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影視劇里兩人近距離拔槍相向,然後就能相互制約,誰也不敢開槍的橋段設計是不是很傻?

近距離里一方先扣動扳機,另一方有時間反應過來並且隨後開槍嗎?而且先下手一方在開槍的同時也可以移動不是

大家都在說拔槍相向的動機,其實我比較想知道從數學物理醫學角度一通高大上分析計算後得出結論,一方先開槍,從一般情況來說是否有很大概率被後手方擊中?


這個是有前提的:雙方必須有博弈可能,而且動槍的動機必須是壓制喝止而不是殺人。

如果要殺人,早殺了,對不?誰還跟你廢話呢?但為什麼互相拔而不射?

拔槍相向的目的是保持一個彼此相對克制的溝通環境,以便達成一個不必殺人即可得到的最佳結果。因為拔槍不意味著就要殺人,拔槍很大程度是逼迫威嚇對方順從自己的手段。電影里的拔槍大多是劇情需要,比如兩個核心主人公的對弈,反而小嘍啰互射就不存在什麼對白,見面就Biu Biu~

現實中雖然沒有看到互相拔槍的,但是上學的時候經常看到女生打架扯頭髮,最搞笑的是我去食堂吃飯前就看到倆女生在邊扯頭髮邊對罵談判,然後我吃完了她們竟然保持扯頭髮的造型原封不動...


作為打過 槍的人。我想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當然是劇情需要啊,倘若直接開槍biubiu了,台詞還怎麼說呀。第二,倘若真的拿槍對峙時候,更多的想法是咱倆都別開槍,有話好好說,何必呢,是吧,或者是爭取時間,等待援軍。當然如果一方抱著同歸於盡的態度,槍也就早響了。第三,近距離對峙,人的精神高度緊張,對於對方的開槍動作是有預判的,就像打籃球防守一樣,一旦察覺,便會條件反射同時開槍,就等於同歸於盡了。第四,不知道回答的人中有幾個人打過54式手槍,距離稍微拉遠一點,手槍的命中率會急劇下降,哥打過手槍靶,記不清多遠距離了,貌似是20米靶,尼瑪,五發全打飛了,所以,開槍也不一定打中。最後,手槍彈和步槍彈不同,殺傷力小很多,除非打到頭部或致命部位,否則,冒著自己也挨一槍的風險,不划算啊。


先說結論,在兩個人互相用槍指頭的情況下,一方先開槍,另一方就掛了,不可能反應過來反擊,或者「神經反射」臨死扣動扳機完成反殺。但是!要做到「先開槍」可不是誰心狠誰就能做到的。

扣動扳機時肌肉收縮等表現可不如子彈飛得那麼快,你可能是先產生扣扳機想法的那個人,但卻不一定是先完成這個動作的那個人。

在籃球場,足球場上這種對肌肉狀態的觀察判斷還是很常見的,有人說我晃得把自己都騙倒了,防守球員怎麼帽到我的?答案很簡單,你的身體姿態,你的肌肉狀態出賣了你,對面防守人其實可能也說不出真跳與假跳有什麼差別,但是經驗直覺下就是知道你什麼時候跳。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實力懸殊的兩方之間。

持槍對峙的時候雙方高度緊張的話,各種細微的動作恐怕都看得一清二楚。表情變化,面部肌肉抽搐之類太明顯的反應不用說了。對某一動作很熟悉的人,會知道做這一動作時各肌肉關節如何變化,拿槍搏命的應該尤其清楚吧。影視劇里兩個人持槍對峙,基本都是有頭有臉的角色,雙方的實力差距到不了有十足把握先完成開槍的地步。那些實力太差的雜魚都是見面就被打死的,拍不到對峙的戲。

