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學習經濟理論後有哪些和原來不一樣的想法,又是如何在生活中運用的呢?


講個和經濟學在戀愛中的應用有關的吧……以前我一直信奉「喜歡就要表白」並且慫恿了無數無辜的少男少女去表白,直到有一天我膝蓋中了一箭……啊不……是直到有一天我學了經濟學。

看了一下自己寫的東西感覺應該改去發表白「如何讓喜歡的男生向你表白」下面……

前兩天有個女生問我說有一個男生對她的閨蜜特別好(類似生病了送葯,來姨媽了送紅糖水,晚上陪著聊天/複習之類的)問我是什麼情況。

我說:「喜歡她唄」,她問:「那他為什麼不表白?」

我脫口而出兩個字「膽小」。不過現在想起來,應該說那個男生真是「精明而且理性地膽小」。因為表白是一件只賠不賺的事情(這裡的表白指明確表示希望進入一段關係的類型):

其實男生追女生(女追男也一樣)就是一場複雜版的Prisoner"s Dilemma。男生有選擇 表白/不表白,如果選擇表白,女生有選項:答應/不答應。如果選擇不表白,女生有選項 表白/不表白(因為假設了男追女,所以男生並不會選擇不答應)。

現在假設:

表白+答應 產生 1 utility

表白+不答應 產生 -1 utility

不表白 + 不表白 產生 0 utility

不表白+表白 產生 1 utility

表白後Expected Utility Gain為:

U_{1} = Y	imes 1 + (1-Y) 	imes (-1)=2Y-1 (Y為答應的幾率)

不表白Expected Utility Gain為:

U_2= X	imes 1+(1-X)	imes 0= X (X為女生表白的幾率)

最後計算一下:

P(X>2Y-1) (X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0,1),Y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0,1)) 大家自己算吧……(因為我真的忘了怎麼算了,另外實際操作中 XY並不是獨立的,而且X&

其實也可以算兩個情況的E[U], 也就是Expectation,表白為0,不表白為0.5,不表白的預期收益更高

回到最開頭舉的例子,那個男生已經和那個女生關係很好了,甚至可能已經從這段朋友關係中獲取了相當一部分可以從戀愛中獲取的收益(比如通過關照女生實現自我的價值,可能也受到了女生的關照),也就是說即使到最後產生 {不表白+不表白} 的結果,他獲得的收益依然大於 0。甚至有可能因為不用承擔一段relationship中的責任而導致Status Quo的收益大於1 (或者他也可以維持三段這樣帶來0.4Utility的關係從而達到總和大於1)。所以無論怎麼看,這個男生不表白都是一個理智而精明的選擇。

  • 接下來討論一下男生什麼時候會表白(不考慮以上特殊情況,僅討論不在一起Utility為0的情況):

上一部分說到男生表白的預期收益比不表白小,因此在一段關係中的最佳策略是不表白。但是我們知道Prisoner"s Dilemma當中,兩個囚徒是關在不同的牢房裡接受審問的,因此兩個人對於對方會選哪個選項的了解程度為0(嚴格的)。

然而在男女關係中,男性對女性對其的態度(好拗口)是可以有判斷的。雖然這個判斷是會出錯的(而且出錯幾率不小),但是他就可以對她將要做出的選擇進行預判。上面也說了Xleq Y(對大部分中國女生適用),假設XY的差為定值:X-Y=Delta P,那麼:

Y=1-Delta PRightarrow Breakeven

也就是說在這一情況下,選擇表白與不表白的預期收益是相同的。那麼如果Y進一步增加的話,表白的預期收益就會超過不表白的預期收益。

所以說,如果真的喜歡一個男生希望他對你表白,與其乾等著不如做點比較suggesting的事情(具體做什麼你們自己定奪吧XD,別嚇到人家男生就好),重點是讓他覺得Y值特別高。反之如果覺得和一個男生沒有發展的可能,就不要做任何suggesting的事情了。

我一直很喜歡歌德在《浮士德》里的那句話

"While men"s desire and aspiration stir, he could not choose but err."

