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股市?

我翻閱了知乎網上大多數關於股市的初級問答,但是好像沒有一個詳細的介紹。

所以我就想問問關於我對股市的理解是否正確?

1.股市是否是上市公司以虛擬的形式瓜分公司?

2.所謂股份漲跌是否是由用戶們買的越多就漲的越快?當貴到一定程度證監會就會過來限價?這就是漲停板?

3.我在想一個問題..股市剛開始的時候..沒人買的那個開始..是怎麼來定一支股票的價格的?

4.股票獲利是不是隨著人的買多,價格貴,然後我在賣給別人。還是隨著企業的獲利而給股民的分化?

大概就這些..假如有大神過來指點一下.. 感激不盡..


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遊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遊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遊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股票的起源和發展視頻推薦,建議先收藏並在WIFI下觀看

大市·中國 第1集 從頭開始

大市·中國 第2集 大門開啟

大市·中國 第3集 不一樣的路

大市·中國 第4集 規矩方圓

大市·中國 第5集 鍛造藍籌

大市·中國 第6集 走出家門

大市·中國 第7集 引領創新

大市·中國 第8集 股市人生

記得關注我的公眾號「財商大叔」微信號fquncle1

http://weixin.qq.com/r/azgSCqnE6vSVre1p9215 (二維碼自動識別)

每日精選投資和理財類文章,助您實現財務自由


最近股市行情不佳,一路下跌,徘徊在耳邊最多的就是抱怨:這是什麼破股市,簡直就是黑市,一分錢賺不到,還賠錢!

乍一聽,對啊!有道理啊!什麼破股市啊!都他媽的賺不到錢!還賠錢!賠錢就算了,還賠那麼多!FUCK!瞬間義憤填膺,有種要馬上興兵討伐證監會的熱血之情,但是仔細一想,不對呀,你憑什麼認為你應該在股市賺到錢呀?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朋友非常不服?想立馬跳出來和我理論:你憑什麼認為我不能在股市賺錢啊?你在侮辱我智商!且坐下來,聽我掰開了、揉碎了,一點點和你講講這件事,等我講完了,你再來和我理論。

要講清楚為什麼很難在股市賺錢,那麼咱們首先就得先搞清楚股市是什麼。首先,股票是什麼,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搞清楚了股票那麼股市就好理解了,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

搞清楚了股票和股市是什麼,那麼咱們來看一下中國的股市是怎麼建立起來的。上海和深圳的兩個交易所分別成立於1990年底,始創之初,制度構建十分粗鄙,幾乎沒有頂層設計,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大多為華東及華南兩地的地方中小公司,滬市的所謂「老八股」中好幾家是註冊資本在50萬元的區屬企業。1992年8月,深圳發生120萬人爭購股票認購證事件,場面火爆失控,政府被沖,警車被砸,北京在失控中發現了一個「超級大油田」,兩個月後,證監會成立,股票發行權逐漸上收,至1997年,兩所劃歸證監會統一監管,在這一時期,決策層形成了一個非常詭異的戰略設計:中國資本市場應該為國有企業的脫困服務。怎麼理解?引用最敬愛的小平同志的一句話:「有股市就弄嘛,給國企發展籌措資金啊。」你看,淺顯易懂,說的很明白,股市是給國企發展籌措資金的,成立的目的不是給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盈利用的,是的,我知道你在想,美國股市是不是能夠盈利?是的,美國股市現在是發展很成熟的市場,前幾年炒美股,只要業績不錯的,買!很快就能翻倍,而且有些還能漲到五倍甚至更高,你賣出20%就能把所有的本金收回,剩餘的留下吃分紅,現在都還能有非常不錯的利潤。但是,你在A股就行不通。

2001年1月,經濟學家吳敬璉將中國股市直接比喻為賭場,甚至認為還不如賭場有規矩:「賭場裡面也有規矩,比如你不能看別人的牌。而我們的股市裡,有些人可以看別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詐騙。坐莊、炒作、操縱股價可說是登峰造極。」吳敬璉進而揭示了中國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由於管理層把股票市場定位於為國有企業融資服務和向國有企業傾斜的融資工具,使獲得上市特權的公司得以靠高溢價發行,從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錢,從而使股市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尋租場』,因此必須否定『股市為國企融資服務』的方針和『政府托市、企業圈錢』的做法。」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才發展了二十多年的A股並不是一個完善的、有保值升值價值的投資市場,他甚至不是一個公平公正的投機市場,A股是一個制度漏洞上允許某些人或者某個群體出老千但是唯獨作為個體的你沒有出老千資格的一個單邊的賭場。

有人說股市是一個零和遊戲,那麼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呢?咱們建立一個最簡單的模型吧,假設這個股市裡只有A和B倆人,只有一股股票,價值10元錢(簡單起見,假設手續費是1元每次),初始化設定這一股股票在A手裡,然後A覺得股票價值加了,他掛單20元要賣出去,B也覺得這支股票有潛力,所以他就出價20買了過來,這樣A賣出花了1元,B買入花了21元,現在除去股票的價值不算,A和B現在損失2元,這部分錢被無風險的拿走了。然後B買入後突然經濟形式不好了,他想認賠出局,再次掛價10元出手,A覺得不虧並且後市有前景,就出價10元認購,此時,股票再次復歸A的手中,算價格,除去手續費成本,A賺了8元錢,B虧了12元錢。這樣我們就能看出股市中有人賺必然有人賠,而且賺的部分等於賠的部分加上剝離出遊戲的手續費,這樣看,A股其實連零和市場都算不上,是一個負零和市場。

