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一直起不來的原因是什麼?

關聯問題:

江西經濟還有希望嗎? - 教育

山西經濟還有希望嗎? - 地區經濟發展

安徽經濟還有希望嗎? - 2015 年


首先,湖北是一個內陸省份,在這個以海洋經濟為主的時代,我們就不自討沒趣去和沿海省份比,因為地理位置的相近,在這裡我以中部6省為基準,來看看這6個內陸省份的經濟基本情況。

首先是各省(包含省會)2014年GDP排名:

1、河南 34939.38億元

2、湖北 27367.04億元

3、湖南 27048.50億元

4、安徽 20848.80億元

5、江西 15708.60億元

6、山西 12759.40億元

再來看看各省(包含省會)2014年人均GDP排名:

GDP 人口 人均GDP

1、湖北 27367.04億元 5816.00萬 4.70萬元

2、湖南 27048.50億元 6737.20萬 4.01萬元

3、河南 34939.38億元 9436.00萬 3.70萬元

4、山西 12759.40億元 3647.96萬 3.50萬元

5、江西 15708.60億元 4542.20萬 3.46萬元

6、安徽 20848.80億元 6083.00萬 3.43萬元

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湖北都居於中部前列,特別是人均GDP位列中部六省第一,說湖北經濟差的可以閉嘴了。

當然,還會有人說武漢佔了湖北GDP的一半,沒了武漢湖北就不行了,那我們就把省會城市去掉,再來看看湖北的經濟怎麼樣。

首先是各省(去除省會)2014年GDP排名:

1、河南 28737.48億元

2、湖南 19223.69億元

3、湖北 17297.56億元

4、安徽 15690.80億元

4、江西 12040.64億元

5、山西 10228.31億元

這樣看來湖北好像去除武漢後GDP排名不怎麼樣,別急我們接著看。

再來看看各省(去除省會)2014年人均GDP排名:

GDP 人口 人均GDP

1、湖北 17297.56億元 4782.20萬 3.62萬元

2、河南 28737.48億元 8516.90萬 3.37萬元

3、湖南 19223.69億元 6006.05萬 3.20萬元

4、山西 10228.31億元 3218.07萬 3.18萬元

5、江西 12040.64億元 4018.18萬 2.99萬元

6、安徽 15690.80億元 5313.40萬 2.95萬元

呵呵,上面那個拿河南說湖北沒武漢經濟落後的,我就笑了,原來河南是靠人口撐起來的。

最後,我不是說湖北經濟很強,湖北確實很落後,還需努力 ,但是沒你們說的那樣的落後,畢竟地理位置決定了不少,在中國這個計劃經濟的時代里,沿海省份有改革開放,西部有大開發,中部除了空喊中部崛起,還真沒看見什麼好的政策。

不過,最近的長江經濟帶比較火熱,希望湖北能依託這個一帶快速崛起吧。

最後附上一張圖,湖北經濟也有強大的時候。


我反對的那個答案已經不排第一了,但還有三十多個贊是怎麼回事?這樣田忌賽馬顛倒黑白的答案都有這麼多人贊,稍微有點判斷力的人也能看得出來吧。還有湖北自古以來就是很窮的地方是從哪裡得出來的結論?古代湖北的富裕程度也許比不過江浙,但是某些省的也不要在歷史方面從湖北身上找優越感了。都是半斤八兩,誰也富不過誰。

。。。以下是原答案。。。。

。。。。。。。。實名反對排名第一的回答。不能評論什麼鬼?

。。。。。。。以下是我要反對的回答。。。。。。

如果光看武漢的情況,會覺得湖北還OK。

但是,從經濟數據來看,2014年湖北GDP只有27000多億元,其中武漢佔了10060億,也就是湖北剩下的地區GDP加在一起竟然只有17000億?!鄂州、隨州、天門、恩施、仙桃的經濟總量還不到1000億,也就是湖北省將近一多半左右的城市經濟上其實是非常落後的。

對比湖北人最看不起的鄰居河南,河南2014年GDP 36000億,去掉省會鄭州,剩下的地區有將近30000億。湖北省的鄂州、咸寧、天門、仙桃等城市隨便一個扔到河南都是吊車尾的存在,就是比縣級市也差了很多。

。。。。。。。分割線。。。。。,

首先這位答主知道天門仙桃鄂州隨州才幾個人嗎?