「請不要如此殘酷的考驗一個男人,除非你希望他經不起考驗。」

=========================2015.11.20更新=========================

首先感謝一下 @洛克希德馬丁 以及上文提到的我的朋友。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喜歡的人可能也有別人喜歡,可能會被搶走(所謂NTR)。恩呢……所以今天打算用經濟學原理解釋一下為什麼有的人表白特別快有的人打死也不表白。

所以這一塊我努力用我自己的想法建立一個多期多人(怎麼看起來那麼像多P,XD)的模型。主要的基礎是經濟學裡一個比較不成熟的「蜈蚣博弈」(但是因為這個博弈的結果比較複雜,並沒有定論博弈雙方在具體第幾步或者具體什麼情況會選擇「合作」和「不合作」,所以在這裡只是粗略的寫一下):

  1. 首先我們假設在開始追求後的一段時間Tin (0,t),在這段時間裡男女之間關係是持續升溫的,然而到了Tgeq t,感情就基本不升溫了。所以這個時候作為一個正在追女生的男生,你的想法肯定是等到感情熱度達到Max的時候(也就是T=t)再觀察女生是否會答應你的表白,然後再根據第一個模型決斷是否表白
  2. 現在我們再假設第二個情況,一個妹子對你的態度不會隨著時間改變。也就是說你表白是否會被接受是predetermined。但是這個時候你有一個水平相當的競爭者。這時候作為一個漢子,第一想法肯定是立即表白(也就是T=0),先下手為強。

這兩個模型都很簡單,但是,想像很美好,現實很複雜。在現實世界裡,你既需要時間來讓你們之間的感情升溫,又需要搶在競爭對手之前表白。所以一個人如果在有已知相同水平競爭者的情況下既不可能在T=0時表白(可以看做在蜈蚣博弈里一定會在初期和競爭對手達成都不表白的合作協議),也不可能拖到T=t時都不表白(在100步之前必定選擇背叛)。

因此,一個(理性的)男生什麼時候表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於他競爭對手的實力的預判,如果他認為自己沒有什麼競爭對手,或者自己的競爭對手沒什麼實力,那麼表白估計就會拖得比較久。如果認為自己有競爭對手,而且有些還很有實力,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很快表白。

所以如果想要讓男生表白的話,不如暗示一下「老娘還是很多很優秀的人追的哦!」(當然,分寸還是自己把握,不要讓男生以為你其實喜歡的是別人XD)。當然遇到那種表白特別早的男生也別驚訝——可能只是你在他心目中特別popular——不管你是不是真的popular,在chase的過程中,讓對方感受到的才是真正被考慮進去的部分。

另外,不只是預期的競爭者,預期的其他危機(長時間分離/畢業/精神焦慮 etc.)也會導致表白時間提前。

=====================以下講一個對男生比較有用的====================

女生什麼時候會拒絕人?

假設你們已經熟到一定程度了,但是你還是被拒絕了。為什麼女生總是拒絕我們這些好人?

因為雖然可能和你談戀愛本身帶來的是benefit,但是在和你談戀愛的時候必須拒絕的其他人就成為了和你談戀愛的成本。也就是經濟學裡的「機會成本」。

B_{you} leq E[B_{other}]Rightarrow Benefit leq Cost Rightarrow Unprofitability

也就是說 如果有一個人 她覺得有60%可能會和她在一起,然而你的水平連那個人的60%都不到……(聽起來好悲傷啊)……Sorry you are not qualified……

所以對正在追人的男生三個建議

  • 好好提升自己
  • 沒事別亂表白
  • 學會看女生的暗示


一個專業課社會保障概論,學了一點保險原理。現在在淘寶買衣服一定看這一家的運費險貴不貴,由於保額一樣,運費險越貴說明發生退貨的統計概率(也就是這一家的退貨率)越大啊!再加上覺得自己時間成本很高(不知道哪來的自信)肯定不會承擔這個退貨的風險,就保住了一雙好手(??ω??)??


