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和甄嬛傳的對比?

是這樣的。昨天有個朋友推薦我去看《琅琊榜》,推薦理由如下:

1台詞有文學性,美

2細節處理得很好,很多情節都有微妙的伏筆

3服裝考究,堪稱視覺盛宴

4演技非常不錯,引人入勝

5拍攝角度和光線處理極好

前四點一下讓我想到《甄嬛傳》。就算沒有感覺到第五點在甄嬛傳中的出色,那也至少是不差的。我隱隱感覺這部劇受到了甄嬛傳的影響(我是甄嬛粉,期待羋月傳,不喜勿噴)

在我尚無時間去看琅琊榜,並且我把甄嬛傳看了四遍的前提下,想要各位大神聯繫甄嬛傳分析一下琅琊榜的特點,讓我解解饞@_@

多謝~~


琅琊榜雖然是男人戲,但是女性角色的地位要比甄嬛傳裡面高多了


很多年不看電視劇,上一次認真看還是《甄嬛傳》這一次就是《琅琊榜》了。

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首先從名字上來看就知道,《甄嬛傳》是圍繞甄嬛這麼一個人來寫來拍的,所以在幾十集的劇情里「跌宕起伏」基本都圍繞著甄嬛一個人展開,哪怕是華妃之死和眉庄難產那兩段,最後都落到了甄嬛的細緻察覺、悲傷等等點上。甄嬛被刻畫地非常深刻。

而《琅琊榜》看似以梅長蘇的故事為主題,其實梅長蘇這個人是個線索,整部劇是完整的「故事」而非「傳記」。因此在蕭景睿生日、譽王謀反等劇情中,梅長蘇更像個幕後推動者,把大舞台都留給了別的角色。他是這部劇絕對的主角,卻不是這齣戲絕對的主演,這也是我覺得《琅琊榜》的一個妙點。並且「琅琊榜首」這個才名太過驚艷,以至於不看小說的人很難知道蕭景睿、言豫津等人都有上榜。都是「琅琊榜中人」。

第二個是故事走向,在《甄嬛傳》之中甄嬛是有低谷的,被冷落過,日子難熬過,但是畢竟主角光環在那兒,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暫時的。因此縱使結局前有千萬處揪心,觀眾都不會為甄嬛這一個人而悲而哀。更多的淚點在果郡王在眉庄,這些因為甄嬛而悲情的人身上。許許多多的旁人和亂事,成就了甄嬛。

《琅琊榜》恰恰相反,前五十三集料事如神化險為夷,卻毫無歡喜的意味。正派人物越來越平步青雲氛圍卻越來越凝重。到最後,在「家國之亂」這個很恢宏的場合里安排了男主角的死亡。結局很大、而男主角的死像是被輕飄飄地帶過去的。成全了很多「別人」的主角以「死亡」來成全了自己。

對,我是覺得對於梅長蘇,死是最好的結局。不然整個劇就太過於神化了。甄嬛孤獨地活了下來也是最好的結局,兩部劇結尾都不完美,但就是這種不完美才真才實才有回味的餘地。

《甄嬛傳》與《琅琊榜》,一個是後宮求生一個是前朝紛爭。琅琊榜的立意落腳於忠魂家國,比甄嬛傳要恢宏些,但甄嬛傳情節更加細緻婉轉。


兩部都是製作很精良的劇,所以對於兩部劇的態度,更多的大概就是喜好和價值傾向的不同了。我想拋磚的,是兩部劇對於政治權力的不同取向。

甄嬛傳本質上是一個在權力的祭壇里如何活下來的故事。但它其實是在迎合傳統厚黑學的觀點的。「一個人在不斷爬向頂峰時,手裡必然要沾滿鮮血,心越來越硬。」這也滿足了普通人對於權力的臆想與嫉妒。甄嬛傳里是沒有反思的,無論是主配角,她們很少因為株連不想關的人而感到愧疚,至少劇集本身沒有這個表現方向。人的本性越來越被權力所左右,最終吞噬。「如果你想得到更多,就必須狠下心往前走,消滅一切障礙。」誠然,也可以說它是在表現人最終變成制度的犧牲品。但從整部劇來看,它的格局其實並不大。

