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這麼強大?

綜合實力這強。


不說制度優勢和狗屎運,只看美國的自然條件就是老天賞飯吃。

A 遠離舊大陸,身邊都是馬仔

美國東西兩側都是大洋,南北方的鄰國還都是他的馬仔。

現代交通條件下,沒有能夠阻擋和舊大陸的聯繫,但卻避免了舊大陸各種歷史包袱,撕逼勸架。

發展環境一直相對和平,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被戰爭破壞。

B 平原為主,水系龐大完整

美國地形兩邊高中間低,東部是山勢不高的阿巴拉契亞山脈。

西側落基山和東側阿巴拉契亞山之間的中央大平原,從五大湖延伸到墨西哥灣,佔美國本土面積的一半。(中國平原面積比例只有12%)

特別適合搞大規模的農業生產。

密西西比河縱貫大平原,還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

不但水資源豐富,還能搞運輸。

這還嫌不夠,美國人還自己挖了運河,伊利運河把五大湖和大西洋聯通了。

曼哈頓就這樣崛地而起,華爾街稱霸世界。

C 資源豐富,周邊還有供應

阿巴拉契亞山底下埋著煤,五大湖兩岸都是鐵,南部和阿拉斯加全是石油。

更何況,萬一不夠的時候,還有身邊幾個大小馬仔候著。

總的來說,美國擁有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水熱條件,還擁有工業發展的資源和運輸條件,這是其他西方發達國家都難比擬的,底子好總不會太差。

哈哈,但也有把一手好牌玩爛的國家,下次聊。

地理狗看世界 - 知乎專欄


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產生的結果。有回答說美國強大是因為地理位置獨特不受戰爭影響,水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那巴西應該也很強大,為什麼每次戰爭發生,優秀人才不去巴西,而去美國呢?你說,平原廣闊可耕種面積大,自然資源也很豐富,那俄羅斯更廣闊,遺憾的是俄羅斯還是在美蘇爭霸中衰落了;還有說美國教育好,工資高,最低工資都趕上一般國家富人的生活了,校車質量都那麼好,有人文關懷,云云,這都是美國強大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美國的強大不是單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幾個方面來講,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時。美國的強大很大程度是天佑美利堅。當西班牙人發現美洲大陸的時候,帶給美洲原住民的是 天花、麻疹、白喉、登革熱之類的瘟疫,還有性病之類的傳染病。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雖然他們沒有疫苗,但經歷過多次鼠疫、黑死病之類的瘟疫流行之後,歐洲發展出了對付此類疾病的基本醫療和處置辦法,接觸病人的醫生護士有基本的防護,病死的屍體有正確的方法處理。而對於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來說,他們對此一無所知,當時即便是有人因瘟疫而死亡,按照印第安人葬禮的方法,死後對屍體處理的方法居然是一圈人圍著屍體跳舞,最後才能埋葬。隨著瘟疫的流行,北美原住民基本沒有能力抵抗西方殖民者。原本幾千萬人的北美洲在幾百年間,原住民成為了少數民族。這和非洲、印度、中南半島、中國的情形完全不同。

然後在美利堅成立之前,最應該感謝的人是誰?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是英王喬治三世?錯,都不是。最應該感謝的是普魯士的奠基人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 1754年至1763年 發生的七年戰爭里,是腓特烈二世獨自力挽狂瀾,獨自和法國、西班牙、奧地利、沙俄對壘,最終幫助普魯士和英國取得了七年戰爭的勝利,從此普魯士成為歐洲強國,也順便幫助了美國。有人說了,你等等,什麼英法百年戰爭、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歐洲大戰我都聽說過,這個七年戰爭沒聽說過啊。如果你沒聽說過,最好去查一下,在我看來這一戰才是奠定後來300年世界歷史的基礎之戰。 七年戰爭是法國革命戰爭前歐洲各主要國家都相繼捲入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由於戰場範圍廣,有人稱之為「世界戰爭」。在遠東,俄國為了保證後方安全,於1755年唆使准格爾汗王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一系列戰爭直到1760年才結束,牽制了乾隆帝的大部分兵力,因此中國清朝也間接地參與了戰爭。 很多人認為英國是這一戰最大的贏家。通過這一戰,英國從海上全面的擊潰了法國和西班牙,獲得了大西洋霸權。法國和其殖民地之間的貿易聯繫 從1755年的3000萬里爾降到1760年的400萬里爾 。法國北美殖民地新法蘭西的大部分和印度都落入了英國手裡。英國從此奠定了日不落帝國的基礎。

然而在我看來,最大的贏家應該是還未建立的美國。原本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只有美國初建立的十三個州,但是通過這次戰爭,新法蘭西的大部分(密西西比河以東)落入了英國手中,而後美國從英國獨立。如果新法蘭西還在法國手裡,美國的領土擴張就缺少了法理基礎,更何談今日之美國。

上圖中藍色為新法蘭西,紅色為新英格蘭。

其次,在七年戰爭之中,英國為了從經濟上支援普魯士,從北美殖民地收取了大量的稅收,造成了北美殖民地對英國的不滿,從而為美國獨立埋下了導火索。

從當時來看,那時候的美國還是一個最基礎的農業國,皮毛和農產品、木材是最基本的產出品。看上去過於弱小了。同時,歐洲各國忙著相互戰爭攫取利益,而沒有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他們的殖民地,如何處理這些殖民地。從而為美國的崛起種下了種子。

