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動詞中為什麼要分為「一類動詞、二類動詞、三類動詞」,如何記憶和運用?

我自學的教材是《大家的日語》,基本上是用一類動詞,二類動詞,三類動詞這樣的方式來講語法,求高人指點如何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分類。。


首先謝邀...

·為什麼要分...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不好說= =畢竟不是研究這個的哈哈...

你看日語是一種自然語言嘛,所以所有的語法都是人為總結出來的,所以之所以分一二三類/五段一段,肯定是為了方便教學的~所以這樣理解應該就好了吧? 嘛..希望有日本語文法相關研究的學者來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何記憶和運用

這個其實不難,我相信你的語法書肯定比我講的明白~不過我還是簡單來說說...

首先,記憶~

- 一類動詞(也就是五段動詞):

1. 詞尾不是る結尾的所有動詞 「例:買う」;

2. 以る結尾,る前是あ、お、う段的動詞 「例:折る」;

*3.1以る結尾,る前是い或え段,但い或え段假名在漢字上面,也就是說る前面是一個漢字,漢字上至少有兩個假名。「例:入る(はいる)」

*3.2 以る結尾的極少數特殊動詞(即同時也不符合3.1的情況,這一部分只能硬背了)。

這裡面特別說一下這個第三個,也就是我們很多時候說的特殊的一類動詞~對於初學者而言,新東方的溫和先生總結的:要走滑入,減切知歸(要る、走る、滑る、入る、減る、切る、知る、帰る)。記住這八個就好了哈...其他的在生活中慢慢積累就行~

- 二類動詞(也就是一段動詞):

以る結尾,る前是い或え段的動詞 (當然這裡面得排除掉一些特殊分子,就是上面提到的特殊的一類動詞)

【這裡注一句:所謂的上一段動詞也就是-いる;下一段動詞也就是-える。這裡的い和え指代段哈】

- 三類動詞:

說簡單了就兩個:する(也就是サ変動詞)、くる(也就是カ変動詞)

說複雜了那就數不過來了...因為する你懂的...加上詞幹就真的無限多了...

小結一下,特別好掌握的幾個點:

1. 結尾如果不是る → 一定是一類動詞

2. 以る結尾,る前是い或え段 → 十有八九是二類動詞

3. する、くる → 三類動詞

至於特例,就去優先記憶我上面提到的八個吧,其他的慢慢積累就好...

然後,應用~

猛地一問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答...

還是那句話,日語語法都是後人歸納總結出來的,所以肯定是為了教學和好用...

所以,我直接能想到的就是動詞變形的時候,會根據動詞的類別不同而不同~

然後一二類動詞多為和語詞,而する動詞大部分(莫非是所有?啊= =不敢瞎說...)都是漢語詞~

其他的這麼突然一問還真想不出有啥作用= =...暫時先記住這個就足夠了吧~

以上,希望解答了題主的疑問哈~~~ ^ ^


斥巨資做了一張圖,看看就好。


推薦一個米國人寫的教程,我自己邊學邊翻譯了一下,如果覺得看的不是很明白可以點右上角的鏈接去看原文。


http://res.wokanxing.info/jpgramma/verbs.html


補充一下上面的描述性答案

日語是黏著語,這個從我們開始學的時候就聽了無數遍了

而我們通常說的黏著語的特徵有一個就是

表示語法的各種虛詞詞尾,在套用在不同詞上時本身變化並不大

比如英語還殘留著一個過去式好幾種變法,這種情況在黏著語中本來是不應該出現的

現代(包括有文字記載以來的近古代)日語有這些一段二段四段的區別,

現在比較流行的解釋是由於最初詞幹的結尾音不同 導致了和後綴的頭音各種不同的縮合(音便)

都知道日本人自帶大舌頭技能,這種事他們其實一直干到現在,比如ありがたく要變成ありがとう,還有看似簡單的一個だ,其實是である的略化,再往細還可以進一步分成にてありてある等等。

而不同的動詞在有文字記載前的階段就已經經過了這樣的變化。

這一種理論在解釋較複雜的變化時還是有一定的ad hoc的成分,但總體來說還是有參考價值的,畢竟瞎吃音確實是人家傳統。

上面有人提過了日語古文中的動詞變化 總結一下

六個形的基本後綴,不管用在什麼動詞上,原型都是以下幾個

未 a

用 i

終 u

體 uru

已 ure

(命 e)

