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巴黎有哪些相似之處,巴黎有哪些地方值得上海繼續學習?

剛剛回籠覺的時候,夢見有人邀請我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醒來一搜沒有。

二者毋庸置疑有諸多相似的地方,而且近十年來諸多法國元素於此方興未艾。知乎上有不少在兩地居住的朋友,不妨一塊討論一下,二者究竟有哪些相似之處,未來上海還有那些地方會繼續受巴黎影響。可以從城市規劃、產業經濟、飲食文化、生活方式、人口教育等多方面討論。

PS我知道國人眼裡,上海比巴黎強的地方太多,而且我也預感到會有大批吐槽巴黎評論,但這個不是本題所謂,用評論即可,請勿水答案,謝謝!


除了走路速度都很快,多元文化外,我覺得沒有什麼相似點。

基礎設施方面,我覺得上海遠超巴黎,最簡單來說,上海基本每一個地鐵站都有廁所,巴黎的話,大家聞聞地鐵站里的味道就知道找廁所是一件多費勁的事了。而上海的發展速度,是讓巴黎人覺得有點害怕的,有些人覺得,中國是超越美國的一個存在了。

最大的區別還是文化。在巴黎的時候,我會想去看博物館、美術展和去書店。在國內吸引我的只有吃喝玩樂。不是說國內藝術藏品不豐富,而是根本沒有這個氛圍沒有這個想法要去看。巴黎的年輕人在一起,大部分時間都在說話,在討論,政治、文化、軍事、經濟,這些他們都會聊,而且不會覺得對方是在裝X,大家都很認真在討論一個問題,即使提問題的這個人可能只是隨口說說,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其他人不會去打斷,很認真聆聽。而在國內,有時候我回答問題,就會有人說:「這麼激動幹嘛?這麼認真幹嘛?「所以認真回答問題的我會覺得很尷尬(當然我承認,當年讀書的時候一個論述題要寫4大頁的習慣延伸到現在讓我變成了話癆)。

還有心態,我個人直觀感覺就是,在巴黎,心態是平和的,對人是寬容的;在國內,被人撞一下我都想去撕。


謝邀 @黃秋古

上海像巴黎,更多因為有東方巴黎的稱號。

阿根廷也有一個拉美巴黎--Buenos Aires,既然這些城市都被稱為XX巴黎,說明有共同點,建築風格也比較19世紀歐洲風格。

在很多老外看來,東方巴黎這個稱號更適合1949年之前的上海。巴黎相當於歐洲大陸最大的明星城市,就跟當時的上海對於中國,甚至整個東亞東南亞。(我沒記錯的話,日本有幾部小說,都是描寫當時日本人嚮往上海的生活,因為日本會有管制,而上海比較自由。)

在上海的老外一直稱自己是expats,這個詞也有流亡者的意思,是上海租界時期流傳下來的,到現在老外和一些餐館也喜歡把盧灣區,衡山路那邊稱為French concession.

當時上海和巴黎一樣,都聚集了很多的expats,他們都是在本國混不下去,能去哪裡呢?。這些人裡面有流亡者,藝術家,革命家,活不下去了?去上海/巴黎就好。

現在的上海,硬體設施條件已經是世界一流城市,很多地方比巴黎要好。

但人口還是比較集中,除了主城區,其他地方的設施還是差一點。

城市服務比巴黎全面,比如7天24小時都可以找到想要的服務,就是服務質量差一點。還有堵車嚴重,不過還好,Rio de Janeiro堵車比這個更瘋狂。

上海那些政府機構,高檔寫字樓,高檔場所,可能離許多城市居民比較遠,很多人也許在上海住了一輩子也沒去過這些地方。 巴黎這個情況會好一點,只要穿著合理。

上海居民,總會遇到大聲說話,吵架也是叫出來,年輕人還好,年長的就比較無語,比如前天去健身房就聽到一個大叔吵架,原因是經常帶非會員過來。

時尚方面,差別還是很大,因為外省人口多,也分不清楚,上海大部分白領的時尚水平還是挺高的,非白領的水平就比較慘了。

上海和巴黎一樣。。。都有歧視外地人的傳說,哈哈。(不過,巴黎是真的,哈哈)

