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是否認為某些哲學家是胡說八道?如果有是哪些?


有些「民間哲學家」和「胡說八道」距離很近,但他們的學說也是費心思考的成果,因為沒有比較「科學」的方法論和話語體系,所以很容易走在胡說的邊緣。如果對民間哲學家這個群體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這兩個視頻,挺有意思的。哲學1:首屆民間哲學對話會●陳嘉映先生髮言 和 哲學2:首屆民間哲學對話會●趙汀陽先生髮言。

對於「體制內」或學院哲學家來說,被說成「胡說八道」有點困難,因為如果遵循哲學史的路向和問題來討論哲學,大多都在一些基本哲學問題框架內,如果胡說八道別人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也不會有人理你,自然也就得不到「哲學家」的稱謂。

碩士時候我在思勉圖書館做助管幫助整理圖書,在圖書館角落裡堆了大量「哲學家」自費出版的思想著作,看名字都很唬人,類似於類哲學視閾的宇宙動力論、矛盾輪迴說等等,翻開寫著XX圖書館惠存、XX老師惠存的字樣。這些書基本除了自己不會有人看,也沒人借,所以連編目都懶得編進圖書館借閱系統,乾脆都堆在角落落灰。

綜上,我認為胡說八道和哲學家是一對相互矛盾的概念。


二十世紀以前的西方哲學家基本不用有此擔心,因為就算有,也不會被翻譯成中文。


無法歸結為數學的哲學都是不同程度上的胡說八道。


哲學這個詞,準確的講,就是專指西方哲學。相對應的,中國的智慧和思想,應該叫形而上學。

單說西方哲學。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原始人樸素的自然哲學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的課題,就是研究世界是啥,人是啥,怎麼認知世界,怎麼認知人。等等。這個時期,西方哲學還是比較單純的。雖然得出的結論,都比較胡扯,但都是因為天真無知,而不是居心叵測的故意瞎胡扯。

二、蒙昧的僧侶哲學階段。

在第一階段,因為對很多自然現象和對人自身的困惑的無解,宣告原始人自然哲學破產。因為實在理解不了自然和人類自身。陌生而又難以理解的事物,天然的會讓人感到恐懼和不安。為了活的舒服點,必須得給出個解釋。那麼這個解釋,就只能靠乞靈來完成。在這個階段,各種神祗都被製造了出來。所有的現象,只要理解不了的,就說是神乾的,於是,頓時就安心了呢。

光製造出來神,還沒完。如果神學理論,自相矛盾,就得打補丁補漏洞。如果想讓神垂青自己,希望自己活的舒服些,就得祭祀。於是,這時期的人,開始認真嚴肅故意刻意居心叵測的的胡說八道了。比如,他們很認真的研究,一個針尖上能站多少個天使這類好笑的問題。

三、啟蒙理性主義哲學階段。

因為僧侶哲學的封閉性和愚昧本質,很多有頭腦的人,開始反抗,質疑僧侶哲學。把人從神的魔爪中,拎了出來。勇敢的衝破了黑暗可怖的僧侶哲學這種垃圾智力活動。打倒了僧侶哲學之後,理性主義哲學,成為西方思潮的主流。人,第一次,被大寫的人,突兀孤單的站在了歐洲的大地上。這時期的哲學,也可以叫做主體哲學。把人和自然,對立了起來,肉體和精神,也對立了起來。人和他人之間,也對立了起來。

很多中國學者,認為中國也需要啟蒙運動云云的,其實都是滿嘴放炮的文化東施效顰。啟蒙主義,只是西方人的區域性的地方性的,特殊性的歷史和文化困境中,產生的對這個困境針對性的破解之舉。

主體哲學的自身缺陷問題,帶來了兩次世界大戰。上帝死了之後,人作為生產的人,和作為思想的人,都徹底的被釋放和解放了出來。一方面,器物文明走向了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思想和精神上,人也被無限的放大:他人即地獄,一切皆可為,一切皆允許。尼采,薩特,海德格爾這些人的產生,幾乎是必然的結果。他們站在康德黑格爾們的肩膀上,把僧侶哲學燒的片甲不留,也把康德黑格爾這些和僧侶哲學曖昧不清的假道學分子,也燒的片甲不留。

