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女性主義如何進行具體實踐?

我們在中國的女性主義運動現階段並沒有展現出具體的措施,我們的目標偏於空泛,在女性主義宣傳中沒有具體的目標提出。

個人認為,現在處於一種我不滿意,我表達我的不滿意,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做 的初級階段。

那麼在有了一定的社會關注,社會輿論(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評價)我們又該如何邁出實踐的第一步呢? 只有將目標具體化,我們進行一項一項的推進,才能正真實行女性主義平權運動。

我看到知乎周刊里有關於女權的一期,非常好,可是也僅僅是一種討論,每一篇文章都差不多的反覆強調觀念。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麼推行呢?如何實踐呢? 我個人覺得先從教育入手,希望大家給出自己的意見。


很多人其實都知道「我想要什麼」,卻沒有答案說「我該怎麼達到這個目標」。

女權運動最早開始於戰後女性大量進入工廠和有限的其他職位參與到廣泛的經濟建設中,並由一部分的特權知識女性的覺醒開始的。也就是我們中國現在的樣子。

我之前曾經覺得,要想實現女權(或者說平權)有兩個條件必不可缺,教育和工作。女性在體力上有先天的劣勢,所以女性的地位崛起只有在工業化革命開始後,人不再完全像農耕時代那般依靠體力為生產力而是轉向以資本和科技為生產力的時候才能實現。教育要包括讓更多的女性參與到STEM專業中去,因為我們現在的人類社會需要更多的是「智慧」,是能夠給人帶來革命創新提高生產力的科技發展,而在這方面,女性的參與度遠遠不夠。就像計算機在沒有促進革命生產被重視時是由女性為主導的,但是當計算機需求量上升成為「高智能高回報」專業的時候,出於「男性養家」的gender role,計算機專業就被「男性化」了。可以說美國現在大力促進女性在STEM專業的參與,設立各種獎勵,不是沒有理由的,只有女性能夠在理工科方面有更多的參與才能真正讓女性掌握「科技發展力」,才能真正讓女性從「經濟弱勢」到「經濟平等」,正如最初女性廣泛的作為戰後勞動力參與經濟建設才開展了女權的歷史一樣。而工作也是如此,現在的女性就業仍然受到了很多的歧視,不容易有上升空間,即使女性的「教育輸出」夠了,「工作輸入」不夠也是徒勞,所以在招聘和就業上也是需要尋找突破點。

而讓更多女性參與到STEM專業,讓更多女性積極尋找工作上升的突破,就需要女性自己本身觀念的轉變,打破gender role,要敢於去挑戰傳統的「男性專業」「男性職位」「男性領導地位」。我們當然鼓勵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幸福的生活,做女老總的可以做女老總,做女程序員的可以做女程序員,做家庭主婦的可以做家庭主婦。但是只有在前兩者是我們社會廣泛被接納並被鼓勵的時候,第三個才有「積極意義」,才能被當作一種「選項」而不是過去的「必選項」,所以我現在更多的是希望鼓勵女性不要去做家庭主婦,鼓勵更多的女性參與到經濟活動中來,鼓勵更多的女性去參與STEM專業。

但是女權運動的推廣也面臨著需求不統一的情況,我們現在的「互聯網上的女權」僅僅只是城市受良好教育的特權女性的女權而已,和廣大的農村婦女需求完全不同。同時隨著中國老齡化的開始和開放二胎,女性的職業上升發展和在STEM行業的參與只會越來越受限制,只會越來越被「鼓勵生育回歸家庭」。在沒有單身稅和強制生育出現之前,還是應該多宣傳「女性主義」,多讓女性意識到還有「不婚」的選項吧。同意上面的一個說法,從自身做起,先「解放身邊人的觀念」吧。


其實我覺得你的問題已經很好的回答這個疑惑,雖然我是一隻仍在上學的小白,懷著惴惴不安的揣度之情來看待feminism,仍想扔出觀點。

其實將feminism單純描述為女權是有些笨拙的。之前跟機油探討這個問題,他刷的一下像被刺到一樣說不是吧你女權主義者。

看吧,即使是在這種主義已被推崇至此的當下,人們在直觀面對的時候仍然有著很本能的抗拒或者說是距離感。

那麼還是用最簡單的思路來解釋,或許簡單粗暴。你想深入敵人內部,首先要優化自己,模糊稜角,獲取信任。怎麼像諜戰blala。。。開個玩笑

很多 so-called feminists 很擅長闡述理論,並在短暫的不足以了解整體的情況下將自己的闡述對象貼上標籤。某某是有著這種情懷的,可以發展。某某是頑冥不靈的,不足理睬。

其實這大概就是題主說到的初級階段的一種表現。

還記得年幼時第一次向陌生的小朋友伸出友誼之手嗎?