而琅玡榜是反過來的。它在對政治鬥爭與權力爭奪上以人的情義進行了一種消解。裡面每個人都有情義,哪怕是譽王皇帝夏江,也有「人」的一面。即使無論怎麼爭權奪利,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對反派,是有一種慈悲同情在裡面的。譽王也好,皇帝也好,雖然他們罪不可恕,但最後的選擇都能讓人覺得那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對於全劇中最無辜的蕭景睿,主角那長長的無聲一揖,更是一種深切的愧疚。

而這些兄弟之義,朋友之情,長弱之情,父子之情,夫妻之情,家國之義。即使身處於腥風血雨的權力爭鬥中,也毫不動搖,長存魏晉風骨。這不就是人性本身最美好一部分嗎?哪怕我知道這只是電視劇,是個故事,我也能感覺到年少時清澈為人,瀟洒世間的赤子之情被激活了。就正如它所想要傳達的,赤子之心,是能夠不被權力銷蝕的。

權力越集中的地方,越是雞飛狗跳。高公公說:「這宮牆裡的風,一直都沒停過。」只不過,有的人會選擇任風擺布,有的人會選擇御風而行罷了。


甄嬛傳是復仇 琅琊榜是洗冤 一個是以惡對惡 一個是以正直對惡 從價值觀上琅琊榜要溫暖


雖然琅琊榜只看了一半,不過甄嬛傳是實打實看了不下10遍的(從12年開始有電視台放就看,斷斷續續的),所以覺得還是可以說上兩句。

個人覺得,兩部劇的格局是不同的。甄嬛傳的一切的一切發生前提是你得是皇上的妃嬪。最終目的不是要成為皇上在世時最得寵的,就是要拼皇上撒手人寰後的尊榮。說到底就是一群女人的遊戲,所謂後宮的陰毒吧。

而琅琊榜,表面是為了爭奪至尊之位,但主角的目的卻是為了一國之利。為了保障大梁未來不會因為內鬥黨爭耗盡國本,所以選擇「死腦筋」的靖王,並扶持一批為人正直的官員輔佐靖王。靖王的性格不適合與人鬥心眼,用現在的話說可能有點情商堪憂。但是他的這種正派的性格品質卻能讓整個國家的風氣都好起來,改變這種滿朝文武致力於黨爭卻不做正事,甚至排擠正直官員的烏煙瘴氣的現狀。

總而言之,甄嬛傳的中心思想大概就是:不是我心存惡意,是你們逼我的。但是看多了才發現我原來那樣傻白甜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心狠手辣才能剷除成功路上的阻礙。琅琊棒則是:我會幹陰狠之事,是為了保住靖王身上的閃光點,大梁未來的希望之光,為了今後我大梁能真正強大起來,當然還要還幾萬赤焰英魂以清白。為了這些我會做盡一切事。

自己的拙見,文字也寫的不好,見諒!

----------據說要割一下( ̄? ̄)---------

看完琅琊榜這麼久了,也二刷三刷過,但是這兩部劇還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區別……………………

那就是………………

甄嬛你能邊吃飯或者邊幹什麼的時候把它作為一個良好的背景,無論什麼時候看一眼也能津津有味的跟上劇情。但是琅琊榜僅適合認真觀看,當背景並不是那麼適合。

所以,甄嬛傳像一杯白水,隨時都能悶一口,而琅琊榜必得準備一套好茶具,燒好水泡了仔細品

( ̄? ̄)

-----------------我又來割咯-----------------

這兩天無聊,就看起了甄嬛傳的小說(剛好那個讀書app推薦哈哈順手就點了)怎麼說呢,感覺書裡面的甄嬛,講真,讓我覺得有點噁心。

我看過如懿傳,用谷阿莫的話來講,如懿是個「好清純好不做作,跟外面那些妖艷賤貨一點都不一樣」的人,而且有點傻。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的,畢竟我喜歡隱忍的人。

但是甄嬛傳書中的甄嬛卻像一個自帶上帝視角的人。每每寫到梳妝時的用意我都尷尬不已⊙﹏⊙而且老是一副天下事我不做誰來做,天下苦我不吃誰來吃的那種看似悲壯實則不需如此,至少不至於到這個程度的矯情樣子╮(╯▽╰)╭

我終於懂了為什麼如懿傳要用第三人稱寫了哈哈哈,尷尬感減少不要太多啊哈哈

為什麼我又要吐槽又要看很多遍甄嬛電視劇又要看甄嬛的書呢?