知道了沉沒成本後,你會更勇敢的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

知道了機會成本後,你會更理智取捨

知道了凈現值以後,你就不會再對那些無聊的養老計劃有興趣了

知道了投資回報率以後…hmm,好像沒啥用


不談專業性過強的問題,我個人是非常建議所有人都涉獵一些經濟學原理,它能夠讓你以一種更理性更平和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以下只從最簡單的一些經濟學原理角度,談談一個經過經濟學訓練的人與毫無經濟學基礎的人思維上可能存在的差別。

經濟學不是一門教你怎麼賺錢的學科,特別是理論經濟學。我個人是非常尊敬理論經濟學家的,明明有更輕鬆的應用經濟學可以選擇,他們依舊默默鑽研於在旁人看來枯燥甚至無意義的模型和回歸中。將經濟學第一次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也就是讓我們這輩人有經濟學這個專業可以就讀的現代微觀經濟學之父Alfred Marshall說,【經濟學是一門使人類過得幸福的學問】,我深信並深受鼓舞。

因為經濟學研究的本質,無非是怎樣協調資源的稀缺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的矛盾,或者說是找出一些最優的配置方法,將稀缺的資源配置後,使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

因此,實際上,雖然有許多的理論經濟學分支看起來是微觀的,是研究個體的,但本質的目的都是為了宏觀經濟學而服務。

這也點明了,和普通人想比,一名合格的經濟學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即避免普通人經常犯的【合成謬誤】——有些東西,微觀上而言是對的,在宏觀上並不總是對的;反之,在宏觀上是對的東西,在微觀上可能是十分錯誤的。我所認為經濟學的思維,就是將片面微觀從自己角度看問題,轉變為全面宏觀從多個角度看問題。

然而也正是這種對待事物思維方式的不同,有些經濟學家提出來的能夠被學界大多接受的意見,非但經常不被政客採納,也經常被普通群眾打上「經濟學都是形而上」,「還沒普通人懂得多」,「都是為特權階級服務的磚家」等標籤。

N. Gregory Mankiw在哈佛的演講中說道,「Unpopularity is a part of the cost to become a good economist」(不受歡迎是成為一個優秀的經濟學家的一項成本)。他曾惋惜,自己在政時提出的許多政策都因為政治利益的原因得不到採納,另一方面還要被群眾甚至自己的學生責備導致了金融危機。他是一個天才,只是走上了一條不易被理解的職業道路。

隨便舉幾個例子。以後慢慢補充。

一、中國的高速應當收費。

一旦某個經濟學家或者政客提出這樣的觀點,被噴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公眾比較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一來比較符合自己的情緒需求,二來並沒有對事物進行宏觀上成本收益分析的激勵。

我想大家或許還記得,12年的國慶中國高速限免的政策吧,還記得在高速上堵了多久嗎?走國道3個小時走高速4個半小時也是醉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不合理的資源配置方式,在經濟學上,高速是一種准公共品,由於消費「擁擠點」的存在,必須通過付費,即設置「排他性」才能夠使之正常發揮作用。當然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州的高速之所以免費,是因為這些高速「擁擠點」幾乎不存在,因而完全的「非競爭性」可以使之成為完全公共品而免費通行。

換個角度看問題,在許多問題上,人們對利益的訴求其實可以抽象化成兩個因素,一是金錢,二是時間。在高速收費國道免費的前提下,高速的本質是「用金錢換時間」,國道的本質是「用時間換金錢」,沒有人強迫你必須走高速或者國道,因此你的選擇是自由的,是符合自己對利益最大化的訴求的。

12年國慶高速限免之所以會被詬病,一方面它使那些願意「用時間換金錢」的人的福利受損,因為走高速反而比走國道更慢,更加利益受損的則是那些願意「用金錢換時間」的人,原本他可以選擇通過付費來節約自己的時間,而現在他則被粗暴地捆綁在高速上動彈不得,他可能因為有急事願意付原先10倍100倍的費用,然而他並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這難道不是一種不公平嗎?