吳曉波總結A股特點如下:A股從誕生的第一天就是一個不倫不類的存在,它從來只為國有企業(現在叫藍籌股)服務,為國家的貨幣政策背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牆上寫著一句話:「保護小股東的利益就是保護了所有股東的利益」,此言在A股是一個不成立的。A股里的企業從來沒有把股價視為公司價值的晴雨表,因此,信奉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的人從來沒有在這裡賺到過一分錢(後面還會談到巴菲特的價值理論),相反,它是「禿鷹們」的冒險樂園,就如同米蘭·昆德拉曾經寫道:「事情總比你想像的複雜」,在中國股市發生的那些故事,謎底總比你想像得還要陰暗。A股的基本表現,不但與上市公司的基本表現沒有關係,甚至與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表現也沒有直接必然關係,它是一個被行政權力嚴重操控的資本市場,它的標配不是價值挖掘、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而是「人民日報社論+殼資源+併購題材+國企利益」。

在經歷了2015年6月份以來的股災後,我們更能夠印證了以上論斷,不論實體經濟如何萎靡不振,在加槓桿的融資推動下,就能給你硬生生造出一個大牛市,讓你怎麼買怎麼賺;同樣的,在股災到來之後,不論國家出台什麼樣的利好消息:降息、降准、公安部直接抓空頭、限制做空開倉、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閱兵在即等等利好出來,該千股跌停的還是千股跌停,即使尾盤拉動銀行、金融把指數拉上去了又能怎麼樣,指數的小幅下跌能掩蓋千股跌停的事實嗎?

上面我們在一個完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論證了A股的現狀,其實還不止,上文提到的可能出現的黑庄文化從A股誕生以來確乎從來沒有消亡,他們開始隱身於各個證券營業所里,以「地下敢死隊」的身份持續戰鬥,而吳敬璉所總結的股市特徵,這麼多年似乎也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不管怎麼樣吧,現實情況是這個市場還是存在的,並且還在運營,並且還有很多人義無反顧的衝進去,都期盼著能夠大賺一筆,那麼事實情況呢?

前兩年,騰訊財經在廣大網友中發起了一個股民生態調查。調查顯示,當年股民盈虧狀況不佳,調查人群中,盈利人數佔比僅為12%,而有45.78%的股民虧損達30%以上。經歷了2015年6月的大股災,有個調侃李大霄的笑話是這麼說的:6月份,我在某券商平台開展的模擬炒股大賽上報了名,由於我一直沒弄懂如何進行交易,所以就沒有產生實際的交易,三個月過去了,結果我以0收益獲得了這次模擬大賽的冠軍。好笑吧,顯示就是這樣!甚至更殘酷,一輪股災失血過多,還沒完全回血,又一次被割肉,還跑不了!

我也炒股,同學裡也有炒股的,我也留心觀察過一段時間,我們中一些自詡專業的也都在虧,至少我看到的沒有盈利的,有人會說我牛市裡賺過錢,只要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公司的股價變動都跟他的業務、財報沒有關係,這樣的股你是怎麼炒的?在牛市裡賺到錢的人,很多並不知道自己的錢是怎麼賺的,他們根本不看財報,甚至看也看不懂,只不過是運氣好,跟對了風。我一個朋友從去年到今年已經在股市賺出一套首付了,可是他根本就不在意市盈率之類的指標,我們的股民相信的不是上市公司的表現,而是政府造勢的決心,大家仍然是相信政策,不相信市場,相信只要政府需要股市漲,股市就不會跌。我前幾天跟那個炒股大賺的朋友聊這事,我說:「如果政府能夠控制市場,怎麼會出2008年的事呢?」他教導我:「2008年全世界都金融危機,當時北京的房價都腰斬了,但是政府一救市,馬上就托起來了,你得相信,國情不一樣……」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就是一個你掌握的經濟、金融知識無法應對的市場,那你怎麼能夠賺到錢。

股市的大熱引出了「菜鳥賺大錢」的新現象,甚至有媒體爆出「1000多萬新股民選股基本靠朋友」。

有一組網路數據統計,炒股的大學生中,有21%選股過程中僅僅是因為「名字不錯」就買進了,10%是「別人拋我就進」的「逆向思維」。另外,抽籤搖號、夢中神授、星座風水的「選股」方式更是大有人在。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更多的人參與股市是一件好事,但部分散戶投資缺乏專業知識,缺乏理性。如果不抓緊時間儘快學習股票投資的知識,就如同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跳進海中瞎撲騰,或者一個不會開車的人開著車加足馬力在街上橫衝直撞,終究會出大問題。

那麼咱們的問題就可以拋出來了,你不是醫生,所以你沒有去醫院做手術賺取手術費;你不是屠夫,所以你沒有去屠宰場殺豬賺取辛苦費;那麼你不是經濟、金融專業出身,連大盤、K線圖都一知半解,你憑什麼認為你應該在股市賺到錢?毫無疑問,憑藉好運氣不會在股市賺錢,因為好運氣不會常有。投資人參與股票市場的目的是為了獲利,您首先應該了解的是為什麼80%的參與者都失敗了,這絕大多數的參與方式是怎樣的?和你的區別大嗎?你的智商比他們都高嗎?你的職業經驗比他們更有優勢嗎?回答不清楚這點問題,僅僅憑藉意淫,就認為自己是優於別人的,那你憑什麼認為你應該在股市賺到錢!

股票投資,不僅僅是面對一堆圖形和數字,更是跟千千萬萬的人動腦筋,怎麼才能讓自己在這個社會公平合理地分離社會財富。我們的對手也是人,也有腦袋,也愛錢;並且這個市場還有億萬虎視眈眈的旁觀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別人為什麼必需把自己袋子里的錢給你;而你,又憑什麼能拿到這個錢?別人有什麼不足?你又有什麼優勢?學會思考這些基本問題,才能開始被稱為散戶;否則,只能是給這個市場送錢的「搬運工」,給這個市場輸血的「慈善家」——但沒有人會同情和理解你,他們會毫不留情的攫取你帶血的人民幣還哈哈大笑。