他們宣布,西方現代哲學產生了。在產生的那一刻,也同時結束了。

四、後現代主義哲學階段。

尼采和維特根斯坦,在兩個方向上,瓦解了西方哲學對理性和確定性的追求和幻想:締造新的上帝。所以,真正的現代主義哲學,從誕生那刻,也就死了。語言學轉向,邏輯哲學轉向,現象學轉向,羅素,胡塞爾們的努力,看上去好像是在做最後垂死掙扎中奏響了現代主義哲學的絕唱。剛燃起,就緊接著幻滅。

尼采說,沒有理性,沒主體,沒有我。一切都是權力意志,一切意志,都是叢林和迷醉。

維特根斯坦說,沒有確定性,沒有邏輯,沒有合法性,一切都是語言遊戲,一切語言都是私人語言。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還剩下什麼呢?廢墟,無盡的廢墟。未來,無盡的未來。

接下來,還有那麼長的未來,我們干點什麼才好呢。哲學家們面面相覷。

福柯,德里達,德勒茲,利塔奧,羅蒂們說:尼采們殺死了上帝,我們剛剛殺死了人。

可是生活在繼續,吃飽了總得干點啥吧。隨便干點啥,總比什麼都不幹也好。這就是後現代主義。

五、還剩下庸俗,無邊的庸俗

後現代主義,把所有的哲學思想,都解構了。把所有的哲學家的玩具和可愛小房子,都肢解了拆除了。他們革了哲學家的命:終於,這些胡說八道的傢伙們,不能再繼續欺騙人了。

哲學家們停止了胡說八道,西方世界被嚶嚶嗡嗡的話語佔據。人,剛從一個叫做胡說八道的魔爪中被解救出來,現在又落入了一個叫做嚶嚶嗡嗡的新魔爪。

未來會怎樣呢?

鮑德里亞說,未來就是消費,和象徵性死亡。一切都是騙人的。早晚,庸俗會內爆。產生新的崇高性。

福山說,不要聽後現代主義那些專門砸人家玻璃的流氓們胡說八道。下面,作為一個老古董,我宣布:歷史已經終結,美國萬歲!

福山說罷。台下響起一片哄堂大笑。


「哲學家是胡說八道」這句話是不成立的

哲學家是有時代性和文化性的。

蘇格拉底前的哲學家,說的話比起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從現代的角度看,基本都是胡說八道。有人認為世界是水構成的,你現在聽,是不是胡說八道?

問題是,那個年代思想和邏輯都很原始,泰利斯通過「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水也是不斷變化的」這兩個現象,認為世界是水構成的,在當時看來已經是最先進的,最有內涵的思想了。以上是時代性

柏拉圖相信有輪迴,現在看,是不是胡說八道?但是那個時候的雅典看來,輪迴是常識,是存在的。以上是文化性。

往後推,同樣是神學家+哲學家,奧古斯丁的作品比阿奎那淺顯很多,因為倆人之間差了好幾百年。阿奎那比奧古斯丁更有智慧?未必,但是兩人的思想都是那個年代神學思想的最高權威。這不說明奧古斯丁就是胡說八道,雖然現在看來他的確不是那麼make sense

在往後,萊布尼茨推翻並完善了阿奎那對於神的證明,這同樣不說明阿奎那在胡說八道。

換個場景,以西方哲學的眼光來看,孔孟經常胡說八道。但是這不妨礙孔孟思想在中國火到現在。孔孟是不是胡說八道?這取決於你所處的文化和時代。

人類思想是不斷進化不斷完善的,無論是普世思想還是哲學家那些高於平均水平的思想。

只要能成為哲學家的人,在他的文化他的時代,都算是有價值的思想產出者。在某個時代某個文化胡說八道的人,根本不叫哲學家

若說跳出文化和時代來看哲學家,或者看任何東西,那是不可能的。伽達默爾在這上面說的很清楚。所有在社會出生的人,一生下來就註定被這個社會特有的傳統和價值觀影響。一切自認為已經跳出文化局限性的,都是自己的幻覺而已。所以說,在你看來的那些胡說八道,只是因為你的時代和你的文化所致。中世紀的基督徒肯定覺得尼采胡說八道,但不妨礙尼採在哲學界的地位。

所以說,說某哲學家在胡說八道,這是個自我矛盾的命題。哲學家都是他的時代他的文化種那些不胡說八道的人


目的論的都是……


前蘇格拉底時期的泰勒斯可以稱得上祖師一般的存在,他說萬物都是水做的,但是圈內也沒人說他胡說八道。


哲學的意義在於提出問題,而哲學自己做出的解答基本都是胡說八道。


以下是一些哲學家對哲學和另外一些哲學家的指責。

無論這些指責是否成立,這些證據都明確證明了許多哲學家的胡說八道——指責者和被指責者中,至少有一方錯了:

