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培訓行業的興盛,是否折射出中國高等教育某個層面的失敗?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很多三本,專科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都去學那些IT培訓,四五個月接近2萬元。但是很多人培訓後確實可以找到月薪四五千的工作,甚至兩年後的月薪接近一萬。

為什麼大學四年的學習依舊難以就業(甚至包括一些普通二三本和專科的計算機系),但是幾個月的培訓就能讓學生找到工作?這是不是折射出中國高等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的失敗呢?


失敗就在那裡,不需要折射。


大學沒教你遊戲

大學沒教你約炮

大學沒教你考試作弊

大學沒教你論文代購

好像不少大學生會這些

(我的意思是不教實際上很多東西也學得會,就是想不想學)

面對無心學習的學生,奢望老師用心地教?

不要把所有的問題往人家身上推,然後自己心安理得地繼續。

單位招人為什麼一定要有學歷條件?

好單位985,211

普通單位要本科以上

小公司也起碼專科以上,哪怕是個文員,前台。

你說大學有沒有用?

大學是教你基本的人文知識,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教你學習方法,讓你拓寬視野,教你更理性的思考問題,思維方式才是決定性。

只管就業不管其他的,還是讓技校和職院去做吧。

不光是IT業,其他行業也一樣,所謂大學教的和單位用的不一樣,大學教的當然要滯後一點,什麼新東東上來就教,那萬一這些東東是曇花一現呢,還是要挨罵,你說IT行業一年要推出多少新概念,就是了解這些新概念也要花不少時間,這些概念一大半過一年就沒人提了,再要考慮在行業中應用狀況及其發展後勁,真要要花不少時間了。

有兩個因素決定這種現狀,出問題的不是高等教學:

第一:國人浮躁,沉不下心來,剛就業不久,2-3個月,學會點小本領就想著提高薪水,如果不滿足,就跳槽,你說除了大公司一般能滿足應屆生的條件,普通公司誰能滿足不斷增長的慾望呢,所以人家公司也不樂意招來培養,就直接招能幹事的人來了,這就尷尬了。

單位要有經驗,沒有工作我哪來經驗。

第二:就是勞動法了,公司招人是讓你來做事的,剛教你點本領你就走,原來還指望你作點貢獻呢,你的貢獻卻一分也沒有呢,單位能拿到什麼呢,一分賠償也沒有,根據勞動法,任何攔住你的辦法都是違反勞動法的,企業是要賺錢的,不是來做雷鋒俠的,光投入沒產出,這種事情企業是不會做的,等你們辦企業的時候也一樣。

所以IT培訓生一出來,至少能幹點事,所以企業招你,至少虧不了。

所以這是高等教育在為一個壞的勞動法背鍋。

當然中國高等教育確實有問題,老師除了拿項目、搞科研、發論文有積極性, 教學生真沒有積極性,還是大學的考核機制出了問題。

如果學生用心學,老師用心教,這該有多少好,終有一天會這樣的。


不應該說是利益鏈條的掛鉤么?比如你不去xx就去不了xx。還有高校部分學生自己沒有Critical Thinking。應該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學什麼,而不是跟風式學習。

比如單片機或者嵌入式開發就是這樣的。很多人大一一進去就覺得基礎課程沒卵用,天天抱著10天學會單片機的視頻或者郭天祥的那本書。結果到頭來真正需要吃苦的課程沒有學會,代碼其實也沒有多少進步,只會一些最基礎的代碼--比如流水燈。而真正需要的數學課程,物理課程,電路課程,演算法課程幾乎都不會。我都覺得搞笑,這些最基礎的東西搞不定學什麼單片機。

然而更加令我更加吃驚的事情是,很多所謂的單片機或者嵌入式廠家開設所謂的培訓部門或者用自家的晶元搞一些電子設計比賽(就是指定他家的晶元或者開發版,一般下來上千都要)。基本上經常跑到高校來宣講一些人「成功故事」。然後就給部分大學期間只會焊電路板或者寫一些簡單程序,連真正的電路都分析不清楚,電學有幾個公式也不清楚的人,被忽悠進去了。其實自己買一些教材來看,絕對學得不差。或者自己去申請一些好的公司實習或者夏令營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後這些培訓公司形成了高校點對點式教育,學長學姐勸學弟學妹來做培訓,這樣搞得就有點像傳銷組織一樣。而且,這些組織肯定和一些公司有一定的掛鉤,推薦幾名去這些公司。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工作門檻都不會特別高,說到底還不是自己不學習或者自己不會自己上網尋找一些自我提升的渠道。說白了自己交智商稅還能怪誰。

牛人在哪裡最終都會牛逼,平庸而又不努力的人在哪裡都不會成功。


這個問題的提問角度有點窄了,中國目前實際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那它的高等教育必然也脫離不開"發展中"的高等教育,京師大學堂還要送各種人才去美國,那現如今刨掉沿海的高樓大廈,各行各業哪裡不需要學習世界的先進經驗?