  行情不好的時候,散戶們只顧逃命,哪管是不是丟了黃金股,這個時候,精明的人和主力,就會開始撿這些便宜,於是,慢慢地,股市匯聚的人多數變成了精明和意志堅定的人,傻子和意志不堅定的人逃離這個市場。精明和意志堅定的人在一起,能托起股市,並且讓股市慢慢高漲。看見漲高了,別人賺錢了;沒有自我主見和意志不堅定的眾場外人士,自然又會追高跟進股市,這時,精明的人就開始悄悄離場,把風險轉嫁給散戶們,把收益變現落袋為安。精明的人控制著自己的貪婪和恐懼,在行情好的時候賺錢,賺誰的賺,場外那些盲目的被貪婪和恐懼牽著鼻子走的傻子的錢。精明的人在高位離場了,一幫盲目而又不能堅定的散戶,托得住市場嗎?可能把市場繼續推高嗎?不可能。只會一路跌,跌跌跌,再跌,還跌,跌到讓人絕望,跌到哭泣著割肉滴血離場。這個時候,精明的人又開始回來了。

基於以上邏輯,很多虧錢的散戶,就像怨婦一樣,天天叫罵:中國股市沒價值,不適合價值投資,不賺錢;外國股市才賺錢。試問:外國股市賺錢,誰虧?外國股市有價值,適合價值投資,創造了巴菲特神話;那麼其他人怎麼不能都成神話?並且,股神嘴裡的價值投資,從長期和大範圍看,是建立在自己精明的做盤、絕對地控股的基礎上的,算價值投資嗎(後面會繼續展開講)?在中國,那麼多精明的人,一個人能做幾十年的「正當的莊家」么?當年德隆國際風生水起的時候,比巴先生瘋狂到哪去了,十幾年時間創造一個金融帝國式傳奇;但當局哪容得下私營集團那麼瘋狂下去,再有幾年,公務員是不是都得靠你德隆發工資了?加上你高速擴張,必然有不符合常規要求的地方,捏死你就像捏死一隻螞蟻。

這個時候散戶會出來大喊:老子是信仰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我賠錢是因為中國股市不具備價值投資的基礎了,我且不說你為什麼早沒發展中國股市不具備價值投資的基礎,我和你聊聊你信仰的巴菲特價值投資。

現在,我們用這種以百姓利益為立足點的思維來看一看——所謂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儘管全世界都在說巴先生的價值投資,儘管巴先生自己也天天喊他的價值投資;但是,我們其實可以很輕容易地發現,老巴能經久不衰,靠的不僅僅是並且不主要是價值投資理論和模式——而是合理地管理和自我掌控市場。巴先生出道時是做了幾年私募操盤手,並且正好趕上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一波行情,價值投資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可是,到了60年代末,美國股市高估,在價值投資原理下,找不到投資的股票,於是老巴清算投資者資金,不再做操盤手了。到這裡,大家習慣都說巴先生離場了,都睜著眼睛說瞎話!雖然是了結了自己操盤的合伙人公司,但是他開始狙擊伯克撒爾公司,並且鼓動其他客戶一起狙擊,最後成功進住該公司領導層,實現「改朝換代」,之後以此為據點,四面出擊兼并,絕對控股,一直到現在。這是價值投資嗎?

價值投資在市場被炒熱高估時,找不到目標;而自己控股坐莊做盤做市場,永遠有數不完的機會等自己去進軍,這就說明合理地控股坐莊做市場法則,其價值和意義是遠超價值投資法則的。

老巴當年的是合伙人公司,相當於今天我們的私募,在羽翼豐滿和市場瘋狂的時候,想要狙擊一家公司,礙於持股上限或者說為了逃避操縱市場嫌疑,把公司解散了,讓大家自由進攻目標。這分明是要坐這家公司的老大,自己做市場;卻用價值投資理論的幌子來掩飾自己的真正本質,忽悠全世界近半個世紀。

即使單純的講價值投資,也不是像你想的那樣,這個股票現在都跌破發行價了,後期肯定有升職空間,買!價值投資是需要一系列數據支持並且是需要經過精算的,不是說便宜了就是具備價值投資的條件了,可能他還會破產退市呢。

那麼我來回答一下你為什麼賺不到錢。你做短線,想做短線王,咬一口就跑,但是你並不具有較高水平的技術知識和看盤能力,沒有一顆永遠平靜的任何波瀾都干擾不了它的節奏的心臟,沒有自己的操盤計劃和紀律,並嚴格遵守。你不習慣實時看盤,對出現的機會和危險反應迅速,處理果斷。你對學習有中國特色的股市心理學,並能分析出莊家的操作心裡和習慣呲之以鼻,對政策沒有敏感的嗅覺和準確的判斷的能力。你憑什麼做短線賺錢?並且短線這種操作是需要在股市裡長期磨練,經過多次的失敗和心靈痛苦的折磨,能成功的太少了。對於大部分散戶,不要夢想自己是那萬分之一的人,還是選另一種吧!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散戶都選擇了做這種人,他們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老天會賜予他的運氣,當他們明白時,也虧得差不多了。我不建議散戶這麼做,所以我介紹的很少,知識太多,一兩句說不完。

散戶會說我是長線投資者。長線投資一般要求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來源,不靠股票來維持生活。最好是非常忙碌的人,沒時間和精力看股票,操作股票。(這條的目的是盡量避免長期看股票對操作心理產生的影響,沒有好的心態,就沒有好的操作) 。要求有從不被巨大利益所誘惑,知足常樂的心就夠了。他們從不去賭博,不去猜測明天的事,穩健是他們的原則,他們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買入,什麼時候盈利100%以上賣出。他們有一定的股票知識和技術分析能力。(不用像操盤手那麼多,把均線知識和中短線買點技術學會了就夠了,當然,要是有股票基本面的分析能力和未來政策和市場導向的判斷能力就更好了。)他的紀律很簡單,低買高賣,高賣了再低買。(一般從買到賣再到買,要2-3年以上)。利用常人的思維來選擇市場的位置是高是低。每月只要聽聽新聞,看看周邊炒股的人盈利情況,大盤的歷史位置的分析,來決定是否進入市場。貪婪和恐懼是人天生的惡習,誰也無法完全控制。意志堅強的人,可選擇做第一種人。剩下的人要想克服惡習,做第二種人是你最佳選擇! 而且也不累!

