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家這邊在喊房價調控,那邊卻繼續高價賣地?

年底各房地產商搶地 北京甚至出現地價超過房價的現象,國家是真心想調控房價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從國家角度講房價到底能不能調控到普通老百姓承受範圍內?


領導在台上喊廉政,台下呵呵,不是一個道理么。

台上喊的是給老百姓聽的,台下才是事關自己錢袋子的真傢伙。


未來房地產降溫的速度,會比我們預期的慢。原因很簡單,地方政府穩增長壓力太大,緊靠「大基建+PPP」是無法支撐的。如果GDP增速跌破6.5%,貨幣政策可能會再次出現逆轉,而樓市調控也可能會再次放鬆。

地價的飛漲,讓製造業在地方政府面前更加無足輕重。幾百家企業的納稅,都不如賣一塊地來錢多、來錢快。這是地方政府不忍下手調控的重要原因。


樓上 @劉易傑 說的非常簡單明了,比長篇大論使用耐看的多,建議答主反覆閱讀之!


晚上睡不著逛知乎,看到這個問題頓時清醒了。本來是個好問題,但被一大堆估計來自門戶網站的用戶完全毀了,只有 @劉易傑 的答案值得參考,雖然我不同意掛牌拍出高價政府管不了。完全無法同意排名第一 @劉德 的回答,就從他的答案說起吧。

「1:政府欠了幾萬億債,國債,地方債,各種債。而賣地以及地產相關的稅收是目前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這明顯是個對政府性債務毫無概念的想法。事實上,如果把他說的這些都算上,他還少算了個數量級。去年國家審計署摸排了全國的政府性債務。大家可以看下結果

即使不算擔保和救助責任的債務,中央債加地方債也超過了20個億。

「2:中國經濟靠投資驅動佔大頭,外貿萎靡,內需不振,所以如果投資驅動再出問題那麼經濟增速不保,就業不保,那麼社會穩定將無法維持。」有沒有搞清楚投資驅動和消費驅動啊,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獻,這裡面分析了消費和房價的關聯模式,雖然OCED里沒有中國。當然,這方面我也不是很專業,希望專業的朋友賜教。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stock prices and house prices on consumption in OCED countries

「3:經過十年萬企,炸山填胡,漫山遍野蓋樓房以後,中國的房子到底造了多少,已經沒人知道了。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造多了,甚至已經造的我們未來10年都消化不了。」其實只是這位答主不知道而已,這項統計對住建部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加和而已,真正難統計數據是空置率。已經造的未來10年消化不了這個結論又是從何而來,伴隨城市化必然會有大量農民家庭進入城市,答主難道你想讓他們一起打地鋪?話說答主你起碼用你們公司的產品搜索一下再來答啊。

嗯,剩下的我就懶得一條一條說了,但答主明顯連地方政府行為和中央政府行為都沒區分清楚。估計在答主的腦海中,政府都是一家人,是吧。

---------------------------------------------------------------------------------------------------------------

我還是好好回答下題主吧。

嗯,這個問題一定要從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看,要不你就會被政策間的反覆變化搞昏,從而認為政府兩面三刀,反覆無常,惡意賣萌,巴拉巴拉(當然,已經這麼認為的就不用看下去了)

從中央角度講,當然是想要調控房價的,我個人認為根本原因是這個問題涉及到社會公平問題,和全面小康,西部大開發一樣,為了整體的社會公平一定要做的事情。這也是題主會不斷看到各種文件,各種新聞聯播,各種領導講話,各種要求限制房價表態的原因。當然,作為一個從一個從央直滾到基層腹黑,惡意揣測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央財政根本不缺錢啊!連續n多年增長啊!看不上土地出讓金交上來的那點份額啊!尼瑪光拿錢不幹活啊......

咳咳,主要問題是,調控力度會有多大,或者說為了這個問題,中央願意付出多大代價來約束地方,我個人認為也許力度並不會很強,基本停留在發限制性文件的層面,一旦涉及到最根本的分稅制之類的問題,中央是不會讓步的。所以現在更多是依靠保障性住房來解決問題,中央撥款,但地方也不太願意干,因為要求地方配套的比例太高了,而且從建到分配非常容易出各種問題,非常麻煩。如果題主屬於既買不起又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夾心層,恐怕就不要對中央政策有太多指望了。

從地方角度講,為什麼會賣地,還要賣高價。很簡單,因為沒錢。

樓主你仔細看一下分稅制的條目,再了解一下地方稅收組成就懂了。估計你沒什麼興趣,那就直接說結論吧。對於東部地區,最容易收的,數額最大的(分稅制確定時的數額)都被中央拿走了。而偏偏涉及到花錢的時候,花錢的幾個大塊,教務,行政管理,基建等等,都是地方在出錢,坑爹的分稅制(當然,我們學校某院長有次非常直接的講這不是他搞的分稅制有問題,是分稅制改革卡在了省一級的原因,但這個要是展開就要寫太多了,知乎也沒稿費...),特別是有的領導有施政意圖,但減去中央抽走的和自己必須負擔的,沒錢了,這搞毛啊!