我對於哲學的看法或許有些與眾不同,那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從肯定的角度去看待它。我們必須承認,哲學對社會生活沒有任何作用。... 哲學簡直就像是不治之症。我因為將哲學當做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十分了解哲學的「毒性」。

所以我認為,向別人推薦哲學宛如勸別人吸毒。 ...所謂的「兒童入門哲學」之類的話簡直是天方夜譚——完全沒有必要給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講什麼哲學的存在。

奉勸諸位選擇遠離哲學的健康人生。

——木田元,反哲學入門

劃界問題成了20世紀的科學哲學發展中首先被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在20世紀的科學哲學中,對劃界問題作出了突出關注並深入研究的,主要是兩個理性主義的科學哲學學派,即邏輯實證主義學派和波普爾學派。往後的歷史主義學派在這個問題上的貢獻主要是對以往的劃界理論進行解構,對於如何正面解決這個問題卻無多大的建樹,由於這個問題本身面臨的困難,其中一些人甚至企圖「消解」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逃避這個困難。蒯因、費亞阿本德、勞丹等人都有這種傾向。勞丹就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其題目就是《劃界問題的消逝》。但劃界問題畢竟是不可能「消逝」的,所以,進入20世紀80 年代以後 ,有些科學哲學家,如馬里奧?邦格和薩伽德等人就企圖另找思路,提出了「多元主義」的劃界標準。但這些努力雖有啟發,卻仍然難以令人滿意。經過科學哲學界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迄今為止,關於「劃界問題」似乎仍然難以找到能夠為學術界普遍接受的、令人滿意的解答。但是,這隻能說明這個問題的難度,而不是這個問題不存在。

——林定夷,論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問題

分析哲學已從英美哲學的學術舞台上退出,但分析哲學已經造成了重大的變化,留下了巨大的遺產。因為分析哲學實際上可以分離為兩個方面:一是它的立場和意識形態,這就是通過語言分析消解哲學問題,或將其歸約為經驗科學問題;二是它的方法、技術和步驟,在這一方面,它要求竭力將精確和明晰注入到哲學研究中去,而不要滿足於模糊的觀念和未經檢驗的假定。因此,作為一種學說綱領,分析哲學已經證明是一條死胡同,是一次失敗。

——韓東暉,分析哲學與哲學史的關係

陳嘉映也是在深入考察近代科學革命的基礎上提出其哲學觀的。其《哲學科學常識》一書在這方面下足了工夫,深刻地揭示了實證科學的基本特徵: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科學家建立假說,利用數學工具進行長程推理,把握規律,發現機制,進行預測,並加以驗證。近幾百年來,實證科學運用這套思想程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完整的世界圖景。「科學提供了從大爆炸到人類誕生的整體畫面,提供了自然界乃至人類社會運用的機制,從消化到愛情。雖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填充,但大致輪廓已經勾畫出來。」 「這樣一個畫面是神話、常識、傳統哲學完全無法提供的,與各種偽科學理論也完全不同。科學不僅提供對世界的系統的、理性的解釋,而且它通過對事實的預言以及技術性生產證明其真理性。」

提供普適理論,為世界提供整體解釋,本是西方傳統哲學的任務。...科學革命之後,人們意識到,哲學—科學關於世界的思辨理論是失敗的,只有實證科學才能正確地為我們提供解釋世界的普適理論:「建立普適理論的衝動終於通過伽利略他們找到了正確的建構理論的方式。在近代科學聳立之處,對世界的哲學整體解釋土崩瓦解。」 「只有數學類型的技術性論證才能達到我們經驗不到的世界,把握獨立於經驗的客觀世界的結構和機制,從而成功建構關於客觀世界的普適理論。」

——郁振華,哲學之為窮理達道之學

我重申不存在普遍的科學觀和科學方法,它們適用於一切科學和科學發展的一切歷史階段。當然,哲學並沒有資源來提供這樣一種普遍的科學觀。 ...