這些城市的人口放在河南也是吊車尾的

鄂州仙桃放在湖北省內也只是一個縣的規模。

和這些城市比總量怎麼不比人均?

這些城市裡面就恩施大一點。但是恩施作為一個喀斯特少數民族山區,發展成這樣真不怪它。河南周口商丘等地自然條件比恩施好多了,也沒見得比恩施發達多少(還是那句別比總量比人均)。

。。。。。。。吐槽結束。。。。。。

湖北的發展水平在內陸省份中算是很不錯的。你能說出有哪些內陸省份發展得比湖北好很多?四川、湖南都不比湖北更加富裕。內蒙古土豪礦老闆就不說了,羨慕不來。

湖北的原罪就是它不沿海。在現在這個海洋經濟時代,湖北註定無法和江蘇廣東甚至福建遼寧比。

但是湖北可以自信地說不比周邊的江西安徽河南湖南陝西四川差。

湖北已經儘力了。


武漢茶山劉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狗怒答一波~知乎上第一個認真回答的問題,不懂規矩煩請見諒~

……………………………分割線……………………………

首先請大家仔細看看題主問的是湖北經濟發展不起來的原因,而不是湖北哪兒落後了,哪兒發達了。這是方向性的問題,請弄清楚。

當然,區域內部的發展差異是影響整個省級地區發展滯後的原因之一,但在我看來不是主要原因。國內發達省份山東有魯西,江蘇有蘇北,廣東有粵北。如果有人要說一個省份的發達必須是全省的發達的話,那我只能呵呵了。

然後回到正題。湖北省2015年GDP總量29550.19億元,全國排第八。前面兩位的四川和河北以微弱優勢領先。但在全國前十的省份中,湖北省的GDP同比增速第一,達到8.9%,這個增速幾乎可以說是全國第一梯隊的發展速度。往後面看,的確有同比增速10%以上的省份,但其總量達不到湖北省的一半,也就在發展的相對難度上無法比較了。

簡單地列舉了幾個數據,我只是想說有人覺得湖北省發展不起來的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誠然湖北省的經濟總量與粵蘇魯浙這樣的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總量比不了,也沒法比。但對於一個按照現有發展速度,很可能在2016年的經濟總量排名中佔據第六位置的省份而言,我並不覺得湖北省沒有發展起來。相反,湖北省近年來的發展明顯呈上升趨勢。哦,對了,第五位是人口比湖北省多了三分之一都不止的河南省。

最後再談一談湖北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問題,這或許是作者提問的初衷。

第一是湖北省地理位置問題。雖然省會武漢有著「九省通衢」的美譽,但與出海港口的相對距離較遠的客觀因素是在所難免的。這決定了很多的工業企業投資過程中的交通運輸條件上矮了許多省份一截,也就在經濟發展上存在一塊短板。當然,現有的鐵路公路航空建設都在不斷地彌補這一差距。湖北省在交通運輸業上的飛速發展,也為經濟的起飛創造了條件。