用在四段動詞上,四段動詞被認為是詞幹由輔音結尾的動詞

比如 書く 的詞幹原來是kak-

將上面的後綴加上,變成

kaka, kaki, kaku, kakuru, kakure

由於這類詞通常重音在前,後兩個kakuru和kakure的離得較遠的r就被省略了,於是也變成了kaku和kake

一個特例是以n結尾的詞,比如死ぬ, 可能是n和r連續交替發音比較容易產生迴音感,於是全部保留了下來,最後形成了四段動詞的補集n變動詞:

sina, sini, sinu, sinuru, sinure,無任何簡化,完美還原完整的詞尾形式

但是到了近現代也還是終於也丟掉了那個重複的r音節,歸入了四段。

上一段動詞詞幹由i結尾,這個i帶有一定的重音

okia, okii, okiu, okiuru, okiure

這些所有的形式最後都保留了詞幹的i而把後面的母音省略了,但是r留了下來

於是變成了oki, oki, okiru, okiru, okire

下一段動詞尚不存在,蹴る在最早的文獻中作下二段

上二段動詞根據上代特殊假名遣可以看出曾經是以近似於wi或者oi的音結尾的,也帶有一定重音。

前兩個形式不變,後面幾個就由於結尾i的前後被圓唇音夾著,自己被擠掉完全變成了u

於是過ぎる(現代)<過ぐ(中古)就有sugwi-u&>sugu, sugwi-uru&>suguru等等

而sugwi-i變成了sugi (參考「鬼」字念ki)

下二段動詞以e結尾,e+u的音張口仍然比較大,最開始應該還是作u,但是到了近現代又返回了e,最後發展為下一段。

s變的する<す前兩個形式其中一個取了下二的e,另一個取上二的i

可能和s音的開口較小而單音節詞重音又較大有關 總之還是個母音e或i結尾的詞

k變動詞詞幹是ko,

koa, koi, kou, kouru, koure

koa先變成kwo再變成ko(也可以從上代特殊假名遣看出), koi變成ki在上面上二段里也出現過,一樣的原理

後面三個不需要解釋

最終結果是ko, ki, ku, kuru, kure

這套理論總體還在進一步推敲階段,不同的作者提出的音便規律經常有不同 (比如http://homepage3.nifty.com/jgrammar/ja/data/verborg.htm)

總之出發點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了

以上


一、特徵:日語所有動詞原形的詞尾都是五十音圖中「う段」假名,具體來說,即「う、つ、る、ぬ、ぶ、む、く、ぐ、す」,共九個假名。

二、分類

根據詞形變化規律可分為五段動詞、一段動詞、サ變動詞以及カ變動詞。

【相關】分類技巧:

(1)不是「る」結尾的動詞都是五段動詞;

  編む/選ぶ/歌う/抱く

(2)是「る」結尾的動詞,分以下情形:

①如果是「~する」,即サ變動詞;

②如果是「來る(くる)」,即カ變動詞;

③如果倒數第二個假名落在「い」段或者「え」段的,即一段動詞;

④其他的仍然是五段動詞;

比如:

  來る                 (カ變動詞)

  する/參加する/散歩する/説明する  (サ變動詞)

  覚える/抱える/生きる/離れる    (一段動詞)

  破る/掘る/去る/撮る        (五段動詞)

(3)當然了還有我們不斷在強調的特殊的26個五段動詞,它們貌似一段動詞符合一段動詞的定義,但實為五段動詞。這些都需要個別記憶。我再補充一下。

1.嘲(あざけ)る

2.焦(あせ)る

3.要(い)る

4.煎(い)る

5.返(かえ)る

6.帰(かえ)る

7.限(かぎ)る

8.切(き)る

9.覆(くつがえ)る

10.蹴(け)る

11.遮(さえぎ)る

12.茂(しげ)る

13.濕(しめ)る

14.知(し)る

15.滑(すべ)る

16.散(ち)る

17.照(て)る

18.握(にぎ)る

19.練(ね)る

20.罵(ののし)る

21.入(はい)る

22.走(はし)る

23.減(へ)る

24.參(まい)る

25.混(ま)じる

26.漲(みなぎ)る

【補充】有的教材將動詞按照詞形變化規律分為1類動詞、2類動詞以及3類動詞,其實質與五段動詞、一段動詞、サ變動詞以及カ變動詞並沒有不同。兩種稱呼的對應關係是:

  1類動詞 →  五段動詞

  2類動詞 →  一段動詞

  3類動詞  →  サ變/カ變

我再次強調一下,記單詞一定要背原形!記單詞一定要背原形!記單詞一定要背原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我在這篇文章中已有詳細敘述,歡迎關注

如何從詞形變化上區分動詞類別


首先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CHIN巨巨的回答還是比較清晰的了,所以就稍微補充一下我個人學的心得之類的吧…高人不敢當,畢竟我也只是正在學習的學生orz