由於我已經否認哲學家有能夠提供評判科學標準的普遍科學觀,由於我已經論證只能通過仔細注意科學本身才能有對種種科學的合適論述,結論也許是哲學家的觀點是多餘的,唯有科學家本人的觀點才是重要的。

——查爾默斯,科學究竟是什麼

對幾百年來科學積累起來的對宇宙和人類自己的知識那麼陌生,對圖書館從A到Z的眾多書籍的內容一無所知、沒感覺,就一心一意地相信http://B516.xxx的那幾本古舊的哲學經典表達了最深奧的思想,這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哲學系培養出來的人成了知識面最窄,知識最貧乏,又最相信自己掌握了最深奧的思想的人。我們都看到了哲學系培養出來的人的一種「精神分裂狀態」:一方面,自覺得學哲學的學生都是考分底,進不了別的系,不如別人,有自卑感;而另一方面又自負,相信自己掌握了最深奧的、別人理解不了的東西——某個最偉大哲學家的思想。...

很多哲學研究者不夠重視科學知識,尤其是不能全面地、均衡地重視我們所有的,從物理學到進化論和認知科學的知識。很多遵循中國哲學傳統、佛教哲學傳統、歐陸哲學傳統的哲學研究者,不能正視科學知識,甚至對科學過分無知。這種對科學的忽視甚至無知使得他們的很多論斷顯得很幼稚、無趣,就像有了現代物理學以後再去看古希臘物理學中的一些爭論一樣。即使在分析哲學內部,很多人也不能全面地、均衡地重視科學知識。尤其是很多人忽視現代認知科學關於我們自己如何獲得感官和知覺印象、形成概念、思考、使用語言、行動等等的知識。五十年前我們對自己如何獲得感官和知覺印象、形成概念、思考、使用語言、行動等等,還只能靠哲學上的內省、思辨來研究,但今天的情形已經很不一樣了。認知、語言使用和行動的主體不再是一個不透明的黑匣子,一個神秘的「心靈」。我們已經可以開始以科學的方式去研究感覺、知覺、概念、思想、語言使用、行動等等,即我們可以提出關於大腦的認知結構的假說,然後在這些假說的基礎上仔細分析感覺、知覺、概念、思想、語言使用、行動等過程,分析它們的構成成分,描述各成分的功能,它們的相互作用方式等等。這將比傳統哲學中基於內省的思辨要更深入、細緻、豐富得多,也更難、更有挑戰性得多。這將使得我們有可能構造足夠複雜、深入的,有足夠實質性內容又足夠精確的理論。與之相比,傳統哲學中僅僅基於內省的理論就要顯得簡單膚淺、模糊、缺乏實質性內容了,顯得幼稚了。即使你堅持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除了認知科學之外還有一個獨立的「哲學維度」,你也不得不承認認知科學提供的是硬證據、硬知識,是你的「哲學維度」要適應認知科學而不是相反。而且,隨著認知科學的研究越來越細緻、豐富,我很懷疑那個所謂「哲學維度」對我們的認知、語言使用、行動等等還能說出什麼有意思的東西。我們將面臨的是,對認知、語言使用和行動的傳統哲學研究從哲學分離出來,這一波新的哲學科學化潮流。

——葉峰,哲學合作社訪談

什麼是科學主義?實際上很難說清楚。奇怪的是,當其指稱沒有界定時,學者們竟也能大膽地批判之。

——劉華傑,什麼是科學主義?

科學只是科學,只是歷史上形成的有著自身邏輯的那個科學,絕非幾個自視不凡的哲學家批判一通,便可動搖。

——唐逸,哲學的兩難

無論庫恩的意圖是什麼,我相信儘管他未對實在科學的實踐產生什麼影響,但他對一般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很不幸的,因為它被用來對科學加以「去魅」,加以「揭露」,以證明科學與普通人所設想的並不一樣。庫恩為保羅·費耶阿本德的更為激進的懷疑論觀點鋪平了道路,後者認為在給我們以關於世界的真理這一點上,科學並不比巫術要好多少。

——塞爾,哲學的未來

回過頭去看,所謂「哲學的語言轉向」其實是個逃避,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分析思考心靈或認知主體的基本認知能力、構成成分等等而做逃兵,轉向考察表面上更看得見摸得著的語言。

——葉峰,哲學合作社訪談

哲學錯誤地以為能夠「知道」生活和思想的意義,因此以為哲學必須去「描述」或「解釋」生活和思想的意義,可是又描述不出來,解釋不妥當。

——趙汀陽,一個或所有問題

哲學把世界當成了對象,於是有了存在論和知識論。存在論和知識論是哲學最大的錯誤,這一錯誤非常微妙,世界的確是所能思想的最大主題,但卻非哲學所能思想的,它不是哲學的責任範圍。在思想上,能力決定了思想責任。在世界這一問題上,哲學的思想能力遠遠弱於科學,因此哲學不可能給出更高的知識。

——趙汀陽:哲學將可能變成什麼?