還有人會說我是聽別人分析。我發現現在很多老師在談到自己的技術時,以及在給學生講解技術時,都是盤後講解,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可以在股票沒有開盤前講解一個股票的上漲和下跌.更沒有任何一個老師可以對未開盤的股票進行漲跌的確定.他們都是一種判斷性的認為,如果怎麼就怎麼,如果不怎麼就不怎麼.漲了,就猛吹,跌了,就會以各種理由來為自己錯誤進行辯解.我不明白,這種不成立的技術本身就是一種欺騙.欺騙了自己,欺騙了學生,我真不明白這些人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僅僅是為了糊口嗎?

回到上面的問題,如果你沒學過醫學,你想沒想過憑給別人做手術賺錢?如果你沒學過軟體編程,你想沒想過憑自己編個軟體賺錢?如果你沒學過法律,你想沒想過當律師賺錢?我想答案大多數都是否定的。那麼,不知道你想過沒有,中國1個多億股民,數不清的基金、券商、銀行、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社保基金,你憑什麼就能成為那賺錢的百分之十呢?

1.憑聰明。來股市的大都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一些。而且也有不少是別的行業的精英,成功人士。可是,事實上無論你有多聰明,在其他行業多麼成功,你也未必能在股市上賺錢。隔行如隔山。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聰明才智是毫無疑問的了。他曾經認為炒股賺錢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結果卻在股市屢屢虧損。同樣,沒人會懷疑牛頓的智商。牛頓1720年炒股賠錢後感嘆道:「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

2.憑運氣。確實有很多朋友運氣很好,蒙上一匹大黑馬,那叫一個爽,股價是打著滾的往上翻。短期內投資收益可能比許多高手還高。股市也確實是個神奇的地方,短期內你就是啥也不懂也可能賺錢,但是你不可能永遠幸運,靠蒙來的錢,賠回去的也快。

3.憑聽股評,上面說過了。先不說股評水平的高低,先問問你股評為什麼要對你講真話?你既不是他的客戶也不是他的朋友。股評家和機構勾結賺散戶的錢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4.憑內幕消息。如果你真的是機構的核心人物,有內幕消息那麼我無話可說。但是大多數散戶都是打聽來的內幕消息,股票炒作是需要高度保密的,等你都打聽到了還算是內幕消息嗎?這樣的內幕消息大多數都是莊家故意散布出來讓散戶高位接貨的圈套。

5.憑知識豐富炒股。例如有的朋友是高級會計師,能看懂年報裡面複雜的財務數據,可是中國股市裡財務數據造假的太多了,如果數據本身是假的,你分析出來的結論怎麼可能是正確的呢?就算數據是真的,你也無法憑這個結論賺錢,公司再好沒機構做還是照樣下跌。公司不咋地,股價卻可能漲上天,氣的你一點脾氣也沒有。其他行業的專家也是一樣,你在本行業知識豐富,是專家,是權威,但在股市裡,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

6.憑堅持價值投資,上面也分析過了。這不過是超級主力讓你在高位買股票的謊言而已,價值投資是一套很深的理論,需要很複雜的分析,運算,散戶是學不來的,學了也沒用,價值投資只適用於大機構。對散戶來說,千萬不要相信:「好股票要像娶老婆一樣守一輩子,等著股價翻十倍」的鬼話。舉個簡單的例子,一輛價值一百萬的寶馬,賣你二百萬,你還會等著升值嗎?車是好車,但是你買貴了,同樣道理,好公司的股票你買貴了,也會賠的很慘。

7.憑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大多數人學到的都是皮毛而不是精髓。好多朋友看了幾本技術分析的書,什麼k線形態理論、什麼格林威爾法則、什麼道氏理論、什麼江恩理論、什麼波浪理論、什麼技術指標,還有一些江湖騙子似是而非的什麼什麼炒股秘訣等等,便如獲至寶。以為從此可以笑傲股市,在股市賺錢就像從自己兜里掏錢一樣容易。這種想法就像你看了幾遍《孫子兵法》就以為自己懂了兵法,可以像林彪,彭德懷一樣指揮千軍萬馬一樣可笑!兵法是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掌握的。同樣,技術分析是靠在股市摸爬滾打,逐漸掌握的,光靠看幾本書有什麼用?

8.憑經驗。經驗在別的行業很重要,當然在股市投機中也很重要。但是炒股光有經驗就能賺錢嗎?如果你學的是炒菜,以前怎麼炒,下次還怎麼炒就行了。如果你學的是給汽車換輪胎,以前怎麼換,下次按照經驗還怎麼換就行了。但是股市不一樣,這次你根據一個理論,或者指標賺了錢,下次還這麼做卻有可能虧得一塌糊塗。股市是千變萬化的,只有真正體會了股市的運行規律才能把股市當成提款機!

以上分析是大致思路,並不是模式。你要有你的思維和操作習慣。股市千變萬化,沒有任何一種技術和操作模式是萬能的,不同時期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

華爾街一位著名操盤手曾說:「股市中賺錢很快,但虧錢也很快,而且每次虧錢大都是賺了錢後洋洋自得之時發生的」。你的思維正確了,再附施正確的操作方法,就能在股市中賺錢了,炒股其實就是考驗人的思維和心態,你的思維正確了,心態好了,方法找對了,那麼股市就是你的取款機了。其實,朋友們,炒股就像經營人生,方法找對了。心態成熟了、技巧掌握了,財富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准對最近的股市,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即使有央行史無前例的同時進行降准降息雙響炮救市,本次牛市,總體跌宕中下行趨勢已經難以改變。因為,理性投資者甚至包括上市公司股東已經紛紛抽血出逃。天上不會掉陷餅。投資也是一門專業,而且是門道極深的專業。不專業,任何人都是賺不到錢的。否則,人人都是億萬富翁,人人都該是巴菲特了。

