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關於微博「老蠻出品」認為feder歐劍是「鐵片」,hema劍術是「cosplay劍術」?

如題。近日,微博上一位名叫「老蠻出品」的人士,與另一位叫「幻想狂劉先生」的人士發生爭執,並演變成了關於3斤單手刀和歐洲鐵片之間的高 下 立 判。

想請教一下各位的看法

------分割線------

今日補圖

這是某蠻先生關於器械的看法,我個人是感覺槽點頗多


本來沒太關注這件事的,畢竟微博論戰往往就當笑話看一看就可以了的。 奈何最近一直有人給我截這檔子事情的圖問事情, 不勝其煩,我也就說兩句吧。

首先插播第一張圖:

圖片來自我嘴,侵也不刪

這四把劍均產自老牌廠商 Peter Regenyei 。

圖左起第一把標號119的就是feder,翻譯過來叫做「羽擊劍」 ;第二把是史實款鈍劍,第三把是帶環長劍,第四把是史實款大劍。可以看到,feder和第二把史實鈍劍相比會窄一些,但是靠近劍格的根部缺遠遠寬過鈍劍。再與第三把側環長劍相比,可能就不會顯得細太多了。最後與第四把大劍相比,寬度相差會更少。

我們先來談談這個粗細。

大家都知道,同等質感的棒子,越粗的話就越重,如果當做武器揮舞起來就會越累,但威力會更大;反之揮動會輕鬆,但是棒子的強度和威力會小很多。 古代人為了做出又順手威力和強度又大的武器,於是就在劍身的結構上下了功夫,比如把劍莖部做寬,做厚實,把劍尖做輕做薄,日本人對這個有一個系統的稱呼, 刀尖叫先,刀鏃叫元,刀尖的寬度叫先幅,刀鏃的幅度叫元幅;刀尖的重量叫先重,刀鏃的重量叫元重。一把趁手好劍對先和元的比例平衡要求是非常高的,直接影響到這把劍所適用的技術。 早期中世紀劍整個劍身寬窄相差都不大,用法也是傻掄,後期階段技術流行後,劍就被設計成了三角形或半三角形劍身,比如這樣:

圖片來自Kultofathena 侵了他也拿我沒辦法

這樣的話,重心很大部分就保持在了護手部分,揮動起來就會感覺更靈巧,更剎得住車,這就叫做「手感」。 重劍以及平衡感差的劍相對於這種優秀的劍,真的就是國產車和法拉利的手感對比,換你開你是選踩個油門和踩皮球一樣,打個方向和擰鋼筋一樣的國產車,還是一腳就走的法拉利?

基於這個前提下再來那麼再來說說feder ,首先要糾正一下大眾對於feder的誤解,這東西的重量和史實劍是一樣的, 一把標準feder重量在1.2~1.3千克, 史實劍大概在1.2~1.4千克區間,相差真的非常小。但為什麼feder劍身看起來要那麼窄呢? 這是一種減傷的設計,劍身做窄的話,劍就會變得更軟,刺到對手後劍尖會變彎,給予對手的傷害就會更小,畢竟這是訓練劍,訓練劍是用來安全的和同伴練習劍術的,你把你同伴捅傷捅死了,誰還來和你玩? 那為什麼feder那麼窄但重量又和那麼寬的史實劍一樣重呢? 先前說了feder護手部分那塊非常寬的部分,就是來調整劍重的,模擬和史實劍一樣優秀重量以及手感。而且feder不薄的,大概有4.5~5mm的厚度,抵得上一部分菜刀了。 綜合來說,feder是一種基於實戰劍安全科學改良後的訓練性武器,其重心重量和實戰劍幾乎一樣, 不過雖說安全,也是相對的,不穿護具被這東西敲一下手指胳膊,也是會殘的。

HEMA劍術問題...... 這東西我不想談。

一句話,體驗之後再評價。

最後說老蠻這個人。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這一號人,不了解他。無意中看他以前搞了個什麼匕首格鬥營,我且不論教學質量以及實用性如何,我只看到他的訓練營里的學員毫無尊嚴,他以「垃圾」「渣滓」「蠢貨」等極具有侮辱性的詞語來描述他的學員,這讓我感到非常不適,噁心。

-------------------------------------------------------------------------------------------------

