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殖民體系解體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本人目前看到了幾個原因,但是對各自的具體情況都不太了解,也就難以分辨各自的重要性。

1.國內有很大一部分人(主要是工黨)認為殖民地無助於提高本國(福利水平)

疑問:個人認為殖民地存在的具體意義對於殖民母國而言,前期是奢侈品貿易,後期是作為原材料產地和工業品銷售地。那為什麼這樣的分工最終收益反而比不上鎮壓叛亂的軍費(個人覺得比例應當低於開拓階段的軍費,為什麼那時能夠繼續)?是因為國際貿易壁壘降低導致殖民地貿易體系瓦解嗎?

2.民族主義傳播導致印度非洲等殖民地叛亂頻繁,維持成本過高。

疑問:印度可以理解。為什麼幾十年前全歐洲都在非洲圈地,二戰後卻棄之如蔽履。非洲開發難度大,歐洲人在非洲是為了工業原料?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應該不存在鎮壓叛亂的問題,為什麼也有很強的獨立傾向?

3.美國蘇聯施加壓力。

疑問:能不能舉幾個具體的事件,本人信息搜索能力不足,似乎沒有搜到很直接的例子。


哦,這個倒是不難,主要原因是越來越高的殖民成本,這倒不是殖民者好心什麼的。實際上英國早就想把殖民地甩出去了,一直苦於沒機會。

來算一下就知道了,大英帝國自一戰以後,其綜合國力未必有德國強,同樣被打的焦頭爛額,大英帝國當時還有不少殖民地,為什麼發展起來反而不如德國?這是因為殖民地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帝國的負擔。

舉個例子,掠奪原材料,實際上經過百年的殖民,殖民地易於掠奪的已經掠奪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需要掠奪的,需要較大的投資成本,英國戰後本身就需要投資,哪來的錢去投資殖民地?就算能夠繼續投資殖民地,其政治風險高的可怕,已經發生的事實就是埃及革命後宣布把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英法幾百年的投資直接泡湯,英法氣急敗壞聯合以色列去進攻埃及,又在國際制裁和譴責下敗下陣來,英國艾登政府直接倒台。

而實際上在20世紀初,世界性的市場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到二戰後,由於全球格局發生變化,那種掠奪原材料的做法反而比正常從國際市場採購的成本還要高,這就根本沒有必要再維持原本的殖民體系。

再說商品銷售市場

這個和上面的問題一樣,即便是殖民地獨立後,依然需要和過去的老牌殖民者發生貿易關係,不需要殖民者還要付出維持殖民成本的代價,而西方國家把持著製成品(這點世界真該感謝中國打壓了製成品售價)的價格,所以類似於英國一輛拖拉機可以換斯里蘭卡13噸茶葉的事就屢見不鮮,既然不用付出成本依然可以銷售,為什麼還要付出維持殖民成本的代價呢?

最後一點,才是民族主義,而民族主義的問題事實上還是要歸結於成本過高,法國為了維持越南殖民地和越南打了一仗,阿爾及利亞獨立又和阿爾及利亞打了一仗,再加上蘇伊士運河戰爭,國家負債纍纍,人民怨聲載道,剛剛從二戰緩過神來的法國根本無力維持如此大的財政開銷,導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直接倒台,而英國相比就機敏多了,順著甘地給的台階向下滑,退出了印度。

總結,一個字:錢 (唉,我咋這麼庸俗)


首要原因,民族主義興起,民族自治。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不願脫離英聯邦,直到現在還有總督派遣。

二戰過後,英國敦促加拿大獨立,而相反印度和越南還有羅得西亞一直搞非暴力不合作以及武裝反抗。

第二,不能殺人,從1490年以來,對異族的征服手段越來越軟弱,從匈奴人的滅族,到滿族的剃髮,再到現在只能殺恐怖者,而不能殺恐怖者的同事。

第三,英國在世界經濟地位的降低。 1860年以前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的工業產量佔到世界的一半,1890年美國佔到最大比例,然後1930年工業產值,美國佔32%,德國佔13%,蘇聯佔12%,英法佔7%(不含殖民地)和6%。