中國高速在抽象掉一些中國特色的因素後,由於人口以及高速資源稀缺的問題,收費是為了其功能的正常使用,或者說,是對所有人選擇權利的尊重。

二、「又好又快發展」可能嗎?

從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所有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夠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即使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種人均資源豐富得令人咋舌的國家。

我們責備造紙廠污染環境,好好好,來個行政命令禁止造紙廠排污唄,說得是很簡單,但造紙廠的減排成本會咻咻咻地提高。一方面,一些不堪其受的造紙廠會由於成本過高退出這個市場,使得紙品供給減少價格提高;另一方面,留在市場上的造紙廠也會由於生產成本的提高將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使紙品的價格進一步提高。結果顯而易見,人們還不如用綠色毛爺爺做草紙了。

實際上,沒有哪一個企業是「為了污染而污染」的,污染不是產品,而是生產產品的附加品,換句話說,污染——和工人、資本、土地一樣,是生產必須的「投入」。「零污染」是個美麗的謊言,它的另兩個名字是「高得蛋疼的成本」和「窮得發暈的產出」。

很多人不喜歡聽「先污染後治理」這種話,弄得我們國家不得不搬出了可能會讓自己打臉的什麼「又好又快發展」、「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其實按照科斯定理,在產權清晰和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污染是能夠達到一個社會最佳狀態的,

這個最佳的狀態即【產出-污染】最大化的狀態。這就點明了,一、沒有任何一個廠商會無限排污,即使你給他合法的權利,因為生產成本是遞增的,排污的成本也相應地是遞增的。二、低污染水平不是社會產出的最佳水平,過低的污染導致的是過高的價格或者說是過低的收入。因此,國家如果真的想在環保方面做些什麼,不如好好地從規範產權、深化市場經濟改革使各企業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內在化其負外部性等方面入手。

三、什麼是正確的成本。

在經濟學中,成本可以簡單地分為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和沉沒成本三大類。其中,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他們眼中的成本只是「可變成本」。

當年央視和星巴克撕逼的時候,我的某位專業課老師直言央視的文化水平低得讓人覺得侮辱了這個國家。當時央視的論調是星巴克每杯拿鐵的成本只有3塊錢,是暴利。微博很多人起來噴央視逗比的時候,主要的論調在於市場經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人強迫你必須去星巴克喝咖啡種種,實際上,央視犯的更低水平的錯誤在於,對於那一杯拿鐵,它只看見了它的原料的成本——「可變成本」,至於其他所有的固定成本和沉沒成本統統無視。星巴克的一杯拿鐵,不是你拿3塊錢往天上一扔它就從天而降,這一杯拿鐵里,還有星巴克員工的工資費用,還有星巴克各種設備設施的固定成本,最重要的那一個大頭是天價一般的地租費用(感受一下你城市星巴克的所在地段)。實際上,像咖啡店奶茶店這些飲料類商家的主要成本並不在於它的原料,固定成本一般佔80%以上。像英特爾微軟蘋果這些高技術產業的主要成本也並不在於它的硬體成本,而在於它們高昂的生產設備和人力資本(固定成本)以及非常巨大的投資研發成本(沉沒成本)。

這就是我在美團上點一份10塊錢的外賣不會抱怨「成本」最多只有五六塊錢的原因。

四、何為歧視和公平?

下面這句話可能會讓很多人不舒服,平均而言,男性工資高於女性並非歧視,而是公平。

人們對代歧視總是抱著一種,區別對代就是歧視。實際上,歧視是有前提的,真正的歧視是「相同能力區別對待」,換一個角度說,歧視也同樣是「不同能力相同對待」。

在情理和法理角度說,一個企業注重利潤的最大化是正當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員工是等酬的,那麼企業應該僱傭能力最強的員工。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男女之間必定會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影響到生產能力差別的因素,這些因素導致的工資差別在統計層面來看,是應當存在的。有些女權主義者認為,自己承擔了生育的責任,也應當享受相應的權利,但生育所帶來的正外部性並非應當由企業來承擔,而是應該由政府來予以補償,在這一方面北歐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中國做得還遠遠不夠。如果利用行政手段對企業進行強行的「女性員工僱傭比例」或「男女工資同酬」的硬性規定,無論從紙筆之下的理論證明還是美國已經歷的事實證明,男性和女性員工的工資都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水平也同樣降低了。

