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活躍用戶不斷攀升,但是因為「缺乏盈利模式」而失敗,或至少不那麼成功的互聯網產品案例?


百度貼吧

依託百度搜索引擎得以很快積聚大量用戶,曾創造出大量的優質內容,用戶活躍性和使用黏度也非常高,曾有著很強大的輿論引導能力。

然後就是變現的時候了。

大量在app內插入廣告,一不小心碰到就下載。

一系列買吧事件,甚至是疾病類貼吧,突破道德底線。

為提升日活,把kpi放在吧主身上。

為了推廣百度錢包,強制用戶申請吧主創建貼吧時綁定銀行卡。

頻繁的界面設計改版,挑戰用戶使用習慣。

找不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定位,圖文直播,貼吧大神,短視頻,ala直播,視頻直播,好像最近還有過貼吧閱讀和貼吧電商?新功能頻出,卻沒一個個成功,而且每一個新功能推廣的背後無一不是以破壞用戶體驗為代價的,各種強制推送,不管你用戶喜不喜歡,統統給你推薦。用戶本身想要的只是一個安安靜靜的貼吧呀,沒有足夠的用戶體量,卻偏偏想要搞一個萬能應用。貼吧本身的發帖體驗卻得不到任何提升。

看著日益下滑的活躍度,真的很替它悲哀的,好好一款產品搞成這樣,也是真的可惜了。


twitter啊,還有照抄的微博。

現在倒是微博瞎jb禍害用戶體驗收入比twitter還好看了


我覺得用戶活躍一直在攀升至今,而一直賺不到錢的,愛奇藝算一個了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以前很喜歡的音樂產品—— JingFM 。好產品,但是缺乏盈利模式。

多年之後,我還記得那個叫Jing的音樂產品。

具體參考:Jing.fm 為什麼消失了? - 知乎


用戶數量和盈利模式和成功是三件事。

王欣同學滿足了前兩條,現在在____。

之前知乎沒有盈利模式,現在知乎沒有____。

至於神奇的網秦,那就是沒有____。


http://4chan.org

emule,napster等一系列p2p服務

qvod

silk road

基本都是遊走在法律邊緣,滿足基本人性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有一個特別的,Ubuntu,要不是老闆有錢任性,早就干不下去了。


能報下天涯的名字么。。。


verycd ,心痛。


2002年6月起由盛大代理, 韓國引進的《瘋狂坦克II》,半年後累計註冊玩家過千萬,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0萬人 。

時任盛大運營總監的張向東,為《瘋狂坦克II》做了很多套運營方案,最終確定為一半收費、一半免費的模式。具體說來則是在遊戲中提供的十三款屬性各異的坦克中,僅有一款「老土」可以免費使用,選擇其他坦克則必須成為付費用戶。在30元/月的包月收費模式下,2003年4月份《瘋狂坦克II》同時在線掉到2萬人。之後包月費用下降到10元,仍沒有扭轉用戶流失的問題,最後在幾千人同時在線的情況下運營了一段時間後,宣布將於2005年7月26日停運。

-------------------

歸結起來失敗的原因完全不是因為遊戲品質,而是生不逢時

1,網路支付手段不成熟,大家也沒有付費習慣(先免費再收費尤其難)

2,誰能想到賣皮膚、賣特效,還能保持遊戲平衡這條路呢?這時候離LOL出生還差10年


百度。

已經要被京東擠出bat了。


知乎


我先上個概念:薛貓點

再慢慢聽我講:

創業公司盈利模式都是找的,特別是VC型的(資本市場期待一本萬利的那種),一般天生路徑很順暢,沒有需要驚險一躍的業務模式的公司,可能掙錢,但肯定不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的互聯網創業。因為這樣的路子,一般已經擠滿了人,我們必須得承認,這個世界傻根難找,但聰明人一定不少。

題主這個問題,我就拿《騰訊傳》里的騰訊的例子吧:

qq當年註冊用戶數竹節拔拔高地長,但除了不斷燒錢外,如果沒有當年的移動夢網橫空出世,不知道還有沒有今天3000億美金的企鵝帝國。要知道,移動夢網那時的業務,充值手機qq佔了其一半的流水,這些sp業務的流水對於那時處於中國互聯網混沌黎明期的創業公司來說,他們是要跪下謝的。

所以,在當年的那個時點,今天我們看起來富可敵國的騰訊,是不是也是一隻「薛定諤的貓」呢?