畢竟中國還在發展,速度也很快,大部分老外還是很看好中國的未來。


塞納河畔很美,從亞歷山大三世橋漫步到西堤島聖母院,我心裡想的是最近在大皇宮開的展,是去試試新開的甜點店,是在盤算下一個假期是去克羅埃西亞度假還是去兩牙瘋玩。

黃浦江邊也很美,南京東路走出頭,沿著外灘散步,對面是陸家嘴摩天大樓群勾出的一片燈火璀璨,繁華綺麗,此時心裡想的更多是有錢真好,我要怎麼賺錢,啥時候才能賺到xxx


謝@黃秋古老師邀請,

我僅僅在2010年夏天去看過上海世博會,對上海了解不多,不敢妄言巴黎和上海的相似。

但是,作為一個未來的事業、生活重心、住址、戶籍全都遷往北京的人,我願意簡單評論一下北京和巴黎的相似以及巴黎和北京需要互相學習的地方。

相似之處:

1.國家首都。

2.政治中心。

3.相較於全國而言,都是高物價、高收入地區。

去年北京GDP增速6.9% 人均GDP超1.7萬美元

List of OECD regions by GDP (PPP) per capita

4.惡性犯罪率(以謀殺案為例)

Murder mysteries

2012年北京市犯罪數據分析

北京和巴黎的重案犯罪率都不高。

5.地鐵線路複雜

Beijing Subway Maps, TravelChinaGuide.com

http://www.ratp.fr/fr/ratp/c_23590/plans-metro/

6.兩座城市城市都是著名的文化都市。

北京學習巴黎:

1.小區開放,不設圍牆,減緩擁堵。你京首都首堵當之無愧!

小區開放,城市管理須轉型

2.知識不應被圍牆圈起來。你京大學圍起來!

遊走去圍牆化的法國校園

3.法國的垃圾分類極其嚴格,德國更甚!你京垃圾圍城數年無人管!

http://www.paris.fr/enquetedecheteries

Mll sortieren mit Syste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4%BA%AC%E5%9E%83%E5%9C%BE%E5%A4%84%E7%90%86

北京垃圾圍城 三年後垃圾無處可埋

4.應對污染,北京可以適當考慮加大公共交通系統運營班次並且免費。你京PM2.5入冬直接爆表!

巴黎公交免費三天應對霧霾--房產--人民網

巴黎採取多項措施應對霧霾天氣

巴黎還是在PM2.5不到200時就這麼做的,你大北京霧霾爆表了民眾還有一半不戴口罩甘當活體吸塵器!

5.巴黎城市很注重綠化,公園很多,而且未來考慮樓房樓頂以及牆體的綠化!你京鋼筋水泥遍地!千城一面!

爭做綠色城市:巴黎人可申請「種花執照」 市民支持度高

巴黎將被「綠綠」佔領,這是要瘋的節奏?

巴黎學習北京:

1.你法藏污納垢,盜匪橫行。輕度犯罪猖獗!亟待警方打擊!我京警方嚴打犯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法國輕罪犯罪率連續5年增長 政府階段性嚴打改善治安

報告稱中外八大城市北京刑事犯罪控制水平居首

2.你法首都騷亂不斷,社會不穩定!我京社會和諧!朝陽群眾西城大媽齊心阻犯罪!

北京朝陽群眾_百度百科

西城大媽_百度百科

巴黎騷亂_百度百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9-8DD-pD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511kBVuL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RqI78zI4o (你法2014年國慶節當天大騷亂)

我以我是北京市民而高興,因為我最起碼的安全的到了保障!