對於西部地區,雖然中央財政撥款比自己的財政收入還多(全面小康亞克西),但是中央的錢不好用,特別是這幾年基本是要求專款專用。而地方經濟開發需要資金的時候,中央的撥款明顯不夠(除非你是那幾個敏感地區),而且特別喜歡要求地方配套,尼瑪西部很多縣工業基本沒有,農業能收幾個錢,這搞毛啊!

所以你看,大家都缺錢,這怎麼辦?早期廣東的同志們充分利用了聰明智慧,逐條審分稅制留下的地方稅,發現了一個好辦法,土地出讓金!這筆錢當年因為數額太少,沒被中央看上,大頭留給了地方。但是這筆錢操作空間極大,而且特別好用!很少有人明白這錢有多好用,我只說一點大家就懂了,這筆錢不需要過人大!因為它屬於預算外收入,是不向人大彙報的。所以地方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有完全的決定權。不過說句題外話,其實賣地都算有節操的,題主知道同樣好用的且更沒節操的收入是什麼嗎?罰款!所以為何某些地方車開到就罰,不但罰外人還罰自己人,很可能不是交警缺錢了,而是縣政府缺錢了,可憐的交警們背了這麼多罵名。

講到這大致就說清楚了,再往下說就要說到政府錢都花哪了,為啥要花,沒稿費懶得寫了。

最後,為了紀念好容易這麼認真答一次題。給各位再上兩張圖。

第一:西部有多窮?這個貴州集中連片困難地區圖,基本就是貴州省地圖了,摳掉貴陽和遵義的市中心。所以不發展工業怎麼辦?還像以前一起出去打工留下老弱病殘在家苦捱?要發展沒錢能行嗎?你知道貴州修條路需要多少錢?東部隨處可見的平地貴州需要多大代價才能做出三通一平?

第二:擔不擔心地方債,再上一張國家審計署的圖

其中最大兩項是銀行和BT,銀行是現在貸款基本都是有抵押的,還不了把抵押物收走就是了。西部現在特別喜歡用BT模式,能大規模投資的公司一般都和地方政府有很深的利益關係,而且也會要求抵押物,一般不用擔心他們討債。所以就別做政府破產的美夢了,晚安^.^


1:喊房價調控的是中央政府,賣地的是地方政府。不能一概而論。

2:賣地成交價高不完全是賣的貴,土地招拍掛政策,高價是拍出來的。政府掛出來1000一平米的價格,開發商也能拍到10000一平。這一部分是市場因素,管不了的。


先明確下當下的顯示情況:

1:政府欠了幾萬億債,國債,地方債,各種債。而賣地以及地產相關的稅收是目前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

2:中國經濟靠投資驅動佔大頭,外貿萎靡,內需不振,所以如果投資驅動再出問題那麼經濟增速不保,就業不保,那麼社會穩定將無法維持。

3:經過十年萬企,炸山填胡,漫山遍野蓋樓房以後,中國的房子到底造了多少,已經沒人知道了。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造多了,甚至已經造的我們未來10年都消化不了。

好,有了以上三點,就明白了政府的行為。

因為第2,第3點,我們要抑制房產投資,但是又怕一下拍的太厲害。因為第1點,政府必須要賣地,更多時候還要和房地產企業沆瀣一氣的賣地賣樓。因為以上1,2,3點,政府最可能的做法是穩住房價,增長工資,提振內需,用收入的增長沖淡房價,逐步消化積壓的房產。10年後,收入翻倍,房價不變,相當於房價減半,而庫存也解決了。

但是金融市場上往往有些政府所不可控的因素。假如引爆了金融炸彈,中國玩完,只能等20年後再做好漢了。


以上很多答案都有問題,題目也有問題。

1,預期房價決定地價,而不是地價決定房價。

2,國家沒必要也沒理由為那些所謂「普通老百姓」而把房價調控到你所要的價格。

(1)中小城市房價早就到了你所要的價格,問題是你不去,你貪心,只盯著大城市。

(2)大城市房價跟你所謂的「普通老百姓」沒關係。

3,高價拿地的人,要是以後房價跌了賣不出,他們會割肉認栽。高價買房的所謂剛需,要是以後跌了,他們會去砸售樓處。

4,房價趨漲才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因為有房的是大多數,沒房的是一小撮。

為了一小撮人短期買便宜貨而促使房價暴跌,從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那是流氓。


房價今年1萬,明年2萬,漲幅100%。國家開始調控,第三年2萬5,漲幅25%。通過國家調控,使房價上漲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房價上漲幅度同比下降75%。

國家或者說政府更為確切,目前來說還是需要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經濟的,調控的目的不是跌價,而是在一個稍小的範圍內上漲。