因為我無聊了就喜歡吐槽啊 科科


不可否認兩部劇都很好看。情節吸引人,細節方面都處理的很好。

但是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琅琊榜立意比甄嬛傳更高,貫穿整部劇的情義深入人心,感人至深。

說實話,甄嬛傳看到最後,覺得整部劇誰都不喜歡,個個心機深沉,奴僕都是為主子賣命,甄嬛是主角,反對主角的都是壞人,幫主角的都是好人,但是甄嬛難道是什麼善茬?

琅琊榜不同,裡面每個人,即使配角,都有基礎的情義,都有柔軟的一面,謝玉柔軟面是蒞陽長公主,夏江的柔軟面是自己的兒子,這些反派即使在死的時候都讓人心疼,情義,是琅琊榜這部劇非常大的一個亮點


我個人感覺沒受甄嬛傳什麼影響,因為這倆劇確實沒啥可比性。但都挺值得一看的,主創的用心是表現在成果里的。琅琊榜里細節非常用心,我很欣賞男主角梅長蘇的那幾身行頭。說實話,我很少看到讓主角從頭到尾穿一身素布衣的古裝電視劇。那衣服其實也沒幾個人撐得起來,胡歌氣質真是不錯。

再說劇情,琅琊榜的劇情…確實有bug,但不影響觀看。我的意思是在細節到位,演員的演技不錯的情況下,是有可能弱化劇情漏洞的。

這個劇里有個核心人物,靖王蕭景琰,主角從頭到尾扶持的對象。說實話,這角色,演技差一點就會暴露很多東西出來,但王凱演的非常到位,能看出他非常用心,對詮釋這個角色做了很多努力。

有點跑題了。說回劇情部分,這部劇的故事情節應該算得上高潮迭起,一個懸念接著另一個,最後你的所有疑問和期待都會得到解決。我感覺琅琊榜應該不是「宮斗劇」,他大部分的著眼點是江山社稷、權利、治國、兄弟情誼等等因素。和甄嬛傳的方向不太相同。如果說,看完甄嬛傳之後,你記住的幾句台詞是「那就賞夏常在一丈紅吧」「臣妾做不到啊!」還有「皇上駕崩」。

那看完琅琊榜後,你記住的台詞或許是「我想選你,靖王殿下。」「原來小殊…真的回不來了。」「朕的天下,豈是他說拿去就拿去的。」和「蕭景琰!你有情有義!可你為什麼就沒腦子!!」

最後,我真的建議題主去看琅琊榜,因為真心不錯。


說甄嬛傳立意低俗,三觀不正的答案,你們本身立意就有問題。封建社會朝廷內男人就是掌握權利的絕對主力,大丈夫有情有義修身治國平天下,女子三從四德入宮後回娘家都難得,封建時期的女人有幾個有機會實現琅琊榜里抱負的機會?男人的江山義氣是高大上,後宮的政治紛爭就拖了你三觀的後腿了?用現代眼光評價古裝劇中的價值觀然後再給宮斗劇扣上無聊的女人天天撕逼的帽子,然後一臉崇拜蘇先生有情有義,太子心懷天下的情懷。甄嬛為了保全家族姐妹孩子追求真愛就低俗了?看劇的時候拜託帶點歷史感行么?

這兩部劇有一個地方非常的相似,就是甄嬛被皇上發現與果郡王的事後被禁足皇上沒有殺她,而蘇先生與太子在大殿中與皇上和死囚的辯論後最終全身而退。這個兩場戲中主角絕處逢生後的動作和表情簡直神同步。其實他們不過視角不同的劇而已,個人覺得沒什麼好比的,各有千秋。


曾經有位學姐說過 甄嬛傳里 如果純元不死 最後是不是也會變成甄嬛回宮後的樣子?