3.反恐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8/12/c_1116233070.htm

http://cn.rfi.fr/%E4%B8%AD%E5%9B%BD/20140807-%E4%B8%AD%E5%9B%BD%E7%BB%B4%E7%A8%B3%E5%8F%8D%E6%81%90%E6%96%B0%E6%8E%AA%E6%96%BD-%E5%90%84%E5%9C%B0%E5%A4%A7%E9%81%93%E8%A3%85%E5%A4%87%E9%92%A2%E9%93%81%E6%8A%A4%E6%A0%8F

大北京自從10·28暴力恐怖襲擊案之後就亡羊補牢,以前地鐵、機場、就有很嚴格的安檢,現在長安街護欄也變成抗撞的了。

November 2015 Paris attacks

Charlie Hebdo shooting

你法恐怖襲擊不斷,一年兩起。


在巴黎 ,上海,北京和倫敦都呆過,或長或短。

我倒覺得巴黎和北京更像,而倫敦和上海更對味。

相比倫敦和上海,

巴黎和北京更有文化和歷史味兒,新舊交錯更多元,更像文化和政治而不是經濟中心。

巴黎和北京更接地氣,當然也有伴隨其而來的髒亂差 。

巴黎和北京更包容,草根和豪族都可以更容易找到各自的樂趣。

巴黎和北京辦事兒更看重關係和人情味。

相比巴黎和北京 ,

倫敦和上海更多的是現代氣息,新舊分明,更有傳統理念中經濟中心的氣質。

倫敦和上海有更多新城市的「高達上」,有新城帶來的良好城市規劃、先進的設施和整潔的環境。

倫敦和上海對新移民的融入提出的平均要求更高。

倫敦和上海辦事兒更講究金錢效率。

我覺得現在的上海挺好,雖然不少外國同事說上海已經不像傳統中國。

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喜歡和適合它的人會把這些特點看成優點,不喜歡的人自然也會找到另外更合適自己的城市。


其實並沒有神馬發源於上海 能夠真正影響世界的藝術形式 或者說上海在藝術交流這一塊 被巴黎甩的有多遠我用言語無法表達了╮(╯▽╰)╭


巴黎是地地道道的古都,兩千年的文化積澱,是上海沒有的。法國17世紀之後,便是歐洲大陸的「天朝上國」,巴黎就是歐洲「天朝上國」的帝都,昔日歐洲帝都留給這座城市的帝王氣派,也是上海沒有的。巴黎作為帝都政治中心,並由政治中心成為歐洲的文化中心,學術中心,藝術中心,這個地位也是上海望塵莫及的。至於說城市文化,巴黎市民在過去把好勇鬥狠,好暴動,好鬧事的熱血暴民傳統承襲了幾個世紀,上海市民何曾有過這種血性?巴黎是古城,千年積澱的這些東西,上海不是通過「學習」就能得到的


生在上海,現在在巴黎讀書。兩個地方都很有感情,上海的愛是故鄉之思,巴黎的愛是她回味不完的年代感。

剛到巴黎時最不習慣的就是交通,地鐵和RER常常壞,有時候一停就是20分鐘。看見告示說發現可疑包裹已經見怪不怪了(法國地鐵不用安檢)。罷工日所有交通全部中斷。很是不方便。其次,就是臟。地鐵通道里經常可以看見流浪者,裹著被子躺在地上或是倚在椅子上。特別是A線一進去就一股尿騷味,我親眼看見過流浪漢對著牆邊撒尿。 現在反觀上海地鐵,真是乾淨!而且設計的好,很容易換成,即使不會中文。而巴黎,不熟的人進站了那真是要頭暈(但巴黎地鐵年代久已,也是可以原諒的~)所以這方面巴黎還是可以好好借鑒上海的~

如果說巴黎和上海有什麼相似之處,就是現代化和歷史相結合的城市。在上海,有弄堂,石庫門,有老阿姨老伯伯搖著扇子聚在門口噶三湖(聊天)。也有傳說中的開瓶器,打蛋器,注射器(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東方明珠)。這兩種不同的時代建築,在上海它們是混合的,可能就是一路之隔。在巴黎,分小巴黎和大巴黎,進了小巴黎你一定是看不到現代化建築的,一定都是奧斯曼當年的建築,而所有的現代化建築都在大巴黎的La défence。

就我個人喜好,我還是喜歡巴黎這樣的設計,因為有時候看到上海拆遷老房子,還是很心痛的。

( 小巴黎,蒙馬特高地附近)

(la défense地區,跟上海陸家嘴很像呢~)