總之給像我一樣初入市的送錢人建議如下:首先想明白自己憑什麼認為你應該在股市賺到錢,然後考慮以下幾點:1、多看少動,不懂不買。2、多學少跪,兼聽則明。 3、控制倉位,控制情緒。4、設止損,不半路上車。5、設止盈,不全倉到頂。

最後,仍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某公司沒錢用了,他就隨便找來一張紙,寫上100萬,然後賣給你(免不了要吹一通說這紙怎麼怎麼值錢,要不然你也不會去買),這張紙就是股票

如果他賺了錢,你要憑這張紙來領錢,這叫派息

如果他虧損了,不要緊,他說明年我們會賺的,這叫預期收益

當然,每年都要告訴賺沒賺,出個文件,這叫年報表

怕你老擔心,年中出一次,這叫半年報

還不行?一個季度彙報一次,叫季報

你還是拿不準,要求退錢,那不行,但你可以把這紙買給別人,這叫股票交易

他又沒有錢用了,再找張紙寫上100萬,這叫增發新股

終於賺到錢了,討論每個人分多少,有這種紙的都可以來,這叫股東大會

大家投票決定每具有10股的人得錢1元,出個通知告訴沒來的人,叫公告

你覺得少了?我公司總共有200萬股?你都買去,就由你說了算,這叫收購

你覺得這紙還是不錯的,好吧,我們按每具有10股的人再得一股,這叫送股

你高興了,現在市場上這種紙走俏,10元一股,得一股就像得10元,比派息好

結果第二天市場上該股只賣9元,這叫除權

你一想11股*9元=99元,和原來10股*10元=100元,還差1元,這叫貼權

你正想不通,每二天漲到10元了,真賺了(11股*100元)-100元=10元,這叫填權

漲了你也不賣,好,你被稱為投資者

有利你就賣,OK,你被稱為投機者

你買得多,多到能夠影響股價,你被稱為莊家

你買得少,隨時準備跑,你被稱為散戶

你買得不多不少,介於之間,你被稱為大戶

你代表你們單位,用單位的錢買,你就是機構

你認為要漲,你被稱為多頭

你認為要跌,你被稱為空頭

你把全部的錢都買了股票,你就滿倉了;只用了一半:半倉;完全沒買:空倉

要是今天買了就能賣,或者賣了後可以立即買,那叫T+0

今天買了只能明天賣,叫T+1;後天才能賣:T+2;後後天才能賣:T+3.....

專門買賣紙的 地方叫交易所

現在 科技發達了,連紙都不用了,只用符號了,記錄這些符號的掌柜叫證券結算公司,

決定哪張紙可以拿出來賣 的叫證監會

拿到了錢想溜之大吉,即」閃人」的叫退市,

拿到了錢花完了,再也沒人信了,然後換個馬甲再賣紙的叫重組,

男 女訂婚預約某日結婚的叫可轉換債券

到時懶婚的可得到一點點青春損失費叫可轉債利息

股票交易就是 一張紙(符號)轉來又轉去,

轉到你的手上後沒人再要了叫套牢,

套得實在太深了 叫死豬不怕開水燙

套得太 可怕了,自己都不敢算了叫手中有股,心中無股,

跳水:股價如郭晶晶的優美入水動作,絕的是竟然還沒水花溢出,

陰跌:股 價如凌遲一般,一小塊一小塊的割掉你的肉,

大家都買這張紙,漲了,高興,捨不得賣,再買一張,這叫追漲,

這張低賠了,你感 覺這張紙還能漲回了,你以半價的價格又買了一張,叫補倉,

這張紙賠了,只剩半張紙的價了,你想想,算了吧賣了,這叫割肉,

賣完後悔 了,原來二張加一起也不值半張錢了,賣了吧,叫斬倉,

這張紙只剩六分之一價格了,大家都說已經是最低價了,這叫谷底,

結果只漲了一點點,這叫觸底反彈,

沒想到這張紙又漲回來了,價格還高了不少,賣了吧,高興啊,數著手裡的錢,總在想什麼時候再買一張,在掙這麼多啊,這叫股民的心理,

這張紙賠了,賣了,想著在添點錢,把賠的錢在掙回來,這叫賭徒的心理,

大家都 說這張紙不值錢了,可我非得買,結果掙了,這叫瘋子的心理,

大家都說這張紙能掙錢,我買了,結果賠了莊家跑了,只剩我這樣的人了,這叫散戶抬轎

當這張紙漲多的時候,利潤叫泡沫,政府要來分你的利潤,那就加稅,就是稱擠泡沫,

當這張紙跌多的時候,政府告訴你要堅定信心,長期持有,獲得財產性收入,證明你愛國,可有一點,就是你的錢永遠也拿不回來啦,留給兒孫,只要這家公司不退市的話.**

今天,像黃世仁大搖大擺走進去;明天,如楊白老哭哭啼啼爬出來...

先到這,我歇會兒~~覓食去!沒人豎大拇指的話,我就安分點畫上句號


要理解股市的定義,首先要知道股票的定義。

股票(stock),是一種權利的憑證,是證明投資者對公司擁有股權的證明,意思就是說,只要你買了哪家公司的股票,那家公司…….的一部分…..就是你的,你就是它的主人(股東)。你擁有他的處置權,利潤分紅,參與公司決策,給公司提案,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就相當於一個國家的公民。那你就要問了,如果我買了萬達的股票,是不是就可以讓萬達影院以後賣電影票的時候順便賣瓜子呢,邊嗑瓜子邊看電影多過癮,竟然我是他的主人,我就有操作他的自由。原則上是這樣的,但是,,,,,,還有一大堆同樣拿著萬達股票的主人(股東)是不會讓你這樣做的。要知道為什麼,這就要理解股份公司的構成以及股份公司時如何做出決策的。

圖片來源: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上圖是萬達商業地產的組織架構圖,我們只看畫圈裡面的內容。

