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克羅埃西亞把波黑擠的只剩下一個出海口?其中有什麼歷史原因?

如圖


首先捉一個蟲。那個圖上的「拉布羅夫尼克」是錯誤的,正確名稱是「杜布羅夫尼克」,可能是地圖編輯看錯了。這個城市的拉丁稱呼是拉古薩「Ragusa」,現在義大利語也這麼叫,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是斯拉夫語的稱呼,最早出現在中世紀,在一戰結束之後才被第一南斯拉夫定為官方名稱。

至於波黑海岸線的問題,這個其實還是比較好理解的。這一地區的直接歷史來源是1699年結束大土耳其戰爭的《卡爾洛維茨和約》及其後續的條約。在這個條約里,拉古薩共和國把內烏姆「Neum」(也就是那條海岸線的地區)割讓給了奧斯曼帝國,試圖和將自和的重要競爭對手、仇敵威尼斯共和國隔開。之後內烏姆就是奧斯曼帝國波斯尼亞eyalet的轄地了。

注意啊啊啊啊:接下來的東西可能會寫的有點亂,不過先寫下來,之後有時間就整理一下。

1.中世紀的克羅埃西亞

說一些預備的知識。中世紀的克羅埃西亞王國或者說「克羅埃西亞地區」的大致範圍是包括波黑的,所以這也成為一些現代克羅埃西亞民族主義者認為波黑應該是克羅埃西亞的一部分的一個原因。但是實際上中世紀並沒有形成完全的克羅埃西亞「民族」,或者說沒有民族意識,也沒有民族國家概念或者主權概念,croats基本可以理解為來自克羅埃西亞的人。

Kingdom of Croatia (925

克羅埃西亞在中世紀有很長一段時間(從1102年開始到1526年摩哈赤戰役)是被匈牙利以君合的方式統治的。

Croatia in the union with Hungary

File:Europe mediterranean 1190 cropped.jpg

這張地圖可能比較清楚:

2.威尼斯和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中世紀盛期開始,威尼斯就在亞得里亞海沿岸和地中海東部擴張。拜占庭對南斯拉夫地區失去控制之後,達爾馬提亞一直是威尼斯共和國的領土,在14世紀曾經和周圍的斯拉夫人國家發生過幾次領土變更。比較關鍵的就是14世紀波斯尼亞王國的建立。波斯尼亞王國的建立者特弗爾特科一世曾經一度控制了大部分達爾馬提亞。

但是1409年又被威尼斯共和國奪回了。之後達爾馬提亞海岸以及一些島嶼的控制權就一直在威尼斯共和國手中。不過無論是中世紀的波斯尼亞王國還是威尼斯共和國,都是天主教國家,這使得大部分達爾馬提亞地區的斯拉夫人都是天主教信仰。

奧斯曼帝國崛起之後,很快就征服了巴爾幹的大多數地區。當時橫亘在奧斯曼軍隊進入歐洲腹地的道路上的,只有苦逼的天主教之盾匈牙利。從14世紀中期奧斯曼軍隊就開始和匈牙利-克羅埃西亞軍隊交戰,也在不斷的蠶食波斯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地區。最後波斯尼亞完全被奧斯曼佔領。而克羅埃西亞則只剩下了一小部分還在匈牙利控制之下。同時達爾馬提亞的一部分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控制,威尼斯實際只能控制亞得里亞海東部的一些島嶼。

直到1526年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蘇萊曼一世大破匈牙利國王、雅蓋隆王朝的路易二世(路易二世本人戰死)。摩哈赤戰役的直接結果就是中世紀的匈牙利王國崩潰,被一分為三。一部分是匈牙利中南部,直接被奧斯曼帝國征服;一部分是東部,直接變成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一部分是西部,變成皇家匈牙利,依附於哈布斯堡王室。

之後一百多年裡,奧斯曼和克羅埃西亞的邊界雖然有小的變化,但是大體上是一樣的。達爾馬提亞和波斯尼亞全境都被奧斯曼帝國佔領。

奧斯曼在佔領的波斯尼亞和達爾馬提亞建立了波斯尼亞eyalet(Eyalet是奧斯曼帝國的行政單位,不知道怎麼翻譯Eyalet,可能翻譯成「州」之類的比較合適,但現在來看還是不翻譯的好)。