當然,這裡騰訊的成功團隊是決定性因素,但不能否認,任何偉大的誕生,都有時也,命也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商界,政界大佬會信風水:他們太清楚發跡路上的那些「薛貓點」,他們是多麼可能被推上另一條路)

它完全可能在一個平行世界裡變成題主所說的:活躍用戶不斷攀升,但是因為「缺乏盈利模式」而失敗的公司。

而這樣的公司,是更多更多的。


開心網:從估值百億到錯過所有機會

「2009年,很多人都認為開心網有機會成為一家超級互聯網公司,但是令我愧對投資人與員工的是……結果最終離看到的『可能』相去甚遠。」今年7月份,開心網創始人兼CEO程炳皓辭職,並將公司以10億的價格出售,宣布這一決定的同時,他說了上述一段話。

10億是很大一筆錢,但是所有媒體都將這則新聞解讀為「低價賤賣」,因為對於這家曾經和人人網、騰訊打得不可開交的企業而言,10億出局確實稱得上失敗。

程炳皓在2008年創立了開心網,不到1年的時間,這一社交網站便登上巔峰。藉助火爆全民的「偷菜」、「停車」等小遊戲,開心網的新增用戶持續翻倍增長,迅速積攢了數千萬的用戶。2009年左右,上至中年人,下至小學生,人人「偷菜」,這款小遊戲可謂婦孺皆知、老少咸宜。

這一時期,程炳皓宣布開心網將赴美上市,隨之搭建了VIE結構。2011年,開心網的競爭對手人人網率先赴美上市,首日市值高達70億美元。投資者們普遍認為開心網應該享有同等的估值,而在彼時,消息稱開心網在融資中的估值已經高達百億。

但那之後,便是無休止的下滑與困境。2012年,開心網陷入市場受限、用戶粘性下滑的泥淖,其社交平台收入佔比不斷下滑,新增用戶寥寥無幾。2015年,經過不斷的嘗試和突破後,這家企業轉型成了手游公司,再之後,程炳皓選擇套現離場。

程炳皓總結了開心網的兩大敗因:一是「偷菜停車」等社交遊戲的生命周期很短;二是熟人社交不是剛需,無法成為支撐一個產品的最大支柱。

開心網崛起的命門是社交遊戲,這類橫空出世的創新令用戶得到了極強的樂趣,實現了非常快的傳播速度。但是社交遊戲無論怎麼變化,其核心是人與人、尤其是熟識朋友之間善意的玩笑,當這種玩笑用盡、失去樂趣時,社交遊戲也就走到了盡頭。

立足於社交遊戲,開心網架構了熟人社交的網路,這一策略最終失敗。在程炳皓看來,熟人社交是沒有前途的。微信也是熟人間的應用,但微信的核心是「通訊」,通訊是最剛的需求,朋友圈等應用都是這一剛需的附屬品。熟人社交無法成為一款剛需應用的核心,「所以做熟人社交的無一成為主流。」他說。

隨著社交遊戲活躍度下滑,開心網的用戶粘性大幅度下降。那之後,團隊做了很多新產品,但始終沒有脫離「熟人社交」。

很多曾經的成功者都有相同的失敗過程:重複成功的路徑,直到被別人超越。程炳輝認為自己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們總結了很多光輝的理論,然後說,我們今後還堅持這麼干,擴大戰果。這就是成功者的錯誤邏輯:因為我是……所以我要做……因為這麼做成功過……所以接著做還能成。」

形勢好的時候,團隊瀰漫著驕傲的情緒,形勢差的時候,這份驕傲迅速轉變為懷疑與不知所措。

因為執著於熟人社交,開心網錯過了大把機會。程炳皓曾經可以和微軟達成合作,做強通訊功能;也可以擴展開心網的社交網路,發展出類似微博的功能(初生的微博曾與開心網談過合併,但程炳皓認為「不需要別人我們也能」);那之後,從移動互聯網應用,到利用流量做網頁遊戲研發,程炳皓都有考慮,但無一做成。