回到問題本身,題主的「討論」取樣也不夠全面,那我也就是直接舉幾個身邊的例子,說明我的觀點:IT培訓火爆是目前 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用人單位)的信息不對稱綜合導致。

例子一:一個被埋沒的211「程序員」

答主一個同學,挺聰明,但大學以前從沒有正經接觸過電腦,高考的時候輕鬆211,但是選擇志願的時候,家裡面人以「我們一家人都不熟悉電腦的,選什麼計算機啊」為由,不讓其報考計算機相關專業,選了化學....

該同學在大學學化學的時候,報名了一個彙編選修,一個VB選修,類似於興趣班,結果學完了還抽空幫隔壁計算機系的同學寫寫彙編啊,VB的課程實驗。

直到畢業了,答主勸他不如改行吧,他仍然以不太熟悉計算機為由,去了體制內一個比較清水衙門的崗位。

這個例子只能側面反映,中國很多普通的學生和家庭,在根本都不怎麼了解各行各業的信息的情況下,經常會做出不太合適的判斷。

例子二:500強公司,全民學安卓?

這個例子涉及到一些不方便透露的資料,只能用人格保證真實了。

一個自稱500強的公司,公司軟體底子是單片機級別的,前兩年因為高層領導的一個盲目而大膽的計劃,在公司內部自發的形成了一個「自我進修式」的安卓學習熱,因為大家看到新招來的安卓APP工程師,個個待遇不錯,而當時外界鼓吹的 安卓=高薪 論調,更是加劇了原本整體薪酬就偏低的該公司員工的「異心」。

於是答主就看見了,電源工程師看安卓視頻,測試工程師看安卓視頻,就連EMC實驗室工程師的桌面,都放了一本《瘋狂安卓講義》。

答主當時和裡面兩個剛畢業的,211的電子工程系畢業的大學生,合作,沒2個月,突然說他們不合作了,我以為是離職了,結果一問,領導讓轉去學安卓,他們甚至還計劃報個班,和公司簽協議,帶薪去學習。

我當時真是一臉的無語,兩個電子系的,做硬體的,而且看得出來沒有太多軟體基礎的,就因為領導說去學安卓,居然也就去了,,,早兩年寫APP畢竟待遇不錯,當時如果大言不慚說他們選錯了,不要這麼選,搞不好是斷人財路之仇,最終只能沉默。

今年問了下合作夥伴,這兩個小夥子怎麼樣了,答覆是:公司捨不得給他們帶薪去培訓班,一年多了,每天仍然是看看官方源碼,嘗試修改一下別人寫好的源碼,還沒有產出。

好吧,大學生剛出來社會,總有很多人是比較稚嫩而不懂事的,不過這麼坑人的領導和公司,答主也是服。

例子三:坑爹的培訓班

這個就是答主自己的例子了,前東家有一個項目裙帶關係比較重,軟體部那段時間人手也不足,老闆找關係在本市一個比較出名的軟體培訓機構,要了兩個「優秀」學員,結果這兩個優秀學員來了,也是跨界的,培訓期4個月,安卓開發,法克,一點經驗沒有,開口起薪就是5位數,好吧,只要能幹活,錢只能說暫時不是問題。

結果這兩個人來了之後,鍵盤上居然放本紅寶書,對著書來寫代碼,我們硬體組的看到吐血,這尼瑪的就是培訓班出來的貨色?

後來全研發部的人都不幹了,雖然是急就章,不能這麼坑吧,然後培訓機構那邊居然以和老闆簽了某些OOXX合約為由,我們還不能動手,最後的解決辦法是培訓機構幫忙聯繫了中軟國際找兩個外包工程師來收尾。

本身答主自己對於填鴨式培訓就不抱好感,經此一役,更是惡感暴增。

這幾個片面的例子,貫穿在過去的幾年。這幾年內我看到的是,既有外部從業者不了解軟體行業的一些細節,沖著某些炒作和水分,渴望來分一筆快錢。也有高校教育的錯位和缺失,錯位缺失在於普通高等教育目前是技能教育的多,技能教育講究對口,就連很多傻帽公司,都不太懂對口的重要性,高校裡面存在的教育隱患就更多了。

為什麼大學四年的學習依舊難以就業(甚至包括一些普通二三本和專科的計算機系),

——一個以行業規範為基準,進行學習的大學生,要找到一份對口,普通的工作,挺簡單的,難以就業更多是針對大學四年裡面完全沒有自主能動性的人而言。就算是一個專科的計算機,他只要能在學校自己嘗試跑完一個項目,哪怕這個項目再小,他的簡歷都是有一定意義的。一個二本計算機系,四年下來做過的只有課程設計,起薪又要行業均價,那他的競爭力甚至還不如培訓機構的學員。

但是幾個月的培訓就能讓學生找到工作?