就那人口密度,一萬年也追不上了


相似之處

都是國際化大都市

外地(國)人越來越多

上海有黃浦江,巴黎有塞納河

美女如雲

物價直奔世界第一

東方明珠-鐵塔

國家的金融中心

需要學習的地方

- 城市規劃:巴黎的建築是大氣的奧斯曼風格,有整體風格。

- 開發旅遊。

- 舉辦活動,巴黎人的點子經常會被其他國家採納:巴黎沙灘,巴黎自行車,音樂節等等。


看了上面很多回答巴黎的歷史悠久而上海沒有的回答想說 這一點上海是無法學習的好嗎 再說了上海的近代歷史本來就自成一派


據說啊 據說上海跟巴黎一樣是時尚之都,因為現在各種新款面料都能在上海找到。而且,很多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都喜歡把中國分公司先設在上海


我覺得巴黎不像上海,像北京。

城市氣質特別像。


13年暑假,我來到上海,一個在北方凜冽的沙塵暴里長大的少女忽然跌進了溫柔鄉。

那個時候,我寄住在上海遠房姑姑家,姑姑家離江灣鎮地鐵站不遠。從上海南站下車後,我拖著雞零狗碎的家當輾轉一個小時,才來到姑姑住的這個地方。黃梅天氣里,潮濕粘膩的水汽附著在皮膚上,像秘密在心裡發酵,揮之不去。

說來好笑,那個曾信誓旦旦表明心跡,非北京不去的我,在來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在她的糖衣炮彈之下投降了,布爾喬亞的小資產階級主義瞬間把我的志向瓦解得一乾二淨。恩,畢業以後,我一定要留在上海。

距離開學還有三個多月,實習無門,便野了心到處去撒歡兒。餐廳里端過盤子跳過舞,加了一堆來路不明的模特QQ群四處跑通告,對國產劇絕望之餘不忘混幾個劇組,夜夜笙歌看透人情冷暖,三教九流的朋友填滿了我蒼白羸弱的微信號,我在上海的新生活似乎/確切要開始了。好在這裡沒人認識我,我竊喜。

三個月的放飛自我,除了結識了一群真假難辨的朋友之外,還順便把上海的各路酒吧夜店混兒個門清,(這段經歷夠我炮製出好幾個短篇小說了,等我以後慢慢謅來)於是乎,我帶著這些階段性成果回校讀我的古典文學研究生去了。

(13年,草間彌生展)

扯遠了,現在我想聊聊這座城市。

從姑姑家搬出來以後,我自己租了房子,後來又輾轉換過好幾個住處。都在浦西。

舊式的小區,就像張愛玲慣用的一個詞「興興隆隆」,永遠是興興隆隆。熱氣騰騰的早點攤,不趕通告的清早,來兩隻皮薄餡多的小籠,兩隻油滋滋撒著蔥花的生煎,一碗江南稻米煮好的白粥,不加高湯,不加澆頭,次溜溜下肚,自覺從五臟肺腑到神經末梢都是感動。歪著頭的小破電扇呼喇喇地轉,地板磚開裂了縫,凳子腿缺了個腳,盛油鹽醬醋的小瓶滿是油垢,食客們大汗淋漓,與隔壁窗明几淨的麵包房相映成趣,在上海生活的老外們,仍是不知道這地氣該怎麼接,喝咖啡的和啃肉包的,就像是這座城市的魔幻主義開場白。

藏匿在衚衕深處的菜市場,菜販子們精心擺弄的水靈靈蔬菜,是誰說的啊,談戀愛不如逛菜場,菜場里的活色生香,可比那老套的愛情故事有趣多了。阿拉菜場里一去,總歸要一兩個小時才出來,嫩豆尖兒、水芹菜要一一用指甲蓋掐過,小番茄呢,要雲南的不要青浦的,這裡的學問可大呢,有菜場的地方就有江湖。

後來,我搬到了嘉善路一帶。某個傍晚,我鑽入如迷宮般的弄堂,曖昧的天色放大了屋檐下的陳腐氣息,那些褲襠吊的老大的毛線褲,肥碩的秋衣,乾癟的羽絨小馬甲一溜掛在頭頂的晾衣桿上,輕易猜得出這家住著什麼樣的人。呲啦一聲不知什麼菜下了鍋,二層屋裡人影綽綽,不一會傳出煎魚的味道。晚飯快做好了,弄堂里沒有秘密。