甄嬛剛進宮時是不是和純元一模一樣? 甄嬛也是愛過皇帝的 但是最後還是被各種迫害和一句「莞莞類卿」給逼出宮了 最後完全黑化重新回宮 而琅琊榜里的林殊也是被迫害至死 好不容易九死一生撿回來一條命籌划了13年然後回金陵玩弄權謀 最後扶植靖王上位 並為赤焰洗雪沉冤 雖然有人一直標榜琅琊榜里一直被各種強調的赤子之心 但是又有誰不在變呢?不過是打著不一樣的名號而已 甄嬛回宮是為了給允禮報仇 是所謂的私心 但素對於她來說可能就是生存的全部動力 而且之後的一切都是後宮的迫害逼著她要這樣一直黑化並下去 不然根本活不下去 而琅琊榜的林殊回金陵 於私是為了給赤焰平反 於公是為了家國大義 想借靖王開創一個政治清明的王朝 而這樣的局面 對於年少時的林殊來說是不是也是曾經的夢想?對於這兩個角色來說 處於不一樣的位置 也有著不一樣的境遇 自然所思所想都不可能一樣 並不存在誰比誰高尚的問題 相反 甄嬛傳更有悲劇的感覺 即使最後甄嬛成為太后 擁有無盡的榮光和權力 到最後還是孤家寡人 所有親朋好友都一一離去 而琅琊榜偏重於理想化 以林殊一人之力扭轉朝局 最後雖然犧牲(?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給身邊所有人留下了一片太平盛世 所以把這兩者對比來看 更覺得人性涼薄 一腔熱血難能可貴 這大概才是大家覺得琅琊榜立意略勝一籌的原因吧

不過 說真的 琅琊榜的台詞和人物塑造真的不如甄嬛傳立體多元|ω?)


最近看了知友們的回復,很感謝你們秉持己見,分享看法。但是上來就不可一世,牛逼哄哄,覺得我不能說你們家琅琊榜一句不好的腦殘粉們,回家咬人去。

個人看法,個人看法,個人看法就是,琅琊榜不錯,但比甄嬛傳差!遠!了!

一個問題的答案有千百種,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

對於琅琊榜,確是一部好劇。可是…個人覺得過譽了。

甄嬛傳在編劇,配樂,服裝,道具演員演技方面都要強於琅琊榜。

琅琊的優點是大情大義,家國天下。但恕我直言…劇中一些劇情設置實際很…小學生水平,不知道是不是剪輯的效果成這樣。(琅琊粉表打我) 但是很喜歡一點和和韓劇《未生》一樣感情線很淡的戲。

甄嬛的優點太多了。每一遍看都十分過癮,很有收穫。但是甄嬛就是一部感情宮斗大戲,這兩部劇能對比,但也不能對比。

胡歌當年演仙劍時候演技就很不錯,後來在風中奇緣里演九爺(如果沒記錯),個人覺得比在琅琊榜里演的還要好。 說實話,琅琊里,他本應演的再好一點的。

但是孫儷,娘娘簡直就是教科書級。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女星能拉近鏡頭特寫,用表情、眼神傳遞角色的靈魂了。

你看那些個帶美瞳面癱…能一年接那麼多戲也是,呵呵。


哈哈,樓主通過這種方式過乾癮,會不會一衝動自己看了。就算大家對比的再細緻再客觀,和自己去看還是不一樣的。

兩部劇都不錯,各花入各眼,可一定要以三觀分高下,捧一部踩一部就沒意思了。固然琅琊榜的主旨是家國情懷,為赤焰軍冤案平反,但一個女子在深宮中苦苦為了生存和愛情掙扎,就比這不高貴,就沒心了?照這邏輯,像紅樓夢這種講述富貴公子、閨門小姐生活的作品,是不是不能放入四大名著了?格局並不是看選擇的切入點,而是要看傳遞的什麼,有時候小人物的生活不見得比帝王將相的權謀格局小。

再說,甄嬛傳又不是褒揚後宮爭鬥,裡面有好下場的人也沒幾個,甄嬛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權勢。當年黨報批評甄嬛傳價值觀我就覺得很搞笑。人經歷世事沉浮怎麼會不變呢,甄嬛不復當初天真可愛的女孩子,梅長蘇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林殊了。別說什麼不忘初心,初心猶在,可人已不復當初。

我自己也發現似乎答非所問。。


琅琊榜的劇情真的很弱啊,看完雖然熱血,但難道沒有面目模糊的感覺么。對於甄嬛傳的批評我看不下去了

1.批評甄嬛傳瑪麗蘇的,可以看看琅琊榜有多傑克蘇。梅長蘇出場時候的人脈資源是甄嬛能比的么。太子和譽王殿下和主角帶來的衝擊有華妃和皇后給主角帶來的衝擊大么。所以比較這兩部劇時,最好不要攻擊甄嬛傳瑪麗蘇。

2.細節處理上,兩者都很好。但在劇情伏筆上,環環相扣上,甄嬛傳明顯勝出。甄嬛傳輸在宮斗劇的格局上。吐槽甄嬛不真實的童鞋,也可以想像琅琊榜有多理想社會。甄嬛中的麝香墮胎、太醫進宮基本屬於宮斗劇約定的梗,大體劇情沒有硬傷啊!琅琊榜的設定太理想化了。

3.有童鞋誇獎琅琊榜多麼尊重歷史,那邊又說琅琊榜架空的,批評甄嬛傳硬是塞到雍正王朝。你不覺得矛盾么。琅琊榜把歷史架放到南北朝,衣服是秦漢的,官階好像是唐朝的,茶貌似是明清的。到底是甄嬛傳在禮儀劇本上的難度大,還是琅琊榜的難度大?兩部劇的都比較注重禮儀,也多有硬傷。拿禮儀。服飾說事,琅琊榜幾個朝代加身,能比出什麼來?