二戰之前的幾年, 北美日本歐洲合計 佔世界煤炭鋼鐵石油汽車的85% 以上,人口合計佔世界的40%。


不是不想要了,是要不起了。

殖民地都是來錢的地方,誰會傻的自己不願意要,都是沒法要了才吐出來的。

二戰把這群大佬打的一乾二淨,人也好錢也好都沒了,只能眼看著別人跑掉。而蘇聯和美國則是大肆擴張,美國搞個美元對黃金,俗稱美金,蘇聯乾脆佔了一半歐洲。

英法德都成了廢墟,又是實際上的戰敗國,那麼就老老實實把輸了的吐出來吧。

法國留了個越南,結果怎樣,蘇聯和中國馬上就挑起越共獨立,結果打了幾十年,法國最後跑哪裡去了,沒了。是三個大國在打來打去,跟你壓根沒關係。

到了八十年代,阿根廷突然發現我邊上怎麼還有個英國的島嶼,離我這麼近,這明顯是我的啊,英國在萬里之外呢,結果就打了一個馬島戰爭。阿根廷大敗,就再也不提這茬兒。

殖民地殖民地,就是把自己國民移過來的地方,你宗主國都快沒了,那還說什麼殖民,地也不會有了,要不就獨立,要不就被別人搶走。


兩次世界大戰把英國打崩了,人口,特別是年輕的精英人口損失太大。

英國統治殖民印度,不過用了一萬人左右,殖民非洲,大約是5000:1。一個英國人統治5000個非洲人。英國建立全球殖民地也沒有死掉多少人。算下來也就10萬人不到。可是兩次世界大戰,就造成英國本土死亡上百萬。本來這些年輕人可以到殖民地充當官吏和士兵以及軍官,並且被派遣到世界各個要塞保護帝國利益。可是現在這些年輕人卻死掉了。而且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一直在搶英國的金融霸權,從1920年一直持續到1933年,以美國爆發大蕭條暫時結束。本來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加上一戰獲得大量歐洲黃金,在金本位的金融霸權爭奪戰中有很大的勝利可能性,為此美國人也信心滿滿。可是美國還是幼稚,低估了英國人的無恥底線英國通過殖民地內部利益調整,無償獲得來自,印度,南非,埃及,馬來亞,以及澳大利亞,還有非洲其他地方的黃金,珠寶。而且英國掌控世界海峽關鍵通道,可以卡美國人的對外貿易通道,由於英國人地盤更大,人口更多,黃金產量更大,所以在金融霸權爭奪戰中,美國人敗下陣來。大蕭條導致美國數千家私人銀行倒閉。可是這個時候,歐洲出現了變數,那就是納粹出現了。美國人終於找到了一個強大的活雷鋒,給了美國極大的助攻。美國人得到了一個低成本打破英國霸權的機會。通過間接武裝納粹,給英國製造麻煩,使其無暇分身,畢竟安全比錢財重要。英國人如果保不住老命,自然會向美國出賣利益,而且是核心利益。英國必須要二選一,傻子都知道在老命和錢之間,肯定是老命。英國的錢就是金融霸權,殖民地。二戰還沒有結束,布雷頓森林會議,就剝奪了英國人的金融霸權。二戰進行時羅斯福會見丘吉爾,就提出戰後,印度必須獨立。英國人雖然非常氣憤,但是很無奈。隨著美國的24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建立世界海洋霸權。英國散落在海外的殖民地根本無法保住,只要美國人願意,隨時可以讓他們脫離英國獨立,隔絕殖民地與英國本土的聯繫。而且美國人還通過大量的基金會與留學生項目,資助了大量的民族鬥士,英國人不堪其擾,無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允許他們獨立。同理法國以及其他歐洲殖民地。


人口策略問題,你看印度的人口和英國的人口,殖民那會要是英國開始大量生育,再派到印度像美國人殺土著印第安人一樣,屠成少數族裔,這事就解決了,殖民地自給自足。現在非洲人口迅猛增長,用不了幾百年,全世界都是一個民族了。


英國是殖民,殖民地都在海外,兩次世界大戰使英國元氣大傷,加之殖民地政治和經濟的發展,英國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下降,所以英國殖民體系會解體;


推薦閱讀:

英國的議會是怎樣運行的?有什麼傳統和規矩?首相問答是什麼意思?
如何評價英劇《浴血黑幫》?
在英國留學快樂嗎?
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讀書時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歷史地位?

TAG:歷史 | 政治 | 英國 | 國際關係 | 殖民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