首先是股東大會,只要是持有該公司的股票,哪怕只有一股,也是該公司股東大會的構成成員。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關,就像國家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司的經營方針、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公司章程等涉及公司最根本的發展方向的問題都有股東大會投票決定。那你說,看到新聞,說萬達明天舉行股東大會,然後屁顛屁顛的跑過去投票,可以嗎?這還是不行的。上市公司召開股東會之前會發布公告,設定一個股權登記日,你需要到所開戶的券商處辦理股權登記日收盤仍持有該公司股票的證明。然後帶好自己的身份證等資料,在指定日期到指定地點參加會議即可。等你到了股東大會現場,發現都是西裝革履的大boss,就你一個屌絲,這時候千萬不要怯場,你的地位和他們是平等的。每一份股票就是一份表決權。提案需要表決時,是時候體現你主人的身份了。勇敢的舉手吧,雖然沒有什麼卵用。不要以為投票就那麼幾十個人,你的舉手分量就很大,《經濟法》規定:

「(2)股東大會對普通事項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

(3)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註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併、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2/3以上通過。」

最後的結果是「表決權」的分量決定的。

既然制定了公司的方針,那誰來執行呢?這時候就需要董事會了。這就相當於國家的政府成員了。董事會的成員由股東大會選取產生,代表著股東的利益。股東是企業的擁有者,是企業的主人,但是主人太多了也不好做決策,於是投票選擇董事會成員代表股東大會。董事會負責公司的具體事宜,比如股東大會決定公司要向瓜子行業進軍,那麼董事會就要決議明年是收購一個生產瓜子的公司呢還是自己重新開一家做瓜子的公司。當然,如果董事會幹得不好,股東大會是有權利把它票下來,重新選的。這也是西方政府一旦做不好就下台的原因。

股東會和董事會基本還是維護者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基本還是公司的主人。總經理,一般就是公司聘請的管理人員。1932年,美國經濟學家BerleMeans發現企業所有者兼具經營者的做法存在著極大的弊端,於是提出「委託代理理論」,倡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當時的美國公司由於股權極度分散,經營管理的日益複雜性從而產生了專業化管理的需求。委託代理理論開始成為現代公司治理的邏輯起點。(畢業論文里的句子,拿出來裝裝逼)。

簡言之就是說,你也出錢買公司的所有權,他也出錢買公司的所有權,結果特么都不會管理,公司怎麼賺錢完全不懂呀。光想著賣瓜子沒用呀,你要知道怎麼收購材料,怎麼買炒瓜子的機器,怎麼賣,在哪兒賣賺錢最多才行。這時候,你們這些個土豪老闆就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給他一定的費用,替你們打理公司。當然,如果他做得不好分分鐘也是面臨被fire的可能。

媽蛋,寫了這麼多發現寫跑題了。(有興趣了解公司構成的,自行百度監事會

話接上回。你是拿著萬達的股票,你是萬達的主人,你要在萬達賣瓜子,你投了票,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卵用,王思聰依然不是你的老公。於是,你狠下心,不想要公司的利潤分紅了,也不想當公司的股東了,要把這份所有權賣出去。但是你要知道只要是股份公司,都可以發行股票。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可以在股票市場上交易。幸好幸好,你的那一份是可以賣的。剛好市場上有一批想給王思聰生孩子的人,他們想做萬達的主人,並且給這份權利出了一個價格。於是duang的一下,你們在市場上成交了。你失去股票所有權和所有權代表的一切權利,獲得現金;對方失去現金,獲得股票所有權和所有權代表的一切權利。

有人買,有人賣。有人想買,有人想賣。於是,市場就誕生了,股市就誕生了。股市(股票交易市場)是這樣一個場所,擁有眾多的股票買方和賣方,在一定的規則和制度的約束下,不斷達成股票買賣成交的市場(非官方定義)。

圖片來源:自繪

總而言之,股票是一種所有權。股市是所有買賣股票的機制以及規則。


上面說得很細緻,我來說說本質上的理解。

股市是國家開場子,用來讓大企業融資的。

製造一部分富人,同時,長期來看,洗劫更大部分的富人和民眾。

並且,國家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


1,你去買基本關於股市基本知識的書,知乎上又一些回答,但是不是特別全面。

2,拿出一小部分錢,如果沒有哪怕1000塊錢,開個戶,實際去操作幾次,這樣有利於你快速的了解股市

3,當你實際操作之後,再去看一些財經博客的專欄,或者深度拜讀一些股市方面的名著

4,當你認為自己知識儲備OK的時候,多拿一部分錢去操作。

5,當你在股市深度套牢過,快速盈利過,你的心態日漸成熟的時候

OK,你已經真正的了解他,並伴之你的一生...


假設小張一個蘋果樹,樹上有10個蘋果。蘋果聞起來好像挺甜,這時大家給這棵果樹估價,1000塊。上面的果子5塊錢一個。老王找小張說:我不會種果樹,但我想掙錢,這樣,我把這棵果樹買下來,你負責種和賣如何?小張認可這個方式,於是和他簽了協議,這個協議象徵果樹的所有權,目前這個協議在老王手裡。而小張負責經營,賣掉果子得的錢要給老王一部分。

可是果子熟了之後,大家一嘗,這個果子是酸的!於是大家都覺得這棵果樹不好,這棵果樹值500,一個果子值1塊。老王一想,等這果樹老了我豈不是血本無歸?於是趕緊把這個協議賣給當鋪,當鋪是一個錢和等價物品所有權自由交換的地方。老王想這波不虧,還沒賠光。

但是今年好多果樹因為病蟲害產出了爛果子,這時原先屬於小張的那棵樹身價大增。好多人都想買這棵果樹。老王欲哭無淚。

現在可以說明,股市是一個交易公司所有權的地方。而總股票的價格是大眾對一個公司考慮到潛在盈利能力的預期價格。所謂蒸發,是對一家公司預期價格的大下降。所謂紅利,也就是公司所得利潤按照所有權比例的分配。

而一個國家的股市指數,則是對一個國家所有上市公司的預期總價格。所以說,股市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大家覺得它能很好地發展,所以預期高,反之則預期低。

股價是由市場的供求關係來決定的,市場各方的買賣都被允許。但中國股市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漲停和跌停。這是美股沒有的。我感覺這是因為目前中國股市機制尚不完善。

最開始的股票價格是由公司自己根據公司的總資產和未來盈利能力來決定。但之後的價格由股票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

股票的獲利有兩種方式,一是由投資者自行買賣套取差價,另一種是由公司分紅。


公司融資的地方。


1.股市是否是上市公司以虛擬的形式瓜分公司?