我叫xxx 家住xxx 經常看你在這玩兒,可以交個朋友嗎?(星星眼)

其實這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拙見。

如何實踐呢?當然還是一個基本的what why how 以及最後的whether

至此,我們已經定義了太多理論觀念,可暫時還沒回答what之後的問題。如果連自己都信服不了又怎麼能溫和且漸進式地推己及人呢,畢竟理念的交互就和人來人往有著相似性啊。

哎坐等被湮沒被吐槽被摧毀。


個人覺得很難。

第二共和國目前在提倡的家庭倫理和現代女權理論中一些部分是相悖的;女權運動所帶來的也不僅是性別平權,而常常包含其他方面的平等。其中一些,可能是北京不認可的。在敝國,當局不認可或者不提倡的東西,很多時候難以形成大的氣候。

傳統文化習俗的力量太強大。幾乎每個在中國女性從小時候就會遭遇一些經典的包含性別歧視的評論和「告誡」,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家人。男性主導的社會對女性的審美追求和觀念骨子裡還是農業社會的,這導致情況很難得到改善。

當前的情況實際上很多女性在某種程度上是既得利益者,同時她們也不認為這種情況對她們的「戕害」是不正常的。女性內部的惰性也是一種阻礙。

我個人感覺,當一個城市逐漸擺脫熟人社會、農業社會思維的種種,變得更像現代城市,很多問題會相應得到解決,包括女權


到大學去,到城市去,到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在那裡另起爐灶,站穩腳跟,你們的力量會越來越膨脹, 敵人的力量為越來越萎靡,最終被歷史的車輪碾碎。不要試圖和敵人正面剛、硬碰硬,要學習中國的外交策略,無法在IMF和亞行框架內爭取權益一樣,就另起爐灶搞一個亞開行。當你自己強大了,其他人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首先女權主義者們自己得統一思想,確立正朔。現在女權主義群體中魚目混珠,各種奇怪的東西出沒,導致這個概念整得人蒙圈兒。


女權理論進教科書。


普及一下女權主義的知識。現在很多人對女權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很多人包括女性對女權的第一反應是剝奪男性權益和女尊,並不知道女權的真正意義。


剛好做了一些20年來中國女權進程的梳理,所以先回答一下「在中國已經做了哪些女權主義實踐」吧。

第一份材料:

《後1995中國性別平等與女權大事記》http://hsvp.com/1407

從法律法規、學術研究、NGO發展、媒體、女權行動幾個方面梳理了一下95年以來中國性別/性方面的大事件。

第二份材料:

《國內從事女權及性別研究及活動的機構和組織名錄》http://hsvp.com/1408

整理了學術研究、LGBT、傳媒/倡導、法律援助、經濟權利、性別與健康、社會性別主流化、基於性別的暴力、性別歧視、性別與教育、性別與環境等領域的機構和組織。

說明:由於精力和能力有限,上兩份材料,特別是第二份,還有許多需要補充和修改的地方,如果大家看了能夠提意見,我將非常感激)

希望以上材料一部分反映了中國已有的女權實踐,也可以從這個梳理大概想見,你如果想「致力於」女權進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 不同領域:反歧視、健康、反暴力、媒體等等

2. 不同層面:學術研究、倡導、教育、法律法規等等

3. 不同方式:從自身做起倡導性別平等、加入相關NGO做員工或者志願者、有能力的話通過司法和立法來推動性別平等

總的來看,我認為下面幾個領域是還需要大量努力的:

1. 小學到大學的性教育和社會性別教育

2. 法律法規的實施 (其實中國有許多關於性別平等的法律法規,但是沒有具體實施辦法,或者有也沒有實施)