4.價值觀上,甄嬛傳很黑暗。皇帝要做的是不讓皇權受到威脅,妃子要做到的是活下來或活的更好。前朝後宮呼應。如何做一個皇帝呢?甄嬛傳結尾乾隆很腹黑的提醒自己不過是養子,甄嬛很自然的說讓自己的兒子去繼承17爺一脈。杜絕了自己兒子當皇帝的可能性。所以乾隆其實和雍正一下的,當皇帝就是要保證皇權不受威脅。如何保證這一點,手段無所謂,世間沒有所謂的正義不正義。

琅琊榜開頭設立了梅長蘇一方,太子和譽王等反派。太子和譽王不正義在哪呢?黨爭,幾乎瓜分全朝重要文員。陷害忠良,林氏一案。

皇帝當年忌憚林家,是因為他們擁有強大軍權(林家和潛在的穆王府勢力)+qi王殿下(深受百官愛戴+林妃的兒子)+很多大臣擁護。在甄嬛傳雍正的邏輯了,就是華妃生了個兒子,將來鐵定是要當皇帝的,必然威脅皇權。

那麼最後靖王殿下架空皇帝逼皇帝調查林氏一案算不算黨爭呢?算不算皇帝當年所忌憚的局面?是不是一種不正義的行為呢?靖王有情有義,最後當了皇帝是不是個好皇帝?太監說,這宮中的風從沒停過,如果兒子將來奪嫡了,又該如何劃分正義和非正義?

我覺得甄嬛傳至少告訴你他們的世界是按照這樣行事的,所以乾隆結尾的表現和雍正是一樣的。但琅琊榜沒有告我我在他們的世界什麼樣才叫對,有一種我站在林紓一邊我就是正義的感覺。

甄嬛傳讓人看著覺得殘酷陰暗,但琅琊榜讓我看著感到模糊陌生。不是批評,這算是我觀劇的困惑吧……


甄嬛和琅琊榜涉及的是不同的領悟。一個是宮斗,一個是家國天下。我個人覺得,琅琊榜在立意上是強於甄嬛傳的。畢竟琅琊榜立意更加高遠一些。赤子之心,情義千秋,忠君愛國之類的,這才是當代人需要學習和致敬的。


沒看過琅琊榜,沒法比較,這裡只是上幾張百度指數圖!

根據百度指數的統計,甄嬛傳的觀眾群有超過一半是男性,而琅琊榜的女性觀眾則佔到了63%!並且觀眾平均年齡要比甄嬛傳偏小很多!可能會出人意料,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這是百度給出的30個相關搜索統計。琅琊榜的相關搜索中有超過一大半是與琅琊榜劇本身無關的,連前四位都無關琅琊榜,其實看得出來出來追琅琊榜的人是大部分是沖著胡歌去的。而甄嬛傳的30個相關搜索里無一不是與甄嬛傳相關的,也看得出來甄嬛傳劇本身的吸引力要比演員大很多,所以。。。


非粉非黑來說說,琅琊榜也不錯,但是追完不會看第二遍,甄嬛傳可以看一萬遍。琅琊榜權術太弱宮廷鬥爭太小兒科金手指開的太大了難免傑克蘇,反派被弱化到幾乎生活不能自理,第一遍好看是好看,但看完就完全不懷念了。孩子們,熱血是很好了,可是你所在的世界根本不是你期待的樣子。什麼是自私自利什麼又是結黨營私?就算是千古明君也會殺戮手足胞兄,如唐太宗,他胞兄李建成也並非後世歷史種所寫那樣不堪。哪有什麼絕對的黑和絕對的白?琅琊榜太臉譜化了,道德尺度模糊到一定境界,這無敵光環可能騙騙小孩子還可以吧。說用立意判高下的我只能說孩子還在上高中或者大學吧?琅琊榜只是小說,甄嬛傳才是人生。高下立判。


樓下有人已經指出琅琊榜的作者是個女的,狠狠地打了我的臉!不過我不打算刪掉相關的文字,算是一個紀念吧。果真凡事是不能先入為主,這就是教訓了。還有,大男子主義真的都是騙人的!我就是反例啊!

