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挑不出笛卡爾有神論的錯誤時,如何面對我的無神論?

看了笛卡爾的《談談方法》(王太慶譯),笛卡爾通過「我想所以我是」找出了「主體」(這一點因為自己意識到過所以是同意的),又通過尋找這個並不圓滿的主體的圓滿來源而找到了「神」。認為主體不圓滿、尋找支撐主體的靠山我是同意的,但最後找到的是神且聲稱「天、地、光、熱等是神放到我心裡來的」(而不是通過實踐逐步認知的),這我就不能同意了。但我又不能清楚說明「主體」的「靠山」是什麼,所以來知乎求教。


一些觀點反對 @朱晉玄

首先LZ的觀點很有意思

我反駁不了笛卡爾的觀點

但是我就是認為笛卡爾的觀點是錯的。

這首先就不是一個哲學思考的態度,甚至這就不是一個遵循論證的態度。

覺得長的可以直接忽略第一個橫線到第二個橫線中間的內容

——————————

cogito ergo sum代表的是這樣的一種確定性,即強懷疑論下的最後底線,或者我們說在懷疑論中唯一不可懷疑的,明晰的,絕對的。

關於這個我們要關心的是笛卡爾式在何種條件下採用cogito ergo sum將主體性作為反懷疑論的嚴格主體性的「靠山的」。

第一沉思中,笛卡爾很明確的是站在一種普遍懷疑的立場上,即站在一種尋找認知的阿基米德點的情況下。在這種懷疑論中,任何可以被懷疑的,任何不是「自明的」,都不具備作為認識基點的標準。

我們說客觀事物,客觀事物可能是幻覺,夢境,我們說確定認識,確定認識很可能從最基礎的地方就是錯的,完全就是一條不可知的路線,我們說觀念/絕對理型,觀念很可能是全能惡魔給予我們的。那麼在這種高度懷疑論的情況下,唯有自明的,唯有不可懷疑的確然的,才能被作為笛卡爾式的知識論重構的第一個基點。

這個基點就是我思(cogito),我思是不可被懷疑的,思執就是自明的,懷疑本身就是明確的我思。因此我思的自明性允諾了作為思執的我的實存性。(Husserl就對這點持反對態度)

在這個角度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笛卡爾做出這樣普遍懷疑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笛卡爾的目的在於構建一種絕對明確的,能夠排除懷疑論的嚴格知識論。建立我思並不是論證世界上只有主體我是實存的,而是在這樣的一種知識論的條件下重構出關於客觀世界的確定性,知識的確定性的全部證明。

有人肯定說,這不是撐著么?

沒錯,就是撐著,但是為了一種嚴格科學的要求,不得不讓我們把嚴格科學,整個人類知識體系乃至認識的可能性奠基在一個完全確定的基石上,而不是讓科學建立在我們看不見浮空島上。

第三沉思中的上帝論證遵循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思路,即我的觀念是如何和外部世界相符合的,或者說思執的我內在的觀念是如何切合超越之物的,笛卡爾的做法就是通過逐一反駁各種可能性,內在給予的可能性,感知給予的可能性,最後證明,除非是上帝自行給予的,也就是說,除非一個普遍確定觀念與一個絕對完滿的觀念自行傳遞給主體我,也就是朱晉玄說的完美性只能自身給予主體。因此上帝存在。但是,並不說什麼完美性存在於什麼理念世界亂七八糟的玩意,笛卡爾從來都沒有假設過任何什麼觀念實存於理念世界之類。

那麼笛卡爾的上帝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答案就是允諾了確定認識的可能性,一種認識論上的確然性,沒有上帝,主體我根本無法在強懷疑論態度下找到認識切合的可能性

上帝的觀念最為真實,清晰。(至於說什麼別的宗教,或者別的國家沒有這樣的上帝觀念的,我沒有和你們說笛卡爾的論證就是對的,而只是指出為什麼笛卡爾這樣論證,且它是如何論證的。