如果是真正市場經濟,政府的義務並不是將房價限制,而是應該保證普通老百姓或者說大部分低收入的人群可以住上房子。


喊是喊給老百姓聽的,提高房價是為了削弱中產階級,中產階級興起之後就不得不放權了,理論上是這樣,不過我想事實也如此吧。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其實與國際鑽石市場非常相似。戴比爾斯控制全球鑽石原石供應,政府壟斷土地供應。打擊血鑽,禁止小產權入市。控制市場防止價格大幅波動,抑制房地產價格漲幅過快增長。北上廣深的房子是彩色大鑽,二三線是克拉級,四五線就是碎鑽,怎麼也漲不起來,除非鑲在大鑽旁邊。房市有剛需概念,買鑽石有月收入N倍的說法。


沒仔細調查過,但好像從來就是「防止房價過快增長」,從來就沒說要跌。。。


中央要面子,地方要票子。


哎。。剛搜了一下。。天津外環內基本都2萬單價了。。操,這輩子結不了婚了


大力發展發地產本意是推動城鎮化,但結果變成了政府的依賴的主要財源,變成了整個社會的投資重點,變成了中國的經濟支柱。最後成了一個死循環,政府為了財政要造房子,有條件要造,沒條件拆掉舊城區也要造。結果就是房子越造越多,老百姓看到房子一直再漲也紛紛投資,房價也遠遠超過了剛需求。於是整個中國經濟就像滾雪球一樣開始了造房子的死循環。說什麼中國城鎮化率低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都是狗屁,錢全在房子上其他行業怎麼發展?把農民趕到城市裡他們幹什麼?農民來了城裡有沒有能力買房?總之中國的房地產目前就是一個吹起的大泡泡,政府想把這個泡泡平穩的降下來,但又剋制不住自己賣地的衝動,最後只能繼續吹泡泡。這個泡泡什麼時候破不知道,但是破了肯定要死很多人!


還有人相信增幅那張逼嘴?


R1 首先 房子附近的的配套設施好 房價貴 無可避免

R2 房價構成部分包含太多稅費 因而調節難度大

R3 房地產這塊 很大程度影響地方著GDP

R4 賣地是地方的一個重要財政來源 所以 這也是導致麵粉推的那麼貴一個原因 麵粉貴了麵包自然也隨之而升


中國的投資渠道不多,房產作為一種投資,或作為一種婚姻的保障,而被炒的火熱。也就是所謂的剛需。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就像擊鼓傳花遊戲。李嘉誠說不賺最後一個銅板,走了。。。


控制房價是政治正確,賣地是真金白銀。房價不是市場經濟,又是限購又是限價,土地完全市場化拍賣。地價漲了房價豈能不漲?


從統計數字看,中國人自有住房率已經80%以上,但這個數字是有中國特殊性的,容易讓人誤解成百姓住房問題已解決了!其實不對!因為在城裡工作的大量農村戶口的人在城裡是無房住的,在統計上卻算有房戶——他們在農村都是有房子的。

所以中國的一大特色是:舉世罕見的高自有房比率,大量居無定所的人群!

估計城裡無自有房戶約佔35%左右(估計的數字不一定準),那麼如何解決廣大基層群眾的住房問題呢

按廣大群眾天真的想法!最好政府巨幅打壓房價,這樣不就解決了住房問題嗎?

這是典型的民粹注意的想法!解決問題方法非常「直觀」、「簡單」、「粗糙」。

事實上無房戶主要集中在京津滬廣深五大城市及各個省城,地縣城市無房問題不突出,但是如果把上述省城與五大城市房價降一半,廣大基層百姓還是買不起房子的,但房價降一半,中國必經濟崩潰無疑!肯定失業遍地,企業紛紛破產!

那麼世界非發達國家解決廣大基層人民住房問題的成功經驗是什麼呢?

是大量建設密度高一些的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沒有例外,全是這個辦法!

但大造經適房與廉租房是需要大量錢的,政府錢從何來?稅收只能支付常規開支,靠稅收造房是不現實的!

辦法是賣地皮!而且是高價賣地皮,比如香港、新加坡同樣是華人,人口密度也超高,比大陸還高!他們造經適房與廉租房的錢不少事賣地皮來的!

那麼如何讓地皮賣高價呢?那就是必須促使商品房維持高價!

所以解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住房問題的辦法就出來了!那就是讓商品房價格維持高價!

商品房高價本質是種富人稅!把富人口袋裡的錢巧妙地轉化成窮人口袋裡的錢(前提是政府廉潔),而且富人無怨,這才是本質,但很多基層人民群眾看不清這點,直觀地希望商品房降價!

所以廣大基層群眾的意見常常是表面的!膚淺的!情緒化的!

對於複雜的公共管理,民主只能對公共管理的結果進行好壞判斷,對於公共管理的方法搞民主是不妥的,因為廣大人民群眾判斷不了複雜的管理方法是否奏效!但過了幾年,日子過好還是過壞了,卻是知道的!

若是各位問如何解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最好的回答是不討人喜歡卻是科學理性的,那就是:

在政府廉潔的前提下!讓商品房維持高價或者更快更猛烈的漲上去!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這麼熱衷於開會?
有哪些國人可以上的比較中立的評論政府的網站?
媒體到底應該是政府的擁護者還是監督者?
檔案局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從事房地產行業需要和哪些政府工作部門打交道?

TAG:投資 | 房地產 | 政府 | 中國房地產市場 | 房價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