等我出來時,已不知今夕何夕。

在這些最瑣碎最沒有驚喜的人生中包裹著上海那顆黯淡卻傳奇的核兒。每天都會期待一個新故事,打開門窗,迎來的卻還是老日子。當弄堂迎來光明,陰晦、隱秘的氣息在灼烈的陽光下曝晒,滋滋作響,沒有什麼比這盛大的陽光來得更轟轟烈烈,夏天裡的尋歡作樂,舔一口棒冰,稀釋了額頭沁出的汗珠。

五原路一代的老洋房處處流淌著民國時期沒落的憂傷氣息,兩行枝繁葉茂的法國梧桐,襯著黑色的歐式鑄鐵柵欄,曬得卷皮的紅漆大門,磚紅色的弄堂口,在陽光下,呈現出一種時光流逝的散漫氣質。

這個城市的心聲,並不是望而生畏的摩天大樓與高架橋,她的內核兒,恰恰是里弄里的老洋房,堅忍的,經得起變故的,飽含著人間冷暖的舊時代的產物。

這種時空錯亂的感覺讓我想起巴黎的地鐵。

兩年內,去了法國兩次。前後待了近一個月。最讓我著迷的事鑽進地鐵的那一刻,對我而言,這裡的地鐵已經脫離的單純的交通工具,更是像把人拉回前世打個盹兒的是時光機。它暗無天日,冬天的時候尤為陰暗潮濕,散發著一股尿騷味兒,閘機永遠不能好好打開,出站進站時叮叮咣咣的巨大聲響讓人心生不快。

可是,這才是巴黎啊。恍若隔世,如影隨形。

廣場上滿腦肥腸的鴿子永遠吃不飽,低眉順眼的建築沒哪個不是有著百年歷史的,游吟詩人和演奏家們遊走在街頭,這個城市的藝術氣息讓人想一醉方休。任何一個享受著經濟高速發展的亞洲人來到這裡,都愛死了這股子歐洲文藝中古氣息

伍迪艾倫《午夜巴黎》里1920年代的情節,一遍遍在腦海里上映。

沒有大喜大悲。

上海弄堂里小囡在窗口逗貓,巴黎姑娘在公園躺椅上讀完一本小說。

上個世紀的傳奇終將化為書本後記中的一個註腳。

&<完&>

http://weixin.qq.com/r/7i03L5LEes8FrdZM93j8 (二維碼自動識別)


安利你去看一部伍迪艾倫的電影,叫《午夜巴黎》。

你會找到你想要的。


自尊心

私以為像上海、香港這類的歷史不長的租界殖民地,其城市自豪感都是建立在被洋大人殖民的基礎上的。崇洋媚外的奴化現象非常嚴重,引以為豪的建築、歷史、文化也不過所謂的「十里洋場」。

市民的心態是永恆自卑的,這樣的城市就算經濟再好,怎麼和巴黎比?

你說是吧?東方小巴黎?


巴黎很多值得上海學習的地方可能值得中國每一個城市學習。

感觸最深的一點:無障礙設施。

在巴黎我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走過無數個地鐵站,幾乎所有站台都有電梯可用,讓我不必提著20多公斤的託運箱在樓梯搬上搬下,哪怕是多走幾步路繞行。雖說不是所有地鐵站都有無障礙通道(指能用輪椅的;會在線路圖上標出來),但階梯式電梯是很普遍的,至少所有機場、鐵路、換乘車站及旅遊景點附近地鐵站都是標配。

反觀上海,再新的地鐵站都可能沒電梯。上海火車站換乘地鐵的路線至今全是樓梯,邊上可能有個窄窄的坡道(Seriously, 行李箱放坡道真的更方便?)。更多的情況是,有電梯,但沒明確標示往哪走,跟沒有一樣,或者,電梯就在眼前,但麻煩您先上幾步台階昂~


推薦閱讀:

上海北京之爭?誰是中國第一城市
在東莞生活是怎樣一番體驗?
東莞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TAG:上海 | 法國 | 巴黎Paris | 城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