一旦從高峰開始滑落,過去的成功都成了負資產。很長時間內,開心網團隊充斥著挫敗感,失去了平常心。「一家從成功到下坡路的公司,要再起飛非常困難。」程炳皓總結說:「身處這個劇變的時代,每兩三年一小變,三到五年就全變了。之前成功與否與成功的路徑,以及打下的那一畝三分地,相比外界的變化而言,根本不重要。」

因為覺悟來得太晚,他最終只能感嘆:「我們本來有無數機會可以得到好得多的結果,但是我實在愧對開心網同事們,愧對投資人。」

飯否:無力監管內容導致被封停

很多人懷念飯否,這家網站沒落後,他們再也沒找到類似的用戶體驗。

懷念者們不願意將飯否定義為一個「微博類網站」:它不是一個「有什麼」的網站,而應該討論它「沒有什麼」——在擁躉們看來,這個網站一度無所不能。

飯否的創始人是王興,這位連續創業者先後創立了校內網(人人網)、飯否和美團。2006年,王興將校內網賣給陳一舟,與此同時,Twitter於美國興起,這個只能發140個英文字母的新式應用引發了王興的強烈興趣。

參照Twitter,王興推出飯否,抓住了中國微博的第一波浪潮。飯否的功能非常接近Twitter,同時它又根據中國用戶的習慣進行了改良。

飯否引爆了年輕人、尤其是有一技之長者的巨大熱情。相較論壇時代,飯否賦予了用戶更寬廣的展示和溝通空間,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向陌生人輸出自己的觀念,並且展現能力。

當時,飯否上充斥著年輕貌美姑娘們的「自爆」,希冀其外貌得到更多人的肯定;程序員們一言不合就幫陌生人編程序,出謀劃策、疑難解答者更是數之不盡。

在飯否上,用戶可以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群:詩人、話嘮、技術宅……他們還可以根據興趣融入喜歡的圈子,結識有著相同秉性的朋友。

2009年上半年是飯否的黃金時代,其用戶從年初的30萬激增至百萬,這些用戶還被貼上了「社會佼佼者」的標籤。隨著陳丹青、艾未未、梁文道、連岳等一批知名人士的加入,飯否的用戶增長更是猛增,被稱為中國第一微博。

相較同時期、包括新浪微博在內的競爭對手,飯否優勢明顯:它有非常快的載入速度,界面設置很乾凈,最重要的一點是,飯否沒什麼商業氣息,用戶之間的人際關係更為純粹。「如果說新浪微博是鄰里關係淡薄的高樓大廈,那飯否就是喧鬧嘈雜、溫馨又長情的大雜院。」一位從飯否走向新浪微博的用戶如是總結。

但是,飯否的盛況沒能持續太長時間。用戶數量激增後,飯否上的亂七八糟的信息越來越多,謠言甚至反動言論不斷。因為無力監管和駕馭用戶內容,飯否在2009年7月被強制關閉。那期間,王興四處找關係,但是沒人知道「飯否的明天會怎樣」。

直到15個月後,飯否才被解禁,但互聯網時代寸時寸金,其被封期間,新浪微博成了霸主,飯否正式成為過去時。

這段經歷也成了王興的一大遺憾,直到今天,他還很驕傲於這款產品:「飯否用戶之間的友誼會持續很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飯否的失敗經歷如今正在更多的社交平台與內容提供者身上重演。信息爆炸之際,出於各種目的的不實信息與詆毀言論漫天,很多沒有辨識能力的互聯網用戶也成了信息源。

微信上每天都有難以計數的假消息和煞有介事的評論文章,因造謠和不當言論被封的「大號」不在少數,馬化騰也直言「打擊謠言將是微信下一步工作的核心」。另一大平台微博則更甚,所謂的公知和大V時有驚人言論冒出。

此前,微博大V「作業本」在推廣自己的燒烤店時發微:由於邱少雲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最終食客們拒絕為半面熟買單,他們紛紛表示還是賴寧的烤肉較好。

另一知名消費品牌則轉載並加入了該營銷活動,這一行為不僅激怒了輿論,兩者更是雙雙被烈士後人告上法庭。

公然通過侮辱烈士的方式做營銷,不知這些所謂的公知們是腦洞大開到了無腦程度,還是已然膨脹至不知自己是誰的境界。

網際快車(FlashGet):創始人沉迷網遊導致公司沒落?

