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7年2月13日台灣遊覽車事故?


這件事情,司機有可能存在疲勞駕駛,但是背後的車輛問題及管理問題才是最大的隱患。

更新下2月17日新聞:這是本月又一起事故了。

台灣滿載39名陸客遊覽車在高速上突冒濃煙

中國台灣網2月17日訊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3號高速路七堵路段南下6.6公里處,今天(17日)中午發生遊覽車車尾冒煙事件。一輛滿載39名大陸遊客的遊覽車行駛到中途,突然車輛後方冒出濃煙,駕駛機警把車輛停在路邊,將車上乘客全數疏散,再用滅火器自行撲滅明火,所幸未有人員傷亡。

一、司機與疲勞駕駛

根據相關的新聞和報道,很多都在說司機存在疲勞駕駛的問題,包括了規定40卻超速到60的問題。

誠然,司機從早上七點開到晚上十點,早就超過了台灣的勞基法規定的加班最長不超過12小時,存在疲勞駕駛的問題。

而根據司機的女兒控訴,司機已經是連續工作了16天了。

為何會存在這種情況?

可以知道,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陸客團大幅度降低之後,多出來的司機之間就存在了削價競爭。如果你今天不做的話,老闆可以直接在換一個人,甚至列入黑名單。

這種情況是做還是不做呢?

而對比內地,法律規定超過400公里的就必須要配備兩個司機(我坐客車回老家的時候就是這樣,開三四個小時到休息區的時候,司機就會輪班,一個休息,一個開車)

監拍大巴車司機途中猝死 副駕駛安全剎車

部分城市旅遊局,如濱州市旅遊局發布了《旅行社旅遊團隊接待用車合同範本(供參考)》,以進一步加強濱州旅遊用車安全管理。

其中第六條對駕駛員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單程行程400公里(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的客運車輛,乙方必須配備兩名駕駛員,每名駕駛員連續駕車不得超過3小時,24小時內駕駛時間累計不得超過8小時。在高速公路上行車時要嚴格遵守小型客車最高時速不超過110公里,大型客車、貨運(行李)汽車不得超過90公里的限速規定。

這仍然是一個管理意識的問題。

二、皮球似的責任

而很神奇的是,此次事件發生以來,社會各方卻在不斷推卸責任:

首先,旅行社在第一時間出面表示,遊覽車司機在昨天出車前,曾連休兩天,所以沒有過度勞累的問題。旋即遭司機女兒打臉旅行社說謊:她父親從除夕開始出車,直到事發當日都沒有休假,而且近日還因感冒身體不適,依然照樣出車。

其次,事發後,旅行社對外表示,遊覽車並非公司所擁有,是派車公司的問題。但當交通部宣布對造成翻車的友力通運有限公司撤照時,業者立即出面喊冤說,出事的遊覽車是蝶戀花的,屬靠行車,跟該公司無關。一部遊覽車到底是那家公司所有,竟然也可以推來推去,因為大家都在卸責,根本無心承擔應負的責任。

交通部的表現也不遑多讓,肇事責任尚未釐清前,就急著宣布對遊覽車公司撤照,更神奇的是,公路總局今(14)日召開緊急應變會議,會後針對超時工作疑慮表示,只有「手握方向盤」的時間才計入工時,《汽車運輸管理規則》與《勞基法》相關規定都是一致的,因此這14小時中,駕駛若有4小時以上休息就不算超時工作。

這個解釋我給滿分!

三、更大的隱患及觸目驚心的現實

1、恐怖改裝車

詳情可以看看台灣交大畢業的陸生——邱團長的專業長文解析:

如何看待台灣旅遊大巴車禍致26人遇難,陸客在台旅遊出事是否太多? - 統計 - 知乎

簡單地說:

就是從國外自行購買底盤,再找專門的廠家進行車身結構的打造。而不是去買正規的整裝車,因為兩者的差價高達幾百萬台幣!