哲學的不成熟所導致的一個最大的弊病是,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發展,也落後於社會生活方式的發展。

——趙汀陽,一個或所有問題

在目前心靈哲學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功能主義、同一論,甚至還有各種形式的唯物論主張,但沒有一種理論觀點可以說服其他觀點,更不用說佔據主導地位了。

——江怡,當代分析哲學的最新發展

我相信伴隨著目前在神經生物學領域的進步,伴隨著對心智的和物理的等這些傳統範疇的哲學批判,我們將能夠為這些問題找到系統的、科學的解答方法。這樣一來,就像生命問題一樣,這些問題也將不再是「哲學」問題,而成為「科學」問題。哲學問題的這些特徵(即它們往往是框架問題,無法對其做系統的經驗性研究)解釋了為何科學總是「正確的」,而哲學總是「錯誤的」。一旦我們找到了系統的方法去回答一個問題,並且找到了該領域中有能力的研究者公認的正確答案,那麼我們就不再稱這個問題是「哲學」問題,而是改稱它為「科學」問題。

——塞爾,哲學的未來

對分析哲學的性質或定義在他們之中並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從不同作者的文章中,可以明顯地感到,分析哲學無論是作為一種傳統信念還是作為一種現代理性主義形式,都面臨著無法避免的困難或危機。有的哲學家把這種困難或危機的產生歸咎於對分析哲學性質的錯誤解釋,比如達米特把分析哲學就理解為一種對語言的關注,並試圖用語言哲學取代關於思想的哲學;但更多的哲學家則清楚地認識到,分析哲學的困境是由於自身的封閉性和排他性帶來的

——江怡,當代分析哲學的最新發展

胡塞爾作為現象學第一人,已經是無路可走了,能夠印證筆者剛才所說,生活的現實的發展已經逼迫著哲學不能再搞「純粹」哲學了。

——霍桂桓,哲學發展前沿問題探究

一個醉漢把鑰匙丟在黑夜的草叢裡了,卻到裝有路燈的電線杆下去找,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是因為這兒亮著。這就是心靈哲學研究的真實寫照!

——霍桂桓,哲學發展前沿問題探究

眾所周知,科學哲學在20世紀發展壯大,但也幾乎是在20世紀走向了衰落。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世界範圍內,對科學哲學的許多基本問題幾乎難以達成共識。

——劉華傑,根與芽同樣重要

現在科學研究卻使純粹的哲學研究名譽掃地,幾乎喪失了自身的合理性。

——楊帆,哲學的科學化和科學的哲學化

現在呢,連哲學家都沒有把哲學當作一個公共平台,哲學家都是我來談海德格爾你來談康德,卻沒共同問題。

——陳嘉映,現代學科體制下的哲學家、哲學問題

認為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點超越了柏拉圖的觀點好像是非常愚蠢的想法。

——卡里,哲學在進步嗎?

世界再也不是神話的世界,再也不是詩意的世界,再也不是具有神性的世界,再也不是令人敬畏、神秘莫測的世界了。這都是現代科學研究無限泛化造成的意外結果。在這種狀況之下,哲學的權威也就自然喪失了,哲學研究的領域越來越狹窄,越來越繁瑣,也越來越沒有意義。

——楊帆,哲學的科學化和科學的哲學化

就目前看來,人文學科 ,特別是大陸哲學,已經不再具有一種準確地去思考自身可塑性的能力,也無法有效開展與以可塑性為核心的概念的神經科學的對話。

——馬勒布,人文學科的未來

哲學的錯誤一點都不愚蠢,相反它是過於聰明了。人類有強烈的慾望,總想追根問底,如果不是出於實際需要而是出於心理興趣去追問,就成了無節制的追問。這種追問很像兒童「打破砂鍋」式的追問,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種經驗,這種追問最後總是通向完全離譜的問題和毫無價值的解釋。同樣,哲學也捲入在無節制的追問中,盲止地追問思想鏈條末端的那些最大的問題,諸如本質、本源、終極目的之類。現代有些哲學家已經意識到那些最大的問題是無意義的,它們超出了思想能力。但這種反省仍不夠深刻,關鍵在於那些最大問題是無價值的,那種關於本源和終極的思考就像關於「死後世界」的思考一樣無價值。凡是不能實現為具體創造的思想決不是智慧;凡是不能轉化為行動的思想也決不是智慧。

——趙汀陽,哲學將可能變成什麼?