1803年,在拿破崙面臨反法聯盟的壓力時,將整個法屬路易斯安那領地以總價1500萬美元(每英畝4美分)的低價賣給美國。此後,美國政府從路易斯安那領地中先後劃分出了路易斯安那、密蘇里、阿肯色、得克薩斯、愛荷華、明尼蘇達、堪薩斯、內布拉斯加、科羅拉多、北達科他、南達科他、蒙大拿、懷俄明、俄克拉荷馬等州。

歐洲人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把自己的土地賣個了一個日後會打敗自己的對手。基本上從此以後,歐洲人就失去了干涉北美事務的能力。1822~1823年,當歐洲「神聖同盟」(英奧普俄)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咨文,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幹預美洲的事務。這項咨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宣言」。從此之後,美國在美洲就如入無人之境。

 1846年,美軍進入兩國邊境有爭議地區,遭到墨方強烈抗議。不久,雙方軍隊發生摩擦,三名美軍士兵被打死。美國以此為借口正式向墨方宣戰,5萬名美軍士兵從陸地和海上對墨西哥發起進攻。墨西哥軍隊缺乏訓練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很快就敗下陣來,加利福尼亞「劃歸」美國。兩年後,美國與墨西哥簽訂條約,美國只象徵性地支付1500萬美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地區在內的近140萬平方公里土地。接著,在1853年,美國駐墨西哥公使加茲登又以1000萬美元購得美墨邊境近10萬平方公里土地。

1867年,沙俄憑藉之前十年從中國獲得的150萬平方公里領土,大方的以720萬美元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沙俄以為自己把如此靠北,無法耕種的土地換成了南方廣闊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還附帶了一大筆錢。而從未想過百年後,把美國的戰略導彈和反導系統都布置到了自己的家門口。而且阿拉斯加資源豐富,森林面積超過14,000萬公畝;鮭魚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金、銅、鉑、銀、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儲量極大。據最保守估算,美國人得到阿拉斯加的頭50年,從這塊土地上得到的純收入就超過了7.5億美元。現在,阿拉斯加出產的石油和天然氣佔全美總產量的1/4。

在這之間,歐洲各國忙著諸如克里米亞戰爭之類的內部爭鬥,在殖民地的爭奪上,則放眼非洲、中東、印度和中國。儘管1857年第一次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起源於美國。到了1860年,南北戰爭之前,僅美國北方的工業生產就居世界第四位,總產值達18.8億美元。 歐洲雖然想利用美國的南北戰爭肢解美國,但遺憾的是,林肯這個上台時只拿了全國4成選票的總統,卻控制著當時美國的北方核心州。無論從士兵人數、工業總產值、軍師動員能力上講,北方都優於南方。而通過這一戰,美國政府真正的把控了不斷加入美國的各個州,使美國的領土逐漸穩固下來。沒有1857年經濟危機,就沒有林肯上台,這不但沒有影響美國的發展,反而為美國更大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美國獨立之時,世界上尚未出現電燈,使用石油或汽油的發動機更是美國獨立後一百年才出現的產物。雖然這不能解釋歐洲列強的不智,但最終還是讓一個領土面積世界第四的國家出現了。這也讓英國等國家在後來處理殖民地問題上,開始變得聰明。但美國的幸運是,美國是美洲第一個獨立的殖民地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殖民地國家。在其獨立後,快速的建立的基本的工業,奠定了了美國在美洲的優勢,自其建立後,200來年歐亞大陸的混戰,為其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

下面要說的就是,地利。

美國擁有當今世界最優越的地緣條件和自然資源。中國軍隊大部分都是陸軍,因為要守衛綿延上萬公里的邊境線是需要足夠的人的。而美國大部分部隊都不駐紮在美國國內。美國天然的對世界大戰免疫,再怎麼打仗也打不到美國,難民危機也影響不到美國。

還有已經有高票答案回答了,美國陸地中平原面積廣闊、五大湖又有豐沛的水資源。但是這遠遠沒有說明美國的條件是多麼變態的好。

環顧整個歐亞大陸,歐洲三面環海,為歐洲帶來了豐沛的降水,但是歐洲的人口密度還是越往北逐漸變少的,這一現象在中亞、東亞更是普遍。因為越往北,越寒冷,水資源越少,植被越少,可耕種土地的年產出也會減少,於是人口密度就會下降。而大西洋西岸的美國,逆反了這個規律。不了解中國地理的美國人是永遠也理解不了中國人為什麼要搞南水北調的。因為在美國,五大湖區在美國的北部,密西西比河由北向南流淌,滋潤了美國。如果三體小說中外星人真的鎖死地球科技,讓全人類都退回到工業革命之前的農耕時代。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一定是美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可耕種面積的土地,五大湖帶來的是世界前十名的人均水資源量。全世界人民不幹別的都種糧食,美國還是全世界第一。

美國還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就已經世界名列前茅了,還有很多留著沒有勘探的地方。如果都勘探了,估計會秒殺俄羅斯和沙特。美國通過發動戰爭和強有力的軍事能力,還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優質的油田。美國的油價比德國、俄羅斯、中國、日本都要低。

引用自騰訊網2016年7月新聞:

美國石油儲量超沙特和俄羅斯 居全球第一

美國石油儲量世界第一,美國邊上的加拿大世界第四。僅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未開採儲量就比中國全部儲量都要高。光憑美國這些石油,中國想超過美國就很困難。經濟不好的時候,砍砍樹,賣點油,種種玉米大豆,就已經比中國人富裕了。

全世界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是美國,美國的海域最大,也最豐富,尤其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州。當然,由於某種原因,美國的漁業卻不是很發達,所以捕魚量排在了後面,按照人均來講,美國只在我們國家前面,因為美國國土面積廣大,照理說應該具備產量第一的條件。

美國是全球第二的稀土資源大國,僅次於中國。但美國為保護這些資源,其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在1998年封存,美國的鉬資源採掘也基本停止,代之以從中國大量進口稀土產品,不斷加大自己的庫存量。此外,美國還以長期合同的形式搶佔其他國家的稀土礦產。

美國和加拿大邊境也是不設防的,形成的統一的北美自由市場,實際上為美國帶來的是只有3600多萬的人口,和一個差不多和美國面積一樣大的國土資源。

最後,要說的是人和。有的回答里提到了美國的民主自由,這讓我想起《新聞編輯室》里第一集開頭,威爾邁克沃伊說

Canada has freedom. Japan has freedom. The UK , France, Italy, Germany, Spain, Australia. Belgium has freedom! 207 sovereign states in the world in the world, like 180 of them have freedom

從今天看,美國的政治制度已經沒有那麼突出的優勢了,但是在幾百年前,絕對是超越歷史發展階段。從1620年,《五月花號公約》規定的「 人民可以通過自己的公意決定集體行動,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 」,這樣的理念對於全世界都是革命性的。當時的世界,從大不列顛到日本諸島,整個歐亞大陸都在王和皇權的統治下。西歐采邑制的逐漸衰落,導致中央集權的加劇, 這本應提高國家對資源的整合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遺憾的是,卻被各國君主和貴族用來東征西伐,不斷攫取土地和利益。正如後來《獨立宣言》所說:

大不列顛國在位國王的歷史,是接連不斷的傷天害理和強取豪奪的歷史,這些暴行的唯一目標,就是想在這些州建立專制的暴政。

通過《獨立宣言》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從建國之初,就具有更高的政治追求。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獲得他們的安全和幸福。

所以,歐洲之後數百年的戰爭,無數的人才外流,這些人不會去沙俄、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中國。離開歐洲的人才,將美國看做成逃避戰爭的伊甸園。於是從1850年開始,美國主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電燈是美國人發明的,除此之外,打字機、電報、電話、晶體管、射線管、無線電、交流電、飛機、內燃機、核裂變、硫化橡膠、電解鋁、變壓器、收割機、激光、真空管、集成電路、雷達、樹脂、石油催化裂化、電子顯微鏡、靜電複印、人造纖維、合成橡膠、核反應堆、電視機、液晶顯示器、磁帶、空調、照排機、特氟龍、直升飛機、計算機、光纖、互聯網、智能手機都是美國人發明的。

除了汽車、火箭少數幾個是由歐洲人發明之外,基本上人類現代社會所有革命性的技術都是美國人發明的。科技研發、商業企業、娛樂文化、政治制度的核心都是人。美國聚集了世界各個領域的精英,

頂級的企業

福布斯(Forbes)公布了2016年度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這100大品牌來自16個國家以及19大行業。來自美國的公司佔據榜單的半壁江山,達到了52家,其次是德國(11家)、日本(8家)以及法國(6家)。

當然品牌價值是個比較抽象的東西,可能不夠客觀。如果對2016年世界五百強企業進行統計:

美 國:上榜企業134家,營業收入合計84670.53億美元,利潤合計6816.38億美元。利潤占營業收入的8.05%。

中 國:上榜企業110家,營業收入合計61967.17億美元,利潤合計3460.03億美元。利潤占營業收入的5.58%。

日 本:上榜企業52家,營業收入合計25776.58億美元,利潤合計1020.33億美元。利潤占營業收入的3.95%。

2016年世界五百強的平均利潤率是5.36%。中國企業勉強略高,而美國企業則遠高於平均利潤。中國企業總數雖然快要趕上了美國企業了,但是利潤率明顯低於美國,而日本企業的利潤率比中國還低。但你也不要笑話日本,因為法國英國的五百強企業平均利潤率都在3.5%以下,德國更是低於3%。

如果論產品質量,德國的產品質量比日本還好,但是德國企業的利潤率居然如此低,你能想像得到嗎?你一定會問,賓士寶馬梅賽德斯,你們都怎麼了!?遺憾的是,賓士寶馬再掙錢,也是小錢而已。

世界上掙錢最多的8個公司,四個在美國,四個在中國,美國是掙了手機行業70%利潤的蘋果、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世界上最佳的投資企業伯克希爾哈撒韋、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銀行美國富國銀行。而中國則是一炸,工建農中,四大行。

世界上最掙錢的公司都是金融業。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金融業。美國的金融業佔GDP的20%以上。美國的股票市值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中國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司都要去美國發行股票。

強大的金融業

這樣強大的金融業是如何鑄就的呢? 1947年10月30日,在美國的倡議下,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了一項包括關稅和貿易政策的多邊國際協定,就關稅減讓達成了一系列協議,並與《哈瓦那憲章》中有關貿易政策的部分共同構成了《關稅與貿易總協議》,事實上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此後,美國憑藉其經濟體量與金融實力,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佔有最大的股金認繳份額,因此也擁有了重要的投票權,使得美國在世界金融和貿易發展中取得了絕對性的話語權。