——我自己的例子暗示了,很多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是有著不可告人的操作,以及一些不靠譜的用人單位在推波助瀾。對於很多公司,軟體開發只是一個重複性的修改以及循環的黑箱調試,這些工作的確培訓班的學生完全可以勝任。

這是不是折射出中國高等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的失敗呢?

——高等教育目前正分離出高等職能教育,以後談論高等教育,職業技能和理論研究應該區分開來,目前高等教育,個人認為在職能人才的培養上,是失敗的。


我國教育體系確實跟不上市場經濟的步伐,本科和專科的劃分不合理,如果按照研究型和職業型劃分可能會更好,教育體制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部分省份已經在逐步取消三本。

「高等教育不是為就業設置」 說這種話的人簡直一派胡言,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生存,必須有自己的職業,為社會創造價值(非主流謀生手段暫且不討論)。那麼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就是為這樣的目標而存在的,個人修為和專業精通並不矛盾,如果一個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以後的求職中百分之八十都找不到對口的工作,那麼這個專業還有開設的意義嗎? 為什麼要讓不明就裡的高中生白白浪費自己四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才明白自己所學的東西一無是處! 這樣的專業就應該減招乃至部分學校停招。 職業培訓應該多元化發展,而不是一門課程設計十年不更新,培養方案和教材五六年如一日,側面也反應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不上心,畢竟這只是科研工作者的閑職,業餘時間教教書,帶帶學生,主業還是在科研上,科研是成果是晉陞的硬指標,985/211學校這樣做無可厚非,畢竟大多數同學有在本專業進一步學習的可能和意願,但是二三本院校這種除了少部分升學,大多數畢業生是要走向工作崗位的,大學四年如果不能為他們以後勝任各類工作培養各類技能,這樣的大學讀著有什麼意思?揮霍青春? 在剛剛上研究生期間選修了一門C++,當時老師就直接說以後用不著的東西不用學,學來幹什麼?陶冶情操?鍛煉思維這種鬼話忽悠剛剛上大學的高中生可以。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無法在以後從事行業中打下基礎學習,也無法行深致遠。

學生倒逼改革這種市場調控正在微妙的改變中國高等教育的生態。

回到學生本身上,越早做職業規劃越好,畢竟不能讓教育體制的失敗為你人生的失敗買單,成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會為自己負責,與其說自己是一個學生,不如說自己是個學徒,還在等著學校為自己設計一整套成長成才的培養方案的孩子們,可以醒醒了。 畢業後能否找到工作和工作是否稱心如意這樣的事情並不是需要等到畢業後才能知道的,在校期間多調研一下,然後在校就進行各類培訓以及各類職業證書的考取 對於專業不太好的學生來說不至於在畢業求職期間那麼被動。

所以總體矛盾是我國落後的職業教育體系跟不上飛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社會的步伐。


幾個現狀

1. 每個大學,都有一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也有一大批畢業生起薪很低,還有一大批畢業後幾年薪酬都維持在很低的水平。

2. 相對來說,好點的大學,剛畢業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的畢業生,比例高一些。

3. 大學四年或六年的時光,對絕大部分朋友來說,只是一段美好的回憶。無憂,無慮,敢想,敢愛。

4. 能畢業後就找到不錯的工作的朋友,在大學裡面付出的肯定比普通學生多。要不專研技術,要不忙於交際,要不苦於學習,要不到處找實習。

5. 人家大學裡面就多付出了,所以才能有好的出路。很多朋友玩了四年或更久,在畢業後選擇去培訓,本質上也是追求進步,只是努力的時期和方向不同而已。

6. 大學不是技校,也不是培訓機構,說白了就是個託兒所。其存在的意義,很大程度上是穩定大多數人,挑選少部分人。

所以,選擇去培訓沒有錯,自學也沒有錯。想要改善現狀,註定要多付出。

至於,大批湧進IT行業,是因為這個行業入門要求相對低點,且發展又不錯。

君不知,還有一大堆人,甚至體量遠遠超過進IT行業的一批人,在往公務員擠。這批人,怎麼就沒人出來批判一下,IT屌絲行業地位堪憂呀,收入有毛用!!