各位想看笑話的可以本著「有啥丟臉的事給我們說一說,我給你點個贊!」的態度來讀一讀。

謝謝各位朋友的厚愛,我以後會仔細調查清楚再胡說八道的!

首先看立意:

《甄嬛傳》的主題是愛情,裡面宮斗,江山,權謀都是次要矛盾。

舉個例子,《甄嬛傳》里皇帝想把甄嬛送給蒙古汗以為國家多爭取些時日來籌備糧草。在《甄嬛傳》里,甄嬛把這個作為皇上涼薄的證據,愈發恨皇帝。但如果同樣的事情放在了《琅琊榜》里,梅長蘇必須要犧牲郡主來達成謀劃,這個時候的郡主會毫不猶豫地表示,我去!

這就是根本的三觀不同。

《琅琊榜》裡面,主題是報國!復仇,權斗,宮斗統統都是次要矛盾。

林殊心心所念的是報國!至於愛情,榮華,甚至友誼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為這個目標割捨。復仇的原因不是自己蒙怨待雪,而是皇帝把聽信佞邪,把個大梁國攪得國將不國。你看林殊最後拚死守國土的時候割捨愛情何等決絕。

所以《甄嬛傳》的價值觀是,凡是不把愛情當回事兒的人都是壞人。而《琅琊榜》的價值觀是,凡是不想著富國強兵的人,都是壞人。

以《甄嬛傳》的是非觀,梅長蘇即便不算涼薄之人也是比不得果郡王之萬一的。而以《琅琊榜》的是非觀,雍正皇帝雖然不是個好皇帝卻也算知進退,明是非的及格線以上。所以本質上這兩部劇的立意是衝突的!鑒於這兩部小說作者的性別和流行的程度,我們也看到了當代男女在意的點。男要報國女要愛!

接下來談計謀:

《甄嬛傳》里的計謀都是綿里藏針,什麼在飲食上下毒,在香料里加藥,用貓來撲個 人。這些計謀陰毒無比而又不留痕迹,讓人防不勝防,處處透露著女性陰暗面里的邪氣。

《琅琊榜》里的計謀大都不是具體的操作層面的東西,更多的是解決「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梅長蘇更多的是給靖王分析利弊,什麼人什麼時候該團結,什麼時候翻臉,更多的是戰略層面的權謀。

所以按照這兩部劇的設定,讓梅長蘇入宮的話,梅小主極可能知道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卻就是活生生被莫名其妙地害死了。而讓甄嬛來金陵,可能每個敵人都被除掉了,老皇帝也早早被幹掉,但靖王殿下就是敬而遠之,熾焰軍一按也只能在靖王手裡翻案。

然後我們談不同性別的主角:

《甄嬛傳》里的男主是皇帝和果郡王,前者明明是大開大闔有大手腕的帝王,卻像個小女人一樣放不下純元,又像個小女人一樣害得華妃不孕不育。而且這個皇帝不愛烈馬,不喜刀兵竟然一有空就往閨房裡鑽,聽小曲兒,吃點心,賞秋香(亂入了)。總之他有了一個男性的架子,但骨子裡還是個女人!他太缺乏雄性那種剛猛和豪邁了。

至於那個果郡王更加不像話,這哥們身上幾乎沒有什麼男性特徵。脾氣好得比女人還溫柔,做事沒頭沒尾得比女人還衝動,而且還吹得一口好簫(有奇怪的東西進來了)總之吧,除了擁有一些男性的技能,比如舞劍騎馬帶兵(也都很模糊處理了)。這貨換一下性別好像一點違和感都沒有!比皇帝不知娘多少倍,整個一個受虐的小媳婦!

《琅琊榜》也好不到哪裡去,《琅琊榜》里的霓凰郡主實在不像個女人!沒有啥細膩的小心思也沒有啥喜怒無常的小脾氣,一副深明大義不兒女情長的樣子。更關鍵的是無論做任何事都乾淨利索絕不拖泥帶水!另一個角色夏東也類似!總之呢把大部分女性角色換成男性好像也毫無違和感。

因此呢,這兩部作品完美地呈現了,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霓凰)和女性心目中理想的男性(果郡王)都是性別倒置的!