回家補一個feder厚度圖

-------------------------------------------------------------------

感謝評論區指出錯誤,日本人的先重和元重是厚度。


謝邀

我也是笑了,照這個理論,那麼單手鋼鞭算什麼?說明這是人類單手無法承受的重量的數倍么?無論長短厚度小於6毫米就無法實戰?匕首厚6毫米的那算板磚吧?怎麼?葯八刀買的水果刀有6毫米厚?求同款。雖然我不玩歐洲劍術,但是我依然覺得這貨智力很有問題。槽點多的簡直無力吐槽。就這檔次還搞匕首訓練營,我只能說現在傻子太多,騙子都不夠用了。

------------------------------------------前排廣告位-----------------------------------------------

合作媒體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謝邀。老蠻確實是個沒有受過多少訓練的實戰噴子,貶低整個歐洲劍術,貶低實戰對抗派的中國劍術練習者是出了名的了。

但我想說的是,

兵器對抗,在各自都能合格地掌握各自所使用的兵器的前提下(合格的掌握就是指揮擊武器發力恰當,能有利的抗衡對方的兵器,並且使用起來可以達到一定的速度和節奏。),

攻擊範圍大的兵器對付攻擊範圍小的兵器永遠佔便宜;可以有效利用勢大力沉優勢的兵器對付勢窄力薄的兵器永遠佔便宜;靈活的武器對付不靈活的武器也佔便宜。

http://tieba.baidu.com/p/4165918189

利用兵器優勢,運用恰當的發力駕馭力量破防,

這是已經經過實戰考驗的技術了,因此截圖中的朋友說的,兵器勢大力沉也存在技術優勢,不算是有錯誤。

至於hema劍術嘛,據我所知,除了規模不是很大,而且不以中世紀雙手劍為主要科目的瑞典箭魚對抗組織之外,其他的hema對抗組織與全速全接觸的實戰劍術對抗都是存在距離的。

hema劍術比賽創立,來源於歐洲佬們對中世紀標準劍法動作還原的熱衷。但是絕大多數hema劍術由於其規則和訓練模式的問題,與全速全接觸的史實兵擊實戰對抗又存在差別。

河馬劍術競技比賽,輕攻擊不得分,但是不能傷害對手,全力全速攻擊又存在被判定惡意傷害的危險,打中對方手腳不得分,頭和軀幹得分,頭分數高於軀幹一分,被對手打中後迅速喪屍反擊可以撈回一分。雙殺到一定次數一起輸。

對於真劍技術的標準之一,就是使用的武器和歷史上存在的真實實戰武器(不是羽毛練習劍),是同重量,同長度,同重心的。背離這個規則,就算不上真實劍法。因為劍法是基於武器的性能而產生的。

雙方戰鬥時,如果為了保護對手,而收力或者不使用史實發力斬擊手法,那麼也不是真正的模擬古劍術。河馬比賽中,大量存在的點敲技術,恰好是與古劍術的刺割斬相背離的。換言之,其實只是鐵條對敲。因此其地位絕對不是兵器格鬥領域中的mma。

早期河馬的參與者和先驅,都會在練劍的同時做一件事,那就是試斬,用模擬人體的材料檢驗自己日常揮劍攻擊的方法是不是真正具備殺傷力的,日常也用真劍空揮。但是古董練習劍和真劍不同,其形制本來就差很遠,近年來河馬更是為了讓選手打得瀟洒和減傷,加長了劍柄和讓重心更靠柄,其實已經背離了「劍法應該和劍配套」的史實理念。你會發現有很多古劍譜裡面成立的劍法,在比賽中用不上。所謂cos式的hema劍術對抗,指的也正是這類hema對抗,題主截圖中那位老兄在這點說的也沒錯。

至於1.2至1.4kg的hema劍,用鐵片來形容確實對此進行了貶低,但是hema劍因為劍身狹窄,反而手柄顯得厚重,所以比起中世紀歐洲雙手劍的重量分布更加集中於手柄,護手和配重球三個部分,顯然明顯靠後,因此比起中世紀歐洲長劍的手感並不真實。