第二是湖北省的區域發展差異的問題。二十年前。湖北省的確有全省一半在武漢,武漢三分之一在武鋼的說法。但現如今,2015年武漢市的GDP總量剛剛突破萬億大關,約佔湖北省GDP總量的三分之一。當前倡導的一主兩副戰略下,宜昌和襄陽的GDP總量在3384.80億元和3382.12億元。這樣一個經濟總量相比於省會武漢肯定是差異很大,但其自身的發展速度已經達到了8%以上。我相信在湖北下一個階段的發展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這裡再多說一下有答主提到的湖北省一些城市GDP吊車尾的問題。湖北省的咸寧、隨州、鄂州、恩施、仙桃、天門、潛江、神龍架這些城市,要不就由於行政區劃原因導致所轄縣級城市少,甚至是副地級的省直管縣級行政區劃,要不就是由於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少數民族地區自治。如果說有人非得拿這些地區的經濟總量去和其他省份的發達地級市相提並論,那我只能說我也沒辦法。或許這樣的人只知道GDP總量這樣一個衡量指標。可以的話,煩請去看看像仙桃、天門、潛江這三個地區的人均GDP以後再說。

第三是湖北省的勞動力流動問題。作為中部地區的勞動力輸出大省,湖北在為沿海地區貢獻廉價低端勞動力的同時,其頗為自豪的擁有全球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城市武漢也每年在為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貢獻著大量的人才資源。留不住人才成為武漢市乃至於湖北省的切膚之痛。雖然近年來從省到市都在發布各種政策來吸引大學生留漢,但每年畢業季的「孔雀東南飛」現象仍令人嘆惋。對於勞動力資源的吸引度不高,是湖北省經濟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坎。

………………………………………………………………………

手機碼字,先寫到這兒。正好最近在研究湖北省區域發展的問題,有空再回來繼續寫


那些說不加思索人云亦云的說武漢吸血長大的也是醉了。

從民國時代工業和經濟重心的駕乎津門,直逼滬上全國NO.3的漢口直轄大城市,建國後將原省會城市武昌併入這個漢口直轄市,一個省會市、一個直轄市加起來組建成一個巨無霸的武漢市,再併入湖北省還居然變成現在奮力擠進全國前10的熊樣。那麼我是不是可以說,湖北其他兄弟市吸了武漢稅收財政的血才把武漢吸成了這鳥樣。

哦,懂了,原來你們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啊。你一直在省內強大就是不對的,一定是別人給你開了小灶才長這麼壯。我知道你家住在兩江交匯的渡口、南北大路的十字路口,你家很早在100年前洋務運動就開了很多工廠和學校,但這肯定賺不了多少錢,絕逼是吸了我們村裡那麼多血,才那麼有錢,肯定是的。


湖北經濟很差嗎,雖然比不過沿海的幾個省,但在內陸地區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上一張圖,東湖社區看到的。非經濟數據,是今年1-8月中部六省的電影票房排行,不知道能看出什麼來


中國是個絕對外向型的經濟,所以只有近海區域才發展的起來。內陸地區能出個成都武漢之類的城市已經很難得了。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當年一群從美帝歸國的知識分子(區域經濟、地緣政治)想在武漢複製芝加哥的工業輝煌,話還沒說完,就被送到勞改隊。道理很簡單,南北要經濟平衡,可以共患難,但不能你富貴,南方已經有四川、上海、廣州等工業點了,假如再支持武漢,那北方的經濟什麼時候能追上南方。所以前面的知識分子理論正確就是政治錯誤,只能讓去勞動改造學習如何閉嘴。

問題是南方停止發展,北方什麼時候才能追上?大概一萬年吧。北方一五期間的某化工廠投資兩億,每年虧損四十到五十億,國家財政部報銷,財政部的錢從哪裡來?


咳咳,如圖,湖北在各省里排第九。。。

武漢在各市裡也是排名第9(14年第8)。。。總體上還是跟湖北發展一致的。8+1城市圈已出,湖北老二老三的宜昌襄陽排名也不低,按人均GDP看,宜昌甚至打平成都。說湖北經濟起不來,未免沒有先問是不是。

作為一個武漢人,真心感謝周邊兄弟城市在之前20年的支持,回饋的時候已經到了,曾經吸過的血不會白吸,在陽邏建港、在鄂州設校、往十堰遷技術人才、推黃石為新經開區,如果湖北沒有一個標誌級的城市,則全省拉不到投資,大家都得餓死。