更何況,笛卡爾這裡的上帝並不是允諾一種耶路撒冷的上帝,而是雅典式的上帝。就是神學對此也有微詞,因為這樣的上帝無法允諾救贖的現實性等等)

————————

可能有人說我解釋了半天都沒解釋為什麼笛卡爾不能把觀念認為是實踐的,解釋個什麼勁。

答案分兩個:

第一:在觀念如何被賦予主體我的幾個論證下,笛卡爾已經排除了主體我通過感知認識觀念的可能性,論證書里就有

第二個更加關鍵,笛卡爾的論證在通過主體性構建客觀世界實存性之前(如果沒記錯是第四沉思到第五沉思左右開始重構世界實存性)。任何客觀世界實存都是假的,都是被排除的和非實在的。你不可能讓笛卡爾以假設為基礎去構建論證,而笛卡爾也正是反對通過假設論證世界實存和對世界實存可能性的不關心態度,才著手構建哲學大廈的。

因此我給LZ的幾點建議是:

1、去看沉思錄,弄清楚笛卡爾的論證過程

2、弄清楚以後著手反駁笛卡爾的論證,反駁有很多,近現代對笛卡爾主體性通過上帝允諾來完成知識確定性頗有微詞。

3、時刻記住,這個問題不是自然科學,甚至不是自然態度下能夠反駁的,二者完全不處於一個層面上。

4、遵循可能的論證而不是設想一個前提立場(我完全不知道問主為何在不清楚論證的前提下,也是提不出反對論證的前提下持有無神論態度的,當然,這或許更加清晰的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持無神論態度的情況下並不比我們持有神論要理智,因為我們常常對它們未經反思。)


簡單來說,笛卡爾的問題在於,【完滿】在腦中存在,不一定就能確保其在現實中【存在】,就像,我們腦子裡有【龍】這個概念,不能確保現實中有【龍】存在。

其實信仰,就是即使和理性所違背,但是仍然讓你信的東西阿。╮(╯_╰)╭

我相信任何人都有對一種信念,並不能通過理性完全證明,但仍然會相信。我認為,這就是信仰,大家信的觀念不同而已,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啦~

即使是無神論,也只是建立在【目前沒有發現有神存在的證據】這樣的【其實並不完善的】基礎之上呀~

人本來就是理性和unconscious兩部分組成的,並且研究表明,其實人的大部分行為都是在unconscious的支配之下,只是做出行為之後為了滿足人的理性,才找理性來找補給它找理由,(前幾天看的paper)據說這就是宗教(以及道德)的起源(?′д`)


看到一半後不想繼續了,沒猜錯的話又是本體論,因為完美性存在而切開人又沒有發現完美性,所以完美性存在於一個理型的世界。

我建議去讀分析哲學,本體論及其近親的很多論點很容易被分析哲學踢爆了:比如去考慮完美的定義。是否存在一個必須被接受的定義,而這個定義依賴於理型世界。

分析哲學入門推薦這幾位:哲學雞蛋糕,wenson,紫煙亭,清華哲學共稿。雖然我當時看Kriple的 Naming and Necessity 產生對分析哲學的興趣。


二律背反


先找本《宗教哲學》教科書讀一讀,波伊曼的那本就簡潔明了,基本你想到和沒想到的論證裡面都有更清晰的論述。

然後再來辨別笛卡爾的神和一神論宗教的神的區別,以及有神無神的區分。


讀亞里士多德建立有神論。

讀盧克萊秀重建無神論。

讀聖安瑟倫重建有神論。

讀奧卡姆重建無神論。

讀笛卡爾重建有神論。讀休謨/康德重建無神論。

讀黑格爾重建有神論。

讀杜威/維特根斯坦重建無神論。

讀普蘭丁格重建有神論。

讀丹尼特/道金斯重建無神論。

多玩幾次就習慣了......