我也是在培訓的,渣渣本二。本專業不是計算機相關。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然而在我培訓的時候我才發現我錯了。培訓班完全就只是一個教你如何去「使用」。並不會像學校學習的內容一樣,從基礎知識,從根源上去學習。這樣的話,有很多地方你並不需要去深究為什麼是這樣,只是需要你知道如何去使用就行了。如果你想有更高的發展,這時候大學的基礎教育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演算法等等的知識到時候你還是要去學習的。所以大學教育基礎教育真的很重要的。你想有更好的發展,這些行業的最基礎,最根本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我現在很後悔自己沒有認真學習。。QAQ


準確來講,是折射了高等教育接受者的失敗。


不是折射出了高等教育的失敗,是折射出了很多學生的失敗!


中國高等教育的失敗不是明擺著的嗎?

還需要培訓來折射嗎?


上大學時所謂的前輩說,學校的專業課沒什麼作用,學了之後工作也沒啥用,而且你肯定不會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四年一浪而過,找工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傻逼了,所以就拿錢買錯過的時間咯


一點淺見,這些年IT行業的發展迅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從電商,到PC網站,再到移動互聯網,以後的人工智慧也需要寫程序,因為這個行業需要人太多,即便培訓機構井噴,程序員依然不夠,不然那麼多加班的⊙▽⊙ 而原來的大學教育自然跟不上,提高不了這麼多擁有IT技能的人才,自然由培訓機構來補了空缺。這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就跟進入工業時代,原來的農業人口必然會朝工業社會過渡,因為農業生產力低下,而且干農活養活不了家,另一面工廠需要勞動力,就倒逼人民從田地里逃脫從而走向工廠。現在這個場景也一樣,一方面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一方面IT行業大量需要人。所以這跟教育沒關係,是社會發展,大學生自然不能一成不變,不改變不得活活餓死。窮則變,變則通。這是一點拙見,說的不好請多擔待。


我是一個小專科生,軟體設計專業

畢業前夕也去培訓過。

大學教育,怎麼說呢。

我們學校教導的東西很底層,都是原理性的東西。

當然,教的也不深,只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

我不知道本科教育是怎麼樣的。

有幸在研究生實驗室呆過一段時間,與部分研究生交流過他們的項目,或者應該稱之為嘗試性作品。

(突然想到了前幾天跟同事討論一個問題,他寫了個遞歸,而我使用了緩存。末了他說了一句,這可能就是學院派與實踐派的區別吧。)

怎麼說呢,學習培養的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可能學位更高,這種模式體會的更為深刻。

而就培訓而言,教的純粹就是應用。很簡單,也很直接。

簡單的總結

大學教育你的是如何優雅的表達你心中所想,而培訓只是教你說話。

大學學的東西會直接影響你以後所能企及的高度。


自恨的中國人看不到舊金山如火如荼的ios/android培訓班------估計知道google/uber也在開培訓課程的不多吧。


如果為了就業,百分之99的專業都可以砍掉。

恕我直言,能提出這種問題的人不太有資格嘲諷中國高等教育的悲哀,即便是它有的話。

個人感覺這不是教育的悲哀,更多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


總有人以為會用點API就是程序員


高等教育不是為了就業而設置的


高等教育本來就失敗,跟什麼行業以及中國低下的工資水平無關。因為IT說到底是熱門高薪行業,其他行業,尤其是傳統行業,哪怕你再頂尖,工資也一般。再比如銷售,個人混江湖的能力和經驗甚至騙人最重要,高等教育這種學術體系能對你有多大幫助呢?

高等教育為什麼失敗呢?因為他丫的根本就不能算高等教育。

中國的大學生的尷尬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次品率極高。名牌光環還能有助於找工作,二本直接絕望,淪落為普通工人,還不如人家大專瀟洒。


除了培訓程序員你還能培訓啥?醫生,教師,律師?360行你培訓就能當個程序員,還是最垃圾的那種程序員,除了堆API啥都不會的那種垃圾程序員,更別提什麼搞底層開發等有難度的工作了,現在你還覺得高等教育失敗?

與其說是高等教育失敗,還不如說是學生太渣太廢


推薦閱讀:

你們覺得華東交通大學怎麼樣?
大學的圖書館館長是一個怎樣的職位?
在大學,最遺憾的事和最驕傲的事?
為什麼我感覺大學特無聊,什麼都學不會,沒有一點的學習動力,難道大學就這麼荒廢過去?
東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選擇哪一個?

TAG:教育 | 大學生 | 大學 | 高等教育 | 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