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矛和長槍的區別是什麼?


矛就是槍,沒有任何區別。

周緯此文認為矛頭較大,有長刃,而槍頭較小和簡單

其舉例的晉代青銅矛頭 2,3號看起來就像是槍頭,可證槍,矛本是一家。

而明代《武備志》裡面的各種槍,也有很多跟矛頭一樣,所以周緯所說未必正確,並不能根據刃部形制來區分槍矛,而是根本不可分。而戚繼光的《練兵實紀》,裡面談到步軍長槍,刃部的形制,如鴨嘴,細刀,跟長矛是一樣的。

。。。。。。長槍解

用毛竹之細者,長一丈、七、八尺,上用利刃,重不過四兩,或如鴨嘴,或如細刀,或尖分兩刃,造法亦自脊平鏟至刃乃利。必執持正根,用楊家法,

明朝萬曆後期,有 鐵心長槍 這種兵器,徐光啟在奏摺中又說:硬桿木槍,稠木槍桿


這幾把都是古代戰場上用的實戰槍,而所謂的矛長槍短、矛硬槍軟、矛刃長槍刃短都是把民間的武術槍和花槍當成槍的標準了。


謝邀

槍矛的區別比較模糊,一般來說槍桿是有彈性的,矛桿是硬的


贊同前面關於槍矛實際是一個分類,按長度和用法分為不同子類的說法,在這裡補充一下杆子彈性的問題。

再硬的杆子,只要裝了槍頭都是有一定彈性的。不然用力揮舞和攔拿很容易折斷,我記得陳小旺大師在某次表演的時候就弄斷了一根,好像還有視頻。

有彈性不代表會亂顫,而是在搖旗之類的動作的時候槍頭可以甩動,戳革的時候力量傳達更有效率。所以中式槍一般不會像歐式長槍、斧槍一樣有加強條。

結合處

上了槍頭大概兩米六七。每天扎槍500真的能累死。


按冷兵器貼吧的觀點,槍,矛,槊,都是長柄穿刺類武器。

在不同時代,出現了不同形制的變化,長短,軟硬,矛頭的大小等。導致稱呼各有不同。

就好像漢代有環首刀,唐代也有環首刀,到了宋代,還是存在環首刀,他們形制不同,叫法也不同。但是其實是同類產品。

就好像爸,爹,爺,父。叫法不同,年齡不同。其實差不多…

沒必要刻意區分。看愛好和習慣就好

@人渣嘯西風

如果按照桿的彈性區分,那鐵槍又怎麼算呢?


第一次被邀請,在我的概念中,主要應該是有個桿的長度和硬度的區別,應該說概念很模糊吧。也許某位大神可以在古籍裡面翻出來準確的敘述。但是我的武經總要是實體書,沒法快速的查,也不知道有不有。

我憑感覺來說矛要長一點 槍要短一點,但是槍也有大槍這種東西。

我憑感覺來說矛要硬一點 槍要軟一點,但是槍也有大槍這種東西。

但是按邏輯,既然命名的時候就為了和槍區別出來,所以叫做大槍。我上述的東西還是應該多少靠一點譜吧?

大概就這樣了,希望有幫助咯。


平仄不一樣,寫詩對對子用著方便


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習慣叫法而已,沒有標準的被廣泛接受的定義上的區別。


個人覺得槍的桿是軟的,彈性很好,槍頭錐形且尖,槍頭和槍桿連接處有紅纓。

矛桿是硬的,矛頭一般比槍頭長,鋒利度大於槍頭。


謝邀,抱歉沒法解答,對冷兵器我只在刀上邊了解點,長槍和長矛不太懂。

個人看一些影視作品,槍可能是錐形尖端,矛更多是有個類似刀刃的平面刃。


一般拿槍的都是文明人 拿矛的是酋長 就這樣


每個朝代稱謂都不太一樣,混雜不堪。倒是英文中pike(常指方陣槍,超長槍)spear(短矛,步兵矛)lance(騎槍)區別挺大的。


頭不同。矛頭寬大而重,槍頭短小且輕。


好像是刃長短的區別


小學水平回答,槍很多是騎兵使用,衝擊大杆子若硬會折斷的。矛是步兵使用,而且用來投擲的矛也很多。


老媽和老母的區別,稱呼的地方不同~

簡而言之 沒有區別


矛頭寬長而槍頭尖細,作為冷兵器,矛其實是一種長柄短劍,對付防具粗疏的步兵,效果拔群。

但隨著鑄造工藝的進展,步騎盔甲越來越嚴密,長柄短劍劈砍削劃的戰術動作已經沒什麼用,於是專註於刺擊,希望從縫隙突破防具。

同樣原理的還有西洋劍,劍尖變成了針尖。


矛和槍皆重直刺。但槍有槍刃,掄起來之後因槍頭速度驚人,槍刃可輕易破甲。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戰國時期的鎧甲造型都很浮誇?
鐧的實戰效果如何?
如何評價關於微博「老蠻出品」認為feder歐劍是「鐵片」,hema劍術是「cosplay劍術」?
各類盔甲對武器的防護能力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即使能穿透防禦,武器不會卷刃損壞嗎?電影中的情景是真的嗎?
為什麼古代時的歐洲與中國的騎兵所用的槍會不一樣?

TAG: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