最後說淵源:

《甄嬛傳》的立意和文筆有很多在模仿《紅樓夢》,但是《紅樓夢》牛逼就牛逼在,男性寫的小說卻把女性寫得無比真實。而《甄嬛傳》的差距也就在於作者是沒有在宮廷里生活過的,所以筆下的人物總是有一種妖氣,除了爭寵好像大家就真的沒有了其他的意趣。更重要的是,愛情衝突里最重要的就是誤會,可是在《甄嬛傳》里似乎並沒有《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賈寶玉那種說不清道不明,又哭又鬧的小彆扭。相反好像大家都很快就明白各自的感情,很容易就你儂我儂了。

《琅琊榜》脫胎於《三國演義》,梅長蘇身上有太多諸葛亮的影子。不過《琅琊榜》跟《三國》《水滸》不同的地方在於《琅琊榜》的是非觀太過於明顯,人物的善惡太過於簡單。其實你看《三國》儘管作者尊劉抑操,看完之後還會有很多人特別喜歡曹操。而《琅琊榜》裡面壞人雖然也給了充分的人性化,可是依然讓你愛不起來。這就使得整部劇缺少了一點深度和厚度。其實《三國》的主題也並不是曹劉之爭,而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這個方面,《琅琊榜》依然是達不到。


其實樓主,這些比較都是無意義的,因為一部劇,只有自己看了,才會根據自己的認知,得出的比較。

就好像甄嬛傳公認精良,但我男朋友是真心看不下去,因為他覺得看一群女人鬥來鬥去是在浪費生命(樓主么么噠,我已經教育過他很多次瞭然而他就是不改)然而他現在已經拖著我看第二遍琅琊榜了。

我的在外國留學的小夥伴圈子,平時從不看國產的劇,然而現在朋友圈,fb都在瘋狂的刷屏。我姐的副廳級領導,為了大結局辭了應酬。同樣的,我閨蜜就覺得琅琊榜太無聊女主的戲份好少呀,男女主最親密的舉動竟然就到抱抱,簡直不可理喻。舉這三個例子,只是想證明,兩者之間比較的意義不大。因為這個電視劇好不好看,只是因為它對不對你胃口。

當然,但從製作來說,琅琊榜當的起「良心」二字,從這方面比較,並不比甄嬛傳差,我對甄嬛傳理解不深就看過兩遍,還望樓主看完琅琊榜之後補充我的答案呀~

然後開個連接,琅琊榜好在哪裡?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265748樓主可以根據你自己對甄嬛傳的評價,先自己比較比較

下面就是我的答案了

一。

甄嬛傳是女人和女人斗,琅琊榜主要是男人和男人斗,中間為數不多的女人和女人斗大部分也是為了配合男人和男人斗,這是歷史常態。但單就女人和女人斗而言,甄嬛傳要比琅琊榜好太多。

二。

各自的故事都很精彩,但卻是兩種類型的,畢竟廟堂之高後宮之深,東坡的水調歌頭跟太白的將進酒,誰能說哪個更出色呢?只因讀者彼此的不同,每個人心裡才會有孰輕孰重。

三。

再精確到電視劇劇情的推進,這方面甄嬛傳比琅琊榜要優秀一些,也許琅琊榜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不同劇情的節奏,彼此之間可以再斟酌一些

四。

細節。雖然兩個劇組都是盡心儘力拿出好的作品,踏踏實實做事,但難免有些比較。比較出名的是喝中藥這個梗。中藥的液體是分層的,總有些特別細膩的藥渣會沉澱在碗底。琅琊榜裡面梅長蘇喝中藥到最後一口,都會轉一下碗。甄嬛傳里也經常喝中藥,感興趣的知友可以去考究下

五。

畫面鏡頭與構圖。現在琅琊榜的構圖已經被神化了,但是確實精良,各種比例看起來也確實賞心悅目。甄嬛傳在這方面做的也很好。

六。

台詞。琅琊榜不如甄嬛傳。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故事背景。女人跟女人之間的甄嬛傳說的都是日常的話,台詞很考究很精緻,實在是美美噠,我們也看的很流暢。琅琊榜的舞台太大,視野太廣,為天下為權謀,人物跟人物之間措辭雖然也不錯,但是有很多讓人恍惚的現代感極強的話語,當然,可能也考慮到普通人會聽不太懂(反面教材,侯導的聶隱娘,通篇半文言,有了韻味卻失了觀眾)但總體來言,確實不如甄嬛傳。比其他的所有的古裝劇都好太多。