這裡有一張1606年的地圖,可以看得比較清楚:

3.維也納之圍之後和《卡爾洛維茨條約》

16世紀末17世紀中前期,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陷入了短時間的停滯,被稱作奧斯曼帝國的「滯止」。之後帝國經歷了科普魯律中興,國力有了恢復,並且在17世紀下半頁再次打算向歐洲腹地進軍。

然後就是熟悉的劇情,1683年維也納之圍的慘敗,天主教神聖同盟對奧斯曼帝國發動反攻,並且收回了部分失地。最後在1699年,雙方簽訂了《卡爾洛維茨條約》,威尼斯共和國從奧斯曼帝國手中獲得了達爾馬提亞的大片領土。這樣威尼斯不僅控制了亞得里亞海的一些島嶼,還重新控制了達爾馬提亞,大致範圍就是現今克羅埃西亞南部幾個省的範圍。

拉古薩和威尼斯同屬商業共和國,都在亞得里亞海沿岸,商業和政治利益衝突很大。拉古薩成為奧斯曼的保護國之後,曾在一段時期里和威尼斯的競爭中佔據了上風,不過隨著奧斯曼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下降,拉古薩的實力也在慢慢的下降。

威尼斯進一步控制達爾馬提亞之後,實際上已經和拉古薩接壤,所以拉古薩比較緊張,於是在《卡爾洛維茨條約》中添了一項,把自己控制的內烏姆地區(也就是現在波斯尼亞的海岸線)割讓給奧斯曼帝國,形成一個緩衝區,緩解威尼斯對自己的壓力。所以在之後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裡,內烏姆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波斯尼亞Eyalet管理的地區,這就是現代波斯尼亞國家對內烏姆地區的主權的最初來源。

4.克羅埃西亞大致疆域的形成

拿破崙在1797年和1808年分別滅掉了威尼斯共和國和拉古薩共和國,並且在1809年在克羅埃西亞和達爾馬提亞建立了伊利里亞省,這個時候才是現代克羅埃西亞的幾個部分第一次大致的統一起來。

Illyrian Provinces

之後拿破崙失敗了,不過威尼斯和拉古薩也未因此復國。伊利里亞省的疆域在之後全部歸哈布斯堡王室統治了。

上圖是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還未控制佔領波斯尼亞時的疆域,可以看到這個時候內烏姆仍然是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的。這個時候的達爾馬提亞和克羅埃西亞已經就是現代克羅埃西亞國家疆域的雛形了。直到1878年俄土戰爭結束,由於俄國首先和土耳其簽訂的《聖斯特凡諾條約》使俄國在巴爾幹的利益過於膨脹,所以之後西方列強幹涉,並且重新簽訂了《柏林條約》,透過這一條約奧匈帝國合法佔領了波斯尼亞。

上圖是1878年之後奧匈帝國控制的疆域,實際上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特轄區」也仍然控制著內烏姆地區。這個「特轄區」的範圍就是現代波黑疆域的雛形,是包括內烏姆的。同時克羅埃西亞的大致疆域則已經形成了(17是克羅埃西亞王國,5是皇室達爾馬提亞,其主要民族都是克羅埃西亞人)。

一戰結束之後,奧匈帝國徹底分裂和碎化。第一南斯拉夫王國成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和斯洛維尼亞統一。但是第一南斯拉夫是一個「大塞爾維亞主義」下的王國,當時的王國政府為了遏制克羅埃西亞和波黑民族主義,刻意不按照主體民族和歷史邊界劃分行政區,划出了一個薩瓦河省和一個包括達爾馬提亞和波斯尼亞部分地區的濱海省:

Sava Banovina

Littoral Banovina

到了1939年,南斯拉夫王國國內的兩個政治家Dragi?a Cvetkovi?和Vladko Ma?ek達成了一個共識,即在王國國內建立一個大的克羅埃西亞省,把所有克羅埃西亞人占多數的地區包含進來。這個共識統一了薩瓦河省和濱海省,但同時這個新的克羅埃西亞省把內烏姆和一大片波斯尼亞地區包含在內了。

Banovina of Croatia

之後南斯拉夫被軸心國佔領,南斯拉夫諸國被分割成了數個保護國。二戰結束之後,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立。鐵托政府在劃分行政區的時候並沒有按照王國時期的克羅埃西亞省的範圍,而是基本保持了奧匈帝國時期的波斯尼亞的疆域,保證了內烏姆出海口。