武漢的目標從來不是北京,武漢的模板是上海。


湖北交通太差了,武漢只發展鄂東交通完全不管鄂西啊


人口、面積都太小,卻又極其集中於武漢,完全就是放大版的重慶。。這就是「小省制」的壞處,一旦一個省的版圖內不能事先擁有(強行靠行政合併的不算)兩到三個特大城市,那麼必然陷入一種「經濟單極化——發展極度不平衡——窮——經濟單極化」的惡性循環。

所以,湖北的出路就是拆掉。武漢帶著鄂東直轄,剩下的對半分。


反正每次一說湖北經濟 就是武漢的鍋

都習慣了。

搞得好像是因為武漢是湖北省會才被提為國家副省級城市的。


作為一個拿了十年武漢戶口的外地人,不邀自來。

總得來看,相比江浙、廣東、內蒙等發展比較迅速地區,整個華中地區這十年的發展是緩慢、滯後的。

湖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武漢作為舊城市的代表,他的發展是建立在對湖北其他地區深度剝削的基礎上的。建國以後省政府把各地優質資產全部轉移到了武漢,加上政策和資源分配的不公,加劇了其他地區的落後。武漢是重工業起家的城市,在初級工業化中獲益積累了原始資本,但是現在面臨產能過剩問題,鋼鐵、造船作為支柱產業這幾年比較蕭條,財政收入增長出現滑坡,對湖北整體會產生影響

如果光看武漢的情況,會覺得湖北還OK。

但是,從經濟數據來看,2014年湖北GDP只有27000多億元,其中武漢佔了10060億,也就是湖北剩下的地區GDP加在一起竟然只有17000億?!鄂州、隨州、天門、恩施、仙桃的經濟總量還不到1000億,也就是湖北省將近一多半左右的城市經濟上其實是非常落後的。

對比湖北人最看不起的鄰居河南,河南2014年GDP 36000億,去掉省會鄭州,剩下的地區有將近30000億。湖北省的鄂州、咸寧、天門、仙桃等城市隨便一個扔到河南都是吊車尾的存在,就是比縣級市也差了很多。

從歷史上看,湖北雖然靠近中原,不像江浙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富庶之地,相反湖北一直以來都是很窮的地方。所以,這種類似於集中全家之力供一個孩子的做法可以理解。

但是一個地區的發達就一定能帶動周邊的發展了么?

北京、天津的發達帶動河北的發展了么?

長三角的發達不是靠上海帶動的,上海是人力和資本的樞紐,江浙地區本身的稟賦就好。即使沒有上海,杭州、蘇州也可以發展起來。

而武漢不管在吸引人才還是吸引投資上都跟長三角有很大差距。其結果是從周邊地區大量吸血,但是本身造血能力出現問題已經無力向周邊地區供血。中部崛起沒有國家實質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早就成了自己跟自己玩無聊遊戲。

在任何一個國家的內部,都有相對貧窮和相對富裕的地區,發展更多是取決於區位和政策,而不是單純招商引資。即使發展不起來,也不是什麼值得感慨的。


這是哪個提的問 來 你說武漢要跟哪些省比才能顯示出它的好 我是湖北非武漢的人 從來不覺的得武漢是吸血鬼 天天操碎了心 省委書記讓你來當好不


各種噴武漢的不能理解 武漢怎麼了 武漢建了地鐵城鐵各種高鐵 搞得像周邊城市沒有設站台一樣 好啊 武漢不發展 就這麼慫著 周邊發展只會更慢 武鋼武重武煙 建到 不對 挪到周邊去你們就滿意了?!搞得像周圍的人沒有周末往武漢擠 逛國廣逛這些那些的 地鐵都擠爆了好嗎 宜家開到武漢也是武漢的錯呢!