憑藉美國的地緣優勢, 一戰期間,倫敦交易所宣布暫停交易,身為美國第一大金融中心的紐約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大牛市。 二戰後,美國再次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科技優勢和經濟實力成為世界經濟頭號強國,構建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順勢取代英鎊成為全球第一的國際貨幣,而紐約也成功取代倫敦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目前的國際金融秩序可以說是在美國和歐洲等主要發達國家控制下的金融秩序,特別是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重要的國際組織中擁有的佔主導權的影響力,反過來又為美國金融業的強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975年,美國證監會批准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Poor』s,SP)、穆迪公司(Moody』s)和惠譽(Fitch)三家信用評級機構作為首批「國家認可的統計評級組織」,以便對債券市場進行有效監管。這一做法導致美國信用評級機構業務向全球範圍擴張,並逐漸壟斷美國乃至全球的信用評級業 。通過壟斷評級, 扭曲了許多國家的投資判斷,使得美國可以輕鬆獲取信用資源和相關利益。

美元一直是國際儲備貨幣,在世界各個的外匯儲備中佔有50%以上的比例。在歐盟成立後,美國的國際貿易只佔全球的16%,而美元的國際結算仍然佔全球總量的53% 。美國企業在搞外貿的時候,就不會像中國企業一樣擔心匯兌損失。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和先進的證券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在美國經濟的騰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美國又發展出了世界規模的金融衍生品市場。 2006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合併成新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市值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此後,基於匯率、利率、股票等基礎資產的金融衍生品相繼推出,成為美國金融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美國人總是說自己很天真,別人看起來是膽子大,其實是美國人的自信。美國放任幾年一次的經濟危機不斷發生,又通過危機不斷的優化資源配置,建立了世界上最先進最發達最強有力的金融體系。

創新與金融的支持

很多人說美國公司比日本德國優秀是因為互聯網企業都誕生在美國,但是讓大家忽視的一點是,只有在美國,創新能夠最大限度的得到金融支持,蘋果、微軟、甲骨文、思科、谷歌、facebook都是只用幾年時間就發展成了世界級的大公司,這在其他很多國家是無法實現的。

估計你可能沒聽說過Gilead Sciences這個公司,這個公司在2016年是世界上最能賺錢的前十個公司之一,就排在上面提到的富國銀行和豐田汽車之後。這家 在 10 年內市值從 157 億美元增長了 700% 達到 1270 億美元。

以下引用自Gilead Sciences 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是如何在 10 年內市值從 157 億美元增長了 700% 達到 1270 億美元?中 Lochaon的回答

作者:Lochaon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408596/answer/546231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987年由Michael L. Riordan (霍普金斯醫學院哈佛商學院背景)成立。因自己得過登革熱,所以確立了公司從事抗病毒藥物開發的方向。 -1992年上市,同時期開始研究治療HIV藥物,後來的Tenofovir,開啟了公司在艾滋病藥物市場制霸的紀元。之後,通過一系列聰明的小手筆收購和與大公司的合作,公司慢慢擴張pipeline和收入。在HIV/艾滋領域大幅領先競爭者。 -2011年,公司最大的一筆收購11b買了Pharmasset,在當時來說,簡直是豪賭收購的丙肝藥物pipeline能成功,結果,豪賭成功,醫藥銷售史上最成功的藥物之一Solvadi(Sofosbuvir)誕生,丙肝也從此被人類攻克。
Gilead之所以能成為如此的high growth公司,我自己總結有以下幾個因素:
1. 公司作為典型的biotech,發展的技術是顛覆性的,所在的疾病領域也是之前有巨大需求真空的領域。作為最早在HIV/艾滋和丙肝領域做出好葯的公司,Gilead享受先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這極大的保證了公司的profit margin。 2. 美國市場健全的一二級市場,提供給還沒有盈利的biotech公司很多融資機會,Gilead也可以通過資本運作(比如用自己股票而非現金)收購其他biotech的pipeline,從而達到organic growth。 3. 管理層牛掰,買公司的時候幾乎不花冤枉錢,豪賭未來的時候也沒有看走眼,做出blockbuster藥物之後,很有效的鞏固自己的知識產權,擴展用藥範圍,做出更有效的高版本藥品(比如Harvoni就是Sovaldi升級,縮短用藥時間,延長知識產權期限)。 4. 美國允許醫藥公司給自己研究出來的藥物標上令人乍舌的高價,來彌補研發階段極高的資本付出,鼓勵未來的藥物研究與革新。所以Gilead可以1000刀一粒的賣葯給丙肝患者。當然這也引起了很大的論戰。

凡是先進技術和創新,在美國總是能夠生根發芽。亞馬遜能夠年年虧損,而成為網路購物領域的世界級企業;特斯拉和SpaceX這樣夢想中的企業也能夠大展身手。

可有一個日本企業、一個德國企業能像這些美國企業一樣呢?都說美國不斷地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在英國德國日本也一樣有世界級的高校存在,為什麼只有美國做到了這一點呢?因為美國提供了更寬鬆更優越的創新環境,從而更加快速迅捷的孕育出真正改變人們生活和對世界理解的技術和產品。