毋庸否認,分析哲學無論是作為一個學派還是作為一場運動,都日漸式微,已經或者正在走向衰落。

——陳波,分析哲學的價值

羅素對蘇格拉底有一段極嚴厲的批評: 「他的論證是不誠實的和詭辯的…… 他把理智用於證明投合自己心意的結論, 而不是對知識的無私追求…… 他的思維不是科學的, 而是在刻意證明宇宙符合他的倫理標準。 這是對真理的背叛, 是哲學中最嚴重的惡行。」

——微言小義 (2014.01 - 2014.02)

人文學科和科學的邊界必須重新界定。這是因為目前對什麼是前沿,最具有準確性和精緻的描述,正在為科學所給出,而不再只是被人文科學的種種條令所規定了。科學正在逐漸變成一種有關前沿限制的話語,並正在搶佔人文學科的研究內容和目標:對於前沿和限制的反思。

——馬勒布,人文學科的未來

決不能把哲學作為任何一種科學系統的基礎,哲學家在提出自己的主張時應當更加謙虛一些。

——波普爾,辯證法是什麼?

關於哲學:我看到它經過千百年來最傑出的人的鑽研,卻沒有一點不在爭論中,因而沒有一點不是可疑的。至於其他的學問,既然它們的本原是從哲學裡借來的,我可以肯定,在這樣不牢固的基礎上決不可能建築起什麼結實的東西來。

——笛卡爾,談談方法

哲學家的功勞向來得不到承認,對某一難題的研討一經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就會被從哲學人手中奪走、交予他人。伊薩克·牛頓、亞當·斯密兩人均是以哲學家的身份各自撰寫《原理》和《國富論》的,可二者卻分別作為物理學家和經濟學家為後世已及。當代思想家諾姆·喬姆斯基被譽為哲學家、語言學的創始人,然而其頭銜的前半部分遲早會被從百科全書中抹掉。

——費恩,哲學

在經過了2500年後,哲學家在用哲學方法或者論證來解決單一的核心的哲學問題仍然沒有達成一致協議。相反,科學家在眾多問題和世界變化方面已經取得可觀的成功

——坎伯,探索哲學的未來


或許所有哲學家都在胡說八道。

最近讀書,突然想到一件事。

哲學家或是文學家都在試圖理清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但是他們的作品所給出的答案其實都可以算是不對的。

他們試圖給出的答案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不對的,不符合現實的。

從小道德感比較強,也想過在哲學中尋得答案。我依照那些答案去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一個人。

後來發現,其實那樣的人是有所違背自身的。最重要的是,即使如此成長,那樣的人其實也不符合世界所需要的。

就如我前面某個回答,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政治正確的世界。

他們通過理想化得到的答案,對於我們想去怎麼改變這個世界有一定參考作用,但如果我們依照那個答案去走,我們或許頭破血流。

現在,我更願意去接受一個政治不正確但符合現實所需的理解,並且更加現實去做出一點有效的改變。

———————————————————————————————————————————

感概了一堆,好像沒有正面的回答問題。還是正經的回答一下

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前面的那堆中的「胡說八道」是寬泛的定義,在前提和條件不充分下就得到結論。下面說狹義的「胡說八道」

最著名的就是尼采。對女性的偏見是極其聞名的。


哲學家都是自己空想的


當有足夠多的人聽你胡說八道,你就是思想家。

如果你還有了一個(看起來)自洽的理論體系,你就是哲學家。

如果還有別人用你的話語體系胡說八道,你就有哲學學派了。

如果後面兩個做不到,就得跟著別人胡說八道,這樣才不至於淪為民哲。


從來沒有過。。。

第一次看哲學時(還小)發現個個的思想都不同,但是個個都好有道理啊···

於是就入坑了···


倘若沒有胡說八道,又何來的真理呢?

當你不理解時,你就說他是胡說八道,卻也僅僅是你不理解而已。


尼采最像是胡說八道。


這個問題呢不如問問哪個被叫做哲學家的哲學家不是在胡說八道如果有誰為什麼?


明人陳繼儒(眉公)之語:「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陳眉公云:『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都成哲學家了,哪有機會胡說八道?


推薦閱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是不是有問題?
當我挑不出笛卡爾有神論的錯誤時,如何面對我的無神論?
怎麼樣能體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哲學領域,如何理解「徹底的懷疑是自我駁斥的」?
如果實現了人腦的完全計算機化是不是可以做到人類脫離肉體永恆的存在?

TAG:哲學 | 哲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