3. 公職人員的社會性別培訓 (有這個就不會鬧出西城區民政局的那個笑話了)

4. 有利於女性生育前/生育後工作的環境(比如託兒所、早教行業的規範,男性共同承擔家務、企業對此類女性員工的支持性環境等)


「」結婚不找男人要車要房

從我做起

後面那個要權利就得盡義務,沒有不平等,現在女權都是要權利不要義務的那位,第一名不要車房不要錢自給自足獨立自主的女權主義者就在這你眼瞎是怎麼?別一邊眼瞎說所有女人都不盡義務一邊真看見有決定盡義務的女性的時候又在別人答案里當攪屎棍

在答案中挑釁的少年們,有本事在現實中跟我當面說這句話,打嘴炮什麼的沒有意思。


宣傳發揚讓更多女性看到,拒絕和沙文癌屌癌結婚,優勝劣汰淘汰low男


終於把賬號激活了,看了 @shang hao 的回復有所感觸我也來說兩句。我是做海外華人研究的,不是專門做女權,但是比較有興趣。而且做海外華人研究涉及到的問題就是華人在海外作為種族上的「少數族群」的處境。

首先,我覺得很多人對女權主義這個詞就有誤解。『女權主義』(或者說女性主義)的英文單詞是feminism,這個單詞正確的意義是「男女平等主義者」,它所追求的是兩者的平等。如果你簡單粗暴的認為女權主義這四個字跟男權主義那四個字是一樣的意義,那就無形中建立了"敵我矛盾".現在很多人不論是男女都會對女權主義的意義有所曲解。

還有就是平等的概念, @shang hao給的圖其實也非常清晰了。三個不同高度的人,三個箱子,你如何分配。貼這個圖的意義不是說女人就『應該』多收到哪些照顧,而是不論是男女,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而女性的短處往往被放大。 @shang hao也稍微提及了女性如果在企業中扮演男性角色會是什麼樣。

其實我稍微舉一個例子吧,我學生經常喜歡用Disney的動畫來講女權。

你們仔細想一樣,不論是迪斯尼動畫片,還是以前我們小時候看過的童話里,(在Frozen出來之前),所有擁有『權利』或者「力量」的女性都是什麼角色?白雪公主的後媽,抓走睡美人的女巫等。擁有權利或者說有一定能力掌管一些事物的女人,都被醜惡化渲染。而「正面形象」的女人們,都是乖巧的,柔弱的,只負責美麗的,等待王子來拯救的形象。就算是今天這樣的社會,女人做到稍微高一點職位也會被常常描述為惡毒婦,難搞的女上司,更年期blablabla. 試想做同樣決策或者同樣管理的人是一個男性,你們也許會把他描述為有魄力,雷厲風行,做事果斷。在很多事情上,社會對女性的容忍度很低。女性工作加班不能回家照顧孩子,那是不顧家的行為。同樣放在男人身上,那就是有事業心。其實這樣對男性也是不平等的。男人就不可以愉快的在家照顧孩子么,就算他想,也被社會所不接受。

我個人認為那些在現階段以『直男癌』等詞語攻擊別人的都算是偽女權主義者,或者是根本不懂得這其中的真正意義。就算是做人來說,這個社會也不應該什麼都順著你的。我現在更關注的問題集中在家庭暴力,性騷擾,誘姦幼女,工作中的性別歧視,以及社會輿論對剩女的壓力等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一步一步的先解決非常具體的問題,要立法,要有基準,平權要得到法律的保障。

另外一個社會輿論的導向是很重要的,媒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掌握媒體的也基本都是中上層的男性啊(國外是白人中上產男性) 。國內現在媒體是參差不齊,很多官媒也是價值觀導向很奇葩。上次看我室友在看一部鄉村連續劇,裡面那女的打他老公,孩子就在邊上嘲笑他爸爸。我說這能播?我朋友說就看一樂。我覺得反正現在媒體也就這個水平,央視春晚拿女性,殘疾人開玩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大家還覺得挺好挺樂。真的是不夠真正的幽默水準,只好拿這些素材來逗樂。要改變真的不是一天兩天。所以一定要法律走在前面,這些東西你得有個依照。

好了我也不多扯了,都是隨感而發,當然也請大家關注一下三八婦女節之前被關押的幾位婦女平權主義者,他們現在還在扣押中。


好吧,博士是研究企業女權的。由於西方女權太靠近哲學,學的很痛苦,畢業之後發誓不碰女權的東西。 可是發現知乎很多人對女權還是有誤解的。 那麼我來解釋一下到底是什麼女權?到底如何取得女權?