綜上所述,只要是以模擬歐洲雙手劍為主要科目的hema劍術對抗組織,其實都存在這個問題。

有些朋友拿出了肥波的重量和配重數據,並認為歐洲雙手劍和hema對抗時用的肥波一樣,重心普遍在手柄前5~8cm之間。然而雙手劍只有這個配重意味著什麼,那也很簡單,市面上健身用的軟劍一般長為90cm,重700g,差不多也是這個配重,軟劍劍身最厚的部分厚度在4mm左右,寬度在3.5cm左右,最厚的一部分佔的比例一般也就1/4左右的樣子,較薄的部分寬度大概2.5cm左右寬,基本佔了劍身長度的2/5~1/2不等,厚度僅為0.5mm左右,就算是一把90cm的軟劍放大到120cm,總重量達到了將近1.7kg,哪怕劍的寬度保持不變,厚度也仍不足1mm。這樣的劍如果作為實戰兵器,一般情況下的斬劈又能對人構成多大傷害呢?達到1.66kg的薄劍尚且如此,何況hema對練用劍有幾個能達到1.66kg的,所以總得來看,hema對練用劍僅僅是劍身寬度厚度較為平均版的軟劍而已,代價也是寬度的明顯降低,並且由於後部過窄,彈性導致的減傷也有明顯增加,而絕對不能代表歷史上普遍形制的歐洲雙手劍。

即使一把重量為1.3kg,重心接近於手柄前9.85cm的雙手劍,劍尖厚度尚且有2.3mm,也可謂略超前面擬定的1.66kg健身劍前端的2.5倍了,更不用提和等重的健身軟劍相比了。

因此,歐劍雖然不如等重的中國劍勢大力沉,但普遍上也絕不是軟劍這樣的數據。


瀉藥

一個為了賺流量沒下限,人品智商雙捉急的人罷了。希望大家不要關注他,也不要在意他哪說的不對,這都是給他刷人氣呢。

其實看他敢不敢跟他說的那樣,來參加我們的活動就好了。如果不來,一定是嫌我們太垃圾,跌了他的份兒。恩……好像這個套路有點熟悉?


實戰出真理,嘴炮滅萬家


他可能想說的是botn。。。結果說成了hema。。。


說真的,這種問題,大佬連乾貨都不用拋。

你去買把幾千塊錢的hema劍揮揮看就知道了。


迅捷劍不要太屌好么,

你那個60cm的刀,人家迅捷劍120cm,一個上步,再加手臂距離,隔著2米多就把你捅死了。


謝邀,看完了只有一個感覺:欺負國內玩的人少,訓練體系差

國內愛好者人數少,難以形成較大的學校,因此訓練水平還不夠高。此外正經器械訓練的人是不會輕易應戰的,因為很多時候要面對不同的兵器,打之前首先要了解對方用什麼,最好找朋友先練一練。

關於武器的,先說rapier

rapier是為無甲戰鬥設計的,強化刺擊。rapier在普通刺擊下recover(不知道怎麼翻譯比較形象,恢復原位?)的速度很快,而大步突刺雖然恢復慢,攻擊距離卻很大。rapier很多時候也配合匕首和小盾牌使用。面對兩隻手使用的「傳統重劍」,帶鉤子的盾牌擁有相當不錯的防禦能力(個人經驗),甚至在戰鬥中還有優勢.

federschwert

比較標準的feder訓練劍因為簡約化設計,所以看起來不太像實戰用劍。雖然用google搜索的feder訓練劍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根據我的經驗,一個學校里基本不會只有一種規格的劍,劍也統稱longsword。此外有些feder訓練劍比較貼近歷史上的真劍HEMA Federschwert Sword (1702) - Darksword Armory 。貼近真劍的不如競賽劍靈活,但手感更加歷史一些,鏈接里那把劍的劍盾(十字格上面那一塊鐵片)及劍盾前方4厘米的劍刃厚達6厘米,根本不薄。

此外HEMA是有書有插畫的,現復原的劍術不一定準確,單都有據可查Federschwert Archives | HROARR


我來數據抽臉

這人的數據就是瞎幾把扯,憑想像說話。

誰給他的勇氣來侮辱刀,梁靜茹嗎?

他說的幾個刀的長度和重量。

「三四十厘米長的刀」我沒有不評論。

「六七十厘米,重量兩斤左右」「單手極限」

在保證武器強度足夠的情況下,單手刀不應超過80厘米(依靠速度劈砍的騎兵刀會長一些到1米左右),除非柄上加配重調整重心

問題是「兩斤左右」,1000克,用的是什麼刀?

70CM,按太刀形制算,重大約700克,

按龍泉臆造的斧刃橫刀算,重接近800克。

按雁翎這樣刀條較寬的算,95厘米長的重一千克,70CM長的約700克。

這都難以操控,他是郭敬明?

「八十多到一米的長度,重量三斤左右」

最重的105厘米斧刃橫刀(雙手)重1200克,三斤是1500克,這個「左右」,左的夠遠。

長1米的日式軍刀(雙手)重量約950克

95厘米的恰西克(單手)重900克,這刀不夠堅固嗎?

