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歌曲《李香蘭》,它的歌詞是什麼意思?


惱春風,我心因何惱春風

溫潤的春風怎樣都不應該惹人惱吧,那這無緣之情究是為何

複雜得莫名其妙,簡單到一觸即發

說不出,借酒相送

追查無力,常情是陷入其中

夜雨凍,雨點投射到照片中

回頭似是夢

希望入夢,更希望是可以回頭的現實

希望也是虛幻

無法彈動

逃避凝望你,卻深印腦中

似在自述,但有情的誰人不無共鳴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生於遼寧撫順,祖籍日本佐賀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著名歌手和電影演員。被李際春收為義女,改名為李香蘭。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以漢奸罪名被逮捕,後拿出日本戶籍得以無罪釋放。1946年遣關回日本。

他的父親是漢文化研究學者,家庭環境,東方的血液,生長的土壤,讓她愛上了中國。她歌唱中國的夜來香,她穿著中國的舊旗袍,她演繹著中國的舊時代。她曾是無數國人心中美的嚮往,她也曾少女地想過能像所愛的文化一樣萬世流芳。

任何時代有能力嘩眾皆有寵得,她是那個年代支那之讓人安靜獨享的美。

但當時年輕,她怎麼會知道這樣的愛會被時代捉弄,她不知道支那在那些人眼中的意義。

軍國主義利用她來粉飾戰爭,偽滿利用她來拉攏外交。

她不知道好朋友川島芳子與她道別後的另外身份。

二十齣頭的人純情不染是多難得,可時代特殊,那麼多人說她無知。

她愛的人開始唾罵,愛她的人不再提起。被捲入命運的漩渦的不只她一個人。

1946年她離開了出生的國家回到她該出生的國家。

那夜短暫,芳香盡散。

時過境遷,情隨事變。多年後周禮茂一曲《李香蘭》勾起了很多人的懷念。愛過的人,終究很難變成恨。有那麼多人爭著唱這首歌曲紀念那個夜來香蘭,其中真正唱回李香蘭的是張學友。深情而不逃避深情,面對複雜情感勇敢表達的聲音,男性的演繹表達對女性對象的懷念,具有異性相吸補足畫面感的魅力。然而張學友的《李香蘭》也有很多個版本,我最喜Jacky cheung 15專輯中的那首,配的日本指彈伴奏,穿插悠揚又憂鬱的長笛,讓音樂訴說有極強的畫面感,又不填充人的想像。我曾經很疑惑我為什麼喜歡那些我喜歡的音樂,知道有一位可愛的朋友提到「畫面感」這個詞,讓我一下明白了自己是多麼受到畫面感營造的吸引,特別是東方韻味的畫面感,因為含蓄而留有極大的空間,很像繪畫中的留白,給人產生的感受可以隨時而變。而張學友漸強漸弱的顫音震蕩著時間,聲音入耳讓我意亂,幻想著人事使我情迷。

女聲版本的《李香蘭》,感情訴說是委婉含蓄的,就像女性這樣不同於男性的特徵一樣,其中我最喜歡林憶蓮的演繹,給我的感覺是李香蘭唱著後人寫的《李香蘭》,因為回頭再看自己的經歷,總比外人更了解其中深意,沒有外人的不解,多的只是無奈,便像嘆氣,也像釋然後的娓娓道來。

看過國產凌凌漆的朋友肯定知道周星馳在電影中也唱了《李香蘭》,由於扮演的角色特徵用的是非專業的白話嗓子唱,典型的周星馳演繹平凡人物所帶有的卑微但不卑賤,底層卻深入人心的大眾氣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李香蘭的往事,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生活,很多人哪有閑心去管那個悲劇的年代發生的所謂風雲變化,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故事,周星馳所演繹的更多是普通人通過唱《李香蘭》這首歌來抒發自己說不出來的情感。

啊,像花雖未紅,如冰雖不凍。

很難從自己所見所聞中找到這樣的人事,卻始終感受得到這至美的畫面。

卻像有無數說話,可惜我聽不懂。

啊,是杯酒漸濃,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情出處不知所以,可感卻不可查。

也忘記了時間,何時想寫此文,何時開始寫此文。感情愈發交織,相生相融,每到此時總是不自覺回首,那些如李香蘭一樣美好的過往。

回頭也是夢,無法彈動。

彈不動時間,還好有照片記錄著時間。

照片中,那可以投照片中。

盼找到,時間裂縫。

已忘了形式。


讚頌李香蘭的,一個日本明星,具體問一下百度吧。


一首聽了會不斷循環的歌曲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李香蘭、鄧麗君等歌手其人其歌都與日本有關?

TAG:音樂 | 流行音樂 | 張學友人物 | 歌詞內涵 | 李香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