真正的歧視並非在於作為一個女性比男性的收入低,而是在於一男一女,他們除了性別之外,生產能力完全相同——這是一個必要的前提,如果依然存在工資差別,那麼這個才是真正的歧視。同樣的,我們不能因為殘疾人的普遍工資比普通人低就一棒打死這是歧視,真正的歧視是,即使殘疾,但是生產能力依然和某一個健全者相同,在這樣的前提下,還有工資差別,這才是歧視。

現在某些企業的歧視有僱主自身的偏好性歧視,更多的則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統計性歧視——你知道自己作為弱勢的一方,比如女性、殘疾者,非211畢業生,所具備的能力也許大大超過男性、健全者、清北畢業生,但是僱主並沒有完全對稱的信息了解你,他們只能用統計層面你所屬的那一個集體平均的能力作為對你能力的判定。

對弱勢群體進行扶助和補償,提高就業市場的信息對稱度和透明度,這是需要政府好好解決的事,把所有責任扔給企業,是道德綁架。

五、對於自身行為方式的改變。

對事物總會進行收益與成本分析,利用這種分析方法曾幫助工科男畢業抉擇進行建議,被工科男誇讚原來文科生的邏輯思辯能力也這麼厲害。

對事物總會進行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的分析,曾利用無需考慮沉沒成本的自我教育,進而毫無後悔地對已經投入超過3個月生活費的遊戲棄坑。

總會進行消費者選擇效用最大化的分析,網購的時候先把所有想買的東西放進購物車,再將價格最高的商品作為基準,將其他商品轉換為基準商品,譬如一件毛衣600塊,一本小黃本30塊,開始判斷20本小黃本和毛衣哪個給我帶來更大的滿足感,進行排序後,刪掉最不重要的幾樣商品,成功剁了半隻手。

能泡到好多軟妹紙,畢竟經濟學聽起來還是比較高大上的專業。加上長得帥。

————————————————————————————————————

2016.2.5補充

五、感謝黃牛?

最近因為北京醫院黃牛事件,黃牛這個職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受千夫所指,那麼,如果站在經濟學的思維上看待黃牛,他們真的純粹只是社會癰疽嗎?

實際上,沒有惡意佔號的黃牛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了畸形的價格管制,這個角度和之前說的高速路類似,可以把黃牛理解為高速通道,正常排隊理解為普通國道,黃牛在時間和金錢的權衡上構建起了一道橋樑。

由於排號供不應求,完全市場化的排號價格約等於加上黃牛溢價的平均價格,也就是說,如果完全市場化,排號的 均衡價格 會大大超過 現行固定的排號價格

① 因此在黃牛那買票的——也許是有錢人的時間寶貴或者病情嚴重,他們為了節約時間,【自願】花費比完全自由的市場價格更高的價格,因此在經濟學意義上說,黃牛對他們是有利的。

②選擇自己排隊的——也許是因為經濟實力不高或者病情不嚴重,他們可以通過延長排隊時間,取得比完全自由的市場價格【更低的價格】,因此黃牛對他們來說也是有利的。

譬如,一個非常有錢的人時間非常寶貴於是希望買下隊伍最前面的人的票號,如果這筆交易成交了,那麼便構成了一筆「黃牛買賣」,且這筆買賣對交易雙方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是一個禁止黃牛的世界,這種互惠的可能性不復存在,那麼對於那些願意用時間換金錢和用金錢換時間的人來說,是否是一種不公平呢?

當然,上述黃牛的有利性存在的兩個必要條件是:①黃牛不惡意佔隊 ②資源是供不應求的

另外,有人說醫院可以加派保安,其實,如果在社會層面,把加派的保安的工資算進去,【社會的】排號成本和有黃牛存在的平均價格以及完全市場化的均衡價格是一致的。

換個簡單的角度,排不上號的根本原因是黃牛?

