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大學會限制四六級或者普通話的考試時間?

例如大一大二不許考。如果剛高考完英語水平應該是很高的,趁熱考了四級多好了,為什麼要限制,還有普通話隨時都可以考,這是一種能力,為什麼還要限制?


大學四六級考試,最早(可能是80年代)只用於英語專業的學生,每一個學期算一級,大一上的考試算一級,大二下的考試算四級,所以四級相當於是對大學二年級學生的英語要求,六級相當於是對大學三年級學生的英語要求。原本就應該是大二和大三考。

如今當然已經不是這樣的規定了。然而很多大學的管理者認為,經過大學英語的學習,大家的英語水平應該普遍上升,這時再參加四六級考試,通過率會更高,對學校的信譽有好處。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大家到了大學都不怎麼好好學英語了,剛剛參加完高考的時候,竟然是英語水平最高的……


過了四六級還去上英語課的人,在老師眼裡是乖寶寶,在同學眼裡是怪寶寶。要是一上大一就允許學生考四六級,通過率肯定高,但是過了之後,出勤率就低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更低,你讓學校領導怎麼排課?怎麼安置老師?

說起來很不合理,但是這是個很複雜的事情,牽扯到我們要不要把英語當成必修課,要不要考四六級,甚至要不要學英語。。。


瀉藥

這題我本來不想答,但是又不得不答。

因為這個現象是典型的中國式思維、政治制度下產物。這件事的起因與結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形形色色人等的思維問題。例如,強制所有專業的學生都要學英語,但是卻完全放棄了我們母語的繼續修養。還有,簡單的以四六級通過率評判一所大學的教學質量。

歸根到底都是中國人的這種思維模式起的作用,大家也別說別人,整個社會差不多都這個樣子。至於理由,人治之下的行政制度制定,我們所說的都是推測。鬼才知道是為什麼呢。其實,即使行政強製取消這些限制,很快也會出現其它的限制條件的。


我想應該是這樣,在一般的大學裡,不管你是什麼專業或者背景,英語課總是大一大二的必修課。

我不知道別的學校怎麼樣,反正我們學校外語學院的課,或者說是英語專業的課是非常少的,學校總得給老師一點事情做,不能讓他們太閑,所以就給每個專業都安排成了必修課,其實這樣做不管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負(zhe)擔(mo)。

為什麼不放開四六級考試呢?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班的同學全在第一個學期通過了四六級考試,那麼誰還會去上英語課?

當然還要往長遠考慮一下,如果這一個班都在第一個學期通過了四級甚至大一就完成了六級考試,接下來大部分人就是三年多的時間不再學習英語,反正我是不會再學(ren)習(shou)英語了,由此導致畢業的時候英語四六級也都是有名(證)無實了……

這就是中國教育的弊端所在,因為不能提供更有利的學習環境,只能扼殺一些超前的頭腦,哪怕他們已經落後於時代。


我們學校,大學英語要學四個學期,一共8學分,每人640元。

大二下學期才能報名四級。

每個人都得這樣,不得提前報名。有些人要出國的,托福都考了,卻還沒考四級。


我們學校是大一下才允許報名cet,要求大一上英語總評達標才可以報名,到大二了,標準也會往上提,導致有人第一次考四級不過,分數不夠被憋到下次或者下下次才報考。其實問題在於,考場不夠,老師不夠,考生又多。


除了樓上各位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如果高校放開四六級報名考試,很多高校的考場數(教室數)和監考老師的數量根本不夠,上級主管部門(省市考試院)對試題的安全保密工作壓力也太大,四六級考試是國家級考試里人數非常多的考試,要比高考研究生等考試人數多的多,有時候不得已要做出報名資格的限制。


推薦閱讀:

就為了用 Omnifocus 買 MacBook 值得嗎?
大神們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看紙質書與看電子書(用kindle)綜合各方面來說,哪個效益(經濟效益、自己看書吸收的效果等)更加好?
如何成為一個高度自律的人?
在番茄工作法的長時間休憩階段里,可以幹什麼?

TAG:時間管理 | 英語 | 考試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