90年代初南斯拉夫內戰結束了,克羅埃西亞的疆域也就大致是南斯拉夫聯邦時期的克羅埃西亞的主要範圍了,不包括內烏姆這條短短的海岸線。

5.結尾

克羅埃西亞和周邊國家的疆域變化很複雜的,我只是單獨說了南部達爾馬提亞這邊的淵源。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在東部也有領土糾紛,而包括伊斯特拉半島一度被義大利民族主義者視為「尚未收復的義大利(Italia Irredento)」。所以上面文章中有「疆域大致形成」或者「雛形」之類的辭彙,都是指達爾馬提亞這邊,並不是指整個克羅埃西亞。

當然現在克羅埃西亞民族主義者仍然認為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或者,至少是南斯拉夫王國的濱海區,包括內烏姆在內)應該屬於克羅埃西亞,尤其因為波黑克族和塞族長時間裡有很深的矛盾,現在仍然沒有實現統一。有關這方面的情況可以去看「大克羅埃西亞」的wiki:

Greater Croatia


Neum的小城,26km海岸線。類似的大面積國家只享有一小段海岸線的有斯洛維尼亞,約旦,伊拉克,剛果金。


我不喜歡嚴謹的史學說辭,我喜歡自己的語言,線性描述事物。

========================W君專用分割線========================

中國有一句話叫前因後果。講文藝復興,講現代文明都要從突厥中興開始。

========================W君專用分割線========================

突厥中興

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被阻斷,歐洲需要新的航道,這就是人類現代文明的新紀元。

奧斯曼帝國(突厥人)強勢崛起,控制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壟斷、控制了東西方貿易,他們一度打的歐洲諸國無還手之力。對內他們包容、開放,用猶太人當自己的財政大臣,用宗教自由和泛民族主義控制國家,在地中海、印度洋、西太平洋他們實現了絕對控制,他們的知識分子可以自由的學習歐洲各國的文化和文明,甚至還有人專門研究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佛教哲學,在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西安、洛陽、南京有穆斯林聚居區,奧斯曼帝國甚至攻下了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並把伊斯坦布爾作為新的首都,把東正教最大的教堂改成了清真寺。

========================W君專用分割線========================

十全武功

而當時的歐洲還處於矇昧無知的狀態,東方的中國還在無止盡的燒書殺人,日本還在研究所謂的蘭學,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是繁榮、開化的,那就是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甚至出現這樣一幕,奧斯曼帝國的士兵拿著火炮、火槍和騎著戰馬,拿著長矛、弓箭的歐洲士兵會戰,最後輕而易舉的消滅那些技術落後的邦國和民族。我們只知道拿破崙和希特勒遠征莫斯科,其實1571年奧斯曼帝國就焚毀了莫斯科,並計劃征服俄羅斯。

========================W君專用分割線========================

無上光榮

曾經的奧斯曼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列裝火炮和火槍的國家,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空軍的國家,曾經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甚至一度向西歐公派留學生。改革無效,唯有革命。1922年土耳其終於想通了,廢止了精神社會,驅逐了蘇丹及其王室,稱其為不受歡迎的人。經過二百多年的掙扎與反思,土耳其終於選擇了凱末爾式革命,在確立現代制度之後,進行文化革命,開始選擇脫亞入歐。

========================W君專用分割線========================

帝國危機

伴隨著開明、強勢君主蘇萊曼一世的死亡,一些極端保守的知識分子和極端排外的宗教人士浮出水面,並控制了這個國家,開始出現後宮干政、排猶主義、殘害少數民族、思想控制、原教旨主義、軍國主義、軍權世襲等弊政。在此情況下,土耳其逐步滋生了改革派。塞利姆三世也試圖嘗試改革,但這個時候的既得利益者已經羽翼豐滿,最終塞利姆三世死於自己的改革之下。此後奧斯曼帝國進行了類似於中國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的社會改革,但是由於既得利益者的不配合和反對,奧斯曼帝國所有的改革都失敗了,甚至改革走向了反面,不但沒有改變國家存在的問題,反而使既得利益者的勢力越發強大。18世紀初期艾哈邁德三世的「鬱金香改革」,19世紀初期塞利姆三世的新軍改革,繼起的馬哈茂德二世改革,都以歐為師,但他們不是被廢,就是被殺。20世紀初青年土耳其黨人推動的君主立憲也失敗了。究其原因,土耳其的改革充其量是一種改良運動,雖然推動了傳統社會的改造,但是學習只停留在「技術」的層面,無法完成制度的革新,更不要提對文化的改造。希臘、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先後獨立。奧斯曼帝國已經無法實現北非的有效管理。1798年埃及先後被法、英兩國佔領,1830年阿爾及利亞被法國佔領,1881年突尼西亞被法國佔領,1912年利比亞被義大利佔領。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的君主立憲和憲政改革又一次的失敗了,也加劇了帝國危機。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1911年失去黎波里和昔蘭尼加。