朱光潛先生在《談美》裡面提到過一個觀點:「一切哲學系統也都只能當作藝術作品去看。」

我覺得這句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哲學的上帝和宗教的上帝是兩個概念。


笛卡爾有兩個前提,一是東西都不會憑空出現,二是一個完美的東西不可能來自一個比它更不完美的東西。

所以我們都知道上帝這個概念,而上帝這個概念包含著全知全能的神,是比我們完美的,因此不可能來自我們,一定有某種比我們完美的東西在這背後,也就是上帝。

在第一哲學沉思錄的前言里,笛卡爾對第二個反駁的答辯:「概念是有不同意義的,它或者本身是我理智的一種活動,在這個意義上不能說觀念比我完滿;當客觀的被當作活動所代表的東西,這個東西雖然不能假定存在於我理智以外,可能是由於它本質的緣故,卻可以比我完滿。」

我的想法是,在他從概念引出上帝之前,我可以說上帝這個概念和灰塵的概念和虛無的概念沒有不同,因為概念本身是思考的形式。

或者,從上帝全知全能的角度,上帝能不能創造出一塊重到他都抬不起的石頭。

在開篇的信中,他說:「我們一定要相信有一個上帝,因為聖經上是這麼說的;我們一定要相信聖經,因為它是來自上帝的(信仰是上帝的一種恩賜,上帝既然給了我們聖寵使我們相信別的東西;那麼他同樣也能給我們聖寵讓我們相信他的存在),不過這個理由不能向不信教的人提出,因為他們認為這犯了循環論證的錯誤。」

但我的想法都太無力了,不如說他的論證都是對的,但擴大一點,也就是凡是我們認為比我們完美的東西都是存在的,不局限於上帝,任何宗教的神都可以套用這個。對於某些排外的宗教,不承認其他神,就出現矛盾了。所以我承認有比人完滿的東西存在,但宗教與它無關。

作為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我得到這個結論就足夠了


從笛卡爾的推論,他所指的神,並不是宗教裡面的上帝。按照笛卡爾的說法,應該是一個絕對圓滿的東西。這樣說你就懂了,數學裡面有正數有負數,正數、負數構成實數,目前這個世界上發現的量都是實數。但是實數並不是量的所有,因為還有虛數的存在。如果實數和虛數的總和能夠從概念上代表量的總和,那麼實數和虛數的總和就是一個絕對圓滿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你指的「神」。這顯然不同於宗教中的神。

我不贊成:笛卡爾的絕對圓滿的東西與柏拉圖的理型世界是相似的。因為,兩個的推到的過程不一樣,所指的東西的實質也不一樣。在理型世界裡,所有東西都是固然存在的,先於實體存在,而且是不變化的,其主要討論的是在實體之上的 這些理型是什麼樣子的。而決定圓滿強調的是,它是所有的總和,強調決定圓滿這個概念,而這個真實的世界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並沒有強調誰先於誰存在,而只是強調存在關係。


《在上海·信仰》

風搖檣,蜉蝣撼天地;

立叢宇,宏民執日月;

口含懾氣,獠白牙,泛微笑!

眼溢淡露,噴雄光,逼行人!

俯仰間,財滿富溢,流向人間。

惜為偉人,空嗟嘆!

嘆為凡人,拳鬼妖!

目刺蒼茫,大上海,

三里不同天!

按語:早上起床,站在床前,總結身邊的人和自己最近的一些行為,比如,一位同事在晨會上說他們這裡下雨了,而在城市另一端的那位卻沒有下雨;當自己站在高高樓根部時候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最近在研究的一個課題,人應該持有什麼樣的信仰!什麼樣的信仰不是唯心也不是純粹的冷血?普民大眾,他們應該得到統治者怎樣的待遇?某種程度上,這篇 文字集合體 回答了這些個問題!


推薦閱讀:

怎麼樣能體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哲學領域,如何理解「徹底的懷疑是自我駁斥的」?
如果實現了人腦的完全計算機化是不是可以做到人類脫離肉體永恆的存在?
哲學問題的本質是否是語言問題?人類沒有語言是否可以思考、有實證嗎?
哲學家學更多物理以後會不會轉變自己的哲學觀點?

TAG:哲學 | 信仰 | 笛卡爾RenéDéscartes | 思想 | 無神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