不是。中國的股市上市要求審核,上市之前要求將公司上市資產重組合併之後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這一實體。上市所募集的資金以增資形式注入該股份有限公司,佔有一定百分比的股權且這些股權可以公開在滬深兩地交易所交易。原公司並未被瓜分且不是虛擬形式,你可以獲得該公司的盈利分紅和轉增紅利。

2.所謂股份漲跌是否是由用戶們買的越多就漲的越快?當貴到一定程度證監會就會過來限價?這就是漲停板?

並不一定;限價是制度規則,漲停板請百度。股票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所決定的,可以從物價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和理解——鹽是人人都需要且每日交易量都很大的產品,但我國的鹽產出遠大於消耗,儲備數是天文數字,所以鹽價可以一直保持較低的水平。

3.我在想一個問題..股市剛開始的時候..沒人買的那個開始..是怎麼來定一支股票的價格的?

由上市ipo的發行商和承銷商決定。參考第一條的解釋,上市股票的總價值僅占公司總股權的一部分,設定發行價之後反向還能確定該公司的市值。總而言之就是人定的,至於值不值,也是由人說了算。

4.股票獲利是不是隨著人的買多,價格貴,然後我在賣給別人。還是隨著企業的獲利而給股民的分化?

參考問題3.獲利一方面是企業盈利之後做的紅利分配,一方面是他人對於該股票未來分紅的期待而大量持有該股票導致供求不平衡最後反映出的股價上漲然後你賣出所獲得的獲利。


世界上股市分為兩種:股市和中國股市


1、要了解什麼是股市,需要回到400年前的荷蘭,1602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它是第一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他們發行股票,公司承諾對這些股票分紅。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說白了股票就是打白條,公司把自己股份制後,拿出其中一部分股權去融資,一般的股民只能享有分紅,干預不了公司的日常運作。

2、資金的不斷流入確實會推高股票價格,和水漲船高一個道理;市場過熱的時候一般政府都會幹預,找本書看看華爾街的歷史就知道了;正常市場是沒有漲停板限制的,中國政府是出於保護中小投資者設立的(溫水煮青蛙,水太燙一下就跳出來了)。

3、東印度公司,國家信用背書,政府將一些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摺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增加了東印度公司的許可權和信譽。

4、股票上漲無非兩種力量的推動,一種是盈利,公司由賺1個億到10個億到100個億,股價就會相應上漲,這也是最基本的力量;一種是整個市場估值的改變,短期內可能是某個題材(題材的產生是基於未來盈利的增長),可能是一波牛市改變了整個市場的估值等,實質都是資金的推動。


缺少分紅的股市就是最大的旁氏騙局,每個人看著賬面的價值沾沾自喜,這是一個零和博弈,躺著就能賺錢的是在這條產業鏈上的人,印花稅,交易稅養活了他們,而如果有人從股票市場獲利退出,那麼就是負和博弈。


體現人性的最佳場所


我是2014年4月份開始炒股的,那時周圍的同事天天聊股票、基金,聊著他們每天的盈虧,股票的行情和走勢。我就也想參與其中,那時的想法倒不是想賺錢,只是覺得工作了應該學著投資和理財。從那時便開始了我的炒股生涯。

用手機開好了股票的賬戶,第二天用5000塊錢,買入了上港集團和中遠海運兩隻股票。兩隻股票都是因為工作而有所了解的航運股。之後的一天,因為傳言航運企業重組合併,航運有關的股票大漲。我的兩隻股票因此漲了很多,一天賺了300多。

看到自己的股票一天盈利300,那種只需要點點手機屏幕,便能賺到了一天的工資收入,那種不勞而獲的成就。讓我覺得,如果我能夠掌握股市裡的股票漲跌的規矩,每次低點買進,高點賣出,不就可以賺錢,實現財務自由。

終我之後所有為炒股付出的努力,都在尋找這種股票里低買高賣的方法。可不論是股票k線技術派、消息面提前埋伏、或是價值投資,都沒能成功。

我進入股市時,上證指數是4200點,正是牛市最瘋狂的一段時間。那段時間,隨便買什麼股票都能賺錢。幾乎所有的人見面都會聊股票,所有的人臉上都洋溢著財富增值的喜悅。圖書館證券投資的書被借空,電視上到處都是講授如何炒股的分析。我也慢慢的把股票的投入增加到5萬,最多的時候,股票盈利八千多。

那時雖然每天都賺錢,看著自己的股票賬戶數字一天天增長。但心裡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差不多同時進入股市的幾個同事,有時一起聊天,我們都不懂股票為什麼會漲,增長的「錢」到底從哪裡變出來的?那時我決定如果股票賺了一萬,就全部賣掉,覺得能賺一萬塊錢也算很成功的投資了。但是,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達到一萬的盈利了。反而是漫長的下跌的開始。

第一次暴跌的那天是周五,那個周末是端午節。之所以印象很深刻,是因為網上流傳著各種聯繫著股票大跌跳水和紀念屈原的段子。股票沒有任何先兆的暴跌,第一次見識千股跌停,我的所有股票也全部跌停,盈利從八千一天之內變成了兩千。

炒股以來,所有的感受都是股票一直漲,第一次遇到股票的暴跌,第一次感受到資產縮水的痛苦、訝異,和各種沒有提前賣掉的悔恨。也第一次感受到股票市場的恐怖。那時想,要不就把所有的股票賣掉,至少還賺了兩千,不用擔心股票這樣的瘋狂。那是我最接近離開股市的一次機會,後來也有很多次想徹底不玩股票,可惜卻再也沒有做到。