之所以這樣分類,我覺得是為了讓人可以比較清楚地將日語動詞的變化分類整理,從而達到方便記憶的目的。但事實上你要單靠死記硬背去記這個的話不但消磨你學習的熱情,我覺得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記住了就能靈活運用…畢竟你翻開語法書或教材幾乎比較多的內容都是和這個相關的……更甚者我的老師曾經說過學好了動詞的部分就等於學好了日語了。

啰嗦了一堆以後回到正題orz

正如CHIN巨巨說的,主要還是靠日常生活的積累為主就好了,如果你不是希望從事對日語的研究或者擔任日語教師的話,對這些分類有個大概的認知就足夠了。

至於具體怎麼學,我個人比較推薦去盡量找些貼近日常生活的文章或者日劇來看(後者最好有雙語字幕),看的時候重點關注句子當中出現的動詞,也可以自己弄個筆記摘錄出比較常見的動詞,久而久之其實可以完全不理會分類,也能變得憑語感對出現率比較高的動詞進行變化了。當然了,這個積累的過程還是比較漫長的…所以你也可以自己變換著花樣玩一下,例如利用掌握到的動詞自己試著描述一下自己日常生活里的動作或行為,這樣結合實際來記憶的話我覺得效果會比死記硬背要來得更好。


很多人都說日語是入門容易,越學越難的一門語言。那麼說到日語的難點,動詞一定是佔了很大的一塊。日語中的動詞也會「變形」,根據形態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這與我們學習英語時遇到的「ed=過去式」、「ing=現在進行時」有些相似。所以學好動詞變形絕對是翻過日語這座高山的重要一環。

日語動詞為什麼有一類動詞、二類動詞、三類動詞這種說法?

我是日語專業出身,當時學習日語動詞的時候並不是採用一類動詞、二類動詞、三類動詞這樣的表述方式,而是將動詞分為:「五段動詞」「一段動詞」「サ変動詞」「カ変動詞」

為什麼會出現區別?這是因為方便教學,各本教材編撰的側重點和面對的對象會有不同。

以現在市面上比較知名和權威的日語學習教材來說,《新標準日本語》則是採用一類、二類、三類這種說法(還有一本都很熟悉的教材《大家的日語》也是這麼標記的);而上面所提到的一段、五段、サ変、カ変這種說法則是《新編日語》的說法。有很多同學可能會存在被兩種說法繞暈的情況,你只需要知道:

一類動詞 = 五段動詞

二類動詞 = 一段動詞

三類動詞 = サ変動詞、カ変動詞

以後看到討論日語動詞的問題時,如果發現別人的說法跟自己的「不一樣」,那只是說明大家學習的基礎教材可能不一樣,並不是「說錯了」,腦內自行切換一下即可。那麼說回日語動詞為什麼要分為「一類動詞、二類動詞、三類動詞」?

(為什麼?你管那麼多為什麼,就是要這麼分啊!)簡單一句話來說:因為便於理解和記憶。日語動詞那麼多,但整體上來說是可以根據辭彙的類別總結出一些規律的,所以對於學習者而言,這樣分類其實是利於大家記住它們(畢竟變形有很多種……)。

我們來看看日語動詞按常見的規律劃分的類別如下(特殊詞除外):

一類動詞(五段動詞):

①不以「る」為結尾的動詞;詞尾在「う段」。

例:買う、喜ぶ、行く、飲む、勝つ、倒す

②詞尾為「る」,倒數第二個假名不在「い段」或「え段」。

例:知る、切る、作る、分かる

二類動詞(一段動詞):

①詞尾為「る」,倒數第二個假名為「い段」或者「え段」。

例:見る、食べる、考える、助ける、別れる

*註:有些詞雖然符合這個規律但其實仍然為一類(五段)動詞。比如:帰る(かえる)、限る(かぎる)、混る(まじる)等。記憶這些單詞時需多加註意。

三類動詞(サ変動詞、カ変動詞):

サ変:する / 詞幹+する(例:洗濯する、掃除する、勉強する)

カ変:來る

如何記憶日語動詞變形?