========================W君專用分割線========================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伴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勢力的衰退,希臘、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先後獨立,1912年10月9日巴爾幹聯盟組成聯軍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大有瓜分小亞細亞半島的氣勢,這就是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土耳其大敗,被迫簽訂倫敦條約,放棄巴爾幹半島大部分主權和領土訴求。這次戰爭保加利亞獲益最大,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經濟規模都有了東歐大國的氣勢。

========================W君專用分割線========================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由於俄羅斯對塞爾維亞的支持,以及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獨立後可能出現腹背受敵情況的預判,於是奧匈帝國策動保加利亞攻擊塞爾維亞。塞爾維亞為了自保,聯合希臘組成同盟,後羅馬尼亞見有利可圖也加入同盟,土耳其和保加利亞接壤,為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也加入了同盟。戰爭一開始就出現四打一,一邊倒的局面,於是保加利亞戰敗,被迫接受布加勒斯特條約,割讓了一半的領土,這個所謂的東歐強國保加利亞曇花一現,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W君專用分割線========================

奧匈帝國的覆滅

第一、二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都是大贏家。前面是野心勃勃的沙俄,背後是乘勢崛起的塞爾維亞,奧匈帝國有點坐不住了,於是想肢解塞爾維亞這個所謂的大國,於是就出現了塞爾維亞青年刺殺奧匈帝國皇儲的事件,一戰爆發了。

========================W君專用分割線========================

一戰前

1914年1月,歐洲很少有人能想到,7個月後,世界將發生一場災難性的戰爭。當時的歐洲,英國正忙著應付愛爾蘭自治運動。巴黎人在關注「卡約(Caillaux)事件」。聖彼得堡的焦點是格里高利?拉斯普京(Grigory Rasputin)的人品問題。與此同時,一個身無分文奧地利青年畫家(24歲)正在慕尼黑逗留,以逃避祖國的徵兵。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W君專用分割線========================

英國的狂妄和恐懼

英國通過幾個世紀的努力,終於成為世界的主宰,並通過現代金融手段以黃金為基礎的英鎊金本位體系控制全球經濟,通過強大的艦隊和海外殖民地,形成了日不落帝國,但是英國懂的,陸權理論始終是英國的噩夢。

========================W君專用分割線========================

美國前期的孤立主義和戰後攻而不佔的政策

戰爭早期的美國有兩種人反對戰爭,一種是德國人,一個是愛爾蘭人,這兩種人是美國第一、第二族裔,他們高調的反對戰爭,促使美國陷入孤立主義的窘境。

========================W君專用分割線========================

武王舉鼎

德國不怕英國,即使英國再強大些,德國也不怕。德國怕的是俄國,俄國已經有效控制了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當時的俄羅斯開始減緩軍事擴張的步伐,開始準備國家全面的工業化,德國當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不管是在市場經濟競爭還是國力、資源等方面比較,德國絕對競爭不過俄羅斯這樣的超級大國,德國的命運必然是像波蘭那樣變成附庸,最後被吞併,所以德國做出了唯一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先發制人。戰爭從一開始就變成了魔鬼的遊戲,德國為進行廣泛的戰爭動員,開始實行軍國主義,並在1917年宣布了超限戰,這觸及到美國商業利益的底線,隨後美國加入一戰,德國戰敗。

多少年後,當蘇聯開始工業化,希特勒不可避免的開動了戰爭機器,其實道理很簡單,假如今天俄羅斯遷都聖彼得堡,或者有資金實現大規模的電氣化、工業化、信息化,那德國將以最快的速度武裝到牙齒,德國的國家戰略沒有選擇。