由於輟學已久,理論是記得的,具體的reference已經記不起來了。具體數據我也不是很想翻了。我只記得有一個姓cockburn的女權主義者,也是很符合大眾對女權的構想吧大約是.......

女權在西方是不止一個定義的。但其最終的目的都是平等。請看清楚了,是平等,並不是誰騎在誰頭上。所以有些人提到的只說權利不說義務,一概都可以被看成偽女權。

到底什麼是性別歧視?目前的學術界認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在兩個方面:1是可見的實體方面 (客觀) 2是不可見的文化方面(主觀)。

可見實體上比如說:女性在升職和某些行業找工作方面都存在更大的阻力 (這個阻力其實在國內反而不如英國明顯)。 比如說同等的職位,職務女性的收入會更低。 不要說女性是自己選擇沒壓力,工作時間少的工作。社會給了女人帶孩子和家庭任務。他們很多人並沒有時間去做長時間的工作。並且如果一個女人整天工作14小時不回家,你想想看社會對這個女人是什麼評價?自私,不顧家的標籤立馬就貼上了。而且不要說一個女人能力不行,有多少女人做事雷厲風行的, 但是大眾的評價是什麼?老妖怪,男人婆....

主觀方面就是文化了 比如當前的剩女論,還有女博都是怪物的論調..(我特么一努力的女博,又讀書又跳鋼管舞還玩遊戲莫名其妙就變成非人類了我多憋屈)。這些論調會無形中對女性造成很多社會壓力。 迫使一部分女生不敢追求高學歷,不敢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 文化方面還有職場的的社交方式等等,比如說酒場社交,酒桌談事。你告訴我一個女人如果整天在外面喝酒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這些現有文化也是排斥女性的一個因素。

如何實現性別歧視?

第一個就是很簡單的,組織結構上的,立法上的對女性權利的認可和保護這個前面很多人說過了。 這個不多說了大家都想到到。

其次,也是目前一個想法。也是上面 @矮人鐵罐 提到的。我對他的觀點進行一個補充。

女人和男人本來就不一樣。生理上女人本來就沒有男人的優勢。我是一直反對絕對平等的。絕對平等本身就是不平等。 你叫女人去背磚砌牆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達到男性的水平。

那如何達到平等呢? 那我來描述一組男人的普遍特徵:果斷,理性,有競爭力,好鬥。符合嗎? 那我形容一段女人的普遍特徵:感性,愛溝通,有善心,體貼。

那再想一下,企業形容領導的特徵是什麼?也就是果斷,理性。那我問你,為什麼果斷,有競爭力就被看成比體貼和善心重要呢??然後你會告訴我因為領導就是這樣呀,對,因為我們當前社會文化形容的領導就是這樣。

但是你又知道嗎?企業的模式從以前的特別集權的官僚制發展出了平級的制度(英文叫organic organisation).

官僚制度就是上下級嚴密,溝通需要一級一級的進行,大家分工明確。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比較忽視。你們想想國企的制度。

平級的組織就是大家小組合作,分工不是那麼明確,組織沒有那麼多層次,溝通幾乎都是平級溝通。對員工人文關懷很看重。大家想想谷歌和各種新興的企業。

那麼好了,在這種新興的組織里人文關懷和溝通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我前面說的女性擅長的特徵。可是為什麼很多人還在忽略這點?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文化中,被潛移默化的移植了很多我們自以為是正確的概念。

所以其實平等,不是絕對平等。 而是互相承認自己的優勢。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不去看低對方的優勢。這才是平等。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認為的平等只是當前社會環境給予你的概念。 如果不察覺,很多人一輩子都弄不懂怎麼就不平等了?其實女權是關於整個社會,關係到每個人的自由。女權的界限也遠遠不止女性這個概念。比如說有的男的他就是無法果斷,不愛競爭。有這些性格的男生有多少被罵了沒出息?? 這都是我們把男女貼了標籤的後果。 立法,重建組織結構相對來說還容易。文化上的排斥和歧視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了。永遠都需要一些先進的人來推動 (比如說赫敏同學的公開演講)。還有我們自身做起。 但是不管是什麼理由,你只要權利不出義務的都是耍流氓!耍流氓!!