恭喜您!您正在安裝全球最多人使用的下載軟體——網際快車的安裝頁面中,曾寫有這麼一句話。

這句話並非吹噓。作為國內互聯網下載市場的絕對霸主,網際快車曾獨佔超過95%的市場份額,即便在迅雷成名的最初階段,網際快車依然佔據超過80%的市場份額。但之後,這款軟體迅速衰敗。

網際快車的作者是侯延堂,這款軟體以支持多線程、續傳下載而聞名,其速度比普通下載要快6至10倍。在那個帶寬極其有限的年代,網際快車為網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幾乎是每台入網電腦的裝機必備。

然而,P2P革命的興起迅速終結了網際快車不可一世的地位。P2P是下載軟體的一次技術革命,直接改變了其最核心的用戶體驗——下載速度,FlashGet遲遲不支持P2P技術,很快便被消費者所拋棄。

P2P軟體的發跡過程曾被總結為流氓起家。這類軟體擁有以下特性:強行上傳、無法中斷;下載資源後不回饋到原網路;以及通過盜鏈的方式,向其他擁有相同資源的HTTP、FTP伺服器發送請求。

P2P技術興起之初,網際快車依然有著巨大的優勢:這並不是一項複雜的技術,掌握海量用戶的FlashGet可以迅速調整技術方向,繼續維持領先地位。然而,在接近兩年的時間內,這款軟體沒有任何重大更新。利用這一空檔,迅雷等P2P下載軟體後來居上,飛速蠶食了網際快車的用戶。

數年後,迅雷創始人在談及創業史時,首先感謝了暴雪公司和《魔獸世界》:迅雷被網際快車壓制時,網際快車的創始人侯延堂沉迷魔獸,導致軟體一年多時間停更,迅雷這才有了機會。

鄒勝龍的這段話究竟是玩笑還是事實,外界不得而知。侯延堂最終以1000萬的白菜價將網際快車賣給了ZCOM,但是後者接手的時候,FlashGet已經全面落後,在迅雷推出雲端下載後,這場戰爭完全失去了懸念。

華商韜略(微信號:hstl8888)曾就這一傳言諮詢網際快車前員工,對方的回答是:公司內部的確有這種傳言,從快車的更新日誌上看,軟體在1年多的時間(恰好是P2P興起的階段)內沒有什麼更新,導致落敗,非常可惜。

網際快車最終退出歷史舞台。2016年中,這款軟體的官方網站徹底失去響應,下載市場曾經的巨頭就此告別。

易趣:外資擠走創始人

1999年在中國電商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年,馬雲在杭州城郊創立了阿里巴巴,李國慶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網上書店噹噹網,沈南鵬、梁建章們創立了攜程,邵亦波在8月份創立了易趣網——這是中國第一家C2C網站。

C2C在中國是一個非常新鮮的事物,藉助網路群體迅猛增長的東風,易趣狂飆突進,每天都有變化。2002年2月,易趣首創中國24小時無間斷熱線服務;5月併購5291手機直銷網,開創線上手機銷售模式;10月註冊用戶超過300萬,零售物品超過5萬件……在整個電商業,易趣的各項指標長期排名榜首,而在C2C領域,易趣更是環睹找不到對手。

國際資本前赴後繼上門拜訪。剛成立4個月,邵亦波就從3家美國PE處拿到了650萬美元,半年時間不到,路易威登又頂著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大勢,「強行」領投2050萬美元。這筆錢還沒花完,「老師父」eBay又找上門來,投了3000萬美元。

在資本的強勢推動下,易趣在日益增長的電商業中不斷做大,行業佔有率一度超過80%。

馬雲曾回憶稱:當時對易趣很「恐懼」,雖然後者專註C2C,阿里巴巴做B2B,兩者不構成直接競爭關係,但馬雲總覺得易趣稱霸C2C行業後,會擴張至B2B,侵蝕阿里的地盤。於是,他秘密成立了一個專項小組,研究易趣的模式和手段,這一「間諜工作組」後來成了淘寶的基礎。