人性的貪婪,不勞而獲的渴望,讓我依然留在了股市。後來就是最慘烈的股票暴跌,上證指數從5100的最高點,迅速跌到了3000點,大量財富的泡沫在這個過程中迅速灰飛煙滅。在這個過程中,身邊人的幸福的喜悅不見了,變得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大概是運氣好的緣故,大盤這次暴跌時,我並沒有虧錢。一直到2015年,股票資產一直和我總的投入差不多。

2015年元旦前後,又一次股票暴跌。這一次我沒有了以往的好運氣,我的股票幾天之內接近腰斬,虧了三分之一,接近兩萬的虧損讓我覺得大概這輩子都不會從股票里回本了,為此消沉了好些天。

後來的那些日子,股票漲漲跌跌,有的時候股票漲了很多,多到接近回本又很快掉下來,有的時候跌的很慘,最多的時候虧了接近一半。更多的時候,是漫長的起伏不大的煎熬。

這些年,我買的股票中,有的賣出後,迅速漲停,股價翻了好幾倍,也有賣掉的股票之後一路跌跌不休。有過懊惱,有過慶幸,有煩惱,最後變得有些麻木,覺得股票不過是一堆數字,就像是玩了一種手游。最多最多的感受是,為自己虧掉的錢覺得可惜,總想著要是當初不炒股,也就不會有虧損。期盼著股票有一天能回本,就像以前一直學不好的開車,都是壓在心裡不開心的石頭。

直到前些天打中新股,加上運氣好的一些操作,套了差不多三年的股票不僅回本還小賺了一筆。我終於可以比較輕鬆坦然的心態看待過去的整個炒股時光。

回想起來,每天關注著股票的漲漲跌跌,資金的流入流出,關注著股票有關的經濟和行業政策,研究著並不太懂的K線,道聽途說著各種小道消息,那些炒股的情緒變化。也覺得了悟了一些東西。

先是股票本身。股票市場本應該是企業用來融資,民眾投資的一個渠道。但中國股票市場制度不規範,內幕交易多,分紅派息少。大多數股民也並不是把股票當成一種投資,而更像是一種賭博的博弈。而這種賭博還遠不如那種賭場的賭博公正。

私募、基金、國家隊,擁有著遠比散戶更多的信息、技術、資金優勢。在這場博弈中,無論散戶用什麼方法,技術指標、價值投資、或是聽各種小道內幕消息,都不可能真正贏得了這場賭博。所以,散戶絕大多數都是虧損的,「一賺、兩平、七虧」才是現實情況。我也只是運氣好,才僥倖回本小賺。

再就是人性,股票里的那種不確定性,忽漲忽跌讓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貪婪、幻想、盲目、得失心太重。賺錢的不想收手,覺得會漲的更多。虧錢的又不願割肉,總覺得能反彈。看著股票股價快速上漲,懊悔自己沒有早點買,急忙追進去,股價又快速下跌,這才意識到是莊家的陷阱。暴跌的時候不及時割肉,一直死撐著到無可挽回。

炒股里最可怕的是盲目的幻想和偏信。總覺得自己買的股票是對的,總覺得自己是有道理的。

我持有的時間最久的一隻股票是「強生控股」,是一家上海計程車股票,那時網約車的發展已經是勢如破竹,計程車行業日落西山,但那時的我就跟那些計程車司機一樣,幻想著政府不會讓計程車這麼倒霉,期盼著社會發展的倒退。這個股票跌了很長時間,我依然偏執相信會漲回來,不肯賣掉。後來的結果是這隻股票一直在跌,直到我賣掉很久後,這隻股票依然陰跌不止。

炒股這幾年,從對股票一無所知的新丁到有幾年炒股經歷。如果要說炒股這麼些年給我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我覺得是讓我變得更平和了些。讓我意識到資金是流動的,賺錢或者虧損都是一時的,並不是什麼要命的大事。

現在對股票開始有了種疲憊感,那些漲漲跌跌,增增減減的數字已經很難引發我的情緒的波動。很多時候想著,要不要從股市抽身。畢竟我並不是專業炒股的人,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關注股票。不大可能從股票上賺大錢。

但現在這個社會,銀行存款利率、理財產品收益很低,買房子也買不起,各種亂七八糟的金融投資產品風險太大。反倒是並不在高位的股票給人一種安全感。

如果中國股市能夠更加規範和完善,讓股票回歸投融資渠道的本來目的。也算是散戶之福,企業之幸,國家之幸了。


機構莊家入庄某股後,不獲利一般是不會出局的。入庄後,無論股價是繼續橫盤還是呈現慢牛式的爬升,其間該股的每筆成交較莊家吸納時是有所減少還是持平,也無論成交量有所增加還是萎縮,只要股價未見大幅放量拉升,都說明莊家仍在盤中。特別是在淡靜市道中,莊家為引起散戶注意,還往往用對敲來製造一定的成交假象,甚至有時還不惜用對敲來打壓震倉,若如此了解更多詳情戳→xmyx39 多年實戰經驗老師助你穩定回血,每筆成交應仍維持在一相對較高的水平。此時用其來判斷莊家是否還在場內,十分靈驗。若股價放量大陽拉升,但每筆成交並未創新高時,應特別提高警惕,因為這說明莊家可能要派發離場了。而當股價及成交量創下新高但每筆成交出現明顯萎縮,也就是出現背馳時,跟庄者切不可戀戰,要堅決清倉離場,哪怕股價再升一程。


股市是什麼?股市是博弈。


股市,割股之市。


股市分為中國股市和外國股市,

中國股市:是一個大賭場,是一個對手可以看你牌的賭場,

外國股市:不知道。


是世界上合法的最大賭場!


把未來的夢折現到現在賣給你的地方,夢想劇場,買票入場,當然,你也是實現夢想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復星郭廣昌被調查?
20171012股市分析及20171013股市預測?
大宗交易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對於炒股你是喜歡長線持有還是喜歡短線操作,為什麼?
龍虎榜的到底有什麼用?又該如何使用?

TAG:股票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