引領世界的潮流文化

美國經濟的發達依賴於科技的發達,軍事的卓越,同時也依賴於美國的文化。

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極大的方便了美國對外交流和經濟發展。使用著世界貨幣和世界通用語言,方便了美國用文化征服世界。看好萊塢電影,看NBA、NFL、NHL,聽邁克爾傑克遜或是百老匯,吃肯德基麥當勞,去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逍遙快活。這都影響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

美聯社、CNN、FOX、NBC、ABC、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HBO、netflix、迪斯尼,這些品牌不勝枚舉,佔據著全世界新聞、娛樂、傳媒金字塔的最頂端。

美國到達有多強大

在全世界最大的20個經濟體里,美國的人均GDP排名第二,第一是只有700萬人口的瑞士。而美國是一個3億人口的國家。美國的人均GDP是日本的1.7倍,是德國的1.34倍,是中國的7倍多。二十年以前美日歐之間差距是極其微小的。中美之間的這個差距在2014年還在縮小,但在2016年又被拉大了。

美國為什麼這麼強大?美國佔了天時地利人和,美國的運氣非常好,美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美國又匯聚了世界精英。所以很多人總想中美爭霸,說實話,中國想要超越美國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要麼是全球氣候驟變,讓美洲不適宜生活,要麼,還是靠諸君多努力啊!


美國繼承了近代歐洲的科學技術,又獲得了東方大國級別的廣闊領土,外加從英國那裡繼承了豐富的離岸平衡攪屎經驗

本土兩面是洋,易守難攻,然後舊大陸又有許多小弟心甘情願給它當航母


美帝號稱啥?

自由的沃土,勇者的家園。

在往前推個三百年,我們可以這麼翻譯。

「自由的沃土」這是個「三不管地帶」。

「勇者的家園」要去那裡,需要冒著生命危險,而且你不光需要勇氣,還有強壯的體魄。

三百年前航海條件極其惡劣,關鍵還沒有GPS,開錯方向那就呵呵了,而且也沒有衛星雲圖,哪裡有暴風雨都不知道,也沒有很好的食物儲存技術,呵呵呵

因為危險係數極高,跟玩俄羅斯輪盤差不多,基本上去美國的那批人,都是彪悍的代名詞,而他們僅僅只是為了新生活。

你以為這些人和他們的後代,孕育出來的美國文化,是吃素的?

再加上他們從歐洲帶去的先進生產技術(至少不比原著人差),以及北美洲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那發展起來必須是杠杠的啊。

再看看美國周邊,左邊太平洋,右邊大西洋,上邊是加拿大(以前懟過,但是南北戰爭後來英美在一起搞基以後就沒什麼事了),下邊是墨西哥,多好的地緣,但是美國剛開始的時候有這麼大嗎?NO,沒這麼大,那美國建國的時候有多大?不到現在的五分之一好伐,而且只是在大西洋海岸那一帶,三百年時間裡一代代美國人開疆拓土搶來的啊(北邊那超低價買的)

你覺得這幫子人帶出來的文化,會是弱雞文化嗎?


地理因素: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

制度因素:三權分立,政治民主。


首先,美國地理優勢非常優越,其次各種資源非常豐富,最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吸飽了舊大陸的血液和精華-----每次大戰,都吸納了大量逃離戰爭的資本和人才(特別是戰勝以後,瓜分了輸家的科學家),要是這樣都還強大不起來,就有鬼了。。。


大大小小的原因都說了一堆了,說點具體的,美國的檔案文獻意識很強,不僅僅是建個美輪美奐的檔案館,把故紙堆往倉庫里一放就了事的,而是各行各業大事小情都有歸檔調檔、建工作日誌翻閱日誌的習慣。

這樣,無論科研、基建、維修還是貸款,不容易走冤枉路,節約時間,可以避免重複投資,業務有傳承性不受人員調離退休的影響。


全世界的戰爭財都給你發了,你也會很強大……


前面的答主說了,美國今天的地位是天時,地利,人和,加上歷史進程得來的,說得挺好,我就說點別的。

美國輿論宣傳做美國精神是白手起家的屌絲逆襲史,我看著卻像高富帥奮鬥史。

美國建國起因是英國加稅,英屬十三州的高富帥聚一塊,決定反了。其實加的那點稅,對這幫土豪算毛毛雨,還沒他們以後自己收得狠。對比印度,更算是親情價了。

英國主子當年可是西方不敗呀,敢懟他,充分體現了要錢不要命的精神。

建國後,十三洲的面積不小,資源交通也算優越吧,沒滿足。美國又佔下法屬中部殖民地。高盧雞怒而興兵的話,能讓十三州成法屬。這也是高富帥的……進取精神吧。

之後各種巧取豪奪,得來你們所說天賜天美利堅。

資源豐富就能天下無敵么?不,這個星球的劇本陷入資源阻咒才對,賣資源能有大筆錢,那就一直賣下去,直到賣完或賣不出去了。二十世紀初的阿根挺就這麼完的。

也許有人說工業利潤更高,但風險也更大呀。當年美帝那群托拉斯哪個不是害得更多小資本家家破人亡。商場自古如此,他們輸了也是同樣下場。

總之,高富帥不可怕,怕的是人家還很努力。


一,因為科技水平,人口規模和國土面積。其他的發達國家,最大的是日本1.2億人口,而美國發展水平更高,且有近3億的人口。除此之外,科技水平相近的德國8千萬人,英國和法國都是6千萬人口,而加拿大3千萬人口,澳大利亞才2千萬出頭。而義大利6千萬人和西班牙近5千萬,但他們的科技和發達程度要低一檔。俄羅斯雖然有1億多人口,但它科技水平已落後。同時,美國國土廣闊資源豐富,所以,美國綜合國力遠超其他發達國家。