首先需要強調一點,根據教材的不同,動詞形態的稱呼是有所區別的,也是比較容易混淆的。先解釋一下動詞變形劃分常見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動詞的活用,一個是動詞的語態

①參考《新編日語語法教程》:

動詞的活用是以下6種:未然形、連用形、終止形、連體形、假定形、命令形。

語態分為:語態的可能態、被動態、使役態、自發態、使役被動態…這些是通過動詞活用+助動詞來實現的

②參考:《新標準日本語》:

動詞的活用是以下10種:基本形、ます形、て形、た形、ない形、ば形、意志形、可能形、使役形、被動形,共10種。

不同的教材語法體系存在差異,不同的語法體系有其語法術語。對動詞有不同的分類表述,如果按照術語分,有各種不同的分法,這個也不太好說哪一套更標準。那麼我們該怎麼記?最簡化的方法是按照變化的最終形態去記,即你可以直接理解為假名變成什麼樣,即(圖中總結包含了各種需要變形的連用):

↑可能上面這個日本人總結的圖有人不太看得懂。

我再詳細解說一下(以下總結非常粗暴,酌情參考):

①ます

一類動詞:「う」段 →「い」段 + ます(例:買う→買います / 書く→書きます / 切る→切ります)

二類動詞:去掉「る」+ ます(例:食べる→食べます)

三類動詞:する → します / 來(く)る → 來(き)ます

②て

一類動詞:

以「う」、「つ」、「る」結尾的詞 → 去掉詞尾 + って(例:買う→買って / 勝つ→勝って / 切る→切って)

以「く」結尾的詞 → 去掉詞尾 + いて(例:書く→書いて *注意:行く的て形比較特殊為:行って)

以「ぬ」、「ぶ」、「む」結尾的詞 → 去掉詞尾 + んで(例:死ぬ→死んで/ 喜ぶ→喜んで / 飲む→飲んで)

以「す」結尾的詞 →「し」+ て(例:話す→話して)

二類動詞:去掉「る」+ て(食べる→食べて)

三類動詞:する → して / 來る → 來(き)て

③た

變形方法與「て」形規則一致,把て換成た,で換成だ即可。

④ない

一類動詞:詞尾的假名換成同行「あ」段 + ない(例:買う→買わない / 書く→書かない / 切る→切らない)

二類動詞:去掉「る」+ ない(例:食べる→食べない)

三類動詞:する → しない / 來る → 來(こ)ない

⑤ば(假定)

一類動詞:詞尾的假名換成同行「え」段 + ば(例:買う→買えば / 書く→書けば / 切る→切れば)

二類動詞:詞尾的「る」→「れば」(例:食べる→食べれば)

三類動詞:する → すれば / 來る → 來(く)れば

⑥う/よう(意志)

一類動詞:詞尾的假名換成同行「お」段長音(例:買う→買おう/ 書く→書こう / 切る→切ろう)

二類動詞:詞尾的「る」→「よう」(例:食べる→食べよう)

三類動詞:する → しよう / 來る → 來(き)よう

⑦ろ/しろ(命令)

一類動詞:詞尾的假名換成同行「え」段(例:買う→買え / 書く→書け / 切る→切れ)

二類動詞:詞尾的「る」→「ろ」(例:食べる→食べろ)

三類動詞:する → しろ?せよ / 來る → 來(こ)い

⑧れる/られる(可能、被動)

一類動詞:詞尾的假名換成同行「え」段 + る(例:買う→買える / 書く→書ける / 切る→切れる)

二類動詞:詞尾的「る」→「られる」(例:食べる→食べられる)

三類動詞:する → できる / 來る → 來(こ)られる

⑨せる/させる(使役)

一類動詞:詞尾的假名換成同行「あ」段 + せる(例:買う→買わせる / 書く→書かせる / 切る→切らせる)

二類動詞:去掉「る」+ させる(例:食べる→食べさせる)

三類動詞:する → させる / 來る → 來(こ)させる

(看了是不是想打人,欸這就對了。)

如何運用日語動詞變形?

比較殘酷的一點是,至少上面的規則你必須先死記硬背下來,然後再說活用。

按照我自己的經驗,想要活用動詞的變形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多練!提高自己反應的速度,一定要多練!這個非常重要。具體的方法,比如拿本字典來翻,只要是動詞,馬上去聯想它的各種變形,練到條件反射的程度就差不多了(。

翻字典太枯燥?確實。那麼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靠日常的積累了。日劇、日影、動漫、綜藝會看吧?在娛樂休閑的時候也是可以提高分辨動詞的能力的,還是那句老生常談,不要只是看劇情,多留意一下表達,語感是需要隨時培養的。特別是綜藝節目,因為日本的綜藝節目基本上都是後期會打很多特效字幕,有些語句甚至會成段成段地展示,對學習日語非常有幫助,而且語速快,不僅可以記單詞還能練聽力,一舉兩得。(當然前提是你不要只顧著哈哈哈就過了……)

希望本文可以幫助到對日語動詞變形還存在疑問的同學們。

拓展閱讀:

標日VS新編:選擇最適合你的入門教材

日語音調之動詞變形篇


侵刪

基本形」是動詞的基本形式。詞典中的詞條都是使用這一形式。

【基本形----ます形】

一類動詞:「基本形」最後的發音為「う」段,「ます形」去掉「ます」後的發音為「い」段。

二類動詞:「基本形」為「ます形」去掉「ます」後加「る」。

三類動詞:「基本形」分別為「來る」和「する」,「ます形」去掉「ます」後則為「來」和「し」。

【ない形變化】:

一類動詞:把「ます形」去掉「ます」後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あ段」音,後加「ない」。

如果最後音為「い」時,把「い」變成「わ」後加「ない」。(注意:此時不能將「い」變為「あ」。)

二類動詞:把「ます形」的「ます」去掉後加「ない」。

三類動詞:把「來ます」變成「來ない」,把「します」變成「しない」。

【て形變化:】

一類動詞:把「ます形」去掉「ます」後加「て」,加「て」的時候發音會有一些變化。即「き」→「いて」,「ぎ」→「いで」,「び、み、に」→「んで」,「ち、り、い」→「って」,「し」→「して」。

二類動詞:把「ます形」的「ます」去掉後直接加「て」。

三類動詞:把「ます形」的「ます」去掉後直接加「て」。

【た形變化:】

把「て形」的「て」換成「た」,把「で」換成「だ」。

【ば形變化:】

一類動詞:把基本形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え」段上的音,再加「ば」。

二類動詞:把基本形的「る」變成「れば」。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れば」,把「する」變成「すれば」。

【命令形】:

一類動詞:把基本形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え」段上的音。

二類動詞:把基本形的「る」變成「ろ」。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い」,把「する」變成「しろ」。

【意志形:】

一類動詞:把基本形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お」段上的音的長音。

二類動詞:把基本形的「る」變成「よう」。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よう」,把「する」變成「しよう」。

【可能形:】

一類動詞:把基本形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え」段上的音,再加「る」。

二類動詞:把基本形的「る」變成「られる」。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られる」,把「する」變成「できる」。

【被動形:】

一類動詞:把「ない形」的「ない」變成「れる」。

二類動詞:把「ない形」的「ない」變成「られる」。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られる」,把「する」變成「される」。

【使役形:】

一類動詞:把「ない形」的「ない」變成「せる」。

二類動詞:把「ない形」的「ない」變成「させる」。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させる」,把「する」變成「させる」。


以下是自己學了這些年日語之後並結合查閱資料後的一點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有不當也歡迎其他高手指出:

日語動詞中為什麼要分為「一類動詞、二類動詞、三類動詞」?

動詞變形

學日語的都知道,日語的詞尾變化很豐富,很多時候都是通過活用變形來進行不同時態語態的表達。日語中有活用,也就是有詞尾變化的詞有兩大類:用言(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和助動詞,而動詞變形算是這中間最為複雜的。

動詞分類

每一個活用變形都有自己的規則,這個規則就是根據動詞的分類進行歸納的。也就是說,之所以要這麼分類,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掌握動詞變形。有規則就套用規則就好了,沒有分類和梳理,不總結出變形規則的話,那每個動詞變形都需要去記憶變形前變形後是會非常麻煩的。

動詞的一類、二類、三類

至於為什麼要分為一類動詞、二類動詞、三類動詞,完全是出於教學目的。日本人在學日語的時候是不會這樣分類的,像很多學校日語專業的學生也不會學習這套分類,而是五段動詞、一段動詞、サ變動詞、か變動詞。但對於更多日語自學者,或者非專業學日語的人而言,這套分類顯得複雜,容易打擊學習積極性,掌握起來貌似也有點困難。所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一類動詞=五段動詞;二類動詞=一段動詞;三類動詞=サ變動詞、か變動詞 這樣的分類。大家日語和標日都是一類二類三類這樣分的,而新編日語就是五段一段這樣分的,不同教材的不同說法而已。

如何記憶和運用?

對於學習日語的外國人來說,如果能弄清楚以下兩點,那麼日語動詞就能高效掌握了:

1.區分初次見到的動詞是哪一類;

2.牢記不同種類的動詞變化規律。

如何區分初次見到的動詞是哪一類?