不過以這人的智力,估計不認得恰西克。

八面漢劍的重量約1100克,四面會輕很多。

冷鋼的塑鋼日本刀,適合練慣用,重量比真的略輕。

所以說,這人眼中的「短兵器」多半是根鐵鐧,厲害了,估計有傳承,哪個門派專攻這玩意的? 還是說,他揮刀帶著鞘,飛鞘傷人!

啊,三斤,不行,真沉,拿不動,極限極限。


額,說點題外話,這位就是當年預言我國2016年一定會經濟崩潰人吃人的蠻族勇士吧?還好意思出來?


首先HEMA是個很廣泛的概念,longsword/rapier/sidesword/polearm什麼都有,怎麼就cosplay劍術了。。。

feder本來就是練慣用的劍,那確實就是鐵片,有了刃怎麼練習或者競技? 今天的HEMA已經從一開始作為實戰用的武術逐漸演變成更加運動化的項目,說不客氣的,現在社會你要為了說像fiore一樣決鬥殺人你是去買把槍還是去學hema?

再下來關於迅捷劍,應該指的是rapier吧。剛好閑的沒事我們看看數據:(下圖)

同樣是battleready,一把rapier一把longsword,長度差不多,重量上rapier還稍微重了點,但是算上重心pob,longsword掄起來反倒比rapier感覺重點,不過這樣的數據擺在這裡怎麼算都沒有什麼實際手感乘以8這麼胡來,槓桿原理推算下大概的力這個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就算考慮實際手感,longsword是可以雙手拿持的,第二隻手算上槓桿原理論手感的話。。。

理論上rapier反而比longsword重。

那我只能說以我的認知,老蠻瞎扯淡

最後老蠻還有一句面對雙手重劍的論調。。。先假設雙手重劍是longsword,那圖裡兩把劍的綜合長度也差不多,可是互相對上的時候,單手操作的rapier可以達到的reach比雙手握住的longsword要長,同時,據我所知:

有些rapier是和匕首一起玩的


題目無關


看樣子這是沒被砍過


我硬凹一句啊,按照這哥們的搞笑理論。長矛,1.8米的那種,怕不是要6*2^6斤的手感?384斤啊親,有興趣的話可以算算多長能夠達到金箍棒的實際手感。


能說這話估計是沒被揍過而已


旁觀了全過程,只想說一個連Botn和hema都分不清楚,武器形制也分不清楚,連交叉步都不知道的所謂「文武全才」的「大佬」。還能有什麼道理可以去和他講的


我在他說的時間去過他說的那個地方,沒見到人。而且,第一次見到技術這麼菜還這麼狂的


我忽然想起來。。李元霸八百斤大鎚了。。這個重量,基本上就相當於單手持了一個中子星啊童鞋們。


我的媽,說好的冷兵圈不跳大神呢


就是個智障,練了點肌肉和玩了兩天竹棍劍道,以為能和真正的劍客對戰。


一看就是沒學過擊劍,不知道那細鐵條劈在身上制動效果有多拔群。


@實戰劍術吧掌主 不要再腦補重心10cm以內的劍什麼樣了,我發給你看看吧。

這把劍才1.3KG 。

大幅度收鋒設計和配重球對歐劍重心影響本來就大,你非得拿中國劍來套

我說你情緒化,為了對丑肥或者某些人泄私憤才抹黑hema圈子

因為你說hema不實戰,多數比賽不能全速,打手腳不算,feder太輕,重心不對。你自己hema比賽都沒看過幾個,劍的數據也沒查過。完全憑你在實劍吧的『感覺』,還到處發帖,急不可耐宣揚你自己那一套捕風捉影的理論。

我只想說,兵擊本來就是個小眾圈子,大家能在一起玩就不容易了。

你三句話不離丑肥,動不動就是,丑肥怎麼怎麼樣,你跟他說去。他說尼龍劍海綿劍怎麼怎麼樣不實戰,我就要說hema劍feder怎麼怎麼樣不實戰。

那不就是一起兩人抱在一起跳進糞坑裡打架咯?


推薦閱讀:

各類盔甲對武器的防護能力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即使能穿透防禦,武器不會卷刃損壞嗎?電影中的情景是真的嗎?
為什麼古代時的歐洲與中國的騎兵所用的槍會不一樣?
冷兵器【槍】的槍桿材質一般是什麼?
古人佩刀為什麼刀柄向後?
神鵰俠侶里公孫止的劍法刀和刀法劍有實戰意義嗎?

TAG:劍術 | 運動 | 武術 | 冷兵器 | 短兵格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