推薦好書LEAN IN 向前一步


其實男女平等這種事吧本身就帶點烏托邦的調調 但作為一個潛在女性主義者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首先把女權主義的本質給搞清楚 不要打著女權主義的旗號去做一些利己主義的事情

我對女權主義的理解是:在個體身上 權利和義務的一致 從群體的角度上 所有個體—無關種族 性別 宗教 國籍 權利及義務的一致

(朋友把女權主義用一詞濃縮_平權 又補了一句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力 覺得挺對的)


首先男女在生理上是不平等的,這個是我們在講性別平權的時候先要明確的一點。

男性的體力更好,肌肉更多,也更容易長出更多肌肉,皮下脂肪含量更低,不需要每個月四分之一時間都在掉血,婦科病顯然比男科病發病率更高,女性上廁所比男性更浪費時間。

說的露骨了一點,但我幾乎在回答每一個女權主義的問題的時候都會提到這個,因為這些事情無論男女都不能否認的。

現在我們進入整體,怎樣才叫做男女平等?

有一個回答說真正的男女平等女性會先出來反對。這顯然是一位男性在想當然的認為男女平等就是要求男女要履行同樣的義務。

可惜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男女本身就不一樣,女的體力普遍不如男性,男的也不可能生個孩子(不考慮現代科技因素)。我們所說的男女平等,是男女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而不是履行同樣的義務,因為履行同樣的義務是更大的不公平。

男同志們如果你們指望男女平等就是女性能夠和你掙一樣的錢結婚的時候能一半一半分攤房子錢而且女性還要和男性一樣能幹,您還不如找個男性。

我不是說女性做不到,而是女性做到這些顯然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付出更多收穫相同當然是不公平的。

具體實踐,要從法律,教育和輿論上開始。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它們都是要由國家的政策來推動的。最重要的是每個女性同胞的努力,要讓整個中國看到,女性在合理合法的為自己爭取權利,我們要求消除職業中的性別歧視,要求強姦犯重刑,要求家暴入刑,等等等等。

這是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只有每個人都在呼籲,都在思考,都在抗爭,才能讓整個社會去關注,才能讓足夠數量的人大代表和名人去思考這件事(我不是五毛黨,但是這的確能很大程度上促進宣傳推動立法不是嗎?舉一個例子,李銀河年年都在呼籲同性戀立法,這使很多人認識到了更多關於同性戀的事情,這就是公眾人物的力量)。

我是反對極端女權主義的,女性當然可以選擇不結婚不生育,但是說結婚生育就是屈從於男權社會這就不對了,這是個人自由啊,女性天性會導致很多女性是有當母親的自我需求的。而自我價值實現是最高層次的自我需求。我們要平等,不是女權控制男權。

總結,承認差異,認知性質,從我做起,人人呼籲,明確目標,反對極端。


我告訴你們怎麼爭取你們要的女權主義,那就是先盡到平等的義務:

男人能做的,你們都做到了,這樣你們就發現了,根本不用談女權,男人的權利你們也都有了。

一個公司,你和一個男人同樣能賺錢,老闆不會偏向男人,甚至如果是男老闆,我以男人的立場說,我會偏向於女人。

政府里,你和男人處理一樣的社會問題,我要告訴你,這樣你比男人晉陞有優勢,因為現在幹部中女性比較少。

社會上,你盡男人一樣的義務,你買房買車,出門AA,你自然可以選擇喜歡的男人,對吧,或者不結婚,你有房有車有工作怕什麼?至於你喜歡的男人,要是他有處女情結,有房有車就想娶個全職太太,這也是男人的人權,憑什麼你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男人就必須服從?女權大不過人權。

好了,下面說客觀不同了,女人要懷孕,所以公司不願意招女員工,你可以不懷孕啊,讓男人懷孕不可能,你生不生孩子你能決定吧?