這就是德國發動戰爭的源動力。

========================W君專用分割線========================

法國式的炮灰

法國絕不容許一個歐洲陸權大國的出現,假如有這樣一個國家,那就一定是法國。法國在一戰中付出了極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戰爭破壞對法國社會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這也導致了法國在二戰中不戰而降。英國之所以要把法國拉進聯合國,目的是為了制衡自己親密的盟友------美國。

========================W君專用分割線========================

俄羅斯的態度

其實俄羅斯的工業化,完全就是個鬼話,俄羅斯內部太多的民族問題需要消化(蘇聯解體的主因),由於疆域過於龐大,導致行政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根本就沒有能力去發展所謂的工業化,即使在若干年後的蘇聯,也面臨這個問題,行政管理成本過高。

所以俄羅斯需要這場戰爭,打仗叫少數民族去,死誰都是好事情,最後俄羅斯完成了巴黎公社沒有完成的任務,建立了第一個人民政府。

========================W君專用分割線========================

奧匈帝國的如意算盤

奧匈帝國內部長期存在南斯拉夫分離主義,而且有證據表明俄國支持這些活動,奧匈帝國希望通過和德國結盟對內可以無底線的鎮壓南斯拉夫人,對外可以抵擋沙皇俄國的軍事進攻。戰後奧匈帝國覆滅,現巴爾幹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都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上徘徊,所謂歐洲經濟一體化完全就是冰火兩重天。

========================W君專用分割線========================

奧斯曼帝國的重生

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的政策就是屠殺,性質堪比納粹,從戰爭的角度講奧斯曼帝國是失敗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國家轉型成功的範例。新的國家土耳其誕生了,大量的邊疆地區被放棄,土耳其沒有奧斯曼帝國那樣多的民族問題,沒有過高的行政管理成本,大學、圖書館、歌劇院等拔地而起,新的世俗國家體製為新的國家塑造了新的生命力,現在一些沒有政治頭腦的土耳其政治家妄想恢復奧斯曼帝國,就行政管理學的角度講是很荒謬的。

========================W君專用分割線========================

命運的抉擇

一戰對中國政治的影響。總統黎元洪不支持參戰,總理段祺瑞想參戰,於是爆發府院之爭。段祺瑞尋求軍隊支持,組成督軍團向黎元洪施壓,最後中國向德國宣戰。黎元洪期望張勳支持,張勳因為德國支持帝制,所以不願對德宣戰,卻在黎元洪面前表現的唯唯諾諾,換取了黎元洪的信任,最終導致了張勳復辟,最終段祺瑞趕走張勳,大權獨攬。戰後中國爆發的著名的「五四運動」,中國不可逆轉的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一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伴隨著一戰的興起,中國因為遠離戰場,接到了大量歐洲軍事和工業品訂單,進入了一個和平高速發展的時期。

一戰對中國社會的思想改造,戰後馬列主義傳入中國,伴隨著五四運動的興起,社會主義思潮進入高潮階段,並直接導致了今天的無產階級專政。

========================W君專用分割線========================

第一次非典世界大流行

對一戰做出最大貢獻的就是中國人,中國人第一次把H1N1版本的禽流感帶到歐洲,導致全世界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死亡超過七千萬至一億人,最後各國被迫提前終止戰爭。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對中國H7N9版本的禽流感、非典高度恐慌的原因,人家的生命可是非常寶貴的。

========================W君專用分割線========================

鉛封列車

德國人的陰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德國人為避免兩線作戰,大力支持一個叫列寧的革命家,用黃金和鉛封列車向沙俄輸出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為德國二戰戰敗埋下伏筆。假如當時沒有鉛封列車,就沒有蘇聯,假如沒有蘇聯,就沒有蘇聯工業化,假如沒有蘇聯的工業化,二戰德國就不會戰敗,印度教說世界是個環,你不得不說世界就是這麼可笑。

========================W君專用分割線========================

戰後德國

戰後的歐洲要求懲罰德國,法國希望德國被肢解,英國希望德國賠款,美國希望戰後和平。

1919年的凱恩斯希望可以用發行債券的方式讓德國緩一口氣,最後凱恩斯失敗了,寫下了著名的《和平的經濟後果》。21條傳到中國,中國人終於想明白了,新青年從宣傳自由主義變成宣傳共產主義,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前赴後繼的推動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被佔領,英國失去了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巴爾幹戰爭、伊拉克戰爭、巴以衝突,這些都是拜巴黎和會所賜。所以說看一個政治家的水平優劣,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W君專用分割線========================