然而,就在易趣風光無限、對手只能仰望之際,劇情卻上演了180度逆轉:2003年,邵亦波決定賣掉易趣,eBay以2.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剩餘全部股份。

消息傳出沒多久,淘寶正式成立。

eBay在第一次投資後便長期謀求易趣的管理層,並先後指派韓國人、德國人擔任COO、CFO等重要職位。很多決策上,邵亦波和美國eBay相悖。比如eBay主導易趣的伺服器遷移至美國,整合所有平台、用戶至美國,導致網站的速度、本地用戶的功能化設計受到很大影響。當時曾有媒體就此「質疑」邵亦波,後者則在沉默後搖頭,沒有作答。

在一輪又一輪「簡單」的融資中,邵亦波逐漸丟失了主導權。易趣的相關決策,從雙方協商,到eBay主導,資本的野心愈發顯露。這一紛爭,導致邵亦波在家庭遭遇變故後,決定放棄易趣的事業。

收購易趣後,eBay總裁梅格-惠特曼來中國,稱「將在中國投入最多的資金和精力,因為中國會是eBay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此後,eBay卻在與淘寶的對抗中毫無機會。

eBay不敵淘寶的原因有很多,在淘寶持續創新,推出旺旺(溝通)、支付寶(便捷支付)、論壇等一系列應用的同時,易趣卻守著官僚的作風、延續美國模式,沒有絲毫改進。

而其中最致命的問題是堅持收費模式。eBay認為收費才是電商的出路,但事實證明這條路在中國走不通。除此之外,eBay接手後的易趣在本土化方面慘不忍睹,不僅各項服務大退步、將小型賣家拒之門,在公關等重要渠道也毫無作為。

eBay戰敗退出中國後,勝利者馬雲還不忘秀一波情商,他立馬切換謙遜、大氣的一面,瘋狂吹捧對手。一次採訪中,馬雲稱邵亦波是神童,自己只是踩在天才的肩膀上才有今天的成功。邵亦波如果沒有賣掉易趣,那他肯定不會創立淘寶。

除上述企業外,曾雄踞一方、後急速沒落的互聯網企業還包括聯眾遊戲、Chinaren社區、博客中國等等。這些企業失敗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根源都是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與新競爭環境。

其中有些道理是不變的,比如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提及的「成功者錯誤邏輯」與「下坡路企業難翻身理論」: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在衰退的過程中,始終守著固有的一畝三分地,其「創新」都拘泥於以往的框架之中。

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然不同時期的企業無法直接類比:畢竟如今的互聯網公司有著更大的體量、資本實力和用戶基數,但在變化更快的時代里,更多的後來者正對寡頭們的位置虎視眈眈。

在互聯網鼎盛的當下,一些巨頭企業也正面臨危機,比如滴滴併購後的大規模裁員與盈利壓力,樂視層出不窮的資金鏈窘境傳聞等。

按照馬雲和阿里巴巴的理論: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能夠3年到5年都保持優勢。在未來短短的三五年時間裡,會有巨頭轟然倒下嗎?

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 華商韜略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關注藝林小宇 - 知乎

藝林小宇,資深運營自媒體人,多個運營專欄作家,如果你也是0-3歲的產品運營,這個公眾號適合你:藝林小宇(cs-jy8),新書《全棧運營》即將上市!

另外,請直接在小密圈搜索:【全棧運營修鍊】 即可加入運營大家庭一起交流學習!


工具類一般都有這問題。如快牙,墨跡天氣


沒人說團購?一兩年前發過個答案我就不重複了。。總之團購網站基本上就是小店終結者,干一個死一個。。最後把自己也乾死了。。

現在團購改行外賣了,但仍然就那回事。。舉個例子x團外賣,提成20個點。看起來挺多,但外賣食品,小城市消費低,大多是八塊到十三區間的,提多少?送貨費用都包不住。。雖然大城市人均消費高些,但大城市各種成本也高。。這還是提點最高的,其他小的外賣網站,最低我見過八個點的(x團外賣我做運營時曾經壓到過九個點)