二,因為美國在國防軍事上投入最多。每年的國防預算要超過排在其後的9個國家之和。但所在的北美洲卻只有兩個沒有威脅的鄰國,不會對其造成掣肘。因此,它可以在國際事務中為所欲為。

三,體制上有優勢,相對來說還是最公平的。美國是個年輕的移民國家,舊階級舊傳統等阻礙強大的不利因素較少。


●得天獨厚●

●移民;人才;後發優勢●

●自由民主●


我們只看到了美國當今的強大,殊不知這種強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歷史的積累,慢慢發展到今天的結果。我用 天時,地利,人和來闡述美國的強大的根源。

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

北美原來只是一片原始的大陸,當地土著(哥倫布來之前)世世代代居於此,與野牛共舞,天做被,地當床。完全是一張白紙,1492年,幸來哥倫布,給古老的美洲帶去歐洲文明。

此後,歐洲人的觸角慢慢伸向了美洲。

1620年9月6日,偉大的「五月花」號輪船,載著102人從英國普利茅斯駛向北美,到了北美後他們就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此後一百多年,英國人大舉移民北美大陸,佔山佔地,開疆拓土。北美大西洋沿岸陸陸續續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大家都知道,北美的人民雖然是英國的移民過去的,但在那個自由天堂里,自己能當家做主,我幹嘛還要聽你英國的擺布,跟你交稅呢?山高皇帝遠,北美髮生事情,英國也鞭長莫及,雖然在北美英國有駐軍,但相對於北美眾多的人民來說還是少數。我要自己當家做主!

1776年7月6日,華盛頓帶領眾頭頸發布《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此後,美國真正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美國建立了當然會採取措施鞏固完善政權,這不,有了1787年憲法,作為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它對於美國政體以後的平穩運行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當然會鼓勵移民,採取多種激勵措施,比如,給你土地,一大片土地,一眼望不到頭的土地。

各種發財的傳說吸引著歐洲人來發家致富

商人,工匠,律師...

持續幾百年。

地利,

北美大陸遠離戰事紛擾的歐洲,亞洲,獨享天下太平,

隔著大西洋與歐洲,非洲相看淚眼,隔著太平洋與亞洲對望,歐洲,亞洲,非洲有戰爭,北美隔岸觀火,永遠燒不到自家門前。

縱貫北美大陸的大平原,平坦肥沃,密西西比河為首的龐大水系滋潤著這片大地,得天獨厚,非常適合發展農業,農業發展起來了,工業指日可待

北美各種資源也是一應俱全,煤炭,石油,天然氣,各種礦藏,工業發展無憂

森林,草原,啥啥都有

....

人和

歐洲人移民美國,帶去歐洲先進技術,知識,教育,法制等等,在美國生根發芽,

美國制度設計好,允許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各種發明創造如雨後春筍,從出不窮

美國如果只有那十三個州,不大可能成為如今的超級大國

美國人的西進運動,通過贖買,戰爭,等手段,將領土擴張到太平洋,廣闊的土地為美國日後的強大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

有了這麼多領土,當然就是用力開發啦,修鐵路,公路,熱火朝天的幹起來,各路移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設這片廣袤的土地

在19世紀,美國工業一步一步發展,

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問鼎中原,超過英國,居世界第一!到現在這個世界第一保持了一百多年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戰場在美國,德國,美國一飛衝天,德國稱雄歐洲。

美國先進的教育培養無數的人才,加上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移民美國,美國的優勢更是愈發強勢

愛因斯坦都移民去了美國,你說美國的人才該是有多厲害!

20世紀上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趁機發展壯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更是遙遙領先,

保持到現在

美國的強大是多種因素合力發展的結果



亂講了,

一戰二戰都沒火燒上身。

大學體系的強大與學術自由。

對中高端人才的積極與主動的移民政策。

相對不冒進的福利政策。

管理國家的精英層相對優秀,且自我糾錯機制與能力較強。


美國人相信他們的理念具有普世價值,比如個體至上理論,無拘無束的言論自由。其實並非如此,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實際上,美國社會之所以能這麼長的時間內維持繁榮,並不是這些理念和原則的功勞,而是因為某種地緣政治意義上的運氣、充足的資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來自歐洲的充裕的資本和技術,以及兩個大洋使美國免受世界衝突的影響。

——李光耀


美國為什麼這麼強大,腦海里想到了一個人:Eli Whitney 伊萊.惠特尼

上世紀70年代,中國殲六戰機經常出現發動機斷軸事件,經過長時間調查發現,是因為發動機在製造過程中,軸承的過渡段圓角半徑加工存在問題,圓角半徑應該控制在±0.2mm範圍,但卻出現了大於或小於0.2mm誤差,也就是說,在製造中,零件的標準化並沒有做到嚴格貫徹,然而就是惠特尼這個人1801年就推出了標準化生產概念:以機器不變的形狀和規格,按照同一種工序、同一種生產流程對零部件進行加工,零件之間是可替換的。