戰爭應激性創傷

一戰的血腥、殘暴,讓人類對歷史開始反思。戰後俄、德兩國割地賠款,義大利認為分贓過少,日本沒有達到他瓜分東亞和東南亞的戰爭目的,法國慘勝如敗,英國多年累積的財富付之一炬,奧匈帝國灰飛煙滅,美國拒絕為歐洲承擔義務,那些戰爭中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在劇烈應激後的恐懼和痛苦之中,一些極端主義的思潮開始出現,比如說:法西斯主義。

========================W君專用分割線========================

戰後滿意度調查

一戰的結果就是誰都不滿意,法國不滿意,美國不滿意,英國不滿意,日本不滿意,中國不滿意,德國不滿意,蘇俄不滿意,不滿意就打唄,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W君專用分割線========================

巴爾幹火藥桶

誰會想到地球村死這麼多人,只是因為幾個突厥改革家搞了個軍隊世襲制;只是因為保加利亞人過度膨脹的野心;只是奧匈帝國想入侵東歐的一個小國;只是因為德皇不認可俾斯麥連俄、連奧的三角同盟關係;只是因為一個塞爾維亞青年的一時衝動,政治因果妙不可言。

========================W君專用分割線========================

為什麼南斯拉夫會被肢解?

南斯拉夫對構建歐亞非帝國的重要性。怎麼用語言形容呢?德國的希特勒和蘇聯的斯大林已經締結同盟性質的條約,但是斯大林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巴爾幹要在蘇聯的勢力範圍,希特勒的回答就是:騎兵連,進攻。誰佔領了巴爾幹地區,誰就能構建一個歐亞非帝國。二戰後,蘇聯已經探察到了西方國家的底線,所以不敢染指巴爾幹和小亞細亞地區。

所以擁有七條國界、六個共和國、五個民族、四種語言、三種宗教、二種文字、一個國家」的南斯拉夫就一定要被肢解,不然假如有政治家構建一個巴爾幹區域經濟一體化,就會威脅到英聯邦的海洋利益,法國的地中海經濟一體化利益、美國的國家石油安全戰略利益。

========================W君專用分割線========================

科索沃戰爭

巴爾幹地區是一個奧斯曼土耳其放棄,歐洲和俄羅斯都不能控制的三不管地區,而這個三不管地區又和土耳其、歐洲、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政治、經濟、民族、宗教聯繫。

伴隨著蘇聯勢力的退出,巴爾幹地區再次出現動蕩和統一的跡象,這就是美國為什麼操刀21世紀科索沃戰爭的起因。 因為傳統的歐洲勢力和新興崛起的美國都不願意巴爾幹出現一個新興的大國,最危險的是這個大國有能力用暴力或者市場一體化手段統一巴爾幹地區,而這些所謂的巴爾幹地區積極因素,就他們看來都是不穩定因素。美國、英國所遵從的都是奧匈帝國的強權思維,這就是為什麼南斯拉夫會被肢解的原因。

科索沃、黑山本身沒有任何戰略價值,但是假如能封堵和削弱塞爾維亞,那就是有戰略價值的。

========================W君專用分割線========================

斯拉夫主義

斯拉夫人又被分為以波蘭為代表的西斯拉夫,以保加利亞和南聯盟為代表的南斯拉夫,還有就是以俄羅斯、烏克蘭為代表的的東斯拉夫,假如這些人被統一起來,他們所佔據的資源和地理優勢,將會形成危害世界安全的新局面。

我稱之為:斯拉夫人之矛。

========================W君專用分割線========================

(當然還有民族、宗教的原因,那個扯起來就複雜了。有機會再完善吧。)


推薦閱讀:

如果人類歷史上沒有工業革命,當今世界將會是什麼格局?
從古至今你認為最逆天的人是誰?
試舉幾個中外歷史上外交被民意「劫持」而導致事與願違的國家悲劇的例子?
嚈噠人是不是就是匈人?
如何在自己的大腦中構建世界歷史(尤其是文明史)的地理和時空間的聯繫?

TAG:地理 | 世界歷史 | 克羅埃西亞 |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