西。

任偉也有自己的煩惱。

夜深人靜的時候,任偉也經常思考,公司的中層管理的工齡都在10年以上,他們中間沒有離職的,那升職也是無望。事業上沒有那麼大壓力,所以也不能矯情的說自己到了瓶頸期,但是這種一眼看到頭兒的日子跟在大學憧憬的未來生活真的相差甚遠。每每看看身邊熟睡的妻子,想想以後還要有孩子,思想就會一點點妥協,老婆孩子熱炕頭都有了,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每年春節回家任偉和李林都會聚一聚,任偉羨慕李林在北京日益增長的經驗跟見識,李林羨慕任偉生活的穩定跟安逸。雖然不同的生活讓他們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但從小玩兒到大的感情和對彼此生活的探知欲也能讓他們聊到深夜。

李林也逐漸萌生了回老家的念頭,但是本身家庭環境不是很好,在外這些年只顧著享受生活,存款寥寥無幾,又不能厚著臉皮問父母要錢付首付。對於工作,自己學歷不算好,單憑自己這些年的經驗謀份工作倒不成問題,但一想到薪資的驟降和家鄉的工作氛圍就讓他心裡一陣發涼。如果回家之後的生活過的比現在還要差,在北京所帶給李林的虛榮感和滿足感將蕩然無存,他其實是有些害怕的。

在北京生活的這幾年,李林長了見識,心氣高了起來,包括現在的生活他都有些不滿足,期盼將來過更好的生活,如果回老家過得比現在還差,連希望都沒有了,他是不能接受的。但似乎到了人生某個節點,他需要在這兩種生活狀態中做個選擇,還沒有答案,但至少現在他還不想放棄自己的這種生活狀態。

——作者:馬虎眼


推薦閱讀:

2015 年夏天你打算怎麼穿搭?
什麼東西或者事讓自己改變了自己?
《魔獸世界》對你有什麼影響?
你的老師在課上曾說過哪些與教學無直接關係而令你印象較深的話?
吹風機有輻射嗎?對健康有影響嗎?

TAG:生活 | 人生 | 社會 | 奮鬥 | 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