美國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早期極其適合發展農業,尤其是早期煙草種植和棉花種植,大規模農業種植催生了提升農業效率的工具,畢竟在當時的美國,奴隸的價格還是很貴的,就是這個惠特尼,發明了美國第一架軋棉機,也是軋棉機的出現大幅度提升了棉花脫籽的效率,南方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奴隸制經濟得以恢復,也是因為棉花的大規模種植和棉花產量的大幅度提升,為紡織工業提供了大量的生產原料,同時由於北方人斯萊特於1793年建立了美國第一座紡織廠,北方的棉紡織工業開始發展,南方充足的棉花和北方的棉紡織業結合推動了美國工業的進步,棉紡織業的發展又需要更多更好的機械設備來提升生產效率,美國也開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為今後的美國經濟騰飛奠定了經濟基礎,相類似的英國的工業革命也是由於紡織業的發展,需要創造革命性的機械技術提升。

也是這個惠特尼,和其他幾個人發明了銃床,新的機器被運用到工業生產中,也是這個惠特尼,發明了近現代工廠管理制度,工業化生產取代了之前的手工生產,極大了影響了美國的工業生產,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現代管理學大師泰勒吧,以標準化的管理代替經驗管理。

因為惠特尼的這個標準化生產概念,美國的製造業開始騰飛,工業產品生產採用標準化生產後無論是質量、還是生產效率上都大幅度提升,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到了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經超越老牌工業強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一,美國為什麼這麼強大,惠特尼也有一份功勞,斯萊特也有一份功勞一個強大國家的產生離不開強大的工業作為支撐。

零件標準化的意義:零件標準化一方面可以提供生產效率,另外一方面的意義在於零件的標準化方便了後勤維修,各種標準零件可以互相替換,這樣子對模塊化生產也具有重要意義。

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美國得益於強大的工業基礎,並且豐富的石油資源,以及其他相關條件開始領跑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是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美國開始領先世界科技潮流,並且領先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

新中國建國後雖然也開始推動標準化生產,但並沒有普遍確立標準化生產概念,主要集中在民間辦的鄉鎮企業上,這些企業的管理水平較為落後,加工水平不高,二彈一星時代,很多大型工程的零部件是從全國很多工廠生產出來的零件中找出公差最小、質量最好的出來,沒有統一標準化生產,很多情況下,同一批次的同一型號零件大部分都不符合要被淘汰,這樣子也是資源上的極度浪費。

回到1810年,惠特尼用其標準化概念生產步槍,無論是質量還是生產規模還是成本都是當時做的的最好的,而同一時間點的中國,生產火器還是在原始的手工作坊里靠工人獨自去裝配每一桿火槍,所有部件都是一名工匠負責,不僅生產速度極慢,而且質量得不到爆炸經常發生炸膛的情況...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美國能做到世界第一了。

同樣是棉花,中國明朝時期雖然已大力種植棉花,但中國的人口結構和人口數量決定了家庭為單位的手工生產已經能帶來巨大的總體產量,勞動力投入成本低也不需要進行生產設備上的革新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沒有出現美國那樣的規模生產的工廠,也不會有變革性的機械革命出現。

等到泰勒的科學管理應用普及和福特的流水線生產線發明,美國當之無愧的做上了頭號強國。

PS:我只是從標準化這個小角度切入,這個當然不是美國強大根本原因,抓住這一點不放我也不知道說啥好了

其他原因:優越的地理環境,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其他大洲上的國家很難對美國發起進攻,美國因此可以在一戰時候獨善其身。


只有一個原因:遠離戰爭和動亂

美國獨立後,本土只有南北戰爭一次大規模動亂。這才是最了不起的成就

傳統的中國歷史敘事常常誇耀大一統,大一統如何使得人民富足,國家強盛。

但這些無數頭顱換來的大一統能維持多久呢?

很遺憾,沒有過百年的和平穩定,不說二世而亡,幾十年內常常變亂迭出。

本朝今日誇耀盛世,從所謂十年動亂到今天不過四十年,不過歷史的看,這已經是中國歷史罕見的盛世了。

四十年我們就創造了如此的奇蹟,而美國享受這樣的和平已經150年了。

說美國地理如何優越的,殊不知美國剛剛建立時,北方是英國,西方是法蘭西,南方是西班牙,甚至於與印第安人的不斷衝突對當時的美國都是不小的威脅。

這也是當時的13州聚集費城,要把美利堅從邦聯變成聯邦的重要動因。

這樣的地緣,加上獨立後瀕臨崩潰的財政狀況,說內憂外患不為過吧。

今天美國的地緣可以說是美國主動選擇,努力塑造的結果,不是上帝賜予的。

美國的強大很大程度上繼承自他的母國, 殖民地從英國帶來的自由、自治傳統,既是美國脫離英國的動力,也是各州和平的走向聯合的動力。

個人自由,人人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

地方自治,每個地區甚至也要決定自己的命運,

各州授予聯邦的權利才屬於聯邦政府。

這樣美洲出現了一個很弱的中央政府,正是這個政府在內政中如此弱小,使得各州不會覺得他們的權利被掠奪,也沒有什麼問題是必須靠脫離聯邦才能解決的;而同時新的州也願意加入聯邦,加入後不會失去自己的權利,同時還能得到保護。