台灣的作坊式生產現場

大陸的流水線生產現場

台灣的遊覽車車體大都在本地組裝而成,為了增加遊覽車的視野及美觀,採用大面積的玻璃卻縮減了支撐車頂的鋼鐵骨架,每當遊覽車翻車事故,車頂不是被自己車體給壓扁不然就是整個車頂被削掉!

事故發生的第二天,又有一輛賞櫻的專車出問題!慶幸的是無人受傷。

下面這個是新聞上的圖片,請注意框框的地方,如果沒看錯的話,是木頭車頂!

希望我們繼續留意後續新聞是否有更高清的來確認,如果真的是,那就真的是太可怕了。簡直是移動棺材!!!

2、報廢機制 不可思議的報廢車

車齡已經是19年了!早就超過了報廢的車齡了,竟然還在路上跑。

這個是比司機疲勞駕駛還危險的隱患。也是這次問題的關鍵之一!

一輛開了19年的車堪比危樓,何況載著幾十人遊客在高速行駛的客車?

開著開著熄火散架都有可能發生,更何況可能出現制動系統,油路系統,電子系統操控系統各種老化問題。

在這件事情,我們甚至都無法確定完全就是司機的責任。你就確定司機就沒踩剎車?甚至可能拚命踩剎車而沒用。這種年限的車,就算你修,也會有出問題的時候,我們完全無法預知在什麼時候老化的部件突然就出現了問題。他平時能因為開14小時拐過彎,沒淮這次就是出現故障的時候,老舊車最難確定的就是出毛病的幾率,沒淮這時候操作系統就不這麼靈了呢,彎拐不過來了呢?

而說句實在的話,像台灣這種加高的車輛,其實是不便於在台灣旅遊景區上行駛的。景區的路大多在山上,而這種車輛導致重心不穩,下坡的時候對於剎車負擔是很重的。剎車的壽命很容易就耗完。

而更危險的地方就在於,政府並沒有讓這種超齡的車子強制報廢,甚至任由其在路上開。

政府不知道這件事情嗎?知道,卻視而不見。

我們把時間放到2015年的時候,台灣就對遊覽車進行的評鑒

https://www.mvdis.gov.tw/m3-emv-cht/public/newsDetail?id=13965

其中,這個友力通運公司的評定等級就是:丙。

而時間回到2016年的時候,台灣的交通部再次進行評定,該公司的評定等級依然是:丙!

https://www.thb.gov.tw/sites/ch/modules/news/news_details?node=eeb33aa6-58a1-4d5d-b6aa-28dd4d5270b0id=895b3028-da91-4c7d-acba-b78cc408f5ec

原文我們可以看到:

公路總局表示,評鑑項目包括車輛、駕駛人及公司管理等三大面向,共計20個項目,評鑑方式係透過專業團隊初評及請專家學者複評之嚴謹程序辦理。另本期優等之遊覽車業者中有41家業者前期表現亦為優等(名單如附件2),業者努力經營維持優良服務品質,值得同業觀摩。惟本期評鑑尚有72家在丙等(含)以下,公路總局轄區各監理所將針對評鑑報告所提改善建議,針對丙等(含)以下業者專案輔導,以達獎優汰劣之評鑑目的。

專案輔導的結果就是該公司的超齡大巴依然在路上趴趴走,而且從2015年就評定為丙級到現在。

直到本次事故重大,死亡人數高達33人的時候,交通部才終於下決心:

賀陳旦表示,因事故情節重大,該車輛所屬的友力通運已遭交通部撤銷業營執照。交通部也將對遊覽車評鑑丁等的業者進行稽查,若未改善,2週內停止部分營業或撤銷執照;丙等業者則以2個月時間處理。

早幹嘛去了?兩年多的時間就是放任不管。

3、選票政治下的無力

去年年中的火燒車事件爆發(點蠟),全台灣都在討論這個遊覽車的問題。

當時公路總局以車輛結構、安全門有瑕疵為由,對部分大巴進行檢查並開罰單,結果呢?