1.直接查詞典或根據課本上生詞本上標註的動詞分類進行查閱記憶。

2.按下面的順序進行判斷:

STEP1:排除第三類動詞「する」和「來る」。

STEP2:以「る」之外的假名結尾的動詞,肯定是第一類動詞。

STEP3:以「る」結尾的動詞。

「る」前面的假名為「い」段或「え」段的動詞,為第二類動詞。

「る」前面的假名為「あ」段、「う」段或「お」段的動詞,為第一類動詞。

當然,也有例外。比方說:「帰る(かえる)」是第一類動詞。


動詞活用變化規則:

基本形是動詞的基本形式。日語詞典中的詞條都是使用這一形式。

一類動詞也稱五段動詞,是以ウ段的假名結尾的;

二類動詞也稱一段動詞,以イ段(上一段動詞)+る或者え段(下一段動詞)+る的形式結尾(但是注意有例外);

三類動詞只有兩個:する和來る。

基本形----ます形

一類動詞:「基本形」最後的發音為「う」段,「ます形」去掉「ます」後的發音為「い」段。 二類動詞:「基本形」為「ます形」去掉「ます」後加「る」。

三類動詞:「基本形」分別為「來る」和「する」,「ます形」去掉「ます」後則為「來」和「し」。

未名天日語網校上的講解視頻:日語學習視頻_在線學日語網校

ない形變化:

一類動詞:把「ます形」去掉「ます」後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あ段」音,後加「ない」。 如果最後音為「い」時,把「い」變成「わ」後加「ない」。(注意:此時不能將「い」變為「あ」。)

二類動詞:把「ます形」的「ます」去掉後加「ない」。

三類動詞:把「來ます」變成「來ない」,把「します」變成「しない」。

て形變化:

一類動詞:把「ます形」去掉「ます」後加「て」,加「て」的時候發音會有一些變化。即「き」→「いて」,「ぎ」→「いで」,「び、み、に」→「んで」,「ち、り、い」→「って」,「し」→「して」。

二類動詞:把「ます形」的「ます」去掉後直接加「て」。

三類動詞:把「ます形」的「ます」去掉後直接加「て」。

た形變化:

把「て形」的「て」換成「た」,把「で」換成「だ」。

ば形變化:

一類動詞:把基本形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え」段上的音,再加「ば」。

二類動詞:把基本形的「る」變成「れば」。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れば」,把「する」變成「すれば」。

命令形:

一類動詞:把基本形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え」段上的音。

二類動詞:把基本形的「る」變成「ろ」。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い」,把「する」變成「しろ」。

意志形:

一類動詞:把基本形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お」段上的音的長音。

二類動詞:把基本形的「る」變成「よう」。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よう」,把「する」變成「しよう」。

可能形:

一類動詞:把基本形的最後一個音變成相應的「え」段上的音,再加「る」。

二類動詞:把基本形的「る」變成「られる」。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られる」,把「する」變成「できる」。

未名天日語網校上的講解視頻:日語學習視頻_在線學日語網校

被動形:

一類動詞:把「ない形」的「ない」變成「れる」。

二類動詞:把「ない形」的「ない」變成「られる」。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られる」,把「する」變成「される」。

使役形:

一類動詞:把「ない形」的「ない」變成「せる」。

二類動詞:把「ない形」的「ない」變成「らせる」。

三類動詞:把「來る」變成「來させる」,把「する」變成「させる」。


以下都是猜想

動詞的原型是一類

比如 破る 壊す

一類經過被動型或者使動用法變成了一些二類詞的原型

破られる 壊される

然後由於經常使用 為了說起來容易一點 變成了

破れる 壊れる

然後由於字型發生了變化 人們對他的釋義也產生了變化 然後固定下來

動詞三類是為了讓外來的漢語和洋文有一個變形的詞尾引入的


一類二類三類是對外日語教學才用的術語,學校文法叫做五段活用(一類),上一段活用,下一段活用(二類)サ行變格(する),カ行變格(くる)(三類)五類動詞,簡單來說就是動詞變形後最後一個假名形態變化發生在哪一段,如果在五段上發生變化就叫五段。在i段上就叫上一段(因為i在u上面一段),下一段同理,但一段動詞變化相近所以歸到同一類也就是二類動詞。ka sa兩個動詞因為是特殊變化所以就統一到三類了。


在不同的書中對於日語動詞的分類叫法是不同的,但是基本的分類標準是不變的。比如很多人學日語的時候把動詞分為一段動詞,五段動詞,カ變動詞,サ變動詞。至於為什麼這麼分,就要看這些動詞的特點了;

1、カ變動詞:來る(只有這一個)

2、サ變動詞: a、する(實義動詞)

b、詞幹+する:勉強する

3、一段動詞:詞尾是る、倒數第二個假名在い段或え段。起きる、食べる

4、五段動詞:a、詞尾是る、倒數第二個假名不在い段或え段。始まる

b、詞尾在う段(除上述情況外)。行く

而你說的一類動詞就是五段動詞,二類就是一段動詞,三類就是カ變動詞和サ變動詞,之所以這麼分


我從一開始學日語的時候,老師帶著我們讀動詞的時候就是讀一遍原型讀一遍ます形,時間長了,讀原型馬上就能反應出是幾類動詞,這招挺好用的。


感覺出口仁老師講的很清楚!大家的日語 みんなの日本語


握手!