——————————————————

再貼一下之前說的為什麼不會有神經反射導致扳機被扣動。

我不研究生理。但我知道擊中腦幹瞬間死亡,身體瞬間應該是癱軟而不是收縮。那時候的反射,只有最低級的非條件反射了,引起的肌肉收縮只是非常局部的,擊中腦部不會導致手指的肌肉收縮扣動扳機。再者,擊中腦幹後身體瞬間癱軟肌肉舒張,原來的持槍姿勢都無法保持,就算射擊(如果可能)也不知道朝哪個方向了。

可以參考理解的是,特警處置持槍挾持人質的案例,遠方狙擊手直接攻擊頭部打擊腦幹,最後的結果是罪犯瞬間失能,人質在處置時受到的傷害只有被嚇到的心理陰影。這一處置所有的擔心都在於狙擊手射擊會不會誤傷人質,而不是射擊後劫匪會不會由於反射扣動扳機。


因為就沒打算開槍。

拿槍指著對方,不過就是想讓對方好好聽話而已。


兩人互相拿槍指著的時候,如果開始對射,那麼存活率將會低於50%,同時,殺死對方的概率也只有(略高於)50%,不管是對於想要保命的人,還是想要確實殺死對方的人,這都是一個並不合算的賭博。所以大家往往不會這麼干,而是期望尋找一個更加合適的、有更高機率活命或者殺死對方的時機。

根據以上這個理論推算,兩人對峙時,如果一方對自己的命中率有信心or對對方的命中率(低)有信心or並不惜命or並沒有一定要殺死對方的任務,那麼兩人開槍的概率將會大大提升:譬如對方以人質為盾時一槍爆頭、兩人遠距離對射、黑道雜兵火併、八路軍衝鋒…等等等等。

總之,大部分人都是惜命的,只要不是被逼上了毫無辦法的絕路,還都會是想掙扎一下的,所以變成兩人或多人拿槍對峙的情況,大家也往往更傾向於暫時不動手,而是等待更好的時機。

其實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就是(比如)各種革命先烈被日軍或者國民黨抓了以後,明明知道自己將會被嚴刑拷打,而且基本很難活著出來,但他們卻很少選擇自殺,而是抱著一線活下來的希望忍受著殘酷的暴行…

以上全是瞎扯…

其實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核威懾。


我姥爺以前給我講過他當紅軍的時候的故事。

姥爺所在的部隊當時在一個村裡駐紮,當時附近有一些土匪,而且有槍,有天夜裡土匪來村裡打劫,姥爺抓起槍就出去了,爬上一個小土坡後就遇見一個土匪,兩個人同時端槍指著對方,我姥爺猶豫了,對面土匪直接開槍,結果啞火了,我姥爺就沒再猶豫。

我小時候經常在姥爺家,那把槍就放在姥爺屋的門後面,幾乎每天我都要去摸摸那把槍,但是家裡人不允許我這麼做,所以我每次都是去把槍套往下拉一拉,只是看看露出的槍頭。我唯一一次看見整把槍的樣子是我台灣的三姥爺回大陸探親的時候見到的。我姥爺去參加紅軍,他弟弟,也就是台灣的三姥爺是被國軍抓去當壯丁。你看到這裡的話或許也會想到如果他們倆在戰爭時代的戰場上遇見會怎麼樣吧,或許都不知道對面就有自己的親兄弟,或許都不知道自己打出的子彈擊殺的是不是自己的親兄弟。

後來國家要求收回那把槍,後來姥爺也慢慢更老了,病了,去世了。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是要分情況的。


這個場景和象棋里的「吃對子」好像。

你吃我一馬,我可以馬上反吃你一炮。

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要的就是這個相互制約相互猜測對方什麼時候會開槍,自己先開槍能不能占利的心理。