遊覽車主發動上百輛遊覽車去癱瘓整個交通部,名為陳情,你看看這個要求:解除車齡限制

為什麼要解除車齡限制?

因為一輛車動輒幾百萬,一般都要分期還款20年,一旦要求強制報廢,就要換新的。業者心疼錢,所以抗議。甚至部分立委為了討好選民,也會提出取消車齡限制的提案出來,去年(2016年)民進黨「立委」葉宜津等23人卻提案「取消遊覽車車齡限制」,因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反對最後未通過。

所以在選票的壓力之下,人民一不滿就去鬧,一鬧政府就妥協,這樣下來,很多時候就形成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只要不出問題。即便知道有不妥,但還是得過且過。

就這樣,這種作坊式的拼裝車,在政府監管部門的放任之下,車齡高達19年且公司已經被評為有問題的丙級之後,依然在路上奔走。加上過長的工時與連續的工作,每一項都成為了安全事故的導火索,成為了移動的炸彈,最後釀成了悲劇。

事故固然有可能是司機疲勞駕駛所引起的,但這背後折射出整個行業存在的種種問題與政府的不作為,才是後續事件可能不斷發生的土壤。

別忘了,前些日子,陸客團的大巴司機才莫名其妙撞上了橋洞,行業與政府問題重重。

切莫讓此次事件停留在司機的身上而結案,忽略掉這背後的重大問題。PS:最後還是為死難者點個蠟燭吧。


台灣旅遊車又出事了,菜英文帶頭又祈禱了,台灣上下可真愛這套人情味流程。當初火燒車後,大陸就分析過台灣近些年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狀況類似的旅遊車意外事故,根本是政府官員和島內旅遊車製造業、運營業的狼狽為奸的結果。台灣工業基礎薄弱,靠手工作坊進口旅遊車底盤來拼車,整車毫無安全保障。而政府部門對此不但不監管疏導,反而一味縱容,讓20年車齡的移動棺材到處跑。旅遊車行業為了cost down,不但對司機的駕駛資格不聞不問,而且鼓勵長期疲勞駕駛。政府執法立法也是無視駕駛者可能造車的安全危害。車爛司機爛,這樣的旅遊車不出事才怪。火燒車把陸客團燒跑了,但移動棺材的模式仍然繼續被很有默契地保護了下來,那就只有換台灣島內本地客死了。看台灣這趨勢,這次出32條人命也罷,祈禱一個星期了事,仍然是風過水無痕。很簡單,台灣島本身的旅遊資源並不豐富,整體走的就是低價路線拼量,島內旅行團不管是對內對外更是低價中的低價,聽說這次本地團32命包吃包玩才200塊人民幣,平日更便宜到100多塊錢。如此見血競爭的行業是支撐不起大規模換車增加成本的,再說成本提高、低價吸引力減少、遊客減少、破產、裁員,惡性循環,台灣目前疲弱的經濟也實在不能再短時間內吸收幾十萬低技術含量的失業人口再就業。再碰上台灣的死結--弱勢政府、選票政治,呵呵。旅遊車事故就像台灣目前社會的縮影,經濟衰退、政府民粹、法制缺席,人民健忘,手裡捧個炸彈就這樣擊鼓傳花4年4年的傳下去,大家都在賭最後一個倒霉蛋不是自己。不過是炸彈就要炸,到時一鬨而散,各找各媽,那就真是典範長昭了。


做為在國內車聯網和北斗終端公司的數據分析工程師來回答這個問題。

國家一直在推動客車,重卡,渣土車,水泥車和危險品車的生產安全。主要手段包括信息化和政策法規。

信息化,政府運管部門強制客車重卡安裝基於北斗導航系統的行車記錄儀。行車記錄儀實時向運輸監管中心上報車速,地理位置和報警信息。如果車輛發生嚴重超速,疲勞駕駛,夜間違規行駛等違規駕駛行為,運輸監管中心會質詢運輸公司。

