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位歷史博物館志願講解員,講解內容應該更注重於歷史還是文物?

首先問題的對象是對於博物館的志願講解員,而不是專業講解工作者。所以就有一個限制,志願講解員很多時候對於歷史了解得並不是那麼深入,如果執著地介紹歷史,很有可能給遊客以錯誤的歷史信息。

其次,個人感覺在歷史博物館裡,參觀者聽到的講解內容更注重於文物本身可能會使他/她的本次參觀經歷更為輕鬆。(因為很多時候限於遊客本身的知識面限制)但就歷史博物館的存在價值來說,個人感覺可能更多地介紹歷史才會真正體現出博物館的價值。


我覺得二者都不對。

目前博物館觀眾和博物館展覽不契合的地方,是觀眾的注意力往往放棄展覽語境而過分關注於展品單體。所以在進行一般講解的時候,要多講展覽,多講展組、小節和章節整體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因為這些往往是觀眾經常忽略的。

但是如果可以確定面對的觀眾是一些有一定參觀展覽的經驗,可以把握展覽語境的所謂「專業型觀眾」,可以考慮把講解重心放在延伸知識上。

其次,博物館對專職講解員和志願者講解員,應該從工作質量要求到工作許可權賦予,一視同仁的對待,其區別應該僅僅是是否領取薪水。


首先給敬業的葛導點個贊。從遊客的角度講,他/她一定是對歷史感興趣才會來博物館參觀,如果僅僅是對文物本身感興趣,那就是考古學家而不是遊客了。我不是很清楚「更注重於文物本身能使參觀更輕鬆」這種說法的依據,相反,我感覺聽一些和文物有關的故事,通過穿越時空的文物感受歷史會更讓遊客感覺不虛此行。最後關於志願者不是很專業的問題,首先既然對這個工作感興趣,想必你也會有動力去更深入的了解它;其次,如你所言遊客的歷史知識相對於講解員來說是更少的,你比他們懂得多,他們的提問即使你不是特別懂,你也比他們了解,在這一點上要有迷之自信。


不請自來~

做過幾年的博物館志願者,講解么,家常便飯

個人覺得,觀眾喜歡的就是最好的,他/她喜歡的就是適合她/他的

有些比較專業的觀眾,他/她喜歡和你探討工藝/文化

你可以採用交流溝通的方式講解

一般博物館提供的講解都很基礎,一般的講解員也很不專業,所以真的專家一般不聽講解,比如,有一年博物館年會在天博開,散會後,館長說,大家都是這行專家,我就不派講解啦~

有些不是那麼專業的觀眾,更喜歡你告訴他/她一些關於藏品的特色小故事(雖說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按講解詞說了)

至於,有部分沒怎麼接受過教育的觀眾(還不少哦~),你簡單介紹下藏品的重要性就好啦~說多了他/她不想聽,也聽不懂

直接結果就是參觀熱情受到打擊

至於我最近選擇的畢業題目,博物館的兒童教育~

兒童么,基本來說,興趣基本不在博物館,所以針對兒童教育,更偏向互動/體驗類的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是比較重要的~能動手是做做是最好的

參考資料

《博物館兒童教育與兒童博物館的發展》周婧景

《我國博物館學前兒童教育問題探析一一以史密森早教中心為例》蔣臻穎

《博物館兒童教育研究一一兒童展覽與教育項目的視角》周婧景


首先博物館以物為多,從物件資料向大家展示當初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禮法制度。同時博物館從來不是只有簡單的文物還有必要的展板和展牌,讓人們起碼了解它的時代。而華夏的歷史源遠流長,作為現代人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是沒有辦法事無巨細的知道,作為博物館的工作者不論是講解員還是志願者我相信都是對博物館有興趣的人,作為工作人員我們不參與研究,所做工作是向大眾展示現已發現的文物資料,作為傳播者存在。

對於遊客來說,有些人喜歡聽歷史那麼就結合自己情況儘可能將自己知道的真實的歷史展示出來。有些人注重文物,那麼就按稿子上來就好,但一定注意與遊客交流沒有那麼多書面化語言。還有一部分遊客對野史感興趣,這時候就要把握好度了,可以說說一些小故事,但是一定不要用言之鑿鑿的語氣。

多和志願者裡面的大師傅們交流也是很好的途徑。

與遊客交流找出自己的講解風格自然會解決以上的問題。


從開始講解到現在是第三年,還是新手,意見淺薄,姑妄聽之。

從上崗培訓開始,老師、考官和老講解員都在反覆說一個觀點,就是如果你沒有十足的把握,那就老老實實照詞說講解詞代表館方觀點,就算有爭議,也是學術爭議,而不是講解責任。

當然,講解詞可能會比較枯燥,甚至和講解動線不匹配。我聽過幾次嚴格按詞說的講解,從觀眾的角度講,真的很無聊。所以我覺得厲害的講解員都是加「料」的,但加料範圍一般限制在非常公認的常識內容,或者是不涉及歷史和器物的純串詞。如果要用講解詞外的知識,盡量帶一句出處。這樣就不會造成你說的「對於歷史了解得並不是那麼深入」的問題。因為講解員不是研究者,我們的任務只是傳播相對權威的觀點,而不是傳播自己的觀點。不過我覺得完全做到這點還是比較難的,因為較起真來,很難區分什麼叫做「公認」、「常識」、「權威」。去年就有一位業內人士,批評國博的一位比較出名的講解員「講飛了」,引起了不少討論。我自己評判自己,也經常存在講飛了情況,修為還是不夠。