語言愛好者,在大學裡閑暇時自學日語,打磨英語,琢磨漢語。預期未來學更多語言。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人會講話了(小時候我們也是會說話再在學校習得文字),然後有了文字、語法。文字又反過來塑造語言,語法又反過來塑造語言文字。如此循環往複。

語法是一種後人的歸納總結,前人任性而為的結果就是讓後人多了許多要特殊記憶的詞句、語法特例。但大多數都是像自然選擇一般而流傳下來的,進入了這種語言後能很好體會。

與其問為什麼要這樣分類,不如問為什麼要這樣變形。日語作為一種黏著語,其用來表示語法的後綴自然變得至關重要,所要表達的意思很大程度上依仗於後面的「ます」、」ない」。


我是剛開始學日語的,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記動詞變化分類的方法;

關於日語的動詞變化大概是入門者的一道坎,種類多,規律並不十分規則,但依然有方法可尋,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我覺得用著還不錯的方法

變,就好了

關於工具:

1、教材;

2、電子詞典(我是用的ebpocket);

3、電腦excel/紙筆也成;

4、網路;

5、想學的心

方法具體如下:(以大家的日本語為例,其他的教材同理)

1、大致了解動詞分類的概念,即五段動詞即動詞一類;一段動詞即動詞二類;カ變サ變即動詞三類;簡單過一遍各類動詞長什麼模樣;(例如在大家的日本語這本書里單詞表都是ます形,ます前面是い段的大概是動詞一類即五段動詞,ます前面是え段的大概是動詞二類即一段動詞,名詞跟著します的大概是三類動詞)

2、在網上找到變形辦法,建議找從辭書形出發的那種,變て形、ない形等等,你學到哪裡了就查到哪裡,還沒學到的以後再查也不要緊;(關於這一點的變形規律已經有太多前輩總結出來了)

3、那麼,開始變形吧。

a.在excel上或者紙上,第一行各種動詞的形態名稱如辭書形、ます形、て形、ない形等

b.從教材開始出現動詞的部分開始,先把ます形變辭書形,再從辭書形變其他形。

c.變辭書形的辦法可以在網上找到,雖然我們可能不知道他的動詞分類,但是規律大概如下:

ます前面是い段的,辭書形可能是把い段假名變成對應的う段假名,ます去掉(如書きます的辭書形書く,休みます的辭書形休む)

ます前面是え段的,辭書形可能是ます變成る(如止めます的辭書形止める)

ます前面只有一個漢字且只有一個假名的,辭書形可能是ます變成る(如見ます的辭書形見る)

名詞します的動詞三類並不是十分特殊我猜並不是大家的難點關注點所在吧(名詞する)(如散歩します變成散歩する)

經過c的變形猜測後,會得出一個大概的辭書形,但不一定對,接下來怎麼辦呢?

d.那當然是查詞典啦,在字典上查到了,看看釋義、看看動詞分類對不對得上(在大家的日本語里從14課才開始有動詞分類的標識),然後你就可以元氣滿滿的把這個辭書形寫在對應的excel/本子的對應格子里啦!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出錯的情況,那就試錯好啦,肯定會遇到像來ます這樣的怪胎,查不出來怎麼辦呢?問度娘唄...

e.按照已知的變形規律,試著從辭書形變形為其他形,並填入;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是用電腦excel來做這件事情的話,那麼在輸入的過程中會有提示,會不停加強你的信心(雖然他的提示未必對);

f.然後我們會得到一張適合自己的完整的一張變形表;

4、.這裡面一定有錯,自己先檢查一遍;

5、想辦法確認變形是否正確(問度娘、問網友、問其他學習者、在lang8用相應的形態造句問日本人等諸如此類)

6、然後逐漸完善這個表,到此就結束了

等等?你這個垃圾方法還沒說怎麼記呢怎麼就結束了呢。

一次記住全部可能是難的,況且還有錯,那麼請重複

關於這一點我是這麼理解的,當你在做這麼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直在練習變形,腦子裡會慢慢形成這種感覺,慢慢潛移默化到腦子裡,再加上平時的看教材聽力,很快就會成為你的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的變形,即繞過了「理性科學記憶推導」的這個過程,也就是形成大家說的「感」。