Ps:請各種湖北省內沒聽說過的小城市小鄉村走出去做了丟人的舉動不要說自己是武漢人 當別人不知道你的小城市小鄉村的時候也不要形容是挨著武漢的。。。

我大武漢的人脾氣臭和爆但從來不慫


湖北要發展必須振興江漢平原,振興大荊州,不能再大意失荊州了,現在國家很多政策就是寧願開發丘陵和山區去修鐵路,給不給平原修路,江漢平原只有種田的命,人才流失嚴重,看看武漢的GDP,快占湖北省一半了,就知道武漢吸血多嚴重了


同意建設大武漢的觀點。說什麼南北平衡的,可能也有,但湖北其他地方血都被武漢抽干,私以為這才是主要原因。最近的十年其他市厲害的企業都在行政命令下往武漢搬遷,失去了龍頭企業。想發展也沒動力啊!問題是武漢願意向湖北其他地區輸血嗎?政策能傾斜嗎?湖北要是武漢分出去成直轄市,沒有其他次一級補充了。

有的說武漢沒吸血,本來經濟發達,被其他地區拖累的,自己查一查最近十年在行政命令下總部搬到武漢的大企業好嗎?每年成本多了幾百萬,就為了武漢gdp好看。在武漢看來不算什麼的企業,在我們當地是龍頭,一個地方水利企業,總部莫名遷到武漢,有什麼幫助?

利益相關 十堰


作為在大內鬥省的湖北人,稍微說說吧~

首先來看看湖北省的一些數據~

從某博的資料庫中可以看到,活躍網民對三者的關注度:武漢>>宜昌>黃石

從某度的數據可以可以看出無論是網民關注度還是媒體關注度,都是武漢>>宜昌>黃石

其實就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武漢,宜昌,黃石是三類湖北典型城市的代表。

首先,武漢。

不用說,武漢市湖北的省會,湖北集全省之力來發展的城市。地盤是越來越大,很多原來的鄉里地方現在都成了繁華的中心,比如說光谷世界城、武漢火車站、常青花園等等等地方。

很多資源在向武漢傾斜,國有企業:武鋼、二汽、武船、武鍋等等等等,漢口那邊的王家墩CBD,武昌這邊的綠地中心、積玉橋CBD等等等等。

畢竟武漢九省通衢,並且使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從古至今都是熱鬧的地方,得到發展也是應該的。

畢竟大概整個湖北的人才第一考慮去的就是武漢吧,離家近,並且大學也多,而且繁華。

接下來,宜昌。

宜昌嘛,在國家建成三峽之後就開始翻身了,算是湖北在近期大力發展的城市吧,不是很了解,所以不敢說太多。

最後,黃石。

畢竟是自己的家鄉,所以了解的比較多。

在計劃經濟時代,經濟真的很發達。當年的鄂B,當年的湖北第一條高速公路。有著太多太多的煤礦、銅礦、鐵礦資源。但是,在當年的國有下崗風波之後,在這些資源枯竭之後,在沒有利用價值之後,經濟就沒上去了。

個人感覺也就是磁湖那一片稍微好一點吧,市中心電信大樓、鐘樓那一塊還是那樣,沒什麼很繁華的感覺。

資源轉型了這麼多年,也沒有很大很大起色,一切還是那樣。

直到15年下半年才開通滴滴快車服務吧。

年輕人越來越想出去,中年人老年人就待在黃石,享受這種安逸的生活。

很多事情,就是有關係就好辦一些,辦的快一些,而且人們都熱衷於這種關係。我有關係啊,我的小孩就能進好單位啊,找個好媳婦啊,這樣多好。

完全不像東部這邊,很多事情辦事效率快,很公開。這點相信知乎上很多人已經講過。


荊州不發展 感覺湖北上不了台階


因為我省全力建設大武漢去了。。。


因為武漢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承諾向中東貸款550億美元?從2012年至今中國已向國外承諾了多少貸款或是援助?
如何理解許小年建議商學院取消宏觀經濟學課程?
未來10-20年通脹還是通縮?
浙江省內各區域經濟發展為什麼能做到相對均衡?
中俄合併?

TAG:經濟 | 湖北 | 區域發展 | 地區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