當年iPhone4~iPhone5發布的時候,黃牛能把價格炒到12000啊,現在呢,黃牛幾乎消失了,根本原因是什麼?嗯,iPhone的產量跟上來了。

明白了嗎?有黃牛出現的根本原因不在於黃牛喜歡在某個領域當黃牛,而是只要供不應求且沒有完全的配額管制(這種情形的危害性比黃牛大多了),黃牛【一定會出現】,不出現的話都不符合經濟學原理了。

所以說,網路上這種清一色刻奇和感性的狂歡,會使人看不清問題的根源所在。所有問題都推到黃牛身上卻看不到【根本原因是醫療資源的缺失】,和把牛肉變質全怪罪於微生物繁殖卻看不到根本原因是儲藏環節出了問題一樣,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在供不應求且有價格管制的世界,黃牛永遠不可能消失,因為他們是不符合經濟世界運行規律的價格管制的「矯正器」,不論這種「矯正器」利弊如何你是否喜歡。

當醫療資源足夠的時候,黃牛不用任何的驅趕,自己會消失的。


1.考慮問題會從短期和長期兩個方面入手 2.學會注重機會成本,放下沉沒成本 3.相信市場的力量,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市場供求決定了均衡價格,價格反映了商品價值,不貪圖物美價廉,是價格選擇了消費者,正因你買不起價格才會覺得不值得 4.不相信中國股市,中國股市是財富的蒸發器,不靠投資發展實業,僅僅玩弄數字如何能夠獲得真正的財富


讓我更加客觀冷靜不近人情


機會成本?

貨幣的時間價值?

簡單來說就是會做cost 和 gain 的分析吧


寫寫學經濟的幾個階段吧。

剛接觸經濟學原理的時候:

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淘寶買東西,不對比了,最低工資都xx元/小時呢,左右對比都一小時了,也省不了2、3塊。。。

剛接觸博弈論的時候:

女朋友想看一部言情片,自己不想看的時候,就在想大家的賦值是怎樣的,矩陣是怎樣的,是應該想怎麼取個均衡點,還是讓女朋友效用最大。。。

中微中宏的時候:

貨幣也是商品了,理性人假設也不是那麼討厭了,一切好有道理,看到新聞,比如「滴滴快的」合併了,立刻就想著哪個理論可以套套,做個解釋,這是不是壟斷。。。優惠券是價格歧視啦。。。

高微高宏的時候:

理性人假設太無語了。。。馬克思貌似也並不比西經差啦。。。其實現實里的經濟問題。。。都解釋不了啦。。。反倒可以去談股災了。。。

研究生課程都結束了,真正開始做研究了:

然並卵。。。

知乎都不敢答題了。。。

淘寶還是該慢慢挑。。。1塊也是省。。。


更加以自我為中心了。

這不是懺悔或者自嘲,並且我認為這是對的。

我以前買東西會考慮它的原料成本,運費,商家店鋪等原因在商品價格上的溢價,會考慮是不是因為溢價過高而買虧了。

現在我只考慮要買的東西是不是對我有用,它的價格在我的預期里是不是可以接受的。這不是因為我發財了,而是因為。。。tmd你管人家賣多少錢呢,愛買不買。千金難買爺樂意。效用決定價格。

我的時間非常值錢。(想起了張靚穎做的某遊戲廣告2333)以前花時間省錢,現在花錢省時間。

當然這有個限度,是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里,在錢和時間的衡量中我偏向時間


花錢終於心安理得了,並且及時作用外逛街購物中,因為經濟學說,一個人的支出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我想我應該有雖不達,但濟天下的覺悟,為了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消費吧!


不喜歡把錢存活期和定期,喜歡免息的分期付款。算不算?


