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結構分析中網格形狀對結果的影響有多大?

之前接觸過很多客戶,對於分析用網格的要求一般都很高,尤其在汽車和航空領域內,很多結構都需要劃分六面體網格進行計算。

六面體網格的劃分非常麻煩,但我也沒有具體比較過四面體和六面體網格的具體差異到底有多大,一般來說,都認為四面體網格的剛度稍微偏大一些,但也沒有具體的證據支撐。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關於網格的幾個誤區,說明了其實四面體較之六面體並不會表現的很差,而關注一下ANSYS新版的功能升級,也更多的是提高網格自動劃分的能力,貌似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升,之前四面體導致自由度偏大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因此,我想問的是,根據各位的使用經驗,如果拋開計算效率,在相同網格質量的前提下,四面體和六面體的網格差異究竟有多大?


以ansys16.2為例,在應力集中區域,一個曲軸受壓縮時,用四面體網格在周向上是應力不均勻的,而用掃略出的六面體結果是均勻的,差異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如果你的四面體質量很好的話,差異可能也不大。有時間我上個圖。

圖來了:

注意網格都是二階,四面體和六面體mesh size一致。

在加密網格前六面體與四面體網格對比

averaged result:

unaveraged

可以看到,tetra的問題是應力不均勻,差異較大,unaverge 的結果簡直沒法看,但是如果只比最大值的話,tetra的結果其實更靠近真實解;

網格加密後:

在tetra中可以很清楚看到網格的影響

unaverge

tetra的結果好了一點,但是unaverage的結果依然波動較大,而且與average結果差異太大了

由於這個幾何有點複雜,不能再加密了,不然我的電腦受不了了。

我的結論是:

1. tetra的主要問題在於結果的一致性較差,如果只看average結果的話,並且只關心最大值得花話,問題可能不大,甚至有可能更接近真實解

2. 不管四面體還是六面體,網格質量以及尺寸是最重要的。當然一 階四面體不能用了,太差。

如果質量都很好且尺寸均勻且,那麼結果差異不大。


模型大了之後你會發現,首先用結構化會同樣精讀上大大的節省單元以及節點的數量。

曾經用一個很渣的電腦算曲軸的模態,比較懶用四面體自動網格結果內存不足。花了幾個小時分塊畫結構化網格電腦就跑出來了。


一般來講, 位移解誤差不大, 應力解比較大。

單元形式, 差值階數, 單元質量, 後處理方案, 都會影響。


您好^_^,我現在在做畢業設計,題目是泡沫夾層板熱衝擊響應數值模擬,泡沫夾層板應當就是複合材料,想麻煩問一下您用Ansys哪個模塊更好還是Abaqus 比較方便,現在我是哪個都要重新開始學的那種,目前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所以真心麻煩您指點我一下,非常感謝^_^^o^


四面體是常應力(變)單元而六面體不是,這導致一個單元中所有位置的應力都是一樣,會導致模擬結果的雲圖不準確,不貼切現實。

可以通過加密四面體單元來解決這種問題,但是也增加了計算時間和對硬體的要求。

所以採用那種單元要綜合考慮各方面來選擇。


線性的就只是計算效率的問題了,四面體網格多了精度也就上來了。所以cosmos就很牛逼。非線性不一定。


推薦閱讀:

Abaqus如何對模型局部做更細密的網格劃分?

TAG:有限元分析FEA | 計算機輔助工程CAE | ANSYS | AnsysWorkbench | Abaq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