客運和貨運公司也會在行車監視系統中自定義報警信息。例如,定義分路段分時超速標準,一般超速一次罰款一百元。司機如果每月超速超過限制次數,就可以滾蛋了。我們還處理過擅自拆除行車記錄儀以逃避監督的司機。

2010年後,渣土車超速肇事致死的新聞明顯少了很多。大客車事故死亡人數明顯降低。

國內很多整車車廠引入車輛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每次啟動時候,車載電子終端都會進行系統自檢,發現故障預警會立即上報車廠的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會聯繫車主去附近服務站更換部件。

政策法規,包括規定重卡的載重量上限和強制報廢年限;限定市區內渣土車行駛線路和時間段;推廣廂式貨車。

2016年的921重卡限載規定,直接後果是重卡換車潮。單次運量少了一點點,單位運價高了一點點,趟數多了一些些。諸位每次多付一兩元快遞費,也算為交通安全做一點微小的貢獻。

國內有多家卡車和客車的整車廠,而且價格便宜。因此不存在從國外引入底盤等零件,交由小作坊改裝的需求。國內客車車齡一般都比較新,因為報廢年限比較短,怎麼可能允許98年的改裝車營運上路。

為了避免跑題,我談一下對這次事故的看法,這裡面有很多的故事。

島內處於經濟下行時期,企業單位難免偷工減料(木製車架),壓榨員工(長時間疲勞駕駛),低價惡意競爭(周邊一日游,團費850台幣(180人民幣))。

島內行政部門吃相也很難看,客車報廢年限竟然是20年。98年的改裝車竟然可以通過年檢。

島內經濟部門為了保護島內改裝車作坊金主的生意,竟然對進口整車課以重稅。

借用唐湘龍對此的評論 「至少他們看過櫻花了」。


看到 @離夏天最近的地方 貼的圖:

想說幾句:

如何才能改變某些人見面就叫「同胞」的毛病呢?怎麼就不嫌人家冷屁股臭呢?「中國人」身份那麼下賤嗎?是秦皇漢武沒給你自豪感,還是唐宗宋祖沒給你自尊心?幹嘛求人家認同呢?記住,台灣人不特別說明的情況下不是同胞,不僅不是同胞,如果按照他們的「一滴血理論」,大概連華人也不是了。TG在官方話語中必須稱呼「同胞」,但不意味著你需要和政治語言保持一致。記住,國家統一是國家機器乾的活,是由國家意志和國家實力決定的,你一句同胞不叫,台灣也獨立不了。請珍惜「中國人」這個身份,別亂叫同胞:台灣人不是同胞。


還敢去台灣,這幾年在台灣死了那麼多遊客,這要在大陸,省長都得打包滾蛋,

蔡英文,沒錯,就是你


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環球時報、新京報微博評論區截圖

逝者安息


自從菜英文選上之後就開始關注台灣新聞,看了一年多的台灣新聞,現在感覺台灣制度極其落後,行業標準落後,以所謂民主阻擋改革進步,認命的官員都是一群親友團 全是廢物 只會推卸責任。

從這次事故就暴露台灣的諸多問題,需要一個強力領導的強力改革。


首先逝者安息……

再次看新聞,發現說幾個關鍵點。

1.衝出護欄。

2.遊覽車車頂都掀起來了。

3.高死亡率。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就根據以往看到的大巴事故新聞和個人開車判斷而言,一是懷疑該車嚴重超速,也就是說直白點司機水平有問題,甚至惡意的揣測司機有無酒駕;二是大巴車質量有問題,包括限速鎖死、車體結構。

說一千道一萬,本質是台灣資本家吃相難看。光想著賺錢又不負責任,把底層利潤壓得死死地,司機賺錢少又得不到休息,那麼其人整體素質和工作狀態可想而知。對於遊覽車同樣如此,老闆賺的錢可有多少反過來用於設施改善和更新?