看看南美,同時也在設想建立聯邦, 中美洲聯邦,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拉普拉塔聯合省,旋起旋滅,然後陷入各種相互鬥爭,革命,軍事獨裁。


推薦一部紀錄片 美利堅:我們的故事 (豆瓣)


美國作為日不落帝國,他有三大地緣政治基礎。他們分別是門羅主義、大西洋湖、以及中美聯合公告。美國安身立命的基礎就是門羅主義,當年德國、法國、英國其實都想染指拉美,而美國用很晦澀的軍事威脅,打消了這些帝國的妄想。所謂拉美就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一方面他或者利益相關方刺殺了伊拉克和約旦國王,另外一方面他決不容許其他國家染指他的勢力範圍。而今天的東盟的自貿區其實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尷尬的是日本在東南亞投資,印度在東南亞保持最低程度的軍事存在,美國與中國劃江而治。而越南、緬甸、印尼、泰國心裡都想的是統而化之。

美國在二戰後獲得了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這就是歐洲,或者說西歐。全世界開發程度最高的地區是歐洲,其次是東亞。東亞的農業開發程度最高,因為人不值錢。歐洲的工業化開發程度最高,最最重要的是他的宗教、人種、民族、文化的豐富程度打造了人類經濟、物質、精神活動最豐富的地區,沒有之一。而美國那樣的屌絲,放著密西西比河不開發,搞什麼黑奴解放,導致他的基礎建設直接斷檔。解放黑奴好不好?羅馬、西漢皆亡於釋放奴隸。是不是新朝聽的更貼切?

美國不僅軍事佔領了歐洲,還實際控制歐洲的文化、政治、經濟,而作為既得利益者,美國最擔心的的就是最後會失去歐洲。於是美國搞了東亞復興,你們是不是聽得美國在歐洲有馬歇爾計劃?其實美國在亞洲的馬歇爾計劃範圍更廣,時間更長。朝鮮戰爭前,美國認為東亞就是垃圾場,中國一片廢墟,日本現金流斷檔,東南亞諸國還在玩民族獨立。朝鮮戰爭以後美國發現,這裡是比歐洲更恐怖的叢林沼澤區,他也僅僅是小小幫助了一下日本,結果日本的崛起一發不可收拾。朝鮮戰爭以後是越南戰爭,美國發現亞洲人的精神世界很是問題,於是他們開始打造美國樣板,這就是韓國、南越、新加坡、香港、台灣。美國希望用他們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可以引導一個國家走向美國的懷抱,然後中美建交開始改革開放。當然美國所希望的是與中國人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打仗,而不是山大溝深的東南亞叢林。

更重要的就是美國再用東亞平衡他的歐洲戰略。假如歐洲發生戰爭,他可以隨時調用東亞的經濟資源用於支持歐洲戰場。而美國人在東部亞洲投了這麼多錢,這麼多人力、物力,他當然要武裝保護他的所謂投資,而一二島鏈就是他在東部亞洲存在的戰略基礎。有人問我,中國強佔台灣會怎麼樣?我說:那樣中美聯合公報的政治基礎就不存在了。當年毛澤東向蘇修要過外蒙古,而且還不止一次。而毛澤東與基辛格會談的時候,台灣提都沒提,因為毛澤東知道不能提。收回外蒙古和台灣的主觀願望是好的,但主觀願望一文不值,這就是地緣政治的價值觀。

我們不要說強佔,我們假設美國放棄了在台利益。美國地緣政治構建的是一個從新加坡到北海道,從台灣到關島的局。假如他放棄了台灣,那北海道到新加坡就會被切斷,屆時,對於美國最合理的做法就是軍事力量撤退到關島。美國在亞洲東部、南部(印度)的軍事存在目的是戰略遏制,關島怎麼遏制中國?那樣,美國會繼續放棄關島撤退到夏威夷。假如東亞某國控制了關島,形成關島VS夏威夷軍事對峙,美國會毫不猶豫的撤退到加州。道理其實很簡單,美國的經濟重心是東海岸,他不會為了一場毫無意義的軍事對峙改變自己國內的經濟力量布局,因為那會引起國內既得益者的更迭與政治動蕩。

東亞秩序崩潰以後,美國將會無力控制歐洲,他最後只能有限的影響拉美地區,最後淪為一個地區性大國。而是德國將會被重新武裝起來,歐洲會爆發戰爭。東亞的日本也會被武裝起來,在東南亞、南亞、東亞將會爆發戰爭,屠殺、破壞將會毀滅亞洲。都說世界警察不好,你可以試一下沒有世界警察維持秩序的時候。比如:日本侵略中國。

東亞秩序是戰(ya)後(er)秩(ta)序的一部分。以上是從美國方面分析東亞局勢,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We are the only country that spend so much money on the military. You can fact check it by clicking on the link below.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military_expenditures

People often have the misconception that spending money on the military is all about military training and funding weaponry. Well, that"s only about half. Here"s a question for you. Before you can build a rocket, what do you need first? Science.

-Bhok


推薦閱讀:

常在網上看到中國經濟崩潰論, 有沒有美國經濟崩潰論呢?
美國藝術管理碩士項目哪些學校好以及各自的優勢?
如何評價美俄關係?美國為什麼一定要搞垮俄羅斯?
美國的參議員是世襲的嗎?
參與2014年美國黑色星期五搶購是怎樣的體驗?

TAG:歷史 | 美國 | 文化 | 經濟 |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