至於偏歷史還是偏文物,我覺得要看展覽性質。如果是瓷器、玉器等專題展,應該以藝術價值為主線。如果是歷史脈絡的綜合展,應該以歷史脈絡為主線。在這個大背景下,盡量結合考慮聽眾情況設計講解詞,畢竟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你講的一大半內容他走出博物館就忘了,過了一周還能記住的東西鳳毛麟角。盲目求詳實、求嚴謹、或者求有趣都容易出問題。我很認同一個做法,就是假設如果觀眾聽了1個小時只能記住200個字,你最希望他記住哪些東西,然後取捨講解詞。如果小朋友居多,就多講點有趣的文化和器物原理(注意不要講沒有正式出處的野史、軼事),以激發興趣為主;一般觀眾居多,就多講點器物映射出來的政治、經濟、生活;如果觀眾知識底子很好或者做了很多功課,就多講講器物分類、歷史考據。

以上,供參考。


本科文博,在博物館做過兩年多的志願者解說員。

我個人的感覺是作為一個志願者你自己當然要不斷的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但是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參觀者的反應(我一般都一次只帶一個到三個人),為參觀者提供他們感興趣的講解,在過程中和參觀者保持互動,也聽聽他們的想法。以我的經驗這些參觀者中也會有一些相關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的人,他們或者是相關從業人員或者僅僅是興趣所致,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你自己也會學到很多東西。

好像有點偏題了,抱歉~


有過在博物館志願的經歷,首先先給澄清一件事,志願者講解的可信度以及知識度就我接觸來講不比專業的講解員差,現在很多志願者都是文博專業的在讀學生,他所說的是有很多專業講解員不知道的東西,因為不必像專業講解員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限制,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志願者傳遞的更多是他眼裡歷史感。我們去看文物,聽歷史,為了增長知識,為了什麼什麼樣的理由,遊客來參觀的目的千奇百怪,但是對於一名講解員來說,他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通過這一兩個小時的講解,通過傳遞文物背後的歷史知識讓我們從中獲得歷史的歸屬感,也許這個歸屬感說起來很縹緲啊,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們能從古人的生活中找到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影子,從他們的生活中答疑解惑,獲得生活的樂趣,大抵如此,若是能做到這一點,這次講解不言而喻了吧


很感興趣這個話題。因為專業的關係經常去博物館,實習的時候做過一些博物館公共教育的活動,說說我的看法。

  我覺得根據展覽、觀眾、展品、館方(策展團隊)要求綜合考慮。但是我傾向於偏重展品本身。每個觀眾去博物館參觀的目的不盡相同,期望從參觀中獲得的東西也不一樣。但是不論是專業參觀者,還是只是被旅行團拉去的遊客,或是因為電影院滿了來博物館約會的情侶,文藝裝逼小青年,甚至是來觀察地形的盜寶賊,博物館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意義,就是實物、實物、實物!從展覽來說,構成一個展覽,不論是主題展還是一般陳列,核心都是實物、實物、實物。沒人來博物館是為了看展簽和展板的!

  我不知道題主老師所說的注重文物的講解是什麼樣子。我的意思是說至少應該引導觀眾更注重文物。這樣觀眾體驗顯然會更好,(更輕鬆)?

  因為文物就在眼前,所以相比抽象(而且很遺憾通常情況下非常膚淺)的歷史知識更親切。

  關於文物本身的信息和知識,在聽到講解後,可以立即在觀看過程中得以運用和確認,獲得參與感與成就感,同時在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物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觀看能力。而歷史知識難以與觀眾互動。

  觀看展品其實比讀歷史知識難多了。我們的眼睛需要經過訓練。觀看實物本身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說到這裡吐槽一句因為國內博物館好多研究院是歷史系出身的,所以幾乎沒有「看」東西的訓練。好多博物館的展簽內容都是歷史常識,和文物本身難以連接。)

  展品才是觀眾問題的來源。我覺得評價一個好的導覽的非常簡單的標準就是,能不能讓觀眾思考提問。而好的展簽、解說詞應該能夠提出並回答一個問題。好的導覽能夠引發觀眾的問題和探索熱情,並且提供信息讓問題更深入。而講歷史(通常情況下是一些大而無當的歷史背景),觀眾既不能把歷史和實物聯繫起來,也不能解決他對於展品提出的問題。

  說下標準解說詞,標準解說詞的問題除了太過標準不方便針對特別情況變通之外,還有就是過於注重知識灌輸。知識灌輸除了枯燥之外,就是讓觀眾沒有收穫感(出門就忘了,今天都幹了啥)和參與感(這些歷史關我啥事?)。其實除此之外,獲得審美的愉悅、探索的樂趣、鑒賞力的提升、視野的拓展都是博物館參觀可以帶給觀眾的,這些這些價值的實現,需要更加豐富的導覽方式,而不僅僅是講解。

最後,說下其他答主說到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之類的。我個人非常反感解說里的價值判斷,所以不喜歡「這件雕塑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是古代雕塑的傑作」,「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這種毫無信息量的內容。不論從大眾傳播還是歷史學的角度,描述和敘事才是王道。


推薦閱讀:

請問南京有什麼有意思的博物館, 美術館, 展覽?
作為一名博物館講解員,如果在講解過程中遊客提出了你無法解答的問題,應該如何應對?
英國有哪些比較好的博物館、藝術館?分別在哪個城市?
大家去參觀博物館喜歡什麼樣的博物館講解?
國外博物館的文物修復水平比起故宮如何?

TAG:歷史 | 博物館 | 文物 | 博物館講解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