經濟學本科+研究生,普通人一枚。

1.成本+收益。能夠意識到機會成本、時間成本等隱形成本。計算收益的時候會想到經濟價值

2.長期+短期。能夠意識到事物的短期和長期區別。相對來說看事物會更看重長期影響

3. 微觀+宏觀。思考的時候能夠想到微觀表現 和 宏觀影響

大致就是這三個基本思維模式上的變化


絕大多數自由競爭行業超額利潤為零,所以現在看物價比以前更加理性了;

學習成本和效益後,現在購物也比之前更理性了,雙十一之前先計劃好大概,然後根據效益來購買東西;

風險成本和時間成本,現在投資也比之前理性的多了……


對我最大的好處是,在買一件東西,比如它開始打折且折扣很大,我就會告訴自己說,對,這只是消費者剩餘大了而已,而其實你自己並不想要!哈哈


經濟學啟迪智慧,使人看清經濟社會運行原理,不論好壞。所以建議所有自認經濟學學得好的人去讀道德情操論。所有沒看過經濟學的人先讀道德情操論。三觀不正的人學經濟學太容易誤入歧途了,也太容易引誘他人誤入歧途了。馬克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學到了複利,每次看銀行貸款利率 等額本息 5.%其實年化是10%

學到了機會成本:買輛10萬元的車,計算如果投資理財8%,折損10% 燃油保險等每月45百,每個月基本消耗在2500~3000元,媽的!還不如打的,往死里打也花不了。


理性人的假設。現在做事情想事情總會不自覺地衡量收益、成本。


我反對知行合一,恰恰不是瓜子,而是相反,我提倡逆思維,刻意的行與知反。

現在的知乎就經濟、就匯率、就股市、就宏調、就市場產生兩種兩種觀點,一種是市場派的,一種是學院派的。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市場派,所謂的理論是標況下一種變數發生改變導致的結果,可事實上在現實中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實際情況是幾萬種,甚至幾十萬、幾百萬、甚至更多的變數隨時都在發生變化,而這些變數大大超出了人的預測範圍,而這個時候某些人(學院派)從某一個,或幾個變數入手試圖解決分析問題,就顯得非常可笑了,我把我的這種觀點稱之為市場經濟特色的經濟理論。一個貧窮的學生狗試圖分析經濟的時候,本身就非常的可笑。

我談一下我的價值觀、投資觀以及做出市場預判的基礎。我對價格非常、非常敏感。知乎那些所謂的經濟學,通通都是狗屁,假如聽他們的,還不如現在就開窗戶跳樓。洋洋洒洒的說了一大篇,最後判斷失誤,自圓其說:其實我已經暗示你們人民幣要貶值了,只不過你們沒看出來,我也是深深的醉了。本人持文筆出身,最恨漢語言文學專業,百無一用,整天胡扯,所以業餘時間都逗著他們樂。咦不是罵知乎金融專業,怎麼又扯到漢語言了?看樣子,不光我寫文章跑偏,罵人也跑偏啊。呵呵。學習市場經濟的第一重境界就是基本知識,當然也有野路子出身的,手裡有上市公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是我還是提醒你要懂最基本的經濟知識,否則無法對信息作出分析、預判。

逆思維,那個混得好的經濟評論員會來混知乎?

========================這是分割線========================

我是一個奉行實用主義的人,假如經濟理論沒有用,我們學他幹什麼呢?

========================這是分割線========================

@洛克希德馬丁:So what? 你有審題嗎?沒人要看你的股市成王敗寇論

2011年油菜籽的價格及走勢._百度知道

那經濟成王敗寇論呢?

知乎搜索人民幣會大幅貶值么?(回答時間15年1月,只有四贊!)

那匯市成王敗寇論呢?

請問wuweilxl中國會不會爆發金融危機? - 歷史

其中4連那個誰都給你預測出來了。

那危機成王敗寇論呢?

假如抓住老鼠都不是好貓,那就怪了去了。


推薦閱讀:

韓國真不買日本貨嗎?
為什麼宋朝經濟繁榮卻被稱「積貧積弱」?
從稅收效率上來看,增值稅與消費稅哪個效率更高?
如果建國後30年沒有那麼折騰,而是施行經濟改革開放,那麼今日會是什麼景象?
陝西拿得出手的東西都有什麼?

TAG:學習 | 經濟 | 經濟學 | 金融 | 金融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