六。

演技。娘娘的甄嬛演的入木三分,胡歌的長蘇也讓人回味無窮,很難比。然而兩部劇風格不一樣,甄嬛還原的是一個後宮,琅琊榜里卻經常能讓人捧腹大笑。兩者的重要配角也都很出色。

七。

服裝道具。甄嬛的舞台是清朝後宮,有依有據可考究。然而琅琊榜是架空,服裝的問題引起無數掐架,但有一點,精美細緻好看,感官相當好,開個傳送陣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657932/answer/66710737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共同點:都存在一個已經死去的完美的人。而且這樣的一個只存在記憶中的人卻是所有故事的起因。

《甄嬛傳》是純元皇后,《琅琊榜》是祁王。

這個人已經不在了,但對現實所有的一切都有著無處不在的影響,尤其是對主人公,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純元皇后和祁王,都是一個完美的存在,代表著理想主義,註定不能融於冷冰冰的現實。

毀滅這個理想存在的人,《甄嬛傳》中是宜修皇后,《琅琊榜》中是梁王。

純元死於不懂宜修的後宮心計,祁王毀於不知梁王的專權多疑。說到底,都是不懂人心。——或許是自己此前的生活一番平順,未曾體會、也不需體會人性的陰暗,不懂從低位爬上來的人對於權力的近乎本能地瘋狂渴求(宜修皇后耿耿於懷自己的庶出身份,梁王的皇位也是自己謀反得來的)。

遺憾的是,他們的身邊也沒有這樣一個黑暗導師,提醒他們時刻注意匍匐在腳邊的魔爪,所以一旦栽跟斗,便足以致命。

而他們的繼任者,甄嬛和梅長蘇,保留了這個理想人物身上光明美好的一面,但同樣也從他們的滅亡的殘酷歷史上,學到了向現實妥協,適應規則,並拿到規則的制定權。——所以說嘛,「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古人誠不我欺也。

不過同樣以「復仇」為核心,甄嬛和梅長蘇還是有區別的——

雖然同樣經歷過涅槃重生(甄嬛心死出宮後回宮復仇,梅長蘇梅嶺劫後餘生),梅長蘇在內心深處,始終厭棄這個陰鴆弄權的自己,也不願讓靖王看到這樣醜陋的自己,他扶靖王上位,他說「我一定要保留靖王身上的赤子之心」,何嘗不是對過去那個鮮衣怒馬的林殊的交代,某種程度上來說,靖王就是林殊的重生。

但甄嬛不一樣,儘管她懷念剛進宮時那個單純的自己對愛情天真嚮往的自己,但自從出宮後她便斷了所有情義,強迫自己與過去徹底地割裂,也埋葬了那顆純真之心。再次進宮後,便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弄權者,而且很是適應,並不排斥自己內心深處的面目全非。真讓她如梅長蘇選擇林殊的結局一般回到天真爛漫的過去,她或許會更享受這種大權在握的威權感(PS:看了原著後,我始終認為,甄嬛真正用全身心愛過的只有皇帝,果郡王更像是感情受傷後一個停泊的溫暖的港灣,當然,彼時她並沒想過這個港灣會那麼脆弱那麼短暫。)


所謂正氣與厚黑不知前面答主是從本劇的影響力方面還是作品本身而言。就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作品本身而言,竊以為本劇比起目前國產古裝電視劇花千骨,雲中歌之類強太多,但尚不足和甄嬛傳相比。一部劇也好,一部小說也罷好人和壞人涇渭分明,可謂是中國式二分法思維方式,不能稱為真正好的作品。而好的作品人物形象是飽滿的,多元化的形象,人物內心世界豐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感覺靜妃就是善良版的安陵容,懂醫學,投靠美麗智慧的干姐姐,暗戀人家的好哥哥。安陵容要是生了兒子,再有主角幫襯著,一定是皇太后的料啊!


推薦閱讀:

甄嬛傳裡面的哪些情節讓你覺得甄嬛是因為主角光環而取勝?
關於甄嬛傳的那些事。。?
甄嬛傳中,華妃安陵容皇后三人誰更蛇蠍?
甄嬛傳中如何評價浣碧這個人物?

TAG:甄嬛傳 | 琅琊榜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