首答,謝謝大家看完。


偶然瀏覽到這個問題,來詳細說一下。

寫在前面:包括 @明王道日語 在內的很多人都在不停地強調日語動詞一定要記基本形(辭書形),而《新標日(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的生詞表中的動詞以「ます」形出現。其次,《新標日》採用了與學校語法術語(日語傳統語法術語)不同的語法術語,即一類動詞(對應學校語法術語的五段動詞)、二類動詞(對應學校語法術語的上一段動詞、下一段動詞)、三類動詞(對應學校語法術語的サ變動詞カ變動詞)。個人的看法是:動詞記「ます」形或者基本形均可,但是要記就只記其中一種,不要兩種混著記。答主本人是記「ます」形的,需要變形時就變成基本形。

按照《新標日》的語法體系,13課說明動詞的「ます」形,14課是「て」形,19課是「ない」形,20課正式提出基本形。然後21課是「た」形,29課是命令形,30課是意志形,37課是「ば」形,38課是可能形式,41課是被動形式,43課是使役形式和使役被動形式。其變化規律如下:

「て」形、「ない」形:「ます」形變化而來

基本形:「ます」形變化而來/「ます」形:基本形變化而來,二者可互推

「た」形:「て」形/「ます」形變化而來

命令形、意志形、「ば」形、可能形式:基本形變化而來

被動形式、使役形式、使役被動形式:「ない」形變化而來

具體的變化規律參見《新標日》初級課本。

下面正式說一下日語動詞種類的判斷方法

根據基本形判斷

方法參見 @日語老師 的回答,此處不再贅述。

根據「ます」形判斷

第一步,去掉「ます」形的「ます」;

第二步,根據所剩的最後一個假名判斷,分兩種情況:

  • え段假名

直接判斷屬於二類動詞即可。

  • い段假名

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a.一類動詞

b.「來(き)ます」「します」「漢字詞/外來語/擬聲詞(例如わくわくします、どきどきします等)+します」屬於三類動詞

注意:類似於「け(消)します」的動詞雖然以します結尾,但不是「漢字詞+します」的形式,仍然是一類動詞。

c.《新標日》初級和中級一共有31個特殊的以い段假名結尾的二類動詞,需特殊記憶,列舉如下:

  1. あ(浴)びます
  2. い(生)きます
  3. います
  4. お(起)きます
  5. お(落)ちます
  6. お(降)ります,注意不要跟ふ(降)ります記混,ふ(降)ります是一類動詞
  7. お(下)ります
  8. か(借)ります
  9. かん(感)じます
  10. き(著)ます
  11. しん(信)じます
  12. す(過)ぎます
  13. ぞん(存)じています
  14. た(足)ります
  15. つう(通)じます
  16. できます
  17. に(似)ます
  18. み(見)ます
  19. に(煮)ます
  20. おう(応)じます
  21. こう(講)じます
  22. みあ(見飽)きます
  23. あいつう(相通)じます
  24. あ(飽)きます
  25. の(伸)びます
  26. の(延)びます
  27. もち(用)います
  28. めんどう(面倒)をみ(見)ます
  29. き(聞)きあ(飽)きます
  30. た(食)べあ(飽)きます
  31. すべ(滑)りお(落)ちます

以上。


方便歸類進行動詞變形。

如果你學的新編日語入門,就是按「五段,一段,サ變,カ變」四類分法學習動詞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嘛。


正式的叫法是 五段動詞 一段動詞 ka段動詞 sa段動詞。並不是隨便這麼叫 而是有其內在的語法含義。

在以自學為主的教材里 為了不讓你蒙圈 叫起來順口 就簡單的歸納為 一類 二類 三類動詞,其實並不影響學習 也不影響理解 。

你學起來開心就行


補充一下@蕭西之水zhenduo

古日語的下二段動詞多歸入現代日語的下一段動詞,而古日語的下一段動詞則指的是蹴(け)這個動詞

其變化為

け、け、ける、ける、けれ、けよ

希望有大牛能夠賜教,為何蹴這個動詞這麼特殊。


推薦閱讀:

如何反駁那種聽說你的專業是日語之後,罵你是賣國賊的人?
中華料理在日本都存在哪些誤解?
「ホンコン」來自英語嗎?為何日語把中文名稱中的「ng」譯成「ン」,把其他外語名稱中的「ng」譯作「ング」?
為什麼日語的五十音圖中沒有トゥ?
日語中一些單詞在外來語之前是怎麼表達的?

TAG:日語 | 日語入門 | 自學日語 | 日語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