女性力氣小啊一類的,你知道你力氣小,但是家務可以吧,你又覺得是歧視,非要做一樣的工作,呵呵,那男人力氣大,就要多幹活,多盡義務,拿和力氣小,少幹活的女性一樣的權利,這個平等?

輿論環境的問,輿論不是男人的輿論吧,女人沒有說話?你們說的輿論里很多觀點,怕是不止來自於父親吧,母親沒有這麼認為?既然大部分人這麼認為,也沒有不讓你們少部分人說話。你們說女權,沒人不讓你們說吧?客觀你們人少,所以不是主流輿論,這難道是大多數人的錯?不符合民主的觀點。你要是非要輿論多數服從少數,這就是反民主。

最後,歧視女性的就是女權主義,我必須要說,因為我母親在家裡做家務,我爸爸不做,但是我們都很尊敬我母親,現在你們女權非要說我母親低人一頭,非要說我母親被壓迫,她不同意,我也不能同意。她做家務盡了義務,家裡尊重她,父親把錢給她花就是她的權利,義務與權利相等,且分工不代表高低貴賤。如果你們非要認為做家務就比上班低賤,是你們歧視了女性還有少部分家庭婦男。

不喊女權,就是尊重人權,多盡義務,就能多得權利,承認客觀差別,社會就會保護。這是正道。

叫喊女權,就是反對人權,未盡義務,就想拿到權利,不認客觀差別,社會沒法改變(這個是上帝搞的)。這就是邪路。

言盡於此,自己看吧


最近經常看到知乎有一些關於女權的問題,於是對女權有了一些較深沉的思索,本來覺得自己能夠寫出一篇改變世界的答案,奈何文筆太差,只能簡單的表述一下。

期初我是想舉證大量的熱點事例,結合生理等各方面因素來支撐我的觀點的,後來發現我沒那個文筆,所以就不折騰了。

這是兩則的總結:

一、當所有問題的討論拋開男女時,既是真正男女平等之時。

二、當所有問題的討論都特意考慮到女性問題時,既是女權主義實現之時。

兩個總結,看似矛盾(其實就是矛盾嘛!),其實表達的內涵皆是對女性的尊重,就不深說了,絕對不是因為文筆不好而是高級的思想都不宜講得太明白,要自己體會。

我的想法:

目前發生的任何對女性的不平等與不尊重,其實都不僅僅是對女性的不尊重。目前我們社會存在太多的問題,這需要通過最基礎的教育去改變,當每個人了解這個時間各個方面的差異,並尊重與理解這些差異時,這個社會才能更美好。

中國式過馬路、汽車遇到行人不減速、網民開口就罵人、說被性侵女性穿著暴露、臨時工打人、流氓軟體、變態校長、食品不安全、貪官盛行……所有的一切熱點病態問題,都是因為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太不尊重自己以外的人和事了

我們太需要去制定一些規則,強制我們尊重我們自己以外的事物,抑制強勢欺凌弱勢的情況發生。但是很可惜,制定規則的權利掌握在宙斯的手中。宙斯一心鞏固自己的統治與利益,而我一心渴望有弒神能力的戰神奎托斯早日出現。

所以我要說的,有些事,真的不是表面的女權問題那麼簡單,其實你們也都懂。所以,誰來做戰神呢。

無奈:

很多次在我過馬路的時候,我會想起日本,那個車讓人的國家,那可能是最接近我的天堂。

地溝油、臨時工、霧霾、中國特色XXX……一棵腐爛以至根部的大樹,你真的沒辦法要求更多。

防誤解:

我尊重女性,我理解且支持那些為了自己權利奮鬥的女性。

我絕不認為女權運動會是徒勞的,我只是主觀的認為這個運動離理想的結果會有很遠的路要走。


推薦閱讀:

女性主義理論中的社會性別理論的基礎或依據是什麼?
如何評價電影《隱藏人物》(Hidden Figures,或譯「關鍵少數」、「NASA 無名英雄」)?
如何避免low的男人(還有如果遇到平息自己的怒氣)?我指的是動不動說別人「拜金」「外F女」的那種人?
中國的女權主義者該如何推動中國女權發展?

TAG:女性主義 | 實踐 | 實踐哲學 | 中國社會 | 性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