順便吐槽下,還有升級版的光環人物一手一槍同時對峙兩個人


不然兩個人怎麼對話從家長里短扯到情感謀殺。難不成要一直射射射嗎。總要聊聊天不是。


這不就是核威懾嗎,,,


這情景多麼像我方adc和敵方adc站在下路對峙(站擼),這時候就看輔助了。


現實生活中沒那麼容易一槍就被打死。。


電影《順流逆流》里就直接開槍了


殺人不是切菜,要考慮後果。如果把你帶入當時的情景,你心裡絕不是這麼想的:我去NMD,幹了你再說。你心裡應該是雜七雜八亂想一通。這時候比的是定力,反應,決心。不是手速。當然不同的情節,不同的人物性格也是變因。


關於這個我覺得昆丁《落水狗》結局的處理方法是一絕。。

允許嘴炮,但是嘴炮完了要開槍,不然觀眾老爺等著多沒意思。


其實槍這種東西,威懾力量遠大於實戰價值。不知道你打過槍沒有,其實你想在十米之外擊中一個瓶子是很難的。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子彈來練習,也許你可以很容易擊中,在良好瞄準具的幫助下, 也可以可以擊中五十米乃至一百米外的瓶子——這差不多就是所謂的神槍手了。但這是靜止目標,如果這個瓶子在不停移動呢?大多數神槍手也不敢說自己可以三槍之內擊中目標。

上面的基於個人經驗,說點過去的數據。一戰和二戰中,平均每消耗兩萬多發子彈才能殺死一個人,越南戰爭中消耗的更多,到了海灣戰爭,消耗二三十萬發子彈才能殺死一個人了——這些都是職業軍人,槍法比大多數黑社會的好多了。

最後有人說人快不過子彈,但人可以快過扣扳機的手指。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近距離用槍指著對方,威懾為主,並不是真的要殺人,而是要對方服從。


存在的,《GQ》上寫過一個緝毒警察的故事。

一個人衝進屋子,兩個毒販。他不敢先開槍,因為對方兩個人。毒販也不敢開槍,不然死罪難逃。三人僵持幾秒,隊友衝進來,拘捕了毒販。

之前這警察也覺得電影中的情節很假,直到他自己遭遇


沒有下定決心就不要拔槍。


從一定程度上說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人有這種疑問,想必是被一些「主角抬手一槍,龍套應聲倒地」等橋段誤導了。

手槍的特點是準確性差而且只能半自動射擊。那麼如果無法在第一時間內擊中腦幹、眼、手等少數能立即讓對方喪失還擊能力的部位,那麼對方就完全有機會馬上反擊擊中自己,造成重傷或者大出血死亡。擊中這些小目標非常困難,警方營救人質的時候從暗處狙擊歹徒都不容易,在高度緊張之下持手槍就更難擊中了。

所以,如果雙方都對手槍射擊都比較有經驗,那麼在一定距離範圍內是會形成冷戰核威懾式穩定的對峙局面的。當然這種情形只會出現在一定距離範圍內,太近或太遠都不行。

當然,一些影視劇中拍攝這些橋段時,兩人的距離往往過於近,這恐怕是為了讓拍攝更容易,同時增強戲劇衝突。


我看了最近幾個美國警察射擊平民的視頻,很顯著的特點是:在射擊(哪怕是連續射擊)之後,一時間中槍一方是有活動能力的——哪怕很微弱,至少能動彈,而如果中槍一方手裡有槍,很可能還能繼續射擊。

而手槍這種精度較差的武器,想要一發射中頭部,確實需要較大的運氣。。。

所以關鍵在於威懾和制止對方進行下一步的行為,告訴對方:你只能選擇拿槍對著我並且不能有一絲分神,否則我肯定會開槍打死你。


推薦閱讀:

南派三叔選擇鹿晗和小井來演影版算不算是對書粉的背叛?或者說,鹿晗和小井為什麼可以演小哥和天真?
為什麼武林外傳里沒有人喜歡李大嘴?
2012-2015年電視節目質量是否有下降?為什麼?
執導同一部作品的多位導演的稱呼和他們具體負責的工作有什麼關係?

TAG:影視 | 槍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