最後,團購和外賣其實是有前途的,只是行內都是些其他行業混不下去的和剛畢業的大學生,根本不懂市場,整個定位一直走極端。。比如團購時說自己是做宣傳的,但那些話術營銷人聽到笑死了。。外賣又純賣苦力了。。其實,據說國外這種模式都是線上線下結合著做,團購網站不光負責網上推廣外賣配送還負責線下直投dm雜誌和dm宣傳單的投放,而且也不是一味強制商家讓利到關門,會為商家做各種促銷規劃。。

再跑句題,營銷是個大體系,沒有任何一種宣傳形式能獨自撐起一個公司的銷售,所以你可以在一家廣告公司甚至一個業務員那裡做成幾乎所有營銷項目,我甚至在一個電視台節目主持人那裡做外場舞台。。而網路營銷總是高高在上與世隔絕,就好像他們嫌自己掙得多一樣。。我以前經常聯繫那幾個業務員,哪個一年不掙百萬?我們可是四線城市。。


太多先烈了。(生不逢時、為他人做嫁衣、炮灰、政策、競爭)

這裡不得不說TX的盈利模式在初期管道化的互聯網開創(帶動)了不同的模式、會員體系、VIP體系、付費制。等等。(畢竟作為最大平台,其下產品眾多。有很多失敗的例子。)

互聯網(除電商)外的企業除去廣告和企業信息服務(IBM)莫不是都在用戶、推廣會員、推廣VIP、平台化這條路上。當然IBM這類除外。整個互聯網的盈利模式還有待發展。

超級解霸!

千千靜聽!

51(當年迅速發展的趨勢,奔向的是末流。)

現在的某些電商。(肯定會活下一些,更多的...)

現在的互聯網更大意義上是在各種因素合力下尋找盈利。有的構建生態,有的直奔主題。有的自身徘徊摸索,有的追求創新等等。在這條路上太多例子了。


工具類產品大多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工具型產品大多直接的快速有效的解決了用戶的問題,但是很多除了提供增值服務和廣告收益外,並找不到更好的盈利模式。


網盤。大家都知道的。國內網盤活著的沒幾個了吧。

不光是國內的網盤,其實還有google的gdrive。


看了前面的答案,什麼Twitter,百度貼吧,還有答知乎的,真是奇怪,這幾款都是耳熟能詳大名鼎鼎的成功產品好吧!

活躍用戶攀升而產品失敗虧損,在前兩年的創業潮裡面特別多。原因有一個是那陣融資超容易,拿到融資後瘋狂補貼拿用戶而沒有足夠的變現點或者沒有剛需粘性,公司維持不下去而倒閉了。

比如我第一次加入的那個創業公司(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21555/answer/137922797),老總總跟我們說有個競爭對手叫實惠,就是個典型例子。融資方有易居中國,新浪網,新浪微博,分眾傳媒,申通快遞。背靠大樹擴張迅速,15年那陣每天打開這個app就有免費的東西吃,連我們遼台的春晚專門有一個小品就是它出的資,燒錢砸用戶的力度令人髮指。

但是由於產品缺乏根本的功能點,導致用戶除了拿它領炸雞排一無是處,在沒有福利送之後,很快就從手機上卸載了。這種產品我一度懷疑是某些人的洗錢工具。

還有一個我知道的,是大唐網路的天天艾米,背靠央企,通過拿下中央政策強制要求全國中小學生家長下載,並在上面註冊學籍信息。因為是我第一家公司的老大哥,所以老闆經常拿它做榜樣教育我們,什麼一年拿了8000w用戶,上億的融資。

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它背靠教育部,用戶來源就是中小學生家長開學時老師強制安裝,絕大部分家長都快速卸載。而它由於成功過於簡單,沒有在吸引用戶的功能上多費腦筋,內部中層由才能不足者把持。再加上背靠教育部不能在內部像貼吧微博那樣強推廣告,導致盈利空間很小,淪落為半死不活的一次性軟體。


你說的是微博嗎?


推薦閱讀:

理財規劃和投資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
買友邦重疾險多大保額合適?
關於個人理財方面有什麼書籍推薦?
身為證券從業人員,如何應對突然暴增的投資諮詢?以及證券營業部分析師的作用是什麼樣的?
微軟真的在發生變化嗎?

TAG:風險投資VC | 互聯網 | 互聯網產品 | 投資 | 盈利模式 |