所以台灣交通運輸業真的問題很大,真的應該引起重視和反思了。大陸遊客頻繁出事靠民粹思想帶節奏轉移注意,最終害己。

------------------------------------------------------------------------

根據微博新浪視頻的出事畫面和相關報道基本證實:大巴轉彎時候速度為60,超速20,這個在我們這屬於嚴重超速了,我有一次不小心嚴重超速扣了6分……

另外從出事視頻看司機轉彎竟然都不點剎車的,讓人匪夷所思……


台灣人民在用生命呼籲大陸人民不要去台灣旅遊,都到了這個份上了,大陸人民就不要再去了唄。另,願逝者安息,雖然上次死大陸遊客的時候台灣人和台灣媒體表現出了極大的惡意,但我們還是不要學他們了,那樣真的很low。還是真心實意祝逝者安息,類似事情不要再發生了吧。


和恐怖襲擊一樣,問題都要帶日期了


其實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哀悼。

不要以牙還牙,如果我們以台灣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嘲諷台灣,那我們的人格豈不是和他們一樣了?願逝者安息,希望大家報以寬容,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此事,畢竟同住一方土地。

不要把任何台灣問題都政治化。中國對待台灣的辦法多的是,不差這一種。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越應該體現出我們的風度,展示出我們敬畏生命,同情逝者的態度。

不要過分的「過嘴癮」。的確,台灣某論壇上的某些言論的確不堪,但是你去看看我們的朋友圈或者微博,又能好的了多少。這個論壇是台灣底層人士彙集之處,沒必要過分在意!

不要一口一個「台灣同胞」。所謂「台灣同胞」,無非是中國大陸在某海危機之後的產物,現在看來,庸俗至極。我們是中國人,再說一遍,中國人,我們為自己的血統驕傲。

很多人不太喜歡台灣,無外乎他們莫名其妙的小確幸(這個確實讓人反感),但是我們現在對台灣的批判,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小確幸呢?還是那句話,願逝者安息,家屬節哀。(聲明:本人堅決擁中)

以上寥寥幾筆,歡迎指正,歡迎吐槽。


不精確到幾號都不知道你問的是哪一起。


。。。。

難得在知乎能看一次這麼整齊的隊形


減少大陸遊客赴台不是為了打擊台灣旅遊業,是為了救命啊


典範長昭


不幸中的萬幸,這次沒有大陸遊客。


典範長昭~


按台灣同胞的邏輯,「才兩百多塊的旅行團呀,怪不得會出事啦」


逝者安息

希望島內還有人能反思事故頻發的原因、和發達地區不相稱的高事故發生率,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為自己的過失找借口了。知乎幾個月前的類似問題已經分析過了,然而台灣人把問題都歸咎於大陸一條龍旅遊質量太低、便宜沒好貨,這次死的不是大陸人,島內總把他們當人看了吧,真的不好好整頓一下你們的遊覽車行業?


之前陸客車出事的時候瘋狂把髒水潑到已經遇難的陸客身上潑到旅遊團身上,就是不肯正視台灣旅遊業自身的問題,現在好了,陸客走了,只好坑本地人了。典範長昭啊→_→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日本自衛隊演習背景設定為台海衝突?
怎麼看待馬雲會見特朗普所帶的中國地圖沒有台灣省以及藏南地區?
兩岸對峙時期,台灣飄過來的宣傳氣球里有哪些奇葩的東西?
如何看待2014台北大選柯文哲的白色無黨派辯解?如何看待台北市民對連勝文是連戰兒子的批評?
如何看待蔡英文放棄研發能打到京滬的導彈,台媒說這是釋放善意…?

TAG:台灣 | 交通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